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王昌齡的贈別詩

王昌齡的贈別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王昌齡的贈別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王昌齡的贈別詩范文第1篇

關鍵詞:盛唐;劉虛;詩作;詩風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972(2009)04-0093-04

在盛唐這樣一個詩人才俊輩出的時代,形成了以李白、杜甫獨勝,多個才子詩人群體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象,有創(chuàng)造出靜逸明秀之美的山水田園詩人群,有創(chuàng)造出清剛勁健之美的豪俠詩人群,還有創(chuàng)造出慷慨奇?zhèn)ブ赖倪吶娙巳骸V袊姼柰鯂@一浪潮,以長安為中心,向東、向南擴展,影響波及于如江西這樣在當時還是比較邊遠的地區(qū)。江西文學肇始于東漢,但自東晉陶淵明之后,經(jīng)歷了三百余年的沉寂,終于在詩國的推動下,出現(xiàn)了一個具有較大影響的詩人群體。見諸典籍的盛唐江西詩人有劉虛、綦毋潛、陶峴、熊曜、熊暄等五人,而到唐末則更顯示了相當?shù)幕盍Α1疚臄M以劉虛為切入點,在有限的資料中去還原這位詩人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情況,以期對盛唐氣象的研究有所補充。

據(jù)《唐詩紀事》、《唐才子傳》勃記載,劉奮虛(約702-約756),字全乙,號易軒,洪州新吳(今奉新)人。性高逸,8歲能屬文,上書,被召見,拜童子郎。他于開元十一年(723)進士及第,接著又登博學宏詞科,官授崇文館校書郎,三度調(diào)任洛陽尉,后改遷夏縣(今屬山西)令。壯年辭官南歸,嘯傲風塵,游歷于休寧、安慶、潯陽、廬山、洪州等地。曾擬在廬山卜宅隱居,未成,于天寶末病逝。劉虛的生平資料很少,《新唐書?文苑傳》和《舊唐書?文苑傳》中都無傳。

考察一位詩人在當時詩壇上的表現(xiàn),最有效的一種方法自然是考察他和同時代詩人的交往。這對劉虛這樣的作家來說,又尤為重要。因為這不只是反映著他自身的文學活動,更重要的是,這種交往反映出盛唐詩國的輻射與影響,反映著江西文人融人中國主流文學的歷史進程。

劉虛在盛唐詩壇是一個交游廣泛、創(chuàng)作活躍的詩人,與賀知章、包融、張旭交游,時稱“吳中四友”,并與孟浩然、王昌齡、高適等往來酬唱,互贈詩章。《江西通志》記載:“(劉虛)與孟浩然、王昌齡相友善。”劉虛和孟浩然交誼甚深,有《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孟去世后,又有《寄江滔求孟六遺文》,詞意懇摯。其中,《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以詩代書,從京口附近揚子江暮秋時節(jié)的肅殺景象緩緩寫起,從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獨居越鄉(xiāng)的客愁,進而懷想起遠在湖北襄陽的友人孟浩然。其中“寒笛對京口,故人在襄陽。寫詩人在月下吹起寒笛,夜深天冷,笛聲凄咽,思念故人的愁緒就猶如這悠揚而又哀怨的笛聲,如泣如訴。然而笛聲難達,情思難傳,思念之中,也流露出悵惘之情:“詠思勞今夕,江漢遙相望”江、漢兩地,情思相牽。作者想象,孟浩然今晚也在思念自己,此刻也在賦詩以表達久別后的懷念之情,分處漢水和長江兩地的友人,彼此遙望。“詠思勞今夕”一句中的“勞”字,更體現(xiàn)出孟浩然對自己的思念之切。通過寫對方對自己的思念,而進一步表現(xiàn)出自己對對方的強烈感情,詩情顯得婉曲而深厚。《寄江滔求孟六遺文》則作于孟浩然去世之后,詩中說:

“偏知漢水廣,應與孟家鄰。”對亡友孟浩然的感情正像那浩瀚奔騰的江水,綿綿不斷。“相如有遺草,一為問家人。”劉虛惟恐孟浩然遺著零落散佚,便托江滔代為搜求,表現(xiàn)了這對莫逆之交的死生之情。孟浩然也有和劉虛交往的詩作,如仇日于龍沙寄劉大虛》:“海中誰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競乘流去,滔滔任夕波”,同樣表現(xiàn)出對劉奮虛的深刻懷念和分別之后難以相見的惆悵之情。

和劉虛交往甚深的另一位盛唐詩人是王昌齡。劉虛親贈或懷念王昌齡的詩歌不見流傳下來,但我們從王昌齡的詩集中卻可以尋繹到一些蛛絲馬跡。王昌齡有《宿京江口期虛不至》,詩中說:“明發(fā)不能寐,徒盈江上樽。”因劉虛相約而不至引發(fā)如此強烈的失落心情,足見二人交情非同一般。王昌齡還有《送虛歸取宏詞解》,詩中有這樣的句子:“青桂春再榮,白云暮來變。遷飛在禮義,豈復淚如彼”,與劉虛憂喜相共、情懷真摯,千古之下讀來都令人感嘆。

劉詩中有交往記載的還有高適。但和王昌齡一樣,高適詩中也保留了他和劉虛來往的詩篇。如《另劉大校書》一首:“昔日京華去,知君才望新。應猶作賦好,莫嘆在官貧。且復傷遠別,不然愁此身。清風幾萬里,江上一歸人。”此詩應作于天寶末年,那時劉、高都在長安,由于安史之亂,劉虛想南歸,因此高適便有此送行之作。細味詩意,高適對劉虛的“才望”是十分欽羨的,而對他的棄官南歸,也便表現(xiàn)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惋惜及委婉地規(guī)勸。以落落有奇節(jié)的高適尚且如此看重劉虛,則劉虛當時受文壇的推重情況可想見一斑。

