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小學線上教學案例

小學線上教學案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線上教學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小學線上教學案例

小學線上教學案例范文第1篇

關鍵詞:視頻案例法;教師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3)02-0031-03

一、國外教師教育視頻案例法的發(fā)展與研究概況

視頻案例教學(video-based case teaching)近年來已廣泛用于教師教育與培訓領域。它是現(xiàn)代網絡技術發(fā)展催生的產物,也是繼法學、管理學和醫(yī)學教育采用案例教學后對教師教育產生啟示與輻射作用而形成的結果。

教師教育案例教學的研究始自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Merseth,1996;Shulman,1986) [1-2 ]。研究者試圖清楚地闡述教學案例對教師教育的重要及其理據(jù)。其中達成的共識之一是:案例教學有助于教師通過聯(lián)系具體的、“當?shù)亍钡慕虒W場景進行反思而學習。墨瑟思(Merseth)認為目前教師教育研究突破了對教師的傳統(tǒng)界定:教師不再是程序化地操作“規(guī)約式”教育理論的機器人。教師知識已被定義為“隨場景變化的”(situation-specific)、“情境依存的”(context dependent)和“不斷成長發(fā)育的”(ever emerging)知識。“教師行為來源于對多種經驗的歸納,而不是對理論原則的演繹。” [1 ]

此外,不少學術研究集中探討了“案例”在教師教育中的作用與用途。比如,賽克斯和貝德(Sykes & Bird,1992)認為,“案例”可以用作:(1)對理論的例證;(2)提請大家注意和深入思考的“問題”;(3)發(fā)展思辨能力的材料,即通過對多個案例的認真考慮來發(fā)展緘默知識和內在邏輯能力的材料 [3 ]。舒爾曼(Shulman,1992)把案例區(qū)分為“為理論提供支撐性闡釋的事例”和“行動范例”兩種 [4 ]。

我們可以做出這樣一種結論,“案例”的意義不僅體現(xiàn)在它本身的結構與內容上,更關乎對案例進行討論的方式。“討論什么”和“如何討論”,兩者比肩而立,相互協(xié)調。由于課堂討論是實現(xiàn)“案例”價值的關鍵所在,研究者們開始關注“討論引導者”的作用及其駕馭討論的能力,即盡量使課堂討論既反映引導者的預設議題,又對小組中不斷涌現(xiàn)的新議題保持開放姿態(tài)。巴那特和泰森(Barnett & Tyson,1994)界定了引導者的三大功能:(1)充分利用學習機會;(2)培養(yǎng)多視角思考問題的能力;(3)構建共同語匯與經驗 [5 ]。維爾特(Welty,1989)認為引導一場面對面的教師交流需要具備一系列的特殊技巧或技能:如提問技巧、傾聽技巧和回應技巧等 [6 ]。列文(Levin,1993)分析了她自己在主持案例討論中的作用,即不斷鼓勵參與教師把評論言語歸為“直接觀察”和“解釋性推測”兩類 [7 ]。

隨著現(xiàn)代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與傳播,視頻案例逐漸取代文字案例受到教師教育者的青睞。由于視頻能夠通過聲音、文字、圖像、色彩等全方位展示案例的特點,其表達事物豐富性和捕捉細節(jié)精準度的能力是一般的文字案例所無法比擬的。然而,正是由于視頻案例表達力的延展與提升,在一瞬間所傳遞的信息數(shù)量劇增,這就對教師教育者案例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的同時也帶來了無限的運用可能性。如果教師教育者不善于利用視頻案例,就可能導致皮姆(Pimm,1993)所描述的兩種反應:看電視反應(被動觀看,娛樂為主)與受驚嚇反應(觀看教學表演,學生自感望塵莫及) [8 ]。本文作者在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中引入視頻案例教學,在如何將視頻案例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教學實踐方面有了一些粗淺的嘗試,現(xiàn)欲結合國外視頻案例教學發(fā)展新趨勢,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以便教師教育案例教學愛好者予以借鑒。

