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方法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方法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集成電路 設計方法 IP技術

基于CMOS工藝發展背景下,CMOS集成電路得到了廣泛應用,即到目前為止,仍有95%集成電路融入了CMOS工藝技術,但基于64kb動態存儲器的發展,集成電路微小化設計逐漸引起了人們關注。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迎合集成電路時代的發展,應注重在當前集成電路設計過程中從微電路、芯片等角度入手,對集成電路進行改善與優化,且突出小型化設計優勢。以下就是對集成電路設計與IP設計技術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當前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發展提供參考。

1 當前集成電路設計方法

1.1 全定制設計方法

集成電路,即通過光刻、擴散、氧化等作業方法,將半導體、電阻、電容、電感等元器件集中于一塊小硅片,置入管殼內,應用于網絡通信、計算機、電子技術等領域中。而在集成電路設計過程中,為了營造良好的電路設計空間,應注重強調對全定制設計方法的應用,即在集成電路實踐設計環節開展過程中通過版圖編輯工具,對半導體元器件圖形、尺寸、連線、位置等各個設計環節進行把控,最終通過版圖布局、布線等,達到元器件組合、優化目的。同時,在元器件電路參數優化過程中,為了滿足小型化集成電路應用需求,應遵從“自由格式”版圖設計原則,且以緊湊的設計方法,對每個元器件所連導線進行布局,就此將芯片尺寸控制到最小狀態下。例如,隨機邏輯網絡在設計過程中,為了提高網絡運行速度,即采取全定制集成電路設計方法,滿足了網絡平臺運行需求。但由于全定制設計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設計周期較長,為此,應注重對其的合理化應用。

1.2 半定制設計方法

半定制設計方法在應用過程中需借助原有的單元電路,同時注重在集成電路優化過程中,從單元庫內選取適宜的電壓或壓焊塊,以自動化方式對集成電路進行布局、布線,且獲取掩膜版圖。例如,專用集成電路ASIC在設計過程中為了減少成本投入量,即采用了半定制設計方法,同時注重在半定制設計方式應用過程中融入門陣列設計理念,即將若干個器件進行排序,且排列為門陣列形式,繼而通過導線連接形式形成統一的電路單元,并保障各單元間的一致性。而在半定制集成電路設計過程中,亦可采取標準單元設計方式,即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在集成電路設計過程中應運用版圖編輯工具對集成電路進行操控,同時結合電路單元版圖,連接、布局集成電路運作環境,達到布通率100%的集成電路設計狀態。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小型化集成電路設計過程中,強調對半定制設計方法的應用,有助于縮短設計周期,為此,應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

1.3 基于IP的設計方法

基于0.35μmCMOS工藝的推動下,傳統的集成電路設計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計算機、網絡通訊等領域集成電路應用需求,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推動各領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應注重融入IP設計方法,即在集成電路設計過程中將“設計復用與軟硬件協同”作為導向,開發單一模塊,并集成、復用IP,就此將集成電路工作量控制到原有1/10,而工作效益提升10倍。但基于IP視角下,在集成電路設計過程中,要求相關工作人員應注重通過專業IP公司、Foundry積累、EDA廠商等路徑獲取IP核,且基于IP核支撐資源獲取的基礎上,完善檢索系統、開發庫管理系統、IP核庫等,最終對1700多個IP核資源進行系統化整理,并通過VSIA標準評估方式,對IP核集成電路運行環境的安全性、動態性進行質量檢測、評估,規避集成電路故障問題的凸顯,且達到最佳的集成電路設計狀態。另外,在IP集成電路設計過程中,亦應注重增設HDL代碼等檢測功能,從而滿足集成電路設計要求,達到最佳的設計狀態,且更好的應用于計算機、網絡通訊等領域中。

2 集成電路設計中IP設計技術分析

基于IP的設計技術,主要分為軟核、硬核、固核三種設計方式,同時在IP系統規劃過程中,需完善32位處理器,同時融入微處理器、DSP等,繼而應用于Internet、USB接口、微處理器核、UART等運作環境下。而IP設計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對測試平臺支撐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IP設計環節開展過程中,應注重選用適宜的接口,寄存I/O,且以獨立性IP模塊設計方式,對芯片布局布線進行操控,簡化集成電路整體設計過程。此外,在IP設計技術應用過程中,必須突出全面性特點,即從特性概述、框圖、工作描述、版圖信息、軟模型/HDL模型等角度入手,推進IP文件化,最終實現對集成電路設計信息的全方位反饋。另外,就當前的現狀來看,IP設計技術涵蓋了ASIC測試、系統仿真、ASIC模擬、IP繼承等設計環節,且制定了IP戰略,因而有助于減少IP集成電路開發風險,為此,在當前集成電路設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融入IP設計技術,并建構AMBA總線等,打造良好的集成電路運行環境,強化整體電路集成度,達到最佳的電路布局、規劃狀態。

3 結論

綜上可知,集成電路被廣泛應用于計算機等產業發展領域,推進了社會的進步。為此,為了降低集成電路設計風險,減少開發經費,縮短開發時間,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在集成電路設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應注重強調對基于IP的設計方法、半定制設計方法、全定制設計方法等的應用,同時注重引入IP設計技術理念,完善ASIC模擬、系統測試等集成電路設計功能,最終就此規避電路開發中故障問題的凸顯,達到最佳的集成電路開發、設計狀態。

參考文獻

[1]肖春花.集成電路設計方法及IP重用設計技術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12(06):190-191.

