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海洋產業發展現狀

海洋產業發展現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海洋產業發展現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海洋產業發展現狀

海洋產業發展現狀范文第1篇

關鍵詞:珍珠產業;專利分析;新興產業經濟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02-0011-04

珍珠是一種古老的有機寶石,產在珍珠貝類和珠母貝類軟體動物體內,由于內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鈣的礦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體集合而成的。據《中國藥典》記載,珍珠具有安神定驚、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現代研究還表明,珍珠在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祛斑美白、補充鈣質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作用。廣西北海市是我國南海珍珠的重要產地之一,廣西珍珠源遠流長,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發展歷史。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海水珍珠養殖非常重視,廣西珍珠產業在政府支持下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目前,我區已形成了以北海市鐵山港區和防城港市防城區為重點的珍珠主產區,產業鏈基本完善,每年珍珠產量占全國海水珍珠一半以上。廣西現有珍珠綜合加工利用企業18家,產品包括藥品、食品、化妝品和工藝品等。以珍珠貝為原料開發生產的系列副產品年產值3億多元,占全國海水珍珠綜合開發利用產值的90%以上。雖然廣西擁有雄厚的海洋珍珠養殖基礎,但是珍珠價值的開發仍以傳統的裝飾品、工藝品為主,在藥用、保健等新興產業方面的專利技術較少。目前許多疑難雜癥長期未找到理想的治療藥物,傳統的新藥研發手段已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大力海洋生物醫藥新興產業是解決當下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1 中國海洋珍珠產業技術領域發明專利申請現狀分析

海洋珍珠領域專利技術的發展水平代表了該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而專利分析則是基于專利數據,即對專利說明書、專利公報中大量零碎的專利信息進行分析,并利用統計學方法和技巧使這些信息轉化為具有總攬全局功能的專利情報,為相關產業的技術產品開發提供決策參考,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因此,基于專利分析技術手段對中國海洋珍珠產業現狀進行分析對比,找出我區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解決相應問題的對策,對我區海洋珍珠產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以國家重點產業專利信息服務平臺(http://.cn/)中國專利數據庫為檢索對象,對我國珍珠產業技術領域2002~2011年公布的中國發明專利進行檢索,共檢出中國相關專利728件,其中廣西專利28件,占申請總數的3.8%。

1.1 珍珠系列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圖1 珍珠產業中國專利申請趨勢圖

我國首件公開珍珠系列專利出現在2002年,從發明專利申請量來看,我國有關珍珠專利申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2~2009年,隨著海洋新興產業的興起,海洋珍珠在藥用、保健方面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其相關專利申請量呈現直線上升趨勢,在2009年達到頂峰,共申請了110件發明專利。第二階段是2009年以后,由于受到資金和市場限制,再加上后續的研發機構和研發人才發展后勁不足,專利申請量和專利公開量處于一個發展瓶頸狀態,需進一步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和產業結構升級,詳細情況如圖1所示。

1.2 珍珠系列專利申請人分析

通過對珍珠系列專利申請數量前十位申請人分析得出,前十位申請人共計申請專利180件,其中企業申請87件,占總數的48.3%;高校申請42件,占總數的23.3%;個人申請數為51件,占總數的28.4%。海洋珍珠系列發明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是海南某公司,擁有39件海洋珍珠系列發明專利,排在第二和第三的是由個人申請和廣東某高校申請,分別擁有發明專利數量37件和24件。

1.3 珍珠系列專利申請地域分析

在相關海洋珍珠專利申請地域分布方面,排名前十的分別為浙江、廣東、江蘇、海南、上海、湖南、山東、廣西、北京、天津。浙江省以175件發明專利位列第一,廣東省排名第二,擁有83件專利。浙江海洋資源豐富、基礎雄厚,其相關產業暫時領先于國內其他省份。廣西相關專利申請量暫處于第八位,共有28件發明專利,僅次于山東的29件。湖南處于內陸地區,周圍無臨近海域,但在珍珠方面的專利申請量卻高于我區,達到30件,其主要原因是該省另辟蹊徑大力發展洞庭湖淡水珍珠養殖,帶動了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詳見圖2:

