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睡眠質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例如生存壓力加大,這些壓力長期得不到緩解會引起人們思慮過度,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些人不能順應社會的變革而調整自己,導致心理疾患;女性由于更年期內分泌的改變等,均會引起失眠。
一旦失眠,就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必然會導致惡性循環,使人陷入煩惱中,而且還會引發其他疾病,如可直接誘發心血管、神經、腎臟、等方面的疾病。科學家發現,1/3的高血壓和1/5的心臟病是由不良睡眠引發的。失眠明顯降低生活質量,引起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事故發生和增加醫療費用。而長期服用安眠藥物也會引起副作用。
一天究竟需要睡多久?專家認為沒有標準答案,因為睡眠時間與身體素質、外部環境及睡眠質量密切相關。單從臨床醫學角度看,如果一個人產生睡意后30分鐘內不能入睡,而且睡眠過程中覺醒時間超過30分鐘,即可診斷為失眠。睡眠障礙雖然危害健康,但只要及早治療,完全可以得到控制。
治療失眠既有效又經濟實惠的方法就是運動,而且是經常而有規律的運動。
運動從哪幾方面影響睡眠
1 運動很可能會影響體內多種激素的產生。運動能產生內
啡肽,內啡肽是一種比嗎啡還強的鎮靜物質,它可以產生催眠作用。
2 規律運動可以調節生物周期節律,也就是所謂的生物鐘,
這種影響與光線對睡眠的影響一樣強烈。
3 運動會增加體溫,睡前做一些如快速散步之類的輕微運
動,可以促進體溫升高。散步會使身體微微出汗,停止以后體溫則開始下降,睡覺前再洗個熱水澡,人將很容易進入深度睡眠,提高睡眠質量。
4 定期運動能使人心情愉快,有助
于緩解壓力,減少夢中驚醒,減輕失眠癥狀。
5 運動對睡眠的影響還與運動量有關。
中等程度以下的運動能使人產生輕度的疲勞感,加快入睡時間,并加深睡眠深度。
如何運動才能提高睡眠質量
運動時間最好選擇在下午4~5點或者早晨,睡前不適宜做劇烈運動,臨睡前的過量運動,會令大腦興奮,不利于提高睡眠質量。運動的方式依個人喜好和身體狀況而定,如游泳、中等速度的散步、騎自行車、登山、跳繩等等形式,但必須要持之以恒。運動時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對一般人而言,適量的體育運動,能夠促進大腦分泌抑制興奮的物質,促進深度睡眠,迅速緩解疲勞,從而使睡眠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另外,早上進行適度的運動也可改善睡眠質量。每天1小時的伸展運動及步行皆可幫您緩解許多睡眠問題。幾項運動對于改善睡眠問題的研究顯示,運動可幫助老年人入睡以及維持睡眠。早上步行1小時對于緩解失眠癥狀效果驚人, 每周早上至少運動3.5~4小時的人比較容易入睡;每周運動少于3小時對睡眠困擾沒有太大的幫助;傍晚運動比早上運動的人更不容易入睡,晚上運動量愈大,改善幅度愈小;傍晚運動量較少者反而比較能改善睡眠。另外做一些伸展運動也有助于促進睡眠,雖然效果較小,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在運動后2~3小時讓自己的身體逐漸安靜下來,應該就不會有睡眠的困擾了。
從事規律運動者的睡眠質量一般都較好。運動可放松身體及讓心理平靜,且可消除沮喪與焦慮(這兩者是造成睡眠問題的常見因素)。睡眠的改善并不是立即的,也許要在開始運動1周或2周后才會顯現出來。也有研究發現,沒有運動習慣且沒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16周中,每周4次、每次30至40分鐘的低沖擊有氧運動及快走(約最大心率的60%至75%)運動后,每天比以前多睡了1小時,且睡眠潛伏期時間只有以前的一半。有規律的運動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核心溫度,而使身體進入困倦的狀態,就好像剛洗完熱水澡似的。另外,有規律的運動能夠增加體適能(體適能指身體適應某種環境的能力,包括心肺能力、力量能力、柔韌能力)、提升耗氧量及減少壓力。研究也發現,不管任何年紀,只要有運動習慣的人,均會睡得比較好。
對健康的成年人來說,一般規律性的耐力運動,像走路、游泳或騎腳踏車等,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是比較常見的改善睡眠質量的運動處方。