[2]李群,樊麗春.基于IP技術的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12(08):56-57.

[3]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關于舉辦“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14年會暨中國內地與香港集成電路產業協作發展高峰論壇”的通知[J].中國集成電路,2014,20(10):90-92.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專用集成電路;寄存器傳輸級;門級網表;可靠性;手工綜合

中圖分類號:TN402.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09)20-004-03

Research on Manual Synthesis Based on ASIC Design

WANG Xiaohua,LUO Xiaoshu,YIN Yangang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SIC design rapidly,it is key technology of the front-end IC design that the register transfer level description is manually synthesized the register transfer level.Through artificial participation,behave-level code by some of the most basic logic gates(such as nand-door,non-door,nor-door,etc.) gets the corresponding gate-level circuit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synthesized circuit model.Such methods used in ASIC design not only can optimize the circuit structure,but also can guarantee the correct logic function.At the same time,it can reduce the transmission delay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chip design.Therefore,research on the ASCI design by manual synthesis is of practical value.

Keywords: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register transfer level;register transfer level;reliability;manual synthesis

0 引 言

隨著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設計的迅速發展,將寄存器傳輸級(RTL)描述的手工綜合成門級網表,是IC前端設計中的關鍵技術[1]。在當前IC設計中,通常在行為級功能驗證后,采用軟件進行自動綜合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縮短了ASIC設計的周期,但是利用軟件綜合的門級電路存在很大的冗余,從而影響到整個芯片的版圖面積和延時。如果采用手工綜合,則會得到最簡的電路結構和最少的線路延時。在總體上,手工邏輯綜合可分為時序邏輯綜合和組合邏輯綜合[2]。

在此,以成功開發的無線發碼遙控編碼芯片為實例,詳細介紹手工綜合RTL級代碼的理論依據和實用方法,重點介紹時序邏輯綜合的實現方法,將時序邏輯綜合的實現方法歸納出各種描述的一般特征,將用戶多種多樣的描述歸整為五種形式,避免了綜合過程中的盲目性,使得整個綜合過程有據可依,從而提高綜合的效率和準確性[3],并對手工綜合進行深入的研究。

1 組合邏輯綜合

組合邏輯綜合的功能是對組合邏輯函數的描述形式進行一系列轉換和優化,求取實現該邏輯函數性能最佳的組合邏輯結構形式,并生成與邏輯功能描述相等價的優化的邏輯級結構描述。由于行為級描述或寄存器傳輸級描述經轉換后所得到的邏輯級的邏輯函數表示通常都是非優化的表示,因此就需要使用邏輯優化工具對其進行綜合和優化。

組合邏輯綜合的目標通常有:其一是為了在滿足延遲的約束下將面積最小化;其二是為了提高電路的可測試性[4]。

組合邏輯電路設計是數字電路設計的基礎。相對時序邏輯電路而言其綜合過程要簡單,可參考上面的手工綜合步驟,在這里設計了兩個電路對ASIC的手工綜合進行具體研究。

1.1 單增量加法器(4位)

所謂單增量加法器,就是在二進制計算中,行使代碼換算的任務,即二進制計算中若輸出有N值存在,接下來的數值就是N+1,為了把輸出值從N變為N+1就必須做一個電路。若其Verilog HDL描述語言為:

counter_disp

則綜合步驟為:

(1)列出真值表(略);

(2) 從真值表可以得出其邏輯表達式為:

sum[0]=NOT disp[0]sum[1]= disp[0] XOR disp[1]

sum[2]= disp[2] XOR (disp[0] AND disp[1])

sum[3]= disp[3] XOR (disp[0] ANDdisp[1]AND disp[2])

(3) 綜合后的電路圖如圖1所示。

圖1 單增量加法器手工綜合后電路

1.2 數值比較器(4位)

完成A

對應的描述語言為:

if(counter disp

(1) 列出真值表(見表1)。其中“X”表示任意值。

(2) 從真值表寫出比較結果的邏輯表達式,再通過化簡得到最簡表達式為:

A_small_B =A3n•B3+(B2B2)A2n•B2+(A3B3)(A2B2)A1n•B1+(A3B3)(A2B2)(A1B1)•A0n•B0

(3) 畫出綜合后的電路圖(見圖2)。

表1 真值表

輸入輸出

A3B3A2B2A1B1A0B0A

A3>B3XXX0

A3

A3=B3A2>B2XX0

A3=B3A2

A3=B3A2=B2A1>B1X0

A3=B3A2=B2A1

A3=B3A2=B2A1=B1A0>B00

A3=B3A2=B2A1=B1A0

A3=B3A2=B2A1=B1A0=B00

圖2 數值比較器手工綜合后電路

2 時序邏輯綜合

時序邏輯綜合的主要研究集中于同步時序電路的設計綜合。異步時序電路由于其設計和控制過程的復雜性,自動綜合十分困難。同步時序電路邏輯綜合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同步時序電路的綜合方法(即有限狀態機的綜合)、時序的優化以及時鐘系統的設計優化等。

