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道路監控建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市政道路;項目建設;全過程;質量控制
全過程質量控制是現代管理科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主要是將現代化的質量管理控制技術運用到生產建設項目的全過程,以實現質量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本文所探討的市政道路建設,作為一個涉及到諸多利益主體、諸多管理環節、備受國家管控和公眾關注的生產建設領域,推進全過程質量控制,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一、市政道路建設全過程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市政道路建設的質量控制,涉及到“投入物質量控制――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產出物質量控制”的整個過程,其中涉及到環境、氣候、工期、技術、施工人員等諸多因素,只要哪個環節出現失誤或疏忽,均會對市政道路建設的產出效益形成“短板效應”。因此,高度重視市政道路建設全過程質量控制,是施工企業和建設單位的需要,也是社會公眾參與和政府監管部門的需要。
二、市政道路建設全過程質量控制的難點分析
市政道路建設既具有一般建設項目的特點,也有其相對獨特的特征:
1、一般來說,市政道路建設施工場地由于要照顧到交通暢通,很難做到完全封閉運行,而相對狹小的場地環境,給施工建設造成一定的困難,也給質量控制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2、市政道路下一般埋設有各種管網,如水電、煤氣、供熱、通信等,稍有不慎挖斷或破壞后,會對社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對公眾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并且后續維修非常麻煩。
3、市政道路建設業主一般是政府,由于動用的是公共資金,除了監督力度較大外,對施工計劃、工期、進度等均要求很高,作為建設單位來說,一般不得出現延誤或質量瑕疵,否則會加大公眾的不滿,甚至會引起政府的罰款。
4、施工人員的技能和素質也是市政道路建設最終效益發揮的關鍵。一般來說,專業技術能力強、工作責任心強的施工人員,能夠很好地保證市政道路成為真正的“精品工程”,反之,如果施工人員技術不過關,再加上工作馬虎,那么就很容易建造成“豆腐渣工程”,嚴重者會危及公眾的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設想[1]。
三、當前我國市政道路建設全過程質量控制的對策措施
觀察我國當前市政道路建設現狀,整體狀況良好,這主要歸功于國家管控、公眾參與、企業自律,但按照全過程質量控制標準來審視,其中也存在施工質量管理一直按照過去經驗做法操作;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工期不準確,有拖后現象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思想認識不到位,市政道路建設主管領導思想更新程度趕不上目前我國市政道路建設的發展速度;人員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員和驗收人員的專業技能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都需要進一步提升;監控措施不到位,存在弄虛作假、偷工減料。因此,結合我國市政道路建設中在質量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按照全過程質量控制理念,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入手,全面推行全過程質量控制措施,確保達到市政道路建設的目標,實現質量控制的效率和效益。
1、施工前期準備工作質量控制措施
在建設施工前,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對市政道路情況有充分了解并全面掌握。前文述及,市政道路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情況非常復雜,在建設之前,務必要將相關資料搜集完整,為設計、預算做好準備,進而保障具體施工建設的順利進行。在這方面,作為市政部門來說,需要協調水電、煤氣、供熱、通信等部門,在充分考量地下諸多管線的基礎上,確保建設項目的安全;其次,要按照專業設計的標準來進行,在市政部門專業人才不能完全勝任的情況下,必要時可聘請專業設計部門來協助、幫忙,確保設計方案的最優化;第三,要將市政道路建設工程任務進行分解,由各自部門進行部門范圍內的工作設計安排,并實行質量責任制,最后進行設計系統總成;第四,要制定出詳細的建設施工圖紙,要按照“工程概況、質量目標、組織機構、質量控制及管理組織協調系統”等內容進行編制,其中重點要關注細節,做到環環相扣,步步緊密,確保不出差錯或疏漏;第五,要對建設施工圖紙進行嚴格審查,這是發揮專業、集體力量進行施工前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切不可走過場,一定要實行嚴格簽字認可制度,督促專業人士對本專業內的施工圖紙全面負責[2]。
