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差異化規劃設計導則

差異化規劃設計導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差異化規劃設計導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差異化規劃設計導則范文第1篇

關鍵詞:現狀;電網規劃;指導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198

0 引言

科學規劃是建設堅強電網、滿足電力需求、保證安全可靠供電的前提,以配電網現狀為基礎,在國網公司總體規劃思路下,研究適合咸寧電網規劃指導思想。

1 理清電網現狀

重點分析咸寧高壓配電網、中壓配電網、低壓配電網、二次部分四個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各種問題進行分級,一級問題包括重、過載運行的變電站、線路、配變,存在低電壓的10千伏線路和配變;二級問題包括不通過“N-1”效驗、分段不合理、接線復雜,事關供電可靠性、配電網經濟性問題;三級問題主要涉及設備的標準和性能問題,如老舊配變、高損配變、老舊開關、油式開關、老舊線路、小截面線路和老舊開閉所等問題。針對各種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優先考慮解決一級問題,其次是二級問題、三級問題。

2 規劃指導思想

2.1 統一技術標準,踐行差異化規劃理念

依據國網公司《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Q/GDW1738-2012)和湖北省公司相關技術標準,緊扣供電可靠性,堅持資產全壽命周期理念,從咸寧市配電網發展建設的實際出發,根據咸寧市配電網投資能力和可靠性需求,科學制定配電網建設改造標準,減少物料種類、推行標準物料。

2.2 基于現狀電網結構,加強網架結構建設

結合咸寧市現狀電網結構,從核心目標解讀入手,制定相應目標網架接線,踐行設備全壽命周期思想,貫徹問題導向原則,研究過渡期建設改造方案,實現建設與改造、規劃與運行的協調統一,實現目標網架對咸寧市配電網發展建設的引領。促進一、二次協調,將配電自動化、通信網納入電網規劃,實現一次網架與二次系統的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和同步實施。

2.3 統籌全網建設,增強主配協調發展

依據各電壓等級負荷預測結果,合理考慮各電壓層級供電容量配置,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進行變電站建設及高壓網架規劃,對下級電網建設提供支撐;同時,結合配電網架規劃對電源點的需求,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對高壓變電站提出需求,并針對高壓網架薄弱環節從下級網架提供支撐。

2.4 充分利用已有設備,提高設備利用水平

加強變電站主變負荷監控管理,同步開展用戶報裝管理,結合主變負荷和用戶報裝情況,對現有變電站主變進行調換,同步解決變電站主變重載和輕載問題,提高設備利用水平。

2.5 強化指標定量分析,提升精益化水平

強化問題真實性,對現狀數據進行綜合計算分析,強化問題的定量分析;強化方案合理性,對規劃方案進行可靠性和經濟性量化計算比較,有效提高配電網發展質量和效益。

3 分層分步實施

3.1 明確分區

按照“四級”供電單元模式詳細劃分咸寧市供電區域,即按變電站―線路―分段―配變四級供電單元,根據負荷分布情況,明確每座變電站的供電范圍;結合變電站供電范圍和線路架設情況確定線路供電區域;根據線路配變分布情況,明確每一段線路所裝接的配變容量;根據低壓供電半徑等相關要求,確定每個低壓臺區供電范圍,保證臺區供電質量。

3.2 確定目標

根據咸寧市配電網現狀供電可靠率RS-3、電壓合格率、戶均配變容量、中壓可轉供電率、絕緣化率等指標,結合可靠性需求和施工能力,提出各規劃年配電網運行指標,同時構建目標網架。

3.3 分步推進

根據現狀配電網分析出來的各種問題及問題等級,遵循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采用“差異化”設計原則,科學制定規劃項目分年度實施,逐步向目標網架過渡。

3.4 專項提升

在對咸寧市配電網一次網架、設備建設、改造的同時,同步開展自動化和通信網建設,使咸寧市配電網達到6個快速的要求,即快速報告、快速診斷、快速定位、快速隔離、快速修復、快速溝通,最終達到提高供電可靠性、提高電網運行管理水平、提高客戶滿意度的目標。

3.5 閉環評估

綜合考慮規劃水平年各項目方案,進行閉環式評估,一方面,評估現狀問題解決情況;另一方面,評估規劃目標完成情況,真正做到目標引領、問題導向。

參考文獻:

[1]王錫凡.電力系統規劃基礎[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1994.

[2]譚永才.電力系統規劃設計技術[J].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3]張萍,燕琴.城市配電網規劃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管理觀察, 2014(19).

