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旅游管理就業方向

旅游管理就業方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旅游管理就業方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旅游管理就業方向

旅游管理就業方向范文第1篇

關鍵詞:旅游與酒店管理;教育;培養;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學校對于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與市場經濟相統一,要從人才鏈的銜接方面,做好市場需求之下的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同時要充分運用學校和社會不同的教育資源和環境,對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采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獲取學校與社會的互利和雙贏,從而使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適應于社會所需,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學過程與考核評價等不同方面,進行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并與實訓基地教學相整合,培育與企業相適應的實用型技能人才。

一、市場需求與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概述

教育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這是與時代相一致的選擇。教育要準確進行自我定位,要以為社會培養實用型的技術型人才為目標,在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中,要密切關注市場的需求變化,關注市場對于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和崗位素質標準,只有采取與市場需求相一致的教學方式,才能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人才競爭“軟實力”。面對市場的挑戰,教育要定位在就業有優勢、創業有潛力的空間上進行發展,要在教育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其職業化標準,大膽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培育與市場相適應的人才。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是一種與社會實踐相統一的教學模式,它注重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是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整合方式,對專業教學實踐進行創新,是未來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的趨勢和方向。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可以采用工學結合的方式,施以課堂教學與社會實際工作相結合,完成理論與實踐的整合,利用學校教育、科研資源和社會的實踐資源,進行互利雙贏的合作,從而培養與社會相適應的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

二、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市場需求導向構思

在市場需求導向下,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要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進行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構思,主要從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設計、教學設計、培養路徑、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加以組合:

1.培養目標構思。根據對市場上的旅游與酒店管理人員的調查分析,目前的旅游與酒店管理人員分為兩類:一類指知識水平較低而社會經驗較豐富的人員,另一類指擁有一定知識學歷而社會經驗缺乏的人員。為了走出誤區,擺脫困境,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密切關注市場需求,關注市場對于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變化,并以其為指導,進行理論與社會實踐的培育。

2.注重職業能力優化的專業建設。對于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要具有職業定位和較強的針對性,要具有強烈的市場意識和職業定位觀念,要以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發展方向為基準,進行專業的優化和調整,要注重采用整合、交叉與滲透的方式,加強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內涵的建設,并與專業的職業前景相聯系,不斷創新這一傳統專業。

3.科學設置專業課程。在立足市場導向的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下,要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調整,轉變原有的基礎課與專業課分離傳授的現象,要以社會實踐為著眼點,以專業的基本素質和專業職業能力為切入口,進行專業課程的重新設置。例如:在英語教學課程中,不但要開設普通英語課程,還可以開設與專業密切相聯的“酒店情景英語”課程和“英語口語與聽力”課程等,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綜合能力,而且可以學習到與專業相符的專業口語與聽力英語。

4.強化社會實踐教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要注重與社會實踐相聯系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本體,與課程特點和內容相結合,進行理論與社會實踐融合的教學。在未來職業趨勢的指引下,強化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

5.構建職業能力的專業評價體系。在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進之下,要嚴格考核,構建職業技能鑒定與職業能力的評價體系,首先要制定科學而合理的評價標準,然后再實施多元化的專業評價方式,實施課程形成評價與總結評價相結合、理論評價與實踐評價相結合、課堂評價與實地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構建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評價體系。

三、深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專業發展

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發展和適宜的人才培養模式分不開,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工學結合模式下,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專業人才,從而推動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創新發展。在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工學結合模式下,本文重點探索工學結合下的“五段漸進式”人才培養方式,它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途徑,使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更具有競爭力,更符合市場的職業需求。