有限狀態機綜合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給定的邏輯功能,選取觸發器和鎖存器等時序元件,尋求優化的時序狀態激勵函數。同步時序電路綜合的目標是獲得芯片面積優化的高性能電路結構形式,其中包括時序重構和時序邏輯優化等方面。時序優化與時鐘系統的優化通過分析時序電路的數據傳輸行為,設置合理的參數,提高系統的效率,消除時序錯誤,解決時序沖突[6]。優化電路,得到最終的門級電路網表。

在進行了格式判別,確定采用何種時序元件后,就可以從相應的目標庫中提取相應的元件,組織成符合最終輸出形式的網表格式。在提取元件時應當根據用戶的輸入描述取得最優化的結果,當然,這種優化問題也可以在得到最終的數據通道之后進行。對于同步/異步復位及上升/下降沿觸發的問題,在一般的目標庫中,都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時序邏輯電路元件,同步/異步復位元件為其中之一[7]。同步/異步復位觸發器的綜合與其他元件的綜合有所不同,綜合時考慮的不僅是某一條賦值語句,而是將用戶的描述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在提取賦值語句時,同時分析相互有關聯的語句以及這些語句的相關條件,根據上下文語義得出最終的結論。

下面針對上述理論用一實例來說明:在采用上面的綜合步驟預處理和綜合實現算法后,得到輸出信號outA的賦值情況如下:

條件X1成立時outA≤0;條件X2成立時outA≤0;條件Y1成立時outA≤1;條件Y2成立時outA≤in1;其他條件下outA保持。

其處理過程如下:

(1) 將所有使輸出信號為0的條件標識為A1,A2等A類(A1=X1,A2=X2);

(2) 將所有使輸出信號為1的條件標識為B1,B2等B類(B1=Y1);

(3) 將所有使輸出信號為某個輸入信號或中間信號值的條件標識為C1,C2等C類(C1=Y2);

(4) 寫出其邏輯表達式:

outA=(A1+A2+in1_not C1)(B1+in1•C1+outA)

=(X1+X2+in1_not Y2)(Y1+in1•Y2+outA)

(5) 將目標信號的邏輯表達式進行畫簡(這里設定已為最簡式);

(6) 畫出對應的邏輯電路圖(見圖3):(其中in1_not表示為in1的非,其余類同。)

圖3 綜合后電路

具有數據通道的有限狀態機是描述數字系統的最常用的模型。有限狀態機分為兩個部分:數據通道部分和控制部件部分。數據通道部分包括數據的處理部件、存儲部件、傳輸部件及其互連[8]。控制部分主要完成數據通道的時序控制,以及根據當前狀態、外部控制輸入和數據通道內部狀態產生外部控制輸出和數據通道控制信號等。邏輯綜合接受算法級行為描述,通過將其編譯轉換成為內部表示形式,然后經過操作調度和硬件資源分配等處理過程,最終產生表示數據通道的寄存器傳輸級網表,并根據調度的需要提取控制信息產生控制部件的行為描述(即有限狀態機的描述,一般為狀態轉換表/圖)[9]。控制流綜合對行為描述的有限狀態機進行分解、化簡、分配等處理,選取時序元件,導出狀態轉換函數和控制輸出函數。

下面以一個實例來介紹控制部分的邏輯綜合過程和方法。

按照前面的步驟,分析Verilog HDL代碼,已得出該控制流部分的狀態轉換圖(見圖4),在這里只列出用符號代替的狀態轉移條件,未寫出各輸出端信號。

圖4 狀態轉移圖

這是LED驅動控制芯片核心模塊(顯示和鍵掃控制模塊)的狀態轉換圖,下面以DISPLAY狀態為目標求其狀態轉移電路圖,如圖5所示。

圖5 狀態DISPLAY 綜合后電路

(1) 根據狀態轉移圖列出與DISPLAY狀態相關的狀態轉換條件:

當A=1,DISPLAY=1 D=1時,DISPLAY=1;

當B=1,DISPLAY=0 C=1時,DISPLAY=0

(2) 推斷出DISPLAY狀態保持的條件,設為E:

E=(B && DISPLAY) ||(C&& DISPLAY)+H=

BC&& DISPLAY+H=BC&& DISPLAY

(3) 化簡并得出DISPLAY的邏輯表達式:

DISPLAY≤A+D+E (4) 畫出其邏輯電路圖(狀態機采用獨熱碼編碼方式)。

3 結 語

在此歸納出一套手工邏輯綜合的方法和綜合步驟,該方法適用于中小規模和超大規模中的核心電路部分的電路綜合。同時手工綜合后的效果與自動綜合軟件相比,其電路可靠且使用的門電路規模減少,功耗降低,延時達到最小。

參考文獻

[1]蔡彭慈,.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劉麗華,辛德祿,李本俊.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方法[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1.

[3]汪慶寶,宿昌厚.超大規模規模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從電路到芯片[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6.

[4]Martin,Kenneth W.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M].Beijing:Pub.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2.

