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效節水灌溉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S274 文獻標識碼:A
發展高效性節水灌溉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為了更大程度地減小城鄉貧富差距,保證農村地區現代化工農業高速發展,同時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為切實提高農民的收益,高效性的節水灌溉已儼然成為一個急需探討的問題。
1 發展高效性節水灌溉的必要性
1.1 部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時候需要實施高效性的節水灌溉
寧夏地區雖是全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但卻是傳統的農業大區,在寧夏的農業生產中揚黃、機井和水庫灌區更是尤為重要的基地,實施節水灌溉應該符合中央對于西部大開發的提倡精神,以節水為中心的工程改造,重視少數民族地區在經濟和文化上的發展,保證農民的收入和民族的團結以及社會的穩定,減小我國東西部的差距,促進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1.2要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應該實施高效性節水灌溉
水澆地的面積過小以及澇旱保收是寧夏現有耕地的問題,農業生產自然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寧夏又十分缺水,少雨干旱,農業生產與灌溉息息相關,沒有灌溉,就自然不會有農業生產。同時,制約著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發展的還有灌區水利設施老化嚴重,年久失修和嚴重浪費水資源等多方面的因素。要想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合理地去調配不多的水資源,通過高效性節水灌溉將旱地變為水澆地。
1.3 為了貫徹落實“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和退耕還林,以糧食換生態的指示,要大力實施高效性節水灌溉
大力實施高效性節水灌溉既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又可以提升灌區的經濟實力,增加灌區的糧食產量,還可以減少水土的流失,改良土壤,保證了山區的退耕還林的進行,其生態環境也會日益改善。[1]
1.4 要想緩解寧夏區的水資源匱乏的現狀就應該選擇高效性節水灌溉技術
在發展速度以及規模上來說,高效性節水灌溉技術還沒有得到廣泛推廣,相關技術和優點也沒有深入民心,因此該項工作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要想建設和恢復良好的生態環境,就需要實施高效性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一項持久并且艱難的任務,高效性節水灌溉工程發展的越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也就會更好。[2]
高效性節水灌溉是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是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現代農業和促進農村水利現代化發展的需要。高效性節水灌溉歸根到底是一種科學灌溉和現代灌溉。實施高效性節水灌溉的過程,是加快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和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發展根本。建立節水型的種植結構,是一種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約束來優化生產的配置,要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農業生產潛力,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率,保護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業的競爭力,以確保糧食安全生產,這是一種戰略選擇。將高效性節水灌溉推廣到農業節水工作中,可以推進農業結構的調整,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措施。
2 高效性節水灌溉發展路線
2.1切實結合我國現狀,使農業發展與優質水資源配置得到結合
目前我國在高效性節水灌溉工程上還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雖然部分地區已實現高效性節水灌溉工程,但是結合我國水資源相對貧乏的現狀,相關的水利工程設計人員應進行綜合考慮,實現資源的最優化分配,實行分質供水。
2.2 明確出發點
相關的建設人員在進行規劃設計時要明確,大力加強高校的高效性節水灌溉工程可以快速地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建設者在進行相關的設計時,要努力結合高效性節水灌溉工程的真題特點,建立相對完善的工程指標,在完善工程利益的同時,在農業分布區較為密集的地區,努力快速地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主義化高效性節水灌溉示范工程。對于高效性節水灌溉工程的選址問題,必須得堅持幾個原則性問題:
2.2.1對于那些相對缺水嚴重以及地方經濟發展不是很高的地區,優先選擇自流灌溉;
2.2.2對于那些相對的經濟發展較快,種植作物多為經濟類作物地區優先考慮;
2.2.3干部包括黨員在內地區思想較為先進,能過努力積極地支持建設的地區實行優先選擇;
2.2.4相對的社會治安較穩定,沒有發生過惡性刑事案件的地區優先考慮。在以上地區實現高效性節水灌溉工程工作,會得到地方的群眾支持,對于加快相對的建設工作有益的一面。[3]
2.3因地制宜
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之間的農業生產發展水平、社會經濟條件、自然地理條件差別很大,所以當我們在大力發展高效性節水灌溉時,切記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則。在發展速度上應采用“宜快則快,宜慢則慢”的理念,而且要不能超過當地實際的經濟承受能力;在選取高效性節水灌溉技術措施時,可以使用高標準、先進的技術,例如管道式噴灌、微噴灌、固定式滴灌等。同時,我們也可以使用科技含量一般的常規技術,例如:膜上灌、坐水種等,總的來說我們要因地制宜,合理選取適合的灌溉技術,這樣才能提高其高效性。
3 總結
結合當前中國現狀,建立相對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綜合傳統農業灌溉技術以及先進的現代高效性節水灌溉技術,加強這一民生工程的建設,這對于提高農業經濟生產效益,節約當前我國相對貧乏的水資源,對于環境的保護,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都有極大的好處。
參考文獻
[1] 高靜萍,姚萍.對農業高效性節水灌溉問題的思考[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 11) : 259.
