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證券投資相關分析

證券投資相關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證券投資相關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證券投資相關分析范文第1篇

(大連市工程預算管理處,大連 116016)

(Dalian Engineering Budget Management Office,Dalian 116016,China)

摘要: 本文就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的營銷因素進行闡述,對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的具體策略,以促進政府投資項目的社會效益不斷增長。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rketing factors of the whole process cost dynamic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invested projec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st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strategy for the whole process cost dynamic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invested projec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growing of social benefits of government invested projects.

關鍵詞 : 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問題;策略

Key words: government invested project;whole process cost;dynamic management;problem;strategy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2-0089-02

0 引言

在實踐過程中,政府通過發行債券、劃撥款項等方式進行融資,從而促進各項政府投資項目順利開展。本文對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中存在問題進行全面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政府投資項目造價管理的全過程,對于促進政府投資項目的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起到重要積極作用。

1 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的影響因素

現代化建設中,根據不同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情況來看,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如下幾個:

1.1 投資項目的規模 一般情況下,投資項目的規模和經濟效益成正比關系,在受到技術水平、管理效應、經濟技術、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規模的不斷擴大可能會增大管理風險,從而影響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效果,致使企業承受巨大經濟損失。

1.2 投資項目的區域 在進行投資項目的選定時,需要對投資項目的區域情況進行仔細調查和審核,確保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得到真正落實,才能保證政府投資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般要對用地面積、地質結構、交通運輸和環境污染等進行嚴格控制,以保證政府投資項目的工程造價得到有效管理。

1.3 具體的建設水平 一般影響政府投資項目整體建設水平的因素有工程配套、施工人員組織和建筑標準等,而建設施工的審核、評估等,與整個投資項目的建設質量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需要對具體的建設水平給以高度重視。

1.4 施工工藝和設備的應用 一般在選擇施工工藝和設備時,要注意施工工序的合理性、規范性,提高設備的施工效率,注重設備的維修和保養,才能真正降低施工成本,使政府投資項目的資源得到最優化配置,從而為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2 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造價管理不斷加強,相關管理體制得到有效完善,使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對于促進整個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中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急需解決:

2.1 項目完工的結算比工程預算高很多 在政府投資項目的施工完成以后,部分施工單位為了提高經濟利潤,在進行工程結算的時候,采用虛報和添加工程量的形式增強施工總量,通過高套工程造價定額、提高施工材料價格等方式,使項目的建設成本不斷增加,從而使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出現失衡情況,給整個項目管理水平提升得到極大影響。

2.2 項目施工過程的“三超”現象非常嚴重 我國政府投資項目屬于非營利性工程,主要是為了便民利民而開展的,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存在準備工作不足、投資決策比較倉促等問題,嚴重影響政府投資項目的管理效果。在實踐過程中,建設單位沒有足夠的實際經驗,相關技能缺乏,對投資決策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不夠重視,給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帶來很多困難。與此同時,施工組織安排、建設施工周期和相關考察調研等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工程預算中很多內容涉及不夠全面,從而不能深入分析政府投資項目面臨的各種困難,致使很多費用沒有被編制到工程造價預算中,導致整個工程的造價控制出現問題。由于施工設計的不合理、設計方案變更較多、招標投標不規范等,給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造成極大影響,導致工程造價出現嚴重“三超”現象,給企業帶來巨大資金流動壓力。

2.3 建設單位沒有高度重視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 在政府投資項目中,建設單位基本上臨時組建,因此,在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上,出現經驗不足的問題,并且,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部分簽證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以及管理機制和制度的不完善,致使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出現失控情況。建設單位沒有對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給以高度重視,致使項目建設過程出現雙方意見不統一、工程核算內容產生分歧的情況,最終激發政府投資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各種矛盾,給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帶來嚴重影響。

