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血壓的健康管理內容

高血壓的健康管理內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血壓的健康管理內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血壓的健康管理內容

高血壓的健康管理內容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評價高血壓健康檔案管理的效果,探討高血壓綜合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沈陽市東陵區桃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3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健康檔案系統管理、規范治療、定期隨訪,對比分析健康教育后患者血壓、危險度分層、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率等方面的變化。結果73例患者血壓控制率為71.1%,73例高血壓患者健康檔案管理前后危險度分層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8)。健康檔案管理前后73例患者對高血壓的標準、并發癥、戒煙限酒、合理運動、規律服藥、自測血壓的知曉率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高血壓;健康教育;治療結果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我院的高血壓患者73例,自愿參加高血壓健康檔案管理,承諾配合醫生工作。73例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均為原發性高血壓,其中男41例,女32例,年齡39~82歲。其中39~歲6例,46~歲18例,56~歲24例,66~歲21例,76~歲4例。

1.2方法

1.2.1健康檔案內容

采用統一的健康檔案格式,一般項目有姓名、性別、年齡、住址、電話等,病史部分按照S、O、A、P格式書寫,確定治療方案時,綜合考慮患者有無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因素,制定相應的降壓目標。選擇降壓藥物時,以《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為依據,掌握好藥物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對預防卒中的患者,多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多使用β-受體阻滯劑或長效鈣通道阻滯劑(CCB),心衰者選利尿劑、ACEI,糖尿病及腎功能不全者選ACEI;單種藥物治療不能達標時,為避免過度增加單藥治療劑量所引起的藥物不良反應增加,選擇小劑量聯合應用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以產生協同降壓作用,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加強靶器官的保護。

1.2.2問卷調查

2010年1月對入選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為自行設計,內容涉及高血壓的基礎知識,生活方式對血壓的影響,高血壓的自我管理以及高血壓的藥物治療。1年后再次回答問卷內容,評估、比較兩次調查結果。

1.2.3健康教育

每2個月舉辦一次健康大課堂,題目分別為:什么人容易患高血壓,什么人已患高血壓;最好的降壓藥是什么;高血壓對心、腦、腎的影響;鹽和高血壓有關系嗎;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控制血壓;自我管理血壓。同時隨時發放宣傳材料,組織高血壓患者聯誼會,開展同伴教育,利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傳播相關知識,吸引患者,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2結果

2.1危險度分層依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確定的標準,根據患者血壓水平、現存的危險因素進行危險分層、評估,并與健康檔案管理前進行比較。73例高血壓患者健康檔案管理前后危險度分層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u=1.75,P=0.08),。

2.2相關知識知曉率

健康檔案管理前后73例患者對高血壓的標準、并發癥、戒煙限鹽、合理運動、規律服藥、自測血壓的知曉率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梁萬年,姚崇華,劉力生,等·北京市社區高血壓綜合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1.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J]·高血壓雜志,2005,13增刊:1-40.

[3]范書英,柯元南·新版中國高血壓指南要點介紹與高血壓的聯合治療[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6):441-443.

高血壓的健康管理內容范文第2篇

為推進社區慢病防治工作,探索慢病社區干預模式,根據本社區實際情況,筆者將高血壓、糖尿病作為該社區優先干預的疾病,探索以社區為平臺,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基本手段,以個體化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為主要措施的社區高血壓、糖尿病防治模式?,F制訂社區高血壓病、糖尿病干預方案。

1 目標

1.1 積極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提高社區高血壓、糖尿病知識知曉率和行為改變率,增強高血壓病、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識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險因素水平。

1.2 積極開展人群高血壓糖尿病篩查,建立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提高高血壓病、糖尿病篩查和早診早治療的比例。

1.3 提高社區醫務人員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理論和技能,加強社區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隨訪管理,控制患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體重增長,提高高血壓病、糖尿病的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事件和腦卒中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2 社區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檢出

2.1 35歲以上患者首診測量血壓 各科門診對首診就診的35歲以上患者測量血壓,以早期檢出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