二、視頻案例教學在師范課堂上的運用

1. 微格教學與優(yōu)秀教學視頻觀摩

視頻技術最早應用于教師教育的主要方式乃是微格教學。作者在教學中也偶爾會運用一兩次。在學生進行微格教學之前,作者通常會先講解某項教學技能,如英語詞匯教學技能,然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新知設計一堂5~10分鐘左右的微型課,并以同伴為模擬學生進行教學和錄像實拍。這其中的假設是:被錄像的學生會更認真地聽課、備課以及更好地展示對新學教學技能的運用能力。另外,通過觀看拍錄的視頻,教師可以更仔細地分析、評價自己微格教學的成敗得失。授課實錄、分析錄像、重新試教、重新錄拍……如此循環(huán)反復,直至學生熟練掌握某項教學技能為止。這就是微格教學的主要目的與使命所在。

師范教育中對視頻的另一種使用方法是讓學生觀看優(yōu)秀教師錄像。這是大多數(shù)教師都可能用到的、最簡單的技巧。教師的功底主要體現(xiàn)在視頻觀看完畢的討論引導環(huán)節(jié)。有時候也可以不展開討論,而是讓學生重復觀看、反復模仿,極力打造準教師“模仿秀”。

和微格教學一樣,教學案例觀看與模仿折射的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對教師教育的影響。當時的教師教育者認為,教學是一個簡單機械的刺激反應過程,只要反復觀看、模仿、操練,就可以達到自動化掌握該教學技能的目的。進入20世紀80年代初期,受認知心理學的影響,研究者和教師教育者逐漸認識到教學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活動,遠非行為主義觀念下簡單模仿可以習得。于是,大家把目光從對教師行為的關注轉向對教師認知思維的關注。學習者常被引導去猜測、闡釋教師行為背后的動機,理解教師為何在此時此地做出此種決斷,以及何種知識支撐他如此決斷。從此,視頻案例在教師教育中的運用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教學實踐中,作者主要嘗試了以下兩種視頻案例使用方法。

2. 相互錄像與集體評析

談到視頻案例教學,我們比較容易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是一味去搜集、下載或購買現(xiàn)有視頻資料,而較少考慮自行制作視頻案例。事實上,目前聲像刻錄技術的發(fā)展讓我們完全擁有錄拍、剪接、編輯、制作的能力。在組織學生到中小學見習的時候,在征得實習學校老師同意后,我們偶爾也錄制一些教學片段以供返校分析研習。不過,我們使用最多的是學生相互拍攝試講視頻并評析。目前的期末檢測已經摒棄了紙筆考試,而是讓每位同學上交他自己最滿意的20分鐘左右教學視頻、小組評價意見以及自我教學反思。

在課堂學習之余,學生們還組成了視頻俱樂部,不但共同分享網上下載優(yōu)秀教學視頻,而且輪流提供個人教學錄像片段和大家一起交流研討。視頻俱樂部的做法在國外也不多見。雪仁(Sherin,2003)曾做過這方面實驗,他的結論是:俱樂部成員普遍反映受益匪淺。本人的學生也認為他們時不時地會使用俱樂部里所學到的策略進行教學 [9 ]。

3. 超媒體鏈接與線上討論

超媒體鏈接(hypermedia link)是在圖像、動畫中加入鏈接信息,通過超級鏈接,可以從一張圖片或動畫鏈接到其他的文字、圖片或動畫等媒體上。簡言之,是用超文本技術管理視頻資料和多媒體信息的一種網絡技術。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教師教育中就引入了超媒體項目(Goldman&Barron,1990) [10 ]。相對于單一的視頻來說,超媒體可以為教師提供多形式、多途徑獲取視頻資料的機會。教師可以在不同起始點通過多種路徑探索案例,而且可以打破以往時間前后順序的限制,能夠按任意順序瀏覽案例。在本人的教學實踐中,超媒體主要用于培養(yǎng)學生在同一主題背景下對不同視頻案例的分析、比較與鑒別能力。比如,我們在對“中國基礎教育改革”這一主題進行探討時,就把中國、美國、日本和印尼等不同國家同一主題的視頻案例,連同相關的超文本信息鏈接在一起,以便學生在給定的框架下研討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容與方向。

案例大多是為課堂討論而選取或創(chuàng)制的,因此。如何主持討論,以及教師在討論中應該充當怎樣的角色就變成了研究者關注的課題。鑒于前文對此已有過介紹,在此不予贅述。作者現(xiàn)對課堂面對面的討論避而不談,專門探討主持線上討論的意義與做法。

科里森等(Collison et al.,2000)認為,線上討論具有異步的、非共時的特點,而且通過超鏈接可以獲得海量參考資料,因而相對面對面交流而言,其討論內容會更豐富、細膩、深刻,甚至更富洞見 [11 ]。作者在美國讀博時,常常要參與導師設定的主題線上沙龍。線上沙龍的主持關鍵在于“問題設計”和“適時現(xiàn)身歸納點撥”兩個環(huán)節(jié)。比方說,在學生學習了“任務教學法”并觀看了相關視頻案例之后,我們可以布置線上討論問題:

* What specific examples from the video showed the use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視頻中的哪些具體例子體現(xiàn)了對任務教學法的使用?