劉睿虛所交往的還有一批當時在仕途或詩壇上還不那么顯耀的詩人,如閻防、薛據(jù)、喬琳、韓平、郭微等。閻防,字號和生卒年均不詳,開元二十二年進士,好古博雅,詩語純真樸實,顏真卿甚敬愛之,但不肯為官,放浪山水,曾與詩人薛據(jù)讀書于終南山,劉虛《寄閻防》,便寫于防時在終南豐德寺讀書時:“青暝南山色,君與緇錫鄰。深路人古寺,亂花隨暮春。紛紛對寂寞,往往落衣巾。松色空照水,經(jīng)聲時有人。晚心復南望,山遠情獨親。應以修往業(yè),亦唯立此身。深林度空夜,煙月資清真。莫嘆文明日,彌年徒隱淪。”對閻的隱居生活給予深切而真摯的慰藉。全詩所寫皆寺中景物,非深入其境者不能道,這也可見兩人交往之深。劉虛還有《贈喬琳》一首:“去年上策不見收,今年寄食仍淹留。羨君有酒能共醉,羨君無錢能不憂。如今五侯不待客,羨君不問五侯宅。如今七貴方自尊,羨君不過七貴門。丈夫會應有知己,世上悠悠何足論。”這首詩表現(xiàn)了對尚未遇時的喬琳以十分同情的思想,其實也是劉自己“脫略勢利,嘯傲風塵”思想性格的寫照。

丹納在他的《藝術哲等》中曾說過,在一個歷史階段的文學思潮中,有主唱者,也有團結(jié)在他們周圍的和聲,他們合在一起,才形成一個時代的大合唱。應該說,劉虛的交往中,像孟浩然、王昌齡、高適,都是唐代的著名詩人,至如閻防、薛據(jù)他們在唐音交響中,則是不可或缺的和聲。劉虛也是以自己的歌吟,融入了盛唐詩歌這一雄偉壯麗的大合唱之中,既在這詩國中深受這些大小詩人的影響和熏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

劉虛的詩文在當時頗負盛名,殷瑤在婀岳英靈集》所選的24名詩人中,劉奮虛位列第四,在常建、李白、王維之后。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將劉奮虛與王維、韋應物并列,稱為“大名家”。有《集》五卷傳世,可惜至今卻湮沒不聞,《全唐詩》中僅存其詩1卷15首,殘句一。

從劉虛現(xiàn)存的詩歌來看,在內(nèi)容上主要有描寫

山水景物和田園風光的,如《闕題》、《江南曲》、《潯陽陶氏別業(yè)》、《登廬山峰頂寺》、《尋東溪還湖中作》、《越中問海客》、《積雪為小山》等;還有一些是用作贈別唱和的交往詩歌,如《九日送人》、《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送韓平兼寄郭微》、《寄閻防》、《海上詩送薛文學歸海東》、《寄江滔求孟六遺文》等;這些贈別唱和的詩歌也多寫歌詠清靜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表達對隱居讀書生活的向往。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哪一類詩,都反映著他所受唐代山水田園詩風的深刻影響,和唐代那些膾炙人口的山水田園詩一樣,具有強烈的藝術性。

劉虛開元中舉宏詞科,累官崇文館校書郎,本來是有著積極人世的人生態(tài)度的,在《登廬山峰頂寺》中表白“雖知真機靜,尚與愛網(wǎng)并。方首金門路,未遑參道情”,以及在《寄閻防》中對友人的勸慰“應以修往業(yè),亦惟立此身”。但在歷經(jīng)仕途坎坷之后,他最終掙脫名利的桎梏,效法五柳先生,樂賦山水田園。《潯陽陶氏別業(yè)》說:“陶家習先隱,種柳長江邊。朝夕潯陽郭,白衣來幾年?霽云明孤嶺,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曠,野情何綿聯(lián)!蕭蕭丘中賞,明宰非徒然。愿守黍稷稅,歸耕東山田。”表達了對陶氏先祖隱居在明麗、澄澈、清曠的生活環(huán)境中的艷羨,并抒寫向往歸隱的情懷。與此情懷相似的還有仇日送人》:“海上正搖落,客中還別離。同舟去未已,遠送新相知。流水意何極,滿樽徒爾為。從來節(jié),早已醉東籬。”是詩人向往恬淡悠閑的田園生活的寫照。這種山水田園情懷最終在歷來為選家所青睞并被選人《唐詩三百首》的五言詩《闕題》中得到酣暢的傾吐: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詩歌為“闕題”,是原題在流傳中已散失,后人便題作“闕題”,還是本意就是“無題”,我們尚難論定。但這首五律在藝術上,卻是十分值得稱道的。唐詩以韻勝,渾厚典雅、蘊藉空靈,這種特點在劉奮虛詩中同樣顯得很突出。這首詩,按空間順序由遠及近,從外向里而行,在人們的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清麗幽美的山水畫卷:山道彎彎,伸向白云深處;春意濃濃,沿著清溪流淌。清清溪水,常有落花漂過;陣陣花香,隨溪中流水飄向遠方。門朝山路,那樣的寂靜,沒有塵世的喧囂;柳掩書齋,多么幽雅,正宜山中隱居。在這空山密林之中,每當陽光映照,樹影參差,灑在衣襟上,清輝熠熠,這又是何等的舒適瀟灑。落英繽紛、青溪潺潺、花香馥郁、楊柳堆煙,無人卻有無限生機,用王國維論意境的話來說,這便是“無我之境”,情意完全寄寓于境中,給人以無窮美感,生動地體現(xiàn)出詩人自甘淡泊而又自得其樂的閑適情懷,而這正是盛唐山水田園詩共同的審美追求。顯示出劉虛詩歌創(chuàng)作所達到的藝術水準。

