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孩子學習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鍛煉孩子的注意力:上課注意力集中,能夠聽到老師在課堂上講了哪些內容,及時的把重點、難點拿本子記錄下來。
2.、培養孩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好習慣。課前預習可以對學習內容有大概的了解,自己看看有哪些疑問,在課堂上都能帶著自己的問題去上課,在老師的講課中尋找答案。課后復習,能夠進行鞏固,并且能夠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可以師矣”。 溫習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憑借這一點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3、學習要勞逸結合: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上面既有運動,也有學習的時間。杜絕一天到晚都讓孩子學習,不僅會讓孩子覺得枯燥,也會影響孩子的作息的時間,從而影響孩子第二天上學的精神狀態。
4、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多給孩子鼓勵,并且去發現孩子學習的長處。有的孩子會出現偏科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找孩子聊天,把孩子不會的知識點,一個一個地攻破,成績自然就會上去了。
(來源:文章屋網 )
首先,家長要從小啟發和引導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在3~5歲時特別愛問"為什么、""這是怎么回事?"他們所問的問題千奇百怪,無所不問,例:電燈為什么會發亮?計算器為什么會計算?小雞為什么有兩條腿,而小狗卻有四條腿?等等,孩子遇到什么就會問什么,家長往往被他們問得張口結舌,就不耐煩地說自己頭疼,不愿意被孩子纏得沒完沒了,就把他們交給電視和錄像了。
其實這些問題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家長面對孩子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應該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孩子解釋,引導孩子看專門給幼兒看的"十萬個為什么?"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對一些物質現象有感性的認識。如果,孩子沒有問題,家長還要主動給孩子講一些為什么。不要以為孩子小,聽不懂,但就在他們似懂非懂的時候,了解了許多知識。
曾有心理學家建議家長給一歲以內的嬰幼兒頌讀一些兒歌、故事等內容,對增加腦細胞的信息量有很大作用。所以,家長不要以為孩子還不懂事,但他們的大腦是非?;钴S的,不能忽略從小對他們的教育。
第二,家長要充滿熱情地鼓勵孩子的學習興趣。
曾有一位家長讓自己2歲半的孩子學繪畫,原意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可當家長看到孩子把小鳥畫成了一個大黑疙瘩時,就忍不住說孩子"太笨了!畫的是什么呀?"還有一位家長看到孩子在作文中不恰當的比喻時,就對孩子大加諷刺。家長這樣的態度對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肯定有很大打擊,因為家長是孩子心目中第一個有權威地位的評價者,他們特別渴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可是家長們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經常毫不負責任的、輕而易舉地摧毀了孩子的求知欲。
當孩子做的好時,應表揚孩子,當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敗時,要先發現孩子有創造性的一面,然后鼓勵孩子,家長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詞。
農村學生的學習特別需要正確的學習方法,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好比有了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就可以不斷地獲取和更新知識,從而按一定程序,有目的,科學地進行學習,已達最佳的學習效果。我認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大概可分為五類;①模仿學習法,②抽象概括的學習法,③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④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⑤總結提高的學習方法。
1.1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所謂學法指導,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最優途徑,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引導學生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如閱讀、作文、查字典等方法;②引導學生明了各種學習方法的適用范圍,使學生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能夠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學習。只有當學生對學習方法獲得了后一種認識,這些學習方法才能在新的學習情境中獲得遷移,才能真正具有使用價值。
學法指導的重要途徑,是引導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過程,是學習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動的總和。贊可夫和布魯納都十分重視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過程?!笆箤W生理解學習過程”是贊可夫“實驗教學新體系”的五大原則之一。他認為,學生不只掌握學習內容,而且要自我觀察、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則主張學生不僅知道完整的結果,而且要追溯達到結果的步驟、方法。其實,任何一種學習方法必定體現為特定的程序,而且貫穿遇學習過程的始終。因此,通過對學習過程的總結,可以使學生動態地把握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習方法的靈活性大大增強。怎樣引導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過程呢?
