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專業英語翻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電氣工程 專業英語 翻譯技巧
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專業英語翻譯要求譯者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深厚的語言基本功,同時還要能夠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和語言知識。以下談談筆者在翻譯和教學過程中所總結的翻譯技巧。
一、詞義的選擇
英語中的同一詞語,其同一詞類常有多種意思,用于不同場合,其含義也就不同,因此譯者在確定某一詞所屬詞類的基礎上,應根據上下文,即根據專業特點和具體語境來確定其確切含義。比如“power”在下面各句中意思不同:
(1)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over a long distance.
譯文:電力可以輸送到很遠的地方。“power”在這里是電力的意思。
(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e no filament or heaters and therefore require no heating power or warmed up time.
譯文:半導體器件沒有燈絲,因此不需要加熱功率或加熱時間。句中“power”是功率的意思。
二、被動語態的譯法
科技文獻側重敘事和推理。讀者重視的是作者的觀點和發明的內容,而不是作者本人,所以科技英語中被動語態使用得非常廣泛。翻譯起來也比較靈活,視具體情況可改譯成主動句,或保持被動語態。比如:
The resistance can be determined provided that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are known.
譯文:只要知道電壓和電流,就能測定電阻。
這里就把英文的被動句譯為中文的主動句。
由“it”引導的習慣句型中的被動語態,可譯作無人稱主動句或不定人稱主動句。例如:
It is considered that...人們認為,據估計
It is said that...據說
三、定語從句的翻譯
英語中的定語從句是各種從句中最復雜的一種從句,也是漢譯時最難處理的一種從句。同被動語態一樣,定語從句在科技英語中出現的頻率很高。這是因為科技文獻的特點是概念清楚、邏輯性強,因而常用能表達完整意思的定語從句來修飾名詞、代詞或相當于名詞的詞,以便明確、完整地表達該詞的概念。定語從句不僅結構復雜,而且含義繁多,有時還具有補充、轉折、因果、目的、條件、讓步等意義。翻譯時,根據定語從句的不同結構和不同含義,可采用不同的譯法。定語從句的翻譯方法盡管靈活多樣,但不外乎合譯和分譯兩種。現分述如下。
1.合譯法
所謂合譯法,就是把從句融合在主句中,把定語從句置于所修飾的名詞之前,譯成漢語的單句。凡是結構比較簡單、在邏輯上對先行詞有明確的限制和確定作用的定語從句,如果翻譯時置于所修飾的名詞前不影響意思表達而且符合漢語表達習慣,一般則可合譯,譯成漢語的“的”字結構。這類翻譯比較簡單,在此不再贅述。需要強調的是:有些定語從句是全句的重點,如要突出從句的內容,漢譯時,可將從句順序譯成簡單句中的謂語,而把主句壓縮成主語。例如:
Electromagnetic waves carry the energy which is received from the current flowing in the conductor.
可譯為:電磁波攜帶的能量是從導體中流動著的電流中獲得的。
2.分譯法
定語從句的分譯,就是將定語從句與主句分開來譯。分譯時,根據定語從句的不同情況可譯為并列分句。例如:
Mechanical energy is changed into electric energy,which in turn is changed into mechanical energy.
可譯為:機械能轉變為電能,而電能又轉變為機械能。
該句就是將主句和從句譯為兩個并列句。
英語中有不少定語從句對其先行詞并無明顯的修飾和限制作用,而是隱含著主句的原因、結果、目的、條件、讓步、時間狀語等意義。翻譯時,可根據其邏輯意義譯成漢語相應的狀語從句。這樣譯時,一般應加譯出相應的關聯詞語。例如:
Copper,which is used so widely for carrying electricity,offers very little resistance.
可譯為:銅的電阻很小,所以廣泛用來輸電。
很明顯,該句通過加上關聯詞“所以”,把句子翻譯成結果狀語。當然,在翻譯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加上不同的關聯詞,從而將句子分譯為不同類型的狀語從句。比如:條件狀語從句、讓步狀語從句、目的狀語從句等。
翻譯過程中還有其他很多技巧,最常見的是詞性的轉換、增詞、減詞等。因此,為了能更加清楚地表達文章的原意,譯者需要靈活地運用翻譯的技巧。
參考文獻:
[1]牛靈安.科技英語翻譯詞義的確定.中國科技翻譯,2004,(1):14-16.
