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端午節詩句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2、《午日處州禁競渡》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
3、《端午》唐、杜甫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4、《浣溪沙·端午》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5、《端午日》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2. 粽有千言萬語,也甜蜜在幸福米粒的包裹里;粽有千絲萬縷,也纏繞不盡愛你的情意。粽有千年萬年,也不夠我們相伴的距離。端午節祝你睜眼順利,合眼有喜。
3. 粽葉裹住你過去的美好,米粒黏住你現在的幸福,龍舟承載你未來的夢想。鑼鼓敲響歡樂,鞭炮驅除煩惱,短信帶給你幸運。端午節快樂!
4. 端午節到了,我按鍵敲下了我一行行的祝福,千言萬語化成了這一條短信的祝福:親愛的朋友,端午節祝你幸福快樂!
5. 粽子飄香,端午佳節到身旁,把煩惱包進粽子里吃光,把好運裝進香囊里陪在身旁,把事業承載在龍舟上奔向輝煌,把幸福醞釀在黃酒里比天長。端午快樂!
6. 端午到了,我送你一個愛心粽子,第一層,體貼!第二層,關懷!第三層,浪漫!第四層,溫馨!中間夾層,甜蜜!祝你夢中有我,天天都有一個好心情!
7. 祝你事業過午關斬六將,家庭午谷豐登,生活午彩繽紛,才智學富午車,朋友午湖四海,人生午味俱全,人人都對你午體投地。
8. 端著溫馨的祝福,舞起輕柔的思念,節省所有的時間,祝福親愛的朋友,擬出別致的短信,快出動車的速度,樂在你的心上。
9. 端午節到了,悄悄的一條信息,帶去我的一份最真的祝福,一份深情,一份情誼,一份如意,一份溫馨,一份守望,一份牽掛,一份安康都給你。
10. 端午到了,用一份美麗紅,一份開心花,一份健康綠,一份快樂葉,包成一個開心粽送給你,愿端午節快樂^^!
11. 咬你一口,清香依舊,咬你兩口,全身自由,咬你三口,幸福永久,咬你四口,完了,我想你想的太投入吃粽子咬到了手。嘿嘿!端午節快樂哦。
12. 我用芬芳的祝福織成葦葉,以溫馨的叮嚀碾作白米,以誠摯的祈禱曬熟紅棗,再以友誼的絲線緊緊纏繞,端午節送你香甜的粽子,愿你永遠享受人生的美好!
13. 氣候在變壞,端午五大怪。棕子玩裸奔,香包談戀愛。龍舟被山寨,雄黃酒下菜。魚兒更奇怪,不請自己來。祝福把門開,煩惱說拜拜!端午快樂!
14. 端午節工作指導方針:以友誼為基礎,以手機為平臺,以短信為手段,以祝福為目標,以你為工作對象,以笑容為考核標準,工作完成以后請吃粽子宴。
15. 粽想對你表白,我的思念是多么強烈;粽想對你傾訴,我的祝福是多么浪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短信聲聲傳耳邊,啊!祝你快快樂樂端午節。
16. 如果我的字典里面有愛這個字,那么后面的解釋一定是你,如果我的詩句里面有想念這個詞,那么纏綿的一定是你。親愛的,端午節快樂。
17. 端午節祝福:一顆心牽掛著你,一份愛祝福著你,一份真感情在等待著你的回應。我想你會在天涯海角我愛你會在昭昭暮暮,祝端午節快樂!
18. 端午節短信,每個字都有香味,盛開你的笑容,滋潤你的嘴唇,甜透你的腑肺。問我愛你有多深,粽子代表我的心!我的短信,每轉發一次都使咱倆感情加深!
19. 五月的輕風飄來淡淡的粽香,青綠的粽葉包裹濃濃的真情,徜徉在心跡流淌的歲月,追憶久已沉淀的情愫,又值端午佳節,粽香融入信息,粽是想著你。
20. 粽子綠外套,內裝七彩餡,香甜鮮咸辣,五味任你選。肉香品幸福,棗甜嘗快樂,海鮮細品味,咸是百味王。生活多色彩,樂趣其中藏。祝你端午節快樂!