1.2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農村語文教師往往容易滿足于學生的正確答案,一個問題幾個學生回答,一個學生答對了,這個問題就算解決了。至于這個學生為什么能答對,別的學生為什么會答錯,則一概不予探究。由于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次答對了,下次不一定能答對,因此,教師不能滿足于結論,而是應該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尤其是當幾個孩子的結論存在不一致時,教師應該不失時機地啟發學生: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思考過程是怎樣的?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有效地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而且還可以在全班學生中起到交流學習過程的作用
2.引導學生自己尋找錯誤的原因
這也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過程的重要方面。學生學習過程中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錯誤,這是不可避免的。而這些錯誤,除了偶然的疏忽,通常有其學習方法上或者思維方法上的不足之處。教師要研究學生產生錯誤的根源,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并加以消除。學生能夠找到錯誤的原因并加以糾正,那么就意味著他已經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了。是把方法“灌”給學生,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規律?答案當然是后者。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自己“悟”出方法,才能掌握得牢,運用得靈活。
2.1示范引導,舉一反三;有的課文結構鮮明,寫法類似,我就以某一段為例,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悟”出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反三”用同樣的方法自學其它段落。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寫水和寫山兩個段落寫法上是相似的。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寫水部分的內容之后,引導學生回憶這一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學生體會到,是用首先抓住寫水的特點的詞(靜、清、綠),再看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了這些特點及為什么這樣寫,然后體會一下作者用波濤洶涌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與漓江的水作比較的方法學習的。接著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去自學寫山的部分,收到良好效果。
2.2借機滲透,適時點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時會不自覺地運用一些較好的,甚至是科學的學習方法。若教師能抓住這些時機借機滲透,適時點撥,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方法,久而久之,自學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初讀了《貓》這篇課文之后,依據課文第一段的構段特點,啟發學生選用了圍繞總起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即:圍繞著“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個總起句,看是從哪幾方面分述的,每一方面是怎樣具體地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匯報討論時,有的學生把寫貓“老實”“貪玩”“盡職”的內容各作為分述的一個方面。有的學生反駁說:“這三個意思應合為分述的一個方面。因為“古怪”在這里是難以琢磨的意思。貓老實,不能說是古怪,貓貪玩也不能說是古怪,貓盡職更不能說是古怪。只有老實、貪玩、盡職這些看起來截然不同的性格偏偏都集中在貓身上,才能說是古怪。”我借機滲透,說:“誰發現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這三個內容合為分述的一個方面的?”學生在討論中,領悟了“在圍繞總起句學習的時候,不能忽略總起句中的關鍵詞”這一學習方法。在讀、議中,有的學生提出:“作者為什么把貓在稿紙上踩的臟腳印比喻成梅花?”當有的學生談到作者是以此來表達對貓的喜愛之情時,我又借機滲透在學習狀物為主的文章時要注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學習方法。接著讓學生找出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表達了作者喜愛貓的思想感情。學生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掌握并實踐了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的學習方法。
2.3總結積累,鼓勵運用;學習有法,但學無定法。學習方法有一般的規律性,也有其特殊性。由于學生的氣質、智力、基礎存在差異,在學法的適應性上也有差異性,所以在總結課文時,我總要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說說自己采用了哪些學習方法,其中什么方法效果好,并把這些方法分類積累起來,以便運用時信手拈來。以理解句子的方法為例,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大部分學生就能比較熟練地運用“一抓、二聯、三問、四想、五體會”的方法?!耙蛔ァ保缸ブ攸c詞語、關聯詞、表達方法等;“二聯”,指聯系課題,聯系上下文,聯系實際,聯系總起句、總結句、中心句,聯系段、篇主要內容,聯系作者的寫作意圖等;“三問”,指理解每個句子時都可以問寫的什么,怎么寫的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寫;“四想”,主要指展開想象;“五體會”,主要指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麻雀》一課中有這樣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這個句子是全文的重點句,理解了這句話,有利于把握全文的中心。