3 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的具體策略

為了提高政府投資項目的社會效益,使政府投資項目的所有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建設單位必須對工程造價管理技術、施工組織等給以高度重視,注重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的真正落實,才能保證政府投資項目的施工質量,從而推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3.1 健全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體系,加大控制管理力度 根據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情況來看,不斷健全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體系,根據項目的施工要求,制定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制度和考核標準,將施工各階段的責任明確到指定的負責人身上,加大政府投資項目的控制管理力度,才能保證政府投資項目的施工進度,確保項目的施工質量,從而給政府投資項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斷增長提供可靠保障。對施工中的決策階段、施工設計階段給以高度重視,嚴格按照相關規范標準執行,將政府投資項目的實際施工情況,與相關制度相結合,才能真正提高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的效應,從而促進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3.2 明確項目施工各階段的造價控制管理目標,加強各階段的額施工控制 想要保證政府投資項目的施工質量,提高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水平,就必須明確項目施工各階段的造價控制管理目標,通過不同的統計方法,將施工各階段的管理任務落實到個人身上,從而增強全體施工人員的工程造價管理意識,使政府投資項目的總造價得到有效控制。根據項目的整體施工要求、影響因素等,建立有效管理責任制度和獎懲制度,從決策、設計、施工和竣工等方面進行全面控制,才能促進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3.3 完善項目招標投標、施工材料設備的全過程管理體系,加大監管力度 根據政府投資項目的成本控制目標,完善項目招標投標、施工材料設備等方面的全過程管理體系,注重現代管理技術的應用,不斷加大監管力度,才能促進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造價控制的規范化、現代化發展。如果發生工程變更、招標單位資質不符等情況,建設單位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施工各階段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確保政府投資項目施工順利完成,從而為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4 結束語

現代化建設中,注重政府投資項目的全面管理,加強全過程造價動態管理力度,有利于提高政府投資項目的施工質量,從而確保政府投資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為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高鵬舉.大慶市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3.

[2]李明.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造價管理與控制[D].大連海事大學,2013.

[3]肖麗紅.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績效評價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3.

證券投資相關分析范文第2篇

【關鍵詞】開放式指數基金;績效;跟蹤誤差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其投資采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于目標指數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

文章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定量分析主要涉及到統計分析方法和計量分析方法的運用。描述統計、回歸分析、相關分析和統計檢驗等將會得到較多應用。

文章按照由抽象到具體的研究思路,首先對研究指數基金業績的各種指標體系進行概括和總結。接著選擇最新的數據,在此基礎上,運用多種具有代表性的業績評價方法對我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績效進行實證分析,最后對實證結果進行總結,并對我國指數基金市場今后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一、指數基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分析

1.跟蹤誤差體系。

跟蹤誤差,是用指數基金一定區間內一定頻率的跟蹤誤差時間序列數的標準平方和加以計算的,該指標通常也被稱為跟蹤偏離度,反映知識基金投資管理中的風險,跟蹤誤差的公式如下:

公式中, t是樣本基金在考核期內各時點的跟蹤誤差,即基金投資組合收益率Rpt和基準指數收益率Rmt之差。T為考核期內可計算的一定頻率跟蹤誤差數據的總個數。

2.風險指標體系。

現資理論中, [值和標準差常被用來衡量基金的風險程度。標準差反映實際收益率和預期收益率的偏離程度,標準差越大,基金風險越大,反之,風險越小。[值反映基金收益對市場基準組合的敏感程度,[值越大,基金投資的收益波動大于市場基準組合的波動,基金的系統風險越大,反之,風險越小。

目前同時考慮到投資收益率與風險這兩個因素的主要的評價指標,即風險調整后的評價指標有Jenson指數、Treynor指數以及Sharp指數。

二、實證結果與分析

1.樣本數據和無風險利率的確定。

文章的實證研究針對以下四支指數基金:嘉實滬深300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萬家180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融通深證100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和易方達50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評價期間設定為2008年1月4日至2010年12月31日,并以年為單位劃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樣本區間為:2008年1月4日至2008年12月31日,2009年1月4日至2009年12月31日和2010年1月4日至2010年12月31日。

2.跟蹤誤差分析。

計算各指數基金及其目標指數的日收益率,代入公式1可以計算出各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如下表):

