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質控體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忽視??瀑|量控制
護士對護理質量控制的了解不全面,對基礎質量控制比較重視,但是就心內科本身的情況來看,沒有正視其特殊性,對心內科護理中的具體問題未展開深入分析,導致心內科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漏洞較多。
1.2質控目標不明確
醫院對護理質量的重視度較高的,但是在具體的科室控制中護士并沒有深入了解護理質量控制的意義。就心內科護理而言,部分護士的質量意識不強,在質控中抱著敷衍的態度,質量控制只是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自然達不到較好的效果。
1.3質控不真實、不到位
心內科護理中護士要注意的方面較多,患者可能出現的意外因素也較多,護士的任務較重,在此種情況下,護士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進行不真實的質控行為,各種質控表格往往是后期補寫,并不能反映真實的護理情況,給護理質控提供虛假信息。
2心內科護理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
護理質量關系到患者康復,加強護理質量控制能有效減少護理失誤,提高護理效果。護理質量控制是臨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要倡導人人參與,需要不斷規范護理質控流程。我院心內科針對當前護理情況建立了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具體情況如下。
2.1建立心內科質控機構
在心內科成立護理質量控制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然后對心內科護士進行全面分析,根據每個護士的資歷、特點以及能力安排質控內容,對每個人的質控項目進行明確,
2.2明確質控目標
心內科護理質控目標是要對護理中的質量缺陷及時發現,對存在的質量缺陷進行統計和分析,從實際出發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見,從而減少護理失誤,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效率。
2.3確定質控內容
心內科根據當前護理情況,將質控內容確定為如下三項:基礎質量控制、??谱o理質量控制以及服務對象滿意質量控制?;A質量控制的主要內容有:一級護理質量、三測單和醫囑單質量、基礎護理操作質量、藥瓶管理質量、急救物品管理質量、病房管理質量、標識管理質量、院內感染質量。專科護理質量控制的主要內容有:危重病人的護理質量、儀器管理質量、專科護理質量、遵醫囑處理質量、主班工作質量、健康教育質量、護理記錄質量、給藥及觀察質量等。服務對象滿意質量控制主要內容有: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
2.4編制護理質控工作書
按照質控內容的不同,確定質量控制的目標和質量控制標準的檢查方法,讓每一個接受此項護理的護士能通過看質控工作書就能掌握方法,較容易進行任何質控項目。下面是我院心內科質控中儀器管理質控工作書
2.5制定護理質量檢查記錄表質控工作書能夠為質量控制工作提供依據,但是要進行有效的檢查就必須依靠檢查記錄表。護理質量檢查記錄表中要根據質控管理項目將結構內容列出來,尤其要確定質控的關鍵點,然后結合我院護士管理手冊中的護理標準分值,對護理檢查結果進行記錄。檢查人員要根據自己所管的內容,確定合適的檢查時間,然后每月、每季度對質控檢查結果進行匯總,全科護士就結果進行討論,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見。
2.6質量缺陷匯總分析
在護理質控中有了質控工作書可以盡快投入到工作中,有了檢查記錄表能對護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發掘,但是如何尋找檢查出錯的原因,進行怎樣的處理呢?針對這個問題我院心內科制定了質量缺陷匯總表。列出造成質量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措施。詳細情況見表2。
2.7匯總公示
擔任不同項目的檢查人員將檢查結果進行總結,每周在全科進行匯總,分析問題的原因,然后討論改進措施。同時在全科室中就檢查結果進行公示,輔以明確的獎罰制度,不僅能準確反映質控過程中不同項目存在的問題,還有利于提高護士的責任意識的上進心,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加努力、認真、細心,避免此類錯誤的再次出現。
3結果
我院心內科建立的護理質量控制體系經過2年的運作,心內科的護理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護理失誤也明顯減少。系統化的質控體系還有效促進了護理人員工作技能的提高,心內科的整體護理水平顯著提高。就我院心內科2012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檢查結果進行對比,2012年第一季度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是86.7%,到第四季度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8.7%。護理質量檢查扣分來看,在第一季度心內科護理質量檢查扣分為38分,到第四季度護理質量檢查扣分降到了6分。
4結語