2、工程施工階段質量控制措施
在建設施工過程中,要嚴格實行全過程質量控制,重點從施工技術、施工測量、施工材料等方面著手:首先,要注重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技術是建設施工的重要保證,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設施工時,務必要按照技術標準嚴格執行,并加強實際執行人員的監管,確保技術落到實處;其次,要注重施工測量質量控制。前文述及,市政道路建設工程涉及到的管線太多,稍有不慎就可能會發生重大施工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前做好施工測量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全面摸清地下的情況,必要時請相關管線部門現場配合,盡量保證測量誤差控制到最小程度;第三,要注重施工材料質量控制。市政道路不僅關系到今后的道路安全交通問題,而且維護、再次維修時非常麻煩,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和財力,因此建設好市政道路,做到一次性到位并保證質量優良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就對施工材料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進行施工材料質量控制時,一定要確保“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設備”等施工材料,都必須要有可追溯性、可保證性的質量證書,并且在施工中要加強抽檢,確保實際應用的施工材料貨真價實,合格規范,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3、工程驗收階段質量控制措施
市政道路建設完畢后,加強驗收,發現質量控制方面的問題并改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首先,要嚴格按照市政道路建設合同進行現場驗收,對于不符合同標準的施工事項,必須要予以糾正,對于在施工中經雙方認可的合同變更,可以利用驗收階段來更好地驗證合同變更后的質量有效性;其次,要加強質量控制驗收人員的素質提升,主要包括專業技能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對于不按技術標準驗收的人員,要給予警告或懲罰,而對于驗收過程中循私舞弊的人員,要運用黨政、政紀、法紀來追究責任,同時還要將這兩類不合格人員清除出驗收隊伍;第三,要組織專業化隊伍,進行全面的質量控制驗收,必要時還要將有關樣本送到專業實驗室進行檢驗,確保市政道路建設質量真正過得硬,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經得起公眾的質疑和批評,進而打造成百年工程,造福于社會[3]。
參考文獻:
[1]陳丁貴. 市政道路全過程管理及質量控制探討. 經營管理者, 2012(7).
[關鍵詞]城市 道路 空間 設計 發展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現代人都很熟悉自己天天生活的環境,所有人都知道到他們居住、工作、生存的地方叫做城市,然而絕大多數人對于城市這個概念并不是特別熟悉。琳瑯滿目的摩天大樓加一覽無余的空地,不能稱之為城市,城市之所以稱之為城市,是因為城市道路兩旁有著決定城市空間特征的兩排建筑物。道路兩旁的建筑物年復一年的改變著,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的歷史變遷以及人文氣息的發展。下面就我國目前的城市道路發展簡要的做出探尋,并從歷史的經驗中總結出一些今后我國城市道路發展的方向。
一、淺談中國城市道路空間的發展歷史
中國的古代城市雖然經歷了更替發展,但是由于當時的交通工具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以慢行的交通工具為主,所以城市道路千百年來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表現出來唯一一點較為明顯的變化就是,道路的寬窄隨著各個歷史不同時期會有所改變,城市道路空間的改變也就僅僅停留在道路的寬窄、長度上面而已。
