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影視發展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動面的文化因素
動畫的發展至多一百多年的歷史,他與每一歷史階段的文化底蘊系于一脈。很多動畫皆以教育為主,譬如中國張樂平先生的《三毛》,影視開發單位根據原創,制作了《三毛流浪記》的動畫產品,以孤兒的三毛的流浪生活作為主題,對兒童、青少年具有非凡的教育意義,也備受中老年的青睞。高度重視文化是動畫主要的內容,充分發揮動畫作品的藝術魅力。
1.3動畫產品的對象
目前雖然低齡化的作品在市場上的份額占據一大部分,即使在其他影視產品的市場。也有技壓群雄的魄力。筆者認為,因為動畫產品的對象青少年居多,這一年齡段的消費群體有較強的評價能力。所以動畫才出現蒸燕日上的良好現象?,F代任何國家青少年發育階段的審美觀有著驚人的相似。日本動畫抓住國際青少年觀念的相似這一特點,向國際市場推廣。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本土的動畫都受到日本的重大影響。
1.3動畫的衍生產業
以日本動畫為例子,其動畫產業模式的建立大概用了30年時間,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有60年以上的產業化經驗。其中“衍生產品”的載體,大多是玩具廠商或是其他制造商,相對來說是這幾個環節中最為成熟的,也是資金最為穩定和雄厚的。日本對動畫的投資早已形成一條龍的程序,也很少中斷。通過“漫畫——動畫——衍生產品——消費者”來獲得最大利潤。事實上,無論是歐美,還是東方大國的中國,動畫的衍生產業都已經有了今非昔比的進步,發展甚至還是空前的,空間依然是的巨大的。
2發展的建議
影視動畫的發展無非決定于主體、主題和市場三方面。主體是否廣泛、主題是否先進決定著市場,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主體是以消遣為主,還是以教育為主決定著主體,從側面影響市場的份額。目前,動畫最大的難題也就是主體和主題了,筆者認為,以教育與市場兩方面作為切入點,教育與市場統籌兼顧,動畫發展才能予以完善。
2.1正確對待動畫藝術來源于/
如果僅僅把動畫作為消遣物,那作為文化藝術之一的動畫就失去存在的意義。未來的動畫,除了保存趣味的特點,還有以獨特的教育意義。
第一,家長正確引導兒童選擇動畫作品。為了起到恰當的教育意義,家長有必要秉著挑剔和苛刻的態度嚴格選擇適合兒童的作品。
第二,青少年正確對待動畫的教育意義。尚處發育的青少年,思想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正在逐步成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日本對青少年的塑造特別重視,對處于叛逆時期青少年的民族思想要么強加,要么潛移默化的傳輸。
第三,中老年讀者端正態度,接受成為動畫藝術主體之一的事實。動畫不代表幼稚,也不單單等于消遣,中老年可以從中了解年輕一代的思想,了解文字、影視其他作品以外的教育領域。
2.2文化的國際傳輸
影視動畫推出國門,勢必讓對方接受你的文化,然而文化差異卻一直是國家與國家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沖淡這種差異。就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切人口,絕不能夠將自己的文化強加在別人的地盤上,否則寸步難移,失敗也毋庸置疑。無論哪個國家的民族,從一種文化接受另種文化總要經歷適應到適合的過程。
中國的文化觀點確實很優秀,但由于文化差異造成了文化交流的困難。如果將中國的文化和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融入動畫作品里面,當把高質量的動畫作為產品銷售于國際市場,其中的思想觀點被潛移默化的接受,就像當初日本的《機器貓》、《櫻桃小丸子》、《灌籃高手》、《足球小將》打人中國市場之后,讓中國年輕的消費者了解到日本青少年的生活大概如此,日本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思考的方式逐漸同化了遠在中國本土的中國青年。
對于文化的國際交流,本文作者認為,外來的文化,凡是有益于自己國家建設的文化。我們照單全收;而代表自己國家觀點的特色文化,更須推出國門,讓世界了解自己國家是擁有特色文化的優秀國家。動畫的對外開放就是重要的渠道之一。
2.3市場教育化
影視動畫推廣市場,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不再是商業的性質了,他變成一種教育的手段。國內市場推廣,消費者能夠從中得到精神啟示,是國家精神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國際市場的推廣,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對國家外交建設也是一種獨特的貢獻。
為完善影視動畫體系,我們必須加強動畫理論的研究和市場的考察,國家文化部在規劃新增的動畫產業、產業基地、項目建設、會展交易、市場監管、指導行業協會等職責,必須為動畫市場教育化的道路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財政保障。
3中國動畫的前景
中國社科院的文化藍皮書《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認為,近20年來,外國動畫作品改變了中國受眾的動畫需求傾向,當外國動畫明星形象和劇情編排風格深深地印刻在中國受眾的記憶中時,其文化審美觀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改變。最終成為他們觀賞動畫片的參照標準,這些標準又引領著他們對動畫的消費選擇。通過對孩子們審美觀的培養,提高他們的鑒別能力,要從動畫主題的教育角度思考,對于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來說,正好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后備力量。
發展具備自己國家特色的動畫作品,并且為其在國際市場爭得一席之地,只要在牽肘技術方面的進行突破。再結合文化手段,影視動畫何愁無路。日本早已注意到這一點了,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文化外交的新構想”演講中明確提出,日本應大力開展“動漫外交”,即通過推廣日本的漫畫書和動畫片,來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民眾。
影視動畫推廣市場,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不再是商業的性質了,他變成一種教育的手段。國內市場推廣,消費者能夠從中得到精神啟示,是國家精神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國際市場的推廣,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對國家外交建設也是一種獨特的貢獻。
社會主義有特殊的魅力,魅力的散發。受益的不能僅限我們該制度國家國民本身,其他國家包括日本、美國等這些資本主義大國也有必要渲染,見識我們中國特色的影視動畫。比如中國,國家已經逐步重視影視動畫的發展,技術上予以政策上與財政上的大力支持;其次中國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作靠山;最后中國國體的優秀。我國對內容健康、藝術性強、創新度高、深受群眾喜愛的原創動畫產品予以大力的支持,市場教育化的路子將創造出中國風格、國際影響的影視動畫。