[4]楊依明.城市配電網規劃常見問題及措施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 2013(34).

[5]陳瀟,陳勛建.配電網調度安全管理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 (15).

[6]劉曉明.城市配電網規劃現狀及問題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 (30).

[7]周耀財.城鎮中壓配電網規劃方法與應用研究[J].廣東科技, 2008(02).

[8]黃勇建,徐佳麗.基于我國配電網規劃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1(04).

[9]于強,宋衛海.城市配電網規劃與設計的探討[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5).

[10]劉洪.面向供電質量提高的城市電網專項規劃研究[D].天津大學,2009.

差異化規劃設計導則范文第2篇

1安徽省中心村電網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二五”期間安徽省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取得了巨大成效,電網結構明顯優化,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持續提升,但在我省經濟社會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中心村電網仍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①供電能力不足。供電能力不足與負荷快速增長的矛盾較為突出,卡脖子、低電壓問題以及變壓器線路重過載現象仍然存在。②電網結構薄弱。受局部地區電源點布點不足和發展初期負荷水平較低影響,10kV線路仍以單輻射為主,供電半徑偏長,線路分段較少,供電靈活性較差,負荷轉供能力不強。③老舊設備多,技術水平低。農村地區早期建設但仍未改造的臺區,變壓器配置容量普遍較小,配網線路絕緣化率較低,中壓架空線路樹線矛盾在農網中較為突出。

2安徽省中心村范圍與分類

中心村為鄉村基本服務單元,原則上每個行政村一個[2],根據區域地理特征、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安徽省中心村分為皖北、皖中、皖南和皖西四個區域。根據產業發展、主要用電特征,中心村可分為農業主導型、工業主導型、商業主導型、旅游主導型和綜合型。

3中壓電網供電模式

3.1中壓電網結構

供電可靠性是配電網重要的評價指標,N-1校驗可對電網預想事故后的持續供電能力進行量化評價,是目前供電可靠性指標的主要依據。中心村作為鄉村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10kV配電網結構宜滿足N-1安全準則要求。因此,在電網建設改造工作中,中心村宜采取雙電源或雙回路供電方式。不同類型中心村應綜合戶均容量、供電半徑等方面要求,選擇相適應的配變組合和臺區配置方案。配變不宜低于2臺,并應盡量布置在負荷中心。柱上變壓器推薦用于農業主導型、工業主導型、綜合型中心村。配電室推薦用于商業主導型、旅游主導型、綜合型中心村。箱式變電站適用于拆遷新建或保護型中心村。

3.2戶均容量選取

安徽省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用電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根據調研分析,為適應遠期需求,各區域中心村戶均容量參照表1標準選取。3.3設備選型3.3.1導線選型根據農村通道資源特點和線路運行要求,10kV架空導線宜選用JKLYJ架空絕緣鋁導線,主干線不低于185mm2,支線不低于120mm2;10kV電力電纜線路選用YJV22交聯聚乙烯絕緣銅芯電纜,主干線電纜截面不小于300mm2,支線不小于150mm2。山區、跨越等特殊情況可采用鋼芯鋁絞線。3.3.2配電變壓器柱上變壓器選用S13及以上環保低耗能型的全密封油浸式變壓器或非晶合金變壓器,容量選擇200、400kVA兩種序列,臺架按照安裝400kVA變壓器設計、建設;配電室選用630kVA及以下油浸式節能變壓器或800kVA及以下的干式節能型變壓器。在一些保護性村莊,配電房建設實施困難時,可采用箱變(歐式)。

4低壓電網供電模式

4.1低壓電網結構

中心村低壓電網布局應與中心村布局相結合。中心村的建筑特點是以低層聯排為主,負荷以家用電器為主,用電設備排列較為整齊,因此宜采用一般干線式接線,具備條件時,可適當考慮低壓聯絡,增加運行靈活性。低壓線路采取“三相四線”供電方式架設,避免單相長距離供電。為防止低電壓問題出現,低壓線路供電半徑一般不超過500m,集鎮、人口密集及經濟發達的中心村不宜超過300m。針對新型小城鎮(中心村)不同用戶的特征與用電需求,針對小高層、聯排別墅以及普通平房等不同用戶提出差異化的低壓供電模式。

