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態養殖

生態養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態養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態養殖

生態養殖范文第1篇

邢曉紅是原衡水市種雞場負責人,有多年的種雞飼養經驗。面對養殖業的發展現狀,他深深地體會到做好雞舍的環境控制、降低死淘率、減少環境污染、節約生產成本是養殖業成敗的關鍵。2009年初,他經過多方參觀考察投資80多萬元圍繞地下養種雞、地上種植溫室大棚進行了科技攻關。萬事開頭難,由于缺乏技術支撐,邢曉紅結合當地的土質、水層,反復動腦筋,自己進行雞舍的圖紙設計,吃住在建設工地。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建成了66米長、6米寬、2.8米高的地下雞舍四棟,地上溫室大棚一棟。目前存欄種雞達到了2.2萬只。邢曉紅開創的生態環保立體種養新模式,經過一年多的運轉,證明成功可行。地下建雞舍飼養種雞,地上建日光溫室種植蔬菜,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種植養殖效益。地下雞舍與地上蔬菜日光溫室相通,雞舍排出的二氧化碳經氣體循環通道給日光溫室供氣增溫,通過日光溫室中植物的吸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達到廢氣、廢物利用、節能環保的目的。

2創新關鍵技術,提升生態養殖管理水平

要使雞群高產、穩產,除了給予優質的飼料外,必須給它們提供良好的生產環境,包括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和良好的通風。邢曉紅開創的地下養雞在這些方面與地上養雞有哪些不同呢?

2.1設置通風消毒道

通風是影響雞產蛋的重要因素。如果通風不暢,雞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雞糞分解釋放的氨氣和硫化氫氣體會在雞舍內大量聚集,直接影響雞的生長和產蛋。地下雞舍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兩邊沒有窗戶,所以邢曉紅采用的是縱向負壓通風方式。為了不讓風直接吹進雞舍,在兩個雞舍之間設計了一條通風道,風道呈一個倒下的U字型,分上下兩層,風從上面的進風口進來,再從下面返回來,然后再進入兩邊的雞舍。如果雞舍的長度是60米,那么整個風道的長度就是120米,120米的狹長風道對外來的空氣起到了一個緩沖的作用,減少了對雞的應激。同時,在通風道內安裝了12支紫外線燈管和1臺臭氧離子發生器,這樣外面的空氣進來以后,經過這120米的殺菌消毒,病原微生物得到了一定的凈化,安全系數大大地提高。一條U型的通風道,使風過冷、過熱、直吹和空氣凈化消毒的問題全都解決了。據中國農業大學寧中華教授介紹,空氣經過風道的過程中,被紫外線進行了殺毒。所以,進入雞舍的空氣是經消毒的新鮮空氣,對雞的健康方面都好,這些是在地上養雞不容易做到的。另外,夏天的熱空氣經過地溫的冷卻,冬天的冷空氣經過地溫的加熱,這樣進入雞舍的空氣,既新鮮,溫度又比較合適。

2.2安裝微電腦溫度控制器

雞舍由于建在了地下,風刮不著,雨淋不到,日曬不到。冬天盡管外面很寒冷,地層的溫度加上雞體自身的散熱,可使雞舍內的溫度達到18℃左右。在炎熱的夏季,由于避免了太陽的照射,舍內溫度一般維持在27℃~28℃左右。即便是室外氣溫達到40℃以上時,舍內溫度最高也就能達到30.5℃。同時,為及時調整雞舍內的溫度,雞舍內安裝了微電腦溫度控制器。并在通風口安裝了降溫水簾,出風口安裝了換氣扇。這樣能夠自動調節舍內溫度,使雞舍內溫度始終保持在18℃~24℃。

2.3補充人工光照

光照是影響雞生長、產蛋的一個重要因素。產蛋期的雞,光照一般維持在16個小時。對于地上開放性雞舍來講,自然光達不到16個小時,都要利用燈泡進行人工補光。地下雞舍其實就相當于一個封閉式雞舍,完全可以靠人工補光來滿足蛋雞對光照的需求。根據雞的不同日齡,給予不同的光照時間。既滿足了雞的生長需要,又克服了自然光照過強導致雞出現啄癖,造成雞的傷亡。

