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物免疫療法

生物免疫療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免疫療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物免疫療法

生物免疫療法范文第1篇

克莉絲汀?克雷恩霍費爾(Kristin Kleinhofer)的抗癌故事始于七年前。最初,她的頭頂上悄悄長出一個針尖樣小凸點,她以為那是一個囊腫,沒有在意。但它不是。后來,克莉絲汀被確診為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

走運的是,她在2014年11月參加了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開展的一項稱作CAR-T療法的臨床試驗――研究人員運用轉基因技術改造她的免疫細胞,然后回輸到她體內,殺死癌細胞。

2016年2月,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參與這項臨床試驗的免疫專家斯坦利?里德爾(Stanley Riddell)博士體驗了一回當“學術明星”的感覺,他公布的初步臨床試驗結果引起轟動:在29位接受治療的晚期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當中,有27位患者病情有某種程度的緩解,有效率高達93%,其中超過一半的患者甚至完全緩解。

要知道,參與這項臨床試驗的都是晚期白血病患者,此前全都接受過化療等其他治療,并證明是無效的。

在基本無藥可救的狀態,僅剩幾個月的存活時間,CAR-T療法治療有效率竟高達90%以上,里德爾在評價自己的研究結果時,也稱“不可思議”。

同樣的治療方法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身上,有效率分別在80%和50%以上,表現也不俗。

近五年,包括CAR-T療法在內的免疫療法突飛猛進,以至于有業內專家稱,在未來五年內,免疫療法有望成為癌癥治療的“標準療法”。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系終身教授卡爾?朱恩(Carl June)曾表示,一直以來,醫學界做出了很多醫治癌癥的承諾,現在,免疫療法正在將這些承諾變成現實。

癌癥治療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正在發生。 用自己的身體對抗癌癥

里德爾團隊人員從克莉絲汀的血液中提取出的T細胞,經過基因修飾后,能夠識別并干掉腫瘤細胞,這些“殺手”被派遣回克莉絲汀體內。

CAR-T療法中的“CAR”,有個拗口的名字,叫嵌合抗原受體,“T”是指T細胞,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最優秀的“獵人”。

帶有這種“嵌合抗原受體”的T細胞如果發現癌細胞,不僅會殺死它,還會開始分裂,創造出一支滅癌大軍。

這一思路就是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機能去消滅癌細胞和腫瘤組織。

回輸T細胞的過程大約一個小時,克莉絲汀回憶,當時她在腦海中想象,這些細胞像游戲里的吃豆人一樣,去吃光自己體內的癌細胞。試驗結果顯示,通常需要30天到60天后,很多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就消失了。

在絕大多數癌細胞剛出現的時候,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識別并清除它們,將之扼殺,這就是身體的“免疫監控”。然而,總有極少數癌細胞進化出“偽裝”能力,掌握一套逃脫免疫系統識別的辦法。

人類嘗試多種辦法來截殺癌細胞,皆不盡如人意。最直接的方式是手術切除,可一旦癌組織沒有切除干凈,就會復發;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威力強大,但殺死癌細胞的同時,會消滅大量正常細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消滅癌細胞,又不會傷害健康細胞的“靶向藥物”,在近些年問世,遺憾的是,絕大多數靶向藥物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療效明顯下降,原因在于狡猾的癌細胞只要在靶向位點稍微發生一點基因變異,就能躲過靶向藥物的攻擊。 一名6歲的白血病患兒小磊(化名)接受cAR一T細胞免疫療法。圖/cFP

克莉絲汀經歷的免疫療法似乎解決了以上缺陷。科學家認為,CAR-T療法和檢查點阻斷藥物一起,將共同引領新一代免疫抗癌革命。

免疫系統不但能夠被激活,也會被抑制。免疫系統在發動大規模攻擊之前,需要經過一些被稱為免疫檢查點的“關卡”,通^后才能發起“戰爭動員”,以防攻錯目標。也就是說,這些檢查點決定著T細胞的活化還是抑制。

癌癥能夠發病的原因,可能就在于癌細胞竊取了“口令”,將免疫系統一直卡在檢查點,使其無法被激活。如此一來,醫生可以通過阻斷這些檢查點,以釋放免疫系統的活力。

科學家已經發現CTLA-4、PD-1和PD-L1這三種抗體,可卡住免疫系統。其中,PD-1和PD-L1能夠特異性結合,一旦發生,T細胞便會進入無應答狀態,失去獵殺癌細胞的功能。

2011年,第一個針對“檢查點阻斷”的免疫治療藥物Yervoy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上市,目前已有5種以上的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在美國上市,廣泛用于治療晚期黑色素瘤、腎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 需要更多的驚喜

在加入免疫療法前,克莉絲汀曾經歷過兩年化療,病情得到緩解。但好景不長,一年半后癌癥復發,且惡化的速度比以前更快。此時,常規的放療和化療都不再適用。

FDA規定,腫瘤患者只有在標準療法失敗后,才可以考慮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克莉絲汀因而能夠參與到CAR-T療法的臨床試驗。加入CAR-T療法的都是癌癥晚期或者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患者。

