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態修復

生態修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態修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態修復

生態修復范文第1篇

關鍵詞:城市濕地;生態修復;濕地生態平衡

1濕地生態修復概述

城市濕地是指城市區域之內的海岸與河口、河岸、淺水湖沼、水源保護區、自然和人工池塘以及污水處理廠等具有水陸過渡性質的生態系統[1],具有濕地的生態功能和典型特征,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濕地種類眾多,數量豐富,長期以來,由于對保護濕地資源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以及不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導致我國濕地面積縮小,生物多樣性降低,濕地功能退化。濕地修復是指通過生態技術或生態工程對退化或消失的濕地進行修復或重建,再現干擾前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相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征,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2]。基于不同的濕地,應根據其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濕地類型、功能要求、經濟基礎等因素,制定相應的濕地生態恢復策略、指標體系和技術途徑。濕地的生態修復設計是一種基于自然系統自我有機更新能力的再生設計,在人工引導下利用大自然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去修復濕地生態環境。雖然針對不同的退化濕地生態系統,其側重點和要求也會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濕地生態修復包括實現濕地基底的穩定性,恢復良好的水文條件,恢復植被和土壤,增加物種組成和生物多樣性,實現生物群落的恢復,提高生態系統自我維持能力,恢復濕地景觀,增加視覺和美學享受等。

2項目背景

安徽合肥十八聯圩濕地位于巢湖北岸,南淝河入巢湖口以東區域,是重要的南淝河入湖口旁側濕地,水資源與水生物資源豐富。根據2018年7月安徽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報告,共分為河流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3個濕地類和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澤、庫塘、水產養殖場、輸水河和稻田6個濕地型,濕地總面積2048.76公頃。人工濕地廣泛分布,占濕地總面積86.56%;沼澤濕地多分布在圩區西部,占濕地總面積的11.64%;河流濕地僅占濕地總面積1.80%。濕地現狀。由于長期的農業耕作,以及周邊區域的開發建設,對十八聯圩的濕地生態系統產生極大的影響,面臨著濕地逐年退化,濕地生物不斷減少的威脅。(1)濕地水體流動性差,污染和富營養化嚴重。區域內現狀濕地多為以往生產生活遺留的水產養殖場和水塘,水質富營養化嚴重,濕地生境破碎,水系不流通。(2)動植物資源相對單一,生物多樣性低。植物多樣性較低,真正的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相對較少,區內經濟作物為主大面積種植,使其他植物生存空間被壓縮。區域內魚類群落結構相對簡單,魚類生境呈現片段化。不合理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使多種資源受到破壞,鳥類棲息地減少,食物來源受影響。(3)外來生物入侵造成危害。外來入侵植物繁衍擴散迅速,造成本土生態系統危害,小飛蓬等外來物種主要危害陸地生態系統,而喜旱蓮子草等主要危害水生生態系統。

3設計理念與景觀分區

3.1設計理念

修復和重建適合濕地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底條件,包括的濕地地形、土壤條件,良好的水文狀況等,營造多樣化的生境,引入多樣化的生物因子,從而豐富生物多樣性,逐漸修復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3.2景觀分區

根據現狀場地濕地功能特點等,分為強化凈化濕地區、沼澤濕地重建區、生態塘濕地重建區、自然濕地保育區、生態林帶隔離區。(1)強化凈化濕地區。位于北側和東北側,是場地最高區域。通過北部的河道將南淝河的水引入本區域,增強區域內水動力,同時通過濕地凈化,削減入巢湖的污染負荷。整理地形形成底面有坡度的洼地,在基底由土壤和調料(如卵石等)混合組成填料床,在床體表面種植具有水凈化能力強、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包括:千屈菜、蘆葦、水蔥等,水體流過基質和植物根部,達到強化凈處理的目的。(2)沼澤濕地重建區。位于強化凈化濕地區南部下游,利用原有人工濕地,重塑微地形,形成港汊縱橫、水陸交錯的多樣化濕地生境,包括小島、河流、深潭等,形成層次豐富的濕地景觀風貌。(3)生態塘濕地重建區。位于場地中部,局部打破原有魚塘的分割,溝通水體,在塘內種植水生植物,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并為水生昆蟲、魚類和水陸交錯帶的動物提供生長和繁育場所。(4)自然濕地保育區。場地西部及西南部現狀沼澤濕地生態環境較好,進行保留并嚴格加以保護,防止外來干擾,僅開展科研及管理維護工作。(5)生態林帶隔離區。在場地東側邊界區域,建設生態林帶隔離區,營造陸地生物生境,減少周邊區域對濕地的影響。選取鄉土樹種和先鋒造林樹種,合理增加掛果植物,為植食性城市留鳥提供食物。