中國文化部網站消息指出文化部出臺的關于扶持動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表明近年來國產動畫產品的數量大幅增長,質量有所提高,一些優秀影視動畫企業有望走出中國市場,十年時間可能躋身影視動畫大國的行列。
4結語
電視電影是一種新興的電影品種,指為電視首映而制作的影片。它在國際上的發展歷史才只有30多年,而在我國則是近幾年才開始興起的。作為電視傳媒與電影藝術結合的一種特殊的影視藝術形式,電視電影既吸收了電影傳統中用精致的聲畫語言進行敘事的各種技巧,又適應了電視媒介的特點,體現出了影視藝術在新傳媒時代強烈的整合需求,同時也反映出了影視藝術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歸的深層美學特質。
一、電視電影的起源
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個開辦電視臺,宣告了電視媒介的誕生。由于人們對這一新鮮事物大感興趣,一時間待在家里看電視節目蔚然成風。以美國為例,原來已成為美國人固定消閑方式的“周末舉家上電影院”被徹底破壞,這就造成了電影觀眾人次的急劇下降,盡管當時的電視技術只能提供質量很差的畫面,但由于電視的新鮮性、免費觀賞、節省外出的額外費用以及體力消耗等,足以彌補早期電視藝術造成的觀賞缺陷。從此以后,電視藝術就以其傳播的迅速性在大眾傳播領域迅速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的第一傳播媒介,并對電影藝術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因此,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兩種藝術形式——電影與最強勢的傳媒——電視,從40年代開始了激烈競爭。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電影藝術和電視藝術逐漸從惡性競爭走向合作,開始了影視合流的趨勢。國外的影視合流最初是以在電視上播放電影的方式為開端的,后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節目樣式,即電視電影。
電視電影在國際上的發展歷史只有短短的40年,它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在這之前,美國電視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攝的舊片,而且很少有高質量、高票房收入的佳作,通常也不在黃金時段播映。直到1961~1962演季,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電視網首先在黃金時段推出一個欄目《周六晚間電影》,播出一些新片,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此后,美國廣播公司(abc)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黃金時段電影節目。之后,在電視屏幕上播出好萊塢新片成為一種標準規范。
在電視屏幕上播出電影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但是在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成本過高和電影無法很好適應電視播出等一系列問題。所有這些問題加在一起,促成了電視網為自己拍電影的想法。1964年,環球電影公司最先向全國廣播公司提出了為電視網制作影片的概念,并在當年10月播出了第一部專門為電視網制作的影片《看他們怎么跑》(see how they run)。到1966年,全國廣播公司又同環球制片公司簽約,長年制作在電視中首播的影片。第一部是在美國電視史上很有名的《聲譽競賽》(fame is the name of the game)。此后這種影片成為美國電視中一種固定的節目樣式,被稱作made for tv movie(為電視制作的電影)或簡稱tv movie(電視電影),更適合于在電視上播出,制作成本也遠遠低于一般的好萊塢影院影片。由此,電視電影正式誕生,成為一種完全區別于影院電影的、成熟的節目樣式和制作產業。目前,為中國觀眾所知并較有影響的電視電影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英國片《我美麗的洗衣店》、巖井俊二的《捆綁》《煙火: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等,以及被我國觀眾誤認為是電視劇的美國電視電影恐怖片《x檔案》、電視電影偵破片《神探亨特》和由斯皮爾博格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十集電視電影《兄弟連》等。
二、中國電視電影的發展現狀
和中國電影百年歷史相比,中國的電視電影只有10年的歷史。雖然只是短暫瞬間,但這畢竟是電視電影開創性的10年,在這10年中,中國的電視電影走過了一段不斷突破和創新的道路。
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開播以來,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隨著事業的發展,電影頻道中心面臨必須從簡單提供節目到開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節目的轉變;另一方面,隨著電影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電影頻道肩負著成為影視合流龍頭的重任。同時,20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中國電影產量不斷下滑,電影頻道節目編排的壓力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從1998年開始,電影頻道開始嘗試自己制作一些節目,并拍攝故事片,由此掀開了中國拍攝電視電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嘗試中,“第一次吃螃蟹”的電視電影人把重點放在獨立拍攝影片上,主要參照電影的敘事結構、人物的刻畫與鏡頭的運用等,強調電影化的表現手法,并且根據電視播出的特點,為了達到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盡量選擇場面小、情節比較緊湊、人物相對較少的題材。第一部拍攝完成的電視電影是楊亞洲導演的《別了,冬天》,其主演為喜劇明星牛振華,女主演是陶紅。影片故事類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對于后來的電視電影的創作有著一定的啟示意義。由于缺少理論定位和創作經驗,早期的電視電影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藝術質量不高的問題,如劇本的容量不夠、內容單薄,劇情簡單、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鮮明;創作的科技含量不夠,電影作品看上去更像是電視劇等等。