另一方面,劉虛的山水詩創(chuàng)作,從觀物方式到感情格調(diào),都帶有受禪宗思想影響的文化意蘊,饒有禪意和禪趣。《唐才子傳》也說他“交游多山僧道侶”,“善為方外之言”,如最具代表性的《闕題》以及《登廬山峰頂寺》“孤峰臨萬象,秋氣何高清!天際南郡出,林端西江明。山門二緇叟,振錫聞幽聲。心照有無界,業(yè)懸前后生。雖知真機靜,尚與愛網(wǎng)并。方首金門路,未遑參道情。”其中“心”、“業(yè)”、“有無界”、“前后生”等都是佛教特有的范疇,都流露出他的禪學修養(yǎng)。

山水詩派詩歌藝術風格,總的說來,以淡遠最為突出,詩人以恬淡之心,寫山水清暉,意境悠遠,詞氣閑淡。前代詩論家不約而同地談到這派詩人的淡遠風格。胡震亨引《震澤長語》中說:“摩詰以淳古澹泊之音,寫山林閑適之趣,如輞川諸詩,真一片水墨不著色畫。”無非是言其“淡”。明人胡應麟以“簡淡”概括浩然風格,評孟詩云:“盂詩淡而不幽,時雜流麗,閑而匪遠,頗覺輕揚。可取者,一味自然。”并把王孟與高岑相比較:“王孟閑淡自得,高岑悲壯為宗。”聞一多先生形容:

“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地筑在一聯(lián)或一句里,而是將它沖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人疑心到底有詩沒有。”“淡遠”,是這派詩人的共同風格特征。而在劉虛的詩中,又具體體現(xiàn)為兩個方面。

1、詩境空明

劉虛在詩歌中經(jīng)常體現(xiàn)出對“空明”境界的追求。比如《尋東溪還湖中作》:“出山更回首,日暮清溪深。東嶺新別處,數(shù)猿叫空林。昔游有初跡,此路還獨尋。幽興方在往,歸懷復為今。云峰勞前意,湖水成遠心。望望已超越,坐鳴舟中琴。”其中“清溪”、“空林”、“獨尋”、“幽興”等意象有類似王維詩歌空靈優(yōu)美的禪韻。再如上文所引的《闕題》一詩中的“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兩句,于空靜中傳出動蕩,平淡里秀出幽深。表現(xiàn)的是詩人靜觀寂照時感受到的自然界的輕微響動,以動寫靜,喧中求寂,超以象外而人于詩心,顯示出心境的空明與寂靜。

空明澄澹的詩境,在盛唐山水詩派的作品中是俯拾即是的。如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等等,往往給人一種空靈、玄遠、寂靜、閑適和清麗的審美體驗。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立公房》:“何如石巖趣,自入戶庭間。苔間春泉滿,蘿軒夜月閑。”等等。嚴羽說:“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花,言有盡而意無窮。”指的正是這種特點,而這在劉奮虛的詩歌中也同樣體現(xiàn)了。

2、清幽興遠

劉虛工于五言,其詩清淡悠遠。殷瑤給予劉奮虛很高的評價:“虛詩,情幽興遠,思苦語奇,忽有所得,便驚眾聽。頃東南高唱者數(shù)人,然聲率宛態(tài),無出其右,唯氣骨不逮諸公。自永明以還,可杰立江表。”

劉虛的很多詩歌都體現(xiàn)出一種“清淡”之美,他善于用清淡的語言,寫清淡的景物,抒發(fā)清淡的情感。即便是描寫濃艷的景物,也不用濃筆重彩對它作直接的繪聲繪色的描繪,而是首先用“清淡”的審美意識對它進行審美觀照,然后再以表現(xiàn)出“清淡”的審美效果為前提對它進行“淡”寫。這樣,無論多么“濃”的景物,在詩人的筆下也就變得“清淡”起來了。在詩歌作品中,“一切景語皆情語”,詩句中的景“清淡”了,賴以表達的情也就會隨之而變?yōu)椤扒宓保榫岸肌扒宓绷耍敲磳懢霸姟扒宓钡娘L格也就形成了。比如,夕陽晚照的景色,應是一幅金光散射、紅霞漫天的濃艷圖景,可是在劉窨虛的筆下,卻是“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蒼”(《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和“日暮還家望,云波橫洞房”《江南曲》)。兩句都沒有直接寫夕陽的光輝與色彩,前句側(cè)重寫日落后海天“青蒼”的冷清景象,后句側(cè)重寫日落時湖面上與水相接的云,使夕照呈現(xiàn)出一派“清淡”的景象。在五彩斑斕的自然景物面前,詩人選取寫入詩句的景色卻往往是舍艷求淡的,這在詩歌史上是很有特色的。

從分析劉虛為數(shù)不多的詩作中,我們可以得出詩人是以寫田園山水隱逸詩為主的印象,這既是對陶淵明田園詩的發(fā)揚,同時也是受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影響,帶有盛唐人士特有的隱逸情結(jié):傲世獨立的高潔人品,返歸自然的精神享受和慰藉,尋求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純美天地。