1.工學結合的校內模擬一體化建設。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可以采用工學結合的校內模擬一體化教室建設,可以通過仿真的社會實踐工作進行創設,這是校外實踐基地的前提和重要場所。在這個仿真的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室中,學生可以進行初步的鍛煉。這些仿真的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室中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根據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方向進行建設:(1)形體禮儀一體化教室。在這個仿真職業環境中,學生在教學訓練下,培養得體的儀容面貌、優雅的舉止儀態、恰當的社交禮貌修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角色意識,從而在仿真訓練中樹立正確的專業觀念和專業技能,使學生成為可以承擔起社會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諸如:對內講座宣傳、對外培訓宣傳、對外禮賓服務等。(2)餐廳服務一體教室。這可以為餐飲服務課程進行技能訓練,并分為中餐零點接待服務和西餐零點接待服務兩大內容。在中餐宴會接待服務中,要訓練學生托盤、折花、擺臺、斟酒、分菜、插花、席間服務等技能;在西餐零點接待服務中,要掌握西餐的禮儀習慣,進行西餐零點、擺臺、斟酒、折花等服務技能。(3)前廳客房服務一體化教室。在這個仿真教學區內可以擺放前臺、大堂經理臺、大堂吧臺、圓桌椅、沙發等物,對于前臺接待服務區的訓練要注重前臺接待服務禮儀和規范性操作;對于大堂吧臺服務區的訓練要培養學生的酒水服務技能和意識;對于客房整理服務區的訓練,要掌握配備中、西式鋪床全套用具技能,可以模擬四星級酒店標準間配置,進行模擬的客房實景觀察、清潔、查房接待等服務;對于貼身管家服務區的訓練要培養學生的茶藝、插花、熨燙、箱包整理等操作技能。(4)導游一體化教室。在這個仿真模擬訓練室內,要讓學生進行模擬致歡迎詞、歡送詞、沿途導游、講解等服務,同時還可以配備多媒體設備,使學生熟悉導游中的多媒體操作,熟悉運用相關設備進行導游服務;要創設導游情境的模擬比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導游的氛圍,在深厚的職業氛圍中培養導游的帶團能力。另外,還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旅游電子商務軟件知識,要熟悉運用旅游電子商務軟件,完成統計分析下的服務。

2.工學結合的校外實踐基地實訓的具體實施。第一階段: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職業認知與體驗啟蒙教育。在為期四個月的專業基礎學習過程中,可以采用組織參觀和親自體驗的方式,使專業學生明晰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職業特點和社會實踐形態,從而把握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基本概念,開啟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大門,領悟“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社會語境與氛圍,從而獲得對未來職業崗位的感性認知。第二階段:熟悉旅游與酒店管理基本技能與管理知識。在為期八個月的生產實訓中,學生要熟悉和了解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通過到模擬酒店或模擬旅游的實訓方式,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要針對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重要崗位加以細致的了解和觀察,以增強對專業的認知水平。第三階段:頂崗實習。對于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培育,還要使學生具體進行頂崗實習實踐,在集中的實習過程中進行異地授課、講座的方式,將理論與社會實踐頂崗實習相整合,在校企共管的方式下,進行實踐的旅游與酒店管理服務、經營、文化把握。第四階段:綜合專業能力提升。在這個階段面臨就業分配的實際問題,學生可以在頂崗實習過程中,了解自己的意愿和就職方向,選擇合適的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崗位,并獲取相應的崗位資格證書,提升其綜合素養水平。第五階段:旅游與酒店管理實習就業。在為期四個月的實習就業階段,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社會實踐體驗和實際崗位情況,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擬制,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專業畢業設計。

3.強化工學結合的保障建設。首先,要完善師資隊伍建設,要推進教師“學院素質”和“企業素質”的生成,打造具有企業和教學管理能力的優秀師資團隊。其次,要選擇適宜的合作酒店,以保證工學結合的效果。再次,要注意用合同的方式穩固三方的利益,要以契約的形式,保障學校、學生、酒店三方的利益,從而取得共贏的局面。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就業導向的人才培育過程中,要注重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實用價值,要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調整優化課程設置,采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增強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可以采用校內仿真一體化教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方式,培養學生在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方面的操作技能和道德修養,從而推進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霞.中職旅游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及優化途徑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2]劉占明.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旅游類專業課程體系創新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3]李佳航.普通高校旅游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5.

[4]劉旭華.《案例》:A中職學校旅游專業人才供求意向調查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5.