關鍵詞:新疆;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中圖分類號:S2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56
1 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重要性
農業節水建設在新疆水資源優化配置與合理利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在提高當地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方面的作用
由于農業高效節水技術結合了當今一些現代化的先進科技技術,并以先進的科技配套設做為輔助,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轉變新疆地區傳統的老式的農業用水方式與生產方式,最大限度地促進農業發展。
1.2 在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方式發揮的作用
新疆農業高效節水技術的發展加快了農村水利的現代化進程。一些地區通過高效節水技術通過膜下滴灌建立起的節約型種植模式,解除了資源短缺和市場競爭束縛,使生產要素得到優化,進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業自然資源與生產潛力優勢,如通過先進的灌溉系統,可以使傳統的人工作業實現機械化作業,大幅度提升灌溉勞動生產率,使傳統的耕作技術和種植結構得到創新,最終實現新疆地區農田灌溉現代化。
2 新疆農業高效節水技術的發展現狀
新疆地處內陸干旱區,基于特殊的地貌特征和氣候特點,目前,新疆農業主要靠水利灌溉為典型的灌溉農業作業方式,因各方面重要性的顯著體現,受到當地農民的接受和認可,農業高效節水技術將會得到普遍應用與推廣。
2.1 灌區建設方面
農業節水是灌區建設的重要核心內容。根據新疆目前擁有的大小河流是以及河川徑流總量,為平原區地下水可開采量提供了應用基礎。在灌區建設上,全疆農業總灌溉面積增長近6.5倍,各種配套渠系建筑物如水閘、排水渠均有所增加,鑒于此,大大提高了渠系利用系數。
2.2 水資源利用方面
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國民經濟可持續快速發展的戰略措施。隨著農業需水量和自然生態總缺水量的不斷增加的利用現狀,以及當地工業化建設與人居、自然環境的需求情況,農業節水建設在水資源優化配置、保護與合理利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3 農、果作物種類普及性方面
2.3.1 農作物
新疆采用滴灌灌溉的農作物已由原來單一的棉花、葡萄、果樹等少數作物擴大到辣椒、番茄、土豆、玉米、甜菜、打瓜等所有特色經濟作物。近幾年,阜康市、沙灣縣、博樂市等地開始了小麥、玉米滴灌試驗示范的規模化管理與規劃,滴灌技術適應灌溉農作物種類不斷擴大。
2.3.2 果樹
一些果樹發展區如干旱的吐魯番地區,基于其水資源緊缺、種植作物主要為葡萄、灌溉水平較低等特點,實施并進行了高效節水滴灌技術的試驗研究,成齡葡萄的灌溉定額由地面溝灌的1300m3左右降至800m3左右,在保證果品品質和產量的同時,節水效果也非常顯著。
3 新疆農業節水技術發展主要模式分析
3.1 以大田棉花膜下滴灌為主導的技術模式分析
膜下滴灌的節水灌溉模式在棉花生產中具有很強的節水增產效果,可有效緩解投資資金短缺或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在新疆地區發展非常迅速,它主要是將傳統滴灌技術與覆膜種植技術進行的一種有機結合,在配合高密栽培、水肥耦合等農藝技術的同時,用新方式延伸和細化以往的傳統地膜栽培技術的另一種節水形式,實現了棉花單產產量的提高。
3.2 規模化的自壓噴灌技術模式分析
新疆的自壓噴灌技術模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州特克斯縣,昌吉州的木壘、吉木薩爾縣,阿勒泰的吉木乃縣,哈密的巴里坤、伊吾縣等廣泛采用這種形式。基于新疆地區天氣和地形優勢的影響,與常規灌溉相比,壓噴灌運行成本低廉,節約用水量高達30%左右,成本核算后,每667m2可節約50~60元的費用。
關鍵詞: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S6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是農田水利工程的基礎,而其管理是高效節水灌溉的關鍵,發揮其效益是目的。為了保證已經完成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能夠長期運行,必須大力加強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管理。為了保證工程管理落到實處,首先要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鄉鎮村組協調合作管理,明確其責權利,將制度落實到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能夠長期發揮其作用。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主要表現在發展不平衡、工程建設標準低、高效節水灌溉占節水灌溉面積比例小、投入建設資金近年來嚴重不足、管理不善等方面。
1.1 工程普及程度低
與河南省的缺水程度相比,節水灌溉的普及,特別是高效節水灌溉的普及程度還很不夠。全省節水灌溉面積僅占有效灌溉面積 29.15% ,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僅占有效灌溉面積的 14.48% ,占節水灌溉面積的 49.68 % 。此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各地之間的發展也很不平衡,總的發展趨勢是西、北部快于東、南部。