1999年4月,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正式成立了電視電影部,正式鋪開了電視電影的創作道路。2000年伊始,電影頻道與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及《當代電影》編輯部召開了關于電視電影的研討會。在認真研討和總結了電視電影的創作規律、藝術特點和制作經驗之后,電影頻道決定部分電視電影用16毫米膠片拍攝,目的是提高電視電影的藝術質量,用優秀的作品打造電視電影品牌。2002年,電影頻道經過反復論證和大量調查研究,決定從世界高科技的發展趨勢和電影技術發展前景以及電影頻道的未來考慮,電視電影采用高清數字技術拍攝。從最初采用標準清晰度數字攝像機拍攝到部分采用16毫米膠片攝影機拍攝,到轉向高清數字攝像機拍攝,標志著電視電影的創作開始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近10年來,電影頻道已經推出了一千多部電視電影作品,不少作品顯示出可貴的藝術創新銳氣,其結構的張力、形象的豐滿以及風格、樣式的多元性探求等方面,都堪與電影相媲美。由于其題材涉及非常廣泛全面,不僅為觀眾提供了一大批豐富多彩的節目,為中國影視藝術寶庫增添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同時其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從收視率上看,每部電視電影作品黃金時間首播的觀眾人數一般都在2 000萬至3 000萬人次左右。其中,60%以上的電視電影作品首播的收視率都能進入電影頻道當周收視率前十名。由此可見電視電影觀眾層面的廣泛及其社會影
轉貼于
響。同時,不斷發展的電視電影事業,也激活了電影文學創作,培養了大量的優秀電影創作人才?,F在,電影頻道每年都能收到1 000多部劇本,一大批成熟的劇作者和年輕導演從電視電影起步,現在也成為電影或電視劇拍攝的新興力量。不少為我們熟知的著名導演、演員都曾為觀眾奉獻過優秀的電視電影作品,比如導演高希希、楊亞洲、喬梁,演員陶虹、李亞鵬、陸毅、佟大為、潘粵明、何琳等等,不勝枚舉。2003年,由電影頻道(cctv-6)出品,歌手艾靜主演的電視電影《黑白》代表中國的電視電影首度走出國門,在第16屆法國蘭斯國際電視節上榮獲了評委會特別獎;2004年,紀實性電視電影《一個農民的導演生涯》在第32屆易本希國際電影節上榮獲銀獎;2005年11月,中國女星何琳因在電視電影《為奴隸的母親》中飾演阿秀一角。獲得了第33屆國際艾美獎最佳女演員獎,這是亞洲女星第一次獲得如此殊榮。這次獲獎又一次見證了中國電視電影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輝煌時刻。同時也為中國的電視電影人堅定了無限的信心。
但是,由于缺乏經驗,目前在電視電影的創作和制作管理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在劇本的創作上。由于大多數劇本是自由來稿,許多作者是新手或是非專業作者,劇本的成活率比較低;而且在劇本的內涵上,存在著作品的容量不夠、內容單薄,劇情簡單、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鮮明等不足。許多有能力有分量的藝術家沒有真正參與到電視電影的創作中。二是在影片的制作上。由于電視電影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所以在電影的制作上缺乏制作經驗,在電視電影剛剛開始起步的前兩年,基本按照電影的制作方式拍攝而成的作品不多,大多數影片是用磁帶而不是用膠片拍攝的,所以,使不少作品看上去更像是電視劇。同時,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有的小制片公司不具備拍片能力,而將項目轉包出去,使制作經費在轉包過程中被盤剝,嚴重影響了部分影片的拍攝質量,這也說明在電視電影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操作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
三、中國電視電影的未來前景
面對這樣一個新的藝術創作和生產領域,中國電影人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情,對于它的未來發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1.關于電視電影的創作
在題材上,由于電視播放具有比較快捷地反映人們最關心的現實生活問題的特點,因此,可以加強關于現實題材的創作,那些帶有新聞性、時代感的現實生活的題材,或表現真人真事的紀實題材,都可以成為電視電影的主要題材類型。此外,還可以關注優秀的文學作品、文學名著的改編和兒童片。同時,要借鑒美國好萊塢類型電影的創作經驗,強化為檔期制作,為類型化的片場制作,打造國產類型電影品牌,提高電視欄目整體質量。在人才上,可以吸引更多有創作經驗的優秀導演加入電視電影的創作隊伍。
2.關于電視電影的投資方式和制片方式
幾年來,電視電影的制作隊伍已經逐漸成熟,形成了獨家投資和多種投資相結合的投資方式,每年有100多家影視制作單位參與電視電影制作,目前的電視電影創作已初步形成規范化的生產運作。因此,電視電影要繼續發展,就要繼續引進市場機制,用市場方式來進行運作,使電視電影的生產完全形成產業化和規?;⒅谱?、發行、播映的完整機制,即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電視電影經營機制,最終形成良性循環。同時,由于制播分離制度的實施,電影的投資可以從原來的先期投資過渡為后期購買,以適應市場經濟。
3.關于電視電影的市場開拓
從已經播放的電視電影的收視反應來看,電視電影有著很大的市場潛力,如果再加上16毫米影片市場和其他后開發市場,將會形成一個對整個電影產業具有重要影響的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因此,可以根據電視電影的不同類型和觀眾的觀賞需求來劃分播出的時間檔期,形成不同風格的欄目,以欄目的整體優勢吸引觀眾,贏得市場;也可以擴大播放市場,將播放電視電影的頻道由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擴大到全國地方臺的影視頻道。同時,綜合考慮影片的市場價值,可以將一些已經播出的、觀眾反映較好的、質量上乘的影片制成拷貝或vcd、dvd,在國內或海外市場發行,以整合資源,擴大市場。
4.關于電視電影的生產用材
關鍵詞:有機發光二極管;激光誘導升華;激光二極管加溫熟煉法
中圖分類號:TN312+.8 文獻標識碼:B
The Outstanding Potential of OLED Displays for TV Applications
Tetsuo Urabe
(Sony Corp., Japan)
Abstract: Despite all the buzz surrounding Sony's launch of the first commercial OLED TV in December 2007, the company is not resting on its laurels.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company's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nd manufacturing large-sized AMOLED TVs.