醫學生畢業后在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中,需要大量使用英語,例如:查閱醫學文獻、撰寫科研論文、翻譯專業資料、參加學術會議、出國進修學習等。實現這些需求所需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便是語言的英漢轉換,即翻譯[1]。目前,相當多的醫生由于缺乏醫學專業英語的翻譯知識,往往在實際工作中碰到諸多困難,因此,探尋和建立一套實用的醫學專業英語翻譯理論方法并應用于教學,提高醫學生的英語翻譯水平,既能滿足其將來的實際需要,又能促進醫學翻譯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而有助于我國醫學的不斷發展和長足進步。
1 醫學英語的翻譯標準
醫學英語屬于科技英語的一個分支,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因此,它具有自身的特點和相應的翻譯標準。正確認識醫學英語的翻譯標準是進行醫學英語翻譯工作的前提[2]。嚴復在《天演論·譯例言》中講到:“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故信、達爾外,求其爾雅……”,嚴復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在醫學翻譯實踐中同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指導意義:①醫學翻譯應當“信”,即準確完整地表達原文的本意。由于醫學信息的特殊性,任何對原文的歪曲或更改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所以,翻譯所表達的信息要求非常準確、清晰,不允許模糊不清、模棱兩可,更不允許因不理解而自由發揮。②醫學翻譯的譯文應當“達”,即語言通順、自然、明達,用規范的目的語忠實流暢地傳達原作的信息。翻譯時既要追求與原文形式上的盡量一致,同時又不要硬套原作的語言形式,以免造成任何含義晦澀和歧義。③醫學翻譯也應當“雅”,即要在文體和風格上保持原文的特征。做到行文嚴謹、表達專業、結構規范,符合醫學專業的習慣和要求。同時不同的醫學題材具有不同的文體特點,翻譯時需把握其行文特點,參照相應的結構和文體規范執行。
2 醫學專業英語翻譯中的常見問題
英語是從綜合型向分析型發展的語言,漢語是分析型為主的語言,這兩種語言的差別很大,再加上醫學英語具備自身獨有的特點,翻譯時如果不引起注意,并采取恰當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必然會影響翻譯質量。以下就醫學生在專業英語翻譯中常見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
2.1 術語誤譯
醫學術語是醫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重難點,其中以外來詞匯、兩棲醫學詞匯、縮略語以及新詞的翻譯尤為困難,很容易出現誤譯。例如:“In conclusion,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can lower portal pressure through decreasing secretion and shunting of glycogen in portal hypertensive dogs.”分析:“radix angelicae sinensis”是中藥品名“當歸”,“portal”意為“門脈”,“glycogen”意為“胰高血糖”,“portal hypertensive dogs”意為“門脈高壓犬”。該句專業詞匯很多,不了解專業詞匯的構詞法或不借助專業工具書,容易造成誤解。譯文:總之,當歸可以通過減少門脈高壓犬的胰高血糖分泌和分流而降低門脈壓。又如:“Unsuspected malignancy has been found in from 5.4% to 6.4% of gastrectomy specimens”分析:如將“unsuspected”理解為“不被懷疑的”則可能會誤譯為“確診”,事實為“漏診”。譯文:在胃切除標本已發現有5.4%到6.4%的胃癌漏診。
2.2 句子死譯
