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贊揚老師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告訴你吧,我班同學寫作文已蔚然成風。
先說小詩人鐘文越吧,他寫的詩得到全校語文老師的贊揚,說他有高中生的水平。最近兩年,他一共發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呢!班上其他同也不錯,五十四位同學有二十七位同學的習作在全國各級刊物上發表。
前些日子,我的了篇習作《做組長的感受》也在《快樂作文》上發表了。最值得贊揚的是:賴美儀同學的作文,有一次競得了個全國作文一等獎。這些都是因為語文老師叫我們,一個星期起碼寫三四篇作文的結果。
我以前作文水平很差,每次考試作文都要被老師扣十多分。彭老師說,作文寫不好不要怕,寫你身邊的小事就是好作文。老師經常把我們的習作用電腦打出來,寄去全國各級報刊。后來,就連那些寫作文不好的同學也發表了幾篇作文,真是催人奮進!
楊啟林同學還學會了自己用電子郵件投稿呢!從四年級到五年級,我們班在《小山書齋》作文庫共發表300多篇文章。如果你有興趣,就可以上網點擊一下,看看我班同學寫作是否有些瘋狂。
一、捕捉贊美的時機
任何表揚贊美都需要及時,特別是對后進生而言。有一次,我在批改作文時,讀到這樣的一段話:這個星期,老師又布置我們寫作文,可我卻不想寫,上星期我為寫好作文。特地要求媽媽帶我到去找春天,還在舅舅的幫助下上網搜集了許多關于描寫春天的資料,認認真真地把作文寫好了。我想,這次作文評講,我肯定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可是,很失望,到現在老師還沒有贊揚我……看到這段話,我才發覺由于自己的疏忽,未能及時給學生贊美,導致學生會產生這樣的不良心理反應。于是,我馬上給小華送上肯定和贊揚,但我發覺,我遲到的贊美是一種失職,一種遺憾。
二、調適贊美的視角
當學生表現出色時,我會及時送上一個充滿真誠的眼神,或者輕輕拍一下學生的肩膀,或摸一下頭,用這些獨特的方式對學生能表示欣賞,學生在收到老師這種親昵的動作語言時,往往會臉上發光,笑容滿面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對學生開展“抬高的贊美“也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你真了不起,把文章寫得那么好,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你真像一個常勝將軍!”……看到孩子們臉上的光芒,我深深的感受到,抬高的贊美就像一道絢麗的陽光,溫暖著孩子的心房,激勵著他們踩著自信的步伐一步一步踏上成功的階梯。
三、掌握贊美的火候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過度的贊美就會失去贊美本身的作用。”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但并不意味著對學生要一味的表揚。在對學生開展贊美的時候,教師要掌握好“度”,不要讓贊美泛濫,不要部分場合,事無大小地給予學生贊美。例如,小華是班上的尖子生,一天到晚,得到老師最多的表揚和贊美就是他了。可是,他又是一個驕傲狂妄的孩子,容不得別人說他半點缺點,只要誰說他不對的地方,他的嘴巴肯定會翹得老高,還疏遠那位同學。表揚是甘露,但是過多了則成水患。天天吃糖的孩子在吃到蜂蜜時,體會不到那一份沁人心脾的甜蜜。
我開始寫作文了。媽媽給我第一支蛋筒冰激淋,我吃啊吃啊吃啊吃,完全把寫作文的事兒給忘了。吃完了第一支蛋筒冰激淋,我開始構思……
為什么要寫作文?這是哪朝哪代制定的規矩?我不喜歡寫作文,至少我不想當一名作家,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畫家。不寫作文行不行?不行!老師鄭重其事地回答。不行!老爸老媽斬釘截鐵地反駁道。誰不想寫好作文是白癡,是想輕易寫好作文也是白癡。我不是白癡,我又是白癡。
媽媽給我第二支蛋筒冰激淋。為什么要寫作文?我不僅仰天長問。我開始審題。題目是個奇怪的東東。有時我覺得它限定了我的思維,而有時我又覺得它像無邊無際的大海,不知從哪兒下手。
老師經常“贊揚”我:“你真是一個天方夜譚的人!”
媽媽給我第三支蛋筒冰激淋。為什么要寫作文?因為要寫作文,所以要寫作文。唉!但學生……痛苦啊!所以,我拼命地寫,所以,我使勁地些,所以,我寫!寫!寫!
“媽媽!給我一支蛋筒冰激淋!我想吃!”我開始寫作文了。
老師:“我發現你的作文有進步。”
我:“哦?是嗎?呵呵!”
老師:“怎么回事?有訣竅?”
我:“當然了!”
老師:“(激動地)是什么?!”
