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骨折病人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醫學正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從而證明了情緒對調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對病人來說,保持樂觀的情緒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導致并加速病情的發展。因此,加強對病人的心理護理是我們臨床護理的重要環節。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現將患者的心理特點及我們采取的護理措施介紹如下。
1 心理護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過我們臨床觀察,病人的致病因素與心理活動的改變有著直接的關系。護理心理學認為,一個人患病后的心理狀態不同于正常人,有著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應,但因其疾病類型,病程長短及其性格,經濟狀況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而表現出相應的不同特點。所以,加強病人的心理護理對治療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狀態的護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環境的改變,人地生疏,故表現為焦慮和恐懼,擔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為一個殘疾人,特別是一些農村自費患者,常為住院費擔心。護理人員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現出驚慌、忙亂、煩躁或不屑一顧的輕視態度,應以良好認真的服務態度,從容鎮定的神情,熟練準確的操作技術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時止血、鎮痛,使病人脫離生理痛苦反應,從而穩定情緒。對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衛生宣傳,簡單介紹病情和同類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醫院救治的經驗及傷病良性轉歸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狀態的護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見于一些陳舊性的骨折,骨髓炎或傷口不易愈合的開放性骨折,病情多數較為頑固,容易反復發作,有時藥物治療也不太理想。這些患者入院后會產生一種以希望了解病情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們盼望醫生能對病情做出詳細的了解,冥思苦想詢查病源,本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療時間較長,產生急躁情緒,失眠、煩躁、易怒,自覺度日如年。
2 護理措施
2.1疼痛護理
2.1.1針對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對癥處理。創傷、骨折傷員在現場急救時予以臨時固定,以減輕轉運途中的疼痛,并爭取及時清創、整復;發現感染時通知醫生處理傷口,開放引流,并全身應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須及時解除壓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發生壓瘡應及時行褥瘡護理;如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須及時手術,徹底切開減壓。
2.1.2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準確,防止粗暴劇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關鍵詞:骨科 患者 便秘 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495-02
1 臨床資料
在2009年―2010年期,我們醫院先后收到一些骨科病患者,其中有不少的骨科臥床病患者是便秘病人。我們對這些住院的骨科臥床便秘患者進行了精心預防與護理。
2 研究便秘發生的原因