21.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送你五個五:祝你收獲多多,五谷豐登;收入多多,五花八門;朋友多多,五湖四海;快樂多多,五彩繽紛;幸福多多,五福臨門!
22. 粽子甜,愿工作順利忙中有閑;粽子香,愿經常鍛煉身體健康;粽子咸,愿生活幸福常有余錢;粽子黏,愿朋友四海時時掛念。祝端午節快樂!
23. 五月初五是端午: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粽子香,粽葉長,包著幸福和吉祥;端午到,艾蒿高,過得快樂最重要!
24. 端午伴著五谷,幸福填滿一屋;糖餡裹著幸福,吃下沒有苦楚;香粽艾葉同煮,走過漫漫長路;粽有情艾有意,祝你端午佳節與家人快樂共度!
25. 粽子里面都是米,我的心里最想你;吃口粽子暖心底,想你時候最歡喜;借助端午祝福你,愿你好運好福氣;幸福永遠粘著你,平安永遠陪伴你!端午節快樂!
26. 端著夏日的清涼,端著美麗的心情,端著真誠的祝福,我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提前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萬事如意,端午快樂!
27. 端午過節別忘記,老友正在想著你;雖說過節不收禮,你想給點也愿意;十塊八塊不嫌棄,十萬八萬更滿意;你要實在沒的送,短信一條也可以!
28. 沙渺渺,水依依,思念如芳草,隨雁向你飛;月珊珊,星淡淡,問候穿云端,祝福送身邊。端午節,濃濃情,傳誠摯祝福,送美好心愿!祝端午節快樂,朋友!
29. 包粽子,包含萬千祝福;賽龍舟,賽出你我雄風。一年一度,端午將至,我把嘴真誠的祝福送給你,祝你端午節快樂,生活像粽子一樣甜甜美美,事業像龍舟一樣,劈風斬浪。
30. 注意啦,注意啦,端午節到啦,特送上粽子給你,祝心情粽是愉快,日子粽是紅火,家庭粽是和睦,工作粽是順暢,錢袋粽是鼓鼓。
31. 五月初五是端午,粽葉飄香鼻尖傳。片片蘆葦片片情,點點紅豆寄情誼。粒粒紅棗心歡喜,滴滴雄黃吉祥意。年年歲歲端午節,分分秒秒幸福時。
32. 快樂粽語:餃子說:我代表吉祥;湯圓說:我代表如意;月餅說:我代表團圓;粽子說:我把好事都包起來,趁端午送給你!祝你端午節快樂!
33. 端午就是+,朋友心意十萬火意送祝福:祝你情人浪漫,十步芳草。兄弟情深,十指連心。掌控機會,十拿九穩。寫意生活,十全十美!
34. 祝福不斷連連的,真情實意綿綿的,包成粽子圓圓的,吃在嘴里黏黏的,味道總是咸咸的,化在心里甜甜的。祝甜甜的你,過個甜甜的端午!
35. 紅豆寄相思,送你千里祝愿;糯米表平安,給你幸福美滿,紅棗送健康,愿你身體棒棒。綠葉打個包,送你祝福掛上號,愿你開心過端午,快樂常呵護。
36. 一句平淡如水的問候,很輕;一行平常如紙的祝福,很真;讓我采一清香的粽葉,包一香甜的粽子,裝進這真情的信息里送給你:朋友,端午節快樂!
37. 五月的風吹不走,對你的思念;五月的雨,沖不走端午節的祝福;五日,我用真心做餡,包個香甜可口的粽子,送給你,祝你端午節快樂!
38. 鋤禾在端午,汗滴和下土。為了盤中餐,生活不怕苦。朋友送祝福,清涼能解暑。事業展鴻圖,機會不勝數。健康心中駐,快樂不迷路!端午快樂!
39. 氣候在變壞,端午五大怪。棕子玩裸奔,香包談戀愛。龍舟被山寨,雄黃酒下菜。魚兒更奇怪,不請自己來。祝福把門開,煩惱說bye-bye!端午快樂!
40. 端午節要到了,送你一枚小小的粽子,包上順心,包上如意,包上快樂每一天;包上友誼,包上愛情,包上我對你的想念;還有一枚小小的---銅錢。呵呵。
41. 送你一個粽子,代表對你一生的思念;送你一瓶雄黃酒,代表對你一世的祝福;端午節到了,禮物雖輕,是我一生一世的祝愿,祝你端午節快樂!