4.2線路選型

新建或改造的低壓線路以架空絕緣線為主,特定區域可采用低壓電纜或集束導線。架空絕緣線路適用于農業主導型、工業主導型、商業主導型及綜合型中心村等線路通道寬裕或對整體環境要求不高的場所,線路布局應與中心村規劃相協調。集束絕緣導線適用于農業主導型、工業主導型中心村等線路通道困難、人口密集、綠化及林區、安全距離難以滿足或對整體環境要求不高的場所,根據現場情況可沿墻敷設。電纜線路適用于商業主導型、旅游主導型、綜合型中心村等線路通道困難或對整體環境要求很高的場所,以及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和民居或對環境、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地區。低壓電網應有較強的適應性,主干線宜考慮終期負荷發展,一次建成。架空導線主干截面不小于150mm2,分支線截面不小于70mm2。電纜主干截面不小于185mm2,分支線不小于95mm2。集束導線一般不用于主干線路,截面不大于120mm2。

4.3架設要求

低壓線路廊道嚴禁跨越場院、庫房、學校、房屋、草垛等,且不應與弱電線路同桿架設。低壓架空線路宜采用12m及以上水泥電桿,線路檔距一般為40~50m,線路橫擔宜采用鍍鋅鐵橫擔。低壓線路與高壓線路同桿架設時,宜采用15m及以上電桿;橫擔間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1.5m。

5低壓戶表

考慮供電安全和美觀需要,接戶線和戶表裝置應遵循以下原則:(1)接戶線選用架空絕緣線、集束導線和電纜。架空線路接戶線的相線和中性線應從同一基電桿引下,其檔距不應大于25m,超過25m時,應設置接戶桿;沿墻敷設的接戶線支持點間的距離,不應大于6m;接戶線的總長度(包括沿墻敷設部分)不宜超過50m;接戶線導線截面應根據用戶負荷確定。(2)低壓用戶應采用“一戶一表”的計量方式。表箱均應滿足用電信息采集電表安裝的要求。(3)集中式計量箱進線側應裝設總開關,電能表出口宜裝設分戶開關,用戶能夠對其進行操作。(4)各類計量箱應按國家和電力行業相關技術標準制造,并經當地供電部門確認后使用,且應能滿足各種電源進線方式。

6結論

本文基于相關規劃設計導則,研究提出了中心村類型、電網結構、戶均容量配置、低壓戶表等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

作者:張學平 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

參考文獻:

差異化規劃設計導則范文第3篇

“兩化”互動重塑“四川經濟版圖”

2011年10月2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式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加快推進“兩化”互動發展,是把握四川省發展階段性特征、重塑“四川經濟版圖”的戰略舉措。

《意見》共分為八個部分,分別就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著力優化發展布局,著力推進產業園區和城市新區建設,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著力創新體制機制,著力完善保障措施,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等內容作了具體闡述和要求。

《意見》明確了“兩化”互動發展的目標:到2015年,全省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5萬元左右,工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非農就業比重達到62%左右,非農產業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9.8%,城鎮化率達到48%左右。到2020年,工業化率和城鎮化率力爭雙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建成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意見》要求,加強規劃統籌,引領“兩化”互動。要根據資源優勢、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和主體功能區規劃,依托“四大城市群”和“五大經濟區”,確定不同區域發展定位,形成城市群與產業集群(基地)互動發展的格局;要堅持工業化主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進“三化”聯動,統籌城鄉發展。

產業園區和城市新區建設是“兩化”互動的結合點。《意見》要求集中集約集聚發展產業園區,科學規劃和建設城市新區。加快建設天府新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和循環經濟,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以現代制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集聚、宜居宜業宜商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完善保障措施。在體制機制上,《意見》涉及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構建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機制,構建區域間利益協調機制,完善城鎮及社區建設和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維護群眾利益機制等內容;在保障措施上,《意見》就提高土地供給保障水平,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完善投融資體系,強化要素保障,強化環境支撐,大力選拔和培養人才等做了具體要求。

實施總體戰略的全域規劃

深入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是一場科學發展的嶄新實踐,必須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在具體實踐中要切實把握好規劃高起點、突出特色、強化保障措施。

規劃起點要高

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四川必須發揮后發優勢,高起點謀劃,高要求推進。這就更需要全新的理念和科學的規劃來引領。

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要以超前的意識和寬廣的視野謀劃城鄉建設,做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交通發展規劃和新農村發展規劃等協調銜接,建立覆蓋全域、布局科學、結構合理、職能完善、銜接緊密的科學規劃體系。