理論上講,腫瘤在早期階段體積較小,患者的免疫系統也相對更健康,免疫療法應該能夠發揮更積極的效果;而那些接受過放療、化療的患者,免疫細胞被大量殺死,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不過,免疫治療還沒能成為一線的用藥和治療,是因為CAR-T療法、檢查點阻斷藥物都面臨著關鍵性的難題。同其他治療方法相比,科學家對免疫療法的研究尚未透徹,患者想便利地接受免疫治療需要時日。

“CAR-T療法在一些患者中有不良反應,但大多數患者的不良反應是可控的。”里德爾告訴《財經》記者。

在前述臨床試驗中,29位接受治療的癌癥患者當中出現好幾例嚴重的全身過敏反應,最終導致兩名患者死亡。盡管這些患者本來就是不治之癥,但這畢竟屬于嚴重的不良反應事件,需要更多研究搞清楚原因。

在接下來的試驗中,里德爾打算減少T細胞的數量,預期能降低不良反應的程度。

至少在克莉絲汀的感受中,CAR-T療法的不良反應比她曾經接受的化療要小得多。化療讓她長期處于疲勞狀態、皮膚膿腫、心臟也受損。在CAR-T細胞輸注后,她高燒五天,血壓也在下降,伴隨著發熱、打顫、全身酸痛。當她早上醒來時,病號服都被汗水濕透。

好在這種痛苦是暫時的。一星期后,她感覺恢復得很好,甚至去逛了西雅圖的幾個著名景點。

除了不良反應,治療癌癥種類的局限性,是免疫療法面臨的另一大問題。

從理論上說,檢查點阻斷藥物應該是對多種癌癥都有效的廣譜藥,但現實是,它目前只對一些癌癥種類的一部分患者有效果,對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率接近90%,然而在消化道腫瘤如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的有效率僅30%左右。

此外,對卵巢癌、結直腸癌、胃癌和胰腺癌等實體瘤,檢查點阻斷藥物也不那么好用。

這說明,對檢查點阻斷藥物的研究尚未完全成熟。“未來會有新的免疫檢查點被發現。”里德爾說。

CAR-T療法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都未正式通過批準。從2010年CAR-T療法第一次臨床試驗以來,絕大多數臨床研究都針對白血病的治療,缺少其他實體腫瘤的試驗數據,如何推廣到其他種類的癌癥,是一個重要挑戰。

不過,FDA對CAR-T療法給予了優先評估的待遇。里德爾估計,由于在白血病治療的“突破”,可能會讓CAR-T細胞較快被批準,“在2017年,CAR-T細胞將被批準用于治療B細胞急性白血病,在此后某個時間,會被批準用于治療某些類型的淋巴瘤”。

醫學界和產業界都在努力將免疫療法推向一線治療,也就是在患者剛發現患癌時,就嘗試使用免疫治療。

2016年10月25日,一個標志性的時刻來到:免疫藥物Keytruda被FDA批準,用于一線治療肺癌。這宣告肺癌治療正式邁進了免疫時代。

免疫療法成為和化療、靶向藥物平行的主流選擇之一。它意味著很多肺癌患者將不再需要先化療,而可以直接使用免疫藥物。

美國諾華制藥公司癌癥新藥開發部資深研究員李治中告訴《財經》記者,免疫治療藥物的興起,使醫藥界對靶向藥物沒有以前那么狂熱了。以后追求的是混合療法,即靶向藥物+免疫治療。 中國的競爭者

奧巴馬在自己任期內的最后一次國情咨文演講中,倡導投入更多資源對抗癌癥,主攻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的興起將逐漸改變癌癥的治療方式,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制藥企業以及生物公司投入進來。

專門投資醫療健康領域的Leerink Partners公司預測,全球腫瘤免疫治療市場規模到2020年將達167億美元,2025年將實現超2倍增長,達到361億美元。其中,抗非小細胞肺癌藥物占據大約50%的市場份額。

CAR-T療法的研發十分熱鬧,全球多個醫療機構、研發類公司聚焦于此。但受限于臨床研究患者數目,均處于實驗室階段。

據才金資本創始合伙人宮惠珉觀察,在臨床試驗上取得效果后,憑著技術再融資,“從商業上還不是很成熟”,生產成本和復雜性都可能直接限制CAR-T療法的市場容量。

中國市場尚沒有癌癥免疫治療藥物獲批。無論成藥在手的國外制藥巨頭,還是快馬加鞭的國內公司,若能在中國市場拔得頭籌都意義重大。

中國有眾多的創新型醫藥公司加入了癌癥免疫治療藥物的研發競賽。國家藥審中心首席科學家何如意曾表示,現在國內有幾十家企業都在做這類藥物的研發,這種熱情是別的國家比不了的。

百濟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PD-1單抗腫瘤免疫藥物“BGB-A317”,在進行晚期實體瘤的臨床I期試驗,它與國外已經上市的兩種PD-1抗體藥相比,設計上有顯著差異性,即通過生物工程技術特異性去除了某個受體的結合能力。

百濟生物藥研發總監李康博士曾表示:這一設計可能會在一部分腫瘤中顯示出優勢。當然,這種差異能否轉化成臨床用藥上的優勢,有待證實。

通過臨床試驗數據網站Clinicaltrials.gov查詢,截至2017年3月30日,全球注冊的關于CAR-T的臨床試驗有310項之多,其中中國研究者貢獻89項:2015年共有15項,2016年注冊49項,2017年前三個月新增10項,中國的臨床研究增長勢頭迅猛。