42. 我是棕葉你是米,一層一層裹住你;你是牙齒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棕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記得給我發消息,不然棕子噎死你!
43. 你是我生命中最要的人,要珍惜你;你是我端午節的貴客,要熱情招待;請你吃粽子,喝雄黃酒,看賽龍舟,就是要你端午節過的快樂無比!
44. 端午詩頭藏,湍水流逝立巖觀,人有經緯水有岸。心中自有天地大,音樂無聲奏心歡。一首古詩藏玄機,一句一字是字迷。
45. 工作中有你,感覺輕松;生活中有你,感覺溫暖!學習中有你,感覺甜蜜!節日中有你,感覺欣喜;端午節祝福你,吃粽子笑瞇瞇,縱情多賺人民幣!
46. 端午到,好運隨著你我笑。吃粽子,緬懷屈原吟古詩。賽龍舟,甜蜜幸福一起收。我祝你,每天快樂常歡喜。端午節到了,祝你端午節快樂!
47. 端午節到了,悄悄的一條信息,帶去我的一份最真的祝福,一份深情,一份情誼,一份如意,一份溫馨,一份守望,一份牽掛,一份安康都給你。
48. 端午到了,用一份美麗紅,一份開心花,一份健康綠,一份快樂葉,包成一個開心粽送給你,愿端午節快樂^^!
49. 咬你一口,清香依舊,咬你兩口,全身自由,咬你三口,幸福永久,咬你四口,完了,我想你想的太投入吃粽子咬到了手。嘿嘿!端午節快樂哦。
50. 我用芬芳的祝福織成葦葉,以溫馨的叮嚀碾作白米,以誠摯的祈禱曬熟紅棗,再以友誼的絲線緊緊纏繞,端午節送你香甜的粽子,愿你永遠享受人生的美好!
51. 氣候在變壞,端午五大怪。棕子玩裸奔,香包談戀愛。龍舟被山寨,雄黃酒下菜。魚兒更奇怪,不請自己來。祝福把門開,煩惱說拜拜!端午快樂!
52. 端午節工作指導方針:以友誼為基礎,以手機為平臺,以短信為手段,以祝福為目標,以你為工作對象,以笑容為考核標準,工作完成以后請吃粽子宴。
53. 端午節祝你快樂!思念的路,漫漫無邊;雨后的虹,美麗瞬間;空中的云,隨風飄散,心中的舟,以愛為帆;沒見到你,心中思念!
54. 粽想對你表白,我的思念是多么強烈;粽想對你傾訴,我的祝福是多么浪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短信聲聲傳耳邊,啊!祝你快快樂樂端午節。
【關鍵詞】古詩詞;主題閱讀;傳統節日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璀璨的古詩詞杰作。這些古詩詞濃縮了幾千年的文明成果,是歷代先人們智慧的結晶。對于處在記憶力發展黃金時期的小學生來說,大量地閱讀、積累古詩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審美情趣、文學素養的主要途徑。因此,站在時代的講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項歷史使命:有效引導小學生積累經典古詩詞,讓中華燦爛文化走進學生心靈,讓他們在口誦心記、含英咀華中受到中華五千年優秀文化精華的熏陶,讓學生在祖國燦爛的古詩詞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使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光大。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應只停留在教材上,而應該延伸到課外的名家名篇,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詞,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而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g里,獲得更豐富的古詩詞文化的浸潤與滋養呢?在探索、實踐與反思中,我將古詩詞閱讀活動分為兩個相輔相成的階段:
一、主題閱讀進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中,編者有意識地把同一主題的詩詞,放在同一單元中教學,以開闊學生的認知視角,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功效。這樣的主題編排方式給了我們啟發:古詩詞的積累與學習可以采用“主題閱讀”的方式,溝通學生課內、課外的橫向學習,連點成線,拓寬學生古詩詞閱讀的空間。
(一)文本研讀定主題
在浩淼的古詩詞長河中,有許多詩歌都是詩人心路歷程的寫照,抒發詩人內心的思想感情:或感慨人生,或思念家長或謳歌大好河山……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為例,安排了兩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細細咀嚼,便能深深體悟到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在研讀文本之后,繼而從主題出發,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展,拓展閱讀《贈汪倫》、《別董大》這兩首表現送別之情的詩歌。學生在閱讀同一主題下的古詩詞時,多角度獲取信息,并在同一主題的語境中,得到審美教育和情感熏陶。
當然,燦若繁星的古詩詞,主題的歸類也是不勝枚舉的,有思鄉詩、山水詩、邊塞詩、愛國詩等題材。在教學中,如果能以點帶面,拓展同一主題教學內容,必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需要教師能夠以《新課標》為指導,創造性的理解和運用教材,善于挖掘,勇于思考,勤于課堂實踐。
(二)傳統節日覓詩情