*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video about the task-based approach that you didn’t know before? 通過視頻,你學到了什么以前不了解的關于任務教學法的知識?

* What implications does the video case offer you for your future classroom instruction? 該視頻案例對你未來的課堂教學有什么啟示意義?

學生們在上傳答案前通常可以參考各種相關資料。同時由于所有人的答案都展示在網上,人人都能看到,也都可以質疑,所以一般都做得比較認真,質量有一定的保證。作為老師應定期瀏覽學生的討論帖,必要時需參與其中并給予適當?shù)目偨Y、鼓勵和引導。

三、結 語

視頻案例是師范教學技能訓練中受到師生歡迎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其優(yōu)勢不言而喻。然而,我國對視頻案例教學法的實踐和研究成果都還不多見,可供教師教育利用的優(yōu)秀視頻案例,尤其是超媒體案例還比較缺乏。此外,對于教師應該如何使用視頻案例進行教學,如何引導討論等方面的著述也比較少見。相信本文介紹的方法對教師教育者的視頻案例教學有一些參考價值,期待今后更多相關成果的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Merseth K. K. 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A].In Sikula,J.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C].New York:Macmillan Library Reference,1996.

[2]Shulman L. 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4-14.

[3]Sykes G.,Bird T.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Case Idea[A].In Grant,G. (Ed.),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C].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1992.

[4]Shulman L. Toward a Pedagogy of Cases[A].In Shulman,J. H(E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C].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

[5]Barnett C.,Tyson P. A. Facilitating Mathematics Case Discussions While Preserving Shared Authority[R].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Orleans,1994.

[6]Welty W. M. Discussion method:How to Make it Work[J].Change,1989,(21):40-49.

[7]Levin B. B. Using Case Method in Teacher Education:The Role of Discussion and Experience in Teachers’ Thinking about Cases[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96.

[8]Pimm D. From Should to Could:Reflections on Possibilities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J].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1993,13(2):27-32.

[9]Sherin M. G. Using Video Clubs to Support Conversations Among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J].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2003,(1):433-445.

小學線上教學案例范文第2篇

【關鍵詞】模塊化 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 Moodle 信息化教學模式

一、模塊化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平臺概述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為主,在備課時教師只注重講授知識和教的方法,很少考慮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教育是被灌輸知識,而不是自主學習知識、多方互動學習知識。當前中職學校遇到最大的教學問題正是學生不愿學,學不懂,那么教師教學的根本點就難以順利進行。目前國家實踐應用現(xiàn)代信息化手段來解決此問題,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技術的日臻成熟,發(fā)揮網絡環(huán)境的優(yōu)勢,將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轉為以“學”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成為可能。模塊化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同一門課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完全控制互動,課堂引導學習,線上線下融合學習。

Moodle信息化教學指的是模塊化的面向對象的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是一個用于制作網絡課程或網站的軟件包,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課程管理系統(tǒng)之一,由于它是開源軟件,其開放的理念使得全世界的老師和愛好者都可以參與到系統(tǒng)的設計開發(fā)中,其功能愈來愈強大,成為國際上首選的適合中小學基礎教育選用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方面將知識點文檔、視頻動畫、教學PPT課件、課程習題、部分課程的實訓源程序、教學案例、崗位技能考核、競賽方案、國標行標和仿真軟件等集成于課題資源。具有3大功能系統(tǒng):網站后臺管理系統(tǒng),課堂管理系統(tǒng),學習管理系統(tǒng)。網站后臺管理系統(tǒng)主要是用于對網站前臺的信息管理,如文字、圖片、影音、和其他日常使用文件的、更新、刪除等操作,同時也包括會員信息、訪客信息的統(tǒng)計和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對網站數(shù)據(jù)庫和文件的快速操作,以使得前臺內容能夠得到及時更新和調整。課堂管理系統(tǒng)的使用主要針對管理者,該系統(tǒng)可以顯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績,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都在管理者的掌控之中。合理使用可以起到對好學生激勵,壞學生鞭策的作用。學習管理系統(tǒng)也就是學生在課上需要一步步完成的各個操作,包括填空、選擇、判斷、視頻觀看等內容。