作為護理,要預防護理骨科便秘病人,必須認真研究便秘發生的原因。只有了解病因,才能很好地對病人進行預防與護理。骨科臥床病人便秘的原因一般情況下有以下這幾個原因:①心理因素的影響。骨科病人大都屬于意外的受到傷害,造成的骨傷一般都感到突然。當突然受傷后,警車、保險公司、救護車,家屬親友趕到現場處理、救護,緊急送醫院,環境緊張,氣氛緊張。作為骨科病人在此情況下往往是心情慌張,情緒不穩,內心焦慮。加之骨傷疼痛,凡此種種的心理緊張因素的反應均有可能引發起交感神經異常,出現胃腸功能減弱的狀況。②飲食不合理的影響。當骨科病人住院后,家屬往往以過于精細的食物給予骨科病患者飲食,這是造成骨科患者功能性便秘原因之一。醫學研究證明:膳食的纖維可以影響結腸傳輸的時間、糞便量及腸蠕運動的次數。如果禁食的時間過于延長有可能加重病人的便秘。③骨科病人由于活動量減少有可能引起病人的便秘發生。骨科病人受傷以后,有的是臥床不起,有的是坐一坐輪椅。這些骨傷病患者究其原因是缺少運動與鍛煉。④環境因素影響的原因。對一位正常的健康人來說,排便有合理正規的場所,有一定的排便規律。但是對于骨傷患者來說,生活環境的改變,臥床的病痛不方便的生活環境也是造成便秘的一種原因。⑤骨傷病痛不方便引起的原因。由于骨傷病人因受骨傷引起病痛。有些時候骨傷病人懼怕放置便盆而引起傷口疼痛,不及時排便,讓糞便久久在腸道內停留,這樣就會加劇病痛者的便秘。
3 相關的護理措施
3.1 落實好預防的護理措施。積極認真評估骨傷病患者便秘隨時發生的可能性,切實制定好相關的護理措施,依據病患者骨折的部位、心理狀況、年齡、活動狀態,飲食飲水狀況等評估骨折病患者發生便秘的可能性。同時在護理中還要依據病患者的心理狀況、文化水平、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制定出相關的護理措施。醫院的護士應該具有對病者病況有一定的預見性,要做到熱情周到與病患者親切的交談,以科學而適當的態度解釋床上排便的必要性,指導好病患者如何在床上排便,協助好病患者有規律地排便,為病患者提供必要的隱蔽性排便條件,以避免患者不方便排便而積蓄或抑制排便。
3.2 落實好病患者的運動護理措施。作為醫院的護理要作好病患者的運動護理。對于能夠自己翻身的病患者,要鼓勵病人定時更換自己的;對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患者,要建立好床頭翻身卡片,作為記錄,由二位護理人員按時幫助病患者翻身變換。對于身體已開始康復,身體無大礙的病患者,應該鼓勵并協助病患者盡快下床參加運動。醫院的護理人員要重視病患者的床上活動。比如,可以指導病患者做上肢、下肢伸屈活動,做抬腿收腹活動,也可以指導病患者拉動腹部肌肉,不斷地增加腹壓,以促進腸道蠕動。護理人員還可以指導病患者做仰臥起坐,以磨煉肌肉,促進病人腸道運動,防止便秘的發生。
3.3 落實好飲食方面護理措施。飲食問題是引起骨傷病患者便秘的一個因素。比如說,病患者的食量減少,吸取到體內的粗纖維類食物和水份減少都有可能導致便秘。在落實飲食護理措施方面護理人員要加強科學飲食方面的宣傳,指導病人在飲食方面多增加一些含纖維素量多的水果蔬菜類食物,如小白菜、青菜、紅白蘿卜、蘋果、香蕉等。另外,要指導病患者注意多飲水,比如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溫涼的開水,這樣可以促進病人排便。指導病人要每天適量飲水,在飲水過程中可以在水中融入適量的蜂蜜,也保持病患者大便暢通。
3.4 落實好排便方面的措施。對骨折病患者來說最痛苦的就是不能很好的便秘,為了減輕痛患者便秘方面的痛苦,護理人員要落實好病患者排便方面的措施。向病患者傳授科學排便的方法。比如,指導病患者采取方便自己的排便方法,做好排便的動作,鍛煉肌肉收縮,腹部按摩,正常排便指導。
3.5 落實好指導病患者正確使用緩瀉藥劑的措施。作為護理人員要指導病患者正確使用緩瀉藥劑,也促骨折病患折順利排便。比如,可指導病患者科學使用西利、果導等藥劑。指導病患者服用緩瀉藥劑要講科學,一般是指導睡覺前服藥,等到第二天清晨起床后或者早飯以后排便。在指導病患者服藥過程中,要告訴病人緩瀉藥劑只能少量適時服用,不能長期使用,長期使用緩瀉藥劑會有負作用的。
3.6 落實好特殊骨折病患者便秘的護理措施。骨折中有一部分特殊的病患者,或者骨折嚴重的或者是骨折特殊的。對于這一部分特殊的骨折病患者必須采取相應的特殊護理措施:①特殊的飲食護理;②針對病患者的特殊病況采用特殊的按摩技術,特殊藥劑護理;③針對病患者的病況采用特殊的心理護理。如,音樂護理、圖像護理、談心護理等等。
4 護理小結
在我們的護理工作中,我們發現骨科手術后的病患者的便秘問題往往是困擾不少骨折病患者病情恢復,正常生活的一個難題。但是是,作為護理人員一定要從關心病患者、幫助病患者的立場出發,努力落實好護理措施。即落實好預防的護理措施,落實好病患者的運動護理措施,落實好飲食方面護理措施,落實好排便方面的措施,落實好指導病患者正確使用緩瀉藥劑的措施,落實好特別骨折病患者便秘的護理措施。要落實好護理措施關鍵在于護理人員要有責任心,要有一種為人民服務,為病患者服務的崇高境界與思想。
參考文獻
[1] 羅大明,劉先冰.試談骨傷科護理.科學知識.2009年
[2] 劉玉蘭,趙冬梅.試談骨科病人便秘原因與護理措施,衛生知識2011年
【摘要】目的 通過QC小組活動,對骨折及截癱病菌人的干預。方法 找出潛在危險因素,制定目標及計劃,采取有效措施。結果 我科自2007-2009年收治的1054例骨折病人無一例發生壓瘡。
【關健詞】骨折病人 壓瘡 防護
骨折病人由于疼痛,軀體活動受限,很容易發生壓瘡,應做到防范發未然,方法如下。
1 找出潛在危險因素
1.1 年輕護士缺乏經驗,不能及時評估病人存在壓瘡的危險因素.