[5]Christopher Saint,Judy Saint.IC Layout Basic[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6]Michael John Sebastian Smith.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7]R Jccob Baker,Harry W Li,David E Boyce.CMOS Circuit Design,Layoutand Simulation[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嵌入式系統 設計 單片系統(SOC) 硬件描述語言(HDL) IP內核

一、嵌入式系統設計方法變化的背景

嵌入式系統設計方法的演化總的來說是因為應用需求的牽引和IT技術的推動。

1.隨著微電子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和工藝水平不斷提高。硅材料與人類智慧的結合,生產出大批量的低成本、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微電子結構模塊,推動了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和產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器件可編程思想和微處理(器)技術可以用軟件來改變和實現硬件的功能。微處理器和各種可編程大規模集成專用電路、半定制器件的大量應用,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應用世界,以至廣泛影響著并在逐步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學習等社會活動。

2.計算機硬件平臺性能的大幅度提高,使很多復雜算法和方便使用的界面得以實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給復雜嵌入式系統輔助設計提供了物理基礎。

3.高性能的EDA綜合開發工具(平臺)得到長足發展,而且其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為復雜的嵌入式系統設計提供了不同用途和不同級別集編輯、布局、布線、編譯、綜合、模擬、測試、驗證和器件編程等一體化的易于學習和方便使用的開發集成環境。

4.硬件描述語言HDL(Hardware Des cription Language)的發展為復雜電子系統設計提供了建立各種硬件模型的工作媒介。它的描述能力和抽象能力強,給硬件電路,特別是半定制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帶來了重大的變革。目前,用得較多的有已成為IEEE為 STD1076標準的VHDL、IEEE STD 1364標準的Verilog HDL和Altera公司企業標準的AHDL等。

由于HDL的發展和標準化,世界上出現了一批利用HDL進行各種集成電路功能模塊專業設計的公司。其任務是按常用或專用功能,用HDL來描述集成電路的功能和結構,并經過不同級別的驗證形成不同級別的IP內核模塊,供芯片設計人員裝配或集成選用。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內核模塊是一種預先設計好的甚至已經過驗證的具有某種確定功能的集成電路、器件或部件。它有幾種不同形式。IP內核模塊有行為(behavior)、結構(structure)和物理(physical)3級不同程度的設計,對應有主要描述功能行為的“軟IP內核(soft IP core)”、完成結構描述的“固IP內核(firm IP core)”和基于物理描述并經過工藝驗證的“硬IP內核(hard IP core)”3個層次。這相當于集成電路(器件或部件)的毛坯、半成品和成品的設計技術。

軟IP內核通常是用某種HDL文本提交用戶,它已經過行為級設計優化和功能驗證,但其中不含有任何具體的物理信息。據此,用戶可以綜合出正確的門電路級網表,并可以進行后續結構設計,具有最大的靈活性,可以很容易地借助于EDA綜合工具與其他外部邏輯電路結合成一體,根據各種不同的半導體工藝,設計成具有不同性能的器件。可以商品化的軟IP內核一般電路結構總門數都在5000門以上。但是,如果后續設計不當,有可能導致整個結果失敗。軟IP內核又稱作虛擬器件。

硬IP內核是基于某種半導體工藝的物理設計,已有固定的拓撲布局和具體工藝,并已經過工藝驗證,具有可保證的性能。其提供給用戶的形式是電路物理結構掩模版圖和全套工藝文件,是可以拿來就用的全套技術。

固IP內核的設計深度則是介于軟IP內核和硬IP內核之間,除了完成硬IP內核所有的設計外,還完成了門電路級綜合和時序仿真等設計環節。一般以門電路級網表形式提交用戶使用。

TI,Philips和Atmel等廠商就是通過Intel授權,用其MCS51的IP內核模塊結合自己的特長開發出有個性的與Intel MCS51兼容的單片機。

常用的IP內核模塊有各種不同的CPU(32/64位CISC/RISC結構的CPU或8/16位微控制器/單片機,如8051等)、32/64位DSP(如320C30)、DRAM、SRAM、EEPROM、Flashmemory、A/D、D/A、MPEG/JPEG、USB、PCI、標準接口、網絡單元、編譯器、編碼/解碼器和模擬器件模塊等。豐富的IP內核模塊庫為快速地設計專用集成電路和單片系統以及盡快占領市場提供了基本保證。

5.軟件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EOS(Embedded Operation System)的推出,為開發復雜嵌入式系統應用軟件提供了底層支持和高效率開發平臺。EOS是一種功能強大、應用廣泛的實時多任務系統軟件。它一般都具有操作系統所具有的各種系統資源管理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應用程序接口API調用函數形式來實現各種資源管理。用戶程序可以在EOS的基礎上開發并運行。它與通用系統機中的OS相比,主要有系統內核短小精悍、開銷小、實時性強和可靠性高等特點。完善的EOS還提供各種設備的驅動程序。為了適應網絡應用和Internet應用。還可以提供TCP/IP協議支持。目前流行的EOS有3Com公司的Palm OS、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CE和Windows NT Embedded4.0、日本東京大學的Tron和各種開放源代碼的嵌入式Linux以及國內開發成功的凱思集團的Hopen OS和浙江大學的HBOS。