2.4建設地上蔬菜大棚

在雞舍上面建設60米×6.5米蔬菜大棚一棟。同時在大棚的墻壁上開設60厘米×60厘米的通氣孔一個,直接與雞舍的通風道連接,在大棚的頂端安裝直徑為20厘米的排氣管6根。這樣雞舍的氣體直接排入大棚,然后經排氣管進入大氣中。經過這樣一個循環,雞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可以供給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需要;氨氣遇到水以后能形成氨水,氨水可以作為氮肥直接供給植物需要。雞舍內的廢氣一部分供給大棚內的植物生長,減少了向空氣中排放,達到了減排的目的。同時雞舍內的熱量通過土壤的傳導作用,使雞舍上面的土壤溫度比周圍土壤的溫度高,蔬菜就可以提前出苗。再加上二氧化碳、氨氣的再利用,可以提高大棚的經濟效益,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2.5安裝飲用水凈化器

為保證雞只飲水安全,安裝了一臺飲用水凈化器,每小時生產凈化水2噸直接供雞飲用。地下水經過凈化器后,可以有效地去除氯、雜質、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減少了疾病經飲水傳播的機會。

3實行立體養殖,增加經濟效益

地下養雞、地上種菜的立體養殖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1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適宜的舍內環境,有利于發揮雞的產蛋性能,提高了飼料轉化率,減少了飼料的消耗。和地面上的開放式雞舍相比,在一個產蛋周期,一只雞就能省6元錢的飼料成本。據邢曉紅介紹,與地上普通雞舍相比5000只雞規模地下雞舍按390平方米計算,每棟每年可節省飼料等總投入5.94萬元,產蛋收入可增加2萬元,建筑成本可節省1.17萬元,投入產出總收益可高出7.94萬元。

3.2減少應激,控制疾病發生

地下雞舍為雞只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生產環境,減少了溫度、濕度、通風、噪音等外界應激因素的影響。空氣和飲水經過消毒和凈化,有效地排除了病原微生物的傳播。同時地下養雞杜絕了與其他畜禽的接觸機會,為防止傳染病的傳播建立起了一道自然屏障。地下養雞運行以來,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

3.3環保減排,保護生態環境

雞舍內的二氧化碳、氨氣等氣體直接排入蔬菜大棚,一部分被植物所利用,其他經排氣管進入大氣中,降低了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減少有害氣體對空氣的污染,起到了減排的目的,實現了綠色養殖、生態養殖。

3.4節約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生態養殖范文第2篇

關鍵詞:畜禽;放養;生態養殖;疾病防治;種養結合;誤區

1認為傳統的放牧養殖方式,即為生態養殖

隨著各項產業的發展,產業之間爭地問題突出,適合放牧的土地在逐年減少,就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而言,據上世紀1983年草場資源調查,有效草場面積44萬畝,而到2016年末,全市各類草場總面積4萬畝,其中有效草場面積不足1萬畝,與1983年相比,銳減43萬畝,僅有的1萬畝草場還是零星分散,靠放牧養畜來發展畜牧業已不切合實際,傳統的以放牧為主的養殖方式已不現實,況且傳統養殖方式的出欄率、商品率、經濟效益均低,不能滿足市場對肉食品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養殖方式的轉變勢在必行,不管是生態養殖,還是集約化規模養殖都要符合實情。有的養殖戶租一片林地,放養畜禽,即稱為生態養殖,不做科學合理的規劃,不實行輪牧,時間長了勢必會破壞生態,同時也不利于疫病防控。

2生態養殖不喂飼料

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對養殖畜禽投喂飼料產生誤會,認為飼喂飼料生產的動物產品不安全,這是一種片面認識。誠然部分不法飼料生產商和養殖戶為了追求利益,在飼料中添加過多的促生長劑及疫病預防藥物,或在選擇飼料原料時不嚴格把關,使用劣質原料,造成飼料污染。但如果我們選擇的飼料原料不受污染,不添加任何促生長劑,所配制而成的飼料是安全的,投喂這樣的飼料生產的畜產品也是安全的。畜禽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需要也不同,在進行生態養殖中,應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供給相應飼料,飼養的畜禽才能正常生長。生態養殖在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內,放牧場地有限,畜禽不能在放牧中采食到所需的食物,必須補飼,才能滿足其生長需要。有的養殖戶認為生態養殖不能喂飼料,在養殖過程中只喂少量玉米,甚至還用老的養殖方法,將青綠飼料和玉米粉煮熟了喂,這樣的養殖方式,既不利于養殖規模的擴大,也不利于養殖效益的提高。