與盛唐這樣一個以李白獨勝,多個才子詩人相輝映的壯麗景象相比,劉虛的創(chuàng)作是十分微不足道的。但是,相比陶淵明之后的三百年內(nèi)江西文壇一片異乎尋常的沉寂狀況,以劉虛為代表的盛唐江西詩人通過與盛唐名家們的交往,初步打破唐以前江西詩壇封閉低靡的狀態(tài),開始走向全國,并由此開啟了中晚唐江西詩壇的活躍局面。其代表山水田園詩風表現(xiàn)了與王孟山水田園詩派的契合,是中原文化源源不斷地滲透和沉積的又一次佐證。

參考文獻:

[1]周廣同等篆修,江西通志[M],明嘉靖四年刻本,1525

[2]曹寅,彭定求等編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3]辛文房著,唐才子傳[M],舒寶璋校注,開封: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4]胡震亨,唐音癸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胡應麟,談藪?內(nèi)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聞一多,唐詩雜論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郭紹虞編,中國歷代文論選(2)[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殷瑤,傅璇琮校箋,岳英靈集(上下卷)[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王昌齡的贈別詩范文第2篇

【關鍵詞】詩詞教學 唐人絕句 鑒賞能力

情中覓詩趣,日漸長涵養(yǎng)。在農(nóng)村普通高中執(zhí)教的十余年中,筆者發(fā)現(xiàn),適量選取一些短小精悍、詩味雋永的唐人絕句輔助詩詞教學,可以克服農(nóng)村高中學生的詩詞畏懼心理,進而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一、移情之詩趣

詩人飽蘸情思的畫筆點染潑灑處皆是情采。若將主觀感情移入自然景物,即“人把他的環(huán)境人化了”(黑格爾《美學》第一卷),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物色帶情”,也即“移情作用”。戎昱《移家別湖上亭》:“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詩人把依戀之情依在柳、藤的纏系中。不說自己情系舊家,難舍難棄;卻說柳藤牽扯難分,黃鶯頻啼惜別。在詩人充滿純情的眼中,久相處的柳藤、“渾相識”的黃鶯也像他一樣癡情綿綿、離情依依。諸如移情入物見詩趣者還有劉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杜牧的《贈別》(其二):“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二、細節(jié)之詩趣

詩短情濃,描寫典型真實的細節(jié)是最佳的選擇,它最能因細而傳神,由小而見大。工匠出身的胡令能身手不凡,其《小兒垂釣》一詩以細節(jié)傳神而膾炙人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蓬頭”為其野態(tài),“側(cè)坐”為其姿態(tài),“遙招手”為其神態(tài),“怕得魚驚”為其心態(tài)。前二句繪其形,后二句傳其神。“遙招手”是讓人拍案叫絕的精彩細節(jié),他將小兒全神貫注盼魚上鉤的心情寫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在小兒釣得魚兒之前,詩人已用他的生花妙筆釣得了滿篇的童趣。撿拾細節(jié)顯詩趣者還有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于鵠的《江南曲》:“偶向江邊采白,還隨女伴賽江神。眾中不敢高聲語,暗擲金錢卜遠人。”

三、曲寫之詩趣

詩文忌直貴曲,更見情趣。由于“言此意彼”,讀者可以馳騁豐富的想象,發(fā)掘詩中的含義,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于是詩歌便添得無限豐富的審美情趣。朱慶馀《閨意上張水部》是一首令人稱奇的言意遙遠而又貼近實情之作:“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此詩“言此”為“閨意”,意彼是“張水部”。就“閨意”講,極富詩趣。一句,昨夜成婚;二句,今曉拜見;三句,先問夫婿;四句,裝扮如何?新婦的惶恐心情、微妙心理如在目前。就“張水部”而言,“妙和無垠”。水部郎中張籍為文壇名流,與韓愈其名,時人并稱“韓張“,喜擢拔后進,朱常得其教誨。臨近考試,奉詩求教。新婦自喻,夫婿比籍,姑舅比主考,“畫眉深淺”比自己的詩歌。比附無不關合,構思新穎獨特。當然,張籍展讀朱詩之后的和作《酬朱慶馀》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張籍將朱慶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贊賞,暗示他不必為此次考試擔心。

四、對寫之詩趣

詩從對面寫來,可收一石二鳥之效,能夠極大地增加詩歌的審美容量和藝術情趣。羅鄴《雁》:“暮天新雁起汀州,紅蓼花疏水國秋。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紅樓。”“愁為心上秋”,在這令人思、令人愁的秋的夜月,“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詩人拂拭不去思鄉(xiāng)、思家、思親之情,但詩筆偏不落在自身,而落在故園紅樓的親人對自己的思念。這種“心已神馳到彼,詩人對面飛來”(浦起龍《讀杜心解》)的手法要數(sh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最深入人心了。與此相似的還有白居易“想得家中深夜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邯鄲至除夜思家》)、高適“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除夜作》)等。

五、比喻之詩趣

比喻的妙用在“其言淺,其情深”。寫人詠物,一旦以比喻出之,詩趣可謂妙不可言。王昌齡《采蓮曲》(其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寫采蓮女的衣著相貌實際是比:碧綠的羅裙像荷葉一樣鮮艷流碧,美艷的笑臉像荷花一樣迎風開放。但詩人卻以敘述和描寫出之,新穎別致。第三句又將荷葉和羅裙抹上一層翠綠,荷花和臉龐涂上一抹粉紅,讓你在浩淼的荷湖上分不出人和荷。正在你細心辨認之際,一曲采蓮歌悠然飄起。循聲望去,那亭亭玉立的一株艷荷正是身著羅裙的采蓮女子。

六、白描之詩趣

王昌齡的贈別詩范文第3篇

論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討李商隱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融合了無數(shù)前人的精華,又有所個人創(chuàng)造和豐富過程,來理解李商隱的詩歌的審美觀和詩歌風格,體會詩的藝術形式不斷進步完善的過程。