我:“是……小學生新作文這本書啊!(偷笑)嘻……”
老師:“(驚奇的)啊!我也在看!同胞啊!(緊握我雙手)”
她教給我們知識,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我贊美老師
老師,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的人生之路。她,就是我的老師——朱老師。
老師,是您經過無數個晝夜備課,備課本用了一個又一個。是您經過無數個小時批改作業,紅筆用了一支又一支。是您在黑板上那蒼勁有力的板書,帶給了我們豐富的知識,黑板薄了一層又一層。
啊,老師,您是我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教會了我無窮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那時侯,我剛開始學寫作文,一寫作文,心里就直犯嘀咕:“作文作文,叫人頭疼!”寫起來總是“東拉葫蘆西扯瓢”!就像一團亂麻,理也理不清。而您看見了,一疊聲贊揚:“不錯不錯嘛!只是白壁微瑕羅!”隨后,您笑瞇瞇地捏起紅圓珠筆,說:“讓我來個快刀斬亂麻吧!”臺燈下的您,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您手里捏著的筆,就像一桿獵槍,瞄準一字一標點地掃描過去。改完后,我瀏覽了一遍,哇!還真是“點石成金”啊!您拍著我的肩膀,說:“寫作文,要仔細觀察,寫出真情實感,要不作文就永遠也寫不好。”我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從那以后,我的作文水平大大地提高了。
啊,老師,您是我人生路中的路標,指引我走上成功之路,教會我做人的道理。
老師的批改不僅要指明優缺點,給學生作文以正確分析,而且能評價作文的思想和作文的態度,給學生以鼓舞和教育,從而增強學生的作文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老師批改作文應注意多就少改、多批少改這兩個方面,同時要由老師的批改慢慢地過渡到學生批改,所以作文批改還要做到生多師少。
多就少改。有的學生由于寫作水平和認知能力都偏低,寫作文,毛病必然挺多。如果老師要將其改得像樣的話,勢必要花去較多的精力和時間,像樣是像樣了,但已“面目全非”,早已失去了學生作文的那種“原汁原味”了。學生領到作文本一看,全是老師的“大作”,這樣就會使學生覺得自己作文不行,甚至是糟糕透了,從而打擊了學生寫好作文的積極性;同時也客觀上鼓勵了學生脫離生活實際去瞎編亂造,因為老師的修改往往偏離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與生活閱歷。所以老師費時費力卻收效甚微,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應圍繞一個中心,多就少改,盡量保留原文原意,非改不可的地方才改,主要是不合情理而學生自己又無能為力的地方。改得少,給學生的印象就會集中而突出,容易理解和接受;改得少,會讓學生覺得自己還行,老師的改只是錦上添花,為學生樹立了一個經過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榜樣,這樣就能激起學生寫好作文的愿望和信心。
多批少改。如果老師將自己認為不合理的地方全部幫助學生改了,學生大多不會思考這樣改的理由,因而他們的作文水平并不會因老師的認真修改而有所提高,所以老師不宜多改,而應多批。幫學生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再用批語分析原因,提示修改的方向(當然,這應該有嚴格的要求,凡是老師要求修改的地方,學生必須得修改,接受老師的指導和監督)。學生通過一番思索、修改,作文水平便會逐漸提高。書面批語如還嫌不夠,可以采取面批面改,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對一些作文細節、關鍵之處加以詳細講解,讓學生真正受益。
批語并不只是挑學生的錯,對寫得好的地方更應該嘉獎。挑學生作文中的錯,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不該這樣寫,下次應該回避同樣的錯;嘉獎學生寫得好的地方,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知道該怎樣寫,更重要的是樹立學生能寫好作文的信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興趣的產生,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老師對他的贊揚和鼓勵。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人”,老師的鼓勵和贊揚會強化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在接受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時,會從中發現自己的成就和潛力,從而對自身持肯定、相信的態度。因此,老師批改作文時,要用放大鏡去尋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用飽含激情的語言去肯定,去嘉獎,也許你的一次肯定,一次嘉獎將是學生寫作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不能只在標點、書寫、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方面才下批語,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寫作態度等方面也要下適當的批語。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寫作態度寫出恰當的批語,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當今,有很多的家長外出務工,孩子缺少家庭的愛和家庭的教育,他們在思想認識和感情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偏差,這些偏差往往出現在學生的作文中,特別是學生在遭遇挫折而悲觀失望之時更為突出。這時老師如果用一顆愛心寫批語,會有效地糾正他們的這些偏差,正確、積極地面對生活,使學生變得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對老師來說三言兩語、信手拈來的作文批語,對學生來說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心理、道德品質和為人處世,所以老師千萬不要吝惜這方面的批語。
生多師少。老師的“批”和老師的“改”都只是外因,要想真正達到作文批改的目的,還得多讓學生參與,老師多在指導上下功夫。讓學生“下水”作文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嘗試修改與評價作文,讓他們在改自己文章或批改別人文章中找到作文的竅門,逐漸端正作文態度,提高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
一般來說,中學生的作文批改能力要比他們的寫作能力高,他們是很容易找到對方的不足,這樣就會促使他們去思考如何才能改得更好。由于學生寫作水平和認識能力的限制,動手批改時肯定會存在困難或有所偏頗。老師必須正確對待和加強指導,不能放任自流,把作文批改這一重要環節敷衍了事。學生每次批改作文,老師都要根據該次習作要求提出具體目標。要求不能過多、過高,要圍繞一個中心,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并要規定必須找到別人習作中的幾條優點等;在批改的過程中,老師還應適時指導,幫學生排疑解難,不能把學生批改作文看成是減輕自己的負擔。
剛起步時可以采取師生共同批改或分小組集體批改的方式,然后過渡到學生互批互改。
在一些大問題上,我們可以讓全班學生共同批改,在批改的過程中領會作文的竅門。如為了讓學生明白“真實是文章的生命,造成真實性的基礎是真切的感受”這個道理,我把“我最敬佩的一個人”這次習作中的一個學生作文中的一段話寫在黑板上,讓大家批改:“……我最敬佩我的鄰居張叔叔了。有一次,他駕著摩托車去追壞人,眼看壞人就要逃出張叔叔的視野了,只見張叔叔猛地踩了一下油門,沖了上去……”學生們認真讀后,我問有沒有毛病,大多數學生直搖頭,剩下的也只是作冥思苦想狀。我再掃視了一遍教室,一個同學大膽地站了起來,說:“老師,摩托車的油門在手柄上,而不是在腳下!”大家細一想,都笑了,他們明白了編出來的文章實在是過不了行家的眼的,沒有真切的觀察和真切的認識做基礎,寫出的文章總會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