3生態養殖不打針不投藥

為了體現生態養殖,一些養殖戶對外宣稱,他們在養殖過程中,畜禽生病不打針、不喂藥,養殖場地也不消毒,認為只要用藥治療,或場地消毒就不安全不生態了。動物疫病防控的方針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但在生產實際中,縱然做好防疫,畜禽也還是會生病(目前還有很多疾病不能有效防疫),如氣候突然變化引起感冒發熱,若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其他疫病繼發感染,再如一些細菌性痢疾、寄生蟲病和外傷感染等都要采取措施,積極治療,才不至于造成損失。如果不對養殖場地進行定期消毒,長期飼養,病菌滋生,毒力加強,致使畜禽感染發病。放牧的畜禽,飼養周期長,容易感染寄生蟲病(特別是人畜共患的旋毛蟲、囊蟲等),若不定期驅蟲,一旦感染,所生產的畜禽產品也就不安全了,因此,生態養殖不打針不喂藥是不科學的。當然,在疫病預防治療中應嚴格遵守《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按照《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和《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的要求,禁止使用違禁藥品和未經批準的藥物,對允許使用的藥物和藥物添加劑嚴格執行使用規定和停藥期規定。對病死動物不出售、不轉運,原地做無害化處理。只有應用現代科學的養殖技術,提高畜禽免疫力,達到少用藥、無藥殘的無公害生態養殖效果。生態養殖是一個復合系統,單強調某一方面都有失偏頗;對生態養殖觀點不同,闡釋也不盡相同,

生態養殖范文第3篇

2009年12月14日上午,筆者來到這里,看到梨園風光嬌艷似火,游人賞葉依依難舍,樹下成群的土雞追逐嬉戲,有的悠閑踱步,有的低頭尋覓著樹葉下的小蟲,還有的佇立梨樹枝上棲息。不少母雞躲藏在草叢里下蛋。兩位主人則為準備喂雞在辛勤忙碌著。透著繁盛的梨樹枝,看到的是―派勃勃生機的“世外桃源”信

在這空氣清新、讓人心曠神怡的“世外桃源”里辛勤勞作的是兩位放棄優越工作環境到此創業的優秀青年――融安縣雅瑤鄉冠帶村村民何崇科及與他鄰鄉的表弟韋永學。

擁有大專文化的何崇科今年36歲,2008年他在柳州市從事機械維修、電焊業務,每月收入2500多元。韋永學2002年畢業于柳州畜牧獸醫學校,2008年在桂林市一家養殖場擔任技術員,月工資2000多元。2009年初,他倆返回融安縣老家后,帶動60歲的融安縣大良農械廠退休工人陳子勛等人合伙投資30萬元,在大良鎮良北村曹家屯大洞沖溝承包4公頃梨樹園及一片山地,興建了雞舍6間,簡易住房4間,辦起一個占地7公頃的土雞養殖場,成立了融安縣第一家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融安縣天正生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該養雞場存欄優質土雞4批,共6000羽。

“養雞最講究技術,防疫、喂料等各個環節都很重要,否則成本降不下來,雞的肉質不佳,整個經濟效益也就無法提高。”擔任養雞場技術員的韋永學向筆者娓娓介紹。為了提高土雞養殖的科技含量,他們經常在勞作之余學習養雞專業知識,力爭在提高土雞品質的同時,在市場銷路上開拓出“新天地”,讓優質土雞養殖在該縣大良鎮甚至整個融安縣“遍地開花”,幫助更多的農民朋友通過養殖土雞增收致富。

生態養殖范文第4篇

飼養的母豬品種直接關系到母豬生態養殖質量,建議選擇長大二元雜交母豬飼養。具體要求:(1)頭小、頸短,尾細短,嘴大、叉深、下頜長,體長、腹寬,后軀大、肢高、胸寬、臀部圓;(2)選擇大且下垂,與尾根距離遠;(3)中等膘情,不過肥、不過瘦;(3)有效數一般品種要求在7對以上,地方品種要求在8對以上,而且排列整齊、均勻,無瞎,乳距要寬,長短粗細適中,忌肉;(4)性情溫順、不挑食。

