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龍的諺語

龍的諺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龍的諺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龍的諺語

龍的諺語范文第1篇

【龍的成語】

巨龍騰飛、龍鳳呈祥、龍馬精神、七龍八虎、龍子龍孫、望子成龍、

二龍戲珠、攀龍附鳳、龍章鳳姿、龍盤虎踞、龍爭虎斗、生龍活虎、

筆走龍蛇、葉公好龍、龍鐘老態、來龍去脈,車水馬龍,畫龍點睛、

活龍活現、降龍伏虎、乘龍快婿、龍蛇混雜、魚龍混雜、群龍無首、

蟄龍待伸、藏龍臥虎、龍吟虎嘯、魚跳龍門、龍潭虎穴、白龍魚服、

龍顏大怒、龍顏大悅、痛飲黃龍、魚龍繁衍、直搗黃龍、龍生九子、

龍門點額、麟鳳龜龍、龍翔鳳翥,暴腮龍門、屠龍之技、一龍一蛇、

一龍一豬、登龍門。

【龍的諺語

上山不怕虎傷人,下海不怕龍卷身;

一登龍門,身價十倍;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

龍無恩,虎無義;

云從龍,鳳從虎;

入虎穴,下龍潭;

上山談虎,下海說龍;

上山敢打虎,下海擒蛟龍;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

強龍不壓地頭蛇;

是馬也有三分龍骨;

道高龍虎伏,德重神鬼欽;

蛟龍失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狗欺

;蛟龍遇云雨,終非池中物;

一龍九種,種種各不相同;

二月二,龍抬頭;

八月十五晴,正月十五看龍燈;

一家蓋不起龍王廟,一人造不起洛陽橋;

龍頭怎樣擺,龍尾怎樣甩;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龍的諺語范文第2篇

納西族有23.6萬人,主要聚居在滇西北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以及寧蒗、永勝、維西、中旬、德欽等地。此外四川省鹽源、木里等縣也有少量分布。納西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的高山峽谷地區,海拔多在兩千公尺以上。由于海拔高,氣候干燥,主食雜糧,缺少蔬菜,茶葉早已成為他們必不可少的生活資料。普遍反映,一天不喝茶就頭昏腦脹,四肢無力,影響出工,嚴重的甚至起不了床,害“茶病”。

沖鹽巴茶是納西族較為普遍的飲茶方法。居住在這里的傈僳族、漢族、普米族、苗族、怒族等民族也常飲鹽巴茶。其制法是先將特制的、容量約200~400毫升的小瓦罐洗凈后放在火塘上烤燙,抓一把青毛茶(約5克)或掰一塊餅茶放入罐內烤香,再將火塘旁茶壺里的開水沖入瓦罐,罐內茶水即沸騰起來,沖出泡沫。有的地方將第一道茶汁倒掉,因為不太干凈。第二次再向瓦罐中;中入開水至滿,待沸騰停止后,將一塊鹽巴放在罐內茶水中,再用筷子攪拌三五圈,將茶汁倒入茶盅,一般只倒至茶盅的一半,再加入開水沖淡,就可飲用。邊飲邊煨,一直到瓦罐中的茶味消失為止。這種茶湯色橙黃,既有強烈的茶味,又有咸味,喝起來特別解除疲勞。一般每烤一次可以沖飲三四道。由于地處高寒地帶,蔬菜缺少,故常以喝茶代替蔬菜?,F在,這里的民族有的已發展到全家每人一個茶罐,“包谷(玉米)粑粑鹽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茶葉已成為他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必飲三次茶,清早起來喝一次,一邊吃包谷粑粑或在火塘里煨熟的麥面粑粑,吃飽喝足后,再去勞動。中午和晚上勞動回來后又喝一次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動?!币殉蔀榧{西族的飲茶諺語。當到這些民族家中去作客時,他們會立即搬來一條板凳,遞給客人一個茶盅,一邊喝茶,一邊閑聊,話匣子就這樣打開了。

“龍虎斗”的納西語叫“阿吉勒烤”,其飲用方法非常有趣,也是他們用以治療感冒的藥用茶。將茶放在小陶罐中烘烤,待茶焦黃后,沖入開水。像熬中藥一樣,熬得濃濃的。同時。將半杯白酒倒入茶盅,再將熬好的茶汁沖進酒里(注意不能將酒倒入茶里),這時茶盅發出悅耳的響聲,響聲過后,就可以飲用了。有些還加上一個辣子。據當地人說,喝一杯龍虎斗,周身出汗,睡一覺后就感到頭不昏,渾身有力,感冒也好了。