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復習理解句子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理解這句話。有的學生聯系表達方法,體會到作者是用“石頭落地”比喻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的動作之快。有的學生用聯系前文的方法,體會到因為老麻雀在樹上看到“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張開大嘴……”小麻雀處境十分危險,便不顧一切地飛了下來,所以它的動作不僅快,而且猛。有的學生用提問的方法,意識到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在于說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救自己的孩子。還有的學生體會到這個句子表達了作者對老麻雀這種奮不顧身地救自己孩子精神的贊美之情。
3.經常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交流
每個學生經歷的學習過程不盡相同,在同一學習過程中所運用的學習方法也互有不同。引導學生交流和總結學習過程,不僅能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而且能優化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僅能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而且能優化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例如學生的記憶生字“晉”字,一個說“上面是一橫,中間是個‘業’,下面是個‘日’,合起來是‘晉’”;一個說“上面是個‘亞’,下面是個‘日’,合起來是‘晉’”;第三個說“‘普通’的‘普’字去掉兩點,就是‘晉’字”。教師讓孩子比較三個同學的記憶方法,哪一個最好,學生分析后一致認為第三個通許的方法最好,因為最簡單。這樣的交流,實際上就是自學生字方法的指導,目的在與引導學生運用最簡單的方法記住生字。
4.教師示范運用良好的教法,向學生展示學習過程這樣做同樣可以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有位教師教“茫然若失”這個詞語,先請學生分別說出“茫無邊際”的“茫”是什么意思。這三個詞語孩子們都學過,一一作了回答。然后讓孩子想想“茫然若失”是什么意思?一個孩子馬上舉起手,回答說:“‘茫然若失’的茫也是模糊不清的意思,‘若’也是‘像’的意思,‘失’就是‘失去’的意思?!H蝗羰А褪强湛找黄:磺?,好像丟失了什么的意思?!苯處煂@個孩子的回答作了充分肯定,說:“你說得很對,思考的方法也很好。這實際上是一種很常用的解詞方法。誰能說說他是用什么方法來理解這個詞語的?”孩子經過討論,歸納出了一種新的解詞方法,即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熟字構成的詞語,可以用分解的辦法,利用已經掌握的熟字的意思,去理解新的詞語。由于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孩子展示了這個解詞的方法,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因此學生不費很大的力氣就順利地掌握了。
總之,當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之后,我一方面在語文課上啟發引導他們運用,另一方面在課外活動中鼓勵他們運用。每學期我都選擇一部分小學生優秀習作,讓每一個學生都選擇最佳的學習方法自學,然后匯報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收獲,再組織全班學生講評誰的學習方法最佳,誰的收獲最大。這種比賽,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就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把這種知識當作良種,種一粒會綠一片,收一筐。如果一個人正在挨餓,給他一條魚,只能解決臨時的饑餓,而授于他捕漁的方法,則解決了他根本的生存問題。與此相同,作為一名教師,面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除傳授給孩子文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授予孩子掌握知識的方法。老師不可能什么都教,孩子也不可能什么都學,什么都會。有很多知識,有賴于孩子們用一生的時間自己去學習,去掌握,去完善,完完全全靠他們自己。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在教給孩子知識的同時教給他們學習方法,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本錢;就不但是學會了,而且是會學了;就可以由此及彼,一里通百里用,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習方法非同尋常,誰掌握了它,誰就掌握了較好學習的秘密武器,一生受用。
在解決學習問題的時候,高考狀元們的視角與一般學生完全不同。這些狀元們都是各省高考的文理科第一名,滿分750元,他們往往超過700多分,他們的答案幾乎就是標準答案。他們的學習方法被認為是適合中國學生、能提高學習成績的學習方法。他們的方法實用性、操作性強,能夠直接鎖定每門功課的核心知識點、必考點,精辟分析知識的用法和考法。學生這邊看完,那邊就能用得上,效果令人振奮。編委之一著名高考研究專家王薇薇教授被稱為教育奇人,她的方法精髓完全奉獻在這套方法里面。
《狀元高分學習法》光盤由北大博士、專家和高考狀元主講英語、數學、語文等每一門學科最精妙的學習方法,只看一遍就能提高學習成績,只需10天就能讓孩子脫胎換骨,直接模仿或套用即可掌握,效果立竿見影。實用性強:日常學習+復習沖刺+考試技巧,學習手冊內容是各科重點、考點的精辟解析,光盤和手冊配合使用,每天僅需30分鐘,讓學生學得快、記得牢,瘋狂愛上學習,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好!參加《狀元高分學習法》應用實驗的1250名畢業生中,在高考中有1173人考入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升學率高達93%,其中兩人成為高考狀元,創造了驚人的神話!《狀元高分學習法》是適合中國孩子的學習方法,應試教育體制下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成績最快,考試得分最高,學習只要稍加應用,成績即可得到不可思議的迅速提高,《狀元高分學習法》自問世以來,已經讓上百萬名學生魚躍龍門,圓了夢想!