2飼養管理科學

2.1做好后備母豬的飼養管理

2.1.1科學飼喂

嚴格控制后備母豬的體重,日增重量控制在650g以內,膘厚控制在18~20mm。定時定量飼喂后備豬,飼喂頻率:2~3次/d。保證后備母豬有足夠的運動量,可有效促進其肌肉及骨骼的生長發育,避免過瘦或者過胖。除了飼料供給管理外,疫病防控尤為重要。特別是皮膚病、四肢疾病、寄生蟲病等的防控。

2.1.2適時配種

定期觀察母豬狀況,從時間來看,母豬間隔在3周左右,期維持2~3d,妊娠期為110d。癥狀:地方母豬癥狀較為明顯。紅腫,有黏液流出;躁動不安,食欲差,拱門;發出尖銳叫聲;嗅聞同欄母豬,爬跨其他母豬或接受其他母豬爬跨;按壓其背部會有明顯的“呆立”癥狀,此時可立即進行配種。引進品種及新培育品種早期除了紅腫、有黏液分泌等典型癥狀之外,尚不見其他明顯癥狀。初配年齡:各個品種豬配種年齡各不相同。通常情況下,地方品種母豬的初配年齡為7~8月齡、體重50~60kg,引進品種母豬的初配年齡為8~10月齡、體重125~135kg。此外,母豬配種之前,最好與經產母豬混養1~1.5個月的時間。對于個別不是很明顯或者是不的母豬,可通過加強戶外運動、補充營養、按摩其、使用劑(如催排Ⅰ號、孕馬血清等等)、適當與公豬進行接觸等方式促使其。如果采取措施,尚不見癥狀的,可立即給予淘汰。

2.2做好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

2.2.1合理選擇飼養方式

要綜合考慮懷孕母豬的身體、膘情等狀況。對于妊娠母豬的飼養,要注意營養搭配科學合理,每天飼喂次數控制在2~3次。如此,除了保證妊娠母豬的身體狀況之外,還可補給胎兒生長所必須要的營養元素。喂養飼料,嚴禁使用發霉、變質、粗劣、有毒的飼料,更不能飼喂富含酒精、棉粕的飼料。建議養殖戶在母豬懷孕期85d,適當改善飼喂飼料,可提前飼喂哺乳期飼料。有條件的,可引導母豬在池塘邊活動,通過打滾、拱土等方式獲得生長所必須要的養分,同時對于寄生蟲的防治效果也較好。

2.2.2堅持單圈飼養

單圈飼養可提供給妊娠母豬一個安靜、適時的養殖環境,避免母豬間相互撕咬、擁擠等等問題的出現。堅持單圈飼養,為精心護理母豬創造條件。期間,一定要嚴禁追趕、驚嚇、鞭打母豬,減少一切應激因素。如果飼養豬舍比較緊張,可考慮在妊娠期3~4個月時才開始進行單圈飼養,之前可單圈飼養2~3頭。

2.2.3保證足夠的運動量

妊娠期母豬運動也要做到合理、適量、有針對性。一般來說,在頭1個月,要保證妊娠母豬吃好、睡好,盡量讓其少運動為最好;第2~3個月,開始引導其適量運動。2~3次/d,1~2h/次;到了第4個月,減少運動量,直到產前的7~10d,可不要讓其運動。

2.2.4創建良好的飼養環境

保證妊娠母豬有一個良好的養殖環境,減少一切應激因素對于提高母豬生態養殖效率也尤為重要。及時清掃舍內污物,合理開展消毒工作。注意通風,保證舍內空氣干燥清潔。冬季注意保暖,做好防潮、采光工作。夏季及時通風、遮陽,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2.3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2.3.1積極準備分娩

在母豬分娩前1周就要準備好產房,產房使用前要求徹底清掃干凈,同時,用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之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后方可使用。此外,產房內還要準備好清潔、衛生、干燥、質軟的墊草,厚度控制在5cm左右。

2.3.2提高分娩質量

接產前,要做好接產準備。接產人員手臂、手指嚴格消毒,接產佩戴消毒手套。對于生產母豬,可在生產前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其后軀、及。生產過程中,做好應急措施。一旦出現難產情況時,可使用催產素進行催產。一般,藥物注射后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可順利生產。如果生產效果不明顯,建議采用徒手助產。手術結束之后,要立即給母豬注射消炎類藥物。手術結束之后,對于死胎、弱胎及木乃伊胎要進行無公害化處理。對于接產過的產床,建議先清理后使用消毒液消毒處理。