龍的諺語范文第3篇

1、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

2、惡龍但怕地頭蛇。

3、是龍到處行雨。

4、龍多思靠,人多思拗。

5、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6、龍不怕水深,虎不怕山高。

7、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麻雀生兒鉆瓦縫。

8、龍生龍子,虎生虎。()

龍的諺語范文第4篇

關鍵詞:黃龍玉;美與善;人文價值;

中國的玉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用玉玩玉賞玉藏玉的歷史使得玉雕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成為了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燦爛的奇葩。玉雕藝術的流變體現著中國人的審美心理和審美理想,有著獨特的審美價值和鮮明的民族審美特性與精神。云南龍陵黃龍玉是一個新的寶玉石品種,它以黃色和紅色為主色調,其顏色“黃如金、紅如血、白如冰、烏如墨”,硬度堪比翡翠,雖然問世不久,就以其瑰麗多變的色彩、溫潤細膩晶瑩剔透的質地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優良的雕刻切磨加工性能更是為各地各派的玉雕工作者提供了發揮才能和展示技藝的新天地。目前在市場上的黃龍玉玉雕產品可謂是琳瑯滿目,但具有較高藝術價值、思想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產品卻并不多見,黃龍玉產業要想健康持續的發展,每一塊珍貴的玉料要想凸顯其特殊的審美價值和商業價值,那么當代的黃龍玉玉雕設計就要在繼承傳統思想精髓和美學理念的前提下,吸納來自當代審美的各種元素,使黃龍玉玉雕藝術真正從表象的材質美、工藝美走向更深層次的文化美、意蘊美。

1 中國古典美學中的美善關系

美與善的關系一直是中國古典美學所關注的問題。儒家美學認為“美”與“善”是統一的,并將“盡善盡美”看做是品評藝術作品優劣的標準。在《論語》中記載有孔子對于樂曲《韶》與《武》的評價:“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善與惡本屬倫理道德范疇,孔子將善與審美價值聯系起來,充分體現出儒家美學的以“禮”為綱,以人格道德修養為基石的倫理特色。李澤厚先生曾對儒家美學這種美善統一的思想進行過總結:“中國美學要求審美意識具有純潔高尚的道德感,注意審美所具有的社會價值,反對沉溺于低級無聊的官能享受”。事實上,在中國玉文化的傳統中,玉器從來都不僅僅是一種商品、一種裝飾品、一種工藝品,一種只提供人感官享受的物品,它的價值和意義是多元的。在最初的萌芽期,它是“致用”的,是作為生產工具出現的,之后逐漸成為中國原始初民的裝飾品。后又發展為與巫術、宗教、王權結合的神圣禮器,及至商代玉器的“神玉文化”的特點最為突出。其后,自周開始中國的玉文化又增加了新的內涵――“禮玉文化”。在“禮玉文化”的基礎上,孔子提出了將玉的特性與個人的人格道德修養結合起來,闡發了其關于“德玉文化”的思想。在《禮記?聘義》中,孔子論述了玉十一德:“子貢問于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為玉寡而珉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珉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絀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痹谶@段堪稱經典的言論中,孔子將玉的物理特點提高到了一種精神層次,玉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玉,而成為思想道德、人文修養的象征。玉被看作“君子修美”的神圣之物,“以玉比德”、“以玉示禮”、“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風尚。可以說孔子的思想極大豐富中國的古典美學和玉文化,同時也對中國玉雕藝術的造型、線條、工藝及審美范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歷史的進程,中國的玉文化在宋元明清進入了“民玉文化”時期,朝野上下都普遍的收藏和賞玩,世俗性和實用性增強了,玉雕工藝也日臻精美,是中國玉器產量最為豐盛的時期。

2 龍陵黃龍玉玉雕設計中的吉祥文化傳統

當今的黃龍玉玉雕產品,在設計思路上多繼承了“民玉文化”時期的吉祥寓意傳統,即“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玉雕的圖案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征及諧音等表現手法,寄予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富貴的向往,它以物寓意,主題鮮明,構思巧妙,迎合了人們趨吉避兇、祈求平安、富貴、長壽的心理。