在古代格子式的生活系統中,城市道路不僅是人以及車輛行駛的要道,同時還是劃分“鄉坊”的重要手段工具。通常都是用幾堵高高的圍墻將各街劃分開來,并且圍墻都是采用封閉式的閉合方式,可見其交通性是遠遠勝過生活性的。城市道路兩旁的建筑都是簡單的直挺挺的幾堵墻,并且道路兩旁的景點呈現出大量的連續性和重復性,給人一種單調、乏味、毫無樂趣可言的感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感覺僅僅是為交通才修建的,這與中世紀以前的意大利看到的用于生活的那種狹窄的城市道路形成了強烈鮮明的對比。
二、我國交通道路目前存在的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我國對于城市的建設不斷地加快步伐,我國的城市面貌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放入變化。由于交通的發展需要,馬路被不斷地拓寬,城市立交橋也越建越多,城市道路兩旁的建筑也是匯聚了當代建筑設計的美感。從專業的角度對其進行審視時,可以說設計得堪稱完美,讓人感覺無從挑剔。但是如果從城市這一個大整體而言,城市道路與建筑之間、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建筑與環境之間總是感覺少了一種基本的和諧的環境關系。為了滿足建筑紅線的要求,盡量不要破壞它的前提下,建筑物總是合適的范圍內或者體量突出,或者隨意退后,這從整體上給城市的韻律節奏感和連續性大大地打了一個折扣。不僅是這樣,還有隨著城市建筑中商業廣告的不斷出現,這給人一種消極的、秩序混亂的感覺。再加上城市中機動車輛的隊伍龐大,根式破壞了城市整體的和諧與寧靜的氛圍。因為速度使得城市空間的尺度在人們的眼中被擴大,這使得城市道路中給人的一種美的視覺感受逐步減淡。因此,在新形勢下城市道路的建設要突破人們對它現在的看法,在景觀設計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要挑戰。
三、為解決目前問題所提出的有效方案
現就以一個開發區的控制規劃為例,探索在解決城市空間道路上所采取的有效方案。
在這次開發區具體的改造中,我們比較新穎的一點就是引了西方的設計理念,那就是追求建筑物的人性化。這次詳細規劃的基礎是以前街和后街的道路發展模式,其他一些交錯的道路網也給我們詳細的規劃提供了參考的依據。
前街: 作為最能體現城市特點的主要道路,其面向廣大市民的公共性,就決定了它區域內的建筑物要立面設計,以求達到形成良好的連續性的視覺景觀。
后街: 最為城市中重要的輔助要道,相較于前街而言,它具有很好的私密性。所以他對于服務市民的功能會減弱一些,主要是負責貨運以及市政部門的要道。
下面我們引入了建筑學中幾個控制要素來對輔助我們更好地進行城市道路的建設和規劃。
(一)退后
大體上主要包括了城市道路中墻頂部以上的退后和建筑紅線的退后,它們主要對城市道路墻高度上的統一性和連續性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1)建筑紅線: 在建筑學中所有的建筑必須嚴格遵照建筑紅線的要求,不得超過它的標準壓線,而且要保證沿街的建筑總長度必須大于或者等于地塊總長度的80%,這樣是為了既保證了城市道路空間的圍合感,又不會影響建筑給人帶來的總體上的連續性。依照建筑物的自身功能和它們的使用性質的不同,應該分別控制退道路紅線3——10m。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空間道路還必須設置一個壁障來壓制建筑紅線,這是用來分割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同時還保證了道路墻的連續性。關于壁障的選取沒有什么特殊的嚴格要求,只需要高度控制在18m以內就行。壁障的材料本身最好以通透型的為主,可以在其內部配置里面添加相應的綠化種植,另外還要確保城市道路和建筑物主立面方向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2)沿街建筑高度: 根據規劃的要求,沿街建筑高度的范圍必須控制在10——24米的高度范圍之內。 同時沿街的建筑總長度必須大于或者等于地塊總長度的80%,對于更高層的建筑一般不能隨便設置,通常都是設置在臨街區之后,并且對其高度的控制要嚴格,不能超過最高的高度臨界點。
以上的規定不僅滿足了建筑上的建筑施工原則,同時還滿足了美學的原則。人、建筑、城市道路這三者之間處于一種非常和諧的尺度,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道路空間是相對緊湊、協調的,同時能夠滿足行人欲機動車輛雙方的需求。在商業比較繁華的鬧區,通過設置有效界定的概念,使得大排的建筑物并沒有被繁華的鬧市所左右,還保留了一絲和諧的氣息。
(二)裝飾
為了不影響整體的市容,必須對城市中所有的廣告標牌做一個統一的規定,否則任由其隨意地發展,后果可能無法想象,可能就不僅僅知識影響市容,甚至是發生更加嚴重的危害。