Keyword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 laser induced pattern-wise sublimation(LIPS); diode laser thermal anneal(dLTA)
引言
在過去的幾年中,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以其突出的優勢,被認為將成為下一代主流平板顯示器(其在面光源照明方面同樣具有發展潛力)。由于OLED的全固態特性,也使其在更廣泛的方面具有極大的發展前景。
1988年,OLED創始人C. Tang在柯達公司(Kodak)從事相關研究工作,之后的10~15年間,OLED的研發產生了第一次變革。在此期間,研究者們就已經認識到了OLED作為顯示器的巨大潛力,然而,無源驅動方式限制了它的發展。在近10年間,OLED的第二次產業化進程中,研究重心集中到了有源驅動開發。期間成果累累,包括TFT像素電路設計、新型器件結構和發光材料等。索尼公司推出的“Super Top Emission”顯示器,在色彩表現和效能方面都相當出色,這兩點正是衡量電視圖像質量的主要指標。為此,出光興產(Idemitsu)和索尼公司聯合開發出了長壽命和高效能的OLED發光材料,通過使用磷光材料可以進一步降低能量損耗。
本文主要講述了OLED顯示器在圖像質量方面的優勢,此點將是OLED發展成為主流電視顯示器的必備因素。
1極致的圖像質量
OLED顯示器的最大優勢之一是它可以對像素亮度進行動態控制,圖1所示為信號級、視窗尺寸與顯示亮度的對應關系圖。LCD顯示器的最大亮度等于背光亮度,這就意味著LCD很難精確地顯示出一個包含極亮區域的圖像,這也是衡量圖像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因為較高的峰值亮度可以提升視覺效果。OLED在這方面做得尤為出色,例如,夜晚的焰火背景或者玻璃上日光的強烈反射,這些都可以通過OLED更加逼真地反映出來。
較高的對比度是OLED的另外一個優勢。LCD等效于開關模型,通過控制背光光線的出射來顯示相應圖像,由此很難避免漏光現象的發生。即使極小量的漏光也會造成一些圖像對比度的下降,例如,陰天背景下的森林畫面,圖像信號級很低,由于藍色和紅色像素少量的漏光,森林深綠色的顏色降解了。然而,同樣的畫面在OLED顯示器上的顯示會有更加豐富的色彩表現力,每個像素的關閉狀態是完全黑色的,即關閉狀態相當于無光子發射,這意味著沒有漏光現象。圖2所示為OLED和LCD在色域方面的對比圖,寬色域下的畫面質量對于電視圖像顯示是極為必要的。與CRT顯示器相似,OLED是主動發光型顯示器,它的輸出光易于控制,高對比度增加了更廣的觀測角度。
電視圖像的另一個主要指標是動態畫質,它可以通過動態響應時間來衡量。作為有源顯示器,OLED的響應時間被驅動電路所限制。最近,LCD通過采用高頻電路(120Hz)驅動的方式克服了這個難題,此方法也適用于OLED。此外,OLED的像素電路可以被設計成在單幀中的任何時間內關閉,盡管這會使畫面亮度有所降低,但卻有效減弱了動態模糊現象。
2大尺寸OLED顯示器的制程
2007年12月,索尼公司推出了首款OLED電視――XEL-1(如圖3所示)。11in屏幕的XEL-1將OLED的技術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索尼公司信奉的OLED電視的潛力被普遍公認了。那么,下一個問題是,OLED電視的尺寸能夠做到多大?
XEL-1是通過在低溫多晶硅(LTPS)TFT基板上進行小分子真空蒸鍍而制成的,然而,這種技術不能被大尺寸的玻璃基板所采用,因此,研發人員們不得不開發新型的OLED和TFT制程技術。
目前,大尺寸全彩OLED的制程方法主要有三種:(1)分別制成RGB三原色的發光像素;(2)白光底色覆蓋彩色濾光片;(3)藍光底色加色彩轉換。對于哪種方法能夠最好的用于大尺寸OLED制程,研究者們眾說紛紜。
在業界激烈討論的同時,索尼公司決定率先推進OLED電視量產化進程,其根本出發點主要為以下兩點因素:首先是低成本,這包括生產設備和原料等的成本控制,此點可以通過工藝優化來改進;第二點因素是高性能,包括使設備和制程工藝達到最高產出量和最低不良率,此點可以使成本降低。高清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已經占據主要市場,因此,新一代電視要想打入市場并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具備比現有平板電視更高品質的圖像質量,這促使索尼公司向更優質的畫面顯示方向拓展。
白光底色覆蓋彩色濾光片的實現方式擁有最簡單的結構,因此生產成本最低。這種方法不需要分色蒸鍍,因此不需要金屬掩模板。然而,能量損耗是一個主要問題――OLED所發出的2/3以上的光能被彩色濾光片吸收了,而且這種器件結構會引起色域和亮度的交替串擾。增加白光像素是一種彌補RGB彩色濾光片造成的能量損耗的有效方式,但為提升對比度,偏光片和1/4波片的使用又將導致近50%的能量損耗。
藍光底色附加色彩轉換的方式在效能方面較突出。由于在色彩轉換時基本上沒有傳輸損耗,也就是說轉換效率是100%?;谶@種優勢,擁有高轉換率和低散射特性的發光材料將是日后的研發重點。
由上所述,可得出結論:分別制成RGB三原色發光像素的制程方法成為了首選,并且可以得到優越的圖像質量,例如,XEL-1超過100% NTSC的色域和1,000,000:1的超高對比度。為此,下一個將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在不使用金屬掩模板的條件下,分別制成RGB發光層,且能夠適用于大基板(如LCD 6代線或7代線的基板尺寸)。目前,在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中,有一種方法被普遍認同――利用聚合物小分子材料。此方法廣受好評,在期望它能夠變為現實的同時,更加至關重要的是延長純藍光的發光壽命,但目前暫無好的解決方法。
索尼公司利用了原有設備和真空蒸鍍的方法,這樣可以保證產品性能和使用壽命,同時可以舍棄金屬掩模板工藝,如圖4所示。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激光鍍膜方法,稱為激光誘導升華(laser induced pattern-wise sublimation,LIPS),此方法中只有發光層需要采用LIPS工藝,其它膜層(如空穴傳輸層、電子傳輸層等)仍可以使用原有設備進行蒸鍍。
3大尺寸OLED顯示器的TFT基板