二、模塊化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的模式特征

模塊化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平臺的特征主要有:

1、模塊化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應做到的目標是學生主體,教師主導。

2、模塊化動態(tài)學習轉變對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撐學習,強調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

3、信息化教學帶動師生積極、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交往互動。

4、Moodle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講授,完全控制互動,一對一、一對多交流、討論,完全自主學習,課堂引導式學習,線上線下融合學習。

5、Moodle學習平臺允許點面結合的布置,既可以全市統(tǒng)一,又可以各校分別布置。

三、信息化教學模式舉例

模塊化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平臺的資源整合包括知識點文檔、視頻動畫、教學PPT課件、部分課程的實訓源程序、教學案例、國標行標、競賽方案以及崗位技能考核等內容。教師在開展信息化教學活動之前對信息化教學有系統(tǒng)的規(guī)劃,這個過程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huán)節(jié),既體現(xiàn)信息化教學理念,又將在實踐上指導具體的教學過程。教師要依照教學目標,在信息化教學理念指導下,對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因素進行最優(yōu)化組合。

比如,在進入Moodle信息化課堂之前,教師首先要對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事先的考量和設計,選擇什么樣的技術手段,在什么時候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技術怎樣與教學實踐恰如其分的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師生互動、生生合作達到教學目標等在系統(tǒng)全面考慮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將做完的積件課程導入到大平臺里,Moodle是面向對象的模塊化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在搭建好的平臺下每位同學可以訪問它,建立以遷移后續(xù)為特征的運用Moodle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模式框架(即Moodle課前預習、分析;Moodle課中資源、訓練;Moodle課后拓展、互動)

三、使用模塊化動態(tài)教學環(huán)境應注意的問題

中職學校實踐應用模塊化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信息化課程的實施可以取代老師80%的工作量,教師要轉變觀念,課堂上師生互動少于生生互動。學生跟教師之間有距離感,當學生和老師之間對話時經常語無倫次,緊張得很。應加強師生互動,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用于開口。在課堂上教師應處于主導地位,鼓勵學生在課上用于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改變學生跟隨教師“口味”走的現(xiàn)象,師生互補,共同進步。

四、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整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完成課堂上給出的要求,能夠從學習的海洋中提取自己學到的知識,調動學生的自。個性化學習強調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根據(jù)興趣自由學習,每次隨堂考試練習成績會進入系統(tǒng)保存,為以后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定提供了依據(jù)。整個過程由于學生積極性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在反復思索和實踐中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教學效果非常好。

總之,模塊化動態(tài)學習在我國各類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信息技術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也會不斷出現(xiàn)新情況和新問題,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教學環(huán)境、資源等尚不能完全適應信息化教學要求,Moodle信息化教學模式也在實踐中順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小學線上教學案例范文第3篇

[關鍵詞]課堂教學;數(shù)學問題;感悟;思維交流

《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實施過程中,課堂教學中的活動課往往存在刻意追求形式之風,使數(shù)學教學極具“觀賞性”,顯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特別是一些公開課、展示課,執(zhí)教的教師幾乎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實踐操作、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等環(huán)節(jié)層出不窮,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得淋漓盡致、興致盎然,學生的參與熱情被調動得興致勃勃,表面上看似乎已經把數(shù)學課程標準理念落到實處了。其實形式的背后露出浮華,同時也折射出諸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數(shù)學問題少了,同時思考感悟少了,思維交流少了,能力的提高少了。當務之急是要讓數(shù)學課堂回歸本色,實實在在,課堂教學可以這樣設計:

一、少一些華麗情境,多一些數(shù)學問題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的確,在數(shù)學教學中,好的問題情境能撥動學生思維之弦,激發(fā)求知欲、喚起好奇心,使看似抽象、枯燥的數(shù)學知識富有吸引力,讓數(shù)學課堂充滿詩意。因此,情境創(chuàng)設已經成為當前數(shù)學教師煞費苦心的一件事,他們往往為了突出“新、奇、趣”,挖空心思地創(chuàng)設華麗的情境,然而結果卻引發(fā)了不少問題。

案例 一:小學五年級課本中《通分》一課時的教學片斷

師:小紅的一家對自家小果園的設計方案如下:

爸爸:這塊地的3 5種桃樹, 1 5種葡萄。

媽媽:這塊地的1 2種蘋果樹,1 3種橘子樹。

小紅:這塊地的3 15種月季草莓, 4 10種梨樹。

師:根據(jù)他們一家人的不同設計方案,你知道他們各人最喜歡吃什么水果?為什么?