李商隱詩歌風格和詩學審美觀在晚唐時期居于較為重要的地位,朱鶴齡《李義山集箋注·序》以“沉博絕麗”評價李商隱詩歌風格。鄒尊興《唐宋詩學論稿》以“兼百書,融殊流,勿隱于偏巧”評價李商隱的詩歌審美觀。這種詩歌風格和詩學審美觀是和他學習吸取前人的成果而加以創(chuàng)造分不開的。李商隱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是有其高遠正確的指導思想的。他在《上崔華州書》中說:“百經(jīng)萬書,異品殊流,又豈意分出其下哉。”他不同意詩文之道必出于孔子說法,以為除儒家經(jīng)典之外,還有許多經(jīng)典,而各種著作都有其獨到的思想和藝術特色。透露出他對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兼收并蓄,擇善而從的科學態(tài)度。在《獻侍郎拒鹿公告》中說“我朝以來,此道盛,皆陷于偏巧,罕或兼材,枕石漱流,則尚枯搞寂寞之句,攀鱗附翼,則物于驕奢艷佚之篇;推李杜則恕刺居多,效沈宋則綺糜為其。”李商隱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既不要“推李杜則恕刺居多”的偏于內(nèi)容,專注指責時弊,忽視詩歌藝術美,又不要“效沈宋則綺糜為甚”的講究藝術形式,過于追求格式詞藻,忽視詩歌思想內(nèi)容,而要“兼材”,思想和藝術形式并重。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履行的。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的《詩經(jīng)》,一直為我國古代詩人們?nèi)≈槐M的藝術寶庫。由于著眼的方面及大小不同,故各人從中取得的作用價值也頗為殊異。李商隱是對《詩經(jīng)》中比、興等修辭手段給予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一位詩人。他把原來用于個別詩句的比、興材料,擴大聯(lián)綴為一組完整的形象,構成全篇詩歌藝術境界的基礎,造成含蓄深遠而叫人玩索不已的藝術效果。《流鶯》一首詩中字面寫的是流鶯,實際上是詩人身世的自我表白。“流鶯漂蕩”,象征著詩人一生的漂泊無依。“巧嗽”有“意”,指文才兼抱負;“佳期”“未必”,喻理想難酬現(xiàn)。風寒露冷,暗示政治生活中的風波;千門萬戶,仿佛官僚集團間的分派。結(jié)尾點明自己與流鶯同病相憐,在偌大的皇城里找不到一塊棲身之地。整首詩句句是實寫,句句有寓意,人和物完全交融為一體。“流鶯”在這里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比喻,而是一組包含著復雜意念情趣的生活形象,是一首完全的詩。

儒家思想給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長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在總結(jié)唐王朝盛衰演變的歷史時,把問題的關鍵概括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把統(tǒng)治者個人的品質(zhì)看作決定歷史的根本,這種“賢人政治”的主張是直接來自儒家思想體系。在(贈送前劉王經(jīng)映三十四韻》一詩,對唐王朝的復興儒學大加贊揚,但另一方面他又對“學道必求古,為文必有師法”的傳統(tǒng)教條產(chǎn)生懷疑,大膽提出“夫所謂道,豈古所謂周公,孔子者獨能邪”的質(zhì)問,下筆做文章“不愛攘取經(jīng)史,諱忌時世”,很有那么一點“離經(jīng)叛道”的味道。這種矛盾和他生活的風雨飄搖年代,光憑儒家經(jīng)書上那套陳腐的說教,不能解決國計民生的實際問題有關。

李商隱的世界觀里也存有不少佛、老兩家的影響。他在《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中說:“冥寞之間,杳忽之內(nèi),虛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將歸生于形,歸形于氣,漠然其不識,浩然其無端,則雖有優(yōu)喜悲歡,而亦勿用于其間矣。”把世界、人生的本源歸結(jié)為一個“虛”字,認為萬事萬物從虛無中來,最終又回到虛無中去,這分明是佛、老哲學的要諦。這種虛無主義的人生觀給他的作品蓋上一層悲觀主義的陰影,使它們失去早一時期唐代詩歌特有的那種明朗豪邁的風格,而染有濃厚的感傷、頹廢情調(diào)。“回頭問殘照,殘照更空虛。”(見《模花》詩)一片遲暮淪落之感,特別明顯地滲透在他感懷身世的抒情詩里。

受《楚辭》及魏晉文人曹植、阮籍某些詩歌的影響,李商隱吸取了“曲折見意”、“回環(huán)復沓”的表現(xiàn)手法。在詩《回中牡丹》第二首中,一開頭運用提筆振起全文,僻開牡丹,先寫榴花。因為榴花晚開,趕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她。其實早開早落,更覺愁人,而遲開未必可悲。“玉盤”句是花含雨,“錦瑟”句是雨打花,這該是多么愁楚!而牡丹既為雨所敗,花事闌珊,萬里陰履,頓非舊圃,一春生氣,都有己成空。從牡丹零落寫到整個人事的變化,把“愁人”推向頂峰。而結(jié)尾卻又峰回路轉(zhuǎn),出以反筆。

舞罷歸來,美人回顧,好象粉態(tài)猶新。言外之意是今天的零落還不算什么,他年的摧殘,將遠甚今日。從時間上說,由“今朝”到他日。從地區(qū)說,由長安寫到安定。從詠物說,由榴花引起牡丹。從牡丹零落的比譬和鋪寫說,有“玉盤”之淚和“錦瑟”之“弦”。從感慨的復雜迷茫說,由未必愁襯出更可愁,再從暫時的不算闌珊引出前途的更為凄瑟。李商隱用自擅長象征和隱喻手法,形成一種情思綿邀、深曲密麗的藝術風格,把“曲折見意”、“回環(huán)復沓”的手法發(fā)展到了極致。