英漢語言思維和表達習慣存在較大的差別,醫學生如不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和轉換技巧,在翻譯實踐中生搬硬套,容易導致譯文的語序紊亂,含意晦澀,沉冗拖沓。例如:“Usually found free in solution,where some of them form a pool of intermediates from which large polymers called macromolecules are made.”誤譯:他們通常被發現是游離形式,其中一些形成了中間體,由此被稱為大分子的大尺寸聚合物被產生。分析:這樣的翻譯既不規范也不符合漢語思維習慣,未能客觀、準確地描述原句的意義。改譯:他們通常以游離的形式存在,其中一些形成中間體,由此產生叫做大分子的大尺寸聚合物。又如:“Illness prevented him from going there.”誤譯:疾病妨礙他去那里。改譯:他因病未去那里。分析:醫學專業英語中非人稱主語較常見,翻譯中有時必須進行句子成分轉換以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2.3 專業知識缺乏
醫學英語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醫學英語的翻譯要求譯者在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具備相關醫學背景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充分掌握醫學英語的語言特點和相應的翻譯方法,才能如實譯出原文[3]。例如:“After he had lost 4 pints of blood,the Shah fell into a coma.His doctors tried unsuccessfully to revive him with electroshock treatment; then they removed his tubes and life supporting systems.”誤譯:國王失去了4品脫血后陷入了昏迷,他的醫生不成功地用電擊波使他蘇醒,然后他們移去他的管子和生命支持系統。改譯:國王失去了4品脫血后陷入了昏迷,醫生們嘗試用電擊使其蘇醒,但沒有成功。最后,他們除去了接在他身上的各種管子和維持生命用的設備。分析:此句由于欠缺醫學基本常識,造成表達不專業或出現錯誤。如“removed his tubes and life supporting systems”不能譯成“移去……生命支持系統”,而應該“移去……維持生命用的設備”。 又如:“The complaints of the patient did not answer to the proper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誤譯:病人的主訴沒有回答此病的適當表現。改譯:病人的主訴不符合此病應有的表現。分析:譯文修改后語義更加準確,也更加符合醫學專業人員的表達習慣。
2.4 漢語表達能力欠缺
部分醫學生在中文遣詞造句方面相對貧乏,漢語表達能力欠缺,造成譯文不夠嚴謹和專業。例如:“There is a far wider range of patients who would benefit from Aspirin than FDA indications currently show.”原譯: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當前展示的數字比較,有遠遠多得多的病人會從阿司匹林得到利益。分析:這樣的翻譯盡管基本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完全失去了醫學文獻應有的精確和凝練。改譯: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目前的數據相比,更多的患者能從阿司匹林中獲益。又如:“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原譯:預防比治療好。分析:譯文意思正確,但不大符合科技文體的措辭要求。改譯:預防勝于治療。
3 醫學專業英語的翻譯策略
醫學生專業英語翻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有賴于自身醫學專業素養及漢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更需要在翻譯中遵循科學的翻譯過程、運用合適的翻譯方法和技巧,這也是專業英語翻譯教學的重點。
3.1 翻譯過程
翻譯主要包括正確理解原文和準確地用另一種語言傳遞原文信息兩個環節。具體來說,醫學專業英語的翻譯過程可分為準備、初譯、復譯、校核四個階段。
3.1.1 準備階段 準備工作包括3個方面:①了解翻譯目的、原文和譯文的讀者群體及對譯文的特殊要求;②通讀原作,簡要了解文章的內容、風格和文體特點;③查閱相關領域的權威資料,參考英語資料可以幫助譯者理解原作的內容和結構,而中文資料則有助于譯者了解文中涉及專業術語的詞義、語句的表達規律,分析所譯題材的風格和形式特點,從而能更加透徹地理解原文及更加專業地表達譯文。