為了不影響城市空間道路施工建設的最后效果,要求廣告及其裝飾物應該滿足以下的所有要求: 關于空調隔板的材質最好選取通透鏤空的材料,這是考慮到要與建筑物協調的因素;所有的廣告牌要求都設置在一層樓高以下的高度,最高不能超過外墻面超過20cm。標牌: 要求在相同位置設置統一的標牌系統, 如門牌、指示牌。墻體綠化與小品: 不能破壞城市道路墻的連續性。小品尺度適中, 綠化親近宜人。
(三) 公共安全
城市的各種變化和發展都是以安全第一的前提條件下完成的,不管歷史發展到那個階段,都不可能舍棄安全的第一位。盡管城市道路的發展將來可能還會到達一個新的高度,但是無論設計能走多遠,但是安全質量永遠停留在原地,堅守者作為城市建筑的一個最起碼的底線。如果說,未來發展的某一天人們打破了這一道底線,那只能說他們是在走后退的道路,沒有真正做到與時俱進,而只是徒增形式而已,這樣的城市道路建設肯定是不會長久的。
結語
城市的道路空間設計對于反應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有著重要的指代作用。做好城市空間道路的設計不但有利于提升市民的綜合素質,為人們出行提供更加人性化交通設備,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一個民族的整體風貌,對于民族精神的體現和弘揚郵政重要的促進作用,人們與整個也許就是在這樣潛移默化的環境中不斷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宛素春等。城市空間形態解析[M]。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4
[2]樊家龍。交通方式對城市空間形態的影響[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7。( 6)
[3]王立等。道路交通對城市空間形態的影響[J]。城市問題。2003。( 1)
[關鍵詞] 城市道路監控設計思想設計重點
道路交通是維系一個城市對外發展的主要樞紐,城市道路照明則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設備是否能正常運行和安全有效使用,關系著整過城市的交通安全及暢通。所以維護并控制好城市路燈照明的監控系統有著十分重要意義。以下主要闡述監控系統的設計要點。
1 路燈照明監控系統設計思想
路燈照明監控系統采用分布式計算機控制系統,對路燈照明設備進行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1)設計本系統要與原有系統一體化。城市路燈處一直有兩個與運行管理相關的系統,其一是地理信息設備管理系統,它的功能是管理著大量的設備數據。其二是電話接報系統,它的作用是日常處理群眾報修路燈的管理系統。現行的本系統設計采用嵌入Maplnfo 地理信息的方法,實現了與原有“地理信息設備管理系統”完美結合。現使用的此系統的故障自動報警功能 ,可以將本系統的自動報警與電話報修統一管理、統一監督,充分發揮故障處理系統的管理職能。
2) 采用分布式結構。由于路燈照明監控系統是多目標、多任務、多參數、多功能的實時系統,因此,需要采用分布式系統。系統設監控中心控制室和監控終端現場監控站兩級,由監控中心統一管理。每監控終端為相對獨立的監控站,能實現就地控制的各種功能。系統功能還包括能實現手動控制、就地控制和遠程控制的相互切換,當通訊系統、監控中一心出現故障時,各監控終端仍能實現就地控制。
3) 系統擴展靈活,重組容易。
4) 模塊化兼容的應用軟件。路燈照明監控中心計算機系統采用開放式體系結構。有利于將來系統的升級。監控終端、監控中心和通信系統構成一個先進的管理控制和數據采集系統,實現對路燈照明系統的集中管理及分散控制。
2 路燈照明監控系統設計分析及要求
城市路燈照明監控系統,由監控中心、通訊系統、監控終端組成。監控中心系統采用專用軟件系統,通訊系統選用GPRS 數字公網通訊系統,監控終端RTU實現就地的數據采集和控制,同時將現場采集到的數據經通信設備采用無線方式上傳至監控中心,并接收中控指令,實現遠程控制。中控系統采用基于WINDOWSNT操作系統的監控軟件,通過ISDN實現對各監控終端的遠程通信、監控及數據采集。通信設備為H7710 通訊模塊安裝在監控終端內。監控系統的結構設計既要符合路燈照明計算機控制的監控模式,又要考慮到路燈照明的運行特點和研究對象的自身特點,設計的監控系統總體結構應能完成路燈照明各監控對象的實時監控,這些監控的基本要求包括數據采集、操作控制、運行監視、數據庫管理、報警與打印、經濟運行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
3 路燈照明監控系統的設計重點
