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荷花荷葉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走進南園的荷花池,一朵朵荷花猶如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映入我的眼簾。我忽然想到了描寫荷花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粉嫩粉嫩的荷花在綠油油的荷葉中冒出來:有的早已穿上了花瓣裙,有的含羞帶臊地露出幾片花瓣,有的把自己裹得緊緊的,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荷花池里不僅荷花美,而且荷葉還千姿百態:有的像高大威猛的超人站在池中,有的躺在桿上做它的美夢,有的卻膽小如鼠,總是躲在其它荷花和荷葉的桿下,生怕哪天打雷閃電會擊到它……
啊,荷花池真美!
我尋著一絲絲淡淡清香,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荷塘。看那碧綠無瑕的荷葉,輕輕地托著一顆顆晶瑩剔透、小巧玲瓏的珍珠,在微風的吹拂下,在清爽的天空中輕輕蕩漾……小珍珠在翡翠盤似的荷葉上滑來滑去,留下淺淺的水痕……如碧盤滾珠般美麗。
其中,那綠葉亭亭的荷花在荷葉的族擁下,顯得更加純潔美麗。宛如讓人美得心碎的燦爛云霞,輕輕地落入了那波光粼粼的水中,又像天上的仙女姐姐一不小心落下的胭脂……有的小荷花只露出一個可愛而又美麗的小花苞;有的荷花縮著頭,只露出一點點小花瓣,害羞極了;有的則盡情的舒展自己淡雅、美麗的花朵,張開了美麗的“翅膀”……潔白如玉,粉紅似霞的荷花像一位位披著輕紗正在沐浴的仙女,含笑不語,嬌羞欲語,它們那出水芙蓉般淡雅的外表,更顯得超凡脫俗……而那重重疊疊,沁人心脾的荷花瓣與那盈盈欲滴的嫩黃花蕊,更是讓人不禁感到心曠神怡……默默地吟誦著“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不知不覺就陶醉在這寧靜的美好時光里……
可幾只活潑的紅白花小魚打破了這無限的靜謐。它們快樂地在水中跳躍,揚起的水珠在天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晶瑩的水珠搖散在天空……看著小魚們快樂的身影,我仿佛也成了一只可愛的魚兒,和它們一起歡快地在荷葉間穿來穿去,感受那說不出的舒暢……
一串歡聲笑語又一次打破了寧靜。噢!原來是幾個孩子跳下了湖,他們互相潑灑著水,開心地打起了水仗。你看!那膽小的小妹妹害怕地縮在哥哥背后,幾個樂得哈哈大笑的男孩子又一不小心滑了一跤……他們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把荷塘點綴的更美了……
這清香,這笑語,感染了我的心,而那闖入我心境的,是那荷塘串串的思憶……
在古詩詞中,有很多描寫了生物學現象,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知識。筆者廣泛閱讀前人詩詞解析,認真研究一些詩詞名句中所蘊含的生物學內容,剖析和領悟詩詞中所寄寓的生物學和人文教育價值,并將之自然地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教學中的實踐,談一談認識和體會。
1. 詩詞中的生物學現象或生物學知識 我國古詩詞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詩人在對自然景觀的觀察、篩選基礎上融入個人的情感而創作出來的,所以,有大量的詩詞描寫了生物學現象,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常用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描寫生物個體的特征。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形象地描寫了鵝的外形特征和習性特征。“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金黃甲”,描寫了不同于其他“百花”的個體特征——在秋季開放。“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簡潔生動地勾畫出臘梅在寒冬開放,氣味芬芳的鮮明特性。
(2)反映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如“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精確地反映出生物間的捕食關系并隱含著一條食物鏈;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如染”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說明春天來臨,藻類植物開始大量繁殖……
(3)描寫生物的生活、生殖、行為等。“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說明了動物的運動及生活環境;“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詩句,則描繪了與植物的生殖發育有關的現象。“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說明了鳥類的遷徙行為。
2. 詩詞中的人文教育價值 在傳統的自然科學教育認識中,科學教育是嚴謹的、理性的,人文教育是感性的,兩者界限分明。在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兩種教育顯然不應繼續界限分明了,只有把兩種教育恰當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同時具備較高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人才,更好地承擔起社會的責任。在有意識地挖掘自然科學課程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的同時,歌頌自然,贊美生靈,熱愛生活的詩詞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載體之一,優美的詩詞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科學知識,更可以使教學和學習的過程充滿語言美和情感美,讓學生時時得到美和愛的熏陶。
有許多詩句描繪了自然之美,抒發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如“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等。在學習生物科學的過程中忽然聽到這樣的詩句,學生往往能感受到大自然不同季節的美,學生也會在對美的欣賞、感受中認同生物科學的美。
很多詩詞都是詩人借物言志的產物,其中與生命現象相關的詩詞,往往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意義、人性倫理等問題的看法,同時又蘊涵著詩人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人類永恒的美好情感,如親情、同情、堅毅等,具有深刻的人文教育價值。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借寸草抒發感恩母愛之情;“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忙”表達了對蜜蜂辛勤勞動敬仰和短暫而辛苦的一生的同情。