3.1.2 初譯階段 初譯是在對通篇文章有整體概念后逐句逐段地翻譯,這是一個理解表達的過程,也是翻譯的重要環節。句子翻譯可分理解和表達兩個階段:理解階段重在緊縮主干、辨析詞義、分析句型、捋清脈絡;表達階段則重在調整搭配、潤飾詞語。醫學英語中長句、復雜句較多,理解時需要認真分析句子結構,理清邏輯關系,選擇詞義,表達時需要符合原文的文體文風和專業習慣[2]。對于生詞、專業術語和結構復雜的句子可以重點標記,借助詞典、工具書進行語法分析,進一步理解原文的內容和邏輯關系,如仍存在困難,也可以暫時擱淺,等復譯時再重點考慮。
論文關鍵詞:英漢翻譯 原則技巧
論文摘 要:翻譯作為溝通兩種語言的橋梁,在先進科學技術發展的時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中國汽車業的發展,需要借鑒很多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因此大量英文資料的翻譯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探討汽車專業英語常見的英譯漢翻譯技巧。
1 汽車專業英語翻譯的特點
汽車專業英語是科技英語的一個分支。作為一門特殊英語,汽車專業英語在詞匯構成、遣詞造句等方面具有獨特之處。表面上看,它只是英語知識與專業知識的結合體,但從深層次看,它講究的是專業邏輯思維嚴謹、條理清晰,不添加任何文學色彩,從客觀真實的角度對汽車專業知識進行英文表述。因此,汽車專業英語翻譯對語言準確性的要求很高。我國翻譯名家嚴復先生曾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汽車專業英語翻譯同樣應遵循這一準則,但還應附加良好的漢語功底、較強的英語語言能力及較廣的知識面這三條原則。
2 汽車專業英語翻譯的原則
2.1 漢語功底好
在翻譯汽車專業英語的過程中,我們往往遇到反復修改后仍不理想的結果。特別是對比較正規的術語和原理表述的文本,常常出現表意不準的狀況。因此,漢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直接影響到翻譯的質量。
2.2 英語語言能力強
汽車專業英語最大的特點就是術語多,詞匯量是構成這一門類的基石。除此之外,全面的英語語法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缺一,就會阻礙翻譯的順利進行,導致譯文質量的下降,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翻譯的速度。
2.3 知識面廣
要做好汽車專業英語翻譯,對汽車專業知識的要求是較高的。無論是對原文的理解,還是譯文的表達,譯者必須了解汽車專業理論知識及維修常識,否則會無從下手。這也是與普通翻譯的本質區別。
3 汽車專業英語翻譯的技巧
3.1 一詞多義法
專業術語是構成汽車專業英語的基石,反映這一學科領域的內容。往往譯者會依據汽車專業知識及專業英語詞典來弄清楚這些術語的含義。絕大部分術語有其特定的英文詞匯與之對應,如:crankshaft(曲軸),engine(發動機),thermostat(節溫器)。但還有一部分術語的表意容易與普通英語詞匯相混淆。如:revolution一般會譯為“革命”,但汽車英語中它是指“旋轉”;generator一般譯為“生產者”,汽車英語中被譯為“發電機”;passage通常被譯為“一段文章”,而汽車英語中它是“水路、油路”的意思。
再者,地域的不同,也會導致術語使用的差異。為了推廣市場,德、美、日等汽車工業大國都把本國汽車的領先技術譯成英文手冊,以供他國之用,但在術語表達上,德系車手冊表達“變速箱”和“傳感器”通常使用gearbox和sender,不同于其他國家的慣用詞transmission和sensor。故此,科技的發展,大量的英語詞匯會不斷演變成科學術語,只有通過不斷地積累才能掌握這些術語的含義及區別。
3.2 抽象譯法
機械式翻譯是翻譯汽車專業英語的大忌,同時也違背了翻譯的標準。因此,為達到忠實通順的要求,抽象譯法是我們經常用到的一種翻譯方法。如:
(1)In order to get a cleaner emission,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system is applied.譯文:為了降低排放,應用了電子燃油噴射系統。cleaner emission不能機械地翻譯成“較清潔的排放”,這會令讀者費解。因此,譯作“降低排放”符合專業表達。(2)The engine never starves for fuel.
譯文:發動機不會缺油。starve for在這里不能被譯為“渴望”,因為主語是發動機,所以結合汽車專業的表達法,它是“缺油、斷油”的意思。
3.3 詞類轉換法
詞類轉換法又稱轉性譯法,也是常用的翻譯方法。它是根據譯文語言的習慣進行詞性轉換的。例如:
EFI system has the job of supplying a combustible mixture of air and fuel to the engine.