《狀元高分學習法》分小學版、初中版和高中版。小學版(1本書+8張光盤)、初中版(1本書+12張光盤)、高中版(1本書+12張光盤),每個版本原來的定價都是498元,本刊讀者購買特別優惠價只收298元,您只需一天少抽一盒煙,少喝一瓶酒,就能迅速提高您孩子的成績,讓您的孩子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名列前茅,徹底改變您孩子的命運,您還在等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最有價值的投資就是對教育的投資、對孩子的投資。匯款購買時請注明版本。
郵購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蓼洲街2號附1號農村百事通讀者服務部
【關鍵詞】品社學科學習方法歸納引導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就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或任務情境,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興趣的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和歸納,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學習和探究能力。因此,作為學科教師,就要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種種表現和行為,抓住有利時機,善于捕捉課堂中的各種有效資源,做孩子有效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效率。
1.探究前溫馨提示,奠定探究基礎
新課標指出: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教師要為他們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提示方法和步驟,要避免放任學生進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動,因此,在探究前教師作為學習情境的設計者、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我們的鄰居》時,第二個活動是小組合作找尋鄰國,在找前,教師讓孩子們相互進行溫馨提示:“為了又快又準地找出它們,你有什么好辦法?”,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說要認真仔細,不能找多,也不能找漏,所以一定要細心;有的說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找,就會節省時間,還會提高正確率;有的說要看清每個國家的邊界線等,孩子們沒說到記錄的問題,因此老師追問了:“鄰國有20個,有的名字還很長,怎樣記錄才能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呢?”,孩子們又出了一些好點子,有的說記錄時只寫前面一個字,有的說用首字母代替,有的說就在圖上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來,如陸上鄰國用橫線畫出,海上鄰國可以圈起來,還有的說小組內可以分工合作,一人記錄幾個,然后匯報時再合起來就行了……,教師對這些錦囊妙計都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讓他們按照前面提示的學習方法在小組合作中找出我們的鄰國,有了探究前的方法指引,孩子們找時順暢多了。這樣小組合作前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并以溫馨提示的方式讓孩子們相互提醒,遠比教師強制性的要求易接受得多,為學生成功探究奠定了良好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
2.交流中滲透點撥,強化學習方法
我們在課堂中用的較多的學習方法便是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主探究后通常又要經歷小組交流與全班交流的過程,無論是哪種形式,我們都不要忘記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引導,因為此時歸納或強化學習方法可謂是用事實說話,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某種學習方法的妙處,知識學習水到渠成。如教學《我們的鄰居》一課,孩子們在交流匯報找尋到的鄰國時,老師追問學生是怎么找的,小組內是怎么合作的,進一步強調學法指導,讓學生逐步養成有序、有條理的思考,解決問題,并逐步學會與他人合作。在“走進鄰國”環節,孩子們自主介紹感興趣的鄰國時,教師做出如下提示:“老師希望大家介紹時語言要簡煉,要抓住這個國家的特色有條理地介紹,可以模仿教師開課時介紹印度的方法。”并且在學生介紹完后,開展各種評價與提問反饋,如“剛才他的介紹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覺得這個國家的特色是什么?你認為他介紹的好嗎?好在哪里?或者是問:你對這個國家有了什么了解?你覺得這個國家最了不起的是什么?”無論是生生評價、或是師生評價,還是小導游檢測游客傾聽得怎么樣,都緊緊抓住一個國家的特色來進行,在種種互動中學生意識到以后介紹一個國家或事物要抓住特色與亮點來展示,并且要做到用簡潔、有條理的語言表達方式來提高實效。又如在教學《家鄉的美食佳肴》時,孩子們對家鄉的特色食物進行探究匯報時,教師結合學生的探究圖示教給他們所用的就是四維導圖法,通過畫圖的方法將研究對象與形成原因聯系起來,教給學生必要的探究方法。
3.引領后學法遷移,提高探究能力
遷移教學法是教師依據“遷移規律”設法為新知識的生長提供聯系的“認識橋梁”,通過遷移來發揮舊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中的鋪墊作用,它是在新課程改革中得到嘗試性應用的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種正遷移現象。這種學習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探究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在教學《民族歌舞》時,教師按照孩子們的意愿在課堂內主要研究四個民族的歌舞特點,首先教師帶領孩子們總結出藏族舞蹈的特點,即“一順邊、甩袖子、弓腰屈背”等,并從藏族人生活的地理位置高,自然環境寒冷、惡劣,只有“一順邊”的姿勢才安全、穩當,“甩袖子”則與民族服飾的長袖子有關,“弓腰屈背”則與獻哈達與信仰佛教朝拜有關,即上升到地域特點、自然環境、生活習俗和民族文化四個方面來分析,得出舞蹈動作均來源于他們的生活,教師并告訴學生本課研究的主題與這四個方面看似沒有關聯,實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進行畫龍點睛式的小結。后面三個民族的教學就讓學生利用剛才探究藏族舞蹈的特點來進行自主探究,并出示自學提綱進行導學,主要弄清兩個方面的內容,你所研究的民族舞蹈的特點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要求學生從先前發現的四個方面來作分析,探究時分成三個小組同時進行,各組一個主題進行深入探究,然后全班交流匯報,各組相互補充,結果將蒙族、傣族和維吾爾族的舞蹈特點與形成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徹,讓人震撼孩子們的探究能力,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而這種高效率的探究活動都源于教師所采用的學法遷移,即運用已獲得的學習方法,在相同或相類的情境中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發現新方法,讓孩子們親自嘗試到此種學習方法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