4濕地生態修復

規劃濕地生態修復包括地形修復、水文修復、濕地生物因子修復。

4.1地形修復

濕地地形主要滿足各種類型濕地生境營造、水文、植物種植、濕地生物棲息地等幾個方面。設計維持原有地形大高程坡度走向,滿足水體自然流動的趨勢,并且營造出多樣化濕地生境。陸地部分為陸地生物創造適宜的生境。

4.2水文修復

包括濕地水文條件的恢復和濕地水環境質量的改善。從南淝河引水進入濕地,并有組織地流動,增強水動力。很多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對水中的有機物、化學物質具有吸附和凈化作用,通過收割水生植物體就可以達到從污水中去除氮、磷的目的[4]。常用于去除污染物的挺水植物有蘆葦、菖蒲美人蕉、慈姑等。沉水植物中應用于氮磷污染水體的主要有菹草、金魚藻、狐尾藻等[5]。

4.3植物群落修復

因為濕地有著水陸交界的特征,植物群落配置也是沿著“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陸生植物”的系列漸變[6]。通過豎向設計和水位控制,為多樣化植物創造生長條件。植物選擇鄉土樹種,避免外來物種入侵;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去污效果,又能為水鳥提供庇護場所和食物。林地植物選用本地植物及帶果實的適合鳥類食用的植物,比如欒樹、烏桕等。林下的物種多樣性整體呈混交林高于純林的趨勢,有利于群落的穩定存在和發展[7]。合理搭配喬木、灌木、草本植物,增加生境的復雜性和物種多樣性。入侵的有害外來物種可能會摧毀當地的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應選擇生態的方法鏟除,擯棄化學除劑。

4.4動物因子修復

動物因子主要包括濕地魚類、底棲動物和鳥類。水生動物的放養將充分考慮水生動物物種的配置結構,科學合理地設計水生動物的放養模式,使生態系統更加的穩定[8]。濕地修復中根據水生動物的覓食、營巢、繁衍、遷徙等活動規律來創造條件,營造適合各種動物生長的多樣化生境。濕地魚類群落恢復以促進清水生態系統形成以及為鳥類提供食物為目的,調整魚類結構,適當放養小型可供鳥類取食的本地魚類。通過適度投放巢湖地區土著性螺類、貝類等,增加底棲動物的多樣性。鳥類的恢復主要依靠鳥類生境的營造。規劃不同水生區域,供不同的涉禽和游禽棲息。在陸地區域內種植樹木集中成林,營造林地景觀和陸鳥生境。禁止游人進入鳥類棲息地,其他區域也應該控制噪聲等干擾,有利于鳥類的棲息。

生態修復范文第2篇

長江,世界第三長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橫貫中國的東中西部,也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紐帶。長江流域覆蓋9省2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早在2013年7月21日,在湖北武漢考察時就提出,“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作用,發展江海聯運,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其后,又多次在考察調研中談到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問題。

2014年3月,“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2016年1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理念要先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

長江經濟帶的合作也步入了一個新階段。2014年11月,長江沿岸27個城市達成《長江流域環境聯防聯治合作協議》,探索設立區域性環境資源交易平臺、組建環保產業聯盟、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態補償制度等。2014年12月,長江經濟帶12個直屬海關全面啟動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2015年4月,《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獲批,長江經濟帶形成了長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2015年10月,長江經濟帶覆蓋的11省市共同簽署了長江經濟帶旅游產業合作宣言。