目前,非晶硅TFT基板被廣泛用于LCD制作,并且工藝技術趨于成熟。將非晶硅TFT用作OLED顯示器的基板也是非常合適的,但問題是,TFT電壓偏壓將導致閾值電壓偏移。研究者們正在設法通過改進電路來解決閾值電壓偏移問題,但是尚未取得成效。于是,一種新型閾值電壓微偏移的TFT發展起來――低溫多晶硅,已普遍用于OLED顯示器基板,它擁有較高的電子遷移率和較小的閾值電壓偏移,但高電子遷移率對于OLED顯示器并不需要。因此,另一種好的選擇是微晶硅TFT,它擁有相當小的閾值電壓偏移和1~10cm2/V-sec的電子遷移率。通過何種方法可以最合適地獲得微晶硅TFT?很顯然淀積法在生產成本方面占有優勢,但目前還沒有適用于大規模生產的方法。經過實踐,索尼公司探索出一種通過高能激光二極管進行加溫熟煉的工藝方法,命名為激光二極管加溫熟煉法(diode laser thermal anneal,dLTA)。它的優勢之一是激光輸出量穩定且可控,與用于LTPS工藝的eximer激光相比,具有更強的可測量性,熟煉設備的工作原理如圖5所示。而且基板尺寸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通過增加激光頭數量來提高反應時間。使用這種技術,能夠獲得2~3cm2/V-sec的電子遷移率,以及2V左右的閾值電壓偏移(100,000小時后,Ids=10μA,50°C)。由此,微晶硅TFT非常適用于有源OLED顯示器基板。
4結論:一種新技術典范
為了驗證這種新技術的可行性,索尼公司開發出一款27in的高分辨率(1,920×1,080 RGB)OLED顯示器樣品(如圖6所示),這種基于微晶硅TFT和LIPS技術研制出的OLED顯示的圖像與XEL-1同樣清晰,由此堅定了研究者們將這項技術用于實際生產的信心。這款27in樣品的意義在于,證明了在不犧牲圖像質量的前提下,大尺寸OLED電視完全可以實現。必須承認的是,除了以上的方法,還會有更多的優化方法可以實現高清OLED顯示,這些挑戰必將提高OLED電視的技術水平,激勵OLED產業的發展。
作者簡介:Tetsuo Urabe,索尼公司執行副總裁及器件研發部部長,E-mail:。
關鍵詞:民營電視公司市場分析發展策略
20世紀中后期,電視開始進入我國百姓家庭、影響人們生活。從某種角度說,它是隨著我國社會的改革開放而普及,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在電視媒體的發展過程中,民營電視制作公司悄然在市場中出現,并不斷發展壯大,曾一度吸引人們的目光。然而,近年來一些民營電視公司正淡出人們視線,這一現象同樣引起業界的關注。
民營電視節月制作公司,實際上是指群眾集體經營或私人經營的電視節目制作機構,主要制作電視劇、電視廣告、欄目和專題類節目,提供給電視臺播出,并且從中獲得經濟回報。目前,國內民營電視制作公司的運營模式主要有三種:自主制作,與電視臺合作經營,以及與電視臺內部的公司合作。電視節目市場按照產品流通過程大致可以分為生產市場、交易市場、需求(消費)市場i個主要部分。民營電視制作公司在市場經營中有所長,也有先天不足,客觀分析市場,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揚長避短,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生產市場門檻降低,制作公司競爭激烈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國家廣電管理部門對電視節日市場的規制經歷了一個從緊規制、放松規制、激勵規制的過程,民營電視制作機構就是在這個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發展壯大的。
90年代中期,國家廣電部門禁止私營企業進入影視制作領域的,許多民營電視制作經營機構在工商部門注冊公司時,盡量規避“影視制作”字樣,取而代之以“文化”、“藝術”、“策劃”、“投資”公司命名,實則從事影視制作業務;1998年一2003年,國家廣電部門政策規制出現松動?!稄V播電視管理條例》規定民營機構經過“批準”和“取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就可以進行相應影視制作業務;從2004年以后,國家對影視制作市場逐漸采取激勵政策,“允許各類所有制機構作為經營主體進入除新聞宣傳外的廣播電視節月制作業”,”“鼓勵、支持、引導社會資本以股份制、民營等形式,興辦影視制作、放映、演藝、娛樂、發行、會展、中介服務等文化企業,并享受同國有文化企業同等待遇”。上述法規和政策,取消了以往對民營電視機構在制作和經營電視節目方面的市場限制和政策歧視,為民營電視制作機構打開了進入影視制作市場之門。
由于對電視節日生產者設立的準入門檻逐漸降低,以及電視劇制作具有的周期短、資金回收快、社會影響大等特點,電視節目生產很快成為吸引社會投資的行業。
在我國電視節日生產市場,存在著三大市場主體,即各級各類電視臺、各類電視臺所屬的電視制作經營機構、民營電視制作機構。
第一是各級各類電視臺,主要從事電視欄目、專題類節目生產,滿足本機構播出需要,由于各電視臺的地域限制和資源有限,多數電視臺的節日制作以本地區資源為主,這就為民營電視制作機構預留了跨地區進行資源整合的空間。如光線傳媒初期制作的《中國娛樂報道》、歡樂傳媒的《超級模特》、唐龍國際的《國際影苑》等節月,正是填補了各地電視臺節日的空白。
第二是各電視臺所屬電視制作經營機構,它們主要制作電視劇、專題和欄目類節日,如中央電視臺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湖南娛樂頻道控股的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等。這些公司由于人、財、物方面優勢,節目質量總體水平較高。
第三是民營電視節日制作經營機構,主要制作電視劇、專題和欄目類綜藝節目,從生產能力上看總體呈現金字塔型結構分布,生產能力較大的公司占總體的4%左右,中型公司占5%左右,其余多數是小型公司。
近些年,電視節日制作機構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國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電視劇制作專業機構已有2442家,絕大部分電視劇制作單位規模小,這些社會制片公司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電視劇和一些綜藝節目方面。由于這些制作機構融資渠道不暢,產能和投資力度有限,產品形式缺乏創新,模仿海外節日現象比較普遍,節日總體質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數民營電視公司都還處于“內容提供商”的角色,即向電視臺輸送內容,負責欄日制作:這種做法風險相對較小,盡管收益難于保證,但是易于中小型民營電視企業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