旅游管理就業方向范文第2篇

引言

當下,隨著現代農業、節慶活動、鄉村旅游的融合,花海經濟已經成為城市形象的名片和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推手。無錫陽山桃源風情小鎮作為江蘇省公布的首批13家旅游風情小鎮之一,把小鎮建設成獨具風情的旅游目的地,彰顯其特色,挖掘歷史、人文和建筑等內涵已經成為景點旅游走向全域旅游的重要載體。節事活動作為推廣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資源和產品,塑造城市整體形象的助推器,深入研究其與地方產業的互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節事活動的利益相關者

節事活動存在眾多的利益相關者,正確處理好節事活

動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對于節事活動的成功舉辦至關重要。關于節事活動利益相關者的問題,國外學者Getz提出與節事活動相關的利益主體分為兩大類,即與節事活動相關的利益主體和與社區相關的利益主體,主要包括地方政府、節事活動組織者、當地社區居民、贊助商、酒店、餐廳、旅行社、俱樂部、藝術表演團體、票務機構以及志愿者組織等,一次成功的節事活動必須綜合考慮和平衡不同利益主體的需求。以城市節慶活動為例,一個節慶活動有許多利益主體,主要包括城市、節慶活動組織者、參節商、供應商和觀眾等。本文在上述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無錫陽山桃花節運作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研究的主要利益者包括:主辦機構、主辦社區、贊助商、承辦機構、參節商和供應商、參與者和觀眾(見圖1)。

圖1 中國無錫陽山桃花節利益相關者關系圖

二、中國無錫陽山桃花節概述

自1997年開始,陽山鎮桃花節已走過二十個年頭。20年來,桃花節已辦成一個融賞花觀景、旅游休閑、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文化活動,已成為惠山人民乃至無錫人民引以為豪的盛大節日。2017年“中國陽山桃花節”于3月15日―4月15日舉行。本次桃花節由陽山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主辦。以第21屆陽山桃花節轉型為契機,引入市場元素,通過開展以2017陽山半程馬拉松為主的系列活動,充分展示陽山鎮良好的人文地理環境和精神文化風貌。以“蜜桃小鎮”為活動統一品牌,進一步塑造陽山品牌形象,加快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創建步伐。

三、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事件旅游與地方產業互動發展機制

(一)豐富節慶活動內容,以節促旅提升品牌質量

結合陽山鎮以創建國家級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和打造無錫陽山桃源風情小鎮為目標,組織內容豐富的各項節慶活動品牌,如:春季桃花節、夏季美食節、秋季露營節、冬季溫泉節,形成一年四季有主題、有內容。2016年,陽山度假區聯手市、區旅游部門,成功舉辦了陽山第二屆田園露營音樂節,填補了目前陽山秋季旅游沒有大型活動的空白。同時,為了契合年輕人需求,精心籌備策劃,設置露營體驗、特色燒烤、戶外拓展、徒步穿越、篝火晚會、露天電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每一位游客在體味陽山原汁原味田園風光同時,收獲無盡的快樂。豐富的一系列節慶活動不僅給陽山度假區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量,也使度假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穩步提升。

(二)挖掘地方旅游特色,以節慶活動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在抓好旅游項目的推進工作同時,充分挖掘陽山度假區“桃、山、水、泉”特色,在圍繞主題資源基礎上,既詮釋“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又落實了“商養學閑情奇”新的旅游六要素。充分詮釋全域旅游新概念。重點推進好田園東方二期―文旅小鎮,紫藤園、朝陽禪寺二期等重大項目的建設,落實好千里走單騎,陽?民宿村、鄉宿等十多個生活項目的建設工作。此外,通過陽山桃花節的品牌效應,建立陽山桃文化創業示范基地和桃文化創客中心,扶持和鼓勵當地居民延伸水蜜桃產業鏈,利用水蜜桃產業優勢、自然環境優勢和文化優勢,發掘陽山豐厚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同時以節富民,開展經貿活動,進一步拓展和暢通其他產業。