圖2 珍珠系列專利地區分布圖

我區共擁有28件海洋珍珠系列的發明專利,從專利權人分析看,其中個人專利17件,企業專利7件,研究機構專利4件;從申請的專利技術領域分布看,其中關于珍珠養殖方法專利技術6件,珍珠加工專利技術7件,珍珠醫藥專利技術4件,珍珠保健、食品專利技術10件,其他專利技術1件。

1.4 珍珠系列IPC分析

我國海洋珍珠系列的專利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制品方面,包括治療消化道或消化系統疾病的藥物38件、治療皮膚疾病的藥物36件和治療代謝疾病的藥物32件,同時含有其他不明結構的原材料或其反應產物的醫用配制品154件、以特殊物理形狀為特征的醫藥配制品66件、含有機有效成分的醫藥配制品41件等醫藥配制品方面也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除此之外,醫藥保健食品類應用擁有75件發明專利。

2 廣西海洋珍珠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

2.1 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放緩,行業發展后勁不足

廣西的海洋產業仍處于初級階段,海洋經濟主要以傳統的科技含量低的海洋漁業、海洋油氣和濱海旅游為主,海洋新興產業處于起步階段,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港口海運和臨港工業的發展優勢尚未得到有效發揮,產業結構優化度低,海洋產業結構也不甚合理。在產業布局上,著力打造北部灣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科學統籌海岸帶、近海海域、深海海域三大海洋保護開發帶,推進形成海陸聯動、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一區三帶”的發展格局。

從中國海洋珍珠產業相關專利申請來看,2002~2009年是該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高速發展期,專利申請量呈直線上升趨勢。2009年以后,全國相關專利申請步入平緩階段,整個行業創新發展明顯后勁不足。廣西北部灣是我國唯一養殖海水珍珠的海域,“南珠”以其凝重結實、渾圓瑩潤、光澤綺麗、形態優美而美名遠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珠還合浦”,更使合浦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海水珍珠的“圣地”。受行業大環境影響,廣西海洋珍珠產業在經歷高速發展后,近年來南珠養殖在廣西持續萎縮,家庭式養殖逐漸消失,轉入大公司主導的階段。目前,北海市南珠年產量不足歷史頂峰期的1/10,防城港市之“珍珠灣”養珠數量和質量也在下降。

2.2 海洋珍珠產量與相關專利產出不成比例

據文獻報道,多年來,廣西珍珠產量最多,且占全國海水珍珠總量的一半以上。而在檢索時間范圍內,檢出的相關專利數量廣西28件,排名第八。主要原因是因為廣西在海洋珍珠產業發展過程中短期行為突出,重“量”不重“質”,資金多用于擴大傳統產業的規模,而少投入原始創新。特別是珍珠藥物、化妝品、保健食品開發等新興技術領域創新投入嚴重不足,職務發明數量與我區海洋珍珠產量規模不成比例。

2.3 專業研發機構和研發人才匱乏

由于廣西海洋研究所和北海市珍珠總公司的改制以及在自然條件的影響下珍珠養殖業逐漸萎縮,原有的珍珠研究機構大多已撤銷,專業領域研發機構缺乏,科技投入與產出嚴重不足。缺少專業科研機構,不但難以開展系統的珍珠深加工產業研發工作,更缺少了與國內外珍珠科研機構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國內外一些先進的技術不能直接被“引進來”和被“再創新”。另外,新技術開發不足而導致無法獲得足夠的國家項目資金支持,科技人員培養不足,加上原有的科技人員有些轉業或者外流,嚴重影響了廣西海洋珍珠產業的健康發展。據中國海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1年廣西從事海洋科技活動的人員有120人,其中研究生數量6人,暫時沒有從事海洋科技研究的博士人才;大學生的數量73人,大專生31人,其他人員10人,是沿海各省區市人數最少的地區,而且層次較低,這直接導致了廣西海洋科技力量薄弱,海洋開發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不高,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后。

