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再見英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而電影真正吸引人的彩蛋正來自于片中的這支抵抗組織,其中的人物耳目能詳: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小美人魚、林肯總統、自由女神、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和他的好基友——另一個叫做米開朗基羅的忍者神龜……很顯然,“樂高玩具+漫畫英雄”的黃金組合才是華納兄弟下決心與樂高品牌投拍此電影的關鍵,近年來這種“懷舊+超級英雄”的組合頻繁被市場認可,英雄電影的叫好又叫座已不稀奇。
七千個英雄與兩個巨頭
雖然超級英雄從來不是國人的娛樂主菜,但受好萊塢電影的影響,出身于美國漫畫的英雄們對中國觀眾來說并不陌生。超人、蝙蝠俠、蜘蛛俠、X戰警、綠燈俠、閃電俠……不可忽視的是,這一個個名字所象征的,實際上是一個由7000多個英雄所組成的漫畫英雄的龐大國度。在這個國度里,有好人,有壞人,有路人,也有對立勢力。
1938年4月,美國漫畫英雄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位——超人,開始在“動作漫畫”中亮相。此時距離1929年的經濟危機和大蕭條尚不足十年,尚未恢復的經濟衰頹導致犯罪率大幅度上升,這樣的時代召喚英雄,于是超人出現了。被稱為內褲外穿的超人甫一露面就將汽車高舉過頭,奔跑著超越奔馳的列車,還能自由翱翔于天際。這樣的漫畫英雄,渾身都散發出正在崛起中的美國人所向往的美國理想——崇拜力量,深信自己可以拯救世界,為人類帶來自由、民主和希望。于是,在隨之而來的二戰時期,美國漫畫的第一個黃金期到來了。
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伴隨著動蕩的世界形勢,支撐超級英雄行俠仗義的源動力一直存在。隨著越來越多的英雄出現在世界上,對應的英雄組織也應運而生,那就是“正義聯盟”和“復仇者聯盟”。而實際上讀者們都很清楚這兩個英雄組織的背后是美國兩大漫畫巨頭——DC漫畫公司和Marvel漫畫公司。根據200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這兩家公司合占著超過80%的美國漫畫市場,也成為美國英雄電影的超級輸血機,為好萊塢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版權改編素材。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結合著日益發達的3D電影技術,以蝙蝠俠、蜘蛛俠、鋼鐵俠等為代表的漫畫英雄正在成為電影熒幕上的常客,并為票房成績做出了穩定而令人驚艷的貢獻。
他們也曾走麥城
美國漫畫英雄們行俠仗義的道路也并非一路坦途,作為現實社會的另類投影,現實社會的政治、經濟、教育乃至科技的發展變化都會對漫畫產業產生不可預估的影響。
首先發難的是政客和專家。上世紀50年代初,一位叫做魏特漢的心理學家在田納西州參議員凱弗維爾的支持下,開始向漫畫產業發難。魏特漢認為青少年犯罪率攀升的罪魁禍首就是漫畫,原因是他所認定犯罪的青少年都看漫畫——如同他們也都喝可樂。這一滑稽的指控竟然成功了,針對漫畫出版美國參議院舉行了聽證會,此后業內組建了一個審查機構,簡稱CCA(Comics Code Authority)。CCA制定了極其嚴格的審查制度,當時認為漫畫的受眾只是兒童群體,所以沒有分級制度,而漫畫中不能有任何反映現實社會丑惡的不良觀念出現。這一時期,藝術家們如履薄冰,什么都不敢畫,出版社紛紛倒閉,漫畫從業者大量失業,整個行業進入冰河期。
接下來的打擊來自于電視的普及,漫畫作為一種傳統的娛樂方式受到了上世紀電視行業大發展的沖擊。一方面是漫畫家們夾緊尾巴做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自然畫不出有想象力有現實意義的好作品。再加上流水線上源源不斷生產的電視劇,漫畫行業一時間雪上加霜。前面所提到的DC漫畫公司和Marvel漫畫公司的出版發行量如雪崩般下滑,甚至到今天都仍未恢復到歷史最佳狀態。在這樣的時刻,超級英雄們似乎面臨著比漫畫中還難以翻轉的局面——放眼皆是敵手,走出困境唯有自救。