(三)改善基礎度假設施建設,提升游客滿意度

一是改善交通條件。建立標準化生態停車場三座。對度假區內三座10000余平方米停車場進行規劃改造,設停車分區、出入口,建立相應管理制度,專人管理生態綠化。完成了度假區內步行道、小陽山環山道完善提升,做到在陽山桃花節期間,保證游客“進得去,出得來”。二是進一步完善游客交通工具。增添觀光電瓶車20輛,單人、雙人、三人自行車100輛,并為特殊人群免費配備了童車、輪椅、拐杖等服務性工具,方便游客在陽山桃花節期間進行度假娛樂。三是完善住宿設施。根據本地特色旅游資源開發,圍繞“一站式度假定制”理念,眾多品牌文化精品酒店形成規模效應。通過近幾年陽山政府的大力支持,陽山民宿經濟悄然興起,通過對現有農家樂提檔升級,形成一個桃源葫蘆谷民宿區,圍繞“福祿”民俗主題,結合特色民宿、陽山美食、民俗慶典等特色體驗,讓游客充分感受“聚福在陽山”的桃源傳統文化風韻。四是優化餐飲服務。主打菜系消費檔次多樣,具有濃郁的地方性,并推出多道中華老字號或餐飲名菜,國內外主要菜系一應俱全。如:嘉陽生活購物廣場引進知名品牌肯德基。桃源葫蘆谷特色商業街主打陽山本地農家樂餐飲品牌。不同菜系加上不同的消費檔次,滿足陽山桃花節期間不同游客的消費需求。 五是規范購物管理。規劃建設旅游商品購物點,推出桃木工藝品、鳴珂里非遺文化和民間手工藝品、尹城牛肉、陽山大麥餅、陽山糕團等10余種特色旅游商品;大力整治購物場所風貌,對所有購物點進行規范管理,統一培訓,嚴格推行誠信服務公約。 六是強化游覽功能。完善游客中心功能,設置游客休息區、景區影視介紹系統,為游客提供咨詢、票務、導游講解、節目預告等服務;游客中心設有免費WIFI,公用電話,并為游客提供紀念郵票、紀念封、明信片、紀念戳等多種服務;配備特殊人群使用的童車、輪椅、拐杖等工具;在桃源葫蘆谷、田園東方、桃花島景觀公園等處設置游客咨詢服務點;規范設置中、日、英、韓四國文字信息標志525塊,合理設置了足量的游客休息設施;并進一步完善了旅游廁所服務設施,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務。

四、結語

旅游管理就業方向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職 旅游管理專業 就業問題 解決對策

一、我國旅游管理專人才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我國旅游業對該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但是由于大多數人才的素質不能滿足該行業的從業要求,導致人才缺口很大。雖然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是從總體上看,其所占比例不大,并且缺乏中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因此,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都要求該方面的從業人員需要具備很好的綜合素質,不僅要具有團隊協作精神,還要在工作中有著清晰的思維,能嫻熟的做好各項業務,擁有高度的抗壓能力和自學能力,在做事時有著較強的溝通能力和處事能力,懂得靈活應變,并且還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根據中國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表示,2014年旅游業增加值已占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以上,“十一五”時期新增旅游直接就業約30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約1700萬人。目前中國旅游直接從業人數超過1350萬人,與旅游相關的就業人 數約8000萬人。而截止到2008年底,全國共有高等院校810所(含專科院校),在校生為440038人(含三年制大專生)。由此可見,我國旅游院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存在著很大的缺口。理論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就業方面的困難較小,然而事實卻截然相反,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就業定位不明確

旅游業主要是以服務的形式來運行的,屬于服務行業。在我國,相對其他行業來說,其就業門檻比較低,技術水平要求也不高,無論學生的學歷和能力水平的高低,每個人都必須從基層的服務崗位做起。然而,大多數的學生都對服務業有著一定偏見,認為從事服務業太辛苦,并且感覺很沒有尊嚴,因此,大部分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定位過高,缺乏長遠的眼光,往往沒有對自身的優劣勢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明確的分析,只是看重職位和待遇的高低等因素,導致了在就業過程中個人目標與現實出現了很大偏差,這種較大的偏差必然導致學生在就業時要么“有業不就”,要么就是“頻繁跳槽”。