表1指數基金跟蹤誤差表 單位(%)

(原始數據來源:中信證券網上交易系統、和訊基金網站)

通過對上表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2008年度,各樣本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均控制得較好。(2)在2009年度,與上一年度相比較,樣本基金的跟蹤誤差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升,這表明各基金的經理們在面對大盤快速上漲的情況下,充分考慮到了未來指數出現下跌風險的情況,不約而同地采取了保守的投資組合。(3)在2010年度,除了融通100外,其他三支樣本基金的跟蹤誤差都在2以上,說明在大盤急速下落的情況下,這三支基金的管理者采取了更加積極的投資策略,沒有死死盯住目標指數。(4)對三個樣本年度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發現,樣本基金的跟蹤誤差在大盤下跌時明顯大于大盤上漲時,說明基金管理者在形勢不好時采取了更加積極的投資策略以降低損失。

3.風險控制能力分析。

分別根據Jenson指數、Treynor指數以及Sharp指數,將四支樣本基金各期的投資組合收益與無風險收益率的數據代入式子當中計算可以得到表2所示結果,將各跟蹤基準指數的收益率和無風險收益率的數據代入以上各式可以得到表3的結果。

表2 樣本基金風險調整收益率表

(原始數據來源:中信證券網上交易系統、和訊基金網站,數據計算過程見附表)

表3基準指數風險調整收益率表

(原始數據來源:中信證券網上交易系統、和訊基金網站,數據計算過程見附表)

綜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1)在2008年度,各樣本基金的Sharp指數和Treynor指數的值都大于零,其績效表現要好于無風險收益;從Jenson指數來看,只有融通100的值為負。(2)在2009年度,各樣本基金的Sharp指數和Treynor指數的值都大于零,其績效表現要好于無風險收益;從Jenson指數來看,只有嘉實300的值為負。總體來說,樣本基金在Treynor指數和Jenson指數方面表現尚佳,但在Sharp指數指數方面則相反。(3)在2010年度,各樣本基金的Sharp指數和Treynor指數的值都小于零,其績效表現要遠不如無風險收益;從Jenson指數來看,所有樣本基金的值均為負,說明基金的績效小于跟蹤基準。總體來講,在這一時期,指數基金的績效表現要遜于基準指數。

三、結論

通過前面的實證分析發現,我國指數基金的績效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開放式指數基金在熊市中表現出一定的抗跌性,在牛市中的表現則差強人意。在此基礎上,可以提出以下建議:(1)強化對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2)增強對基金公司的有效監管;(3)重視對投資者的教育引導;(4)加強我國證券市場金融創新,在資本市場上逐漸引入風險規避制度。

參考文獻

[1]Wiesenberger.Enhance Index Funds or in Need of Enhancement[J].Thompson Fiancial.2000(12)

[2]李儉富,馬永開.一種引入積極管理的指數基金跟蹤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7(1)

[3]嚴武,洪道麟. 我國指數基金運作與績效研究[J].統計研究.2000(12)

證券投資相關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證券投資基金 退市 金融

一、公募基金發展現狀及退市機制變更

1、公募基金發展現狀

從1997年11月國務院頒布《基金法》開始,基金行業開始正式形成。1998年3月27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新成立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國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別發起設立了規模均為20億元的兩只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開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試點的序幕。2001年9月11日國內第一只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成立。從2008年起,國內基金市場開始進入規模化時期,各類型基金開始密集發行,截止2016年09月底共發行3415只基金。根據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2016年10月20日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規模截止2016年9月底,已達8.83萬億。

2、退市機制現狀

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規定,“發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兩億元的,基金合同自動終止”,“基金合同生效后,連續二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二百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向中國證監會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并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

