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健康管理的評價

健康管理的評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健康管理的評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健康管理的評價

健康管理的評價范文第1篇

糖尿病為慢性終身性疾病,積極地進行健康管理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本文對北京豐臺二七南社區65例2型糠尿病患者進行健康管理收到較好效果,現就2型糖尿病患者社區管理模式并對其有效性進行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確診并管理的65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評估。其中男性28例,女性37例。年齡52-89歲,平均66.4歲。病程4個月-23年。均符合WHO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1]。單純口服降糖藥治療者32例,胰島素治療者18例,15例為胰島素加口服降糖藥治療。觀察時間為12個月。

1.2 并發癥或并存疾病 65例中無重要并發癥或并存疾病者12例,占16%,并發一種或一種以上疾病者53例,占84%。其中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脂)33例,腦血管病19例,腎臟疾病或腎功能不全12例,視網膜病變8例。

1.3 方法測定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早中晚餐前及餐后2 h血糖,每周一次。以上4次測定結果均取平均值,每三個月測定糖化血紅蛋白[1]一次。所有患者在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前均必須通過1個月觀察,測定4次早中晚餐前及餐后2h血糖并取平均值作為對照組,測定一次糖化血紅蛋白作為對照組。納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后每月血糖測定結果及每三個月所測糖化血紅蛋白結果作為管理組。

1.4社區管理方法①建立專案,定期培訓,定期隨訪,專人負責。②集中培訓與健康教育相結合【2】,包括講課,觀看健康錄像,發放有關高血壓、糖尿病相關的宣傳資料。③糖尿病患者定期互相交流活動經驗。④定期上門隨訪與電話聯系,患者自己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隨訪相結合,主要檢驗血糖情況、血壓情況、血脂情況、飲食及體育鍛煉【3】是否符合要求,用藥情況(包括用藥量、用藥時間是否符合要求)。每個病人根據血糖情況進引藥物飲食、運動方面的調整。⑤每周一次測定早、中、晚三餐之餐前及餐后2h血糖并作記錄。每三個月測定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1.5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的兩組間比較系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對照組與管理組空腹血糖比較對照組與患者在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管理組空腹血糖比較,早餐前血糖無明顯差異性,中餐前和晚餐前結果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2.2 對照組與管理組餐后2h血糖比較對照組與患者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管理組餐后2 h血糖比較,早餐后2h血糖無顯著性差異,中餐后2 h血糖和晚餐后2h血糖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

2.3對照組與管理組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對照組與患者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管理組糖化血紅蛋白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

3 討 論

目前社區門診對糖尿病的監測主要是監測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很少對一日三餐前后血糖進行動態觀察與監測,并對各餐藥物、飲食、運動等進行針對性指導與調整,這就造成了患者雖然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h血糖基本控制正常而糖化血紅蛋白測定明確血糖控制不理想。從本組觀察中社區健康管理前與管理后早餐空腹血糖無明顯差異,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而糖化血紅蛋白是評價血糖控制狀態的金指標,說明運用健康管理手段對糖尿病控制的有效性。糖尿病的治療與監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個性化的服務,包括飲食、運動及藥物等的個性化指導與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的連續觀測與調整、醫患之間信任的建立等。都是治療和控制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手段。只有完善的健康管理機制、監測機制,運用方便快捷的監測手段,2型糖尿病才能得到持續、有效地控制及預防其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尊永,錢榮立.糖尿病綜合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53-76, 398-415.

2.范麗鳳,潘長玉,田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 2001, 36(4): 249-252.

健康管理的評價范文第2篇

2006年2月1日在我院隨機抽取110名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自愿的原則,比較在建檔前、后的自身對照情況,并進行問卷調查。

研究方法:進行流行病學試驗研究,對此110名研究對象進行醫學強化干預,定期隨訪并觀察1年;采取統一設計的流行病學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

評價指標:①患者在健康檔案建立前后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情況;②患者在健康檔案建立前后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情況;③健康檔案建立前后患者治療糖尿病的費用。