今年的1月5日,是長江經濟帶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這一天,在重慶調研的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定了向、定了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40%GDP”的加減法

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時至今日,這條6300公里的黃金水道及其流經的廣袤區域,依然是我國經濟的“重心所在”“活力所在”。根據最新公布的各省份2015年主要經濟指標,長江流域9省2市中,9個省份的GDP增幅達到或超過8%,其中重慶以11%的增幅繼續領跑全國。

但是,經濟的總量和增速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有調查表明,長江已形成近600公里的岸邊污染帶,其中包括300余種有毒污染物。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資源公告數據顯示,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785億噸中,有近400億噸排入長江,幾乎相當于一條黃河的水量。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成為勢所必然。總書記把這個問題提到了“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高度,并且指明了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根本方向: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

當然,在發展與保護的問題上,總會存在二選一甚至多選一的“兩難”“多難”問題,長江經濟帶建設同樣也不例外。

對此,總書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闡述:“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統一市場、加快轉方式調結構,這是已經明確的方向和重點,要用‘快思維’、做加法。而科學利用水資源、優化產業布局、統籌港口岸線資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資項目,如果一時看不透,或者認識不統一,則要用‘慢思維’,有時就要做減法。”

關于長江生態修復,

部長、省委書記們在忙些什么

1月11日,2016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強調2016年要突出抓好的三件大事之一,就是要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有關環保工作。陳吉寧強調,要認真落實主持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精神,編制實施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切實做到生態功能不退化、水土資源不超載、排放總量不突破、準入門檻不降低、環境安全不失控。強化戰略和規劃環評,優化產業布局、城市功能分區和岸線開發利用,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強化風險管控,保障飲水安全。

2月3日,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等,專程來到長江水利委員會走訪慰問,共商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發展大計。據李鴻忠介紹,當前,湖北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圍繞“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打造長江經濟帶的“脊梁”的目標,按照“建設生態長江、涵養文化長江、繁榮經濟長江”的思路,統籌謀劃推動湖北長江經濟帶發展。

2月14日,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會議指出,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上,是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大航運中心之一。要全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多措并舉,推進航道暢通、樞紐互通、江海聯通、關檢直通,構建鐵公水空一體化、內暢外聯、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快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切實增強服務、集聚、輻射能力,更好地發揮重慶承啟東西、溝通南北、通達江海的作用,更好地發揮重慶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2月15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刊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扎實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一文。文章稱,2016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打造“一道兩廊三群”,即大力構建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和現代產業走廊、發展沿江三大城市群,新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充分發揮協商合作機制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邁上新臺階。

2月19日,在上海市政府新聞溝通會上,據上海市發改委介紹,在圍繞國家戰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過程中,上海已經明確了環保等七個領域共28項重點工作。

從今年開始,上海將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落實分類管控制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將推進長江航運綠色發展,加強船舶污染防治和清潔能源船型推廣應用;將推動重點區域轉型升級,推進重污染行業淘汰減量。

生態修復范文第3篇

1.1分區的原則和依據根據以影響生態修復和植物生長的控制性因素—水,作為劃分生態修復一級類型的主導因子及土壤侵蝕特點。滿洲里市降雨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300mm,蒸發能力強,干燥指數2~5,干濕類型屬半干旱區。水土流失類型以風力侵蝕為主,并伴有少量水力侵蝕。滿洲里市生態修復區土壤侵蝕面積為Ⅱ級為120.59km2、Ⅲ級為41.54km2、Ⅳ級為1.31km2,總面積163.44km2。

1.2分區結果全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分區確定滿洲里市為一級類型Ⅲ區的二級類型區呼倫貝爾高平原區侵蝕類型為風力侵蝕。

1.3生態修復對象根據《全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規劃》生態修復對象為非耕地的中輕度水土流失區。滿洲里市確定有中輕度水土流失面積162.13km2(輕度120.59km2、中度41.54km2),適用于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滿洲里市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示范區所處地類為中覆度草地、低覆度草地,貫穿全市的301國道(滿洲里市-綏汾河市)兩側和與之相連的北山牧場,總面積50km2。項目區內草地覆蓋度大約在30%~70%。