2.學生存在著就業心理問題

在我國,學生在擇業時往往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問題,其主要分為兩部分人群:一部分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太過于自負,對就業有著太高的期望;然而另一部分學生卻缺乏自信,認為目前就業形勢嚴峻,找工作太難,為此常常感到焦慮,對找工作失去信心。由于種種心理因素的原因,導致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挑三揀四,因而失去了很多的就業機會,最終遲遲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3.學生的綜合素質偏低

在我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后不能靈活的對每一項工作進行熟悉的操作,其操作能力很難達到企業的基本要求,大部分學生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技術含量低的工作。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間,學校只注重對學生理論課程的培養,而忽略了工作實踐的鍛煉,在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中沒有緊密的結合行業的人才需求,導致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偏低,不能夠勝任企業的多數工作。

4.學生的就業方向的選擇性小

目前,在我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較多局限于旅行社和酒店兩個方面。就目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可以得知,學生對旅行社的認可往往高于酒店,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旅行社。但是由于旅游行業的季節性較強,對人員的需求也不穩定。在旺季的時候,除了旅行社中一些固定的員工外,還會臨時加入一些導游,對人才的需求加大;在淡季的時候,旅行社往往只有一些固定的員工,對人才的需求較小。

三、我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的解決對策

1.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幫助其合理的規劃職業

目前,大部分學生對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以及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沒有明確的定位,因此,在校期間,學校加強學生改方面的指導是很有必要性的。首先,學校應該通過開設一些就業指導方面的課程或者相關的講座,讓學生對自己專業有明確的認識,對學生的就業方向和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相應的教育與指導,讓學生對自己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今后的就業方向有明確的定位,幫助學生從多個層次了解目前的就業形勢以及相關企業的招聘信息;其次,學校應該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或者兼職工作,使學生盡早的了解從事該行業需要具備的能力及素質。

2.加強學生的就業心理教育

目前,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消極的、負面的心理問題,這種心理問題也成為影響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教育是在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學校應該針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采取多種形式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克服各種消極負面的心理因素,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就業問題,重拾信心,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找到理想滿意的工作。

3.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

為了解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學校必須對學生的培養方案和學校的教育體制進行改革,使學校的人才培養與行業的人才需求形成一個良性互動,將實踐應用性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以達到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教學目的。因此,學校應該制定與課程相配套的實踐教學,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幫助學生進行一些實習兼職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其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水平,以更適應行業的人才需求,為今后找到理想滿意的工作打好基礎。

旅游管理就業方向范文第4篇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中國旅游業起步,中國旅游教育開始發展,并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大量院校開始興辦旅游專業。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開設有旅游系或旅游專業的院校)共計2055所,在校學生為75.33萬人,其中高等旅游院校及開設旅游系(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1122所,在校生43.52萬人;中等職業學校933所,在校學生31.81萬人。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旅游業的高度重視,各地政府將旅游業提升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大力支持旅游業發展,各地對旅游從業人員的需求呈增長趨勢,旅游直接就業2779.4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873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19%。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直接從事旅游行業,為旅游行業發展服務是高校培養旅游管理專業論文學生的直接目標,但目前旅游企業人才流失現象十分嚴峻,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存在“有業不就”現象。為深入分析影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認知的因素,本文以伊犁師范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探討其深層原因。 

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認知調查 

伊犁師范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開設時間為2012年,目前,已畢業一屆??茖W生,本科生尚未畢業,在校本科生共四屆:2012級、2013級、2014級、2015級,共調查四屆學生140人,以其為例,從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認知、課程設置、就業前景及就業意向方面說明。 