3 基于專利視角分析廣西海洋珍珠產業發展對策

3.1 盡快出臺產業發展規劃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繼續進行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技術革新,加快以海洋資源為依托的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廣西作為臨海大省,占據著明顯的地理優勢,但在海洋新興產業相關領域并未有突出成就。目前,廣西珍珠產業急需一個完善的、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以帶動和促進廣西珍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在國際新形勢下,應根據廣西社會經濟文化形勢發展需要,重新審視廣西珍珠產業,明確廣西珍珠的商品定位和產業定位,出臺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目標、重大項目和政策措施。新規劃應增加創新資金投入與產出,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下游珍珠深加工業,打破傳統的粗放型養殖方式,提高珍珠質量和產業品牌效應。

3.2 加大創新投入,增加專利技術產出

首先,增加財政投入,設立珍珠產業專項基金。從自治區財政預算中專門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支持珍珠產業技術創新。資金通過財政、科技、水產等政府部門以項目的方式資助給有技術、會創新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引導其開展珍珠養殖、加工和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扶持企業做強做大。其次,出臺優惠獎勵政策,增加專利申請量。目前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等問題,急需在政府補貼、生產流動資金貸款、稅收等方面獲得政策優惠扶持。另外,對于珍珠產業專利申請過程中所產生的的費用給予減免,并且對已獲授權的專利給予一次性獎勵,以刺激更多研發機構或者個人開展專利申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3.3 成立專業研發機構,培養科技型研發人才

當前我區海洋領域專業研發機構和研發人才缺口較大,嚴重制約了海洋珍珠產業的發展。我區應借鑒浙江、廣東等省份的先進經驗,在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布局上,應以大學和相關科研機構為依托,建立新型海洋科技人才激勵機制,構造引進和培養海洋科技重點人才的良性環境,形成以人為本的人才梯隊,以盡快縮小海洋科技水平與海洋經濟發展需要的差距。從我國海洋珍珠產業專利申請情況來看,一方面產業相關技術不夠成熟,缺乏科研技術的支撐,產品科技含量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大學與科研機構的相關專利苦于缺少將專利成果進行產業成果轉化的渠道,導致相關專利發明壽命普遍較短。因此,加強大學-產業之間的合作研發,以促進專利成果產業化,推進我區海洋開發形成高新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推動海洋經濟的發展。

3.4 加強海洋珍珠在醫藥、保健方面的應用研究

目前傳統的珍珠養殖和簡單加工產業發展模式受各方面限制已難以為繼,開發新興海洋珍珠醫藥、保健產業增長極是解決當前我區海洋產業發展瓶頸的有效方法之一。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珍珠在抑制脂褐素、清除自由基、防衰老、抗腫瘤方面有明確的藥理作用,從檢索的專利來看,目前對相關方面的研究較少,特別是以珍珠有效成分為分子模型進行合成或半合成,開發高效低毒的海洋藥物的相關專利。現階段是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的黃金時期,我區應抓住歷史機遇,加強和引導海洋珍珠在醫藥、保健方面的應用開發,開展知識產權戰略部署,避免知識產權糾紛。

總之,增強開發海洋資源的意識,制定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政策、法規和發展規劃,以名牌產業“合浦珍珠”為依托,建設國家級海洋珍珠開發利用綜合示范區和產業化基地,強化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裝備研發和生產基礎,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珍珠產業技術、裝備和產品體系,是推動我區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和技術跨越發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何錦鋒,唐麗永,黃若谷.當前廣西海水養殖珍珠

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廣西質量監督導

報,2008,(5):114-116.

[2] 鄭貴斌.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趨勢、制約因素與對策

選擇[J].東岳論叢,2002,23(3):18-21.

[3] 龐許明,黃慶銳,賈友宏,等.廣西珍珠產業發展

現狀與對策[J].中國漁業經濟,2011,(3):

103-108.