譯文:EFI系統的功用是給發動機供給可燃混合氣。has the job of的本意為“有一份……工作”,但這里應譯為“……的功用”。詞性也由原來的動詞轉換為名詞。
3.4 被動變主動的譯法
汽車專業英語是對汽車使用、原理、維修等客觀事物的陳述。針對汽車專業英語中的被動語態,我們往往要按照漢語表達客觀事物的習慣譯成主動句式。
(1)…as the oil is fed to the various moving parts of the engine,it absorbs and carries the heat away from the engine parts.譯文:機油供向發動機的各運動部件時,它能吸收并帶走發動機部件發出的熱量。is fed to被轉換成主動語態。(2)Karl Benz from Germany built the first car driven by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1886.譯文:德國的卡爾·本茨于1886年制造出第一輛用內燃發動機驅動的汽車。driven做了the first car的動詞性修飾語。
3.5 增補譯法
汽車專業英語的表達法往往很簡練,因此在譯文時需要添加一些必要的詞匯,從而使譯文在語法及語言表達上能與原文在內容和形式達到對等。如:A fuel injector is nothing but 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valve.譯文:噴油器是通過電磁閥控制的。譯文中增加了謂語動詞,從而不會誤解為噴油器就是個電磁閥。
汽車專業英語翻譯會隨著中國汽車業的發展而變得熱門,對翻譯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不像文學翻譯那樣要注重文學修辭的美感,汽車專業英語翻譯更多的要把握忠實和順達的準則。當然,掌握并運用好翻譯技巧是一名譯者進行實戰的必備條件,只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豐富的汽車知識,并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才能真正地做好汽車專業英語翻譯。
參考文獻
一、高職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的問題
1.學生主觀意識差
在很多學生的眼中,翻譯從來都不是值得重視的一個環節。由于處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分數才是他們唯一關注的問題,因此,這方面的練習及重視程度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即使是一些平時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的英語翻譯水平也僅限于對一些簡單句的分析。面對一些實用性比較強的題目,比如閱讀理解、作文等,他們就顯得力不從心。
2.老師教學方法不當
一些高職老師在教學中存在一種得過且過的心理,不注重教學方法,與學生同樣存在一種不重視翻譯教學的思想。從老師的教學角度來講,大部分老師在授課時都只是機械地傳授一些教科書上的東西,而沒有告訴學生關于當地風土人情的知識,更沒有意識到要對學生做一些關于思維能力的訓練,而這么做的結果就是,學生只是單純地掌握一些單詞、語法、句式,并不能很好地分析文章結構,進而獨立寫出優美的文章。如果不能做到這些,就更談不上在英語專業翻譯上面有多大的進步。
二、反思性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學生多注重總結反思
在平時學習中,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課后反思習慣。在學習的空余時間,學生應該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進行改正。為了更好地進行反思,學生可以自己建立一個“反思本”,經常性地把自己在學習中的得失、改進方法記錄下來,然后同學之間可以進行交流,互相學習,互相進步。
2.老師的反思性教學
關鍵詞:英語專業翻譯能力培養
大學英語教學要使學生掌握一定水平的英語基礎知識和使用英語的基本技能,具備閱讀和翻譯有關業務英語資料并能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熟練運用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們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但是翻譯卻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重視,很多教師都意識到大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比較低,提高學生翻譯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要提高翻譯能力,首先應打好漢語和英語的基本功,還要學習和研究中外不同的文化。既然漢英翻譯是如此艱巨復雜的任務,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訓練,以提高他們的漢英翻譯能力和水平呢?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現狀
現代外語界廣為接受的交際教學法,導致了一種誤區:外語教學過程盲目單語化,甚至完全排斥母語或翻譯。尤其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老師普遍采用英語教學,英語操練,目的是提供英語交際的情景,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他們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但這種做法常常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且部分教師受制于課本內容,未能創造真正的交際環境,甚至有的老師說出來的英語并不規范,于是反而更使學生理解模糊。另一方面,現在的教師和學生都沒有對翻譯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沒有給學生較系統地介紹一些翻譯常識和技巧,學生不能做足量的翻譯練習,英語考試也很少有翻譯方面的測試,種種原因都導致學生翻譯能力始終處于劣勢。