解決失眠問題,可以從心理調節、生活調理(包括飲食運動)等諸方面入手,針刺、推拿等物理手段也有不俗功效。萬不得已,藥物也是一種必要的選擇。然而有人說,飲食運動等方法不易堅持,針刺、推拿等技術要求太高,藥物又擔心不良反應,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有的。助眠儀就是建立在現代科技基礎上的一種物理助眠新方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在人體進入睡眠的過程中,腦電圖會出現低頻的睡眠電波,如果將相似的電波訊號傳入大腦神經中樞,就可以誘導和促進生理性睡眠。助眠儀也由此應運而生。助眠儀的出現為非器質性失眠癥患者提供了一種非藥物治療的現代化手段。
那么,面對市面上品種繁多、功能各異的助眠儀,睡眠質量不好的老年人又該如何選擇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些助眠儀的相關知識。
目前,助眠儀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一、電磁刺激治療睡眠
這類助眠儀通過稀土強磁等載體,發出磁力脈沖穿透皮膚,作用于手腕部的黃金睡眠穴,用弱的低頻脈沖電流作用于大腦皮層。這種刺激將抑制大腦皮層中的異常興奮灶,防止大腦由于長時間的或強烈的刺激所引起的消耗或疲勞,緩解精神抑郁、焦慮等情緒,并且主動地促使身體功能恢復正常,誘導人進入睡眠狀態。同時,此類助眠儀產生的磁場能平衡氣血,加速血液循環,促進腦細胞再生,對人體康復也有療效。此類助眠儀能穩定神經系統內環境,主動調節患者睡眠-覺醒節律,改善因大腦興奮性增加而導致的睡眠紊亂,從而達到非藥物治療失眠并促進康復的目的。
適用范圍
(1)適用人群:失眠多夢、入睡困難、早醒、半夜醒后無法入睡、睡眠表淺、醒后疲乏、缺乏真實睡眠感等癥狀的人群。同時對失眠引起的精神疲勞、頭昏眼花、頭痛耳鳴、焦慮抑郁、心煩意亂、心悸氣短、免疫力下降、記憶力減退、過早衰老都有一定的效果。
(2)忌用人群:嚴重的心臟功能不全患者、戴有心臟起博器者、有出血傾向者、對磁性過敏者、對脈沖過敏者。
使用方法戴在手腕處,通過電源開關調節,有3種脈沖理療模式可供選擇。使用前帶上眼罩效果更佳。皮膚干燥者或者針灸感不強者可在手腕部涂抹護膚霜或凡士林、清水等增加濕度的介質。
代表產品安睡寶腕式脈沖睡眠治療儀、睡8失眠治療儀。
二、傳統生物反饋改善睡眠
這類助眠儀是以我國傳統醫學治療失眠癥的“耳針療法”為基礎,結合現代醫學對睡眠電波的研究成果,應用低頻電子脈沖形式,通過特制的皮膚電極,刺激距離大腦很近的敏感耳穴。治療時模擬中醫針刺手法,刺激耳穴中神門、皮質下等與控制睡眠的大腦神經中樞密切相關的穴位,達到調節神經、促進睡眠的目的。它主要是通過大腦電生理活動自身調整,調節大腦睡眠中樞的抑制與興奮的平衡,從而達到誘導睡眠的目的。
適用范圍
(1)適用人群:輕度失眠者,如因緊張、工作壓力大或考慮問題過多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失眠,表現為入睡很慢,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繼續入睡。重度失眠者,如長期需要服用鎮定、催眠藥及對藥物有依賴性的失眠人群,表現為入睡困難,夜不能睡,醒后不能繼續入睡者。
(2)忌用人群:戴有心臟起搏器者、3級高血壓(收縮壓超過180mmHg)患者。
使用方法采用耳穴施用器(即耳夾)夾在耳部,將電極部位接觸耳部正面的神門穴或皮質下穴位處。通過電源開關調節,有催眠模式和治療模式兩種方式可供選擇。
代表產品紫環電子睡眠儀、好伴侶電子睡眠儀。
值得注意的是,當失眠者正在進行其他電子醫療儀器治療或檢查時(如正在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要暫停使用各類電子睡眠儀。
三、促眠音樂誘導睡眠
在人體頭部各器官能量消耗中,眼睛占了70%,通過前面的眼罩強制閉眼后,可以減少頭部的能量消耗;通過隔離外界的噪音,阻隔左半腦的思維;同時,通過音樂啟動右腦,啟發右半腦的睡夢潛意識,迅速讓左右大腦輪休,全身進入深度放松狀態,激發身體自我修復功能,快速找回輕松、愉悅的感覺,很快讓人身心放松,自然而然進入睡眠狀態。