轉貼于 二、嵌入式系統設計方法的變化

過去擅長于軟件設計的編程人員一般對硬件電路設計“敬而遠之”,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被認為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技術。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工程出身的設計人員,往往還逐步涉足軟件編程。其主要形式是通過微控制器(國內習慣稱作單片機)的應用,學會相應的匯編語言編程。在設計規模更大的集散控制系統時,必然要用到已普及的PC機,以其為上端機,從而進一步學習使用Quick BASIC,C,C++,VC和VB等高級語言編程作系統程序,設計系統界面,通過與單片機控制的前端機進行多機通信構成集中分布控制系統。

軟件編程出身的設計人員則很少有興趣去學習應用電路設計。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硬件描述語言HDL的發明,系統硬件設計方法發生了變化,數字系統的硬件組成及其行為完全可以用HDL來描述和仿真。在這種情況下,設計硬件電路不再是硬件設計工程師的專利,擅長軟件編程的設計人員可以借助于HDL工具來描述硬件電路的行為、功能、結構、數據流、信號連接關系和定時關系,設計出滿足各種要求的硬件系統。

EDA工具允許有兩種設計輸入工具,分別適應硬件電路設計人員和軟件編程人員兩種不同背景的需要。讓具有硬件背景的設計人員用已習慣的原理圖輸入方式,而讓具有軟件背景的設計人員用硬件描述語言輸入方式。由于用HDL描述進行輸入,因而與系統行為描述更接近,且更便于綜合、時域傳遞和修改,還能建立獨立于工藝的設計文件,所以,擅長軟件編程的人一旦掌握了HDL和一些必要的硬件知識,往往可以比習慣于傳統設計的工程師設計出更好的硬件電路和系統。所以,習慣于傳統設計的工程師應該學會用HDL來描述和編程。

三、嵌入式系統設計的3個層次

嵌入式系統設計有3個不同層次。

1.第1層次:以PCB CAD軟件和ICE為主要工具的設計方法。

這是過去直至現在我國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人員一直沿用的方法,其步驟是先抽象后具體。

抽象設計主要是根據嵌入式應用系統要實現的功能要求,對系統功能細化,分成若干功能模塊,畫出系統功能框圖,再對功能模塊進行硬件和軟件功能實現的分配。

具體設計包括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硬件設計主要是根據性能參數要求對各功能模塊所需要使用的元器件進行選擇和組合,其選擇的基本原則就是市場上可以購買到的性價比最高的通用元器件。必要時,須分別對各個沒有把握的部分進行搭試、功能檢驗和性能測試,從模塊到系統找到相對優化的方案,畫出電路原理圖。硬件設計的關鍵一步就是利用印制板(PCB)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對系統的元器件進行布局和布線,接著是印制板加工、裝配和硬件調試。

工作量最大的部分是軟件設計。軟件設計貫穿整個系統的設計過程,主要包括任務分析、資源分配、模塊劃分、流程設計和細化、編碼調試等。軟件設計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程序調試,所以軟件調試工具就是關鍵。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工具是在線仿真器(ICE)。

2.第2層次:以EDA工具軟件和EOS為開發平臺的設計方法。

隨著微電子工藝技術的發展,各種通用的可編程半定制邏輯器件應運而生。在硬件設計時,設計師可以利用這些半定制器件,逐步把原先要通過印制板線路互連的若干標準邏輯器件自制成專用集成電路(ASIC)使用,這樣,就把印制板布局和布線的復雜性轉換成半定制器件內配置的復雜性。然而,半定制器件的設計并不需要設計人員有半導體工藝和片內集成電路布局和布線的知識和經驗。隨著半定制器件的規模越來越大,可集成的器件越來越多,使印制板上互連器件的線路、裝配和調試費用越來越少,不僅大大減少了印制板的面積和接插件的數量,降低了系統綜合成本,增加了可編程應用的靈活性,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系統功耗,提高了系統工作速度,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這樣,硬件設計人員從過去選擇和使用標準通用集成電路器件,逐步轉向自己設計和制作部分專用的集成電路器件,而這些技術是由各種EDA工具軟件提供支持的。

半定制邏輯器件經歷了可編程邏輯陣列PLA、可編程陣列邏輯PAL、通用陣列邏輯GAL、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和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的發展過程。其趨勢是集成度和速度不斷提高,功能不斷增強,結構趨于更合理,使用變得更靈活和方便。

設計人員可以利用各種EDA工具和標準的CPLD和FPGA等,設計和自制用戶專用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然后再通過自下而上的設計方法,把用半定制器件設計自制的集成電路、可編程外圍器件、所選擇的ASIC與嵌入式微處理器或微控制器在印制板上布局、布線構成系統。