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 “新型”,體現在高點起步、高端切入,以較小的資源消耗、環境代價支撐和推動發展,做到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從這個角度來看,“兩化”互動已經進入創新突破的新階段。在用地上,要從空間布局、安排時序等方面通盤考慮,強化土地資源優化和科學配置,強化規劃引領作用,統籌配置土地計劃。堅持集約節約用地,降低經濟增長對土地資源的過度消耗,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作為老工業基地,瀘州的轉型升級以規劃為龍頭,以產業結構轉型和城鎮空間優化調整為主路徑。在瀘州城市規劃展覽館,酒城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專項規劃、縣域規劃、產業園區規劃等一目了然。正是高起點高質量的全域規劃、多規銜接,讓瀘州實現了產城一體、同步演進,產業邁向高端,城市煥發新的活力。以酒業集中發展區為代表的9大園區已入駐企業800多家,去年實現銷售收入870多億元。城區面積擴展到9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至92萬人。

規劃要突出特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出符合本地實際的產業和城市發展規劃,是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非常重要的前提。

涼山資源豐富、潛力巨大。樹立全域理念,實施差異化發展,走出具有特色的“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之路,這是涼山的發展思路。涼山提出,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城市,城市產業定位和文化特色定位鮮明,加快建設現代化的生態田園西昌,構建具有涼山特色的城鎮體系。一個用地總面積近2000公頃的“西昌新區”已啟動建設;職教產業園、物流產業園和工業產業園,三大園區“再造一個產業西昌”進程正在加快。

德陽準確把握再造一個“產業德陽”的發展定位,以新區規劃建設為突破口,啟動旌東新區、亭江新區規劃建設,其中旌東新區規劃面積236平方公里,著力打造集會議會展、商務服務、旅游娛樂為一體的高品質生態新城;亭江新區規劃面積208平方公里,著力打造現代產業、現代生活、現代都市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產城新區。目前,起步區74個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已全面開工,總投資達180億元。

立足于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達州把城市新區建設、產業園區發展作為“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結合點與突破點。該市已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的秦巴物流園區,將其打造為立足達州、輻射秦巴、服務西部、貫通沿海的現代物流基地;充分挖掘巴渠文化、紅色文化和川東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打造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融“演、展、博、銷、游”與文化創意為一體的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演展基地和產業觀光新城。

“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產業項目是關鍵,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的深入實施和天府新區啟動建設,更需要堅持高端切入,加快引進高新技術和高端產業項目。今年上半年,四川新引進法國達能、德國贏創等6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資陽南駿與韓國現代合資的汽車項目將開工,一批韓國汽車配套企業也將跟進。到今年末,圍繞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引進的配套企業有望達到200家。

規劃離不開機制保障

繪好“一張圖”,下好“一盤棋”,離不開機制保障。

科學規劃布局“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眉山堅持一張藍圖畫到底,一張規劃做到底。組織實施為期半年的“規劃會戰”,重點做好城市、產業、園區、交通、現代工業新城、天府新區眉山區域、岷東新區、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歷史文化名城等規劃編制,確保規劃的系統性、全面性、徹底性。同時,按照與成都“有特色、無落差”的要求,眉山瞄準成都南部新城標準,推進天府新區眉山區域建設。

巴中出臺一系列措施,讓城鄉規劃的管理更加規范。在堅持“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理念的基礎上,先后制定《巴中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農村村民住宅建設規劃設計導則(試行)》等規范,明確城鄉規劃的有關標準和要求,完善規劃管理制度。

在制定規劃時,既要體現黨委、政府的發展理念,也要體現專家學者的專業水平,還要體現城市居民的價值需求。宜賓在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中,突出規劃的統籌性和科學性。圍繞城市總規調整優化產業、新農村、交通等專項規劃,做到多規融合、疊加運行。在規劃的制定中,宜賓邀請美國易道、英國合樂、中規院等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機構參與規劃編制,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建議,提高了規劃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使規劃更加符合當地實際。

如何確保“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科學實施?建立規劃實施的保障機制十分重要。成都通過整合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規劃,使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從而不斷縮小城鄉差距。這一切的背后,是成都保障規劃實施的一系列制度起了作用。

按照規劃編制、實施管理和簡單管理三分離原則,成都初步建立了強化規劃編制和監督、簡化建設項目規劃審批的規劃管理體制。率先在全國成立城鄉規劃督查專員辦公室和規劃執法監督局,確保統籌城鄉規劃落到實處,做到實施過程不走樣。成都還在全球公開招聘鄉村規劃師,鄉鎮規劃編制也有技術把關人。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各項配套改革計劃將在四川省納入成渝經濟區的15個市中全面鋪開。