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春節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都有濃郁的地方風俗來慶祝這些節日,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是代代中國人貢獻給世界和未來的文化財富。然而現今,無論是成人還是學生,都對舶來的外國節日趨之若騖,他們知道西方的“情人節”,卻很少能說出秦少游筆下美麗的“七夕節”;他們對于“什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知之甚少,卻能準確的說出西方“圣誕節”的時間。可以說這些現象的背后,顯示出的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漠視。因此,我們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將古詩詞的學習與傳統節日融合起來。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學習蘊涵著豐富中華傳統文化的古詩詞;同時大力借助古詩的學習,來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民俗文化與民族精神。
傳統節日前后,筆者注意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古詩詞,并帶領學生用各種方式來吟誦,讓學生深刻領略民族文化的內涵。比如,元宵節前后,吟誦宋代歐陽修的《生查子 元夕》,讓學生感受“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美好景象;于辛棄疾的《青玉案 元夕》中,感受“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熱鬧場面;清明節前后,帶領學生吟誦《清明》,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中了解古人掃墓的習俗;七夕節,學生在“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中了解七夕的傳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給我們展示了古人在重陽節登高和佩帶茱萸的習俗;中秋節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張九齡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在歡度節日之際,我們亦可以開展豐富的節日主題活動。如端午節,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習俗,參與包粽子、縫香袋等,并重點開展“走進屈原”活動,通過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詩詞朗誦等活動,重現屈原的故事: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為他的祖國流盡了最后一滴淚,縱身跳進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同學們在故事中了解他那崇高忠貞的偉大人格,于屈原詩詞中體味他那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在這樣入情入境的傳統節日主題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是否別有一番風味呢?
(三)春夏秋冬賞詩境
每一個季節都有許多著名詩人留下的經典之作,每一個節氣都有每一個節氣典型的物候,我們跟著經典詩詞的韻律,帶領學生開啟了穿越四季之旅。
在萬物復蘇的春天,我們聆聽、誦讀著詩詞給我們帶來的一個個春天的故事:在“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中欣賞柳樹婀娜的身姿;于“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中聆聽春天的歌聲;從“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里,感受在田野上奔跑的快樂。
在熱情奔放的夏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讓孩子們一睹西湖盛夏的風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讓孩子們領略了夏雨的滂沱。
在高遠遼闊的秋天,學生讀杜牧的《山行》,品王維的《山居秋暝》,誦劉禹錫的《秋詞》,吟李清照的《一剪梅》。學生陶醉在秋天的意境中,陶醉在動人的詩篇中。
在大雪紛飛的冬天,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或者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無需老師再做過多講解。
二、多種方式促積累
(一)日常活動作保障
1.古語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古詩詞的積累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推行每周兩詩,是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好方法。我們的具體方法是:將教室黑板一角辟為詩詞園地,每周一抄上兩首新的詩詞,讓學生讀、悟、吟、誦。
2.開展“課前一誦”活動。每節課上課前學生誦讀古詩詞一首(兩遍),課任老師負責。
3.放學路隊誦詩詞。每天上午、下午放學時,各班學生在教學樓前排好隊,邊誦讀古詩詞邊走出校門。
(二)趣味實踐展收獲
關鍵詞:煉字;空字;高考詩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296-01
“空”字在詠史懷古詩、思鄉懷人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這幾大常見的詩歌題材中多被詩人援引。在不同題材的詩歌中,擔任了不同的抒情角色。較好地掌握古人對“空”字的靈活運用,是有助于我們把握詩歌的主題的。
一、“空”字所寄寓的情感
1、抒發對社會人生盛衰無常而自然宇宙永恒的慨嘆
這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對比。例如王勃的《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高閣之中的滕王李元嬰現在在什么地方?此地只看見欄桿外的長江水波濤洶涌,不舍晝夜地永恒流淌。人生的短暫與江水的永恒使得詩人生發慨嘆。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鳳凰來寓意著朝廷的興盛,鳳凰去象征著朝廷的衰落。社會人生是盛衰無常的,唯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2、借古諷今,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