二、學生在漢英翻譯的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漢英翻譯能力的培養涉及以下諸多方面:對英語的語感和悟性,對英語的判斷能力和鑒賞能力,對英語的洞察能力和剖析能力,對英語細微特征的反應能力,對社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對英語和漢語之間差別的意識,對英語和漢語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認識,對英語“洋為中用”的意識,對英語“學以致用”的意識,對翻譯的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思維方式。以上各種能力和意識的培養,可以通過不同的具體途徑來實現,既要讓學生在諸多方面加強翻譯意識的鍛煉,同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漢語和英語在語法語序和句子結構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進行中譯英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這些方面的變化。
2.要善于仔細地、深入地、準確地理解中文原文的意思。這是因為準確的理解是做好翻譯的前提。
3.中文和英文的對應詞有時意思并不相同或者不完全相同,不能照字面翻譯。
4.有時候中文字面的意思表達不充分,部分信息被省略了或被隱藏起來了。
5.有些中文詞語沒有什么特殊涵義,而與之相對應的英文詞語卻有著特殊的涵義。
6.避免用中式英語進行表達,而要盡量用地道的英語進行表達。
7.根據不同場合,英語的表達有莊重與隨意之分。
8.要注意各行各業的不同術語的選擇。
9.注意漢語和英語之間的文化差異。把“相聲”翻譯成英語不能只是翻譯其形式,還要翻譯其內涵。
10.有時候,比如翻譯詩句,光翻譯字面上的意思是不夠的,還必須把字里行間的深度、力量和美感表達出來。
三、提高漢英翻譯教學質量的建議
1.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比如,在講授某一文體的翻譯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譯語中相同風格的范文,也可以讓他們通過Internet或其它印刷材料來構建自己的語料庫,讓他們感受名作、范文的遣詞、行句、謀篇,并定期、不定期地對學生訪談,檢查他們閱讀后的感受和收獲。翻譯基本技能除了傳統的口筆譯和各種翻譯技巧外,還包括利用電腦設備以及網絡設備為翻譯實踐服務的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被認為是提高翻譯教學和培訓效率與質量的必由之路。
2.教師講解譯文時要點明并表揚學生的譯文精彩之處,對語言能力取得進步的學生要及時肯定。教師要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特長及其弱項等來組織課堂討論,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積極評價學生的優秀譯文,培養學生對翻譯的自信心,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像傳統教學法那樣,讓學生被動接受老師布置的任務和“唯一、正確”的譯文。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3.開展適量的翻譯欣賞課,或讓學生翻譯一些名家譯過的作品,然后把他們的譯文與名家的作比較,并總結心得體會。語料庫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開發和運用給翻譯教學帶來了挑戰和變化,主要表現在翻譯觀念的轉變、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翻譯課件的開發和教室網絡環境的建設等方面。包括研制翻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教學軟件,建立多學科翻譯語料庫、學習者個人語料庫。總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提高翻譯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的培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加強英漢語言對比。讓學生了解兩種語言在各方面的差異,比如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英語屬于主語顯著語言,漢語屬于主題顯著語言等,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十分有益。如果學生意識不到這些語言差異,翻譯能力很難得到較快提高。
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翻譯,或在教師的主導下,把某些練習讓學生相互批改,讓學生從同伴中汲取語言素養。
5.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翻譯練習基礎之上的。翻譯教學除了講授傳統的口、筆譯翻譯技巧外,還應適當導入翻譯理論,提高學生的技能意識;增強英漢對比的內容,培養譯語意識;增加文化知識的輸入,培養跨文化意識。我們應將翻譯訓練融入語言教學的各個方面,全面提高學生語言的綜合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一般而言,每星期300字左右的小篇章,每學期1-2篇大文章似為妥當。同時,課外應看作是課內的延伸,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也常常是在每周的兩課時之外,翻譯課教師應對此“樂而不疲”。
綜上所述,構建翻譯教學模式,在指導思想上還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因為國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外語人才,無論何種類型,都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具體講,都需要他們有較好的母語和外語基本功、廣闊的知識面、充實的文化知識和較高的交際能力。從這個意義出發,翻譯教學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因為翻譯課的綜合特點本身就使學生的全部知識、全部語言技能得到應用與實踐,并在應用與實踐的過程中得到完善與提高。如果在指導思想上能夠注意加強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并在教學實踐中合理地、科學地予以體現,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語言技能無疑將會逐步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宓慶.論翻譯者的技能意識[J].中國翻譯,1987,(5).
[2]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羅進德.翻譯教學門外談[J].外語研究,1997,(1).
[4]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王佐良.翻譯中的文化比較[J].翻譯通訊,1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