1.2 缺乏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機制
河南省的水資源嚴重短缺,地下水開發利用過度、地表水開發利用不足,單元開發較多、區域開發缺乏;因受項目投資偏小的限制,高效節水灌溉的規劃往往只是選擇現成的水源或就近打井開發地下水,針對工程性缺水地區水源工程一體化開發缺乏。投資力度偏小,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全省高效節水灌溉發展的需要。現有節水灌溉工程普遍存在管理組織不健全、管理技術落后、管理水平低的問題。農業用水尚未征收水資源費,政府又無節獎超罰政策,致使農民自主節水意識淡薄,灌溉用水的隨意性大,灌溉用水量得不到有效控制,水的資源價值不能體現,農民節約用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不到充分調動,高效農業節水灌溉發展缺乏內在動力,用水定額管理得不到落實,用水總量控制目標不能實現,全省的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 0.57。
1.3 投資渠道分散,缺乏統一規劃
隨著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發改委、財政、水利、農業、扶貧、農業開發、國土資源等多部門都加大了對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的投入。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和相應的協調機制,這些部門用于節水灌溉工程的投資渠道分散,形不成合力,造成建設標準、補助標準和驗收標準不統一、建設內容和地點不合理、重復建設等現象,不僅使工程建設標準、質量參差不齊,還影響到部分地區群眾發展節水灌溉的積極性,使有限的建設資金不能充分發揮效益,制約了節水灌溉工程健康發展。與其它部門相比,水利部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 hm2均投資偏低,造成工程標準低,直接影響水利投資節水灌溉工程的可持續性增長與基層水利部門發展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的積極性。
2“.十二五”期間發展思路
“十二五”期間,河南省高效節水發展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節水灌溉現代化為目標,以大力發展管道輸水灌溉、噴灌和微灌為主要措施,糧食生產和經濟作物創收并重,重點示范和普及推廣相結合,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為中心,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建立節水高效農業為任務,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爭取加大各級、各渠道資金投入,大力推廣和普及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2.1 發展目標
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總體發展要求和可利用水資源量的分析,以及財政投入的可能性,確定我省“十二五”期間高效節水灌溉發展目標為:在農業用水量基本不增加的情況下,通過節水挖潛,進一步改善農業灌溉條件,在全省普及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全 省 計 劃 新 增 高 效 節 水 灌 溉 面 積 400.00khm2, 達 到1176.68khm2。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實施完成后,新增節水能力5.02 億 m3,新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5.91 億 Kg、新增效益13.40 億元、節地 0.67 萬 hm2。管道輸水灌溉區灌溉水利用系數不低于 0.8,噴灌區不低于 0.85,微灌不低于 0.9。
2.2 基本原則
在管理上,統一管理,優化配置,節約優先,注重保護。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根據各地水資源承載能力,統籌考慮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優化配置、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把農業灌溉節約用水放到優先位置,千方百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在開展工作上,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制訂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加強對各省轄市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的指導,針對不同地區的自然經濟社會特點,明確各地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作重點與任務目標,有計劃、分階段地組織實施。在具體措施上,因地制宜,措施配套,狠抓管理,注重實效。根據各省轄市的實際情況,抓住影響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效益的關鍵環節,采用適合各地的高效節水工程措施,先進技術與常規技術結合。兼顧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經濟效益、生態環境效益,注重實際效果。在發展機制上,政府調控、扶持引導,農民參與,活化機制。在推動全省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工作中,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調動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農民的積極性,運用經濟、科技、行政、政策等多種手段,增強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節水機制的內在活力。