1.4生態修復的重點根據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按可修復面積的大小、修復對象的水土流失類型、土地類型等情況,分析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重點,滿洲里市有一級類型區中的Ⅱ、Ⅲ區的中覆蓋度草地、低覆蓋度草地面積50km2屬于生態修復的重點。

2總體布局、建設規模

根據彩色衛星影象圖判讀,滿洲里市有中輕度水土流失面積162.13km2(輕度120.59km2、中度41.54km2),適用于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其中301國道(滿洲里市-綏汾河市)兩側和與之相連的北山牧場,總面積50km2,確定為示范區,規劃封禁面積50km2、圍封長度60km、人工種草54hm2、人工補播500hm2、建棚圈8個、建立觀測站、點16個、建標志牌8個、新打機電井6眼、節水灌溉面積54hm2、設置管護隊伍5人。

3生態修復目標及措施

3.1生態修復的具體措施(1)強化農牧業交錯區的水土保持措施,改變放養制,實施圈養制,圍欄禁牧,推廣圈養制和草原利用有償制。(2)要加強牧區水利建設,改善退化草原區的水利條件,提高牧草生長量。(3)要改良“三化”草場,建設牧草基地。

生態修復范文第4篇

關鍵詞:城市水體生態修復技術水質狀況污染成因

中圖分類號:F29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水體污染的特點一般是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氮磷含量超標;水體滯流,多處于厭氧狀態,復氧能力差;淤積嚴重,透明度低,甚至出現黑臭現象;河道生態系統退化嚴重,自凈能力差等。城市河道往往需要進行綜合整治,如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廢水回用率、控源截污、清淤、水系溝通、護岸整修、完善調水設施、沿河綠化、水質修復等等,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城市水體的治理受到地形、周圍建筑物等空間限制以及防洪泄洪、行船、休閑等功能需要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從河道特點和污染特征出發,構建水污染控制和水環境改善的綜合技術體系,從而達到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的最終目的。具體到水體修復方法來講,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學法與生態修復法,其中生態修復技術由于具有安全、經濟、實用、系統等諸多優點而成為河流污染治理的主要技術手段。

一、我國城市水體的水質狀況及其污染成因

目前全國80% 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 許多大江大河的城市段已達不到Ⅲ類水質的標準。據全國2 222 個檢測站的統計, 在138 個城市河道中, 符合Ⅱ、Ⅲ類水質標準的僅占23%, 超過Ⅴ類水質的占到38%, 能飲用的地面水所剩無幾。2003 年度全國七大水系407 個重點監測斷面中, 只有34%適于直接飲用( 屬Ⅰ類水質) , 24. 8% 適于漁業生產( 屬Ⅰ、Ⅱ類水質) , 38. 1%適于游泳( 屬Ⅰ 、Ⅱ、Ⅲ類水質) , 另有38. 1% 是沒有任何用途的臭水( 屬Ⅴ類、劣Ⅴ類水質)。

1、點源污染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 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 城市內的廠礦企業急速增加, 大量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 河道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據統計, 長江流域劣于Ⅲ類水河長占總評價河長的22. 5%。劣于Ⅲ類的水體主要集中在城市江河段和部分支流。主要超標項目為: 氨氮、高錳酸鉀指數、化學需氧量、5 日生化需氧量、總磷、石油類等。長江流域的污廢水排放量, 2003 年達到270×108 t以上( 其中不含火電廠直流式冷卻水和礦坑排水230. 9 × 108 t) , 其中生活污水81. 3× 108 t, 工業廢水192. 1 × 108 t, 較5年前增長了35%。2003 年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量為41. 46× 108 t, 其中城鎮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為9. 46×108t, 第二產業為29. 33×108 t, 第三產業為2. 67×108t, 火電廠直流式冷卻水排放量和礦坑排水量為2. 18 ×108t。