從產品的題材看主要有:一是花鳥題材:植物花卉多為蘭花、牡丹花、蓮花、梅花、玫瑰花、玉蘭花、南瓜花、樹葉、四季豆、百合、壽桃、葫蘆等,禽鳥有鳳凰、喜鵲、鴛鴦、鵪鶉、仙鶴、老鷹等。二是仙佛題材:彌勒佛和觀音菩薩最為多見。其他還有:羅漢、如來佛、達摩、財神、壽星、和合二仙、八仙、天女等。

三是瑞獸題材:主要有龍、貔貅、鰲魚、麒麟、龜、金蟾、虎、獅、鹿等。四是成語與傳說題材:例如有“平平安安”(花瓶與鵪鶉)、“四季平安”(花瓶內插月季花)、“馬上封侯”(馬上騎著猴子,受托官印等)、“喜上眉梢”(喜鵲與梅花組合)、“事事如意”(柿子和如意)、“喜慶有余”(磐和魚)、“早生貴子”(棗、花生、桂圓、蓮子)、“金玉滿堂”(一缸金魚或金魚玉蘭海棠)、“五福和合”(一只盒子里飛出五只蝙蝠)、“福在眼前”(蝙蝠、錢幣)、“五谷豐登”(燈彩,谷穗,蜜蜂等)等。這些題材的組合幾乎都是以吉祥寓意為主,都是圍繞“福、祿、壽、喜、財”和追求平安如意的傳統世俗文化來進行設計的。這樣的產品能滿足一部分中國人傳統的消費心理和審美需要,但由于內涵狹隘,少見耐人尋味的精品。

3 龍陵黃龍玉玉雕設計理念應追求美善相偕、雅俗共賞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蔽唇浖庸さ挠袷藗冸y以從表面觀賞到其潤澤的內質和優美的色彩。“琢”賦予了玉石以生命,使大自然賜予它的美麗特質得以體現,同時,琢玉也賦予了玉石高雅的內涵和優美的形式。但如果市場上廣泛充斥著寓意重復、題材陳舊、造型呆板、充滿俗氣的產品,那么將會造成消費者的審美疲勞和購買欲的降低。同時,這也是對稀缺的珍貴玉料的巨大浪費,從海德格爾曾經在造物的倫理意義上提出的觀點來看,“玉的雕琢一開始就應納入倫理的、惜物的思想進行設計。在玉雕制品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應從精神上將其視為一件真正的‘藝術作品’來完成,即設計師應像雕塑家、畫家一樣不應該消耗材料,而應使它物有所需、物盡其用。這里的‘用’不只是物質的、功能的‘用’,還是精神的、藝術的、情感的‘用’?!盵1] 我們認為,黃龍玉玉雕產品的設計開發應對各種檔次的玉料“量形取材”“因材施藝”,力求創造出造型美觀,意蘊深遠,氣韻生動、妙境天成,經得住品味與推敲的藝術精品。既要能滿足人們對世俗的功利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更要注重玉器對于人性的陶冶和提升的審美功能,因此黃龍玉玉雕產品的設計應不僅有俗韻還要更具雅趣,力求達到“盡善盡美”、“美善統一”、雅俗共賞的審美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怡芳.當代玉雕產品的重新定位[J].中國寶玉石,2010(1).

龍的諺語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愛德華·薩丕爾 布龍菲爾德 《語言論》 語言學觀點

1.引言

愛德華·薩丕爾的《語言論》是美國觀念主義語言學的代表作,該書基本上是建立在意大利唯心主義哲學克羅齊的《心靈哲學》基礎之上的。該書系統地討論了語言學對象、語言成分、語音、語法程序、語法概念、語言的結構類型及語言的發展等問題。他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一種文化現象,“語言是一種文化功能,不是一種生物遺傳功能”,他還注意到語言對其使用者的思維和行為產生的影響。