當然,詩人與生物學家觀察世界的方式有明顯的差異,詩詞所著意的角度,與生物學研究著眼的角度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如白居易詩“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這首詩描寫了燕子生兒育女的艱辛,贊美了偉大的父母愛。但從生物科學的角度看,其實是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但是,詩人詩句中所反映的人文情懷,卻是經過千百年的文明積淀,潛存于人類內心的永恒的情感,這在以往的生物學教育中是被忽視的,而在今天卻是需要通過教育去開啟、喚醒和提升的。
3. 詩詞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3.1 創設情景,巧妙導課。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夏日的夜晚,流螢點點,你知道螢火蟲為什么能發光嗎?”這可以作為《新陳代謝中的ATP》的導課。“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那么,除了從現象上來辨認性別外,怎樣從本質上確定性別呢?”這可以作為《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的導課方式。總之,利用詩詞導課,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并使其能領悟到“生活處處皆學問”,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3.2 一語中的,突破重難點。詩詞的語言簡潔、生動、優美,教學中運用學生耳熟能詳的詩句,能夠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將復雜的重點難點問題順利攻克。
學習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時,有許多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對學生來說是難點,此時引用詩詞可以有效突破難點。如引用“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來形容有絲分裂前期染色體和染色單體形成但形態不夠清晰的特點;引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形容從細胞的不同方位觀察,各分裂時期的圖像也不同。
另外,從“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有性生殖到“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營養生殖,從“陽光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的生態系統能量來源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詩詞無不簡潔生動、高度概括地描述了各種生物學現象。
3.3 編制習題,寓教于樂。由于詩詞語言優美、簡潔生動,令人人印象深刻便于記憶,故可用于編制習題對所學知識進行檢驗和強化。試舉例如下:
(1)古代詩文中蘊含著一定的科學知識,如“凡是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說明了生物的遺傳現象。
《詩經》有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詩中的大意是:山上小樹縱橫,濕地荷花盛開。未見美男子都,卻遇輕薄狂人。屈原在《離騷》中寫道: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茍余情其信芳。這兩句可譯為:剪裁綠
荷做時裝,縫紉白蓮制衣裳。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
人們熟知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等膾炙人口的詩句,伴著典雅的墨香,穿越時空的隧道,幽幽飄來,給人以荷園夢幻、如癡如醉的享受。正是因為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傾慕于荷花容姿,搖動生花之筆,才使我們得以鑒賞詠荷的千古絕唱。
中國人應該是世界上最了解“荷”的民族,僅對于荷的稱呼就不下幾十種:如菡萏、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蕓、水目、澤芝、水華、水旦草、蓉、水芙蓉、玉環、六月春、中國蓮、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水宮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紅蕖、溪客、碧環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靜客、翠錢、紅衣、宮蓮、蓮花、佛座須等等。至于描寫荷的文章,更是不計其數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被收入中學課本,是中國現代荷花散文里程碑式的名篇。
荷是真美!它的枝條裊娜,糾葛而不錯亂、順細而不柔弱;它的葉子亭亭如蓋,舒卷而有韻致、飄展而不輕挑;它的花盈盈如貝,迎風而愈嬌、香遠而益清;它的藕虛心有節,出泥而不染;尤其是它的蓮蓬,在開完一塘夏荷之后,卸下舞衣、洗盡鉛華,樸如一支朽木,整整齊齊地蘊藏著那顆顆的果實,且在溫潤如玉、瑩潔如珠的蓮子間,夾一顆碧如翡翠般的蓮心。
對于愛蓮者來說,蓮,一時竟成了他們的一種心境,一種人生的態度。宋代學者周敦頤說: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詩人席慕蓉說,“我愿為蓮,在暮風中輕輕搖曳”“我愿立于半畝方塘之中,淹沒于婷婷蓮花之間。”
近日來喜歡看舊書,讀蓮心事,聽老曲兒,跟著哼緩緩催眠,夜里的夢變得很沉,折合著這扇門,緊閉不開。許多天連續在做夢,睡夢中醒來有些疲憊,伸出雙手要捉住什么,醒來手里依舊空空如也。懵懂亦也清醒,睜開眼睛她們還在熟睡中。定是有人在夢中思念不禁哭出了聲,羞紅了臉頰隱隱消失不見。
我總不愿如睡蓮一般,側臥的姿勢也那么另人心疼,我總不能如蓮心一般,把苦澀緊緊包裹在里面,我總不想如蓮花離開水一般,蜷縮在一起一瓣一瓣等待凋零。沒有怨言,遠遠的遠遠的看著也很好,因為青澀因為弱小所以要好好的生長在自己的土壤上慢慢吸收養分。
信手翻開幾句,前人描摩蓮的詩句,感動著他們的詩意生活。最喜以戲虞歡快的口吻描寫蓮的那首《江南曲 晉·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劃小船,撐竹竿,唱采蓮曲,魚兒歡愉的游走在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當你想停下手中的事,撫水與魚兒嬉戲他們偏偏躲得遠遠的。關于朔影斑斕的夢,頑童齜牙咧嘴的傻笑,一起引吭高歌,飛火流螢,時常令我想起家鄉的夏日的田野,碧綠的稻田中央光怪陸離的長一片荷花。紅的粉的夾雜著青色的蓮蓬,偷偷探過頭,高過稻穗低頭俯瞰一起成長的伙伴。
經歷這個短促的夏,等待過南苑荷塘荷花生長的一整個周期,賞過遺愛湖別致的白色蓮花,摘過家鄉豐碩的蓮子,開始對蓮的韻味有了別樣的了解。你是充滿靈性的植物,始終懷揣著少女的情懷,來細細摸索這個洋溢著許許多多無知的世界。路人留給你的要么是焦心的等待要么是會心的一笑,你教他們心若綻為蓮,何懼塵埃微。觀音大士,取蓮為坐臺,同一個姿勢端坐千年,我們便張望了千年。輕輕來去,一陣淡雅馨香。俯瞰塵世間紛擾和繁華,終歸飄散落入凡塵,塵歸塵,土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