2.2 人群血壓普查,以社區居委會為單位,開展轄區人群高血壓普查,檢出轄區高血壓患者,特別是無癥狀高血壓患者。

2.3 健康體檢 組織社區內6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健康檢查時檢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特別是無癥狀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3 社區高血壓病、糖尿病干預的主要內容及措施

高血壓、糖尿病干預分為非藥物干預和藥物干預。高血壓糖尿病的非藥物干預主要通過改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理生活方式,降低危險因素水平,達到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高血糖的目的。

高血壓、糖尿病非藥物干預包括合理膳食,控制體質量,體育鍛煉、戒煙、平衡心理等內容。具體措施為:

3.1 合理膳食 ①限鹽:提供定量鹽勺,每人每天食鹽量不超過6 g;②限制飲酒:提倡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應戒酒;③多吃新鮮蔬菜、水果;④增加食物中鉀和鈣的補充;⑤減少膳食脂肪,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增加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少的魚類、禽類。

3.2 體育鍛煉 增加日常活動量(多步行、騎車、爬樓梯),指導患者規律運動(每周3~5 d、每天≥30 min),幫助患者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

3.3 控制體質量 監測體質量變化,規律運動,減少食量,少吃肥肉、含油脂高的食品和零食。制定個體化飲食和運動方案。

3.4 戒煙 幫助戒煙者制訂戒煙計劃,并提供必要的專業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創造戒煙環境,防治復吸。

3.5 平衡心理根據患者性格特征,提出適當的建設和措施,使患者少生氣,多交流,保持心態平和。

4 社區高血壓、糖尿病干預的工作措施

4.1 每半年在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中舉辦3次高血壓病、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由社區醫生等專業人員講授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播放高血壓、糖尿病健康教育錄象,重點強調高血壓、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規范用藥和血壓、血糖監測的重要性等。

4.2 設立社區高血壓、糖尿病健康宣傳欄(4期/年) ,發放宣傳材料。宣傳合理膳食、適量鍛煉、控制體質量、心理平衡及戒煙知識。

4.3 給每位高血壓患者提供定量鹽勺和戒煙戒酒藥物等適宜技術。

4.4 開展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及藥物治療 對每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時建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定期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進行隨訪管理,認真填寫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隨訪卡并隨時記錄和更新患者的病情變化,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指導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

4.5 評價與考核

4.5.1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發現 ①有社區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摸底調查表;②有社區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登記表;③建立35歲以上患者首診測量血壓制度。

4.5.2 健康檔案建立與管理 ①社區高血壓病、糖尿病患者健康檔案建檔率> 95%;②《高血壓患、糖尿病患者管理卡》《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隨訪卡》做到人、卡相符,項目填寫完整、齊全。要求管理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每3個月隨訪一次,并建立完整記錄;③建檔管理對象開出健康教育處方達到100%。

4.6 干預過程評價 ①舉辦高血壓、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至少1次/月,要求有講義及相關記錄;②設立社區高血壓糖尿病宣傳欄4期/年,要求有宣傳資料、照片或相關記錄;③參與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建檔管理的人數每年有一定數量的遞增。

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不僅能起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而且也保證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高血壓的健康管理內容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自我管理模式; 高血壓; 血壓控制率; 健康情況