李商隱以前的唐代詩人的風格,他都有所借鑒。他吸取前輩之長,像李白之飄逸,王昌齡之深閨、善于變化,劉禹錫之清新、曲折見意,高適、岑參之豪邁、高昂,甚至也吸收了“大歷十才子”中部分詩人從平易中見精微的某些可取之處。如《海上》后來大量運用神話詩之始,《公子》開后來詠史以諷刺朝政之始。如《溺岸》冷眼描述而不著褒貶,《華岳上題西王母廟》一唱三嘆、余味悠然。它們共同反映了詩人沉博絕麗的詩歌風格,風神搖曳、往復從容,淡宕韻味中表現(xiàn)了兀然巋然,不屈不媚的挺拔情調(diào),精微的詩律,迷茫的意境,縈回曲折、綿邀的特色。

這里面有幾位詩人,對李商隱影響極大。宋葉少蘊評說:“唐人學老杜,唯商隱一個而已。雖未盡造其妙,然精密華麗,亦自得其仿佛。”(《石林詩話》)朱自請說他:“集中力量在律詩上,用典精巧,對偶整切,但李學杜、韓,器局較大;他的詩有些實在是政治的譬喻,實在事感時傷事之作。”(《經(jīng)點常談》)從李商隱詩的審美特征中,可以看到他對杜甫沉重,韓愈奇崛險特、光怪陸離,李賀的奇峭詭橘、綺麗以及“埋沒意緒”手法的繼承和發(fā)展。

李商隱中期的詩作接受杜甫沉郁頓挫的傳統(tǒng),汲取其軒昂渾鍵的體勢,而又吸收了中唐許渾詩律中圓熟挺拔的優(yōu)長,寫出了《安定城樓》和《過伊仆射舊宅》、《贈別前蔚州契芯使君》等詩。李商隱的后期,政治上受到更多的打擊,家庭遭遇到更大的不幸,飄蓬流轉(zhuǎn),心情愈益消沉,因而表現(xiàn)在他的詩篇中的蒼茫色彩就更為加深。他在桂管作幕一段時期的詩,吸引了韓愈風格中光怪陸離的色彩的一面。與此同時,他還汲取了杜甫《秦州雜詩》五律的蒼茫凝重風格,加以融合。如“土宜悲坎井,天怒識雷霆”。

(《酬令狐郎中見寄》),“虎箭驚膚毒,魚鉤刺骨”(《異俗》)等等,善于把遠方景物的肖森情境和仕途堰賽的失意情懷交織起來,突出其晦冥肖瑟的一面。在樟州時,他更頻頻向往和摩攣杜甫的蜀中詩作,從而有助于積極師承杜甫的風格。如《籌筆驟》一詩表現(xiàn)了詩人學杜所達到的高峰。詩中開頭二句,筆勢雄超。眼前情景,突兀如見。極力推崇諸葛亮的不朽。即使風云千古,垂相的功業(yè)赫赫猶存。然而想有到的是三、四兩句陡轉(zhuǎn),寫后主之降、宕一閑筆,為諸葛亮無補蜀國的大業(yè)致慨。五句在肯定無愧于管樂之才后,忽又再一次轉(zhuǎn)折,引出諸葛亮的失敗。最后宕開筆勢,從起句當前所見的籌筆釋,推想到他年此地。千百年后,經(jīng)過錦城的人們,一定還會因吟起《梁父》而心懷遺恨。抑揚轉(zhuǎn)折中使人一唱三嘆。何掉評《籌筆騷》云:“沉郁頓挫,絕似少陵。”(《義門讀書記·李義山詩》)

王昌齡的贈別詩范文第4篇

關鍵詞:謝逸;詞;風格

謝逸,字無逸,生于北宋神宗趙熙寧元年(公元一0六八年),卒于徽宗政和二年,

年四十五。江西臨川(今撫州)人。因為他居住在溪堂,世人稱之為溪堂先生。又因"吟

《蝴蝶詩》三百首,人呼為謝蝴蝶。" ( P105)

謝逸的一生雖然是短暫的,卻為后人留下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記載:"考江西詩派中有集者二十四人,逸所著文集二十卷,詩集五卷,補遺二卷,詩余

一卷,尤稱繁富。"( P1338)《全宋詞》收錄謝逸詞共六十一首。

謝逸詞以婉約詞和自抒志趣之詞為主,詞藝高妙。薛礪若《宋詞通論》中評論他的詞:

"既具花間之濃艷,復得晏歐之柔婉。" ( P45)從前人的品述中可見謝逸的詞作不僅雕琢

細致、描化生動,而且蘊藉雋妙、意象不凡。下面就重點分析謝逸詞的藝術風格。

 一、秾艷婉媚,輕柔艷麗

五代時后蜀趙崇祚選錄了溫庭筠、韋莊等十八家的詞為《花間集》,這些詞人在詞風上

大體一致,把視野完全轉(zhuǎn)向裙裾粉脂,花柳風月,寫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狀,特別是她們

的內(nèi)心生活。因此在藝術上,文采繁華,輕柔艷麗,追求婉媚,充溢著脂香膩粉的氣味。

在《蕙風詞話》中有這樣一段話:"《花間》至不易學。其蔽也,襲其貌似,其中空

空如也。所謂麒麟楦也......對于《花間》,猶為望塵卻步耶。"(P16)可見花間詞的難學。

可是謝逸作為花間詞派的傳人,在北宋中后期的詞壇上自成一家。

看下面的一首詞《蝶戀花》:

蝶戀花

豆蔻梢頭春色淺。新試紗衣,拂袖東風軟。紅日三竿簾幕卷,畫樓影里雙飛燕。

攏鬢步搖青玉碾。缺樣花枝,葉葉蜂兒顫。獨倚闌干凝望遠,一川煙草平如剪。

這是一首描寫春色與閨情的詞,是婉約詞的傳統(tǒng)題材。

上片首句"豆蔻梢頭春色淺","豆蔻梢頭"這一意象原出自唐代杜牧的《贈別》詩: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在這里表明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早春二月了,也可以看

出詞中女子正值青春年華,為此詞定下了描寫女性的基調(diào)。春天來了,女子換上薄軟的紗

衣,和煦的東風拂過,紗衣輕柔的飄起,讓人賞心悅目。"紅日"二句寫的是屋外春光明

媚,女子卷起簾幕,燦爛的春光充斥著整個房間。"雙飛燕"這個意象在宋詞中屢屢出現(xiàn),

如晏殊《清平樂》:"雙燕欲歸時節(jié),銀屏昨夜微寒";歐陽修《采桑子》:"垂下簾櫳,雙

燕歸來細雨中"。這里寫到雙飛燕,更是給這美好的春色增添了律動之感。

下片轉(zhuǎn)而寫人,開始三句著重描寫了女子的裝扮與動作。雙鬢攏起,帶上用青玉裝飾

的步搖,蜜蜂形狀的飾物隨著女子的步伐微微顫動。"葉葉"兩個名詞連用,就在讀者面

前展開一只只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景象,栩栩如生。這一段描寫可謂沿襲了花間詞追

求的輕柔艷麗,極盡秾艷之能事,用筆妍麗。打扮好自己,女主人公"獨倚闌干凝望遠",

她是在欣賞美麗的春景呢,或是像王昌齡《閨怨》詩中所說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

婿覓封侯"呢 ?作者并沒有點明,只能任由我們猜想了。最后以一句"一川煙草平如剪"

結(jié)束,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首詞為典型的花間詞,細致刻畫了女子華麗的裝扮,抓住了女子細微的內(nèi)心活動,

將閨情的主題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再看他的另一首詞《菩薩蠻》:

菩薩蠻

暄風遲日春光鬧。葡萄水綠搖輕棹。兩岸草煙低。青山啼子規(guī)。

歸來愁未寢。黛淺眉痕沁。花影轉(zhuǎn)廊腰。紅添酒面潮。

詞的上片描寫的是濃濃的春思。開頭短短的十四個字,便將無邊的春色及女子的輕松

喜悅之情描繪了出來。后二句中,只見小溪兩岸,煙草凄迷,好像一層薄霧籠罩在上面,

青山掩映,子規(guī)啼叫。女子劃船經(jīng)過這里,產(chǎn)生了無名的惆悵。于是在這大好的春光中,

女子內(nèi)心隱含了一絲微妙的春情,為下文的描寫做了一個鋪墊。

下片首句的"愁"字就為本文定下了一個基調(diào)。為什么會"歸來愁未寢"呢?應該是

女子的丈夫外出在外,她出游時聽到子規(guī)的啼叫,勾起了她的愁緒--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在這樣的心緒之下,女子久久不能入睡,無心梳妝,以至"黛淺眉痕沁",足見女子的慵

懶之態(tài)。這跟溫庭筠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有異曲同工之妙。由于飲酒的緣故,

女子的面龐泛起了陣陣紅暈。一個"添"字用得極妙,形象的說明了在酒暈之上又增添了

一層紅潮,使其更加嫵媚動人。此詞的秾艷婉媚,香軟綺靡之處就在此得到了體現(xiàn)。徐培

均評價到:"謝逸的《菩薩蠻》除了內(nèi)容有所寄托之外,在情調(diào)上莫不帶有多些‘香兒軟'

的遺韻。"(P5)

花間詞中春、花、月、夢、柳、眉黛等意象都是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在謝逸的詞中,這

些字眼也是經(jīng)常可見,如"春陰院落簾垂地"里的"春"、"簾";"睡起玉釵橫"里的"玉

釵";"盈盈月下冰魂"的"月"......另外,謝逸繼承花間詞描寫女性的獨特視角,對女子

的動作、神情、心理活動做了細致入微的描繪。如《江神子*一江秋水碧灣灣》中,"恰

似梨花春帶雨,愁滿眼,淚闌干",化用白居易《長恨歌》的詩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

花一枝春帶雨",以梨花比喻其淚流滿面,傳神地表現(xiàn)了女子的黯然神傷,把懷人的深情

推向了。由此可見,謝逸詞的寫作受到了花間詞的很深的影響,也具備了花間詞特有

的秾艷婉媚、輕柔艷麗。

 二、清新雅潔,含蓄蘊藉

朱彝尊在《詞綜發(fā)凡》里說過:"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而始極其變。"(P10)

也就是說傳統(tǒng)詞風到了南宋逐漸產(chǎn)生變化,有的慷慨悲歌,有的精雕細琢。而能保持"花

間"作風的只有謝逸、陳克等不多的詞人。謝逸在繼承花間創(chuàng)作風格的同時,還注重學習

后來的歐陽修、晏殊等詞人的詞作風格,秾艷之外還有所發(fā)展,因此還具有清新雅潔,含

蓄蘊藉的特點。如《漁家傲》:

漁家傲

秋水無痕清見底,蓼花汀上西風起。一葉小舟煙霧里。蘭棹艤,柳條帶雨穿雙鯉。

自嘆直鉤無處使。笛聲吹徹云山翠,鲙落霜刀紅縷細,新酒美。醉來獨枕莎衣睡。

這首《漁家傲》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安貧樂道的漁翁形象。詞的上片寫漁翁在秋天獨自