從運作管理辦法中可以看出,對于發起式基金的終止,只在規模上做了一個規定。對于開放式基金沒有達到相對應人數或者凈值的,給出了三種解決辦法,而合同終止只是其中一種。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9月匯添富理財28天債券型投資基金清盤退市,成為國內首只退市清盤基金,到2016年4月已有37只基金清盤退市。截止2016年三季度末,共有多達201只公募基金產品凈值規模不足5000萬元,占基金總數的6.32%。此外,還有多達542只基金凈值規模在5000萬元到2億元的危險區域,有48只公募基金凈值不足2000萬元,處于極度迷你狀態。

二、公募基金退市機制存在問題

1、對市場的規范影響

公募市場上產品發行量也越來越大。但相應的退市機制并未跟上,導致市場上產品參差不齊,產生大量迷你基金。201只迷你基金的成立日期,有一半在2014年之后成立,多達52只在2015年成立,而迷你基金中股票及偏股型基金占據了大部分。根據Copula相關分析,我國基金市場與債券市場線性相關小,在0.1左右,與股票市場的相關性高達0.7。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公募基金的審查為注冊制。這意味著基金產品的發行徹底市場化,發行量完全由市場決定。而2014年起的牛市,導致了基金產品發行量的猛增。2014年2015年兩年市場共發行了1135只產品。也不難看出,2015年的牛市轉熊市對基金市場的沖擊強烈。但由于未有相關退市機制的跟進,使得一些滿足退市條件的基金,仍然在市場上苦苦掙扎,形成了大量的迷你基金。

從基金的市場需求來看,投資者對基金投資的需求不是無限增長的。而如果市場上沒有相應的與發行產品匹配的退市機制,那么市場基金產品的供給可以看成無限的。這違背需求供給規律,不會使得行業得到可持續性發展,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迷你基金的僵化及不退市,不符合投資者需求及市場規律的產品得不到主動退市,導致了行業創新進行緩慢,無法營造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限制了行業的發展。

2、對管理人的影響

由于基金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管理費用,而管理費用的計提主要根據資產凈值進行提取。在如今市場產品同質性強,基金公司仍然通過發行更多的產品來進行管理規模的擴充,使得許多基金公司忽略了單個產品的持續性規模和持續的效益。而由于退市機制的不完善及配套措施的跟進程度不夠,使得管理人之間仍然以發行產品個數及總體規模為主要競爭條件,而對于產品本身的關注度仍然不夠高。

對管理人的維護成本來講,由于符合退市條件的基金大多規模小,說收取的管理費較低。而對于其投入的人員,營銷等固有成本與其他基金相同,導致對于單個基金來講管理人維護成本較高,占用了管理人有限的資源,影響了優質產品的推廣和新產品的研發,阻礙了公司本身的長期穩定發展。而對于這些迷你基金,基金公司往往定期引入機構客戶、利用固有資金增持等方法,使得基金不滿足連續六十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二百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情形。也就使得基金無法進入清盤退市的程序,形成了惡性循環。

三、啟示

1、從監管文件上完善退出規則

從已有的退市基金來看,市場在漸漸接受基金的退市。退市機制是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機制。一個成熟的市場需要由充分的流動性。注冊制使得進入市場較為容易,而高效的退市制度則能夠淘汰不符合市場的產品,使得市場保持活力。但現行的我國的退市制度仍然比較形式,對于主動退市的決定機制仍然沒有相關明確規定。需要明確公募基金退市的幾種情況,規范相關的信息披露,加強對管理人的管理,鼓勵迷你基金主動退市。引導投資者投資品質優良的基金,使得行業進行良性循環,提升競爭力及生命力。

2、加強對管理人的引導及投資人的保護

縱觀今日市場上眾多的迷你基金,可以看出,管理人對于這些迷你基金的退市依然是最后的選擇,只要能夠經營,仍然不肯放棄這些迷你基金。對于管理人,應當定期對現有產品進行評估,對于產品的持續性及是否需要退市進行關注。行業協會等應該有效的指引,使得管理人將退市作為管理基金產品必要的更新流通方法。市場也不應以管理人有退市產品而對管理人信譽能力有所質疑。應當引導管理人不斷提升投研能力,提高單個產品盈利能力及凈值,重視基金業績的長期發展。