智庫謀劃“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

2012年8月23日,四川省“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理論研討會在成都舉行,來自中央有關單位和省內理論戰線的參會專家學者150余人參加了研討。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堅持科學發展,深入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加快推進四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研討的重點是:回顧總結近年來四川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的成功做法和主要成效,研究探討深入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的時代背景、重大意義、本質內涵、主要路徑以及關鍵舉措。

與會專家學者通過深入討論和充分交流,對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提出如下觀點。

“兩化”互動的重大戰略意義。四川深入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與現代化建設規律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與發展階段性特征具有現實的契合性,與人民群眾新期待具有高度的吻合性,是科學發展觀在四川的靈活運用與創新實踐,是具有西部特色的現代化之路,是科學發展道路、科學發展模式的創新。“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的提出,正是基于對國內外宏觀格局和四川特殊形勢的準確把握,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深刻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四川 “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課題。總體戰略的“總體性”,主要表現在順應了現代化建設的 “總體規律”,把握了社會主義事業的 “總體布局”,體現了四川經濟版圖的“總體重塑”。

“兩化”互動總體戰略的思維空間。“兩化”互動、統籌城鄉,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 緊緊抓住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現代城鄉形態、現代社會治理模式”的關鍵問題,深入實施總體戰略,科學奠定四川現代化基本框架。

差異化規劃設計導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智能配電網;配電自動化;探討

1 智能配電網

1.1 智能配電網的概念

智能配電網主要是指對配電網的智能化,其通常是建立在高速雙向、集成通信網絡的基礎上,借助相關的測量、傳感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先進的設備技術以及先進的支持系統技術,以更好的實現配電網安全、經濟、可靠、高效的目標。智能配電網具有激勵、自愈、抵御攻擊、允許各種類型發電形式的接入、滿足21世紀用戶對電能質量的需求、提高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等特點。

1.2 智能配電網的重要性

智能配電網是將配電網從傳統的單向供電、供方主導、依賴人工管理發展模式逐漸向潮流雙向流動、用戶參與、高度自動化的模式發展。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其重要性。

(1)提高配電網的最優運行,以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智能配電網采用了先進的監控技術,其可以對配電網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施監控和系統優化,從而有效的降低了系統的容載比,提高了系統的負荷率和使用效率,大大的降低了配電網一次設備的投資,使企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2)推動新能源革命的發展,以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傳統配電網的保護控制、規劃設計與運行管理基本上不會對智能配電網的接入給予充分的考慮,并且為了確保配電網的正常運行,對智能配電網的容量、網點的選擇、運行導則等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從而制約了相關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由于智能配電網具有更好的適應性,從而能夠有效的降低并網成本,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降低了碳的排放量以及對化石燃料的需求。

(3)為用戶提供了優質可靠的電能,以確保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智能配電網不僅確保了供電電能的可靠性,而且還能夠滿足用戶對電能質量的需求,其采用的相關技術可以有效的預防以往故障倒閘、重合閘操作引發的短暫供電中斷,而且還能有效的避免出現諧波、電壓聚降、不平衡等現象的影響。

(4)有效的解決了分布電源的接入問題。我國為了能夠更好的應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提高了對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要求,例如實現了風電、光伏、垃圾發電等。但是可再生能源具有發電的隨機性、間歇性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配電網的運行控制和電網功率的均衡。而且隨著我國分布式電源的不斷發展,促進配電網從傳統的單向潮流網絡逐漸向雙向流動網絡發展,但是傳統配電網中的自動化、保護設備等卻很難有效的應對分布式電源的接入。智能配電網具有強大的分布電源接入能力,能夠很好的適應國家新能源發展的需求。如今,大多數的分布式電源主要是以微網為橋梁銜接到配電網中,并通過微網接入位置優化、微網結構優化、配電網的綜合優化以及分布式電源優化等,大大降低了分布式電源的輸出和輸入雙向性,提高了智能配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2 配電自動化

2.1 配電自動化概念

配電自動化技術被廣泛的應用于配電網監控與管理、現代信息技術中,其通常是指中低壓的配電自動化、生產管理信息化、運行自動化管理。配電生產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了停電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中的設備管理、基于作業管理等功能,有效的實現了“源端唯一、全局共享”的目的。運行自動化主要包括了數據監控與采集、電壓無功控制、故障自動隔離等功能,通過現代微電子、計算機、通信及網絡技術,有效的實現了配電網的管理自動化和運行監控自動化,保證了全網的經濟、安全、可靠運行。