不難看出,在生產市場的競爭中,各級各類電視臺及其附屬制作機構生產節日直接播出或出售,在與民營電視公司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和壟斷地位。對于多數民營節月制作機構來說,如何提升自身的生產能力和制作水平,在變化莫測的影視市場中選準發展方向,成為當下思考的問題。
從近年來生產市場情況看,節日產品數量在逐年下降,出現了從追求數量增長向提升制作品質的轉型趨勢。以電視劇生產為例,據有關統計,“2009年度全國生產完成并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共計402部12910集:(2008年度共計502部14,498集。2007年度共計529部14670集。)電視劇生產在經歷了多年快速增長后,逐漸實現了理性回落,優秀電視作品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二、電視節目交易市場初具規模,交易走勢成為市場晴雨表
我國電視節目交易市場經過20多年培育,形成展會、渠道發行、行業交易、網絡交易多個交易渠道和力’式,這些市場彼此交錯,互為補充,促成了當下我國電視節目交易市場的基本規模,市場交易走勢成為電視節目市場的晴雨表。
我國電視節同展會市場的起步是在20世紀后期,中國電視得到快速普及,但節目內容短缺問題隨之就顯現出來,電視節日的流通起初以電視臺之間的節目交換形式為主,還沒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場,1988年第二屆上海電視節,電視節目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進行交易,被認為是中國電視節同市場正式形成的開端。
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的發展,各類影視節目展會相繼出現。1996年,首屆“全國國產電視節目展示交易會”,標志著我國電視節日市場正式形成規模,當時參加展示交易的節日16169部,其中,電視劇9528部(集)、專題節日2568部(集)、其他類型節目4074部(集)。全國各地一些大城市相繼舉辦的影視節目交易展豐富著節日交易市場,中國廣播影視國際博覽會、中國國際影視節同展、上海國際影視節、四川電視節、湖南金鷹電視節、中國香港影視節、中國臺北電視節等,影視節目展為電視節日交易增添了活力。
2003年,首屆中國國際影視節同展交易金額(含意向交易金額)5.3億元人民幣;到2008年第六屆交易金額(含意向交易金額)達15.93億人民幣。據不完全統汁,月前我國用于電視劇拍攝的資金有60%-70%來自社會,而在年產量9000集左右的國內電視劇市場,由民營電視公司獨立和參與制作的電視劇,已經占據8成的市場份額。
可見,通過二十年的培育和扶持,國內電視節月展會已經初具規模,這些展會活躍r市場,促進了電視節日的交流和交易,從娛樂新聞到電視選秀,從古裝劇到軍旅劇,各地影視展會釋放出電視節日市場的供求信息和未來走勢。
在電視節日的發行方面,主要有幾種形式:電視臺或廣電集團獨立發行,社會電視節日制作機構獨立發行和委托發行等。在節目發行市場上,節目供需雙方采用最多的是直接交易,電視臺與發行商之間形成電視節同銷售網絡,多數社會電視制片公司采用傳統方法直接向電視臺銷售電視節日,節目發行成為社會電視制片公司的難題。
三、需求市場從一元走向多元,發展空間不斷擴大
近年來,電視節丹需求市場開始發生變化,一方面,隨著我國電視媒體產業化的發展,各電視臺電視專業頻道逐漸增多;另一力‘面,電視形態也在發生變化,數字電視、樓宇電視、移動電視、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相繼出現。需求市場的多元化,為電視節日的播H{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全國各電視臺作為節日需求的主要對象,仍然存在著節日供不應求的現象。據有關統計,‘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國共批準設立電視臺287座、教育電視臺44座,廣播電視臺1993座:全年開辦電視節目1283套,其中付費電視138套。全年播出電視節日1453萬小時。在播出的電視節同中,影視劇類節目為652萬小時(占44.9%),如果加上綜藝益智類節同,娛樂類節目的比重超過了一半(達53.6%),娛樂類節日對于電視仍是半壁江山,全年共制作電視節月只有255.33萬小時。可以看出,全國電視機構還是有比較大的的播出空間。
此外,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預計,到2010年,中國電視付費頻道用戶數量將達到l.28億戶,其市場規模更達1000億元之巨。而目前節日源匾乏、現有節目質量不能滿足觀眾需求是當前數字電視運營商遇到的主要發展瓶頸,為了發展付費頻道,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參與付費頻道的合作。
總之,目前我國電視節目的生產數量仍滿足不了播出需求。從近些年電視頻道數量的增長情況和播出情況看,節閂市場需求還是較大的。另外,IPTV(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的出現,給民營電視制作機構制作的節日提供另外一種播出平臺。IPTV作為一種新的節日傳播渠道,可以將電視節目通過電信的網絡傳送到電視、電腦甚至手機上,為電視節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消費市場。
我國電視節日市場的需求主體已經開始從單一的電視臺向網絡化、多媒體等多元化方向發展,電視節月的需求市場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四、民營電視節目制作機構面臨轉型
我國民營電視制作公司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正處在一個亟待轉型的發展時期。