目前,為了提高對冠心病、腦卒中等高發病的控制和預防,對于高血壓病的管理已經成為了許多專家學者的主要研究課題,對于高血壓病的管理方式,目前多選擇倚靠醫務人員所執行的常規三級管理模式,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對于社區資源的利用度十分缺乏,且不能夠激發患者的積極參與性,因此需要做大力的改進,有部分研究者嘗試使用一些較新的高血壓管理模式,但還缺乏較扎實的研究數據[1-2]??梢哉f,高血壓病需要時刻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且必須終身堅持,因此選擇使用于醫生指導下的自我照顧模式就十分適合高血壓病的日常性管理,必須以患者自身為主,積極調動其潛能,于醫生的協助下實現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為了更好地探討這種管理方法,筆者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對清遠社區6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2011年9月-2012年8月清遠社區高血壓患者共60例設為研究組,并選擇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壓患者作為對照組。入選標準:有高血壓醫療記錄,且為在清遠社區的高血壓患者。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異常者予以排除;高血壓且伴有其他腫瘤疾病,且在半年內有過化療史予以排除,伴有嚴重軀體功能損傷的中風患者需排除。研究組男42例,女18例,年齡34~78歲,平均(67.23±8.23)歲,收縮壓(145.89±13.85)mm hg,舒張壓(86.54±9.21)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學25例,中學18例,大學17例;對照組男62例,女40例,年齡35~80歲,平均(68.6±9.31)歲,收縮壓(145.66±14.25)mm hg,舒張壓為(88.30±10.12)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學33例,中學54例,大學1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比例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通過宣傳單以及居委衛生干部進行宣傳等手段對社區患者進行動員,并采取基線調查,將自愿參加的患者進行登記,對102例患者采取常規的管理模式,對60例患者實施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兩部分,其一為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課程;其二為醫生對患者的支持,具體為:(1)課程時間為6次,一周一次,連續6周內授課完成,其中內容主要包括如何處理緊張等負面情緒、認識高血壓疾病、自我管理的概述以及增強自信方法、放松以及與人交流的技巧、膳食學習、疲勞的自我管理、體重的控制以及戒煙、合理用藥、自我監測血壓等,將以上等內容編輯成冊,作為閱讀教材,必須要滿足人手一冊,授課的具體方式為志愿參與的醫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授課,在6周課程學習后,要定期組織活動驗證學習內容。(2)醫生對患者的支持,社區需要具體為高血壓自我管理小組提供一名醫生,作為支持自我管理的老師,提供其聯系方式,為了能夠更好地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參與支持的醫生需要提前接受有關自我管理模式的培訓。(3)實施模式分析,學習成功實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的部分社區,以這些社區作為借鑒對象,學習期采用的參與型實施模式,即為社區衛生服務與街道、中心以及研究者三方面共同參與模式,街道需要將此模式歸納入衛生科的日常工作中去,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則需將此歸納如衛生服務的例行工作中,大家各自發揮優勢,分工要明確,最終完成自我管理模式的整個過程。

1.3 評價標準 健康狀況的評價標準可依據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測量表[3],參考其評分標準,而血壓控制率應以

收縮壓小于140 mm hg以及舒張壓小于90 mm hg為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兩組實施管理模式后的健康狀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健康自評分數、疲勞以及情緒低落分數均要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在實施管理模式后,研究組的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平均下降值均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實施管理6個月后的血壓控制率比較,研究組32例血壓得以控制,血壓控制率為53.33%,對照組30例血壓得以控制,血壓控制率為29.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31.504,p<0.05)。

3 討論

倚靠醫務人員所執行的常規管理模式,其不具有廣泛的覆蓋性[4-5],這是因為患高血壓病的人群較多,而卻不具有足夠的專業人員,且對于高血壓的管理,尤其重視非藥物的一些相關措施,如自我的血壓監測、生活行為方式等,完全依靠醫生是不現實的,而自我管理模式,則為在醫生的支持協助下,患者自身承擔一定的治療與預防模式,此種模式注重醫生與患者自身參與,挖掘患者潛能,非常適于終身的管理。目的:對清遠社區高血壓患者實施自我管理模式,評價實施后對血壓控制及健康的影響。方法:選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自愿參加該實驗研究的高血壓患者共60例(研究組),給予實施自我管理模式,另選擇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壓患者(對照組)給予健康講座管理模式(常規管理模式),通過6個月的實施后,對兩組患者血壓控制及健康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研究組的健康狀況包括情緒等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血壓控制方面,研究組收縮壓比對照組多降低10.74 mm hg,而舒張壓多降低了2.20 mm hg,兩組的血壓控制率相比,研究組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高血壓患者實施自我管理模式,較傳統的常規管理模式更加優越,在改善健康狀況以及血壓控制方面效果更佳,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自我管理模式; 高血壓; 血壓控制率; 健康情況