對于投資人來說,在購買產品前,應當充分了解市場及產品風險,并根據自己的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分析并篩選產品進行投資。不符合市場要求的基金的存在使得投資人的投資收益受到損害。迷你基金的退市,雖然也會損害到投資人利益,但無疑是對投資者的投資進行止損。投資人在整個投資過程中屬于弱勢群體。應當更好利用基金持有人大會,使得基金持有人能夠進一步參與到基金退市決策中。對于如何在產品面臨退市時,用相關法律條文最大化保護投資人,需要市場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劉宇輝,《公募清盤危機:200多只基金跌破5000萬元紅線!最小基金不再死扛決定清盤》[N],中國基金報,2016.10.27

[2] 毛淑琴,股票、債券與基金市場的相關性研究[D],湖南大學,2012

證券投資相關分析范文第4篇

當然,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問卷的調查是以網絡形式進行的,調查的題目有限,不能挖掘出所有決策影響因素;此外,因為網絡統計只有簡單的計數結果,無法對其中的一些因素進行相關分析,說明的問題也就只能是現實存在的狀況,無法做更深入的闡述。

【關鍵詞】行為金融 個體股票投資者 投資決策

行為金融學研究對于金融理論的發展、資本市場政策法規的制定、市場監管、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股票市場屬于新興的股票市場,在政府監管、市場微觀結構、股權結構及投資者構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此,通過對中國股票市場構成主體的個體投資者行為特征的研究,對豐富、驗證行為金融理論,對于中國股票市場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行為金融學相關理論及其啟示

行為金融就是將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的理論融入到金融學之中。它從微觀個體行為以及產生這種行為的心理等動因來解釋、研究和預測金融市場的發展。這一研究視角通過分析金融市場主體在市場行為中的偏差和反常,來尋求不同市場主體在不同環境下的經營理念及決策行為特征,力求建立一種能正確反映市場主體實際決策行為和市場運行狀況的描述性模型。

行為金融學的主要理論觀點包括:有限理性理論、前景理論、價值理論、羊群效應、有限套利理論、投資者認知有限理論等。

這些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股票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受到各種客觀的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并且存在一定偏好。通過研究投資者的行為,我們總結出投資者行為的偏好及主要影響因素。個體可以了解自己決策偏好,有意識地對投資策略進行適度調整,盡可能避免因決策錯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政府和股票市場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根據這些主要影響因素預測、分析、判斷股票投資者的行為,必要時進行有效引導,以維護股票市場的正常秩序,使我國股市穩健發展。

二、研究方法與角度

本文以行為金融學為理論指導,采用文獻綜述和問卷調查法,以608名有投資經驗的社會個體投資者為樣本,從行為金融的角度入手,對影響他們投資決策的因素的進行調查,從投資者的基本財務狀況、外部環境對投資者行為的影響、信息披露情況調查、上市公司影響因素以及投資者本身的認知偏差五個方面對股票投資者的決策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國個體股票投資者在證券投資決策時更傾向于購買藍籌股、低價大盤股和科技股。而選擇購買這幾種類型股票的主要原因是它們的市盈率低,并且業績好。

個體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主要受到外界宏觀環境和個體生活的社交環境,以及個體主觀因素三方面信息的影響。

外界環境的信息,如國家宏觀政治、股市法律法規及政策信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行情走熱的專家分析,以及個股或專家的小道消息等因素中,國家宏觀政治的變更是被45.3%的投資者認為是投資決策的首要影響因素。而且72.4%的人在不同程度上相信經濟發展能夠支持股市上升。這也說明了宏觀經濟因素對股民的股市預期頗具參考價值。

由于人不是孤立存在于社會的個體,所以在決策時難免會接收到來自社交圈里他人給的建議或意見,此時有28.9%的股票投資者會聽從他人意見、放棄自己的想法,27.6%的股票投資者會綜合考慮他人建議進行決策,還有43.4%的人不理會他人意見,堅持自己的想法。可見,超過一半的股票投資者會在一定程度上會采納他人意見。