適用人群睡眠障礙者、神經衰弱者,表現為睡不深、常常半夜醒來,或者稍有動靜就容易驚醒,而且長時間無法再入眠。尤其適用于學習、工作壓力大,精神疲乏的中青年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擇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消化內科門診和住院治療的FC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FC的羅馬Ⅱ診斷標準。②經鋇灌腸和(或)腸鏡檢查未發現腸道器質性病變。③自愿接受各種問卷和量表調查測試。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嚴重的軀體性疾病。②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家族史。③有嚴重的智力或認知障礙。④有藥物或酒精依賴史。實際入選FC者61例,其中男28例,女33例,年齡17~75歲,平均(52.81±14.40)歲。對照給來源于在我院作健康體檢的正常人,后者的納入標準相同于功能性便秘組的(3)和(4)以及全部的排除標準。對照組入選58例,男26例,女32例,年齡19~74歲,平均(51.77±15.6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和性別方面分別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睡眠質量調查量表選擇及內容 選擇曹明編制的“質量調查表”作為本組病例睡眠質量評估工具,該量表共有15個條目,每個條目下都有3個選項,分別評定0、1、2分,得分越高表明此條目負荷越大。其中入睡因子為第1~3條,睡眠維持因子第4~6條,第7和11條為睡眠自評因子,第8~9條為實際睡眠時間和床上渡過時間,兩項之比為睡眠時間之比,另外還包括午休時間為第10條和夢記憶時間第12條,將上述各因子評分相加便得到睡眠質量總分,第13~15條為評估睡眠質量好壞的參考標準未記入總分。該量表測評時間在出院前1周內進行,問卷應由受試對象自行填寫,在答卷前應弄懂每個問題的準確涵義,再作出獨立的自我評定。睡眠質量調查選擇在開始治療前1周內進行。
1.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板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用t檢驗進行組間顯著性檢測。
2 結果
2.1 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觀睡眠質量測評結果并與對照組比較見表1。結果表明FC的入睡、睡眠維持、睡眠自評、午休時間、睡眠總時間、睡眠時間比和夢記憶情況等因子評分和睡眠質量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
3 討論
FC是指由于生活規律改變、情緒抑郁、飲食因素、排便習慣不良、藥物作用等因素所致的便秘,其中睡眠障礙和睡眠質量不高也是導致FC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精神心理因素在FC發病中的作用,已引起國外學者的重視[2],但國內研究甚少。一般認為,壓力、緊張、焦慮情緒和睡眠不足都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緊張度,導致排便時肛管直腸矛盾運動。精神緊張還可使肛管壓升高,內括約肌反射活動增強。長期情緒不穩定、精神壓力和睡眠質量不高可導致內括約肌失馳緩,從而發生功能性便秘。這些都標明便秘患者較正常人存在更多的心理和睡眠質量問題,其中又以焦慮和抑郁表現更為突出,后兩者都與自主運動功能有關,并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和睡眠障礙,加重便秘癥狀。本研究入選FC患者63例,將前者的睡眠質量測評問卷測評結果與對照組比較發現,FC患者的入睡、睡眠時間比和夢記憶情況等因子評分和睡眠質量總分均明顯高于同齡和同性別的正常人[3]。
大部分FC的患者,均可通過生活規律化、改善睡眠質量、合理安排飲食、調暢情志、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以及去除其他病因等手段達到治愈便秘的目的。這提示醫護工作者應研究切實可行的心理干預措施,加強心理防衛機能,增加患者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其良好的個性,尤其要加強對焦慮等負性情緒的控制和調節,這些方法都能明確地提高睡眠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Zimmerman J. Extraintestinal symptom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nature, severity, and relationship to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Dig Dis Sei,2003,48(4):743.