以電影的名義浴火重生
整個行業的初步復蘇,首先來自于英雄們的自我救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超級英雄們不再依賴于天生的能力,也不再完美,他們具有了現代意義上的人性意識。換言之,英雄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凡人。著名漫畫家斯坦·李引領了這場革命,在他的筆下,“蜘蛛俠”和“綠巨人”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弱點:“綠巨人”無法控制自己的壞脾氣,而“蜘蛛俠”竟然追求不到自己喜歡的女孩!隨后的英雄們也開始走向人間,由于這些超級英雄形象更具有現實存在的可信性、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因而受到美國大眾特別是年輕人的歡迎,英雄們也隨之走進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視野內。
【關鍵詞】肺腫瘤;數字照相術
0引言
數字照相術(digital radiography, DR)因其影像的采集、成像、傳輸、存儲、后處理等各種技術的使用操作方便、快捷、圖像質量好等優勢,目前在臨床X線攝影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1-3]. 目前我國城市肺癌發病率、死亡率已經躍居各種惡性腫瘤之首位,DR系統在批量胸部體檢拍片的報道不多. 我們就DR在胸部批量攝影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探討.
1材料和方法
Magic View 300 DR系統(德國西門子公司),曝光條件:胸部正位110 kV, 8 mAs,側位120 kV, 12 mAs,圖像顯示時間3 s. light speed16排CT機(美國GE公司),重建層厚1.25 mm. 直徑小于20 mm以下的肺小結節與CT進行分組比較,使用DR后處理中的局部放大以及灰度和空間頻率調節等技術對以上患者的圖像進行后處理. 過去有老病灶、小結節X光片或已經刻錄存盤的將資料調出來進行比較. 發現可疑新病灶的直接進行肺CT檢查. 所有體檢的新資料均用DVD光盤刻錄、存檔. 3 a內用DR機拍體檢胸片18330(男14212,女4118)例,年齡19~92歲. DR影像顯示肺內直徑2 cm以下小結節影161例,其中25例與前1 a胸片比較無變化,行肺CT檢查顯示肺結節229個,根據結節大小進行分組觀察20 mm以下小結節DR顯示情況,主要通過CT肺窗圖像與DR像比較來判斷DR在體檢中的應用價值. 一臺DR機,叫號、擺位、鍵盤操機3個技師流水作業,上午4 h可以檢查患者400個位置.
2結果
161例在DR圖像上可疑為20 mm以下肺結節的進行胸部CT檢查,部分病例顯示2~4個小結節. 2例DR認為小結節CT顯示為血管重疊. 肺中外帶小結節容易在DR像上顯示,CT肺窗像上肺小結節直徑往往比DR像結節稍大 (圖1~3),肺內帶小結節容易與血管軸位重疊像混淆,HRCT薄層(1.25 mm)重建顯示肺結節更清楚,與肺門大血管及心臟重疊的肺小結節在DR像上顯示不佳或者不顯示(圖4). 同一組肺部小結節灶DR,CT顯示:肺CT 43例直徑10.1~20.0 mm的小結節在DR像上顯示42例(97.67%);直徑8.0~10.0 mm 圖2圖1的HRCT,顯示4 mm×6 mm,比DR稍大,CT值79 Hu,邊緣光滑的細結節在DR像上顯示率95.29%(81/85),直徑5.0~7.9 mm的細結節DR的顯示率為47.83%(22/46);直徑2.0~4.9 mm的肺結節DR的顯示率為29.09%(16/55);直徑8.0~20.0mm肺結節DR顯示率為96.1%(123/128),DR未顯示的5例8.0~20.0 mm結節中被縱隔、肺門擋住掩蓋3例,結節密度太低(CT值-80~-60 Hu)2例. 直徑2.0~7.9 mm肺結節DR顯示率為37.62%(38/101),CT像上未顯示,即密度低21例(CT值均低于-50 Hu);被肺門、縱隔遮擋42例.