1.2 責任不到位,責任心不強.
1.3 做事馬虎,細節地方護理不到位.
1.4 方法不對,欠缺思考.
1.5 巡視不夠,觀察不細致.
2 制定預期目標及計劃:通過QC小組活動,做到防范發未然,杜絕壓瘡的發生.
2.1 及時評估病人,如多處骨的,癱瘓,年老體弱,給予采取相應措施.
2.2 責任到人,組長跟蹤.
2.3 細節地方護理到位.
2.4 及時組織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2.5 加強巡視,細致觀察.
3 采取有效護下措施
3.1 高危病人予臥氣墊床,掛翻身卡,受壓部位墊軟枕或氣圈。
3.2 下肢骨折制動病人,下肢應墊軟枕,加強巡視翻身,及時發現牽引受壓部及時給予解決,如皮牽引下滑,壓迫跟腱時及時給予調整,受壓部位予柔軟毛巾或用一次性手套裝水枕墊,使病人舒適,以防受壓.石膏制動病人如繃帶過緊應報告醫生給予調整.顱骨牽引枕部應予薄枕或棉圈交替枕墊。
3.3 耐心聽取病人的主訴,如病人訴足跟或其他受壓部麻木或疼痛不適,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解決問題。
3.4 責任到人,嚴格床頭交接班,那班發現問題,追究當事人責任,并記入星級護理評分表。
3.5 每周組織討論總決一次.
4 結論
通過QC小組活動,確立組員,責任到位,與病人的距離縮短,衛生宣教得以落實,工作由被動變主動,責任心加強。
4.1 遇問題 及時組織討論,尋求有效的護理方法.如有位股骨頸骨折的80歲老人,體弱多病人,且有老年癡呆癥,溝通較為困難,入院后行股骨髁上骨牽引,剛開始我們只顧及足跟及殿部護理,而勿略了小腿,結果小腿后側出現紅腫,幸虧為早期,我們通過討論,給予灑精按摩及用軟枕與水袋交替枕墊,紅腫癥狀三天后消失.通過這次教訓,我們總次出,護理這種病人一定要細致辭,責任心要強,加強巡視,細節地方一定要到位,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
4.2 增加了病人的護理時數:責任到人,組長跟蹤,采取護護士分管病人與小組護理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形成一層管一層逐層監控的管理模式,真正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服務宗旨。
【關鍵詞】 骨科;臥床病人;便秘原因;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197-01
便秘是骨科臥床病人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據統計,骨科臥床病人便秘者發生率在90.5%[1]。臨床表現為大便干結難解,排便間隔時間延長,排便困難還可誘發肛裂、痔瘡及心肌梗塞等疾病發生,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疾病愈合。我科對骨科102例長期臥床病人采取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及應用藥物等護理措施預防便秘,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齡20~86歲,其中骨盆骨折2例,頸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26例,股骨骨折41例,脛腓骨骨折30例。 便秘出現時間多在傷后3~12天。
2 便秘的原因
2.1心理因素:骨折病人多屬意外傷害,活動受限及對預后的擔心使病人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變化,上述心理變化及骨折疼痛都有可能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出現胃腸蠕動減弱而致便秘。
2.2活動量減少:因骨折長期臥床病人活動量減少或臥床未進行功能鍛煉,致使胃腸蠕動減慢,導致便秘。
