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科學教學案例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生命教育;教學設計;活動分析
課型:新授課
課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課)
教學目標:與學生一起探討繽紛世界中多彩的生命,并引申到各種生命之間該如何相處。使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體驗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與可貴。
過程與方法:在情境式地互動教學中提高自身對生命的意義的認識;在探究式學習活動中,培養那個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生命的美好與可貴,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之情,擔負起人類對大自然的保護責任,確立善待自然、善待他人,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快樂的觀念。
重點與難點: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內容是讓學生知道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進而為下一步從日常的點滴做起實現人生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的學習奠定基礎。要讓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感悟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價值理念——生命最可貴。
學情分析:對于剛入校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對于生命還是有一定的理解的,比如在小學三年級的科學課中就有關愛生命,保護環境的內容。但是學生們對于生命的可貴的認識還是不足。例如:有些學生殘害小動物,取笑有殘疾的同學等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種實情,對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導課環節
給學生出示3件教具,分別是:布娃娃、瓷娃娃和草娃娃。然后問學生:“老師要送你件禮物,請你任選其一,并說明你選擇的理由。”只聽有位學生說:“我選草娃娃。因為它孕育著生命,是生命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精彩。”如此設計導課環節主要是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而且也非常自然地引出了課題。
二、生命精彩篇——為生命而感動
學生活動:你曾被某種生命打動過嗎?請有此經歷的同學講述給大家聽。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話題:從下列幾種生命中選出能打動你的?⑴黃山松、⑵駱駝、⑶梅花、⑷邰麗華(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體會生命力的頑強,進而使學生真正體驗到世界是因為生命的存在而變得生動和精彩,初步激發起學生熱愛生命之情。)
教師亮明觀點:正如古詩句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讓我們感受清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我們觸摸壯麗;“留戀戲碟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讓我們聆聽喧鬧;“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讓我們親近悠閑;“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讓我們體味斑斕。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貴的財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變得如此生動和精彩。
(用古詩句作小結,既營造了生命多姿多彩的意境,同時又感受到中國古詩詞的獨特魅力。是詩境、是意境、也是生命之精彩的再現。)
三、生命關愛篇——暢談生命間的依存
如果這樣的情景出現,你會怎么做?
當我看到有人在攀折花木,踩踏草坪時,我會
;
當我看到有人在買賣野生動物或殘害野生動物時,我會
;
當我看到一位盲人站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進退兩難時,我會
;
當我在學習中由于方法不當遇到困難時,我會
;
(設計此情景題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命之間緊密的依存關系,同時此類試題是考試中經常出現的題型。)
活動之后引發思考: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類,又將該怎樣與其他生命相處呢?
師生共同感悟:生命是頑強的,也是脆弱的。在這個世界,每一個人都應去關愛和呵護周圍的生命。甚至包括我們可能注意不到的小生物。關愛生命是對每個生命個體的要求,只因為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四、生命危機篇
踐踏地球的生命就是破壞人類自身的生存——由沙塵暴想到的冬季馬上就要到來了,冷空氣又要頻繁地侵襲我們大同了,你最討厭什么樣的天氣呢?
大文豪雨果說過:“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用時也是冷酷的屠夫。”學生在講出沙塵暴的種種害處之后,教師引導:引發沙塵暴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還有什么原因?從而引出由于人類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所導致的種種環境問題?!爱斈銡⒈M與你共生共存的伙伴,你必毀滅你生存的家園?!?/p>
五、生命摯愛篇——共同澆灌生命之樹
世界會因為我們大家的努力而變得生機盎然:CCTV環保用語——保護環境,世界因我而改變。請大家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親手設計環保小書簽,然后貼在我們的生命之樹上。
(此處是板書的主要構成部分,現摘抄一二)
環保語錄:
除了你的腳印什么都別留下,除了你的記憶什么都別帶走。
人類屬于自然,讓我們攜起手來保護環境。
(在此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熱情空前地高漲。讓學生將自己設計的環保宣傳用語書寫在樹葉上,然后貼在前面的黑板上,不僅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而且在潛移默化當中將生命教育以思想和行為相結合的形式展現出來。屬于德育教育原理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六、結束語
如果你能使一朵鮮花快樂,不用自己的手隨意折毀它,那么鮮花也會使你快樂,在你苦悶煩惱時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溫馨;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樂,不用自己的腳隨意踐踏他,那么小草也會使你快樂,在你滿目枯黃時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綠……世界上的萬物是相互依賴的,生命整體是相互依存的。善待自然、快樂人類;善待他人、快樂自己。
七、布置探究性作業
以“我們身邊的動植物伙伴”為主題,對本地區的植物動物物種及其生存狀況進行調查,觀察每個物種及每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體會生命世界的神奇,并寫出你的調查結果。
八、教學反思
1.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新課程理念,即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體現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實踐性。
2.教學活動的四個篇章:生命精彩篇、生命關愛篇、生命危機篇和生命摯愛篇,即自成一體,又層層遞進,最后落腳到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和關愛生命的主題上。
3.通過情景題和實踐探究作業兩個環節,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4.注重對課堂中生成資源的處理、把握,是活動設計中必須考慮的環節。 參考文獻
[1]張厚粲.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2]檀傳寶.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新課改 案例教學法 初中思想品德課
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由于案例教學法非常注重學生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能力,所以它自身具有普通教學法所沒有的特點:
第一,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在進行案例教學時,一般教師會將一些社會中發生過的真實情景作為案例,這些案例都是學生經歷過的社會現象。比如,教師可以選取闖紅燈、或者非法經營作為案例實例。這不僅順應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也與課堂教學內容更加吻合。而這些案例由于貼近生活,是學生日常所熟知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受其案例的吸引,學習興趣也有所加強。
第二,教學過程的層次性。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所以教師是將學生的興趣放在核心位置,而進行課堂教學時大多數時間教師一般會選用一些層層遞進的教學實例,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步步的推進從而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提高學生主動性的目的。
第三,教學活動的創新性。進行案例教學就是為了在教學中能夠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以調動,從而在不同的角度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由于每個學生自身都具有可挖掘的創新思維意識,在進行案例教學法后,可以使學生的這種思維意識得到升華和遷移,最終使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思維的靈活性得到鍛煉。
初中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的應用
一、課前準備階段
在案例教學法應用過程中要想實現更好的效果,首先就要看課前準備工作是否能夠順利有效的進行,這也是案例教學法應用的前提條件。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所不同,案例教學法更加注重教材的內容,在進行案例教學前學生必須對課本知識進行預習,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使案例教學達到目的,而好的課前準備要求教師首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作為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課前準備時應當搜集案例,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當主要選擇一些日常生活中發生過的案例,或者就發生在身邊的案例。這些案例不僅要是學生關注的熱點,而且要與學生的生活更加貼近,教師也可以發動學生,讓學生提供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教學案例。這樣將這些案例引用到課堂中時,將能很好的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除此以外,教師在選擇案例時還應當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比如案例的內容,案例的全面性、真實性等等,教師在課前選擇的案例好,在課堂中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從而使整個課堂的氣氛得以調動。其次,在選擇好案例后,教師應當在課前對案例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取出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并且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只有這樣在教學課堂中教師才能保證自己不會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并且保持自己在課堂中的地位和在學生中的威望。最后,教師應當將選擇好的案例進行編排。例如,在授課時給學生設置一個小懸念,或者在某個情節上設入一些吸引學生的內容等。只有學生對案例產生了好奇心,才能將思想充分融入到課堂中,積極參與到尋找課堂問題的環節中去,這樣案例教學才算達到了課堂優化的作用。
另一方面,作為學生也應當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做好了預習工作,在課堂中才能跟上教師的思維,與教師進行無阻礙的溝通,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的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這就要求在課前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獲取一些相關的案例素材,教師可以提早的將課程中內容框架透露給學生,學生根據框架獲取一些相關的案例,這樣在學生的思維意識中就有了所要學習案例的答題情況,在課堂中老師只要稍微引導,學生就能很快進入角色。一旦學生獲取了案例后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查看案例的解決方法,并且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素材對整個案例進行剖析,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而且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針對某些課程教學,課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由分組預習,這種預習方法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互相交流,這樣集思廣益學生通過吸收別的同學好的觀點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課堂應用
案例教學的方法在課堂中應用時,教師首先應當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對上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復習,然后自然的引入案例,并且對案例進行初步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一些理論的知識分散開逐步融入到案例中,可以讓學生在分析案例時就對理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樣學生在無形中就可以對理論知識有一個整體的理解。接下來教師可以與案例結合引出理論知識,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單純的講解理論將會非??菰?,教師應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理論知識的分析中。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案例和理論的情況去發現問題,找出并且提出自己所發現的問題,不同的學生將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進而將總結出來的問題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現給學生。
這種方法不僅使問題的呈現過程更加靈活,而且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了課堂中,但是這個過程教師還應當注意兩個方面問題。首先,教師要融入到學生中與學生交流,這樣才能更有效的解決學生知識點理解的問題。其次,在學生提出和分析問題時,教師應當多指導和幫助學生,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學習方法。
另外,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應當讓學生用課堂討論的形式去解決問題,例如,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在小組中將會產生不同的問題答案。這時教師再對每個小組產生的答案進行評論查優補劣,由于討論時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老師在講解時學生悉心聽取,最終教學任務就可以在一個比較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每個學生都暢所欲言,案例教學法也達到了其目的。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對整節課程進行總結,例如教師在課堂結束后讓學生寫一份自評表,總結一下在本堂課程中自己的表現。自己提出的問題,收獲的答案以及自己對這堂課程重點內容的總結。教師通過學生的自評表就可以了解學生課程的掌握情況。
結束語:
新課改提出后,所有課程都開始注重素質教育。思想品德課程也不例外,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使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都充分的融入到的學習中,不僅學習的效果有所增強,而且學生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案例教學法的融入使整個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程水平都有所加強,在未來案例教學法還將更好的投入到教學課堂中去。
參考文獻:
[1]張嫻.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情感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1.