當然,除了外界因素的作用以外,投資者自身的技術知識、認知習慣和個性,也會對股票買賣行為帶來影響。個體知識和獲取的市場信息是有限的(例如調查中我們也發現,并不是所有投資者都能讀懂并利用到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他們就不可能從公司詳細的財務狀況這方面對股票進行評估),加上自身的對損失的厭惡、害怕后悔,以及把一部分希望寄托于政府行為的偏好,致使股票投資者的決策難免帶有主觀判斷。

(二)建議

根據上述特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股票個體投資者提出建議:

1.在進行決策時,投資者應當盡量做到以下幾點。準確理解新出臺政策意圖為基礎,把握政策的發展方向,預測變化趨勢;同時,廣泛搜集信息結合所處的市場背景,分析管理層的監管思路,把握監管焦點,立足管理層的監管立場上換位思考,推測監管政策的發展方向和變化趨勢;此外,關注國民經濟狀況,據以判斷國家宏觀經濟工作重點。努力實現自身投資水平的提高。

證券投資相關分析范文第5篇

關鍵詞:國際收支雙順差;人民幣升值;回歸分析;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5月6日

一、人民幣匯率發展現狀

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由2005年7月20日的8.27升值到了2013年4月1日的6.27,累計升值32%。2013年3月以來,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再次刷新匯改以來的新高,人民幣匯率已經進入了“6.20”時代。人民幣與美元匯率保持在1美元兌換8.0~8.2元人民幣的時間是在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其間經歷了18個月的時間;人民幣與美元匯率保持在1美元兌換7.1~7.9元人民幣的時間是在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其間經歷了21個月的時間;人民幣與美元匯率保持在1美元兌換6.2~6.9元人民幣的時間是在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其間經歷了60個月的時間,其中人民幣與美元匯率在1美元兌換6.8~6.9元人民幣區間保持了27個月,人民幣與美元匯率在1美元兌換6.7元人民幣區間保持了3個月,人民幣與美元匯率在1美元兌換6.6元人民幣區間保持了3個月,人民幣與美元匯率在1美元兌換6.5元人民幣區間保持了3個月,人民幣與美元匯率在1美元兌換6.4元人民幣區間保持了3個月,人民幣與美元匯率在1美元兌換6.3元人民幣區間保持了21個月。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幣便走上了單邊升值的不歸路,有關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長期以來所出現的國際收支雙順差。那么,國際收支雙順差對人民幣升值產生的作用究竟有多少大呢?

二、我國國際收支順差與人民幣匯率回歸分析

(一)數據選擇。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一是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由1美元兌換人民幣8.27元,提高到了1美元兌換人民幣8.11元,且人民幣不再盯住單一美元,改由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改變了保持十年不變的狀態,拉開了升值的序幕,從此,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幾乎是走上了單邊升值的軌道。因此,為了進行研究,我們選取了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及我國國際收支差額作為樣本區間,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及國際收支差額,按照季度平均計算并編制國際收支差額和人民幣匯率的時間序列。(表1)

(二)模型建立。運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利用Excel工具將我國國際收支差額作為自變量X,以人民幣匯率作為隨機變量變化而變化的因變量Y,建立因變量人民幣匯率Y與自變量國際收支差額X之間的回歸模型并進行相關分析。根據表1數據計算結果得出回歸模型為:

Y=7.384-0.00029x

其中,Y:匯率;x:國際收支。

根據回歸分析得出:人民幣匯率隨著我國國際收支的變化,二者之間存在很低的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0.18966)。

(三)顯著性檢驗。根據顯著性水平a=0.05,經過查找F分布表,得出Fa=4.17,根據方差分析得出F=1.157,由于F=1.157

根據顯著性水平a=0.05,經過查找t分布表,得出ta/2=t0.025=2.042,根據方差分析得出t=-1.0755,由于t=-1.0755

對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匯率及我國國際收支差額關系根據方程Y=7.384-0.00029x進行殘差分析,結果表明根據方程Y=7.384-0.00029x預測的人民幣匯率與我國國際收支的擬合程度不高,說明回歸方程Y=7.38-0.00029x的代表性不強。