[[關鍵詞]醫護一體化;護理質量管理;控制體系;加速康復外科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科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850例骨科疾病患者,排除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入院時意識不清楚者。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者為對照組共880例,其中男580例、女300例,年齡5~89(40.86±4.28)歲;原發病:髖關節骨性關節炎447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237例,股骨頸骨折196例。2017年6月執行醫護一體化模式配合護理質量管理五級控制體系后者為執行組共970例,其中男590例、女280例,年齡9~98(45.35±3.89)歲;原發?。后y關節骨性關節炎475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219例,股骨頸骨折18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原發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按照優質護理醫護一體化為患者提供護理,如醫護人員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告知其在手術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和認知護理,并對其進行出院指導[4-7]。執行組則按ERAS護理優化整合最新的護理理念,以整體護理為基礎,以循證護理為依據,以護理干預為措施,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建立ERAS護理程序,控制和減輕疾病的病理生理反應,從而達到加速患者康復的目的。護理是ERAS的重要組成部分,ERAS調整護理工作重點,兩者相輔相成,ERAS護理管理框架即護理質量管理五級控制體系:①架構與內容。一級(患者及家屬):倡導合作,以提高患者健康素養為目標;二級(責任護士):強化基礎,以貼近患者為核心,在責任組長指導下完成;三級(責任組長):提升能力,以??谱o理能力為保障,在護士長指導下完成;四級(護士長):抓住關鍵,以教練型管理為方法,在護理部、科護士長指導下完成;五級(護理部):重視執行,以前瞻性設計為原則,在主管院領導指導下完成。強調配合護理質量管理五級控制體系中患者及家屬參與,形成更加完整的體系。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患者入科后由責任護士(二級質量)進行入科宣教、基礎護理、各項標本的采集;②責任組長(三級質量)醫護一體化聯合查房落實患者治療措施是否到位,指導責任護士完成基礎護理;③護士長(四級)一日五點督查:新入患者、病重病危、手術患者、老年患者及特殊患者情況;④患者及家屬(一級質量)在住院期間,積極配合醫護診療計劃,倡導患者家屬知曉疾病知識,尤其出院后延續康復的要點;⑤護理部派各片區科護士長進行質量督查,尤其重點科室、重點時段、節假日期間,重點督查治療完成情況、基礎護理、危重患者治療護理落實情況,及時反饋整改。
1.3觀察指標
①收集兩組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數據,共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等級;②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③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并發癥(壓瘡、脂肪栓塞綜合征、應激性潰瘍、下肢深靜脈血栓等)發生情況,并進行統計分析。
1.4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xˉ±s)表示,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無序計數資料兩組構成比和百分率比較,以頻數(f)、構成比(P)表示,采用Pearsonχ2檢驗;均由SPSS20.0進行統計。兩樣本等級資料比較,采用Ridit檢驗,結果以平均Ridit值(Rˉ)表示;由DPS7.05進行統計。α=0.05。
2結果
2.1住院滿意度
執行組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住院時間
執行組住院時間為18.90±1.11天,顯著短于對照組的23.08±1.07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并發癥
執行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關鍵詞:油壓裝置;星三角轉換;延時;PLC;軟啟動器
中圖分類號:TV73 文獻標識碼:A
一、電氣控制系統簡介
電氣主回路:油壓裝置主回路采用傳統的Y―Δ轉換及降壓起動方式,三相電機功率為37kW??刂葡到y:采用可編程控制器為核心,配置擴展I/O接口,人機界面采用profibus串口通訊,以壓力、液位等自動化元器件為反饋環節構成完整的閉環控制系統。控制方式:自動運行、手動運行、主備/切換,動作流程包括手/自動打油、補氣,雙機切換、雙機協作、運行超時判斷等。
二、動作流程簡介
1 油泵自動打壓過程
PLC檢測到壓油槽油壓下降至主泵啟動值時,打開卸荷閥,空載啟動主泵電機進入星形運行,延時6s進入三角形運行,10s后關閉卸荷閥,電機加載運行,油泵開始打油,當PLC檢測到壓油槽油壓上升至額定值時,打開卸荷閥卸荷,空載后發停泵令油泵停止運行,打壓流程結束。
2 雙機協作動作過程