1) 監控終端的選擇。監控終端是系統監控功能的執行設備,使用量大、分布廣、運行環境差。因此,監控終端的選擇是本系統的重點。城市路燈變壓器主要是兩種,桿上變和箱變。桿上變的容量小,有2 路控制輸出。箱變的容量大,應按8 路控制輸出設計。每個控制箱都安裝了電費計量表,作為電費計量標準。目前是人工定期到現場抄表,隨著本系統的實施可以由監控終端完成遠程抄表工作。監控中心掌握著全市的路燈電費情況,對于路燈運行的經濟管理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目前,路燈運行存在著后半夜電壓偏高的情況。電壓偏高會減少路燈設備的運行壽命、浪費電力能源。因此,監控終端應該有擴充自動調壓的功能。
2) 監控終端的主要特點。路燈監控終端(RTU) 特點應包含如下幾個方面:a.可實現6 路單相AC或2 路3 相AC電流的測量,全部采用交流采樣,可直接測量AC0- 265V電壓和AC0~6A的電流,無須外接變送器。可提供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亮燈率、等測量參數。b.可以按不同的時間表分別控制8 路輸出,可以實現全夜燈、半夜燈、調壓等控制。c.具有面板LED顯示功能,電源指示、運行狀態、通訊狀態、故障報警外,8 個DI和8 個DO均有LED顯示,便于維護人員檢修和維護。d.支持多種通訊方式,方便用戶選擇。e.采用專門設計的免維護斷電保護模塊,電源斷電后可持續工作 30 秒,自動發送斷電報警信息。f.所有輸入/輸出信號及 RS- 232、RS- 485接口全部光電隔離,RS- 232 口用于與監控中心的通訊及當地維護,RS- 485 口用于擴充現場的其它智能設備,如:數字電表等。g.寬范圍的工作電源,從AC85~265V都可以正常工作,電源短路保護電路采用無熔斷保險設計,故障恢復后可繼續工作。h.全部采用表面安裝工藝,體積小,集成度高,硬件可靠性高。i.所有端子均采用拔插端子,更換模塊不需要拆線。集成的CT模塊,更換模塊時保證電流回路不開路,維護簡便。g.硬件結構采用一體化設計,無須外配任何設備,體積小,可方便的安裝于路燈控制箱或箱變內,并有2 種安裝方式,可橫式安裝或立式安裝,供用戶訂貨時選擇。k.主站城市照明監控軟件,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平臺,可實現系統的組態和監控。l.具有短信息自動報警功能。故障信息可直接發送到設備維護人及其領導的手機上,且支持全國漫游功能。
3) 監控終端的主要技術指標。a.2 路3 相AC0~6A電流的測量,全部采用交流采樣,無須外接變送器。b.3 相AC220V電壓的測量,全部采用交流采樣,無須外接變送器。c.8 個隔離的DC24V數字量輸入。d.8 個隔離的 AC220V/SA 數字量輸出,可實現多路路燈控制及半夜燈控制。e.一個隔離的RS- 232 通訊接口。f.一個隔離的RS 一485 通訊接口,可接電度表。g.有三種無線通訊模塊供用戶選擇工業級GSM通訊模塊,工業級CDPD通訊模塊,NoterModem 通訊模塊,無線電臺通訊模塊。k.失電報警功能:電源斷電后可持續工作30 秒,自動發送報警信息。l.面板LED顯示,除電源指示、運行狀態、通訊狀態、故障報警外,8 個DI和8 個DO均有LED顯示;j.測量精度:≤0.5%。k.環境溫度;- 20℃- +70℃,高寒地區應選半導體制熱選件。m.工作電源:AC85、265V。13) 外型尺寸: (長×寬 X高) 230×150×130mm (含 CT模塊高度)
4 結語
主要描述了路燈照明監控系統的主要任務、設計特點、設計思想、基本要求及對自動監控系統總體進行了概述;實現對各個監控終端的遠程和就地的雙重監控和數據采集、并實現對數據進行處理、存儲、報表生成、打印等功能。并重點介紹了RTU監控終端參考指標。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設計;安全
1、城市道路交叉通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1表現出明顯的幾何構造。歷史上,由于我國對于道路規劃不夠重視,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區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諸如多岔路交叉口、大量存在不規則交叉口等很多問題。在建設新道路時,建設者不能準確充分地預測建成后城市的交通量,在設計過程中,對交叉口的幾何設計不合理,如出口車道設計不合理、交叉口面積過大、駕駛視距不足等,從而導致通行能力大為降低,造成擁堵。
1.2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不足。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與交叉口本身同樣重要,主要在三個方面對交叉口進行交通控制:信號控制、停讓控制、在交叉口配備一定數量的警力控制交叉口。通過有關調查發現,在交通控制方面,我國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存在許多不足,主要包括:交通信號燈可見性不強,信號配時對交通的需要不能滿足等。