(一)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基本信息 

本次調查中,大四21人,占15%,大三28人,占20%,大二34人,占24.3%,大一57人,占40.7%,男生24人占17.1%,女生116人,占82.9%,民族組成中,漢族74人,占52.9%,維吾爾族38人,占27.1%,哈薩克族22人,占15.7%,其余為回族、蒙古族6人,占4%。在新疆14地州中均有生源,其中南疆42人,占30.1%,北疆(天山以北)98人,占69.9%。被調查學生中,有74人家長為農民,占52.9%,工人14人,占10%,其余有教師、干部等。 

(二)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意向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較傾向于從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其次為非旅游行業的工作,再次為自主創業,僅僅66%的學生愿意從事旅游相關行業工作,漢族學生較少數民族學生傾向于從事旅游企業相關工作,民族學生較傾向于從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等事業單位相關工作。 

(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未來就業態度分析 

總體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未來就業的態度比較樂觀占半數以上,1/3表示一般;不同年級、不同民族學生所持態度不同,大四學生持不樂觀、一般態度的占2/3,大一學生4/5學生持樂觀或一般態度。不同民族學生對未來就業的態度差異不大,持比較樂觀態度者居多。 

三、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認知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在問卷調查基礎上,借助spss19.0分析影響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認知的因素,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就業前景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其就業意向,通過相關性分析,得知與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認知顯著相關的因素主要有年級、家庭經濟、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興趣、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等因素。 

(一)不同年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就業的選擇傾向不同 

調查顯示,高年級學生較傾向于旅游企業相關工作,說明隨著學生對本專業認知的增加,其對旅游行業的認識更為全面、深刻,就業選擇時也較多地考慮旅游相關行業。2015級學生較傾向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門、非旅游行業相關工作,這與新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認知不夠、存在故有的偏見有關。2013級學生較傾向于自主創業,這與目前國家的高校自主創業政策及學校相關政策有關,學生獨立意識、創業意識增強,大三學生有一定的實習經驗,人際網絡較密,使其產生獨立自主創業的想法。2014級學生傾向于旅行社工作,這與大二學生剛剛結束的旅行社、景區實習有關,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使學生對旅游行業有了較深的認識,通過親自旅行社、景區實踐,對其工作流程較為熟悉,在現有的選擇中,無疑是最能掌握的一個,這也表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其就業選擇具有影響。 

(二)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感興趣程度影響其就業認知 

對旅游管理專業感興趣的直接體現為選擇旅游管理專業的原因,若學生主動選擇該專業則其對旅游管理專業較為感興趣,也傾向于從事旅游相關工作。不同年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選擇旅游管理專業的原因呈現一定差異,2012級學生有多于1/2是因為熱愛旅游、喜歡旅游職業,1/3是因為被調劑;2015級多于1/2是因為被調劑,1/3是因為熱愛旅游、喜歡旅游職業;2013級、2014級熱愛旅游、喜歡旅游職業的稍多于被調劑的,各年級學生在選擇旅游管理專業時較少受家人、老師、朋友影響,出于自愿或被迫的情況較多。漢族和少數民族因熱愛旅游、喜歡旅游職業或被調劑而選擇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相當。不同年級均有一半以上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比較感興趣,很不感興趣共2位學生,一位為漢族學生、一位為維吾爾族學生,分析原因兩位都是被調劑的學生。 

(三)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影響學生就業認知 

從不同年級學生對本專業課程設置的滿意度看,感覺課程設置一般的學生57人,大四學生對課程設置持不太滿意態度的接近半數,大一至大三學生由于沒有完全接觸課程,大部分學生感覺滿意。從不同民族學生看,漢族學生對課程設置持一般態度的接近半數,有23人持不滿意態度,少數民族學生對課程設置大部分感覺比較滿意,維吾爾族學生持滿意態度的人數最多,可見,在民漢合堂教學中平衡不同民族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滿意程度是一個重要課題。專業課程是學生了解本學科、本行業的重要窗口,由于高年級學生對本專業了解較為全面,學校學習的知識與行業需要的知識之間有一定認識,若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與行業需要知識之間難以對接時,學生對未來的就業意向將會重新考慮。民族學生對專業課程設置較為滿意,其對未來就業較傾向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可見目前學校所設專業課程較符合民族學生需要,也與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相關知識需要對接。