2.3 總體思路
2.3.1 統籌規劃,科學發展
統籌規劃地表水和地下水,把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對農業灌溉水量的需求有機結合起來,科學銜接全省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和近期、中遠期全省節水灌溉規劃。2.3.2 優化配置,以水資源定發展
河南省水資源貧乏,必須加強管理,聯合運用,分質供水、合理配置水資源。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要以維護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為條件,統籌兼顧生活、生產、生態用水,注重新建工程評價和已建工程的監測、評估,堅持實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明確各灌區、各用水單位農業用水總量和田間灌溉定額指標,要求用水戶在指標控制下節約用水、高效用水,確保實現人口 - 生態 - 社會經濟復合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2.3.3 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指導
針對河南省水資源緊缺的特點,結合全省節水灌溉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分區分類積極推廣管道輸水灌溉、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一是在地下水資源相對豐富、群眾積極性高的駐馬店、周口兩市,大力發展大田噴灌。二是在地表水相對缺乏而地下水又相對豐富的安陽市、新鄉市、焦作市、南陽市、許昌市、鄭州市、商丘市、開封市等平原井灌區,采取開采與補給相結合的辦法,大力普及管道輸水灌溉技術,建設節水型井灌區。
2.3.4 適用性與前瞻性結合,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標準,把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做成水利基礎設施。根據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任務及其工程特點,既要考慮當前的現實適用性,又要兼顧今后長遠發展的需要。工程建設中要積極推廣使用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提高建設標準,建設一大批標準高、基礎好、示范推廣帶動能力強的片區,進一步提高抗災減災能力和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區域糧食生產安全。
3.3.5 建設與管理并重,完善體制機制
加強依法治水,理順體制,改革機制。加快科技創新,改進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水利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運行管理中,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業用水價格形成機制和完善的服務體系。
針對井灌、自流灌和補源灌確定不同水費價格。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用經濟杠桿促進片區節水效益。強化農業水價制定和計量征收監管,推行用水戶水價聽證會制度,增加透明度。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節水高效農業,提高農民對水價改革的承受能力。建立并完善農業用水計量體系,利用信息技術等先進手段,加快實行按方計量、按戶收費。鼓勵、引導相關水利企業加入到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的售后服務中,由政府協調定期對用水戶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用好、管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的先進灌溉技術和設備,充分發揮片區的節水、增產、增收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 結語
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運行實施,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實踐證明節水灌溉項目的實施, 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 增加了農民收入, 富裕了當地農民, 節約了水源, 同時又節能省地, 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張寧,張軍華,王玉英. 1978—2008 年河南糧食生產變化趨勢研究[J]. 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3(3):33- 35.
[2]王玉霞,劉寧豫,馬勇,等.低壓管灌技術在河南節水農業中的應用研究[J]. 河南科學,2006,24(6):933- 936.
[3]呂朝陽,郭宗樓. 節水灌區指標體系與總效益評價方法探討研究[J].節水灌溉,2008,( 3):52- 54.