不過,國內的諸多研究都處于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階段,距離通過審批上市遙遠,且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可是,國內已經出現細胞免疫療法被濫用的現象。

2016年5月,21歲的癌癥患者魏則西在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武警二院)接受生物免疫療法治療后,醫治無效死亡。事件引發了廣泛、多視角的爭論與交鋒。

單從技術迭代的角度看,CAR-T療法屬于免疫細胞療法的第四代技術;武警二院所采用的CIK-DC療法屬于免疫細胞療法的第二、三代療法,美國也曾開展過臨床研究,可惜沒有大規模臨床試驗證明其有效,美國已鮮有開展相關的研究。

在中國,有一批機構在缺少大規模、正規的臨床試驗的情況下,直接開始推廣已經過時的免疫療法,并收取高額費用。

2016年5月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明確要求細胞免疫治療須停止應用于臨床治療,而僅限于臨床研究。

歷經這場風波,免疫治療的名聲在一定程度上受損,但免疫治療進入中國是大菟趨。

一個利好消息是,國家食藥監總局啟動了進口藥審批的變革。3月17日,《關于調整進口藥品注冊管理有關事項的決定(征求意見稿)》,簡化境外未上市新藥進入中國的多項限制。比如鼓勵境外未上市的新藥經批準后在境內外同步開展臨床試驗,并取消進口藥應當獲得境外制藥廠商所在生產國家或者地區的上市許可要求的限制。

生物免疫療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口腔免疫療法

接受機械通氣的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發生概率較高,是造成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1]。早產兒由于口腔自凈能力低,口腔黏膜薄嫩,易受損傷和發生局部感染,因此做好機械通氣患兒口腔免疫干預十分重要。口腔免疫療法指用無菌棉簽蘸取少量的初乳(通常為0.2ml),涂抹于患兒的口腔兩頰,通過口腔黏膜吸收達到免疫效果。初乳中含有豐富的細胞因子和免疫制劑,可提供抑菌、殺菌、調節免疫、抗感染等保護作用[2]。為此,本研究觀察口腔免疫療法對早產兒VAP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早產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早產兒診斷標準;出生體質量1.5~2.5kg;出生后24h內入院;需經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所有家長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兒存在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如嚴重的心臟病等),且預計存活時間<7d;母親存在下列情況之一,即不能提供初乳者,患有活動性結核、艾滋病、肝炎,正在接受放射性治療或化療,母乳檢測巨細胞病毒(CMV)陽性;患兒存在本次入院期間需進行外科干預的疾病[3-4]。剔除標準:中途退出放棄研究者。隨機等分為3組,對照組1:男22例,女18例;胎齡29~37周,平均(34.22±1.56)周;體質量1.3~5.2kg,平均(2.69±0.45)kg。對照組2:男20例,女20例;胎齡28~38周,平均(34.36±1.42)周;體質量1.2~5.1kg,平均(2.70±0.41)kg。試驗組:男21例,女19例;胎齡29~38周,平均(34.61±1.44)周;體質量1.4~5.0kg,平均(2.68±0.47)kg。3組患兒性別、胎齡、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0例患兒均經氣管插管接Stephanie小兒呼吸機輔助呼吸,采用靜脈營養、藥物治療等常規治療措施;由護理人員協助患兒取半坐臥位,抬高暖箱或者調高搶救臺床頭30°,根據患兒情況吸痰,規范吸痰流程,嚴格執行手消毒[5]及無菌操作原則。2h為患兒翻身、叩背1次,患兒取俯臥位通氣,必要時應用新生兒面罩制作的叩背器為其叩背;2h添加1次濕化水,每天更換濕化罐與濕化水,其中濕化水應用滅菌注射用水;每2h清除1次患兒呼吸機冷凝水,同時放置含氯消毒液(500mg/L)的冷凝水收集桶,加蓋;每天擦拭搶救臺、監護儀、暖箱以及呼吸機等設備,呼吸機管路每周更換1次;留置胃管患兒,必須2h及鼻飼前回抽胃內空氣,避免影響通氣效果、發生胃食管反流等情況;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若有異常及時匯報醫師[6]。對照組1采用0.9%氯化鈉溶液進行口腔護理,對照組2采用5%碳酸氫鈉溶液進行口腔護理,兩組均由護理人員洗手后應用無菌棉簽蘸取0.9%氯化鈉溶液或5%碳酸氫鈉溶液擦拭患兒口腔;擦拭順序:頰黏膜、牙齦、硬腭、舌面、舌下;每3h1次,持續72h。試驗組給予口腔免疫療法:護理人員洗手后從冷藏室取出儲奶袋,使用1ml注射器抽取0.2ml初乳,放置于室溫條件下5min,使用低負壓將早產兒口腔淤積分泌物輕柔吸出,然后取初乳0.2ml,用無菌棉簽蘸取初乳擦拭口腔,擦拭順序:頰黏膜、牙齦、硬腭、舌面、舌下,每3h1次,持續72h。