到江中垂釣。詞的開頭兩句,秋水清澈見底,淡紅色或白色小花在西風中輕輕搖擺,這里

的西風沒有像曹丕《燕歌行》里描繪的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一樣,給

人一種蕭索之感。可謂用筆輕靈,色調(diào)淡雅。在這樣一 個環(huán)境中,漁翁駕著一葉"蘭棹"

在江中垂釣,披著蓑衣,好似"孤舟所笠翁,獨釣寒江雪"。"煙霧"表明當時還下著蒙蒙

細雨,細雨使天地一片朦朧。開頭三句就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清新的圖景。接下來的"柳條

帶雨穿雙鯉",形象生動的把漁翁當時興奮的心情表達了出來。

下片一開始,漁翁就自嘆懷才不遇,但是他沒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吹起了笛子,品

嘗鮮魚與美酒。其中霜刀的銀白與魚肉的鮮紅相互映照,色彩鮮明。最后兩句,漁翁酒醉

臥睡,足見他的瀟灑:他不像其他人郁郁寡歡,而是"今宵有酒今宵醉",好不悠閑灑脫!

另外,謝逸詞的這一風格在他其他的詞中也有突出表現(xiàn)。如《青玉案》詞意境淡雅,

岸邊柳樹吹來絲絲微風,紅葉飄飛,白菊綻放,細雨綿綿......并且處處彌漫著一股濃濃的

思鄉(xiāng)之情,但全詞沒有一個"鄉(xiāng)"字,一個"情"字,只是通過上片寫景,下片敘事來營

造一種感人的氛圍,含蓄蘊藉、真摯感人。《踏莎行》里展現(xiàn)的是一幅春天的"絮風花雨

圖",表現(xiàn)了春雨天里,江南水鄉(xiāng)人家所特有的那種清靜明秀之美。

 三、婉約中兼有豪放之氣

在詞史上,詞歷來被分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婉約呈陰柔之美,豪放呈陽剛之美;婉約

優(yōu)雅,豪放崇高。南宋余文豹《吹劍續(xù)錄》有這樣一段話:"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

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東大漢,銅琵琶,

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于是這便成為區(qū)分婉約派與豪放派的標志性語言。總之,婉約

派與豪放派常常被認為是相對的派別,但是他們之間有著相通之處。在婉約詞中,往往借

鑒了豪放詞的表現(xiàn)手法,以豪放詞中壯闊的意象,抒發(fā)個人的情懷。

謝逸是婉約派的典型代表,但是他的有些詞在描寫閨情、春思之余,還兼有豪放之氣。

婉約與豪放雜糅,使詞作別具一格。

比如《點絳唇》:

點絳唇

九日登高,倚樓人在秋空半。汝江如練。碧影涵云巘。

醉看茱萸,定是明年健。清尊滿。黃淺。偏入陶潛眼。

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在這樣一個"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日子里,主人公插著茱萸,獨自

一人登上高樓,倚靠在欄桿上。俯視大江,仿佛一條白練,橫臥在無垠的大地上,空中白

云的影子倒映在一汪碧波之中,境界闊大,表現(xiàn)了主人公視野之開闊。所選意象"大江"、

"碧影",是豪放詞中常見的意象,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千里澄江如練,翠峰如簇",可謂氣象雄

渾。就在這樣一個壯闊的背景之下,主人公自飲自酌。雖然快要凋零,卻受到陶淵明

賞識,有了千古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下片作者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情思,近于婉

柔。

這首詞就詞風而言,婉約之中饒有豪放之氣,在九月詞中別是一種氣象,令人耳目一

新。

另外,《采桑子*楚山削玉云中碧》中"一抹江天雁自橫",江水無垠,天空一望無際,

就在江天交接處,一排大雁出現(xiàn)了,排成整齊的隊伍,這是何等的壯闊景象;《西江月*送

朱泮英》中:"年少胸吞云夢",朱泮英雖然年少,但是卻有著"少年狂",胸懷大志,希

望干一番大事業(yè)。"云夢"出自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的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

岳陽城",古云夢澤范圍很廣,主人公欲氣吞云夢,足見其志向之大,也為此詞增添了豪

放之氣。

謝逸,這樣一位"老死布衣"的北宋后期的詞人,雖然一生在衣食不繼的貧困境地中

度過,但是他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他的詞既濃麗柔媚,又清新含蓄,還兼有

一絲豪放之氣,因此使得《溪堂詞》在詞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為后來的詞人提供了很好

的借鑒。可以說,謝逸是宋詞發(fā)展史上一位不應被忽略的詞人。

參考文獻: 

王直方.王直方詩話.中華書局,1980.

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五.中華書局,2003.

薛礪若.宋詞通論.上海書店,1985.

況周頤.蕙風詞話.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相關期刊更多

昌濰師專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昌濰師范專科學校

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

統(tǒng)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南昌大學

熱帶農(nóng)業(yè)科技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云南省農(nóng)墾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万安县| 清流县| 怀集县| 沂水县| 新疆| 丘北县| 灵山县| 津南区| 垫江县| 南和县| 宁海县| 遂溪县| 加查县| 临澧县| 黔东| 武川县| 诏安县| 文昌市| 丰宁| 黎城县| 黑河市| 灵璧县| 临朐县| 三江| 赤峰市| 湾仔区| 红桥区| 抚顺县| 常山县| 揭东县| 磐石市| 本溪市| 华池县| 扎囊县| 荆门市| 山东省| 九台市| 黄龙县| 渝中区| 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