墨玉縣隸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現狀年灌區總灌溉面積為128.36萬畝,可供的地表水資源主要是發源于喀喇昆侖山,喀河徑流補給均以融冰雪水為主,流量日變化特征顯著,呈現一日一峰、谷的流量過程,冬季則以地下水補給為主,徑流量小且平穩。受補給水源影響,徑流年際變化比較平穩,喀拉喀什河徑流年內分配十分不均,七月份為水量最大月份,該月徑流量約占年徑流量的29.5%,七、八兩月水量占年總量的57%,連續最大四個月(6-9月)水量占到年總量的81.3%,喀拉喀什河P=50%、P=75%頻率年份地表來水量分別為21.19億m3、18.21億m3。根據分水協議,墨玉縣灌區在P=50%、P=75%保證率下可利用地表水資源量分別為10.63億m3、9.13億m3。墨玉縣已發展灌溉面積128.36萬畝。現狀年全縣的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2,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46,綜合毛灌溉定額為952m3/畝。灌區缺水主要集中在3-5月及9-11月,形成了灌區春秋季嚴重缺水,季節性缺水量1.67億m3。現狀年灌區全年水量供需是不平衡的,缺水量大于余水量,屬于缺水狀態,因此屬于區域資源性缺水。
二、灌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墨玉縣灌溉輸水網絡已經形成,但資金短缺和水資源貧乏等因素嚴重制約著全縣工農業的發展。全縣的灌溉發展還存在諸多的問題。
1.春旱問題突出由于降水稀少,氣候干燥,春季增溫迅速,夏季氣候炎熱而且多風,因而蒸發強烈。作物播種及小麥生長期灌水時又逢河流的枯水期,因而經受干旱威脅,除個別年份外,小麥生長都有不同程度受旱,受旱年概率達90%以上。
2.水資源利用率低由于地表來水季節上分配不均,水庫調蓄能力有限,加之灌區輸水線路長,渠系利用系數偏低,渠系滲漏量大,有些骨干工程年久失修,又疏于管理,因此實際運行能力遠低于設計能力,使有限的地表水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
三、高效節水灌溉發展規劃目標
1.規劃的控制指標2011~2015年:共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22.0萬畝,使全縣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總灌溉面積比例由現狀的0.8%提高到16.5%;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46提高到0.51;畝均灌溉水量由952m3/畝下降到797m3/畝。2016~2020年:共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24.0萬畝,使全縣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總灌溉面積比例進一步提高到30.9%;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5;畝均灌溉用水量下降至624m3/畝。
2.規劃水平年本次規劃以2009年為現狀年,2015年為近期規劃水平年,2020年為遠期規劃水平年。
3.高效節水方式的選擇與確定高效節水方式的選擇有多種,田間高效節水工程主要有管灌、滴灌、涌泉灌、噴灌等。
(1)低壓管道灌低壓管道灌是以管道代替明渠輸水的一種新的節水灌溉方式,可以大大減少輸水過程中的滲漏和蒸發損失,使輸水效率達95%以上,比土渠、砌石渠道、混凝土板襯砌渠道分別多節水約30%、15%和7%,畝投資相對較低,對各類作物均適用。
(2)滴灌滴灌適應性強,對水質要求高,節水效率較高,但畝投資較大,主要用于效益比較好的一些經濟作物,如果樹、棉花、蔬菜等。該技術可節水40~60%,增產20%以上,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3)涌泉灌涌泉灌屬于小管出流灌溉方式,以小股水流、射流形式局部灌溉作物根區土壤中,涌泉灌抗堵能力強,水質凈化處理簡單,特別適用于透水能力大,保墑性差的沙性土壤,被廣泛地應用于果樹灌溉。
四、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1.農業發展指標預測
(1)總灌溉面積規劃目前墨玉縣灌區作物種植以冬小麥、玉米、棉花、苜蓿為主,現狀年灌區總灌溉面積為128.36萬畝,其中種植業為56.09萬畝,林果業為58.72萬畝,牧草為13.55萬畝,農、林、草用地結構比例44:46:11。2015年灌區總灌溉面積調整為139.36萬畝,較現狀新增11.0萬畝;2020年總灌溉面積調整為152.36萬畝,在2015年基礎上再新增13.0萬畝,兩個規劃水平年灌區農、林、草用地結構比例均為43:46:11。
(2)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規劃灌區現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045萬畝,其中滴灌0.285萬畝,低壓管灌0.76萬畝。根據和田地區中長期農業高效節水規劃思路,墨玉灌區在“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間共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6萬畝,其中在灌區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萬畝,灌區內部共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8萬畝,全部利用地下水。其中:發展涌泉灌4.0萬畝,滴灌25.0萬畝,低壓管灌17.0萬畝。
2.各業需水預測