3.第3層次:以IP內核庫為設計基礎,用軟硬件協同設計技術的設計方法。

20世紀90年代后,進一步開始了從“集成電路”級設計不斷轉向“集成系統”級設計。目前已進入單片系統SOC(System on a chip)設計階段,并開始進入實用階段。這種設計方法不是把系統所需要用到的所有集成電路簡單地二次集成到1個芯片上,如果這樣實現單片系統,是不可能達到單片系統所要求的高密度、高速度、高性能、小體積、低電壓、低功耗等指標的,特別是低功耗要求。單片系統設計要從整個系統性能要求出發,把微處理器、模型算法、芯片結構、外圍器件各層次電路直至器件的設計緊密結合起來,并通過建立在全新理念上的系統軟件和硬件的協同設計,在單個芯片上完成整個系統的功能。有時也可能把系統做在幾個芯片上。因為,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系統都能在一個芯片上實現的;還可能因為實現某種單片系統的工藝成本太高,以至于失去商業價值。目前,進入實用的單片系統還屬簡單的單片系統,如智能IC卡等。但幾個著名的半導體廠商正在緊鑼密鼓地研制和開發像單片PC這樣的復雜單片系統。

單片系統的設計如果從零開始,這既不現實也無必要。因為除了設計不成熟、未經過時間考驗,其系統性能和質量得不到保證外,還會因為設計周期太長而失去商業價值。

為了加快單片系統設計周期和提高系統的可靠性,目前最有效的一個途徑就是通過授權,使用成熟優化的IP內核模塊來進行設計集成和二次開發,利用膠粘邏輯技術GLT(Glue Logic Technology),把這些IP內核模塊嵌入到SOC中。IP內核模塊是單片系統設計的基礎,究竟購買哪一級IP內核模塊,要根據現有基礎、時間、資金和其他條件權衡確定。購買硬IP內核模塊風險最小,但付出最大,這是必然的。但總的來說,通過購買IP內核模塊不僅可以降低開發風險,還能節省開發費用,因為一般購買IP內核模塊的費用要低于自己單獨設計和驗證的費用。當然,并不是所需要的IP內核模塊都可以從市場上買得到。為了壟斷市場,有一些公司開發出來的關鍵IP內核模塊(至少暫時)是不愿意授權轉讓使用的。像這樣的IP內核模塊就不得不自己組織力量來開發。

這3個層次各有各的應用范圍。從應用開發角度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采用前2種方法。第3層次設計方法對一般具體應用人員來說,只能用來設計簡單的單片系統。而復雜的單片系統則是某些大的半導體廠商才能設計和實現的,并且用這種方法實現的單片系統,只可能是那些廣泛使用、具有一定規模的應用系統才值得投入研制。還有些應用系統,因為技術問題或商業價值問題并不適宜用單片實現。當它們以商品形式推出相應單片系統后,應用人員只要會選用即可。所以,3個層次的設計方法會并存,并不會簡單地用后者取代前者。 初級應用設計人員會以第1種方法為主;富有經驗的設計人員會以第2種方法為主;很專業的設計人員會用第3種方法進行簡單單片系統的設計和應用。但所有的設計人員都可以應用半導體大廠商推出的用第3種方法設計的專用單片系統。

結束語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電源抑制比;低壓差線性穩壓器;電壓增益;頻率補償

Design of A Low-dropout Regulator with High PSRR

YUAN Xiao-bo1,XU Dong-ming1,2,XIE Qing-sheng2

(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Xi’an institut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Xi’an710061,China;

2.Xi’an Supermicro Electronics Co.,LTD,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Power supply rejection ratio(PSRR)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rformance indexes in power management circuit, which reflect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ircuit to the power noise. To restrain the influence of the noise of the circuit, a high PSRR is needed. A low-dropout regulator with high PSRR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PSRR; LDO regulators; voltage gain; frequency compensation

1引言

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發展,電源管理解決方案不斷追求高效率、小面積、低成本。而LDO(Low Drop out)線性穩壓器由于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低噪聲、低功耗及較小的封裝尺寸等突出特點,已廣泛應用于各種移動電子系統中,如筆記本計算機、蜂窩電話、尋呼機、PDA等。它能夠大大地降低輸出晶體管的飽和電壓,使得輸入電壓可以非常接近輸出電壓,從而降低了功率消耗,延長了電池壽命。

本文對典型LDO電路的PSRR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種具有高增益和高PSRR的LDO電路,并采用miller補償技術使電路具有高的穩定性和瞬態響應[1]。

2傳統LDO電源抑制比分析

如圖1是簡單的LDO模型。本文將先對這個模型進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首先對公式中出現的參數進行介紹:Av是LDO的開環增益,β是反饋系數,Zo是輸出到地的等效電阻,Zo-reg是反饋環路的輸出電阻, Ro-passs是Mp的輸出阻抗。由圖1可以得到:

根據《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中所提出PSRR的計算方法,如圖2所示的簡單等效模型,PSRR[2]可以寫為:

由式(3),對以下情況分析:

DC及低頻時的PSRR:在低頻時環路增益很大,因此可以不必考慮Zo,可以得到式(4):

中頻時的PSRR:從誤差放大器主極點開始到LDO環路增益下降到1(即到單位增益頻率)這段中頻范圍內,可由Av-ac(Av-ac是電路的交流小信號增益)代替Av:

由式(5)可以看出PSRR會在第一個極點開始下降并且會一直下降,直到單位增益頻率(UGF)。原因在于環路輸出電阻隨頻率的增大而減小。

高頻時的PSRR:ZCo在高頻時開始小于RL,PSRR可寫為式(6):