1.3交通環境的影響問題。在實際中,不能忽視環境對交叉口安全的影響。例如:在交叉口處的四周,存在密集的建筑、林立的商店、凌亂的攤點,以及各種霓虹燈、廣告牌,各種使人心煩意亂的音樂聲、叫賣聲,往往造成頻發的交通事故。
1.4行人流線分離的問題。作為一種安全措施,行人流線分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國大量的交叉口沒有進行導流化;或者在設計道路時配備了導流標志,但標線破損卻沒有修復;或交通標志不統一。導流方案不適應車流方向和交通量,擾通秩序,導致通行能力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幾率。
2、城市道路叉口空間的優化設計
2.1優化設計交叉口的思路
目前,交叉口空間設計的主流思想認為,交叉口范圍越小越好。這樣不僅可以使城市交通沖突區范圍得到壓縮,同時還能使相位之間的損失時間得以減少。常見的設計方法主要是:沿著路緣石劃一條直線,將其作為人行過街橫道的內側邊線,以此為基準,再向外側偏移一個人行道寬度作為外側邊線,這就構成了行人過街橫道,再加上進行功能劃分的車道,交叉口的設計就就完成了。
2.2交叉口空間設計的方向
(1)對城市道路交通網加以充分利用
與直線路段相比,車流通過交叉口的時間相當于前者的一倍左右,這使得城市交通網中交叉口成為一個“瓶頸”。在交叉口,為提高車流的通行能力,在設計城市道路時期,要對交叉口的通行空間進行合理劃分,對車流、人流、非機動車的交通運行軌跡進行明確,從而在交叉口使機動車、自行車、行人,無論是左轉、右轉,還是直行,都能各行其道,再配合良好的交通信號引導交通流,就可以確保順暢運行。此外,在設計自行車、人行道時,要做無障礙處理。如果道路標志設計合理、附屬設施設計完善、就可以促使自行車、人流的通過速度加快,從而使交叉口的交通壓力得到有效減輕。
(2)提高交通的安全系數
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發生頻率較高的地段。在車輛運行的過程中,其轉彎的半徑和視距范圍需要得到有效保證。在混合交通流中,作為弱勢群體的自行車和行人,保證其安全非常重要。設計安全的道路交叉口,主要是結合交通流的渠化與交通信號控制,在時間上將空間上存在沖突的各股交通流分離開來。
(3)注重交通環境的設計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中,作為不可或缺的一環,設計交通的景觀是城市整體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能體現環境與交通的協調。通過合理設計交叉口的交通環境,使交通流的連續性得以增強,在交叉口機動車的延誤時間得以減少,進而減少噪聲、廢氣、震動等的污染。
3、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間的具體設計
3.1通行能力匹配設計
按照進口道通行能力與路段相匹配的原則,應在進口道增加車道數,以對通行時間的損失進行彌補。確定具體增加的車道數,要依據各進口道流入交通的實際需求情況。同時,出口車道數應與每個進口道的該流向車道數相匹配。
3.2具體設計要保證交通流空間運行秩序
(1)機動車通行空間設計
通過在地面進行劃線或以交通島的形式,確定每一股車流的流線,從而使車流能夠各行其道。渠化路線應該明確簡單,設計時應遵循各流向車流的安全行駛軌跡。導向交通島間應保持適當寬度的導流車道,從而避免由于過寬的導流車道致使車輛并行、搶道。
(2)自行車與行人通行空間設計
目前,我國城市道路大多是三塊板構造,在交叉口,對混合交通流進行合理的渠化方法是,并行設置自行車與行人過街通行區域,與機動車相分離,在交叉口左轉自行車可以避免隨機動車直接斜穿,通過二次過街實現左轉。對于斷面較窄、等級較低的一塊板道路,自行車和機動車流相互交織,嚴重的互相干擾。對此,可采用自行車提前待行的方法,設計雙停車線,使自行車與機動車前后分開,避免兩者交織與、沖突,從而對交通流混雜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
(3)通行效率設計
右轉車儲車空間的設計。人行道的位置與交叉口的中心靠近,在相交道路的人行橫道前,當右轉機動車受阻時,車輛就停在本向的人行橫道上,如此行人過街的通行空間不僅被占用了,而且直右混行車道中的直行車也受到了阻擋,還會給本向的非機動車通行造成困難。鑒于此,可適當后移人行橫道,在兩條相交的人行橫道之間留出一個可以停駐小汽車的間距,這樣可以使右轉機動車對行人和直行機動車以及非機動車的干擾大大降低。
(4)有效處理自行車的膨脹流
在交叉口,當自行車排隊時,呈現緊密間距很小的狀態,而當自行車駛出停車線時,由于安全行駛的需要,均需加大其前后左右的間距,形成膨脹流。所以,在處理交叉口空間上,應對自行車通過交叉口時的膨脹寬度予以考慮。也就是說,在直行機動車與自行車通行區域之間留出一定的安全空間,從而消除他們互相之間的影響。
關鍵詞:傳感器網絡;道路監控系統;圖像識別;車載嵌入式系統
一、概述