1、從生產的角度看,我國民營電視制作機構整體上還處于粗放型經營狀態,與電視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的國有電視臺及其下屬制作公司相比,其規模上顯得小而散、多而雜,專業化程度和制作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節日創意沒能跟上電視發展潮流:例如,前幾年國內電視娛樂節日曾創下不俗的收視成績,在這一輪電視娛樂浪潮中,央視和幾家省級衛視成為主角,民營機構制作的節目沒能顯露頭角。
2、從電視節日交易市場看,短期內以“買力’市場”為主的狀況不會改變,盡管國內對電視節目的需求還在增加,但以電視劇銷售情況來看,市場供求存在著結構性失衡,即高質量精品電視劇供不應求,制作粗糙、質量低下的電視劇供過于求。例如2003年全國投入電視劇拍攝的資金超過3()億元,2004年超過3s億元,2005年的電視劇投資金額進一步攀升。從市場需求來看,2003年各級電視臺只播出電視劇約8000(部)集上右,2004年共播出約10000(部)集左右。多數電視劇沒有出現在熒屏上,而是積壓在制片公司的庫房里,這就形成了供給市場上表面繁榮,實際匱乏的局面。節目在交易市場中是否暢銷,內容質量是一方面,市場導向、觀眾需求是另一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多年來,各電視臺重播現象嚴重,原因之一是符合要求的節目不足。
3、從經營角度上看,民營電視制作機構起初多是為電視臺提供節目,從一個領域人手,集中力量,以專見長,重點突破,隨著與播出機構合作的加深,一些公司開始進一步拓寬經營領域和范圍,實現經營上的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如光線傳媒以《娛樂現場》的品牌打造為基礎,相繼推出《海外娛樂現場》、《娛樂人物周刊》、《娛樂中心》、《電視劇風云榜》、《摩登時代》等多個節目,在全國各電視臺播出,同時,光線傳媒每年還舉辦幾十場大型娛樂活動,如百事音樂風云榜、電視劇風云榜等。派格太合在原有制作電視節目的基礎上。又向電影、紀錄片、全國巡演、全球巡演等領域開發拓展。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成為民營電視制作機構在度過初創期、向發展期轉型的經營策略。
4、三網融合時代的到來,為民營電視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今年,我國推出了三網融合的階段性目標,首次明確了三網融合的時間表和具體實施步驟。目前,試點工作已經展開,我國將在五年內全面實現三網融合發展、普及應用融合業務。三網融合即電信網、廣播電視網、計算機通信網三網互相滲透、互相兼容,并整合為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
中圖分類號:F29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隨著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國貿易往來不斷加深,工業原材料航運成本很低,為此擁有海河資源和內陸經濟腹地的沿海及內河港口成為發展沿海及內陸工業經濟的最佳選擇。由于引入港口區域的工業項目大多都是投資規模大、關聯度強、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并且港口業的發展以完整的產業鏈作為發展目標,為此,港口業可以形成明顯的產業集聚優勢,成為增長極,成為城市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本文將進一步探討港口經濟對港口城市的影響。
2.港口業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
港口經濟對城市的經濟影響不僅是通過港口企業的效益對本港口相關企業帶來生存和發展,更重要的是港口企業的建設及運營對該城市的建設、經濟發展、還有該區域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影響。隨著港口的發展,港口經濟對城市經濟發展表現出了多方面、深層次的影響。港口的建設不僅對城市的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幫助巨大,而且對城市吸引外資,改善就業,增加政府稅收,提高居民收入都有著必然的聯系。從更深層次考慮,港口在對整個區域生產力布局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國家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都發揮一定的作用??梢姼劭跇I對城市經濟的影響面比較廣泛,要研究港口經濟對城市經濟的影響,這些方面就應該涉及。
2.1影響港口發展因素
港口業的能否快速發展,存在許多因素起著較大的影響作用,為了更好地建立港口對城市經濟發展影響的機理圖,分析港口對城市經濟影響的有效途徑,首先就需要考慮影響港口發展的主要因素。
(l)港口服務功能因素
港口服務功能是港口發展的重要因素。港口功能因素主要是指港口的裝卸能力、集疏運能力、物流服務水平等。由于港口的特點是大進大出的規模經濟效應,因此決定了港口要同時具備裝卸大型船舶的能力和良好的集疏運條件,另外為了保證港口企業生產效率提高,降低物流成本,充分發揮臨港生產優勢,還需要大力發展港口的倉儲、堆存、分撥配送等物流服務。為此,港口服務功能的提升,可以加快港口工業的發展。
(2)港口位置和腹地經濟因素
港口位置和腹地經濟因素是影響港口發展規模的重要因素。港口要得到快速發展,需要由其所在港口有很好的自然條件如天然深水良港,水域寬闊,風浪小,來沙量少,岸灘穩定等條件。除此之外港口還需要擁有良好經濟區位條件,有經濟活動體集聚一起的優勢條件,還需要擁有為港口提供廣闊的原材料市場,產品市場的廣闊腹地區域,也就是腹地的區域因素。同時也要求港口連接腹地的大規模、發達完善的交通網絡,以及腹地經濟較高的發展水平,這些因素對港口的產業導向、規模具有很大的影響。
(3)港口所用土地因素
要發展港口,充足的土地資源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港口有著規模大、占地大的特征,若擁有充足的土地資源的港口區域,其土地使用權、稅收、地價、拆遷問題等等對發展港口所造成的成本就大大降低。充足的土地資源更便于港口產業園區的科學合理的布局,也為工業企業擴大規模提供有利條件。