主油泵啟動打壓過程中油壓繼續下降至備用泵啟動值時,PLC開出動作備用泵啟動打油,此時雙機協作,PLC檢測到壓油槽油壓上升至額定值時,卸荷停泵,打壓流程結束。如果PLC檢測到主泵運行中出現故障,啟動備用泵運行,直至壓油槽油壓上升至額定值時卸荷停泵。
3 自動補氣過程
PLC檢測到壓油槽油位出現一次過高信號時,會閉鎖油泵打油流程,PLC接收到下一個壓油槽壓力下降至補氣閥動作值時,自動打開壓油槽補氣閥補氣,壓油槽壓力上升至額定壓力值時,自動關閉補氣閥,補氣流程結束。PLC檢測到壓油槽油位出現一次過低信號,閉鎖自動補氣流程,PLC接收到下一個壓油槽壓力下降至主泵動作值時,進入油泵打油流程。
三、設備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 動力回路故障分析
星三角轉換配合問題分析:原電氣主回路星形運行是利用三角形主接觸器KM2輔助常閉觸頭來實現,電機星形啟動運行延時時間到后,三角形主接觸器KM2勵磁,KM2主觸頭閉合,輔助常閉觸頭斷開,使電機轉入三角形運行。電氣設備頻繁運行后,KM2輔助常閉觸頭機械疲勞,機構在線圈失磁復歸時不夠利索,造成在接觸器主觸頭返回時拉弧嚴重,弧光未完全熄滅,此時三角形接觸器先接通主回路,形成弧光短路。主回路接觸器頻繁切換動作,長時間運行會使主觸頭接觸電阻增大,引起觸頭拉弧、發熱甚至粘連等故障。
為此,應對主回路進行改進,將星形和三角形接觸器采用兩個獨立接觸器控制。
2 控制回路運行分析
根據Y―Δ轉換方式及油泵空載啟動要求,油泵卸荷閥加載延時時間T1應大于Y―Δ轉換延時時間T2,即T1> T2。油泵卸荷閥加載延時時間在PLC內設為10s,Y―Δ轉換時間是由油泵主回路接觸器所附帶機械延時時間繼電器決定,定為6s。油泵主回路接觸器長期動作導致機械延時時間繼電器受到震動或發生故障,使時間整定值偏移或拒動,一旦轉換時間大于卸荷閥加載延時時間,會使Y―Δ轉換未完成油泵電機轉速未達到額定而卸荷閥先動作使電機加載,造成電機瞬間過載過流,導致過載繼電器動作或主回路空開跳閘。
四、提出解決對策及改進建議
1 加強管理,提升設備運行維護水平
定期檢查油泵動作流程是否正確,檢查油泵電機主回路接觸器主觸頭是否良好,如有電弧燒傷應及時處理觸頭或更換接觸器,檢查機械油路是否有堵塞,定期切換過濾裝置更換濾芯,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2 完善控制系統,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
因機械延時時間繼電器在運行中存在不穩定因素,如果時間配合出錯將導致油泵電機帶載啟動,損壞設備??捎肞LC內部軟時間繼電器延時來取代機械延時時間繼電器,PLC內部軟時間繼電器計時可靠、穩定,可有效避免上述問題。改進后的PLC梯形圖、Y―Δ啟動與卸荷閥動作時序圖分別如圖1、圖2所示:
3 改進Y―Δ轉換系統功率執行單元,實現電機啟動過程平穩過渡,提高廠用電供電質量和利用率。
油壓裝置系統油泵電機額定功率為37kW,啟動瞬間電流較大,而Y―Δ降壓啟動方式不能滿足較大功率電機頻繁啟動運行方式的需求,因此將Y―Δ啟動單元更換為技術成熟可靠軟啟動器作為電機的功率執行環節,以提高設備可靠性,節約電能,提高廠用電供電質量和利用率。
關鍵詞:單孔腹腔鏡;泌尿系疾?。蛔o理體會
腹腔鏡手術是一門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微創方法,它切口小,肌肉損傷少,美觀,是現代微創技術的一部分。腹腔鏡的開展有效提高了診斷水平,減少了開腹手術,已經被臨床醫生及患者廣泛接受[1]。它在泌尿系手術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2]。但隨著社會發展,患者對外科手術的期望和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他們希望有更微創、更不影響他們術后美容的手術方式來治療他們的疾病。單孔腹腔鏡手術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腹腔鏡手術方式,已經在國內外的臨床開始探索性應用。單孔腹腔鏡手術指通過一個皮膚切口完成的手術操作。其目標是減少患者的術后疼痛、縮短恢復時間并改善術后美容效果。單孔腹腔鏡手術在手術步驟和手術結果方面與常規腹腔鏡手術應該是相同的。它們之間不同的是操作通道方面單孔與多孔的差異、器械操作方式的差異以及術后疼痛控制和美容效果的差異。臨床應用結果顯示單孔腹腔鏡手術以其瘢痕隱蔽、出血少、疼痛較輕、滿足美容要求等優點,迅速發 展[3]。我科自開展單孔腹腔鏡手術以來,術后均恢復良好,患者順利康復,現分享護理體會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4月~2014年12月我科共行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20例。其中,腎上腺腫瘤切除術4例,男性1例,女性3例,年齡26~50歲;腎切除術2例,均為男性、腎臟良性病變,年齡35~53歲;輸尿管切開取石術5例,男性2例,女性3例,年齡28~45周歲;腎囊腫去頂減壓術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齡17~58歲;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2例,年齡15~32歲,所有患者既往均無腹部手術史。