干預方法:①定期進行隨診監測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并指導患者調整藥量;②定期開展講座,講述糖尿病的注意事項及用藥原則;③患者之間,病友會交流經驗;④對每個糖尿病患者根據自身病情設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并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門服務;⑤進行大、小血管并發癥的動態監測,及時了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統計學方法:數據由專人輸入計算機,查對無誤后進行描述分析,采用的統計學方法主要有t檢驗,X2檢驗

結 果

建立健康檔案前后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情況,建檔前糖化血紅蛋白>6.5%者88例,糖化血紅蛋白<6.5%者56例,建檔后糖化血紅蛋白>6.5%者64例,糖化血紅蛋白<6.5%者56例,建檔前后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情況間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

建立健康檔案前后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建檔前后患者對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了解情況間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1。

治療糖尿病的年均費用:建檔前患者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費用為3200±145元,建檔后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費用為3100±123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討 論

建檔前后醫療費用無明顯差異的原因:①經過建檔后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重視病情,依從性好,堅持服藥的結果;②對患有并發癥的患者針對個體加用藥物治療,增加一部分醫療費用。③此研究的觀察期限較短,因此對糖尿病這種慢性疾病的花費不足以明確說明。

在糖尿病的控制方面建立健康檔案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不僅可以使醫生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和治療過程,同時為調整治療方案提供有力依據,延緩并減少并發癥的出現,節省開支。對民眾進行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教育,包括讓民眾了解發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壓、高血脂、性別、年齡、生活方式等,使自己的健康問題;通過定期檢查及時發現血糖異常,并及早得到正確的干預措施,如鍛煉、飲食控制、藥物治療。對民眾的教育應著重放在糖調節受損和未診病人的發現。一般而言,教育往往比人群篩選更為經濟。一部分糖尿病病人被確診后,未得到醫生和護士的教育,認為糖尿病并非是嚴重疾病,更不知道即使是輕微的血糖異常,也是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往往造成治療上的不配合。從而貽誤病情。另外,傳統的觀點認為,臨床醫生的責任是治病救人,有關個人的健康教育與健康咨詢不屬于他們的責任,而現在對待引起心腦血管疾病臨床預防服務的態度信念認為臨床醫生除了診斷、治療疾病外,還應承擔起臨床預防的任務。臨床預防服務的提供能更好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本研究中心梗、腦卒中的知曉率在建檔前后有明顯差異,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 陳蝦,鄧曉燕,莫瑞豪,等.深圳市居民對社區健康教育要求的調查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06,7(4):574-577.

2 周曉偉,袁麗華,楊郄,等.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心腦血管疾病臨床預防服務現狀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06,7(4):597-599.

控煙到底難在哪里(2)

最大難點:文明習慣尚難形成

我國約有3.5億吸煙者,是全球最大的煙草消費國。我國每年歸因于吸煙的死亡人數為100萬,在全球位列第一。

讓很多控煙界人士頭疼的是,“在一些城市的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禁煙標志形同虛設,甚至在一些星級酒店的大堂、電梯內還是有人抽煙”。

有人測試,“在公共場所你是否敢于勸阻吸煙”。僅三成人士回答“敢”,而其中有一半的人承認“失敗過”。

北京市的一項調查顯示,71%的人希望在“無煙餐館”進餐,75%的人希望辦公室是“無煙環境”,89%的人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是仍有52%的人在公共場所或家里“被動吸煙”。

調查顯示,困擾人們的最大問題是,不吸煙的人沒有充分的理由阻止他人吸煙,而吸煙的人沒有良好的不在他人面前吸煙的習慣。專家解釋,國人良好的文明習慣尚未養成,吸煙者沒有形成尊重他人健康權利的意識。

最迫切問題:稅收該如何取舍

有人說,中國控煙面臨的最難辦的問題是稅收問題。因為煙草業提供的稅收一直是政府的一大經濟支柱。

健康管理的評價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社區家庭健康評估;系統化管理;干預;社區家庭功能

[中圖分類號] R19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4-0072-03

社區家庭健康支持系統是以家庭為中心,以家庭成員為對象,以社區為范圍,以家庭功能評估為依據,向家庭提供集評估、預防、治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新型社區醫療服務模式,是最經濟、最有效、最切實可行的新型社區醫療服務模式[1,2]。可以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構建幸福家庭、和諧社區;提供醫患互動交流新的平臺,讓醫患融為一體,共享快樂與健康,構建真正的和諧醫患關系[3,4]。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所在地福田區的翠海社區家庭和碧海云天社區家庭為對象,兩個社區家庭均包含各種家庭類型。分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各抽取300戶家庭,即隨機抽取常住、暫住家庭各150戶,然后按隨機數列表的方法分為兩組,即干預組和對照組。