2.2 mm, CT值-65 Hu,與縱隔重疊,DR像不顯示3討論DR系統具有良好的圖像分辨力,分為空間分辨力(高對比分辨力)、密度分辨力(低對比分辨力)以及時間分辨力等. Libby等[4]報道直徑15 mm以下肺結節僅5%的為肺癌,肺結節大小<5mm的肺癌罕見. 本資料顯示,DR像對直徑8.0~20.0 mm肺結節顯示率達96.1%,能夠滿足體檢發現肺小結節灶的要求. DR對直徑2.0~7.9 mm小結節顯示率低(37.62%),但是這一組大小結節中肺癌的發病率極低[5],不會明顯漏診. 本結果顯示肺小結節在DR像上是否顯示與其大小、密度及部位關系密切. DR成像比CR快、圖像質量好. DR對直徑小于2 mm、低密度的微小病灶,DR判斷顯示能力明顯降低[3],漏判率明顯增高,而要依靠有經驗的醫師才能準確把握評判標準,這是DR的不足之處. 而實際上CT雖然可以顯示直徑1.0~3.0 mm的小病灶. 但要判斷其良惡性更困難,須3~6 mo定期復查. 有人報道CT檢查胸部時被檢查者接受的X光射線量相當于普通X光胸部檢查的400倍[6].
DR系統從曝光結束到圖像采集完畢顯示在監視器上需要3 s左右,即可觀察攝影效果,實時成像為曝光后立即在顯示器上成像,不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可及時觀察攝影效果,如果發現因為攝影不準確、患者移動、患者沒有屏氣、患者身體上有異物等原因造成的影像質量不符合診斷要求時,可以立即進行糾正并進行第二次攝影. 避免了屏膠攝影、CR等攝影方式需要等較長的影像處理時間才能看到攝影效果的弊端,因此減少了患者攝片后等候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DR圖像在熒屏上顯示應調節合適的窗寬(0~8196)、窗位(0~4096). 窗寬、窗位的調節范圍大給圖像的后處理留有更大的處理空間,工作界面簡捷,易于操作,為前后對比、定量分析提供技術支持. 尤其對低密度病灶通過圖像后處理可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局部任意放大,發現可疑結節或病灶,可以先打印膠片或者直接做肺CT檢查.
總之,DR檢查準確、快捷、實惠、放射線量少,目前仍然是批量胸部體檢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郭長運. 平板式探測器和常規X射線數字化成像未來[J]. 醫療設備信息,2002(2):1-8.
[2]李清軍,張建梅,趙洪樸,等. DR在胸部攝影中的應用[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03;13:883-884.
[3]歐月永,梁約鰲,阮翔,等. DR胸部攝影影像處理參數的探討[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4,20(增刊):160-161.
[4]Libby DM, Smith JP, Altorki NK, et al. Managing the small pulmonary nodule discovered by CT[J]. Chest, 2004,125:1522-1529.