(1)工業用水量預測工業需水量按萬元產業總產值需水量進行預測。據調查,墨玉縣現狀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50m3/萬元。隨著工業節水水平的提高及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工業需水量將逐年降低,規劃2015年為130m3/萬元,2020為100m3/萬元。
(2)人畜生活用水量預測根調查,墨玉縣現狀生活用水定額城鎮85L/人•日、鄉村60L/人•日。預測近期城鎮95L/人•日、鄉村65L/人•日,遠期城鎮105L/人•日、鄉村70L/人•日。牲畜用水量按10L/只•日計算。
(3)漁業用水量預測灌區漁業用水量按每畝水面每年灌水定額1,500m3測算。
(4)水利用系數規劃灌區人畜及工業全部利用地下水,規劃利用系數為0.9;漁業用水一般從支渠引用,利用系數隨干支渠防滲率的提高而提高,各水平年分別規劃為0.70、0.73、0.77。
(5)農業用水量預測灌區2009年農業灌溉總需水量為12.22億m3,農業綜合毛灌溉定額為952m3/畝。2015年農業灌溉總需水量為11.11億m3,農業綜合毛灌溉定額為797m3/畝。2020年農業灌溉總需水量為10.35億m3,農業綜合毛灌溉定額為679m3/畝。
3.規劃年供需平衡分析
(1)近期2015年P=50%年份,墨玉縣灌區可利用河水為9.84億m3,利用地下水(含泉水)為2.60億m3,可供水量合計為12.44億m3,灌區需水量為11.46億m3,灌區余水0.78億m3。灌區66萬畝天然林草的生態需水量為1.22億m3,若計入生態需水量后,灌區尚缺水0.44億m3。P=75%年份,墨玉縣灌區可利用河水為8.62億m3,利用地下水(含泉水)為3.08億m3,可供水量合計為11.70億m3,灌區需水量為11.46億m3,灌區余水0.04億m3。
(2)遠期2020年P=50%年份,墨玉縣灌區可利用河水為9.84億m3,利用地下水(含泉水)為2.63億m3,可供水量合計為12.47億m3,灌區需水量為10.74億m3,灌區余水1.56億m3。灌區天然林草的生態需水量為1.22億m3,計入生態需水量后,灌區尚有余水0.34億m3。P=75%年份,墨玉縣灌區可利用河水為8.62億m3,利用地下水(含泉水)為2.78億m3,可供水量合計為11.40億m3,灌區需水量為10.74億m3,灌區余水0.49億m3。
4.節水量分析
根據規劃,灌區至2020年共發展高效節水工程面積46萬畝,其中新增地建設面積為24萬畝,老灌區改造面積為22萬畝。根據老灌區項目建設前后灌溉定額的變化,可計算項目建設總節水量。根據計算,項目建設共可節約水量10,928萬m3。
五、項目區節水規劃實施對環境的影響
1.適當增加灌溉面積對環境的影響
本次規劃是在維持生態環境現狀,使其不至于進一步惡化的前提下,經水土平衡、生態耗水平衡分析,在對原灌區進行節水改造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的灌溉面積。這必將促進墨玉縣國民經濟的發展,使局部地區由人工生態系統代替原來的荒漠生態系統。
2.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高效節水工程施工過程中,會開挖、回填大量土方,應按規定將其合理堆放,并對棄土進行及時清理,避免對周圍景觀產生不利影響,防止水土流失的發生。同時,由于機械挖掘、平整場地、運輸等作業引起揚塵污染,將對施工區域大氣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施工結束后,大氣環境影響將消除。對周圍的聲環境產生影響,預計工地附近區域最高聲級將達到85dB(A),超過《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l2523—90)中的70-75dB限值。但影響范圍在50~60m內,項目區周圍為農田,居民人數極少,并且噪聲是非連續性的。
【關鍵詞】農業;高效節水灌溉;生態環境
焉耆縣以高效節水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以高效節水與抗旱相結合、以高效節水與地下水開發相結合、以高效節水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等為一體,把握機遇,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帶動了全縣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1.基本情況
我們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農林牧并舉的農業縣。近年,唯一的地表水灌溉水源開都河進入枯水期,來水量明顯減少,用水指標逐年下調,加之無壩引水,用水保證率低,形成了“春旱、夏洪、秋缺水”的局面,水量指標嚴重不足與農業用水需求不斷增加的矛盾日趨明顯,嚴重制約了我縣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開展高效節水工程迫在眉睫。僅2008年就推廣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萬畝,使全縣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了8萬畝,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2.主要做法
2.1加強領導,明確目標,加大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推廣力度