1.3觀察指標

觀察3組患者口腔護理72h后口咽部分泌物及氣管導管分泌物陽性率,以及口腔感染率、VAP發生率。口腔感染:參考《實用口腔內科學》,口腔黏膜有水腫、紅斑、鵝口瘡、潰瘍、水腫、糜爛則判斷為口腔感染。VAP[6]:若體溫高于37.5℃,胸片有新的或進行性肺浸潤,肺部可聞濕啰音,呼吸道分泌物細菌培養為陽性(檢出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或者葡萄球菌等),WBC>10×109/L,CRP>8mg/L即可診斷。患兒上機1h內、72h后及撤機時采集口咽部分泌物、氣管導管分泌物,應用一次性無菌咽拭子擦拭咽部深處分泌物,應用無菌吸痰管,于下呼吸道取分泌物,采集完成20min內送檢,以上操作均在無菌操作下完成[7]。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的比較用多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3組患兒細菌培養情況比較

試驗組口咽部分泌物陽性率、氣管導管分泌物陽性率分別為2.50%,2.50%,低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3組患兒口腔感染、VAP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口腔感染、VAP發生率分別為2.50%,2.50%,低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生物免疫療法范文第3篇

單細胞基因組測序

隨著微流控技術、罕見細胞分離技術以及對單基因組破譯能力的提高,單細胞基因組測序研究于2012年悄然崛起,并有望于2013年獲得重大突破。

多數的基因組測序是通過提取大量細胞中的DNA后進行的。為了獲得足夠的DNA進行測序,通常需要數以千計、甚至數以百萬計的細胞。這種測序方法,忽略了細胞與細胞之間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對于控制基因表達、細胞行為和藥物反應有可能是至關重要的。近年,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可以對一個細胞進行基因組測序的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實現了從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單位——細胞這個層次,去研究生物的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和變異等過程。如今,在微生物生態學、癌癥基因組、法醫學、微量診斷和遺傳印記等研究中,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使其研究和檢測更深入、更細致,從而帶動基礎科學新的發現,也將給人類對抗疾病、保障健康和提高生命壽命和質量帶來很多新的機會。

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建立需要兩個必備條件:一是高質量的全基因組擴增技術,二是高通量低成本的測序技術。2012年元月,測序巨頭們幾乎同時推出了新一代測序儀,為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提供“利器”。在這一年里,幾乎每個星期都有重要成果在頂級期刊發表。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借助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首次對源自一名男性的91個細胞的全部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發現許多新的重組熱點和與間接方法發現的相一致的比率。隨后他更深程度地測序了8個足以確定突變率。這將有助于了解自然發生的個體遺傳突變,對于不孕不育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2012年冷泉港的基因組生物學會議上報告說,對近200個細胞進行的測序,估算出捐精給他們的男子的重組率。研究者發現每個細胞平均有24.5個重組事件,與來自間接實驗的結果相一致。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稱為Strand-seq的新型測序方法,這種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新方法能分別對單細胞的雙親DNA模板鏈進行測序,獲得高分辨率的姊妹染色體交換圖譜。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當雙螺旋解旋后,兩條染色體上的遺傳信息偶然會出現交換,如果這樣的交換水平不斷提高,也就是DNA損傷和癌癥的一個標志,那么傳統的基因組測序方法就無法檢測出來。利用Strand-seq方法,研究人員可以完成單鏈DNA測序,并發現了首個基因組壓力和不穩定性的痕跡。這種方法能來捕捉DNA一條鏈上的信息,并且能令研究人員對親本DNA模板鏈進行單細胞基因組測序。

目前,單細胞基因組測序仍然處于不成熟的階段,在技術上和成本上還遠沒有達到大規模應用的地步。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2013年,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有望揭示更多信息,如了解癌細胞如何在腫瘤內變化以及每個細胞內“定居”著多少版本的基因,相關技術有望用于癌癥診斷。在不遠的未來,單細胞基因組測序將會使組織器官內細胞基因組的異質性研究、干細胞的異質性研究、生殖細胞的遺傳重組研究和胚胎的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研究更加精準。

NO.2

“普朗克”衛星

探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又稱3K背景輻射)是一種充滿整個宇宙的電磁輻射。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宇宙誕生于距今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微波背景輻射是大爆炸的“余燼”,它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宇宙空間。更精確地觀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對于揭開宇宙形成和演變等宇宙奧秘至關重要。為此,宇宙背景輻射的發現與類星體、脈沖星、星際有機分子一道,并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工程師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也因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而獲得197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根據1989年11月升空的宇宙背景探測者(簡稱COBE)測量到的結果,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譜非常精確地符合溫度為2.726±0.010K的黑體輻射譜,宇宙背景輻射具有高度各向同性,溫度漲落的幅度只有大約百萬分之五。2006年,負責COBE項目的美國科學家約翰·馬瑟和喬治·斯穆特因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3年,美國發射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不同方向上的漲落的測量表明,宇宙的年齡是137±1億年,在宇宙的組成成分中,4%是一般物質,23%是暗物質,73%是暗能量。宇宙目前的膨脹速度是每秒71公里每百萬秒差距,宇宙空間是近乎于平直的,它經歷過暴脹的過程,并且會一直膨脹下去。