【關鍵詞】護理干預 胸腔鏡 應用
【中圖分類號】R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198-01
胸腔鏡手術是將胸腔鏡經肋間插入胸膜腔,為臨床醫生提供了直視胸膜腔內病變的機會,并可能對病變進行診斷和(或)治療,包括內科胸腔鏡及外科胸腔鏡。
胸腔積液是胸膜疾病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其病因具有多樣化的特點,由于技術上的局限,傳統的診斷只能通過反復抽取積液檢驗分析及結合影像學判斷。由于很難得到細胞學等病理診斷,胸腔積液的真正病因得不到確診,從而往往延誤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內科胸腔鏡的開展確定了胸腔內有無液(氣)體,并將穿刺液送化驗室及病理檢查,以確定積液的性質和病因。
一 胸腔鏡檢查方法
內科胸腔鏡是一項呼吸科醫生可操作的安全、有效的、侵入性微創的診療操作技術,用于經無創方法不能確診的胸膜腔疾病患者的診治,它能夠在直視下觀察胸膜腔的變化并可進行胸膜各層活檢。易操作、創傷小,術后疼痛輕,恢復快,能耐受,費用低。
二 操作目的
1診斷性穿刺 確定胸腔內有無液(氣)體,并將穿刺液送化驗室及病理檢查,以確定積液的性質和病因。
2化療性穿刺 通過抽液或抽氣減輕胸腔壓迫癥狀,促進液(氣)體的吸收,或胸腔內注入藥物治療。
3膿性患者 可進行反復穿刺抽膿引流,配合灌洗及胸腔內注入藥物治療。
三 術前準備
選擇好病例,術前進行出凝血時間、肺功能、血氣分析、血壓、心電圖等檢查。非氣胸患者進行胸腔穿刺注氣300~500ml,形成人工氣胸后進行胸部X線透視檢查,觀察有無胸膜粘連確定進鏡部位
手術器械的準備:
無菌鋪巾及單;護士鋪無菌巾及單,準備胸腔閉式引流瓶;手術刀;手術縫線;皮鑷;電凝裝置;麻藥―利多卡因;止血鉗;胸腔鏡及影像系統;吸引器及管路;Trocar 套管;胸管(成人24號管)
四 操作步驟
護士協助患者取健側臥位;備皮及皮膚消毒;鋪無菌巾―按開胸手術;手術醫生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切開皮膚(腋中線6―7肋間);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及肋間肌肉組織至胸膜腔進入Trocar,選擇安全的切口插鏡。
五 內科胸腔鏡的禁忌
1絕對禁忌癥:進鏡部位臟壁層胸膜粘連致胸膜腔消失
2相對禁忌癥:控制不住的咳嗽;不穩定心血管疾??;通氣彌散功能不佳致顯著缺氧;出血性疾病。
3術中注意事項:術中檢測生命體征及氧飽和度;引流胸水注意事項;防止復張性肺水腫;以不出現咳嗽、SpO2下降為宜;活檢部位疼痛―局部噴利多卡因;不可盲目進鏡,胸水盡量抽盡,以便充分暴露病變部位。
六 內科胸腔鏡的適應癥和并發癥
1適應癥:診斷困難或難治性的胸腔積液
2并發癥:
常見并發癥:心律失常、輕度血壓升高、低氧血癥較嚴重的并發癥:氣胸、縱隔氣腫、皮下氣腫、大出血、復張后肺水腫、胸腔內感染等。
嚴重并發癥:呼吸衰竭或猝死等。
不良反應主要為胸痛和發熱胸管拔出時間一般為一周之內,多為1-3天
七 內科胸腔鏡的操作注意事項
熟練的檢查和治療技術是防治和減少并發癥的關鍵,人工氣胸術后影像學顯示胸腔粘連嚴重,則不宜行胸腔鏡手術;選擇安全的切口插鏡點;鏡下見粘連組織較厚或有血管生成時,不宜分離;臟層胸膜有明顯病灶時,活檢動作要輕,避免硬拉;在膈肌處活檢時,需屏氣,以防膈肌活動損傷膈肌;活檢時應避開血管,減少出血的發生;吸引胸腔積液時,速度不宜快,以防肺復張后肺水腫
八 內科胸腔鏡的應用經驗
操作簡便;患者痛苦小,診斷陽性率高;無嚴重并發癥,安全性高;對惡性胸膜疾患的診斷、治療具有極高的價值。
關鍵詞 胸部 CT 低劑量掃描 健康查體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1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60例待行胸部健康查體者,低劑量CT檢查與常規劑量CT檢查各30例,兩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35~60歲,平均46歲。檢查前均無明顯不適。