如今,數量眾多的車輛都嵌入了GPS。作為車載模塊,GPS可以相對有效地儲存一些靜態興趣點(staticPointsOfInterest)的位置信息(如家庭,公司和商場信息等等)。然而,GPS還不能獲得更多的信息用來判定一些動態興趣點(dynamicalPointsOfInterest)的位置信息(如動態的車輛信息,路人信息或動態的車位空閑狀態信息)[1]。隨著嵌入式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感知模塊也被嵌入到車輛當中,用以輔助提升整車的智能化。我們可以將車輛的GPS模塊和攝像模塊進行整合再開發,用以偵測動態的興趣點。更進一步的,借助諸如車載自組網等類似技術,將分散用戶采集的數據快速有效收集至云端處理,進而分析得出實時的空閑車位,事故狀況等詳細信息可以被共享給更多用戶。
二、理論設計
首先,裝備了車載攝像系統的車輛負責采集原始圖像,并搜尋最佳的數據鏈路將圖像數據傳送至路邊基站(RSU:RoadSideUnit)。圖像信息再由RSU轉送至云服務器(CCS:CloudComputingSystem)。根據客戶不同的需求,實時的圖像可以被分類解析出不同的結果,以滿足不同的需求。系統可用于尋找可用的空閑車位。車輛巡弋道路的同時,通過攝像模塊捕捉街景用以搜尋可用的空閑停車位(圖中扇形探索區域),通過GPS模塊采集地理位置等相關信息。這些圖像信息經由RSU被上傳至CCS,云端程序將對圖像進行分析,并據此更新數據庫中可用空閑車位的時間和位置。在客戶端,那些激活車位搜尋功能的車輛可以接收到實時的信息,并由系統引導至可用的停車位。
三、系統實現
為協助客戶搜尋目標車輛和目標人物,描述了數據傳輸和數據分析的過程:車載端完成對圖像的實時采集、地理坐標的標注和圖像的加密壓縮;路邊基站RSU接收車載端的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合理上傳至CCS;在CCS中,數據首先需要被解密解壓,而后車牌的識別,人臉的識別等相關算法可以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再由各自動化腳本對處理所得的結果,進行數據比對和數據庫更新的工作。整個車載端模型以RaspberryPi微處理器為中心,擴展以攝像模塊進行圖像采集,GPS模塊地理位置采集,以及電源、網卡等其他模塊。RSU將由兩臺PC進行模擬,多個自動化腳本進行網絡配置、文件管理和流量控制。圖像信息將經由此上傳至CCS。CCS采用AmazonElasticComputeCloud實現,服務器將配置數據庫、網頁服務器和文件管理等諸多系統,同時核心的圖像解析程序,也將由服務器自動調用,并根據處理結果,更新數據庫信息。圖像處理部分,使用C#語言和Emgu庫解析圖像,提取人臉信息,讀取車牌信息。車載端將拍攝的街景經由RSU上傳至云端,云系統將對采集的圖像數據進行分析。之后,系統將解析出的人臉和車牌,與客戶所要搜尋的目標進行比對,反饋一組可能的人或車輛,以及相應的地理位置和時間信息。如果某一目標得到客戶的確認,則根據其GPS信息和時間標簽等數據,系統會將目標出現的軌跡繪制在以GoogleMap為基礎的網頁上。
四、結束語
文中設計了一款新穎的道路監控系統構架,據此完成了實驗室模型,并為模型開發了車牌識別和人臉讀取的應用。通過這些實踐,表明了該理論設計可以支持對動態興趣點的檢測和定位。
參考文獻:
[1]曹沖.國內外車載GPS系統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J].全球定位系統,2000(01):4-8.
[2]ObstM,HobertL,ReisdorfP.Multi-sensordatafusionforcheckingplausibilityofV2Vcommunicationsbyvision-basedmultiple-objecttracking[C]//VehicularNetworkingConference(VNC),2014IEEE.IEEE,2014:143-150.
[3]PauG,WengJT,GerlaM.Pics-on-wheels:Photosurveillanceinthevehicularcloud[C]//2013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ing,NetworkingandCommunications(ICNC).IEEEComputerSociety,2013:1123-1127.
[4]SharefBT,AlsaqourRA,IsmailM.Vehicularcommu-nicationadhocroutingprotocols:Asurvey[J].JournalofNetwork&ComputerApplications,2014,40(2):363-396.
[5]WhaiduzzamanM,SookhakM,GaniA,etal.Asurveyonvehicularcloudcomputing[J].JournalofNetwork&ComputerApplications,2014,40(1):32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