生1:爸爸最喜歡吃桃子。因為1 5 和 3 5相比,它們的分母相同,就比分子,分子大的那個分數(shù)就大,所以“ 3 5>1 5”這就說說明爸爸最喜歡吃桃子。

生2:媽媽最喜歡吃蘋果了。因為1 2和1 3相比,它們的分子相同,就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數(shù)就大,所以 “1 2>1 3 ,”這就說明了媽媽最喜歡吃蘋果。

師:那小明最喜歡吃什么水果?誰知道呢?說說看?

[沒有學生舉手]

師:看來大家不能做出判斷了?是嗎?

生3:因為 3 15和4 10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所以無法進行比較。

師:看來我們過去學過的知識都沒法解決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的知識“通分”。好嗎?

這樣創(chuàng)設的情境,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調動了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復習了同分母、同分子分數(shù)比較大小的舊知。情境的創(chuàng)設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或數(shù)學背景,激發(fā)起由情境引起的數(shù)學意義的思考,從而讓學生有機會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或應用”這一重要的數(shù)學活動過程。

二、少一些低效活動,多一些思考感悟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來負擔。課堂活動不但可以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而且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并不是讓人生畏、令人討厭的,而是其樂融融、美妙至極的一件樂事。現(xiàn)實很多的課堂活動中學生的“手”動了,“心”卻未動,操作多了,氣氛活躍了,可思考、感悟少了。其實,只有沉下心來,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教學,才能還數(shù)學教學本應有的特色。

案例 二: 一年級數(shù)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的教學練習課片段

師:明明要買38元錢物品,他手中有一張50元、四張10元、2張5元、5張一元的錢,怎樣付錢給售貨員?請你幫幫忙,好嗎?

(老師話音剛落,一只只小手舉起來了。)

生1:可以付一張50元,再找回12元。

生2:也可以付4張10元,再找回2元。

生3:還可以付3張10元、2張5元,再找回2元。

師:真聰明!還有不同的付錢方法嗎?

生4:直接付 3張10元,一張5元和3張一元。

師:真不錯!明明該好好謝謝你們了。

這時課堂上掌聲不由自主地響來了。學生在老師的大力表揚、熱情鼓勵下,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迸發(fā),體驗到了成功的滿足與喜悅,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三、少一些空泛提問,多一些思維交流

“思維從問題開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地設置科學的問題,是師生間進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徑,是師生的思想認識產生共鳴的紐帶;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有位教育家說:“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岢鰡栴}和巧妙的作答。”提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就越好。

案例 三:一年級數(shù)學《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拓展思維練習課的教學片段

師:“把10、20、30、40、50這幾個數(shù)填入下面的圓圈里,使每條直線上的三個數(shù)的和相等。”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再把你們的想法進行匯報,好嗎?

生1:我們小組這樣填:

生2:我們小組是這樣填的:

師:真棒!你們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生3:我們小組是這樣填的:

師:今天,你們各小組的同學都很棒!

案例中教師設計了師生智慧型的探究對話活動,使學生在老師的表揚、鼓勵中去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通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很快在對話交流中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數(shù)字10、20、30這三個數(shù)都可以填入中間的圓圈里,再選擇其他的四個數(shù)字分別組合到上下、左右的圓圈中。

這時,學生們都紛紛舉起了小手,爭先要把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與同學分享,向老師匯報 。教師的課堂提問要做到:提的問題看似簡單卻能揭示規(guī)律。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與學生進行思維交流,既能讓學生經歷規(guī)律的生成過程,又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概括性。其實,數(shù)學教學活動應該是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數(shù)學、總結方法、揭示數(shù)學的本質。在學中玩,又在玩中學,既輕松,又開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同時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使思維更加靈活、敏捷。