檢查方法:CT低劑量掃描采用Aquilin16層螺旋CT,患者取仰臥位,雙手抱頭,頭先進,吸氣末屏氣掃描。低劑量組掃描條件:管電流25mAs,層厚2.0mm×16mm,管電壓120kV,重建層厚7mm;肺窗(WW1300,WL-550)與軟組織(WW350,WL35)雙窗觀察。常規CT掃描條件:管電流100mAs,層厚2.0mm×16,管電壓120kV,重建層厚5 mm;肺窗(WW1300,WL-550)與軟組織(WW350,WL35)雙窗觀察。
評價方法:對常規X線胸片檢查與低劑量CT掃描及常規CT掃描的診斷價值及檢查效率的評價指標包括:發現病變的敏感性、顯示病變的準確性、顯示胸部結構的清晰度、圖像質量、輻射劑量。
結 果
本組60例正常人群健康查體者,在常規X線胸片檢查中,52例患者未發現異常,僅6例發現肺內鈣化點,2例肺紋理增粗;在30例低劑量CT掃描檢查中,23例患者無異常發現,5例患者發現肺內鈣斑、肺大泡等陳舊性病變,2例肺內小結節(對發現病變者再行常規劑量CT掃描與低劑量掃描圖像比較,兩者診斷相符合);在30例常規劑量CT掃描檢查中,24例患者無異常發現,4例患者發現肺內鈣斑、肺大泡等陳舊性病變,1例左下肺占位性病變,經增強檢查診斷為肺隔離癥,1例肺內小結節。
討 論
【摘要】
由胃酸食管反流致食管痙攣所致胸痛較常見,易被臨床醫師忽視,而誤診誤治為心肌梗死,影響及時診斷和搶救治療。在心肌梗死診斷中,為盡快鑒別排除胃食管反流疾病所致的胸痛,我們對胸痛疑心梗住院的患者,給于口服碳酸氫鈉癥狀很快消失,對快速排除部分因食管反流引發的胸痛,進一步確診心肌梗死及搶救治療具有效好作用。
【關鍵詞】 急性胸痛;碳酸氫鈉;鑒別診斷
急性胸痛為心內科急診,多為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所致。但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相當部分急性持續性胸痛,并非心血管原因,而是由胃酸食管反流食管痙攣所致,易被誤診為心絞痛及心肌梗死。2004年5月以來,我們對以心肌梗死收住治療的65例患者,部分經口服碳酸氫鈉,疼痛癥狀很快消失,經心電圖,心肌酶學動態觀察排除心梗,診斷為胃食道反流性胸痛,并經胃鏡檢查明確診斷為慢性胃炎或潰瘍,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男性65例,女性26例,均疑為心肌梗死急診收住院患者,年齡35~76歲,平均59歲,病史1~3小時,發生時間夜間9~12時23例,早進食稀飯,饅頭,糖水煮雞蛋后1小時38例。入院時癥狀為突發胸骨后持續壓窄痛,牽拉痛,向背部放射,并有顯著胸悶伴心悸,22例同時伴上腹悶脹及不適。全部均無明顯噯氣及反酸。65例心電圖檢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明顯心肌缺血。ST段抬高,心肌酶及鎧鈣蛋白異常38例。ST無明顯抬高,入科后經口服碳酸氫鈉疼痛癥狀很快消失,心電圖動態觀察心肌缺血隨之改善及消失,心肌酶及肌鈣蛋白動態觀察正常27例。
2 治療結果
患者入院后,立進行吸氧,心電監測,同時口服碳酸氫鈉0.9克,邊觀察疼痛繪解情況,邊抽血急診檢查心肌酶及肌鈣蛋白。結果為:口服碳酸氫鈉5~10分鐘內癥狀無改善,經心電圖,心肌酶,肌紅蛋白動態觀察確診為心肌梗死37例。口服碳酸氫鈉5~10分鐘后,癥狀很快消失,心電圖顯視心肌缺血明顯改善或消失,心肌酶正常排除心肌梗死28例。其中1例入院時胸痛。胸悶,心悸突出,心電圖提示心肌重度缺血,ST段顯著抬高,有病理Q波,但經口服碳酸氫鈉后癥狀很快消失,按心肌梗死治療觀察8天,心肌缺血消失,病理Q波及ST無改變,診斷為食管反流性胸痛,陳舊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