1.2方法 術前準備同常規開腹手術,用全麻插管麻醉,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患者取平臥位,余皆為健側臥位,人工氣腹壓力設定為10~12 mmHg,緊鄰臍孔邊緣做長約1.5 cm左右的弧形皮膚切口,方向視病灶位置而改變。穿刺針穿入腹腔建立氣腹,于弧形切口處穿入單孔手術Trocar,接氣腹,Trocar正中的操作孔進入5 mm腹腔鏡,余2個操作孔進入手術器械、分離鉗及剪刀等多角度可旋轉器械。腎切除后予組織粉碎器粉碎后將標本取出。20例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均獲成功,術后均無明顯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發癥。術后復查切口愈合良好,手術切口瘢痕隱蔽,手術療效及美容效果十分理想。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患者對常規腔鏡技術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對于新近出現的經臍單孔腹腔鏡仍有疑慮,患者對手術風險及預后的擔心,會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甚至是失眠。這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護士首先尊重患者的知情權,針對患者對手術的不可知性,準備好圖片、文字介紹、錄像等各種資料,讓患者了解手術,介紹相同手術方式,手術成功案例及病友,消除緊張情緒,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采取具體應對措施,以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焦慮心理,達到最佳手術狀態。如失眠患者可給予藥物幫助睡眠,也可采用耳穴壓豆和穴位按摩等中醫操作幫助患者入睡。
2.1.2常規護理 遵醫囑完善術前相關準備:常規備皮,范圍在中上腹,臍部應徹底清洗干凈,避免因清潔不徹底造成切口感染,我們用液體石蠟軟化污垢-肥皂水清潔-聚維酮碘消毒的方法進行臍孔部皮膚準備;常規檢查,如行血生化、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及心電圖、胸片等檢查;腸道準備,術前常規禁食10~12 h,禁水4~6 h,防止術中、術后嘔吐導致誤吸;術前晚指導患者修剪指甲及胡須,使用有抗菌功效的肥皂洗澡;更換清潔手術衣褲;晨間降壓藥常規服用;針對有基礎疾病的患者予以針對性的指導,如肺功能查的患者,囑其術前戒煙,指導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痰液粘稠者給予霧化吸入等。
2.2術后護理
2.2.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全麻術后取去枕平臥位6 h,頭偏向一側,6 h后取半臥位,同時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如出現心率過快、血壓下降等情況,應密切觀察傷口敷料及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警惕術后出血的可能,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6 h后鼓勵并協助患者主動或被動活動,并遵醫囑予以氣壓治療24~48 h,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2.2.2引流管的護理 單孔腹腔鏡同傳統腹腔鏡一樣,術后常規給予低流量吸氧6 h,如肺功能不佳,有痰的患者,于術后6 h行霧化吸入,2次/d,同時結合胸部物理治療:如拍背,縮唇呼吸,指導有效咳嗽。此外,密切觀察傷口引流管及留置導尿管引流液色、質、量情況,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通暢,每小時定時擠壓引流管,保留導尿管需2次/d會陰護理,進食后多飲水,定期更換引流袋,防止尿路感染的發生。
2.2.3疼痛的護理 單孔腹腔鏡手術為微創手術,切口小,疼痛輕,通過取舒適或心理安慰可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耐受力,以減輕疼痛。腹痛嚴重時尤其是腎切除和腎部分切除患者應鑒別疼痛性質,在排除腹腔內出血等并發癥后,可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
2.2.4飲食護理 禁食期間,給予患者口腔護理每日兩次,或者使用抑菌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潔;為促進患者術后腸道功能早日恢復,預防便秘,指導患者早期床上活動,并予以穴位按摩(足三里、三陰交、氣海穴,大腸腧)或予中藥行氣散足底熱熨治療;腸道通氣后指導患者進食流質,如無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過渡到半流質及普食,加強營養,適當增加蔬菜及高纖維的攝取,保持大便通暢。
3總結
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最大的優點是能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加快術后恢復、減低感染風險,降低并發癥,已在國際上被稱為現階段最具可行性的"無疤痕"技術[6],從而實現了微創與美容的完美結合,得到了患者普遍的認可,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新技術給于護理工作帶來新的機遇與新的挑戰,這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規范細致的護理、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對于保證手術安全、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郎景和,冷金花.腹腔鏡的現狀及展望[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15(2):67-70.