(4)對港口所收費用因素
港口企業想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需要降低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過程、企業運營過程所產生的成本。如果對港口收取過多的費用,會增大企業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從而限制其發展。所以在港口企業進行大規模生產時,其所在的工業園區在水費、電費以及其他配套設施的服務費用方面給予適當的優惠,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幫助港口企業壓縮成本,提高企業效益,所以協調好港口、工業企業、政府在費用收取方面的問題,爭取制定一套合理的收費標準,對港口工業的快速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2.2港口經濟對城市經濟的影響層次
2.2.1港口經濟對城市經濟的直接影響
港口經濟對城市經濟的直接影響是指港口所進行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經濟發展所作的貢獻,也就是港口直接作用于社會經濟而產生的效益。評價港口對社會經濟的直接貢獻除了考慮各個工業企業的價值量總和之外,還需要考慮由于港口經濟活動的進行而不能用價值量來反映的社會經濟直接受到的有利影響中,比如就業、港口區域納稅水平等方面。所以,除了用增加值指標計量港口帶來的直接社會經濟效益以外,還需要一些指標作為補充。
(1)增加值
港口的增加值是可以用價值量計量出來的,也是目前作為港口對區域經濟影響程度的重要指標。其核算的方式主要核算該區域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值總和來表示。由于港口良好的區位優勢而集聚在港口區域并逐步擴大其規模,隨著港口的快速發展,其創造的價值在所在區域的價值總量比率也逐步增大,成為地區GDP增長的重要貢獻力量。
(2)港口企業就業人數
考核港口經濟對城市經濟的影響,人口就業人數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需要考察港口企業為所在區域提供了多少個就業崗位,以及就業崗位在該區域就業總人數中所占得比例是多少。就能反映港口企業對所在地區緩解多少的就業壓力。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港口企業就業人數對城市經濟的影響的時候,有的學者就用就業人數的絕對一量來表現的,也有用相對量,即直接參與港口生產的就業人數與所在區域就業人員總數的比率來反映的。
(3)港口業的納稅水平
港口業的納稅水平是反映港口經濟對社會經濟效益直接影響的另一重要指標。港口企業一般都是大規模生產,所以港口企業納稅數額在該地區納稅總額的比例比較高的。由于稅收是國家和地方一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政府順利開展工作的必要保證,所以說港口企業對政府稅收的直接影響,也是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另一方面表現。目前,可以用港口企業納稅數額占政府稅收總額的比例來反映港口業納稅貢獻力。同時也可以用這個指標側面反映港口經濟對社會經濟影響度。
2.2.2港口經濟對城市經濟的間接影響
研究港口經濟對城市經濟間接社會影響的產生來源更加復雜,內容更加廣泛,分析起來難度更大。港口對城市的間接經濟貢獻是指港口企業所引起港口地區其他功能的發揮產生的經濟效益以及港口之外其他經濟活動過程所產生的效應的總和。港口的間接貢獻總體可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港口的前向乘數效益和港口的向后乘數效益。港口的前向乘數效益主要體現在港口的發展需要上游企業為其提供原材料、中間品以及前向相關產業提供的基礎設施等相應服務,港口業擴大規模發展都會很大程度上拉動這些前向相關行業快速增長。港口對城市的間接社會影響有:
(1)其他部門就業情況
評價港口對社會就業的影響可以分別計算由于港口經濟活動對其他各個部門增加的就業情況,可以先用該地區的總增加值除以地區的總就業人口算出一個就業崗位能增加多少社會收益,再通過大概計算港口對社會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量,就能推算出相當于港口帶來多少個就業崗位。
(2)土地的增值程度
由于土地資源本身就有限,港口的發展,尤其是港口大規模工業的發展都會因用更多的土地而導致土地升值。在港口區域,港口的發展可以直接影響這港口區域工業用地的升值。對于城市土地方面,由于港口的發展而帶動區域各個行業如城市工商業、服務業的發展,人均收入不斷提高,同時港口大發展起到集聚效應,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集聚在一起,這些因素都使得城市土地資源變得更珍貴,土地就必然升值。
(3)吸引外資能力
由于港口吸引外資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港口本身吸引外資,另一方面是由于港口發展而促進港口區域基礎設施以及投資環境改善,從而吸引外資投入。港口由于存在區位優勢而形成有力的競爭能力,隨著世界經濟和世界貿易的發展,港口成為外資投資的重要對象。
(4)港口城市產業結構優化程度
港口城市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就說明城市的人力資源、資金和自然資源在經濟活動各環節各部門間配置合理化。產業結構可以用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來衡量。港口工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推動城市產業結構優化進程。港口城市產業結構和全國城鎮平均水平相比,差別比較顯著,具有很大的優勢,這種比較的結果能夠直觀反映出港口經濟對港口城市的影響作用。
3.小結
本文對港口經濟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這有利于加快港口的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