(四)家庭狀況影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認知 

調查分析顯示,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較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感興趣程度大,對就業前景較為樂觀也較傾向于選擇旅游相關行業就業。被調查對象中,半數以上學生父母職業為農民,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及較差,可見,大部分被調查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旅游的安全性體驗較差,對旅游相關行業的信賴度較低,不能完全接受旅游這一新興產業。分析家庭經濟較好、父母職業為教師、干部、工人等的學生,其對旅游管理專業感興趣程度明顯較高,對旅游管理專業就業前景明顯看好,傾向于選擇旅游企業等相關旅游職業。 

四、做好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認知引導 

(一)開展年級間學生交流,強化專業認知 

高年級學生在經過課堂學習、社會實踐等一系列課程之后,具有較深刻的專業認知,其對就業前景及就業方向有了較全面的認識。開展年級間學生交流,有利于低年級學生快速認識本專業及未來的可能方向,并結合自身條件作出適當調整,從而探索較適合自我發展的學習與實習之路。同時,在交流過程中,也可以使高年級學生提出自身面對的困惑,與教師一起探討,使教師對學生的困惑有全面掌握,并積極向學校反映,需要學校層面出面解決的,由學校層面解決,需要學生自身克服的,由學生自身克服,需要家長配合的,積極獲得家長的支持與合作,需要社會給予共同的關注的由社會共同面對。 

(二)樹立旅游管理專業在高中生中的良好形象 

目前,高中生在備戰高考中面臨較大壓力,沒有時間思考走進大學的專業選擇,高中教師也多為數理化政史語文英語等專業的師范生,鮮有旅游管理畢業生,因此,高中生對旅游的認知為零,又由于旅游中一些不好事件的影響,使得高中生對旅游管理專業持有偏見。絕大部分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均不會選擇旅游管理專業,或者迫于高考分數,即使高考志愿是主動選擇旅游管理專業,也多是因為自己的高考分數在同類高校中選擇旅游管理專業較合理;或者是被調劑。在高中生對旅游管理專業一無所知情況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必然困難,學生對旅游管理就業前景的認知較少故而不樂觀。高??梢远ㄆ诘礁咧虚_展宣講,或者與高中教師交流,通過高中教師增加高中生對旅游管理的認識,使高中生正確認識旅游管理專業,從而增加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興趣,進而傾向于選擇旅游相關行業的工作。 

(三)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專業課程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起點,專業課程的設置依據為專業培養方案,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依據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行業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要調整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首先要對旅游行業有一清晰認識,對國家、地區的旅游業發展方針政策,對旅游企業發展狀況及對居民對旅游的需求等方面有全面的認識。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不僅要把注意力放在學科教學上,更要放在科學研究上,研究旅游業發展演變歷程,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及需求,把握宏觀環境,研究學科發展歷程等。只有在全面、深刻、準確的研究基礎上針對當代大學生特點,設置出符合當代教育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興趣,使學生對本行業有清晰明確的認識,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從事旅游相關行業并做長期規劃。 

旅游管理就業方向范文第5篇

我國旅游局對當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現況進行了調查統計,目前我國的旅游專業學生直接從業人員980萬,并保持平均每年增長50萬的速度,缺口至少有200萬。近年來,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良好,并有廣闊的用人空間,在許多工作領域都能找到合適的崗位。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數據進行了公布,國內比較有名氣的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都達到了100%。學生在大學畢業后,有一部分選擇從事酒店、旅行社等企業的相關崗位,還有一部分也選擇到國家旅游業相關部門機關和其他行業工作。旅游業是操作性很強的一個行業,有著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相對于本科生來說,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更深,對旅游實際業務更熟悉,吃苦耐勞,更加符合旅游企業的全面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2影響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因素分析

中國目前的旅游行業企業的旅游管理人才需求遠遠大于人才供應,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本行業的比例卻越來越小,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多方面的。下文主要從四個方面提出影響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的因素。