大量的污廢水排入城市河道, 而這些污廢水遠遠超出了河道的自凈能力, 河道內部生態系統產生“多米諾”效應, 水質急劇惡化。

2、面源污染

城市河道的面源污染主要是以降雨引起的雨水徑流的形式產生, 徑流中的污染物主要來自于雨水對河道周邊道路表面的沉積物、無植被覆蓋的地面、垃圾等的沖刷。污染物的含量取決于城市河道的地形、地貌、植被的覆蓋度和污染物的分布情況。因此, 對面源污染的控制也可理解為對城市河道周邊降雨徑流污染的控制。

在諸多城市的市政建設中, 雨水排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是不分的, 而且不具備雨水處理工藝。大量的雨水沿著排水管道未經處理直接進入城市河道, 給河道帶來了嚴重地污染。

3、混凝土的“包裝”

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 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蓋,只考慮河道的防洪功能。為保護城市的安全, 河堤年年加高, 并大量建設鋼筋混凝土、塊石等直立式護岸, 河道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失去自凈能力的河道反過來又加劇了河道水體的污染。

二、城市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分析

1、城市水體生態修復技術

(1) 污染源處理技術

城市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尤其是分散生活污染源的排放,已經成為部分地區城市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開發小型的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尤為重要。生活污水就地處理凈化槽、土地溝渠凈化系統等成為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重要配套設施。固定微生物技術、微生物載體技術、電解技術、厭氧好氧技術、水解技術及磷資源的回收技術成為上述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發展新型磷資源回收利用系統技術為恢復有限磷資源奠定了技術基礎。

(2) 水體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是利用特定的生物(包括微生物-土著或外源微生物以及植物等)在一定條件下進行消除或富集環境污染物,從而對污染環境進行恢復的生物過程。生物修復技術是新近發展起來的一項清潔環境的低投資、高效益、便于運用、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可靠的環保技術,并得到各國環保部門的認可。植物的修復技術主要是使生態系統的退化得到遏止,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得到恢復。研究包括河流廊道、河網及岸坡的植物培育及生物群落的構建。

2、城市水體的維護

(1) 建立科學的水務管理體制

目前,我國的水資源管理涉及到水利、航運、漁業、礦產、城建、農業、林業和海洋,但沒有一個真正的權力機構來統一管理水資源。長期以來在防洪減災、城市供水、防止污染、保護水體生態環境等具體工作上都存在許多矛盾,嚴重妨礙了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調配和統籌兼顧。新的城市水務管理應具有對城市防洪、除澇、需水、供水、節水、排水、水資源保護、污水處理及回用、地下水回灌等統一管理的職能。通過建立統一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實現城市水體規劃、調度和水量水質的統一管理,進一步確保地區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 加強水體生態保護

城市水體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賦有供水、防洪排澇、旅游娛樂及維護環境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規劃、區域流域規劃及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管理、調度中應充分考慮這一特殊水體的作用與功能。通過建設調節水庫、污水庫、引水沖污水道或通過湖泊河道清淤減少水體污染源等,以達到保護和改善城市水體的目的。

通過引水來增加河道流量,是改善城市水體質量的有效方法。目前國內基本上采用生物處理工藝為主,輔之以曝氣氧化的方法。利用天然河道和水工建筑物,按照污水處理要求加以人工曝氣、攔污沉渣等措施,達到處理要求;或通過人工投放生物菌種的方法對河道水體和底泥進行生物降解,以恢復水體生態環境。此外,研究適合當地的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通道,是防止城市環境水體污染的重要方法。

(3) 綜合治理暴雨污水

城市雨水一方面是一種可貴的水資源,另一方面會對城市水體造成污染,尤其是初雨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雨洪控制與利用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已開始研究收集利用雨水的技術和方法,上海和北京等城市均在著手研究雨洪水的控制與利用方法,通過對降雨強度、降雨徑流和初雨水質變化規律的研究,建立后續雨水收集、傳輸、調蓄、處理及利用系統。在工程措施上,可以結合生態工程建設,通過管、塘、池配套設施建設,溢流技術的完善,河湖岸邊水生植物合理利用,雨水凈化回用以及減少侵蝕作用等措施減少污染強度,從而達到保護水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艷霞, 王穎, 張進偉, 陳建峰. 城市河道水體生態修復技術的探討[J].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06,(11)