四、少一些過程鋪設,多一些能力提升

特級教師朱樂平說的好:不要對一節(jié)課求全責備。課堂教學中,不要給本節(jié)課定太多的目標,要從課堂整體入手,考慮每節(jié)課的特點,或注重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過程體驗,或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基本技能的訓練,這樣才能較為全面地落實數(shù)學課程教學目標,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新課程》目標注重學生自己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強調經歷數(shù)學學習的全過程,體驗充分、數(shù)學思考、又不能放松對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想做到面面俱到,每個過程的鋪設都盡可能 “齊”和“全”,其結果往往是重了形式而少了實質,少了學生數(shù)學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什么是數(shù)學?它應該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作為新時代的數(shù)學教師,我們應時刻反思自己,應該做到有自己的思想,去粗取精、去虛求實、與時俱進。讓我們還它那份質樸與寧靜,讓它生命的本色重見陽光!

參考文獻:

[1]《新課程》

[2]《小學數(shù)學教材》人教版

小學線上教學案例范文第4篇

一、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教學中呈現(xiàn)的問題。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往往由于忽視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上的誤差,而導致課堂教學的失誤。小學數(shù)學《角的認識》一課中,某老師是這樣引導學生學習的:

學生經過前一天的預習,對本課學習的內容有所了解,知道本課將要學習“角”。在課堂上老師首先介紹了什么是“角”,然后引導學生找出身邊的角,說出角的特性。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出了身邊的很多角,但他們眼中真正的角是一個三角形,比如課桌的一個被切下的“角”。所以老師在引導角的組成時遇到了很大的阻礙。

2.對問題產生原因的分析。

(1)學生年齡小,自學能力有限。

由于學生正處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期,對于個別能力較強的學生才能領會課本知識的本質與內涵。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還是需要教師的輔助。

(2)教師忽視了“角”的抽象性。

“角”是實際存在的,但是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附著在物體上的,也就是說,角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人們?yōu)榱搜芯康姆奖銖膶嵨锷铣橄蟪龅摹K栽谥v授時,教師一定要把“角”從它的附著體上分離出來,也就是將實物表面存在的角抽象出來,以課件、比劃和語言描述相結合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在理解什么是角的時候才不會把“角”與“三角形”搞混。

二、成功教學案例及分析

1. 成功案例描述:

在講授《認識平角與周角》一課中,某老師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學生經過前一天的預習對本課學習的內容有所了解,知道本課將要學習“平角”與“周角”。

老師首先與學生一起復習了角的構成“一頂點、兩射線”。借助活動角向學生依次展示了銳角、直角、鈍角,當角的兩邊叉開的更大,直至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的時候,這個角我們稱之為“平角”。隨后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平角,同時畫出一條直線,讓學生對比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們在老師的提示下,回想了剛才活動角的變化過程,又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帶箭頭的弧線表示的是“角的一條邊不動,另一條邊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半周所成的角”。周角的講解也隨之展開。

2. 成功原因分析。

(1)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

中年級的學生通過老師的引領,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他們通過自學,可以了解和掌握課本所提供的知識要領。但由于課本的二維性,它展示給學生的依然是靜止的結論性的知識。

(2)利用教具,展示過程。

“活動角”作為學習角的相關知識的重要輔助教具之一,經常被老師應用于教學當中。一個簡易的活動角可以將課本上靜止的角的大小變化過程,形象的展示在學生的面前。

(3)適時提問,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對知識產生過程的思考

1. 過程性知識學習的重要性。

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不僅是教授給學生一些前人已經發(fā)現(xiàn)或發(fā)明的知識內容,還要教會學生如何探究新知識,在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學生在老師適當?shù)囊I下,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與同伴的討論所得到的結論給他們的印象更深,同時也更利于對知識的了解。

2. 質疑習慣的培養(yǎng)。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這句話應用在數(shù)學中是最恰當不過了。回眸數(shù)學的發(fā)展史,她的每一次進步無不伴隨著一個個猜想、證明、驗證等一系列過程。勇于質疑、大膽猜想是極具價值的數(shù)學品質。

小學線上教學案例范文第5篇

初次造訪劉平教授,我不敢相信眼前這位老人已年過八旬。他思維敏捷,談吐爽朗,精瘦的身板透著十足的精氣神,明亮的雙眸閃爍著睿智的光芒。在與劉教授開心而輕松的交談中,我了解到他習得五門外語背后艱辛的付出與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