籃球是現行初中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而在教學生動作技能中,往往一個小小的動作應學生掌握不了,而困惑著老師們。運球和投籃中的壓腕動作往往要經過教師長時間的指導和糾正,才能使一些學生掌握。在一次教學中,我無意的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捷徑。
案例描述
那年我校剛剛搬新校舍,新的教學樓、實驗樓、體藝樓、塑膠跑道、人工草皮的運動場和塑膠籃球場,還有圍在運動場外的4米高的結實的鐵網圍欄。有次我在為初二(6)班同學上籃球投籃中的投擦板籃課時,剛剛和其他老師撞課都上籃球投籃,我只拿到了一塊籃球場地。為了讓學生加深投擦板籃動作印象,我就先安排學生學習正面打籃板,并分給男女同學各一個籃板,讓學生輪流練習打板。沒過會兒,我就發現學生練習效果打不到我的要求,因為人多而籃板少。而且旁邊沒有高墻可以讓學生代替籃板,只有4米高的鐵網圍欄。非常著急,突然發現有個學生正沒事做拿球向旁邊的鐵網圍欄扔著玩。我靈機一動,能不能把籃球打到有點軟軟的鐵網圍欄上再彈回來接住球。我就走過去,也沒批評學生在玩,順手拿起他的球用力打到鐵網圍欄上,球輕輕的彈了回來,我接住后又用力一試,球又回來了。我發現這與打在籃板上有一定的區別,手腕壓腕要用大力,就可以完成打籃板動作。我馬上組織學生在鐵網圍欄前一字排開,把鐵網圍欄代替籃板練習動作。同時我提醒學生兩者的區別,并加大手腕壓腕動作,而且要接住彈回來的球?!芭?、啪……...”沒多長時間同學們都適應了,而且手臂力量繳差的學生,為了接住自己的球都加大壓腕動作。在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對打鐵網圍欄的新鮮感。
反思與分析
在不經意間即解決了場地緊張的問題,又給學生加大了練習手腕動作,起到了雙重效果。
1.由于鐵網圍欄是較軟的鐵絲網與籃板或墻壁的硬面的彈性相差很大,平時教師不會把它當為代替的練習物。在場地緊張時,能完全解決打籃板這個問題。
2.由于柔軟的鐵絲網在加大手腕用力后也能代替籃板使用。而且能提高學生練習時手腕壓腕動作的用力,提高了學生的練習密度。
3.我仔細研究了柔軟的鐵絲網,鐵網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彈性,只不過面積大了看起來好象柔軟的,但只接觸小面積它就能感到它的堅硬。而彈性剛好能緩沖一部分的力,但還是能回彈還有一部分力。
關鍵詞:校本培訓 教師 專業發展
一、校本培訓的背景
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議題。開展“校本研訓”是轉變教師觀念的需要,是時展的需要,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校本培訓的內涵和操作模式
(一)校本培訓的內涵
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二)校本培訓的操作模式
1.培訓內容
(1)每年暑期結束之前,學校都要組織教師進行師德教育,我校結合學校實際如期開展,每位教師都按要求撰寫心得體會。
(2)學校的校本培訓實行分層進行。如對老教師開設《多媒體投影儀的規范使用》講座,對中青年教師開設《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的講座,對初三教師開設《新課程中考復習方式》的講座等。
(3)學校的校本培訓實行分類進行。有每個月班主任例會上的班主任培訓;有信息技術培訓,如《多媒體投影儀的規范使用》;有師生心理健康培訓等。
2.培訓形式
(1)聘請專家講座
2010學年我校聘請師大專家及外地專家來校講學,邀請市教研室的全體初中教研員來校調研,邀請團中央《知心姐姐》雜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國巡回報告講師團韓麗老師作“為人父母的科學方法”家庭教育報告會,邀請家庭教育成功的歷屆學生家長來校為家長作現場說法等。
(2)實施全員培訓
心理健康培訓,學洋思、學杜郎口中學先進教學經驗等都是全員參與的培訓。還有暑期的師德培訓,我校按照區教育分局的要求,也進行了全員培訓。
(3)建立網絡培訓
學校2010學年在原有校園網的基礎上,建設了“無線上網系統”,教學樓、行政樓、實驗樓等地隨處可以上網學習,為校本培訓營造良好環境和條件。網絡資源開發室開發的資源能夠很方便地傳遞給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暑假期間,隨著金華教育互動平臺的創建,網絡培訓就顯得更為快捷,教科室要傳遞的信息只要在平臺上掛出,大多數教師能夠及時收到。
(4)實行定期培訓
深入開展新課程理念培訓。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程度直接影響課改實驗的成效。為此,把學習、實踐、驗證新課程理念,作為師資培訓的重點任務來抓。重點學習“新課程標準”,加強通識培訓。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確培訓目的:掌握新理念、實踐新理念、優化教育過程,為全面課改打實基礎。二是確保培訓時間:用足、用好業務學習時間。三是形成培訓系列:重點圍繞說課、上課、評課開展教研組活動,在一個個案例中實踐、體驗新的課程理念。四是加強合作交流:派教師外出學習、觀摩,要求外出學習的教師返校后,及時向教研組傳達先進思想理念,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進行有針對性地開展現代教學手段技術的培訓,在校內形成了現代教育手段學習應用的濃厚氛圍。