當頻率更高時:ZCo可認為AC短路及Co很小,可以得到式(7):

從上面的典型LDO分壓模型來描述LDO的PSRR,可以知道LDO環路響應主極點后PSRR開始下降,隨后PSRR由環路增益、單位增益頻率、輸出極點以及寄生電阻(ESR)零點決定。PSRR的帶寬是以犧牲直流PSRR為代價的,但可以通過采用兩級放大器以得到高增益和理想的帶寬。下面將對實際電路增益的頻率響應進行分析,以達到高的PSRR和帶寬。

3改進型LDO電路設計

誤差放大器設計的難點是頻率補償。一般的誤差放大器都是多極點結構,為了使系統穩定,并提供快速的環路響應,必須對電路進行頻率補償。傳統的LDO設計是通過用外接電容的串聯電阻引入一個零點,來抵消一個極點的辦法來達到環路穩定[3]的。但是傳統的LDO頻率補償有以下幾個缺點:首先,由于主極點值與負載電阻成正比,所以輸出電流的變化會改變環路帶寬;其次,輸出電容的寄生電阻容易受溫度等的影響,使得零點與極點的抵消失效,所以穩定性變差[4]。

針對這些缺點,本文提出了一種動態Miller頻率補償結構,圖3是其電路結構圖。Vfb 是反饋信號,Vref 來自帶隙基準,第1級用為誤差放大器;第2級也是一個放大器,增加電路環路增益,使電路能驅動阻值低的負載;采用PMOS 晶體管Mp作為調整管是輸出級,來提供足夠低的輸入輸出壓差;輸出直接反饋到誤差放大器輸入端。

其中電流采樣電路是由Mp、Mps、M1、M2組成的,設計時M1的偏置電流很小而M2的W/L很大,使得M1和M2都工作在亞閾值區附近,因而VSG_M1≈VSG_M2≈VTH,采樣管M2的漏端電壓等于輸出電壓Vout。因此Mps和Mp的源漏柵電壓均相等,所以此采樣電路有很高的采樣精度。

在圖3中,晶體管M8工作在線性區,可以看成一個阻值隨負載電流變化的線性電阻。假設其等效電阻為rM8,則rM8、Rc和Cc可以在誤差放大器的開環傳遞函數中產生一個隨負載變化的零點,這個零點可以用來抵消同樣隨負載變化的輸出極點。而Miller電容C的極點分裂作用可以將主極點移到第1級的輸出上,并把一個附加極點推向高頻。Cc和CM是補償電容,在這里附加電阻Rc是因為單獨的rM8不能提供足夠大的電阻來補償和抵消輸出極點。

忽略電路中的次要寄生參數,從上面的LDO簡化電路圖可以得出總的電壓增益以及每一級的電壓增益,如式(8)、(9)、(10)、(11)。Av是電路的總增益,三級放大器的增益分別用A1、A2、A3表示,它們的跨導則分別用gma、gmd、gmp表示,前兩級的輸出電阻為Roa和Rod。

隨著負載電流的增大電路增益降低。

需要說明的是,此電路設計中輸出外接電容Co和等效串聯電阻較小,在此基礎上分析電路可得到以下結果,有三個極點以及兩個零點:

通過對電路的仔細設計,把P3推向高頻;用rM8,Rc和Cc在誤差放大器的開環傳遞函數中產生一個隨負載變化的零點Z2,Z2可以用來抵消同樣隨負載變化的輸出極點P2。這樣可以得到一個穩定的環路響應。仿真波形如圖4,在負載為10 mA和100 mA時相位裕度[5]都為55°左右,帶寬大于100 kHz。

通過對LDO的增益的頻率響應和PSRR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本文采用的三級運放能夠得到高的增益的同時又保證了足夠的相位裕度,因此可以達到較高的PSRR,PSRR和增益的關系由下圖5可以看出:在低頻時可以達到90 dB的PSRR,和環路DC增益相當(電路中輸出直接反饋到輸入端,也就是說反饋系數β為1,這樣又提高到電路的低頻PSRR),當到UGF時PSRR為最低,隨后有稍許好轉。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當LDO為數字電路供電時,由于數字電路工作狀態不斷發生變化,導致LDO負載電流的變化。LDO 的輸出電壓也會產生瞬時的跳變上沖(或下沖) ,也就是產生超調現象。這是由于負載的跳變,這里就引入了負載調整量的問題。本文所提出的電路因為有較好的頻率響應,以及附加了額外的電路來增大調整管的充放電電流(這部分電路未在電路圖中給出),使得電路能夠這里不做詳細的討論,只給出仿真結果。

圖6是在1 ns時負載電流Iout=100 mA ~ 1 mA電路的瞬態響應,可以看到輸出電壓僅有25 mV的跳變并且沒有振鈴現象。圖7是在1 ns時負載電流Iout=1 mA ~ 100 mA電路的瞬態響應,輸出電壓的跳變也僅有35 mV。

4結論

本文以設計輸出電流為100 mA的高穩定、高電源抑制比線性穩壓器LDO為目標,采用了三級放大器結構來增大環路增益,利用工作在線性區的MOS管具有的壓控電阻特性,構造零點跟蹤電路以

(下轉第87頁)

抵消隨輸出電流變化的極點,并采用了改進型的Miller補償方案使電路系統具有55°的相位裕度。通過對LDO的PSRR分析,在此基礎上實現了較高的PSRR和較好的帶寬。

參考文獻

[1]陳東坡,何樂年,嚴曉浪.一種低靜態電流、高穩定性的LDO線性穩壓器[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6,Vol.28,No.8:5-8.1527-1529.