目前,為了提高對冠心病、腦卒中等高發病的控制和預防,對于高血壓病的管理已經成為了許多專家學者的主要研究課題,對于高血壓病的管理方式,目前多選擇倚靠醫務人員所執行的常規三級管理模式,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對于社區資源的利用度十分缺乏,且不能夠激發患者的積極參與性,因此需要做大力的改進,有部分研究者嘗試使用一些較新的高血壓管理模式,但還缺乏較扎實的研究數據[1-2]。可以說,高血壓病需要時刻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且必須終身堅持,因此選擇使用于醫生指導下的自我照顧模式就十分適合高血壓病的日常性管理,必須以患者自身為主,積極調動其潛能,于醫生的協助下實現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為了更好地探討這種管理方法,筆者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對清遠社區6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2011年9月-2012年8月清遠社區高血壓患者共60例設為研究組,并選擇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壓患者作為對照組。入選標準:有高血壓醫療記錄,且為在清遠社區的高血壓患者。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異常者予以排除;高血壓且伴有其他腫瘤疾病,且在半年內有過化療史予以排除,伴有嚴重軀體功能損傷的中風患者需排除。研究組男42例,女18例,年齡34~78歲,平均(67.23±8.23)歲,收縮壓(145.89±13.85)mm hg,舒張壓(86.54±9.21)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學25例,中學18例,大學17例;對照組男62例,女40例,年齡35~80歲,平均(68.6±9.31)歲,收縮壓(145.66±14.25)mm hg,舒張壓為(88.30±10.12)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學33例,中學54例,大學1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比例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通過宣傳單以及居委衛生干部進行宣傳等手段對社區患者進行動員,并采取基線調查,將自愿參加的患者進行登記,對102例患者采取常規的管理模式,對60例患者實施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兩部分,其一為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課程;其二為醫生對患者的支持,具體為:(1)課程時間為6次,一周一次,連續6周內授課完成,其中內容主要包括如何處理緊張等負面情緒、認識高血壓疾病、自我管理的概述以及增強自信方法、放松以及與人交流的技巧、膳食學習、疲勞的自我管理、體重的控制以及戒煙、合理用藥、自我監測血壓等,將以上等內容編輯成冊,作為閱讀教材,必須要滿足人手一冊,授課的具體方式為志愿參與的醫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授課,在6周課程學習后,要定期組織活動驗證學習內容。(2)醫生對患者的支持,社區需要具體為高血壓自我管理小組提供一名醫生,作為支持自我管理的老師,提供其聯系方式,為了能夠更好地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參與支持的醫生需要提前接受有關自我管理模式的培訓。(3)實施模式分析,學習成功實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的部分社區,以這些社區作為借鑒對象,學習期采用的參與型實施模式,即為社區衛生服務與街道、中心以及研究者三方面共同參與模式,街道需要將此模式歸納入衛生科的日常工作中去,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則需將此歸納如衛生服務的例行工作中,大家各自發揮優勢,分工要明確,最終完成自我管理模式的整個過程。

1.3 評價標準 健康狀況的評價標準可依據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測量表[3],參考其評分標準,而血壓控制率應以收縮壓小于140 mm hg以及舒張壓小于90 mm hg為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兩組實施管理模式后的健康狀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健康自評分數、疲勞以及情緒低落分數均要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在實施管理模式后,研究組的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平均下降值均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實施管理6個月后的血壓控制率比較,研究組32例血壓得以控制,血壓控制率為53.33%,對照組30例血壓得以控制,血壓控制率為29.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31.504,p<0.05)。

高血壓的健康管理內容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血壓;家庭陪護;健康管理;老年;依從性