2.1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與市場需求存在偏差

當前,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旅游行業的一線人員,從旅游行業的特殊性來說,一線人員的工作具有高變動性,會在工作過程中出現許多不可預測的變動。所以,高校教學培養的高職旅游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來適應工作的需要。由于我國高職院校創建時間較短,原有的教學基礎相對薄弱,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大都不適應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就目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來說,雖然課程體系基本符合專業人才的知識構成,但是由于學校在專業硬件或師資方面條件的限制,實踐教學往往是走過場,流于形式,校內的實踐起不到真正的效果。所以,高職旅游院校的培養目標能否實現,最終取決于其培養的人才是否符合旅游行業的要求;旅游專業的學生最終是否選擇在本行業就業,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其具備的各種技能是否與旅游行業需要的相吻合。

2.2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缺陷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之前,都應該有一個高水平的就業指導教師對其進行就業指導。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僅是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參加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和操作能力,并提高自己的職業修養,為自己在將來的就業上提供更多的幫助。而在部門高職院校,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僅僅片面性地重視學生的就業率。目前看來,我國的高校學生的就業指導發展遠遠落后,就業指導工作存在很大的缺陷。

2.3學生擇業定位缺乏理性思考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存在對本專業的擇業定位缺乏理性的思考。許多學生走上對口專業的工作崗位后,盲目地致力于職位的晉升和爭取更多的個人發展空間。然而,旅游行業的工作,尤其是酒店企業,多要求的是管理者從最基層的服務員做起。高職旅游管理人員,需要豐富的旅游管理知識,同時更需要的是實踐與操作能力,和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一個出色地管理人員,是充分了解各個基層具體工作和熟練解決基層問題的管理者,沒有經驗,管理只會是紙上談兵,難以服眾。

2.4學生職業認知存在偏差

旅游業高職管理人才欠缺,就業機會充足。然而一部分對口專業的學生存在傳統觀念,認為從最基層的服務員做起不符合本專業性質,甚至認為服務是侍候人的工作,從事服務職業是低人一等的,這種舊觀念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觀;一部分同學在最初填報專業時,由于對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旅游管理可以滿足自己經常游玩的愿望,在之后了解到本專業真正性質時喪失了信心;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旅游業要求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和業務能力,而旅游業真正需要的是員工的團隊精神、責任心和綜合素質。

3解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問題的策略

針對上文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的四個問題,提出了以下對策。

3.1強化就業指導,合理規劃職業

旅游行業的企業需要的是高素質和具有高度責任心的高職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在校期間學校應該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一方面,通過專業知識介紹和學習,讓學生加強對本專業性質的認知和對就業方向的了解;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使學生提前具備實踐與操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修養。

3.2創新教學模式,切實落實高職培養目標

學校應該明確培養方向,創新教學模式,開創結合旅游行業用人實際需要針對性培養旅游行業專業人才的思路。加強與旅游行業的合作,以市場要求規劃教學計劃與教學模式。學校應緊密聯系相關的旅游企業,以實際工作崗位要求修訂教學大綱,以培養旅游行業和市場需要的人才為旅游專業教學的指導目標。做到教學計劃鏈接旅游行業相關模塊,教學內容緊跟旅游行業工作崗位要求,教學方式貼近旅游行業工作模式,實現就業學生所學知識與市場需求的緊密結合,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培養目標。

3.3加強職業教育,培養專業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校期間,應加強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教育,培養其專業熱情。一方面,要從主觀上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可,教師要運用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通過組織實際工作實踐和開展野外實習、考察等活動,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情。

4小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宁南县| 吴桥县| 宝应县| 库车县| 涟源市| 和林格尔县| 梁山县| 河东区| 怀宁县| 永州市| 乌苏市| 依安县| 建宁县| 城口县| 个旧市| 陆丰市| 罗江县| 措美县| 卓尼县| 出国| 广平县| 乌兰浩特市| 修武县| 湖北省| 巴青县| 马龙县| 万州区| 万宁市| 云阳县| 芦溪县| 肇源县| 苏尼特左旗| 温州市| 扎兰屯市| 富裕县| 清涧县| 红原县| 文水县| 囊谦县|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