2.3脊髓損傷:脊椎骨折、骨盆骨折病人,骨折如累及神經,可導致胃腸功能失調,排便無力。
2.4飲食因素:為了使骨折病人早日康復,按照一般人的飲食觀念過多給予如排骨、雞蛋、雞肉、乳制品等高脂、高蛋白、低纖維等飲食,致使大便干燥。
2.5環境及臥位的改變:對于骨折后臥床病人而言,面對排便方式及生活環境的改變,可致使病人情緒緊張,不適應床上排便,造成排便困難。
2.6藥物因素:臨床上應用的某些藥物常有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的副作用,如環丙沙星、氟奎諾酮類藥物等,可導致病人胃腸功能紊亂,引起便秘。
2.7社會因素:害怕麻煩別人,刻意減少飲食,抑制便意,病人有盡量減少床上排便的心理。再者害怕暴露隱私。
3 護理措施
3.1心理護理:①向病人解釋發生便秘的原因,護士應在進行各項操作中耐心、細致,以緩解骨折對病人所產生的巨大心理壓力。② 及時給予疼痛評估及處理,減輕病人疼痛。
3.2飲食指導: 在保證病人營養的情況下①多食用理氣助消化的飲食,如蘿卜粥、山楂類可刺激腸蠕動。②多食用高維生素、高鈉、高鐵、易消化、富含膠原纖維、促進腸蠕動、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如新鮮蔬菜、豆制品、米粥等。③多食潤腸通便之品,如香蕉、蘋果、蜂蜜、香油等。②鼓勵病人多飲水,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或淡鹽水,保證水的攝入量,無心肺疾患者成人每日至少應飲水1500-2000ML。④禁食油膩、辛辣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動物脂肪、油炸食品、煙酒等。
3.3提供適宜的環境:①保證病室的安靜、衛生,減少病室人員的流動,向病室其他病人做好說服解釋工作,確保他們的理解。②提供隱蔽性,病人排便時要求探視者及異性陪護盡量暫時回避,有條件者可應用屏風或拉簾遮避。③告知病人骨折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時間,以消除病人的饒幸心理。④病人排便時,打開窗戶使空氣流通,在允許的情況下使用空氣清新劑。
3.4促進排便:①熱敷腹部:在排除內出血的情況下可熱敷腹部,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②鍛煉:指導病人加強功能鍛煉和做提肛收腹運動等,促進腸蠕動,防止發生便秘。③腹部按摩:順結腸蠕動方向做腹部按摩,有助于增加腸動力,方法是用雙手重疊在腹部,由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作環行順時針方向按摩,注意力度應深達腸壁,每日早晚各100次。④對功能性便秘的病人要詳細解釋排便的生理機制,讓其采取“自我暗示法”,以達到順暢排便的目的[2]。⑤穴位按摩:行足三里、合谷、內外關等穴位按摩,每日兩次, 每次5~10min,以促進胃腸蠕動⑥耳穴埋豆:取穴大腸、直腸、皮質下,每日按壓3-5次,每次揉按1~2分鐘[3]。⑦通便劑和礦物油可作為輔助方法:對于上述措施效果不明顯或連續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應用藥物治療。如每日大黃茶1袋或中草藥番瀉葉3-6克泡水代茶飲用或麻仁軟膠囊、果導片口服。對于有便意而無力排便者可應用開塞露2~5支注入直腸,并囑患者抬高臀位, 讓病人保留15~30min后排便。如患者超過 3天無大便者,應及時給予軟皂水灌腸。
在護理骨科臥床病人時,廣大護理工作者應切實做好便秘的預防及護理,幫助病人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增進病人食欲,能有效促進骨折愈合,縮短病人臥床時間,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淑平 骨科臥床病人便秘原因與護理進展[J]天津護理 2007.15(2)119-120
【關鍵詞】 骨折術后;心理護理;預防并發癥護理