本學期進行長達一個月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根據現代教育對信息技術能力的要求,開展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幫助教師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學科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以點帶面抓好骨干教師培訓工作。重視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想方設法安排骨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學習。關注新教師開展有效培訓。對全體新教師進行教學基本功的專項訓練和輔導,加強關注新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并作出適時的指導。抓準平時常規研究,教研組定期活動,以分組教研的內容為主,鼓勵教研創新。教研組經常安排教研公開課,進行案例分析,使評課過程成為教學研究過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師了解自身的缺失,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缺失方面的學習與鍛煉,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5)校際培訓聯動
利用請進來、送出去的形式,學校每年均有許多教師參與支教。學校充分挖掘資源,教師進行傳幫帶成了我們校際交流的新平臺。
(6)構建特色培訓
第一,指導式即以老帶新的培訓模式。對新教師的培養,擴展師徒帶教的內容,賦予這傳統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訓內容,且拜師是相互的,能者為師。在課堂教學方面,老教師是師傅;在課件制作或網絡等方面,青年教師可以是師傅。在教科研培訓中,師徒可以共同承擔同一科研課題,在研究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與提高。
第二,案例培訓模式。從典型案例中獲得啟迪、尋求解決問題思路的方式。使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效果較好。學校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教學資源,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聽課評課。通過研討,引導教師運用新課改的理念,對課例進行分析、模仿、借鑒,從中領悟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啟迪自己的課堂教學,取得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第三,自主學習模式。由教師進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計劃,并實施計劃,以彌補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課題來自教師的實踐,在研究中,教師不斷遇到新問題,需要不斷獲取新的理論指導,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教師為了完成自己所承擔的研究任務,需要不斷獲取資料進行學習,教師有了強烈的主動學習動機,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我校的師徒結隊活動抓的實、抓得穩,積極做好教師的“傳、幫、帶”工作,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和年級組長的作用。
第四,伙伴結對模式。以骨干教師和年級組長為師傅,其他教師為徒弟,要求師傅在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及課外輔導等方面給予徒弟悉心指導。
三、校本培訓的效能
(1)通過校本培訓學校教風端正,每位教師恪守師德規范,自覺抵制有償家教,沒有任何教師因為師德問題受到家長、社會的舉報。
(2)通過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成果累累。2010年度我校李君玉老師的課題《初中科學優質作業設計的實踐探索》獲得金華市優秀教育成果二等獎,課題《初中科學探究性教學優化設計的實踐探索》成為金華市教科規立項項目,課題《初中科學探究性教學案例實踐研究》成為浙江師范大學第二期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立項項目,李君玉老師參與科技部教育部中小學科學探究學習與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研究項目。
(3)通過校本培訓有效地促進了各層面教師專業的快速發展和專業水平的提升。在校本培訓中的教師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學校中學高級教師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我校在職具備中高職稱的教師已經達到109位,占71%。
(4)通過校本培訓涌現出特級教師、省教壇新秀、省新生代課堂教學比武第一名等優秀學科教學教師。
參考文獻:
\[1\]盧正芝.校長視域下的教師專業發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