[4] 何毛賢.我國珍珠養殖業存在的幾個問題與其對策

[J].水產科技,2000,(6):29-31.

[5] 王德剛,楊義菊,孫麗.浙江省海洋新興產業發展

探討[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1):148-152.

海洋產業發展現狀范文第2篇

關鍵詞:海洋新興產業;現狀;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0-0033-02

引言

海洋新興產業是指以海洋高新技術發展為背景的新興海洋產業群體。分為海洋傳統產業、海洋新興產業和海洋未來產業[1~3]。海洋新興產業則把海洋石油天然氣、海濱旅游業、海洋生物制藥業等產業劃在其中。海洋未來產業包括深海采礦業等[3]。中國是個海洋大國,海洋產業發達。因此,發展海洋新興產業使之成為海洋經濟的新增長點尤為重要。

一、中國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現狀

從2006—2011年,中國海洋產業生產總值處于逐年增長的趨勢(見表1),且盡管受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海洋產業處于低靡狀態,但是中國海洋產業總產值仍然保持穩步增長。

1.門類齊全、總體規模小,有較高的成長空間。中國具有門類較為齊全的海洋產業體系,但中國海洋新興產業的產值占海洋總產業的產值比重很小,遠落后于世界海洋經濟發展形勢。根據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在海洋新興產業中,除了濱海旅游業所占比值為33.27%,剩下的其他海洋新興產業產值所占比重都非常小,尤其是海洋礦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力業和海水利用業。

2.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海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海洋產業鏈條不斷延長、規模不斷變大,主要經過了產業結構單一階段、二、三產業快速發展階段、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階段 [4]。

3.各省海洋新興產業發展不均衡。由于各個省市自然稟賦和國家政策、科技發展的差異,使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主打海洋新興產業(見下頁表2)。

(二)存在的問題

1.各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水平、階段具有差異性。中國海洋新興產業中的海洋生物醫藥、油氣和化工等產業的產值在2006—2007年間均有顯著增加,但是海水利用業、海洋礦業和海洋電力業的增加值很小,而且海水利用業的增加值有變小的趨勢。說明中國海洋新興產業的發展不平衡。

2.公眾對海洋新興產業的認識不夠,缺乏必要的政策體系和管理機制。由于傳統漁業的過度束縛,公眾對海洋新興產業知之甚少。這樣一來,公眾對海洋新興產業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導致無法形成全社會經濟參與和支持發展型海洋新興產業,減慢了其發展的速度。

3.研究人員少,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中國研究海洋新興產業的科研人員較少,自主研發能力弱。由于科學、經濟效益、技術和研究開發的可行性都不大,導致科技對海洋經濟貢獻率小,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低,技術推廣的規模和速率都很小 [5~7]。如中國海洋生物醫藥業,研究人員僅約為1萬人,并且后續力量不足。經費、人才的缺乏,導致其創新能力差,沒有形成產業化。

二、發展對策

1.更新觀念,提高公眾對海洋新興產業的認識。政府應該通過媒體,如報紙、電視、網絡等加強海洋新興產業的宣傳來讓公眾逐步認識到海洋新興產業對于海洋經濟的重要意義。同時,也加強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人員及各級海洋從業者對發展海洋新興產業認識,以便更好地發揮海洋新興產業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根據不同產業的發展狀況,選取不同發展方式。優先選擇增值快、經濟效益好、產業關聯性大的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在中國,考慮到海洋資源和開發的風險,應優先選擇那些產業基礎好、資源豐富的產業發展,如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物醫藥業等作為戰略性產業,使其成為中國未來海洋產業中的優勢產業。

3.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資體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積極建立科技創業、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加大投融資的靈活性,形成國家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投資的良性循環。并運用市場機制,注重多渠道解決資金問題,改善投資環境。

參考文獻:

[1] 林原.淺談大連市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思路[J].海洋經濟,2012,(1):79-83.

[2] 汪科.寧波海洋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三江論壇,2012,(11):10-13.

[3] 孫吉亭.海洋產業資源與經濟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2-3.