(四)回歸分析。根據回歸數據得出我國的國際收支差額與人民幣匯率之間的判定系數為0.035971,即在人民幣匯率變化中僅有3.59%可以由國際收支差額與人民匯率之間的線性關系來解釋,也就是說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中僅有3.59%是由國際收支差額決定的。表明國際收支差額與人民幣匯率之間的線性關系不強,根據國際收支差額預測人民幣升值的誤差為0.676(標準誤差=0.676)。

一般而言,一國的國際收支順差,一國的貨幣就要升值,其原理在于順差國的外匯市場上的外匯流入大于流出,表現在貨幣價值變化上就是逆差國的貨幣追逐順差國的貨幣,從而導致順差國貨幣因過多的外幣需要而升值。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理應成為人民幣升值的最堅實的經濟基礎,雖然相關分析所反映的情況并非如此,但是現實的表現才能作為分析問題的重要依據。

現實是由于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形成的巨額外匯儲備成為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打壓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重要借口,人民幣在國際壓力下走上了升值的不歸路,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企業帶來很大的打擊,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我國東南沿海的眾多出口企業出現了轉產、倒閉的問題,出口作為拉動GDP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在面臨金融危機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出現逆轉,因此減少國際收支雙順差成為緩解人民幣升值,促進出口的重要保障。

三、完善我國國際收支結構對策建議

2013年第一季度我國的國際收支“雙順差”是以64.84%的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和35.16%的經常項目順差的結構加以實現,這種結構存在很大的風險,主要風險來自于國際投機家通過購買中國的證券、房地產等投資品的炒作。因此,加大經常項目順差的同時,減少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順差應該是我國國際收支結構得以改善的最好選擇。

作為發展中國家理想的選擇,當然是經常項目保持順差以獲取有限的外匯資源。那么,經常項目的順差只有依靠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逆差加以彌補和平衡,因此我國應該繼續保持2012年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的結構即堅持出口大于進口,或者在增加出口的同時,加大進口能源、貴金屬及資源性產品,化解貿易貨物過度順差所造成的貿易摩擦,充分利用外匯資源,減少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資本與金融項目中應該加大中國對外投資的力度,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鼓勵居民個人海外投資,讓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順差規模減少,特別是要減少海外投資者在中國的證券投資、房地產投資的規模,以防范國際金融風險的爆發。

與此同時,我國應當特別重視對外投資的發展與管理,主動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加快集團化、國際化的進程,增強我國企業跨國投資和在國際生產體系中的競爭力。我國一些條件成熟的金融機構也應當在符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順應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和證券市場國際化趨勢,逐步發展海外金融機構,開拓海外金融證券業務,積極嘗試與國際著名金融投資機構合資共同發展海外金融證券業務,為我國的企業和個人到海外投資提供優質的服務,讓我們的投資者投資有收益而不是承擔巨大的投資風險。金融機構加大海外投資的技術水平,幫助我國的企業和個人合理地規避金融投資、企業投資的國際金融風險,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有更多的企業、個人愿意加大對海外投資的規模,真真實現我們的資本“走出去”有收益、無風險的最佳投資選擇;只有這樣才能鼓勵資本流出,使我國經濟在融入全球化進程中保持均衡發展,實現國際收支結構的優化與改善。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

[2]高士亮.對我國國際收支失衡于政策調節的探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州市| 汶上县| 叶城县| 井冈山市| 江津市| 金川县| 洮南市| 凌源市| 凤台县| 梅河口市| 昌宁县| 方正县| 托里县| 常山县| 洛扎县| 赣州市| 绿春县| 大关县| 桑日县| 亚东县| 广西| 伊春市| 驻马店市| 乐至县| 泽库县| 科技| 徐水县| 嫩江县| 丰台区| 岢岚县| 桦甸市| 杭锦后旗| 彩票| 清涧县| 古浪县| 环江| 梓潼县| 万州区| 镇远县| 丹寨县| 连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