1.2 方法

第一,建立家庭健康檔案,進行健康篩選:入戶調查人口學資料,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職業、婚姻、民族、社會經濟狀況等;健康行為,如吸煙、喝酒、飲食習慣、行為、運動、就醫行為等;臨床資料,如過去病史、個人史(藥物過敏、月經史等),各種檢查結果和心理評估等指標,建立家庭電子健康檔案。篩選出存在或潛在疾病的人員,采取“S-O-A-P”形式,對其進行描述。第二,評估分析和社區健康管理干預:由上一步的操作可以了解社區家庭的主要健康問題、家庭功能、生存質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對衛生服務需求的總量、需求分布狀況、所需的服務類型及服務的利用現況,從而策劃社區家庭健康干預方案。第三,社區家庭健康干預方案的實施:采取如下措施進行干預,如24 h熱線健康咨詢、全科醫生電話預約出診、上門診治常見疾病;設立網上交流平臺;組建社區家庭互助小組;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拓展活動等。

對干預組進行上述各個步驟,對對照組只做到建立家庭健康檔案、健康篩選并進行適當的社區健康教育,進行為期1年(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社區綜合性干預,另外對兩組分別以FACES、APGAR(《家庭功能評估量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進行干預前后的調查分析。

1.3 觀察指標

以社區家庭成員健康知識、心理衛生知識和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社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社區慢性病患者規范管理率以及社區家庭功能評估得分、家庭成員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評估得分等為指標進行綜合衡量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各種指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社區家庭成員健康知識知曉率、心理衛生知識和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健康信念和健康行為形成率結果比較

將干預前后兩組調查問卷結果進行匯總、統計、分析,結果比較見表1。由表1可知,社區家庭成員健康知識、心理衛生知識和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均達到90%以上,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均達到85%。對各種指標采用χ2檢驗行統計分析:干預前兩組社區家庭成員健康知識知曉率、心理衛生知識和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健康信念和健康行為形成率無顯著性差異(P > 0.05);但干預后兩組間三個指標均P < 0.01,具有顯著性差異。

2.2 干預組和對照組社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和社區慢性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前后結果對比

將干預前后兩組調查問卷結果進行匯總、統計、分析,結果比較見表2。由表2可知,對照組實驗前后指標數值變化不大,而干預組社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下降20%,社區慢性病患者規范管理率提高20%;對各種指標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干預前兩組的社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和慢性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 > 0.05);但干預后兩組社區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進行比較,P < 0.05,即有顯著性差異,同時慢性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析P < 0.01,即具有顯著性差異。

2.3 干預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家庭功能評估量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得分對比

在實驗開始和結束時分別對兩組做《家庭功能評估量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調查分析,綜合得分情況作出匯總,見表3。由表3可知,對照組實驗前后得分情況變化不大,而干預組社區家庭功能評估得分均提高20%,家庭成員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評估得分均提高20%。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社區家庭成員的健康知識、心理衛生知識和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均達到90%以上,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均達到85%,干預組社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下降20%,社區慢性病患者規范管理率提高20%,這與關于社區家庭系統化管理的文獻報道一致[5]。由此可知,社區家庭健康管理系統對社區家庭實施全面、連續、有針對性的全程疾病干預和家庭健康管理,建立了健全電子健康檔案,通過醫學保健干預措施,消除各種疾病的誘發因素和行為危險因素,從而降低社區居民的患病率,提高防治知識知曉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規范治療率、控制率和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健康水平。