2.3.3做好產后護理

產后母豬當天少喂飼料,可在0.5h之后,飼喂少量溫開水或者是麩皮水,可有效消除母豬生產帶來的疲勞感、補充其營養需求。產后要及時取走胎衣,避免母豬吞食。之后要密切關注產后母豬的食欲狀況、代謝情況等,如出現食欲減退、代謝差等問題,建議采用易消化的飼料飼喂,但是量要少。同時,還要保證產房內清潔、衛生、安靜,保證產后母豬有充足的休息時間。產后3d,如果天氣晴朗,建議引導母豬自由活動,適量增加其運動量。每天喂養飼料要保證營養均衡、全面、多樣化,嚴禁突然變換飼料。每天供給清潔飲水,冬天供飲溫水。不要大聲呵斥和鞭打母豬,讓母豬保持正常的泌乳規律。保護好母豬的,如有損傷及時治療。

2.3.4做好斷奶前的調整

仔豬斷奶前3~5d,逐漸減少母豬精料和料的喂量。經常檢查母豬膨脹情況,防止母豬炎的發生。斷奶當天不喂給母豬精飼料。

3疾病防治措施

3.1重視疾病免疫工作

母豬生態養殖非常重視疫病防疫工作的開展,地方養殖戶應該根據區域內疫病發生狀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尤其是對于豬瘟、細小病毒病、藍耳病等重要疾病,要將其作為疫病防控的重點對象。

3.2常見病的防治

產后常見病要積極防治,像是產后偏癱、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等等,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避免疫情擴散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3謹慎合理用藥

疫病防治過程中,難免會使用治療藥物。在藥物使用過程中,一定要謹慎從事。尤其是對于瀉藥、激素類藥物、興奮藥等等要慎用,甚至是禁用。治療用藥,做到少用抗生素、不用促生素、禁用違禁藥,保證豬肉肉制品的質量安全。

3.4環境凈化

生態養殖范文第5篇

關鍵詞:厭氧生態技術 生豬養殖 無公害養殖

中圖分類號:F3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c)-0212-01

麗水的生豬養殖歷史悠久,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推進,生豬養殖業呈現萎縮狀態。據調查,我區養豬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有:(1)產業規模仍然偏小。雖然近年來我市畜牧業規模有了發展,但與周邊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2)畜牧用地問題突出。目前我市畜牧業發展用地規劃仍然尚未制訂,造成產業發展用地規劃無從著落;(3)畜牧污染問題較為嚴重。由于我市部分養殖場主環保意識不強、不舍得投入,以及政府投入畜牧業的資金嚴重不足等原因,使我市大部分養殖場基礎設施條件差,缺乏相應的污染治理設施,排泄物未經處理直排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4)良種繁育體系不夠健全。我市目前的良種繁育體系不適應畜牧業經濟發展的需求;(5)畜產品加工業相對滯后。畜產品質量不高,名、優、特畜產品數量不足。麗環發[2010]86號文件明確要求進一步完善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末端治理設施,防止二次污染,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無公害養豬是養豬是養豬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主要以存欄1200頭母豬為例,采用厭氧生態技術對糞便污水進行處理,以達到無公害養豬的目的。

1 需處理處理養殖廢棄物

以存欄1200頭母豬的養殖糞便污水為例:豬糞尿排泄量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如環境、飼料質量、飲用水量等,而養豬場排放的豬糞及廢水量由于受到飼養方式、管理水平、豬舍給排水構造和清糞方式等因素影響差異很大,根據該公司提供的具體數據,確定一頭100 kg的成品豬平均日排糞量為2kg,排尿量為3.0 kg,沖洗水量為7.0 kg。采用人工清掃和機械措施干濕分離后,收集率為75%,養豬場內預計每天產生糞、尿和污水量如下:

1頭母豬=10頭生豬

豬糞:2 kg/頭?天×12000=24 t/d

其中進入污水=24 t×25%(干物質含量)=6 t

豬尿:3.0 kg/頭?天×12000=36 t/d

沖洗水量:7 kg/頭?天×12000=84.0 t/d

合計每日排放的污染物總量為126 t,其中TS總量(干物質含量)為6 t。考慮污水排量的季節波動,確定日處理量為150 t。

2 厭氧生態技術的應用

豬場污水首先進入勻漿池,在勻漿池中攪拌后提升至固液分離機,將大分子的污染物分離后流入水解酸化池進行水解酸化反應,經酸化后的污水自流進入CSTR一體化厭氧發酵罐中進行厭氧發酵反應,經過厭氧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收集進入凈化室凈化后貯存在抵押濕式貯氣柜中,供沼氣發電或者用于養殖場及周圍農戶的日常炊事等。經厭氧發酵處理后的沼液自流入沉淀池進行沉淀,沉淀池上清液自流進入田間貯液池,沼液通過液肥利用系統用于農田灌溉、苗木基地及菜地等的施肥,不僅發揮了優質有機肥的作用而且實現了污水零排放。厭氧池的沼渣及各池沉淀后的污泥用作優質有機肥。通過上述工藝流程基本實現了“三沼”的綜合利用,真正做到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實現了污水資源化利用和零排放的目標。通過對養豬場的糞、尿進行沼氣綜合利用工程處理,可以極大消除污染源,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維護生態平衡,促進養殖生產步入良性循環,推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其中厭氧罐內設有攪拌裝置和加溫設施,是沼氣發酵工藝中的一項重要技術突破。攪拌加強了厭氧罐內發酵原料與微生物的充分接觸,提高了裝置產氣率。加熱使厭氧罐內溫度維持在微生物適宜的溫度,保證了厭氧罐冬季的正常穩定運行。攪拌和加熱,使沼氣發酵速率大大提高,完全混合式厭氧反應器也被稱為高速沼氣發酵罐。優點是處理量大,產沼氣量多,便于管理,易啟動,運行費用低。由于這種工藝適宜處理含懸浮物高的畜禽糞便和有機畜禽糞便,具有其他高效沼氣發酵過程無可比擬的優點,現在歐洲等沼氣工程發達地區廣泛采用。雙膜干式沼氣貯氣柜由外層模和內層膜組成,外層膜構成貯氣柜外部球體形狀。貯氣柜設有防爆風機,防爆風機自動按要求調解氣體的輸送量至沼氣發電機,以保持貯氣柜內氣壓的穩定。外層膜設有一道上下走向的軟管,由上述防爆風機把外面空氣經此軟管輸送進外層膜與內層膜之間的空間,使外層膜保持球體形狀并同時把沼氣壓送進去。并配有測距儀,用于實時監測貯氣柜的貯存量。

沼液在不經過氧化處理情況下,稀釋5~10倍澆灌農作物,具有良好增產和改善品質的作用。經厭氧發酵后的沼液全部回收利用起來,用以灌溉果園等經濟林,沼渣作農作物基肥。內容包括田間貯液池、管道等。養殖產生的沼氣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作為燃料進行使用,包括養殖場職工的生活用能和鍋爐的燃料;二是進行沼氣發電,可解決養殖場部分用電,從而減少養殖場生產成本。

3 結語

本工程項目采用了厭氧生態技術對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污水進行處理。該方法具有污泥量少,運行費用低等優勢,同時可以控制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流向降低畜禽本身受污染的程度,控制疫病,實現污水零排放。其中厭氧罐的體積較大,高度較高,對不均勻沉降極為敏感,在地基處理當中要選擇合適的持力層。當場地空間開闊時,基坑可以按一定坡度進行放坡開挖。當構筑物距離很近且埋深不同時,可采用一些措施進行臨時支護。對于深基坑,施工中還應考慮降水及護坡處理。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 绵阳市| 汕尾市| 朔州市| 怀集县| 伊通| 巫山县| 龙游县| 澄城县| 固始县| 沅江市| 砚山县| 沙湾县| 汾西县| 宁武县| 九寨沟县| SHOW| 张家口市| 抚顺市| 嘉荫县| 灌南县| 龙井市| 肥城市| 灵璧县| 永春县| 南汇区| 霍州市| 夏河县| 类乌齐县| 徐州市| 松阳县| 百色市| 靖远县| 南宁市| 亳州市| 台中县| 华宁县| 黄梅县| 青冈县| 体育|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