[4] 徐勝.中國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發展階段及基本思路探索[J].海洋經濟,2011,(2):6-11.

[5] 李毅.山東海洋經濟發展制約因素的思考[J].海岸工程,2002,(4):46-51.

[6] 仲雯雯,郭佩芳.中國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策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9):163-167.

[7] 于婧,陳東景.實現青島海洋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3):123.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merging Industry in China

LI Xue-ying,XUE Zhong-yue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海洋產業發展現狀范文第3篇

關鍵詞:海洋生態經濟 可持續發展 海洋產業

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加大了對于海洋的開發與利用,創造了很大商業價值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多突出的問題,對于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的發展已經構成其地區經濟的一大不可忽視的產業,甚至是主導產業。同時我國已經有經濟學家說過“藍色經濟”將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那么對于坐落在江蘇最北部的贛榆縣,也早已從大農業往海洋開發方向發展了。

海洋生態經濟就是海洋資源的利用應與海洋自然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保持協調與和諧,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出發,實現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下面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介紹一下本人調查分析后的研究結果,希望對贛榆海洋經濟發展有點作用。

一、贛榆縣的自然地理條件及其海洋產業發展現狀

1.自然地理條件

贛榆縣自然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區位優越,這種區位優勢對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非常有利,它地處江蘇省東北端,是江蘇省的北大門,東瀕黃海,西依安徽,北接山東省日照市,隸屬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云港市,環抱海州灣漁場,擁有海岸線長62.5公里,灘涂面積1.5萬公頃,近海漁場7000平方公里,還有省內最長的沿海沙灘,南北長30公里,平均寬度1.2公里, 海州灣漁場是中國漁場之一。

2.海洋生態產業發展現狀

當前主要海洋產業建設包括海洋漁業、海洋油氣資源勘探與開發、海港建設與海洋運輸業、船舶制造業、濱海旅游業、海鹽生產和海水利用等。贛榆縣的海洋業正由傳統捕撈業向養殖業轉移,由粗放養殖向精養和工廠化養殖轉移,由海水養殖向海產品深加工、臨海工業轉移,由海洋第一產業為主的格局向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轉移。進入新世紀,沿海經濟跨上了因地制宜、綜合開發利用的快車道,農、林、牧、副、漁、鹽綜合開發,綜合治理,發揮了綜合效益。

二、贛榆縣海洋生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新興海洋產業發展相對緩慢,產業結構不合理

長期以來,贛榆縣海洋經濟的發展主要局限于海洋捕撈與海水養殖,以粗放經營為主,科技含量偏低,而海產品精深加工、臨港工業、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工等新興海洋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海洋三次產業的結構不合理,二、三產業發展明顯滯后的局面仍然沒有多大改觀。新興產業規模較小。

2.海洋工業規模小,高新技術工業發展緩慢

工業化程度較低,全縣現有的海洋工業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科技含量低,大多是對海產品的二次加工,對海產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不夠,加工增值能力低。

3.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配套功能較弱

由于贛榆縣幾個大的漁港都是近幾年動工擴建的,有的還在建設中,各項配套設施不完備,服務功能弱。就目前來看,港口規模仍然偏小,基礎設施及服務功能嚴重滯后,制約了海洋經濟的發展。

4.政府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海洋生態經濟方面法制不健全,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資源開發秩序混亂

涉及海洋開發的部門和行業眾多,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又無獨立的強有力管理機關進行綜合組織協調,致使各部門和行業爭海現象非常普遍,相互之間矛盾重重,資源浪費和破壞現象較為嚴重。

5.發展的速度和效益不協調、不統一

可持續發展和海洋環境保護方面意識薄弱,污染日趨嚴重,贛榆縣海洋科研的先導作用不突出,開發難以深入,還有就是海洋科技教育力量比較弱。

三、發展贛榆海洋生態經濟的對策和建議

1.發展贛榆海洋生態經濟的對策

(1)實施科技興海戰略,提高海洋經濟科技含量。

(2)更新觀念,堅持市場導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3)應該堅持發展速度和效益統一,提高支柱產業的總體發展水平。