社區家庭健康管理系統強調社區范圍的照顧,為居民提供綜合性、連續性、協調性的保健。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衛生事業發展也有很大差異,其衛生資源、主要的衛生問題也不盡相同,我國正處在第一次衛生交替階段。傳染病、寄生蟲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都有可能成為社區所面臨的主要衛生問題,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應立足于社區,著眼于人群,控制疾病的流行,而慢性疾病應將重點放在改變人們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開展社區健康促進工作,以達到提高健康水平及衛生健康質量的目的[6]。故此建立完整、真實的健康檔案,成為建立社區健康管理系統的重要任務,健康檔案能夠為醫生提供患者全面、基礎的資料,使醫生可以全面了解居民個體及其家庭問題,做出正確臨床決策[7]。據相關報道指出[8],社區健康管理系統為社區醫生為居民提供針對性和連續性的服務提供了保障,從而更好地實現慢病管理,普及和推廣健康教育知識。同時,健康檔案為社區診斷提供了依據,能夠了解社區居民的整體健康狀況;掌握社區的疾病分類情況,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查出居民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能夠更多地了解社區居民的綜合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為居民提供預防、治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指導等多方位的社區衛生服務[9,10]。另外,提高了社區服務站日常工作的效率,使其更加方便、快捷、規范,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鄭俊峰,陳洪波,朱曉萍,等. 社區居民家庭健康管理模式探討[J]. 臨床醫藥實踐,2011,20(8):638-640.

[2] 陶海琦,陳惠芳,孫麗艷. 健康管理平臺在家庭醫生制服務中的應用[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1):2384-2385.

[3] 盧若艷,鄭振佺. 福州市某區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 醫學與社會,2010,23(9):53-54.

[4] 韓文珊,王憲斌,幕小燕,等. 以家庭為單位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檔案效果評價[J]. 醫藥論壇雜志,2011,32(2):128-129.

[5] 趙燕華. 社區家庭健康評估及系統化管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變化情況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07,2(2):93-94.

[6] 黃榮杰,劉唐威,戴霞. 社區高血壓病人網絡化隨訪管理血壓達標研究[J]. 廣西醫學,2012,34(1):53-54.

[7] 鄧文清,謝小培. 社區人群慢性心衰患者家庭護理干預模式[J]. 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2):5-6,11.

[8] 范國琴. 家庭支持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3,51(7):42-44,46.

[9] 范群,劉建華,李學信,等. 社區家庭功能及其相關因素的初步探討[J]. 中國全科醫學,2001,4(8):638-639.

健康管理的評價范文第4篇

關鍵詞:糖尿病患者護理;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效果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得了該病的患者身體中的血糖含量會比普通人高[1]。目前在臨床上對于糖尿患者的護理還是以減輕患者的病痛為主[2],為此,本文就對其中的護理方法和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了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6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將兩組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0例患者。

對照組:男性糖尿病患者:女性糖尿病患者=16:14;年齡在48~70歲,平均年齡(61.80±5.20)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22±0.30)年。

觀察組:男性糖尿病患者:女性糖尿病患者=18:12。年齡在45~75歲,平均年齡(61.30±5.30)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6.52±0.10)年。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糖尿病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上不存在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實驗將對對照組糖尿病患者使用常規的糖尿病護理方法,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糖尿病患者使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方法,具體如下。

對照組:糖尿病患者施行常規的護理方法,主要有:①合理安排患者飲食,避免患者食用含糖分過高的甜食,如蛋糕、飲料、糖果等;②隨時對患者血糖含量進行檢測,并觀察血糖含量的數據變化;③給予糖尿病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安撫患者情緒。

觀察組:糖尿病患者實行全程教育模式護理方法,主要有:①為糖尿病患者建立管理有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并配備專業的護士、營養師、心理醫生;②護士需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具體情況,定期2次/w或者不定期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宣講并教育關于糖尿病的基礎知識要點,和包括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臨床表現的特點、如何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素的正確注射等;③護士還需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實際病況為患者制定出一份有針對性的活動鍛煉方案,并指導、陪同患者一起進行鍛煉;④定期每1次/2w,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舉行關于糖尿病知識的知識競答活動,以了解糖尿病患者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檢驗教育的成果。

1.3觀察指標 觀察60例糖尿病患者在護理結束后,患者在空腹狀態下的血糖濃度數據。并根據數據結果將患者的病情程度分為良好、一般、差三個標準。

良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控制在3.9~6mol濃度;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控制在6~7mol濃度;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在7mol濃度及以上。