高血壓是一種終身性疾病,高血壓導致的危害已成為影響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1]。國內外就如何控制人群高血壓進行了大量研究,一致認為對高血壓人群采取健康管理,即合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健康管理是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公眾健康、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發生的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是提高社區居民健康知識水平、促進健康行為形成的重要前提[2]。健康管理已經成為全球戰略性問題,是制定健康的公共策略、調整衛生服務方向、加強社區行動和增強個人技能的重要手段[3]。為了解老年高血壓患者家庭陪護健康管理模式,選擇確診的100例65~75歲高血壓患者建立家庭健康檔案,并進行1年家庭陪護者健康管理后進行統計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匯總2013年7-12月在城區某社區的4302例老年人體檢結果(包括性別、年齡、血壓、常規血液化驗、B超等),其中2068例血壓增高者,選擇其中100例65~75歲確診的高血壓患者建檔。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體檢當日應用經校正的臺式汞柱式血壓計(2mmHg,1mmHg=0.133kPa),取測量上臂3次血壓的平均值,重復測量時相隔2分鐘,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者;(2)有既往高血壓病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者;(3)100例是通過詢問患者家庭是否有固定陪護人員(可以是子女或者配偶等),再確定納入管理范疇.

1.2方法

1.2.1家庭陪護者培訓對建立檔案的100例患者家庭陪護者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高血壓患者用藥方法、飲食習慣、運動方式和心理疏導等。培訓后對家庭陪護者進行健康素養問卷調查。家庭陪護者每季度告知社區醫生患者的基本情況,根據患者基本情況再調整或者加強健康管理內容。1.2.2調查方法采用不設對照組的自身前后比較設計,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中高血壓患者健康檔案的項目設計問卷[4],內容包括高血壓患者基本情況、血壓控制情況和相關生活方式等。1.2.3干預內容以世界衛生組織1992年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為基礎對建檔的高血壓患者采用家庭陪護健康管理模式進行干預,具體干預內容包括規律藥物治療、飲食、運動、心理及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正確知曉等。

1.3統計學方法應用

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經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1年健康管理,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及血脂指數中各項指標變化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脂指數包括甘油三酯(TG)、血清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見表1。高血壓服藥依從性經干預后有明顯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健康四大基石”理論基礎上,吸煙、適量運動、低鹽飲食及情緒穩定等行為管理前后變化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家庭陪護者健康素養高低在健康管理中影響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2.74,P<0.05)。見表3。

3討論

高血壓的健康管理內容范文第5篇

【關鍵詞】 社區;高血壓;慢病;管理

1 在實際的高血壓慢病管理中的調查

只有知道患者心中的想法和要求,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管理和服務,從而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效率。為了能夠明白患者的真實想法,我們進行了相關的調查。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從管轄社區2000例高血壓患者中選取300例。納入標準:①年齡≥35歲;②生活自理,神志清楚;③高血壓患者或者是其它慢病患者;④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有健康檔案,每年社區隨診≥4次;⑤享受醫療保險;⑥依從性較好,愿意接受相關調查。

1.2 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高血壓慢病患者基線調查表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患者一般情況,社區護理服務需求和獲得情況,滿意度。社區護理服務包括常用護理技術、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監督用藥指導、定期體檢、并發癥管理等。所有調查人員均統一進行學習后進行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當場發放當場回收。

1.3 調查結果 問卷全部回收,其中274份合格,合格率91.3%。男性124例,女性150例,年齡最小36歲,最大89歲?;颊邔A護理技術服務的需求較少,排名前六位的需求項目依次為:堅持用藥與合理用藥、飲食指導、核心指標監測、指導并幫助合理運動、定期體檢、指導家庭小藥箱管理。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高血壓慢病患者有超重、腹圍不達標等高危因素,存在健康干預需求。

1.4 討論結果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對基礎護理技術服務的需求較少,排名獲取了前六位的需求項目,這表明患者對此6項需求較高,但上述需求均非基礎護理技術服務,表明高血壓慢病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基礎護理服務的需求并不很高,患者對藥物長期治療,疾病控制方面有很大的需求,目前都為健康管理中的項目。面對此討論結果,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應對。