[2] 胡靜波. 城市河道生態修復方法初探[J].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2009,(02)

[3] 單明軍, 劉洋, 楊婷婷, 孫海峰. 微生物制劑凈化富營養化湖泊的應用研究[J]. 生態環境, 2007,(05)

[4] 王海龍, 常學秀, 王煥校. 我國富營養化湖泊底泥污染治理技術展望[J].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06,(03)

生態修復范文第5篇

關鍵詞: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修復、治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F205文獻標識碼: A

0 引言

巢湖流域地形多樣、水系復雜,人口密度大、耕作強度高,湖泊污染面廣、量大。自國家開展“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以來,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長足進展,但現狀水環境狀態依然不容樂觀。《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巢湖富營養化程度居全國五大淡水湖泊第二,TN、TP等水質指標也已全部超過湖泊富營養化評價標準。

1 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修復面臨的核心問題

(1)半封閉水域

人工控湖之后,巢湖逐步演變為半封閉型湖泊,呈現出“水量交換減少、水體流動減弱、水位波動減緩”等人類干預下的湖泊水文特征,逐步誘發出環境容量縮小、環湖濕地消失、自凈能力下降等問題,加劇了水體、岸帶生態系統的退化。此外,歷史上大面積的圍湖造田、筑壩養殖等導致巢湖流域的濕地灘涂逐漸消失,使巢湖流域的陸域生態系統大幅退縮。

(2)污染重湖泊

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城鎮生活、工業生產和農業面源污染,在加強污水處理和提標改造的同時,隨著用水量增加,巢湖流域污水排放及入湖污染負荷持續增長;而入湖河流生態基流匱乏,以及環湖含磷地層的巖溶性磷流失嚴重,也增加了巢湖的污染負荷。

(3)發展中流域

根據安徽省社會經濟發展戰略,未來一段時間內,巢湖流域仍將處于工業化與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此外,產業結構調整相對滯后,與減排剛性要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使得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與日俱增。

2 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修復的總體思路

(1)理順環湖發展建設與水污染防治的支撐并行關系

圍繞城、湖關系,確立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修復的總體思路。一方面,巢湖的保護、修復與治理是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巢湖流域)的生態城市建設、流域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核心;另一方面,生態城市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是巢湖生態保護、修復與治理的根本保障。兩者是互為依托、互相支撐的整體,缺一不可。

(2)調控水質、水量與水生態,兼顧污染控制與內部調控

水量、水質是湖泊生態修復的基礎問題,構建和優化水生生態系統是湖泊治理的根本。作為半封閉淺型湖泊,通過恢復和調整江湖關系來實現水量安全進出、水位合理升降、水體經常流動,是巢湖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的基礎,也是水質恢復的重要條件。

(3)因地制宜選擇污染治理技術

巢湖流域山體磷背景值高、涉及區域廣,因而要實施全過程磷流失控制技術;巢湖屬閘控河道性湖泊,污染物在不同湖區之間遷移,水源地供水安全隨時受到威脅,因此要開展重污染入湖河流治理和水源地保障供水安全應急技術;主要污染入湖河流缺乏生態基流,因此要適時開展入湖河流多源補水的優化調度技術。

3 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修復策略研究

通過對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修復核心問題的解讀,確立了其開展生態修復的總體思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包括示范區生態修復與管控格局構建、產業轉型升級、截污減負與水質凈化、圈層生態保育修復、擴大湖泊環境容量等五個方面。

3.1 構建生態修復與管控格局

根據巢湖流域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現狀,分析各區域的生態承載能力,劃定包括水源涵養、水資源調蓄、水質凈化、生物多樣性維持等功能在內的生態功能分區[1]。以水生態功能分區為依據,對生態要素最集中、生態敏感度最高的區域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禁止開發建設;對城湖過渡地帶的生態保護次區域設定準入條件,限制開發建設;對于保障城鎮健康發展的區域,滿足生態環保要求和排污標準,加強集約建設。層次遞進,分類管控,以此實現生態保育地區、新型農業地區和城鎮化發展區域的共生、共促。