關鍵詞 失眠 睡眠質量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749.71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18-0042-04
本文進行睡眠質量的調查,并分析影響睡眠的相關因素,研究結果將為開展耳穴埋豆法治療失眠提供參考。
1 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2年9月-2013年2月,隨機抽取上海浦東新區泥城社區6個村居委450名18~60歲居民。
1.2 調查工具
1.2.1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
由受過培訓的社區護士實施調查,視文化程度的高低分為自評和調查人詢問填寫,量表填寫時間要求在5~20 min。該量表經劉賢臣等[1]修訂,由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18個自評條目參與計分,組成7個成分,每個成分按0~3級計分,累計各項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以PSQI總分
1.2.2 一般項目調查表
包括人口統計學資料、身心健康情況、家庭及社會關系、一般經濟狀況、失眠家族史等。
1.3 質量控制
全部調查人員接受有現場調查經驗的教師集中培訓,保證對量表作客觀的解釋,調查過程中不對任何問題作引導性說明。問卷統一編號,對每天收回的問卷進行抽查,剔除漏填、替填等不合格的問卷。
1.4 統計學分析
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不同人群睡眠質量不良率及分布特征作一般性統計描述,對睡眠質量相關因素在不同人群的分布作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發放問卷450份,收回432份,剔除錯填、漏填、替填等不合格問卷,得到有效問卷404份,有效率為90%。其中,男147人(36.4%),女257人(63.6%),男女比例為0.6∶1;年齡18~60歲,平均(38.3±1.85)歲;專業技術人員99人(24%),公務員24人(5.9%),企事業人員84人(20.8%),工人55人(13.6%),自由職業者46人(11.4%),學生26人(6.4%),農民29人(7.2%),退休或無業務人員41人(10.1%);文盲3人(2.5%) ,小學或初中40人(27.5%),高中/中專111人(27.5%),大專/本科及本科以上170人(42.1%);單身75人(18.6%),已婚310人(76.7%),分居/離異14人(3.5%)和喪偶5人(1.2%)。
2.2 PSQI 測評情況
PSQI調查測評了404人,正常睡眠質量者(PSQI評分
2.3 睡眠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對一般人口學特征,和9個失眠相關因素進行x2檢驗。結果顯示,性別、年齡、職業類型、婚姻狀況、吸煙、失眠家族史、身體患病共7個因素與睡眠質量不良的發生有關(P
2.4 睡眠質量差者PSQI 總分與其各成分的相關性分析
睡眠質量差者PSQI總分與其各成分的相關性分析發現,各成分均與PSQI總分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有顯著性意義(P值都
3 討論
3.1 泥城社區中青年人睡眠質量
不同國家和地區由于種族、地理環境、經濟水平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睡眠質量可能有所不同,同時也與抽樣方法、調查對象和診斷標準有很大關系。國外大多數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歐洲有4.0%~22.0%[2]、美國有33.0%[3]的人患失眠癥。根據WHO最近一項針對中國區睡眠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失眠者高達2.5%,且有上升趨勢[4]。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泥城社區18~60歲睡眠質量不良率為15.8%。馬琳等[5]報道吉林省居民睡眠質量不良率為12.6%;2008年山東省在第三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18歲以上居民睡眠質量問題發生率13.2%[6]。