2 應對措施

2.1 建議與其他醫務人員形成團隊,使社區高血壓慢病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高血壓慢病可導致患者的心臟、頭顱、眼、腎臟等靶器官損傷,需要定期監測體重、腹圍、血壓、血糖、血脂等核心指標,評價血壓控制水平及并發癥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干預措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并發癥進行管理、進行康復指導等。本研究中274名高血壓患慢病者中超重及肥胖者達61.7%;男性高血壓患者中腹圍≥85cm者占62.4%,女性高血壓患者中腹圍≥80cm者占66.4%,提示管轄社區內多數高血壓患者有體重、腹圍超標等危險因素,管理未達標。而且,調查顯示高血壓慢病患者對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飲食、運動、生活方式、用藥指導的需求最高,達90%以上。社區護士與全科醫生、公共衛生等人員協同努力,群防群治,使高血壓患病人群的核心指標得到有效控制,從而最大可能地提高高壓慢病患者的知曉率、服藥率及控制率,降低高血壓慢病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殘率。

2.2 加強社區護理人才培養 WHO已經公認護士是推動健康服務的支柱。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管理者是護士,社區站可以不設固定的醫生,但不可以沒有護士。居民的健康問題,首先由護士評估、判斷、處理,護士有處方權,必要時由護士預約醫生前來解決或轉診到專科醫院。因此,護士應具有評判性思維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健康管理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國社區護士服務能力不足,不能滿足高血壓慢病患者需求,需加強社區護士慢病管理能力建設。

2.3 明確社區護士在高血壓患者管理中職責、工作內容

2.3.1 參與建立健康檔案 根據社區衛生診斷及體檢結果,參與調查、統計轄區高血壓患病情況,對確診的高血壓患者進行資料管理,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包括患者飲食、睡眠、活動等生活習慣及服藥情況,對高血壓的認知程度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應實行微機化管理。對高血壓患者要重點管理,并進行個體化指導。

2.3.2 社區護士在高血壓患者健康行為管理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

2.3.2.1 社區群體性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眾多的社區在控制和預防高血壓慢病時使用的重要手段,進行健康教育的形式靈活多樣。教育方式包括醫學講座、散發宣傳板報以及贈送特制高血壓慢病小冊子等。教育內容上針對高血壓慢病危險因素如肥胖、暴飲暴食以及高血壓危險因素、臨床用藥、定時進行監測血壓等。社區護士分批帶領有意愿的高血壓患者走進超市,幫助高血壓患者識別哪些是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做到少食或不食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2.3.2.2 護士參與定期隨訪 對高血壓慢病患者,每年都要提供定期的見面隨訪。測量血壓并評估是否存在危急情況,危險情況包括意識變化、頭痛難耐或頭暈惡心、視力嚴重下降、心悸、胸悶、喘憋不能平臥等情況。測量體重、心率,計算體質指數(BMI)。對于家中備有血壓計的家庭照顧者,指導其掌握正確測量血壓技能,以便及時了解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做到發現異常及時就診,避免急性并發癥的發生。

2.3.2.3 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強調的是維持和殘障的最小化。包括并發癥管理和針對性康復指導,對高血壓患者已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綜合管理,延緩高血壓并發癥發生,提高生存壽命和生活質量。社區護士針對高血壓人群和他們的家庭成員,傳授如何應用藥物與非藥物手段,調動家庭內外資源,同伴間的教育,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維持機體最佳機能狀態,減少對靶器官的損害,降低急診就診率和住院率,從而降低過快增長的醫療費用。同時配合社區康復醫師完成康復計劃的設計和實施,幫助殘疾人功能訓練,對殘疾人及其家庭開展健康知識宣教。

3 總 結

當今社會雖然有了良好的醫療條件,但是高血壓等慢病依然困擾著我國人們健康,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積極發揮社區在防治慢病中的作用,用周到的服務、完善的制度、全面的醫療設施為慢病患者送去溫暖和關懷,使其早日康復,感受美好生活。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春市| 班玛县| 成都市| 远安县| 微山县| 石景山区| 丰都县| 石家庄市| 东丰县| 平和县| 万宁市| 石渠县| 宁陕县| 九寨沟县| 得荣县| 仙桃市| 新宁县| 洪湖市| 上犹县| 北安市| 顺昌县| 英德市| 东阳市| 横峰县| 郯城县| 胶州市| 江源县| 正宁县| 丽江市| 麻江县| 南昌市| 睢宁县| 五台县| 镇坪县| 信丰县| 科技| 普安县| 浙江省| 旬邑县| 纳雍县|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