3.2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緩解“城湖”矛盾

在用足、用活巢湖流域“山、嶺、湖、水、圩”等農業發展資源的同時,不斷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走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道路,從根源上控制農業面源污染[2]。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建設低碳產業體系,嚴格資源節約和環保準入門檻,著力打造生態工業園區,全面降低工業點源污染。同時,發揮近湖區域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壯大特色旅游產業,打造環巢湖特色旅游目的地。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實現污染物的結構減排,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矛盾。

3.3 截污減負與提高自凈能力相結合,降低污染負荷

首先是控制污染源,包括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農業面源以及底泥內源污染控制[3]。弱化與攔截入湖污染,加強對重污染河道的綜合治理,同時對河岸帶濕地展開重建與修復工作,以及對環湖富磷本地區域的生態修復;第二是增強水體自凈能力。以重污染河道的水體自凈能力提升為重點,通過多級人工濕地凈化、河口濕地重建、河道原位凈化等生態修復工程,削減入湖污染量;構建圩區緩沖帶和溝塘生態系統、恢復消落區生態功能,增強湖濱帶污染攔截功能。第三是科學清淤,減少內源釋放。據估算,巢湖淤積底泥總量約2.5億立方米,其中高磷底泥約0.5億立方米,釋放的氮磷貢獻量約占全湖總負荷的10%左右。選擇在主要入湖河口地區開展生態疏浚,一方面可削減底泥污染釋放,另一方面可促進生物多樣性和物種保護。

3.4 保育修復,恢復生態系統功能

首先是對水體生態系統的保育修復。在分析藍藻水華易堆積區水體流場與藻華生物量的時空分布的基礎上,通過物理攔截打撈、水下氣幕攔截等方式,加強對東西半湖藍藻水華的調控,同時,優化調控湖體物種生物結構,提高湖體水質凈化能力。第二是對濱湖岸帶的生態修復,通過構建由重點入湖河口凈化濕地、圩區濕地、固岸防浪濕地、農村河塘濕地等構成的梯級濕地體系,修復濱湖帶生態功能[4]。第三是對陸域地區的生態修復,提高陸域水源涵養能力,修復生態功能。包括加強山體生態修復,治理水土流失和抑制岸線崩塌,減少富磷本底、水土流失對巢湖水質的影響;提高森林覆蓋率,在入湖河流的源頭地區,強化水源涵養林建設;推進景觀生態林營造、建設防浪護堤林帶等內容。

3.5 調水引流,擴大湖泊環境容量

完善并擴大巢湖對江水循環通道,修復江湖關系,調控水位波動。以引江濟巢為標志的控湖工程體系,以實現水量的安全進出、水位的合理升降、水體的經常流動,為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和水資源利用創造工程條件。

4 結語

半封閉水域、污染重湖泊、發展中流域等問題是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開展生態修復工作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本著“生態優先”原則,同時不回避巢湖所在的城市地區的發展建設需求,全面考慮水質、水量、水位、水生態等基本要素,全面預測流域生態、生活、生產需求,同步推進湖內調節與流域控制,是制定示范區生態修復策略的關鍵,本文正是圍繞這些基本思考,研究了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修復的基本策略,以期對巢湖及其他相似流域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吳亞偉,合肥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高級工程師 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

王嵐,合肥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城市規劃師

參考文獻:

[1]高永年,高俊峰.太湖流域水生態功能三級分區[J].地理研究,2012(11):1941~1951

[2]朱青,唐紅兵.創新湖泊治理與保護思路,加快巢湖治理與保護進程[J].水資源保護,2013(7):54~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水| 翁牛特旗| 舞阳县| 资源县| 高雄县| 双鸭山市| 新民市| 扶沟县| 洛扎县| 平山县| 蚌埠市| 枣阳市| 湘潭市| 乐山市| 双柏县| 札达县| 酉阳| 酒泉市| 阿克陶县| 南皮县| 油尖旺区| 安康市| 琼海市| 廉江市| 江陵县| 于都县| 静安区| 根河市| 武威市| 连州市| 新郑市| 来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永州市| 滁州市| 阿勒泰市| 鹿邑县| 勃利县| 察哈| 甘洛县|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