(4)堅持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并舉,實現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5)政府要加強法制建設,完善規劃和管理體系,重點開發海洋生物技術,合理開發利用海洋生態資源。

2.發展贛榆海洋生態經濟的建議

(1)應該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融入連云港市臨港大產業區。連云港發展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積極發展以青口港為中心、以柘汪港等為延伸的贛榆縣臨港產業區,同時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和后期開發;充分發揮242省道縱貫贛榆縣沿海的有利條件,全力打造百里沿海經濟帶。加快沿海交通網建設,加大招商力度,借助外力不斷增強發展海洋經濟的實力。

(2)重點抓好海洋工業,用海洋工業促進海洋經濟大發展。對策主要包括加速發展養殖、養護和合理利用近海漁業資源,積極擴大遠洋漁業,強化海洋綜合管理。

(3)運用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經營新模式,即海洋資源的資產化管理,強調綜合開發與綜合管理。實施海洋資源資產化管理就是把海洋資源這種特殊資產,從其開發利用到生產、再生產,按照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進行投入產出管理,貫徹“科技興海”戰略,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在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時必須兼顧維護海洋權益、合理開發利用資源、重視保護生態環境、減輕海洋災害多種目的。

四、發展潛力與前景

連云港發展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沿海經濟的發展顯得日益重要,當地政府明確提出要昂起海洋經濟這個龍頭,努力實現海洋經濟強縣,帶動全縣人民走富裕之路。面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增強,海洋由于其連通性、流動性,更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有相當一大批海洋、生態國際組織對海洋生態建設是非常熱心和愿意支持的。我們應充分利用和發揮國際社會的積極性,加大國際合作交流力度,把海洋資源優勢在短時間內轉化為海洋生態經濟優勢,實現贛榆經濟的飛躍。海洋生態經濟的開發要多關注國際信息,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出發,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加快贛榆海洋生態經濟的快速發展,早日建設成“海上生態贛榆”。

參考文獻:

[1] 張耀光,蓋美. 20世紀90年代中國海洋經濟的高速增長與新世紀的展望.經濟地理,2000(5).

[2] 王,劉毅.論中國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科學,2003(5).

[3] 于英卓,戴桂林.基于可持續發展觀的海洋經營新模式――海洋資源資產化管理.海洋科學,2002(10).

海洋產業發展現狀范文第4篇

關鍵詞:海水淡化;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F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0-0088-02

作為基礎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而淡水緊缺已成為全球面臨的危機。我國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l/4,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上13個最貧水的國家之一。青島市是我國北方嚴重缺水的沿海城市之一,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340噸,相當于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3%,盡管引黃濟青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用水矛盾,但隨著城市發展,對淡水的需求日益增加,淡水的緊缺已成為制約藍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1,2]。

青島海岸線長730.6km,海水清澈透明,水質優良,具有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自然優勢;沿海發電廠、化工廠較多,具備建設電水聯產的條件,便于海水淡化的大規模應用。

一、發展現狀

2005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財政部聯合的《海水利用專項規劃》指出:到2020年,海水淡化產能將達到250-300萬噸/日。2012年2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指出通過加強關鍵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和工程示范,到2015年,使我國海水淡化能力達到220-260萬立方米/日,且海水淡化原材料和裝備制造的自主創新率達到70%以上,關鍵技術、裝備、材料的研發和制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2年,科技部《“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發展重點專項規劃》,計劃通過5年的實施,使我國海水淡化科技整體上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近年來,青島市也開始重視海水淡化技術與經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海水淡化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青島市海水淡化產業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起步晚,發展快

青島首個海水淡化廠于1998年在黃島電廠建立,次年投產,揭開了島城海水淡化的序幕。盡管如此,青島市海水淡化規模迅速擴大,到2012年底,海水淡化規模可達13萬噸/天以上。