劉平1923年出生于北京,小學就讀于其父任教的一所"洋學堂"(英國教會辦的崇德學校),后轉入美國人辦的中學,所以從小在英語方面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念初中時,日本人侵占北平,為了對付日本鬼子,他又學了日語。高中畢業(yè)后,劉平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燕京大學(現(xiàn)在的北京大學),主修英語專業(yè)。雖然劉平當時生活在動蕩的年代,但他求知若渴,總是利用一切機會,抓緊時間學習外語。后來在外國傳教士的幫助下,他又陸續(xù)學習了法、意、西三種外語。那時他在學校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是難得的外語尖子。當回憶起當年求學的經歷時,劉教授感慨地說:"那時家里窮,我必須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才有出路,所以就拼命地學。"

劉教授閱歷豐富,早年為我黨地下工作默默奉獻。1948年,劉平來南昌工作。應該說劉教授和南昌確實有著不解之緣,因為當年差一點組織上想把他留在上海《解放日報》工作,而劉平考慮到江西更需要他,所以主動要求回南昌工作。劉教授現(xiàn)已退休20多年,但他一直閑不住,一邊溫習外語,一邊堅持了11年無償教授他人多種外語。問起劉教授這一義舉的初衷時,他平靜和樸實的話語中道出了他的心聲。劉教授很慶幸能學到五種外語,他說這筆財富不屬于他個人,他應該回饋社會,回報給國家。他想盡一份心為國家培育能懂多種外語的人才。現(xiàn)在國際交流的機會增多了,學生通過增強外語競爭優(yōu)勢可以更好地為國家服務。劉教授當年憑借著通曉五種外語的強大優(yōu)勢而作為精英被選入"青年會"國際性組織,所以他深諳外語作為國際交流工具的重要性。按劉教授的話說,如果能懂這五種外語,跑遍全世界2/3的國家和地區(qū)都沒問題。每次上課,劉教授不僅傳授如何學習外語,而且還會潛移默化地把一些做人的道理教給學生。現(xiàn)在不少學生當遇到外語方面的問題仍會打電話來求教,劉教授總是耐心解答。劉教授說,他對學生"負責到底",不僅課堂上傳授,而且學生課外遇到外語難題他也非常樂于解答。

走進劉教授的書房,仿佛置身于一個外文"圖書館",外語書籍種類繁多。書桌上五種外語的大部頭詞典格外醒目。劉教授說,不少最新版本的權威詞典都是為方便教學這幾年不斷添置的。書柜里整齊地擺放著10多本厚厚的教案,那是劉教授這11年給學生上課的藍本, 也是老人11年潛心于"多語教學"的心血結晶。隨便翻開一本教案,透過每課精心編排的教學內容都可深深感覺到劉教授嚴謹?shù)闹螌W風格和對教學執(zhí)著的投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別看劉教授年事已高,但駕馭現(xiàn)代化的設備卻一點兒不遜色,他的教案大都是他在電腦上獨立完成的。

說起剛開始"招收"學生時,劉教授可是費了不少心思。每逢去書店或者去公園鍛煉時,他都會有意識地尋找"目標",主動問別人是否愿意學習外語。只要別人想學愿學,劉教授都是來者不拒,無償傳授。家人、朋友擔心老人身體吃不消,勸劉教授好好安享晚年,可劉教授義無反顧地將無償教授他人外語堅持了11年,并且還將繼續(xù)下去。至今劉教授這個"特殊的外語課堂"培育了多達幾百人,之所以稱其"特殊",其一,劉教授對學員的報名條件基本上沒有限制,只要學員想學就都可以來學;其二,學習班每次人數(shù)不定,無論是一次來十多個還是一兩個學生,劉教授對每堂課都絲毫不馬虎,都仍然是認真?zhèn)湔n、耐心傳授;其三,每堂課上,劉教授同時傳授五種外語,這種多語教學恐怕在教學案例中也是不多見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斗六市| 德令哈市| 巨鹿县| 邵阳市| 安福县| 错那县| 尉氏县| 宾阳县| 夏河县| 西藏| 彰武县| 古田县| 乐昌市| 德令哈市| 阿勒泰市| 霸州市| 本溪市| 额尔古纳市| 郸城县| 黄梅县| 南岸区| 嘉鱼县| 九江县| 泰和县| 长兴县| 牙克石市| 青冈县| 延吉市| 高邮市| 丽水市| 扬中市| 阿克| 平果县| 西华县| 承德县| 肃南| 安仁县| 诏安县| 牙克石市| 嘉峪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