布龍菲爾德的《語言論》是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奠基之作,研究重點在于方法論,其理論思想深受機械主義和結構主義的影響。布龍菲爾德繼承索緒爾的結構主義思想,又深受行為主義思想的影響,力圖將心靈主義的影響排除在語言學研究范圍之外,在這一方面他與薩丕爾的觀點對立。他認為語言行為的產生是由一系列的外界刺激所引發的,“內心的形象、感覺和類似的東西只不過是人體各種活動的一般通行的術語”(費俊慧:2008)。本文對薩丕爾與布龍菲爾德的《語言論》里的重點觀點進行對比陳述,呈現二人對同一語言現象不同的研究視角。

2.語言性質的比較

薩丕爾在《語言論》中探討了什么是語言這一問題,他認為不是一種“人類遺傳的生物功能”,它需要一定的社會環境,然后語言才能產生,所以說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一種“非本能性的、獲得的、‘文化的’功能”。感嘆詞和象聲詞帶著發出者想要傳達的意思,并經過發出者大腦的處理,是想象力發揮的成果,特別是感嘆詞,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感嘆詞表達同一種情緒,這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更說明語言受社會文化的影響。薩丕爾認為聲音發出的過程,聽者聽到的過程,腦海中產生的印象等都可成為“經驗成分”,但當所有經驗成分都聯合在一起,才能成為語言。

布龍菲爾德在《語言論》中,并沒有對語言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他討論了多種語言起源論,認為語言行為的產生是在外界一系列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使聽話者產生一定的反應。語言不具有生物學的遺傳性,在一個言語社團里,一個初生嬰兒學說什么語言,是由出生環境決定的。布龍菲爾德繼承索緒爾的思想,將語言與言語分開來,區分語言的共時和歷時狀態。他把語言共時系統的描寫放在語言研究的首要地位,也被認為是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突出特點。

3.語音系統的比較

薩丕爾發展了音位理論,根據語音的分布模式分析語音,是形態音位概念最早提出者之一。他還指出同一個音在不同的單詞中發音依然有區別不僅是因為受鄰近字母發音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還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在《語言論》里,薩丕爾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于語音模式或語音系統的格局的概念。他認為在表面的語音系統背后,“還有一個更有限制的、‘內部的’或‘理想的’系統”,表面系統的音可以發生變化,內部的模式卻不變,“甚至在它的語音內容久已改變了之后,它還能作為一個格局堅持下去,包括語音成分的數目、關系和作用”。薩丕爾同時意識到這種格局不是不能變的,只是它的變化遠不如語音本身變化得快。薩丕爾的看法大致就是現在音位學的看法,“音位是說話人自己下意識地感覺到的‘精神的’音位”。

布龍菲爾德進一步區分了語音學和音位學的概念,語音學研究的是聲音如何發生和聽者如何接受的聲音即生理上的語音學和物理上的語音學,將意義的探究排除在外。語音有區別性特征和非區別性特征的差異,區別性特征對于交際是必要的,因為它與一部分意義相連,能與其他詞分開。針對這一問題,布龍菲爾德列舉了“man”這個例子:在英語中,無論用什么聲調讀“man”,它都表示“男人”的意思;在漢語中用不同的聲調讀“man”,就會產生不同的言語形式,表達不同的意義,那么這些不同的聲調就成為“man”這個語音的區別性特征,這同時說明某種語言的區別性特征,在另一種語言中就可能成為非區別性的。當語音研究與意義聯系在一起,就成了音位學或實用語音學。布龍菲爾德以“pin”這個詞進行測試,得出該詞全部區別性特征就是三個不可分的最小單位即音位,它是區分意義的最小單位。他根據發音部位和發音器官的不同區別了不同的音位類型,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語音系統的描述深受行為主義和機械主義思想的影響。

4.對“詞”理解的比較

薩丕爾認為,所謂的語言的成分大概來說就是指詞,語言真正有意義的成分就是詞,或是詞的有意義的部分,或是詞組。詞可以分成表示基本概念或主體概念的“根本成分”A和表示附加意義的(b)(表示時間、人稱和數的變化),所以詞可以用A+(b)來表示,當然詞根和附加成分有其他不同形式的改變。薩丕爾還對語言成分進行了劃分:詞根、語法成分、詞和句子。他認為語言成分不僅具有區別的功能,還具有指示的功能,“根本成分或語法成分和句子是語言的主要的基本功能單位,前者是抽象的最小單位,后者是一個統一的思想的叫人感到美滿的體現”。薩丕爾同時看到,詞尤其像感嘆詞還帶有個人情緒色彩,“在心理上存在”,但他認為這些個人色彩不那么重要。