1998年黃島電廠與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合作進行海水淡化研究,建立了300噸/天的熱法海水淡化裝置。緊接著,2002年華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在黃島電廠建立3000噸/天的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裝置,2004年3000噸/天的反滲透海水淡化工藝投產,2005年建成10000噸/天的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至此,黃島電廠成為國內首家全部采用海水淡化水解決電廠用水的發電企業。其它方面,2006年,田橫島建成年產淡水10萬噸的太陽能海水蒸餾淡化工程;2010年,青島堿業公司建立日處理海水2萬噸的海水淡化裝置;2012年,百發10萬噸/天的海水淡化項目即將投產,淡化水并入市政管網用作市政用水。

(二)科技實力雄厚

青島是我國海水淡化研究的發源地,在海水淡化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方面形成了良好基礎和先發優勢。目前青島市涉及海水綜合利用技術研發的機構有中國海洋大學、中科學海洋所、國家海洋局一所、725研究所及以華歐集團為代表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企業等20多家,具備雄厚的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科技支撐條件。特別是在海水淡化的利用的關鍵技術之一——防腐與防生物附著領域,擁有雄厚的研發實力和良好的基礎條件。2008年山東省首家海水綜合利用技術工程中心在中國海洋大學成立,我國高從■院士領導科研人員在海水淡化關鍵膜材料研制、海水淡化預處理與后處理、納濾海水軟化、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大大推動了青島市海水淡化技術發展。另外,2006年以來,國際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大會已在青島舉辦了6屆,每年都吸引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投資商來青參會,就海水淡化裝備與配套的創新、脫鹽膜材料的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等內容進行交流研討,促進產學研管的有機結合,推進產業化進程。

(三)產業政策支持力度較大

2005年,青島市被國家確定為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城市和產業化基地。2006年,青島實施了全國第一個城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作為中國第一個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域的龍頭城市和國家海水淡化試點城市,青島市加快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方面的步伐;2012年,《青島市藍色經濟區建設發展總體規劃綱要》指出,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擴大海水淡化規模和使用范圍,探索淡化海水進入市政管網進行城市供水的運營模式,把海水淡化水作為市政供水的重要補充水源。可見政策導向已經對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給予了充分的支持。

二、存在問題

盡管青島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迅猛,但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多套海水淡化裝置停產或未滿負荷運行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早期建立的海水淡化設備在技術和設計方面相對落后,盡管到目前為止青島海水淡化裝機容量可達13萬噸/天,但許多設備存在不能開工或不能滿負荷運行的狀態。如黃島電廠1998年建立的熱法海水淡化設備已經不復存在,2002年建立的3000噸/天的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設備已經停產多年,其后建立的共計13000噸/天的反滲透海水淡化設備處于半開工狀態。據黃島電廠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由于海水淡化規模遠大于電廠需水量,而多余淡化水暫未并入市政管網,因此設備常處于半開工狀態。

(二)海水淡化產業鏈較短

目前已經建成的海水淡化項目主要用于工業用水,但是濃海水綜合利用很少,用途較為單一。青島堿業公司的海水淡化項目采用“純堿生產—海水淡化—濃海水化鹽制堿—熱電聯產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每年可以節省6萬噸工業用鹽,節電1/3,節約化學用品近50%。這為青島海水淡化產業鏈的延伸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海水淡化一體化循環經濟模式不但可以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濃海水還可用于制鹽,提取溴、鉀、鎂、鈾等資源。

(三)濃海水排放入海可能引發的海洋環境問題未引起重視

濃海水不僅含鹽量高,而且含有預處理引入的化學物質,如殺菌劑、混凝沉淀劑等。盡管目前并未有濃海水排放造成海洋環境重大變化的報道,但濃海水排放可能引發的海洋環境問題正越來越受相關學者關注。我國北方沿海地區多為封閉或半封閉的海灣,海水的循環流動性較差,但隨著海水淡化規模的不斷擴大,海水淡化濃海水排放引起的海洋環境污染問題應該會越來越明顯。有研究表明,海水濃度的升高會威脅到特定藻類的生存,對海洋生態環境有一定的破壞作用[3]。