這種“今衰”是由統治者的昏庸腐朽造成的,所以也蘊含著規勸統治者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重蹈歷史覆轍的思想。這一點在詠史懷古詩中較為常見。例如姜夔《揚州慢》,昔日的揚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繁華之極。而今卻是“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蕭條冷落。韋莊《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六朝三百年的歷史恰如一場夢,“鳥空啼”暗含著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同樣地主題還有歐陽炯《江城子》“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詩人憑吊六朝古跡,懷古而傷今。這也是在警告當朝者該如何治國理政,才能避免政權的傾覆。
3、寄寓著羈旅漂泊的愁思、思念家鄉的惆悵、孤獨寂寞的哀怨、壯志未酬的憤懣
這一點在思鄉懷人詩、送別詩中多有體現。柳中庸《聽箏》:“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只能與燈影為伴,是何等的寂寞!“空”更增添哀傷的氛圍,離愁別恨之意呈現紙面。同樣地,如王維的《秋夜獨坐》:“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空堂”表達的是詩人孤獨寂寞的哀怨。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空”蘊含了綿綿無盡的不舍之情。陸游的《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報國之志得不到伸張,空有一腔愛國熱忱。一個“空”字將詩人壯志未酬的憤懣傾瀉而出。
4、熱愛山水、渴望歸隱、淡泊名利、超然脫俗
這在山水田園詩中多有體現。例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里的“空”就是一種閑適、一種寧靜。《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大山幽靜,不聞人語。《過香積寺》:“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描寫了水潭清幽。《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環境的清潔空明,也是詩人淡泊名利心態的有效折射。再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禪院》:“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大自然的山水能夠去除內心的雜念、純潔心靈,超然脫俗。
二、答題技巧與示例
釋含義,點手法+描景象,摹情態(結合特定詩句翻譯)+談感情,明作用(藝術效果)
例如:《湘中》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萍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注:該詩寫于貞元末年(804)韓愈無端被貶連州陰山(廣東縣名)的赴任途中。相傳屈原貶逐,遇一漁父到:“舉世混濁,和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說罷,“鼓而去”。
問題:請簡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空”字的妙用。
分析:有效理解詩歌,我們需要從宏觀與微觀處著眼。從宏觀處著眼,即抓住詩歌的題目、作者、詩句以及背景介紹等環節。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詩人無端被貶,那么這種情感或者是樂觀豁達的或者是壯志未酬的。需要我們再做進一步的確認。從微觀處著眼,就是抓住詩歌的典型意象。中國古代文人都有“漁父”情結,其背后蘊含著兩種情感:一是渴望歸隱、淡泊名利;一是壯志未酬,被迫歸隱的無奈。下一步就是抓住詩歌的整體去分析,第一句出現了“愁”的心緒,第三句描寫的是寂寥的情境。綜合以上分析,詩人想要表達的是壯志未酬的情懷。而一個“空”字將那種悵然若失的心理展露得淋漓盡致。
本題參考答案:“空”字是“只”的意思,“空”字所在的詩句為用典藝術手法。一個“空”字形象地寫出了空闊的汨羅江畔只留下漁父扣弦而歌的寂寥情狀。這里用“空”字寫出詩人面對茫茫水天的悵然若失,含蓄地抒發了那種無端遭貶、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三、高考真題匯編
(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元]舒頡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注: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以五彩絲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淚羅江。
問題:從全詞看,“空惆悵”和“無人解”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004年全國卷)
《江城子》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始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一、古詩中的傳統節日