為了精確探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歐洲航天局于2009年5月14日發射升空“普朗克”探測衛星。這顆以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的衛星,攜帶了一系列高靈敏度儀器,能夠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深入探測。“普朗克”衛星的靈敏度是“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的10倍。“普朗克”衛星具有更高的角分辨率,比“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高2.5倍,比“宇宙背景探測器”高了50多倍。該衛星可繪制宇宙微波背景圖,角分辨率在10弧分以上,能確定宇宙的空間曲率,并能分辨某處天區中百萬分之一度的溫度差異,而且繪制的宇宙微波背景圖能夠自動將來自銀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光譜輻射從宇宙背景信號中去除。2013年,“普朗克”衛星將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迄今最精確的繪圖,以更高的精度檢測現在的宇宙學理論,并可能發現證據補充或修正“大爆炸”理論。

NO.3

人腦連接組計劃

人腦連接組計劃是美國國立衛生院資助的一個為期5年的科研項目。該計劃投資3850萬美元,于2010年正式啟動,華盛頓大學等4所大學承接了這個艱巨任務。

人腦連接組計劃旨在通過腦成像技術(主要是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彌散磁共振成像,傳統的腦電圖、腦磁圖等作為補充),掃描1200名健康成年人(其中包括300對雙胞胎)的大腦,比較他們大腦各區域神經連接的不同,以及如何由此導致認知和行為方面的個體差異,最終描繪出人類大腦的所有神經連接情況和功能、結構“圖譜”。這一計劃不僅樣本量非常大,而且使用比較先進的技術。當然還少不了問卷、行為、基因測序等,進行綜合研究。這是目前腦成像界最大的項目了。

人腦連接組計劃可以幫助人們全面細致地刻畫大腦內部的組織模式,改變長久以來大腦的研究方式,即不再將大腦視為數量巨大的離散的解剖單元或者化學物質的集合體,而是由彼此縱橫交叉相互連接的神經元細胞構成的復雜統一體。整個大腦連接圖就像地圖一樣,也包括交通樞紐、交通要道等,這些區域的不同可能會帶來明顯的個體差異。

2013年,人腦連接組計劃有望取得重要進展。一旦采集到的所有數據被公開,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整個人腦的結構和功能,進一步推動腦、行為認知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NO.4

探索南極冰下世界

2012年2月5日,俄羅斯科考隊員經過十幾年努力,鉆透3769米冰層,觸及覆蓋在南極冰川下超過2000萬年的巨大淡水湖,這也是人類首次鉆開南極冰下淡水湖。這一消息的,引起世界各國科學家,尤其是極地科學家們極大的關注和濃厚的興趣。

從發現到觸及南極冰下最大的淡水湖,俄羅斯研究人員花了近20年。早在1994年羅馬召開的第23屆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會議上,俄羅斯研究人員卡皮茨亞博士就宣布,在俄羅斯南極內陸考察站“東方站”的冰蓋之下約4000米深處,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湖泊,命名為東方湖。

南極冰下淡水湖是由冰凍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組成的低溫大約零下30攝氏度)、高壓(大約350大氣壓)、低營養輸入和黑暗的封閉系統,冰下湖已經被冰封了2000萬年之久,擁有獨特的與世隔絕的環境,是一個天然實驗室。可用于研究生命如何適應極端環境以及如何在這種環境下進化。例如,在南極冰雪中和冰下淡水湖中可能存在的主要是菌類微生物,而且處于休眠狀態,但可能仍具有生物活性或本來就存活著。研究這些細菌的種類和群落結構的多樣性,可能獲得生命起源的多樣性,并揭示不同地質條件下地球生物的演化規律。

科學家猜測,如果東方湖中有生命存在,那也只能是極端微生物。是一種適合生存于極端環境中的生命形態,它可以耐得住極端高壓、永恒的嚴寒、低營養輸入、高濃度氧氣以及無陽光等各種極端情況。研究這些細菌的種類和群落結構的多樣性,可能獲得生命起源的多樣性,并揭示不同地質條件下地球生物的演化規律。據悉,俄羅斯計劃在2013年的南極夏季,將一個水下機器人送入湖中采集湖水樣本和湖底沉積物樣本。到那時,神秘的南極冰下世界將有更多的奧秘被揭開。

NO.5

腫瘤免疫療法

腫瘤免疫療法是一類應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手段對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進行活化增殖,提高抗腫瘤活性,由免疫的力量抑制或殺滅腫瘤細胞,從而抑制腫瘤生長的治療方法。它是繼手術療法、放射療法、化學療法、中醫療法之后,近幾年國際上最新采用的一種新型腫瘤治療方法。

腫瘤免疫療法根據是否主動促進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分為主動免疫治療及被動免疫治療;前者如腫瘤疫苗,后者主要包括抗體、殺傷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腫瘤疫苗包括細胞瘤苗、蛋白多肽瘤苗以及核酸瘤苗等,通過提取腫瘤抗原進行免疫接種,從而促進機體抗腫瘤特異性免疫應答。

腫瘤免疫療法的優點在于:被激活的人體自身免疫活性細胞不僅能夠直接清除體內的殘存腫瘤細胞,而且能夠提高機體的整體免疫功能,同時還能把患者個體特異性的腫瘤抗原信息傳遞給體內腫瘤免疫殺傷細胞。免疫細胞能夠正確區別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不傷害人體的正常細胞和生理機能,避免了放療、化療給病人造成的不良反應,適合于各種病程、各種體質的腫瘤人群。