3.2 影響居民睡眠質量的相關因素
本次調查顯示:①女性睡眠質量低于男性,與以往研究[7]基本一致。女性往往要處理更多的家庭瑣事,且就業壓力增大,心理負擔加重,再加上激素水平的改變等從而影響了睡眠質量。②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機能逐漸減退,睡眠質量隨之下降,40~60年齡段的人為發病高峰,這與山東省的調查結果[6]一致。③受教育程度較低者更易引起失眠,這方面既往研究[8-9]并未得出統一結論,但與馬琳等的研究一致[5]。④分居、離異、喪偶者睡眠質量較差,與栗克清等的研究一致[10]。⑤無業人員的睡眠質量較差,沒有穩定的工作,閑賦在家睡眠沒有規律,造成各種睡眠障礙。⑥疾病影響睡眠。⑦睡眠質量受生活行為習慣的影響,吸煙可能誘發睡眠障礙,但未見飲酒與睡眠質量有關聯,這與馬琳等的研究一致[5]。⑧有失眠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患失眠癥。睡眠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有待在更大樣本人群中加以驗證。
參考文獻
[1] 劉賢臣, 唐茂芹, 胡蕾, 等.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 1996, 29(2): 103-107.
[2] Ancoli-Israel S, Roth T. Characteristics of insom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of the 1991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Survey.I[J]. Sleep, 1999, 22(suppl 2): S347-353.
[3] Chevalier H, Los F, Boichut D, et al. Evaluation of severe insomnia in he general population: results of a European multinational survey[J]. J Psychopharmacol, 1999, 13(1): 21-24.
[4] 石月杰, 李恒駿, 張海峰. 頭穴埋線治療失眠癥療效觀察[J]. 上海針灸雜志, 2011, 30(11): 738-740.
[5] 馬琳, 寇長貴, 常琳, 等. 吉林省長春市居民睡眠質量調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 36(4): 787-793.
[6] 張敬懸, 盧傳華, 唐濟生, 等. 山東省18 歲及以上人群睡眠質量的現況調查[C]//中國睡眠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 北京: 中國睡眠研究會, 2008: 253-258.
[7] Morphy H, Dunn KM, Lewis M, et al. Epidemiology of insomnia: a longitudinal study in a UK population[J]. Sleep, 2007, 30(3): 274-280.
[8] 于守臣, 宋彥, 張忠山. 腦力與體力勞動職業人群睡眠障礙流行學調查的對照研究[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2009, 9(2): 108-109.
[9] Hartz AJ, Daly JM, Kohatsu ND,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nsomnia in a Rural population[J]. Ann Epidemiol, 2007, 17(12): 940-947.