2.2 配電自動化的重要性

(1)解決了供電可靠性問題。通過配電自動化中的DA功能,有效的改變了原先故障發生后的隔離故障和人工查找故障,提高了故障自動隔離功能,而且大大降低了每次故障的隔離時間,提高了電網供電的可靠性。

(2)解決了調度的“可視化”問題。通過數據交換總線,不僅可以實現生產管理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的集成,而且還能為調度提供與配電網現場同樣的圖模信息,同時還可以借助通信設備、自動化終端設備來將實時狀態量加載到相關圖層之中,加強對信息調度的“可視化”管理。

3 智能配電網和配電自動化之間的關系

3.1 智能配電方面的自動化技術

智能配電網和配電自動化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和相關性。配電自動化主要是指管理人員借助信息交流、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將用戶資料、配電網設備實際運行狀況等相關信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然后再通過相關技術將這些信息構建一套自動化體系。完善的配電自動化系統主要包括了配電網在進行停電處理和配電設備管理的自動化功能;配電網在使用階段所涉及到的自動化技術;對用戶的自動化信息管理;對用戶用電明細的自動記錄等。

3.2 智能配電網與配電自動化的對比

與配電自動化相比,智能配電網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其主要體現在智能配電網技術內容逐漸趨于完善;智能配電網有效的將各種先進技術結合在一起,其不僅包括了一次技術,而且還包含了二次技術的范疇,而配電自動化僅包括了二次技術。智能配電網發展的目標是節約投資成本、提高配電網的整體性能,加大了對相關技術的創新和結合。智能配電網的技術內容更加豐富,性能更加好,同時還支持分布式電源的接入。智能配電網技術的改進不僅可以加強配電網與用戶之間的溝通和互動,而且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用電時間段,提高了配電網的使用效率。

4 智能配電網與配電自動化中的主要問題

4.1 網架結構過于單薄,導致智能配電網基礎不牢

智能配電網和配電自動化都是在“較強”的網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是由于配網網架結構薄弱、配網長期投入不足、線路結構不合理(例如聯絡不合理線路、單輻射線路、線路重負荷)等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智能配電網的發展。因此,在進行智能配電網和配電自動化發展的過程中要制定差異化方案,采取堅強結構區域來實現DA功能,對于結構相對比較薄弱的區域,要加強調度“可視化”管理等。

4.2 配電一次設備質量比較差,嚴重降低了智能化、自動化效果

智能配電網和配電自動化基本上依賴于配電一次設備,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配電一次設備的準入門檻比較低,從而導致出現了“大問題沒有,小問題不斷”的局面,嚴重影響配電網的整體運行質量。

5 提高智能配電網和配電自動化的主要措施

5.1 提高對建設工作的認識

智能配電網和配電自動化的主要目的是確保供電網絡的可靠運行,以降低社會停電損失。在一些地區,推廣該技術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避免電力監管機構對配電網可靠性的限制,因為離開配電網可靠性這一目標將會很難實現經濟的發展。因此,提高對智能配電網和配電自動化的認識對于配電網的發展和可靠運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5.2 加強管理維護工作

要想提高配電網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就需要擁有一批專業水平過硬、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因為智能配電網和配電自動化具有十分繁重的管理維護工作量,維護工作的好壞將會決定配電網系統能否正常運行。顯然,加強對智能配電網和配電自動化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技術不斷完善、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環境保護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加強配電網的發展至關重要。智能化電網不僅對配電自動化技術進行了改革和完善,而且對于構建配電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不僅可以降低系統的運行費用,而且還能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需求。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东县| 灵武市| 尚志市| 稻城县| 离岛区| 胶南市| 涞源县| 南丰县| 个旧市| 晋城| 清流县| 秦皇岛市| 蛟河市| 永顺县| 蒙自县| 普安县| 天镇县| 通榆县| 巢湖市| 长垣县| 平乐县| 青神县| 聂拉木县| 塔城市| 饶阳县| 石楼县| 大荔县| 普安县| 佛山市| 全州县| 通河县| 大埔区| 邓州市| 都昌县| 通州市| 云霄县| 黑龙江省| 尖扎县| 犍为县| 柘城县|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