腫瘤免疫治療既可以獨立治療腫瘤,又可以與放療、化療、手術配合應用,具有獨特性,為腫瘤的治療開辟了新途徑。即先用常規的療法清除大量的瘤細胞,再用免疫療法清除殘留的腫瘤細胞,可獲得較好的療效,并能減少化療、放療的副作用、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目前在臨床中免疫療法已被成功應用于前列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乳腺癌、肺癌等多種腫瘤的治療,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產生了許多重大的事件,如2010年4月美國FDA批準了dendreon公司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癌癥治療性疫苗Sipuleucel-T(Provenge)用于無癥狀或微小癥狀、去勢抗性的轉移性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療;2011年3月又批準了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用于晚期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易普利姆瑪是一種單克隆抗體靶向藥物,能有效阻滯一種叫做細胞毒性T細胞抗原-4(CTLA-4)的分子,該分子對機體免疫系統發揮負調控作用,常會削弱機體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的能力。

細胞療法是目前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前沿和熱點,是一種非常個體化的腫瘤免疫治療方式,常需要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通過對自身的免疫細胞進行體外擴增、修飾或改造后再回輸至患者體內,實現抗腫瘤的目的。

NO.6

植物基礎研究

植物基礎研究有望在2013年獲得多項新成果。首先值得關注的是生物燃料植物的研究與利用,如利用微藻生產生物燃料。微藻是一種浮游的光自養微生物類群,廣泛存在于海洋、湖泊、河流等水體環境中,其中有很多藻種在特定環境條件下,可以積累大量的油脂產物,用于生物柴油生產。藻類的一大優勢是它不會爭奪糧食作物的土地。其另一特點在于光合作用效率高,易于規模化培養,且能夠積累多種能源物質。此外,微藻生長周期短,細胞繁殖速度快,單位面積產量是油料植物的數十到數百倍以上。

2012年7月,法國大型生物技術公司Cellectis宣稱:到2013年1月,公司將證明基因組改造能使用微藻來制造第三代生物燃料。目前,Cellectis公司應主要證明其技術在藻類植物中的有效性。Cellectis公司研發了能夠干預DNA的分子剪刀,通過此分子剪刀,能夠改變或更換疾病突變載體基因,并改變植物機體。

據海藻生物燃料組織統計,目前美國有 60 家對海藻進行基因工程改造的公司,藍寶石公司是同類企業中最有發展前途的公司之一。公司創始人兼 CEO杰森·派爾是分子生物學家。2007 年,派爾和他的團隊開始從近 40 種產油海藻入手,從那以后他們對 10 萬種海藻進行了基因工程改造。他們的目標是迅速分離出那些產油量極高的海藻種類。

另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013年1月8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化學家最近通過基因工程對藍藻進行了改造,使其能生產出2,3丁二醇,這是一種用于制造燃料和塑料的前化學品,也是生產生物化工原料以替代化石燃料的第一步。相關在2013年1月7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小組利用網上數據庫發現了幾種酶,恰好能執行他們正在尋找的化學反應。他們將能合成這些酶的DNA引入了藍藻細胞,隨后逐步地構建出了一條“三步驟”的反應路徑,能使藍藻將二氧化碳轉化為2,3丁二醇。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轉基因作物。據了解,目前世界各國已累計批準21種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應用,涉及100多個轉化體,13類目標性狀,其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著重于發展抗性轉基因,例如抗除草劑、抗蟲、抗旱、抗鹽堿和抗寒等;第二類側重于改變作物的品質,比如增加營養、提高食品的醫療保健功能等,以及作為工業、藥物、能源原料。

生物免疫療法范文第4篇

值得注意的早期信號

前列腺癌是一種進展比較迅速的惡性腫瘤,有資料表明,如果得不到早期診治,從發現癥狀開始,平均存活期只有3~5年。實際上,前列腺癌出現癥狀時多半已不屬于早期,而且因癌腫長大阻塞膀胱出口和壓扁尿道,會出現尿頻、夜尿增多、排尿困難以及血尿等癥狀,與前列腺增生的臨床表現相似,容易誤診為前列腺增生癥。另外,前列腺癌很早就可發生轉移,出現的轉移癥狀有時竟會比局部癥狀更明顯,甚至還可能早于局部癥狀。部分病例以轉移癥狀就診,表現為腰骶部、髖部疼痛,坐骨神經痛,鎖骨上或皮膚腫塊,咳嗽,咯血,胸痛等。至晚期還會出現食欲不振、消瘦和貧血。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相當困難。

那么,在前列腺癌尚未出現局部癥狀和轉移癥狀之前,是否存在著早期“信號”呢?以下一些因素值得警惕,但并非前列腺癌所特有。

(1)不明原因的乏力、消瘦。

(2)難以解釋的發熱。

(3)肛管及直腸內酸脹不適或隱痛。

(4)排尿躊躇,有尿不盡感。

(5)尿頻及夜尿增多。

(6)疼痛或血精。

出現上述癥狀的老年男子應警惕前列腺癌,要盡早去醫院進行檢查。

直腸指檢――前列腺癌早期診斷的重要手段

直腸指檢是一項簡單易行又基本沒有損傷的臨床檢查,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中十分重要,其準確率可達50%以上。許多學者主張對中年以上男子進行定期檢查。