【摘要】目的:了解頭皮裂傷住院患者的睡眠質量和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和自編睡眠的影響因素調查表,對89例急診頭皮裂傷住院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并與35例同期門診健康體檢者進行比較。結果:頭皮裂傷住院患者PSQI總分為(9.03±3.83),高于健康體檢者(5.14±2.89)。71.9%的患者有睡眠質量問題,主要影響因素為疼痛、焦慮、頭暈、法律糾紛、擔心愈后等。結論:頭皮裂傷住院患者睡眠質量水平低于健康體檢者,應引起醫護人員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護理措施控制影響睡眠的各種因素。
【關鍵詞】睡眠質量;頭皮裂傷;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調查本院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89例急診頭皮裂傷住院患者。其中男62例,女27例;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37.14±1.60)歲;交通事故32例,打架斗毆24例,跌傷18例,其它14例;住院天數最短者10天,最長者28天。調查對象滿足以下條件:①神志清楚,頭顱影像學檢查(CT、核磁共振)無明顯異常。②同意參與本研究者。③具有語言溝通能力和一定的閱讀能力。在病人出院前用10-20分鐘的時間進行問卷調查。排除條件:①既往有精神疾病和精神疾病家族史;②有長期飲酒或藥物依賴史。
對照組選擇定期在我院做體檢的健康人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38.23±2.34)歲。入選條件符合以上標準和排除條件。
1.2 調查方法:用PSQI評價住院病人睡眠質量。PSQI由19個項目構成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安眠藥物的應用和日間功能7個成分,每個成分按0、1、2、3來計分,累積各成分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0-21分[2]。以PSQI>7分為我國成人睡眠質量有問題的參考值,PSQI總分≤7分時認為睡眠質量較好,總分>7分睡眠質量差,總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2]。用自編睡眠的影響因素調查表了解影響睡眠的因素,調查包括病人的一般情況、環境、心理社會、病理因素等20個小項目,有“影響”“不影響”兩個選項。共發放問卷90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89份,有效率為98.9%。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計算各調查對象PSQI得分,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住院病人睡眠質量:調查顯示,PSQI≤7分有25例,占28.1%;PSQI>7分有64例,占71.9%,見表1。
表1 89例頭皮裂傷住院患者PSQI總分分布情況
PSQI總分例數 百分比
4-7分1213.5
8-12分 4247.2
>12分2224.7
合計89100
2.2 頭皮裂傷住院患者與健康體檢者睡眠質量的比較調查顯示住院病人PSQI總分為(9.03±3.83),健康體檢者總分(5.14±2.89),見表2。
表2 頭皮裂傷住院患者與正常人組的PSQI比較(X±S)
睡眠質量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 日間功能 PSQI總分
健康體檢組n=350.91±0.850.80±0.720.80±0.930.83±0.950.86±0.730.09±0.280.86±0.85 5.14±2.89
頭皮裂傷組n=891.62±0.871.26±0.921.26±0.991.34±0.881.20±0.910.71±0.881.65±1.06 9.03±3.83
t 4.0672.637 2.350 2.831 2.007 4.083 3.9745.431
P
3 討論
3.1 睡眠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3.1.1 住院環境對睡眠質量的影響:調查了醫院作息制度、陪伴制度、夜間治療護理、護士夜查房、病房陌生感、環境改變、病床不舒適、環境嘈雜等因素對病人睡眠質量的影響。其中夜間治療護理17例(19.1%),病房陌生感17例(19.1%),病床不舒適18例(20.2%),環境嘈雜29例(32.6%)。說明不利的住院環境是影響睡眠的因素之一,環境的不利因素直接影響病人的睡眠質量。
3.1.2 心理社會因素對睡眠的影響:調查了經濟負擔、擔心愈后、焦慮、家庭支持系統、與外傷相關的法律糾紛等可引起心理變化,思想壓力的因素。其中經濟負擔18例(20.2%),擔心愈后31例(34.8%),焦慮39例(43.8%),法律糾紛32例(36.0%)。說明心理因素也直接影響著病人的睡眠質量,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解除思想負擔,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睡眠質量。
3.2 護理對策:本研究結果顯示,頭皮裂傷住院患者的睡眠質量,除了經濟負擔因素外,絕大部分因素是可以控制的。首先,創造一個舒適的治療環境,保持病區安靜,限制陪伴人員,減少噪音,減少夜間治療活動,減少不利因素的干擾是提高睡眠質量的首要保證。病房的環境設計可以“家庭化”,提供家居式靜養環境,減少病人的陌生感。病床可以“個性化”設計,減少不適感。其次,做好病人的睡眠健康教育,客觀評價病人的睡眠質量。因此護理人員應重視病人的睡眠質量問題,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控制干擾因素,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王克芳,李紹忱,馮美麗.在基礎護理中增加睡眠評估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4,1(39):58-59
[2] 劉賢臣,唐茂芹,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5(2):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