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每一個角落的距離都接近了。學生所接受的洋文化日趨增多,他們不但知道圣誕節,還能說出許多外國的節日。平時,他們有印象的節日,也只不過是“六一”兒童節、“五一”勞動節、國慶節等。如果問:什么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知道的很少,回答更是五花八門。這些現象的背后,說明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忽視。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借助古詩學習來進行這一環節的滲透。如,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時,讓學生先來說說是什么節日,誰知竟有學生脫口而出是“教師節”,令人有些哭笑不得。也難怪,古詩的九月九和學生平時生活中接觸的是不同的概念。于是,就要借助日歷,比較直觀地向學生講解農歷的有關知識,并告訴學生,農歷的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古詩的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指的就是重陽節。見學生似懂非懂,我又借助多媒體引出另一首詩,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通過誦讀,了解詩篇大意,更是讓學生知道正月就是農歷的一月,正月十五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呢?請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回家請教長輩或查閱書籍,有條件的同學更可以借助網絡進行查找。果然,許多學生認真地完成了這項“作業”,他們彼此交流,不僅更清楚了農歷的概念,還知道了傳統佳節多數用農歷計算,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每年農歷的最后一天是除夕,而子時之后也就是“大年初一”了,“五更分兩年”嘛。
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受益匪淺,學生對古詩的學習,不計較停留在朗讀和背誦的層面,而是幫助學生挖掘古詩的內涵,延伸了學習古詩的外延,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意識,同時使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
二、古詩中的琴、棋、書、畫
不管是前人還是現代人,如果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那么他們在人們眼中就是才子才女。因為這些都體現了一個人的文化底蘊,然而如今這個年代的價值觀,電腦和外語更顯得實在和實用,在許多方面能體現出你的人生價值。但作為一個中國人,在他身上還是需要這樣一些民族氣質,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在我們下一代身上傳承這種氣質。
其實,古詩教學更多的是一種意境體會,其精練的字詞,平仄有序,講究韻律,讓人眼前有畫,耳邊有曲,心中有感。只有中國的古詩是無法用外語來翻譯的,因為這種藝術境界其它語言是無法達到的。所以,在古詩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誦讀的平仄,更要根據每首古詩本身的特點,配上與內容、情感相符的樂曲,以古箏和琵琶奏曲為主,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了解我們的民族樂器。如,王維的《竹里館》第二句“彈琴復長嘯”,讓人耳邊響起了一曲娓娩的琴聲,在誦讀的過程中,要使學生仿佛聽到詩人的彈奏,從而體會整首詩所描繪的意境和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融入到詩的意境中,為誦讀古詩奠定了基礎,一種渴望學習古詩的欲望被點燃,這既是激趣,也是搭建。
同時,古詩與書法、國畫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首古詩用一手和書法來演繹,其意義深遠;一首古詩配上一幅意境深邃的國畫作品,更是不同凡響。所以,在古詩教學中更要注重三者的有機結合。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和網絡,讓三者巧妙地融于一體,讓學生多讀、多看、多品。正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秋日黃昏的美景,但學生看到心中所描繪的景象,就會深切地體會到詩的優美意境。
三、古詩中的調色及其所反映的審美內涵
古詩、詩在色彩運用方面,特別看重不同自然色的協調與對比,明確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庸之道”的影響。暖色讓人感覺華麗,橙色是最暖色,紅、黃是暖色,紅紫、黃綠是中性微暖色,而冷色給人感覺樸素,紫綠是中性微冷色,藍紫、藍綠是冷色,藍是極冷。詩人習慣調動的色彩,基本沒有冷暖兩極,主要是色調之間的協調與對比,這是“中庸之道”影響詩人色彩審美趨向的最好印證。兩種類似的調和與搭配,會營造出平靜安詳的生活調。“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客路青山綠水前。”(王維的《次北固山下》)同寫途中所見,波瀾不驚,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氣氛。
四、古詩中的民族氣節
古詩中多寄托詩人的一份情感:愛國的、思念的、悲憤的、頑強的、悠閑的,引導學生品味詩句,體會詩人情感,把握古詩中的民族精神之魂,提升古詩學習的意境。
學習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雪大作》一詩,先讓學生了解詩人作詩的背景。盡管已經年老體衰,閑居鄉下啊,但仍然盼望為國盡力,“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月入夢來”這是怎樣的一種愛國情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