直腸指檢對于前列腺早期腫瘤的篩查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據統計,若腫瘤浸潤至包膜,直腸指檢的發現率可達70%以上,即使腫瘤只局限在包膜內,直腸指檢也可檢出25%。因此,對于中老年人,定期給予直腸指檢,將使許多患者能得到早期診斷和徹底治愈的機會。

當然,確診前列腺癌尚需要做超聲波檢查、放射學檢查、CT檢查、MR/檢查、前列腺癌的針吸細胞學檢查、前列腺癌的活體組織檢查等。

前列腺癌診療的新方法

在前列腺癌治療的具體方法上,除了手術、內分泌抗雄激素治療、化療、放療和冷凍消融治療以外,醫學界仍然在進行新的探索,其中介入療法、免疫療法顯示出一定的威力,而基因療法也在深入研究中。

所謂介入療法是采用動脈內插管,向通往腫瘤的血管內灌注化學抗癌藥物,并將該血管栓塞。介入治療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利用灌注的抗癌藥物殺滅腫瘤細胞和腫瘤組織;二是將血管栓塞,阻斷腫瘤的血液供應,使腫瘤最終因缺氧和缺乏營養而壞死。目前這種治療是將專用的導管插入主動脈與髂內動脈的分叉處,灌注的藥物有順鉑、絲裂霉素、5-FU等;所用的血管栓塞物是明膠海綿等。該療法適用于晚期前列腺癌已經無法手術而其他療法又效果欠佳者。

免疫療法并不神秘,在人類與傳染性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免疫療法已屢建功勛,既往在腫瘤治療領域也有所應用。免疫療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非特異性免疫,也就是采用一些通用的免疫制劑對抗癌癥。常用的有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轉移因子等。這些免疫制劑在治療其他腫瘤中也在使用,對前列腺癌也有一定的作用。另一種是特異性免疫,需要通過特殊手段,制造出專門針對前列腺癌的免疫制劑,例如研制出前列腺腫瘤疫苗,接種在癌癥患者身上治療前列腺癌,為此科學家正在不斷地努力。

基因療法是一種令人期待和鼓舞的療法,隨著人類基因圖譜繪制的成功完成,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科學家正在加快速度,想方設法,力圖改變人體的致癌基因,用健康基因置換致癌基因;或者改造癌癥基因,使它們“改邪歸正”。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基因療法將給癌癥治療帶來全面突破,也將使治愈前列腺癌甚至所有的腫瘤成為可能。

兩個重要提示

生物免疫療法范文第5篇

背景提示

據預測,2005年全球的治療性疫苗的銷售額將達到9000萬美元,2006年為1億美元,2007年猛增到5.85億美元,2008年為12.65億美元,2009年為20.75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42.9億美元。

由于治療性疫苗的創新性特點,它們將是高價入場券的產品,并且其市場及其增長將與創新性處方藥的審批相似,但與預防性疫苗的審批不相同。一旦治療性疫苗加入全球疫苗市場,其市場價值將成倍增長。在全球治療性疫苗市場中,美國是的最大市場,其次是歐洲。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全球有65家生物技術公司正在研發治療性疫苗,產品達167個。

據估計,在所有的癌癥病人中約33%能夠接受治療性疫苗的治療,并且每種病人可接受治療性疫苗治療的比例各不相同,其中黑素瘤病人為45%,淋巴癌病人為32%,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病人均為26%。

治療性疫苗的應用

腫瘤仍然是治療性疫苗的最廣泛研究治療領域,其次是艾滋病和其他病毒性感染疾病,如EB病毒、肝炎、單純性皰疹病毒、人瘤病毒、和白念珠球菌、多發性壞死、銀屑病等。此外,處在早期臨床研究階段的治療性疫苗治療的疾病包括多發性壞死,風濕性關節炎,和狼瘡,甚至還包括藥物(例如可卡因、尼古丁等)成癮等。

用于開發治療癌癥和病毒感染的治療性疫苗的方法有多種。對于癌征和病毒感染這兩種病癥,治療的目標相同:即對入侵機體免疫系統的腫瘤或病毒抗原誘導免疫原性反應。目前上市的所有治療性疫苗和有望在2009年底上市的所有接近臨床(臨床III期試驗及其以上)的候選疫苗都是用于治療癌癥的。本文主要集中在有希望投入臨床使用的治療癌癥的疫苗,包括自體和同種異體基因的疫苗與單克隆抗體及其可能上市的時間,以及各領域面臨的主要挑戰。

自體疫苗

自體疫苗可能包括絕大多數正在開發的治療性疫苗的類型。在自體疫苗治療過程中,每一名病人都是用從他/她自身的腫瘤細胞中提取的疫苗進行治療的,是真正的個性化療法。因為盡管對某一腫瘤有多種特異性抗原(例如前列腺腫瘤中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每一名腫瘤病人同樣還提呈對自己獨特的某些抗原。

自體疫苗的開發包括三個主要的步驟:第一,從病人體內捕獲抗原提呈細胞(例如從手術切除的腫瘤提取);2、對捕獲的抗原提呈細胞進行處置,以增加其免疫原性;3、將經處置的細胞重新接種到病人體內。結果,每一名病人都用對其專門生產的個性化治療性疫苗。