為加快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步伐,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證率,通過考察和學習,制定下發了《焉耆縣高效節水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確定了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的目標任務。同時,加大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投資力度,2009年投入高效節水資金1200萬元,用3-4年的時間在全縣完成3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通過廣泛發展和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進一步加快我縣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將我縣的灌溉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從根本上解決全縣用水指標短缺問題。
2.2加強宣傳教育,轉變思想觀念,為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營造良好氛圍
推廣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首先是農民的觀念問題。通過采取宣傳、示范、引導等措施,反復宣傳和引導村民走合作種植和節水灌溉之路。以種植工業番茄為主的“裕民”專業合作社為典型,為合作社新打配套機井2眼,并以個人名義籌措資金10萬元,作為滴灌工程的前期投入資金和增收保證金,并承諾采用滴灌工程畝產不增加的,籌措資金不予退還。此舉使農民看到了政府及水利部門的決心和信心,消除了以往的顧慮,農民的干勁也調動了起來。當年,該合作社2000畝工業番茄就取得了大豐收,從以往的6噸/畝提高到8噸/畝,每畝收入達3680元,農民不但將10萬元前期投入資金和增收保證金予以返還,并擴大了專業合作社的規模,由原來的53戶擴大到了204戶。通過專業合作社的典型帶動,開啟了高效節水灌溉新征程。
2.3制定優惠政策,調動農民開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積極性
為加快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步伐,堅持 “以政策為保障,以技術為推動”的原則,采取政府積極扶持、引導和補助的發展模式,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凡農民開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800畝以上的,耕地以條田為單位,且連片統一種植的滴灌工程,除自治區、自治州高效節水補助資金以外,我縣在以下三個方面予以補助,一是沒有建設機電井的,爭取項目資金在其滴灌項目區內配套1眼機井,提供首部系統1套,再給予50元/畝的補助資金;二是利用現有水源地機井進行高效節水灌溉建設的,縣財政補助改造機井費用,提供首部系統1套;三是基本農戶自籌資金打井進行高效節水灌溉建設的,免費對井房進行改造,并補助固定式首部系統1套,再給予100元/畝補助資金。優惠政策的制定實施,調動了農民開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積極性,推動了我縣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快速發展。
2.4多措并舉,全力以赴,加快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步伐
一是利用機井建設項目,開展機井改造,完善配套設施。二是充分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的作用,引導農民積極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自籌資金新打機井。三是大力推廣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擴大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覆蓋面。
3.取得的成效
一是可以解決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問題。按照“一個允許”和“三個不得”的原則,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推動了土地資源的有效整合,實現了農作物的集中連片種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可以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問題。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互為依托,共同發展。
三是可以解決農業發展資金貸款難的問題。以往金融機構向小而散的農戶發放農業生產貸款,不但運行成本高,風險也很大,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實行土地合作經營以后,合作社作為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金融機構可放心發放貸款,有效解決了農業發展資金貸款難的問題。
四是可以解決鹽堿地治理的問題。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有效降低了地下水位,土壤鹽漬化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減輕。
五是可以促進生態環境合理有效保護。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節約出來的水資源將通過開都河直接進入博斯騰湖,同時也減少了向博斯騰湖的堿水排放量,以焉耆盆地農田排水含鹽量每升2克計算每年可減少20萬噸鹽排入博斯騰湖,有效保護了博斯騰湖的水質,達到了降低地下水水位,改良土地鹽漬化程度的目的,實現了農牧民增收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