[2]那彥群,郭震華.實用泌尿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56-61.
[3]顧曉箭,朱清毅,張犁等.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J].中華醫學會第十八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10:73-74.
[4]王曉華.泌尿外科單孔腹腔鏡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護理論著,2011,30(5):86-88.
關鍵詞:院級質控小組;護理質量;管理
護理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如何對護理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和長效管理,是各級護理管理者共同關心的課題。2005年至今,江蘇省泗陽縣人民醫院護理部在如何發揮院級護理質控小組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做了一些探索,取得顯著成效,現報告如下。
1 方法
1.1 完善組織結構,明確職責分工
1.1.1 護理質控小組按質量管理要素分為:臨床護理、科室管理、技術操作、院感管理、安全管理、護理文件、護理服務7個小組。
1.1.2 人員組成:由各科護士長、護理骨干組成,每組設組長1名,成員2~4名,成員組成兼顧專業搭配及個性化優勢,使質控小組結構相對合理[1]。
1.1.3 各小組職責分工
1.1.3.1 臨床護理組:負責對全院臨床護理質量檢查指導及分析總結,對質量標準提出修改意見。
1.1.3.2 安全管理組:負責檢查全院各科護理安全,抽查工作制度、風險預案、人員職責、護理常規落實情況,各種警示、識別標識執行情況,各種高危藥品管理、自我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1.1.3.3 科室管理組:負責對科室四室管理、病房管理、管理記錄等質量進行檢查指導。
1.1.3.4 護理技術操作組:負責對全院護士操作示教、考核并修訂全院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對存在問題分析總結,提出改進措施。
1.1.3.5 感染管理組:負責對全院無菌物品的消毒及使用、醫療垃圾處理、消毒液使用、高危科室院感管理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1.1.3.6 護理服務檢查組:負責調查走訪患者,了解各護理單元的服務態度、服務流程患者滿意情況,每個月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反映的問題分析總結,上報護理部。
1.1.3.7 護理文件組:負責對各項護理記錄書寫指導及檢查,制定或修改書寫規范,對檢查結果分析總結,上報護理部。
1.2 明確工作要求,注重持續改進
1.2.1 嚴格要求,統一標準:護理部每年年初召開質控組長會議1次,明確各組職責分工,制定檢查評分表,統一檢查考核方法,對質控組長進行集中培訓,使質量控制科學、規范、公正,減少隨意性。
1.2.2 周密計劃,突出重點:各質控組組長負責制定本組全年工作計劃及季度檢點,做到每個月有檢查、有分析、有持續改進措施。
1.2.3 深入科室,定期檢查:各質控小組每個月活動1次,對各護理單元質量進行全面指導及檢查,彌補了護理部人手不足、檢查指導難以覆蓋全院的質控難題。
1.2.4 隨時糾偏,不斷創新:護理部每個月聽取各質控組長工作匯報,判斷各組檢查方法是否得當,標準是否統一,隨時指導糾偏,并采用定期和質控組共同檢查的形式進行現場示范指導,提高質控組的質控水平。鼓勵各質控組在質控方法、內容上積極探索,改良檢查和指導方法,在質量反饋會上互相交流經驗,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2.5 及時評價,持續改進:對全院質控小組建立了檢查結果月反饋及季評價制度。月反饋:各質控組長負責將每個月檢查結果在護士長例會上簡要反饋,重點反饋各科工作亮點、存在問題,將檢查表上報護理部,由護理部進行分析總結,動態跟蹤質量改進情況。季評價:醫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每個季度召開會議1次,各質控組長對每季度的檢查結果全面分析,寫出書面總結,提出改進措施,在會議上反饋,由委員會成員集體討論,對質量標準、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人員職責等做出相應修改,達到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目標。
2 討論
護理質量控制管理是護理工作的核心,是護理管理的重點[2]。充分發揮質管小組的質控作用,是對管理工作的有效補充,也提供了全院護士長交流學習的平臺。通過對院級質控組織實施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工作,達到了促進其觀念轉變、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加強、質控水平提升的目的[1]。2005年至今,本院質控小組在人員組成、職責分工、工作方法上歷經多次探索和改進,護理部做到既放手讓各質控組獨立開展活動,又加強監督和指導,使質控活動不流于形式,使護理質量處于有效監控中,從而達到質量管理的全面和長效。
院級護理質控小組是護理三級質控體系中的中間環節,是質控體系中的中流砥柱[1]。護理部應做到高度重視,保證其高質量履行質控職能,充分發揮其在護理質控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