三、發展對策

(一)加大海水淡化產業政策執行力度

立足青島海水淡化具備的優勢,完善淡化水應用服務體系,將海水淡化的實際應用逐步擴大。如:加快淡化水作為市政用水的步伐,并完善相應的水質檢測、標準體系。

(二)完善海水淡化產業鏈

以海水淡化技術為核心,促進海水淡化產業鏈發展,形成海水淡化工程設計與安裝、高性能機械設備研發與制造、腐蝕與防護材料與工程、高分子材料、濃鹽水綜合利用(濃鹽水鹽田制鹽、苦鹵提取鉀鹽、溴素、鎂鹽等化學資源)的海水淡化產業群。

(三)加大科研投入

1.加大海水淡化關鍵設備的研發

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大發展的同時,海水淡化核心部件發展不足,我國海水淡化設備的國產化率最高只有70%以下,核心部件(如:反滲透膜、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主要靠從國外進口,這也造成了我國海水淡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2.加大海水淡化預處理、后處理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開發適應新的高性能膜組器應用的預處理工藝[4],如新的防垢、消毒、防污染的工藝技術、藥劑和設備等,這是反滲透成功應用所必不可少的。如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725所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預處理防生物附著裝備——“電解產生次氯酸鈉海水預處理裝置”,通過原位生成殺菌劑防止海洋生物對海水利用設施的影響,已經應用于國內大型海水工程并列入國家發改委產業化項目。中國海洋大學海水綜合利用技術工程中心正著手開展在海水淡化過程中使用雙極膜在線產酸、堿的研究,通過原位產生酸、堿脫除碳酸根離子防止結垢和調節海水pH,該技術具有明顯的經濟性。

四、結語

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政策的引導和較大的科研投入,隨著水資源短缺的加劇,海水淡化產業顯得越來越重要。依托青島環境資源的巨大優勢,大力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對于緩解淡水資源緊張,實現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以及藍色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苑祥偉,于軍亭,張克峰,李梅.青島市海水利用的主安裝分析與對策措施[J].凈水技術,2011,(6).

[2]劉洪濱.青島市海水利用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J].海洋通報,2006,(2).

海洋產業發展現狀范文第5篇

>> 國家級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背景下天津 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努力開創浙江科學發展新局面 山東藍色經濟區海洋漁業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天津實施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規劃 論山東日照海洋漁業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全面推進達拉特旗縣域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 國外典型案例對橫琴新區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啟示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漁業布局優化研究 轉方式 重生態 促進海洋漁業健康發展 調整產業結構 統籌城鄉發展打造縣域經濟發展示范區 “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背景下永州發展循環經濟現狀及模式研究 商業銀行支持海南海洋漁業發展的策略分析 天津市濱海新區海洋漁業發展研究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我國鄉鎮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我國海洋經濟區海洋經濟發展的比較研究 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 加強海洋環境監測 大力發展海洋漁業 全面提升海洋漁船裝備促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 山東省“藍色經濟區”背景下,膠東半島海洋經濟發展比較分析 “海洋經濟”建設背景下浙江省海洋型休閑漁業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6]鄭斯思,譚春蘭.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進展.[J]山東農業科學.2011

[7]何捷.我國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水產科學情報.2006

[8]賈明明.我國漁業發展的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J/OL].海洋信息.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咸宁市| 商洛市| 三江| 丰宁| 广德县| 融水| 德保县| 昌平区| 普安县| 互助| 奈曼旗| 广南县| 华池县| 迁西县| 镇江市| 颍上县| 卫辉市| 新乡市| 饶平县| 台南县| 河东区| 天水市| 晋中市| 建昌县| 茌平县| 铜鼓县| 兰溪市| 克什克腾旗| 新建县| 连云港市| 广德县| 黄骅市| 玉田县| 苍溪县| 慈利县| 黑龙江省| 富锦市| 临西县| 敦煌市|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