[2]Phillip E. Allen.《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美].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252.

[3]Kwok K C, Mok P K T. Pole-zero tracking frequency compensation for low dropout regulator.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Arizona: Scottsdale, May 2002, vol. 4: 735-738.

[4]Rincon-Mora G A, Allen P A. A low-voltage, low quiescent current, low drop-out regulator. IEEE J. of Solid-State Circuits, 1998, 33(1): 36-44.

[5]Leung K N, Mok P K T. Analysis of multistage amplifier-frequency compensation. IEEE Trans. on Circuits Syst. I: Fund. Theory Appl., 2001, 48(9): 1041-1056.

作者簡介

袁曉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設計;

徐東明,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設計與研究;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方法范文第5篇

通信系統的信號傳輸質量與信道的性能密切相關,與光纖等有線信道相比,無線信道處于開放的電磁環境中,更容易受到衰落、干擾、噪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DSRC通信信道除了具有一般無線信道的特征外,還存在快速移動等特有情況。典型的DSRC通信有路車通信(R2V)和車車通信(V2V)兩種方式。R2V是指車輛和路邊設備進行通信,屬于移動設備和固定設備的通信過程。V2V是指車輛和車輛之間進行通信,屬于移動設備之間的通信。充分掌握DSRC系統無線信道的特征,可以為提出改善系統通信質量的技術方案提供參考,從而保證R2V和V2V通信的可靠性。

1.1仿真測試平臺結構

基于AgilentN5106A基帶信號發生器與信道仿真器搭建的面向DSRC通信信道的仿真測試系統如圖2所示。N5106A具有120MHz的調制帶寬,能夠模擬各種通信信道。本儀器配備了8路實時衰落仿真器,支持的信道衰落類型包括Rayleigh、PureDoppler、Rician、Suzuki等,多普勒功率譜頻譜形狀有classical3db,classical6db,flat,rounded,jakeclassical和jakerounded。由圖2可見,該系統還包括了一臺矢量信號發生器E4438C和一臺信號分析儀N9020A,E4438C和N5106A之間的控制信號通過LAN口連接,數據信號通過數據總線(DigitalBus)傳輸。 測試系統如圖2所示。首先使用Agilent的N7617BSignalStudio軟件生成符合IEEE802.11p協議的理想基帶信號數據文件,該數據文件經過N5106A產生基帶信號,并通過信道模擬器得到包含信道特性的基帶信號。N5106A產生的信號通過DigitalBus輸入信號發生器E4438C,由該儀器將基帶信號調制到5.9GHz的載波上,經過射頻輸出端輸出到信號分析儀N9020A進行分析。

1.2仿真測試實例

DSRC系統信道模型如表2所示。圖3至圖6給出了不同信道條件下信號的測試結果。其中,圖3為信號通過白噪聲信道后產生的星座圖,其中EVM(誤差向量幅度)為-27.62dB,CPE(同相位誤差)為0.903%rms。由于車車通信,可能存在直射路徑,因此圖4給出了信號經過信道3模型,即在單徑萊斯分布的作用下,多普勒頻移為1345Hz,路徑損耗為-14.2dB,K因子為5.7時的測試結果,結果表明,此時EVM上升為-3.047dB,CPE上升為6.938%rms,說明在該種信道作用下,信號的接收質量顯著下降。圖5給出了信號經過信道7模型,即在單徑瑞利衰落,多普勒頻移為1522Hz,路徑損耗為-27.9dB時的測試結果,此時,EVM為-16.791dB,CPE為5.542%rms。圖6給出了信號經過信道11模型,即信號在單徑瑞利衰落,多普勒頻移為1562Hz,路徑損耗為-27.9dB時的測試結果,圖中EVM為-16.065dB,CPE為1.455%rms。比較圖5和圖6,說明了在類似的信道作用下,信號接收質量存在一定的隨機性。另外,這兩條路徑的延時分別為400ns和700ns,在幀結構的保護時隙范圍之內,因此可以通過均衡消除延時的影響。

2小結

相關期刊更多

專用汽車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

精細與專用化學品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電子工業專用設備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莲花县| 平顶山市| 武安市| 怀宁县| 家居| 太谷县| 兴义市| 灵石县| 新干县| 三台县| 晋城| 滕州市| 习水县| 三河市| 阳新县| 阳东县| 平泉县| 留坝县| 麦盖提县| 江口县| 独山县| 布尔津县| 六安市| 芦溪县| 兴国县| 肥城市| 丹江口市| 资阳市| 子洲县| 会宁县| 井陉县| 明水县| 翼城县| 阳曲县| 赞皇县| 澄城县| 洱源县| 乐至县| 辉县市| 枣阳市|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