布龍菲爾德指出,一個音位、一個單詞甚至一個句子都是語言形式。他還對對語言的形式進行了劃分:自由形式和粘著形式、復合形式和簡單形式。不能獨立使用的叫粘附形式,如Jonny和Billy中的-y,playing和singing中的-ing;能夠單獨使用的叫自由形式,如John、Bill和sing等。有些語言形式與另一些語言形式在語音和語義上部分相同,這叫復合形式。復合形式有組成成分構成。只出現在個別復合形式中的組成成分叫獨特組成成分,例如cranberry中的cran-。復合形式皆由詞素組成,如PoorJohnranaway中有五個詞素:poor、john、ran、a-、-way,這叫最終成分。他提出了“直接成分”概念,主張把復合形式切分成直接成分。簡單形式又稱為語素,比如bird、play、-ing等,都稱為語素。布龍菲爾德認為語素可以用語音描寫,但它的意義(義素)卻不能在語言學范圍內分析,因為它們是用來任意標示現實世界的某個特征的信號的,信號可以分析,但它標示的事物卻無法分析。語素是由音位或音位的組合構成的,而全部語素就構成一種語言的詞匯。

5.哲學基礎和研究重點的對比

薩丕爾的理論思想深受意大利唯心主義哲學家、新黑格爾學派的克羅齊的《心靈哲學》的影響,他從人類學的角度看待語言,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一種文化現象”。例如薩丕爾認為音位系統是語言的“理想系統”,屬于說話人的“直感”知識,在語音的音位學說中,他屬于“心理派”。他的研究重點是所謂人類語言學或人種語言學,也就是結合操作這種語言的民族(一般是土著民族)的民俗、文化、社會心理等研究語言,或者通過語言研究這些民族的文化(廣義的文化),他是美國人類語言學或文化語言學的奠基人。布龍菲爾德主要是為研究語言而研究語言,從語言本身出發,確立了語言結構的描寫原則和嚴格的描寫方法。布龍菲爾德深受索緒爾的影響,他的許多語言學理論都是在索緒爾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創新的。他稱自己為機械主義者,受當時盛行的行為主義的影響,力圖將心靈主義的影響排除在語言學研究范圍之外。他的研究重點在方法論方面,用刺激——反映論解釋語言的產生和理解過程,并提出一個著名的公式:Sr……sR。S指外部實際刺激,r指語言的代替性反應,s指語言的代替性刺激,R指外部的實際反應。布龍菲爾德的《語言論》對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形成、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6.結語

薩丕爾和布龍菲爾德作為兩位偉大的語言學家,至今他們的語言學理論和觀點被世界范圍內的語言學界的學者廣泛借鑒、運用和發展。雖說二人都著有《語言論》,但他們屬于不同的語言學研究流派,其獨特的見解和獨創的語言學觀點,對推動世界語言學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通過對比二人對同一語言現象的觀點和見解,可以幫助擴展語言學者的研究視角,有助于語言學者從不同的研究領域或研究學科看待語言學的研究,而薩丕爾和布龍菲爾德的《語言論》給這樣的語言研究提供了極其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布龍菲爾德著.袁家驊,趙世開,甘世福譯.語言論(Language)[M].北京:商務印書館,1914.

[2]費俊慧.薩丕爾與布龍菲爾德的《語言論》之比較[J].《科教文匯》,2008,7:241.

[3]辜向東.布龍菲爾德的《語言論》——一部劃時代的作品[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19(2):119-122.

[4]李力.布龍菲爾德與薩丕爾論語言的及物性[J].《外國語》,2002,2:36-40.

[5]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平县| 卢湾区| 大理市| 报价| 天水市| 汽车| 类乌齐县| 中方县| 乐昌市| 临安市| 偏关县| 子长县| 肥城市| 密云县| 金平| 盐亭县| 乌拉特后旗| 卢龙县| 清丰县| 司法| 益阳市| 和平区| 灌南县| 福贡县| 涡阳县| 隆子县| 巢湖市| 德保县| 黔东| 灌云县| 沂南县| 梁河县| 乃东县| 古蔺县| 青海省| 黄梅县| 双桥区| 故城县| 承德市| 玉门市|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