總有效率=(良好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此外,還要對糖尿病患者及家屬發放一份"糖尿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用以檢測糖尿病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護理得來的有關糖尿病患者的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護理結束后,從糖尿患者的血糖濃度指標來看,其中,對照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總有效率為56.67%,而觀察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總有效率為93.33%(P

此外,對照組和觀察組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還通過"糖尿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進行了填寫,結果顯示,對照組糖尿病患者滿意率為53.33%(16/30),而觀察組糖尿病患者滿意率為93.33%(28/30)(P

3 討論

目前,糖尿病已經是一種普遍及多發疾病,而患糖尿病的原因主要與患者身體中的胰島素分泌缺少或者是患者的生物作用受損有關[3],且患了糖尿病的患者還會導致其身體中的各個組織如:眼睛、腎臟、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和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還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得了糖尿病的患者還會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即,多飲、多尿、多食,"一少"則是表示患者的體重會有所減少[4]。此外,糖尿病的發病原因還與患者的飲食習慣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患者有長期食用高熱量、高糖分食品的飲食習慣,則可能也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對糖尿病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對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大的缺點就是,患者學不到更多關于糖尿病的護理知識,患者僅僅依靠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飲食的方法來對糖尿病進行護理,是遠遠不夠的。

在對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對其使用全程教育模式方法進行護理的好處是,不僅可以讓患者掌握到一些關于糖尿病的知識,還可以幫助患者的病癥得到一定的改善,對患者是很有意義的,且在全程教育模式中含有的靈活性和規律性特點,還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加系統、全面地對糖尿病的知識加以了解、深刻認識、這樣一來,對患者掌握知識就有針對性強、效率高的優點[5]。不僅如此,全程教育模式中的"運動鍛煉計劃",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對康復疾病亦有積極的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馬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169-2171.

[2]鐘建英,李莉,郭琴,等.全程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西部醫學,2012,24(9):1801-1803.

[3]范健,石修碧,陳鋼,等.糖尿病護理實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6):43.

健康管理的評價范文第5篇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個性特征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state and personality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 Methods 60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 from Kangning Hospital were tested by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Results (1)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 total scores and scores of all subscales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ational norm (P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mental health;personality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最常見的重性精神病之一,患者家屬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其心理健康水平廣受關注。精神分裂癥作為應激源,不近給家屬帶來了經濟壓力,社會對病人的偏見和歧視,以及患者工作能力喪失, 均使大部分家庭承受更大的壓力和痛苦[1]。但此類研究結果不一。此外,對患者家屬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健康水平關系的探討,尚不多見。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心理健康與人格特征間關系,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屬的心理健水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預后和康復,亦有積極作用,故開展本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2009年1月20010年12月在山東省榮成市康寧醫院住院就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60例。均為患者的一級家屬或配偶。其中男30 例, 女30 例;年齡: 25~ 62歲,平均年齡 (39. 2±7.6) 歲。家屬與患者的關系為,患者父母26例, 系患者子女17例, 系患者配偶8例, 系患者兄妹9 例。

1.2 入組標準

(1) 患者經2 名主治醫師診斷,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CCMD- 3) 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 家屬年齡≥16歲, 近期除患者患病外無其他重大生活事件史, 無精神病史、無重大或慢性軀體疾病史。

1.3 工具和方法

1.3.1 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SCL-90)[2]:該量表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共90 個條目。按5級記分,1~5 分分別表示無癥狀、輕度、中度、相當重、嚴重;心理問題判定標準:SCL-90 總分大于160 ,或陽性項目數大于 43 ,或任一因子分大于 2 分,可考慮篩查陽性,提示可能有比較明顯的心理問題。

艾森克個性問卷(EPQ)[2]:包括85道題目,包括三個分量表(E、N、P)和一個效度分量表(L)。E為內外向,N為神經質, P為精神質,L為測謊。

1.3.2 方法:隨機抽取被試。采用定式問卷,統一指導語和填表方法,由被試獨立完成問卷。填表前與患者家屬進行必要的解釋,消除其顧慮。如不能理解題意,應予以解釋,征得同意后現場填寫問卷。問卷當場收回,與全國常模比較。

1.4 統計分析:

在SPSS12.0上建立數據庫,統計方法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SCL- 90 因子分與全國常模[]比較顯示,其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分和總分都明顯高于國內常模( P

表1 SCL- 90因子分與國內常模比較 (X±s )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精神分裂癥家屬陽性總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國內常模,表明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受到影響。其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偏執、恐怖和精神病性得分,以及強迫和人際關系敏感得分高于國內常模,與患者預后不佳、復發率高有關,這些事件給家屬的生活帶來消極影響[3-4]。本研究對象平均39.2歲。他們不僅要照顧患者,還要忙于工作學習,并且承擔其它的家庭責任,承受著較重的經濟壓力與心理負擔,導致其心理經常處理應激狀態,引起睡眠障礙和軀體化癥狀。目前社會對精神分裂癥仍存在一定的偏見,家屬難免會產生自卑和羞怯之感,并且對患者能否康復,在求學、擇業、婚姻、社交等方面是否會受到歧視也有顧慮。慢性的心理壓力使其感到恐懼、孤獨、緊張不安,或軀體不適、睡眠障礙。久而久之,部分患者家屬則會出現偏執、強迫、敵對等心理傾向[5]。

女性家屬在軀體化、抑郁、恐怖、強迫因子及總分顯著高于男性。女性由于承載較多的社會角色,作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屬,其經濟和心理的壓力均較高,并由于存在一定的生物易感性,所以更易出現軀體不適,情緒悲觀沮喪,或緊張不安。部分患者則可能出現強迫觀念或行為。從而導致使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家屬,并可能影響其工作效率,以及對生活的興趣和熱情[6-7]。

患者家屬的SCL-90各因子與人格特征相關分析顯示,神經質N分和SCL-90各因子分存在顯著正相關。此分高者容易產生抑郁、焦慮、易怒、強迫、人際沖突,該維度高分者具有交感神經過度活躍的特點,感覺閾限較低,敏感性高,易出現人際關系敏感,恐懼,軀體化等心理問題。精神質P分與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有顯著正相關。高分表示行為孤僻,情感冷漠,好斗,喜歡干奇特的事且不顧危險,適應外部環境困難。本研究顯示,精神質和神經質與患者家屬心理癥狀分呈顯著的正相關,顯示精神質傾向愈明顯,情緒愈傾向于不穩定或情緒狀態不佳,其心理健康狀況愈差。掩飾性與心理健康呈負相關,顯示患者家屬掩飾性低,合作、直率或是社會化不成熟[8]。

本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水平與人格特征存在一定關系,除了患者患病和經濟壓力以及社會歧視影響,家屬的人格特點也導致了心理問題的出現。當然,不排除患者親屬存在一定的遺傳素質基礎。因而,應對精神分裂患者家屬個性特征進行調查分析,并進行必要的心理咨詢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家屬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對患者的社會支持,促進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及社會適應[9-10]。參考文獻

[1]李梅香,李寧,馬振武.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況調查及對策[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4):430-431

[3]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第二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8-27

[4]范衛星,張載福,楊致蓉。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控制感、家庭環境及心理健康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0,,2(3):294-296

[5]孫鳳環,李玉鴻。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狀況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18-20

[6]張彩珍,江長旺.首發與復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態的調查。現代中西醫結合雜,2008,17(36):5669-5670

[7]趙向輝,馬淑香.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家屬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及不同家庭成員對比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0):136-138

[8]沈濤,周榮山,孫燕.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與人格特征的調查[J].精神醫學雜志,2010,23(1):49-51

[9]李紅麗,吳江穎。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狀況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7):4047-40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思南县| 阿拉善右旗| 丰原市| 庆城县| 巧家县| 兴业县| 钦州市| 集贤县| 乌什县| 罗源县| 鸡泽县| 神农架林区| 健康| 中方县| 阳泉市| 德庆县| 香河县| 界首市| 钦州市| 独山县| 阳原县| 民权县| 西乌| 长岭县| 汉寿县| 临夏市| 镇雄县| 涿鹿县| 买车| 玉环县| 修水县| 孟津县| 沐川县| 德江县| 兴安盟| 夏邑县| 明光市| 嘉鱼县| 平顶山市|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