骨折是常見病、多發病,骨折后病人多需手術治療,而且術后康復期長,護理問題多,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及肢體殘疾和殘障,可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所以在骨折術后病人的治療護理過程中,心理護理和護理工作,對于并發癥的預防及保護病人不受進一步損傷等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 心理護理
對于骨折疾病的特點和不同時期,對病人的心理進行有效溝通,發揮最佳效果,骨折早期,突如其來的創傷及治療護理時的痛苦,使病人情緒發生變化,病人極度恐懼,出現易怒煩躁激動等不穩定的心理狀態,骨折手術后由康復到出院期,由于長時間治療休養,病人從盲目樂觀而轉為疑慮不安、萎靡,失眠、精神壓抑等,對治療失去信心,當肢體發生暫時性或永久性功能喪失時,病人容易悲觀失望,孤獨厭世,甚至輕生的心理障礙。
骨折術后讓病人有安靜休養環境,調節心理,誘導病人吐出心中痛苦煩惱,正確對待疾病,清楚及時解決病人遇到的問題,做好心理疏導,鼓勵其戰勝疾病,樹立對生活及康復自信心,與病人協調關系建立護患溝通,及時給予心理指導,心理支持,要充分理解同情安慰病人,耐心細致的關心病人,使病人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消除思想顧慮,運用各種心理治療的方法讓病人有良好的心情,使其面對骨折術后的事實,幫助病人走出情緒低谷,保持心情舒暢,主動積極配合治療達到疾病治愈目的,促進骨折病人早期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成為疾病轉歸的保證,心理護理對患者身心健康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2 預防并發癥
2.1 防止褥瘡 對于骨折術后長期臥床病人,由于不能活動,局部受壓部位皮膚感覺缺失疼痛刺激不敏感,導致血流淤積,而致缺血壞死是發生褥瘡的主要原因,保持床單清潔干燥、無渣、無皺褶,及時更換污濕衣褲,2h協助翻身一次,并按摩骨突處,避免皮膚長期受壓,可使用充氣床墊,病人肩背和臀部也可用氣圈,使骨突部位露出,每日用溫水為病人擦洗全身,早晚各1次,尤其和會陰處,并在皺褶處擦上爽身粉。
2.2 預防肺部感染 調節病房溫度為20℃左右,濕度為50%~60%,經常地面灑水或濕拭,使空氣濕潤定時通風換氣,每日肺部聽診2次,保持呼吸道暢通,口腔護理早晚各1次,多飲水,每次量少,使常見寄生菌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預防肺部感染。鼓勵病人在床上做深呼吸,擴胸動作,教會病人如何進行保護性咳嗽,協助病人排痰、翻身和叩背,每日2h1次,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2.3 預防便秘及泌尿系統感染 病人飲食要定量,注意質量和營養,要盡量避免產氣食物攝入,防止暴飲暴食,鼓勵病人少食多餐,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飲食,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粗纖維可刺激腸蠕動,鼓勵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增加尿量,定期做尿常規檢查,防止便秘和泌尿系感染。
2.4 防止關節僵硬 關節功能鍛煉是骨折重要治療原則之一,及時正確的功能鍛煉是骨折康復及功能恢復的有效措施,通過主動、被動功能鍛煉,防止骨質疏松,軟組織肌腱粘連,關節僵硬攣縮等并發癥,按摩四肢以防肌肉萎縮,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畸形,增強肌力訓練,促進功能恢復,進一步提高功能鍛煉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