即將出現的一個自體疫苗是Dendren公司的Provenge ,該疫苗為用于治療前列腺癌的疫苗。該疫苗是將樹突細胞祖細胞與一種由前列腺烷酸磷酸酶(PAP)與粒細胞巨噬細胞刺激因子(GM-CSF)在體內融合的重組融合蛋白(PA2024)接觸而產生的。這種疫苗刺激免疫系統攻擊表達PAP的癌細胞,PAP是一種在約95%的前列腺癌細胞中都可見到的蛋白。Provenge的III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該疫苗僅對一小部分病人有效。因此,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要求增加275名病人進行試驗,該試驗目前正在進行之中。Provenge有望成為第一批大批量生產的重量級治療性疫苗。因此,據估計,Provenge在2007年底進入市場后將使Dendren公司成為治療疫苗市場的領軍企業。

其他侯選自體治療性疫苗

據估計,在不遠的將來進入市場的其他侯選自體治療性疫苗包括Antigenics 公司研發的Oncophage,和Genitope 公司研發的MyVax 個性化免疫療法制劑(GTOP 99)等。Oncophage 包含有與腫瘤抗原臺有關聯的腫瘤衍生熱休克蛋白的純化復合體,至少可用于治療惡性黑素瘤和腎腫瘤等7種不同類型的腫瘤。Oncophage有望在2008年投放市場,其第一年的銷售額將達到月2.8億美元。目前開發的MyVax 個性化免疫療法制劑用于治療B細胞淋巴瘤。該產品包含有與鑰孔嘁血蘭蛋白共軛的病人衍生獨特型蛋白,并與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佐劑合用。MyVax 個性化免疫療法制劑可望在2009年進入美國市場。據預測,到2009年,美國的潛在病人為17萬人,其市場滲透至少在10%。因此,MyVax 個性化免疫療法制劑的銷售額將超過8000萬美元。

異體治療性疫苗

與采用腫瘤抗原特異性對個體病人進行治療的自體治療性疫苗相比,異體治療性疫苗包含有對一類腫瘤具有特異性的抗原。由于異體治療性疫苗可以在某一生物制劑中心批量生產,所以,該產品是相對便于開發生產的侯選產品。異體治療性疫苗可用各種方法開發,包括用保證許多抗原提呈的未明確的混合體和制備融合蛋白等。

CancerVax公司的Canvaxin是一種異體治療性疫苗,由含有30多種已確定的黑素瘤相關抗原的3種黑素瘤細胞系(M101,M24,和M10)組成。目前正在進行III期試驗,可望2008年進入市場。Canvaxin還是一種預防性蛋白疫苗。

另一種將在近期上市的用于治療晚期胰腺癌的異體抗原侯選疫苗為Aphton 公司研發的Gastrimmune (G17DT),該疫苗為一種融合抗原疫苗,可望在今年上市。

單抗

在治療性疫苗市場,除了自體和異體治療性疫苗外,單克隆抗體也是一種正在崛起的重要治療性藥物。鼠單抗IGN101模擬見于某些腫瘤細胞的表面抗原――上皮細胞粘合分子(EpCAM)在癌癥病人體內誘導免疫反應,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OvalRex(oregovomab)是一種正在進行III期試驗的用于治療卵巢癌的鼠單抗,由加拿大AltaRex Medical公司與美國Unither Pharma等多個公司合作開發的。該制劑可延長復發性卵巢癌病人的生存期(與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反應相關),OvalRex靶向由人卵巢癌細胞表面產生的腫瘤相關抗原CA125。研究人員認為,OvalRex通過一個使CA125與OvalRex循環的復合結構誘導抗CA125的免疫反應。與自由CA125不同,復合CA125被傳輸到樹突細胞中激發T細胞活性。

研發的挑戰

盡管治療性疫苗提供一種有利的市場機會,但開發治療性疫苗的挑戰包括病人的選擇、過長的臨床試驗期,和先期的巨大投資等。由于治療性疫苗僅適合于體質仍較好的病人(如病人的免疫系統未受損,能夠對疫苗產生反應)和發展較慢的疾病等,所以,必須謹慎選擇臨床試驗的病人群體。患晚期和發展較快的疾病的病人用治療性疫苗效果差的原因有2點:一是誘導免疫反應需要一定的時間;二是由于病人的身體狀況較差而無免疫應答。

與非疫苗療法相比,治療性疫苗的臨床試驗期和隨方觀察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其療效的計算是通過計算病人的存活率進行測定的,所以,在病人接種疫苗后必須觀察數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清流县| 射洪县| 雷山县| 聂拉木县| 阆中市| 肥城市| 常德市| 廊坊市| 西林县| 方山县| 岑溪市| 清水河县| 英德市| 历史| 柳州市| 黄陵县| 奉化市| 宁陕县| 二连浩特市| 钟山县| 石渠县| 嘉义市| 云阳县| 西盟| 宁国市| 泸定县| 眉山市| 南木林县| 东城区| 武威市| 久治县| 时尚| 陵水| 讷河市| 龙游县| 孟州市| 夏津县| 遂川县| 日照市| 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