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示范性區鄉創建工作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注重社會事業。開展"控輟保學"工作,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各縣市以兩基迎"國檢"為契機。有效鞏固"兩基"成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把修建幼兒園作為"示范性鄉鎮"一項重要任務,創建鄉鎮中已有21個鄉鎮修建28所幼兒園。縣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學生實行了包吃、包住、包學費的"三包政策"激發了貧困學生入學的積極性,解決了學生上不起學的問題。加快衛生事業發展,注重新建改造村衛生室建設,農村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參合率達98.2%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成了一批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廣播電影電視和通訊事業有了快速發展,基本實現戶戶通電視、大部分家庭有電話的目標。
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各縣(市)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示范街道、示范村社創建活動。普遍開展星級文明戶評定工作,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十星級"文明戶達到村民總戶數的40%以上。認真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鎮村環境衛生有專人管理,村道和巷道保持暢通、衛生干凈,村路兩旁亂堆亂放現象明顯減少,村民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初步形成,鄉風進一步文明,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宗教界積極開展"遵守法律法規"和"比促團結和睦、比抓扶貧濟困、比干公益事業、比減群眾負擔"為主要內容的"一遵四比"活動,進一步發揮了宗教界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創建鄉鎮深入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從源頭上遏制了越級訪問題的發生,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注重整合資源。整合發改、扶貧、交通等部門的項目資金41.7億元,注重文明建設。鄉鎮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各縣(市)按照"重點傾斜、集中扶持"思路。重點實施危舊房改造、村社道路硬化、安全飲水、特色產業培育、勞動力培訓、集鎮建設等項目,使創建鄉鎮的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整體實力明顯增強。縣整合項目資金2.4億元,重點實施107個建設項目,為創建鄉鎮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縣土橋鎮圍繞打造全州的重點小城鎮的目標,籌措資金1.3億元,實施了道路、供水、住房、公共基礎設施等項目,新區建設初具規模。
注重夯實基礎。扎實有序地開展鄉鎮村換屆工作。換屆后,基層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各縣(市)抓好鄉鎮村干部日常培訓、教育、管理的同時。全州123個鄉鎮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7歲,其中少數民族占57.9%婦女占13.6%大專以上學歷的占89.2%村班子成員平均年齡下降5.2歲,147名機關干部擔任村干部,31個村實行了"一肩挑"從優秀黨員、致富能人、產業帶頭人、協會負責人中選出了一批能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換屆后村支委中致富能人占35.8%,村支書中致富能人、產業協會負責人占29.5%使村"兩委"班子的議事決策更加民主、村干部管理逐步規范。同時各縣(市)健全制度,規范管理,鄉鎮村議事決策更加民主。一批懂政策、懂法律、懂管理,善于化解社會矛盾的干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增強了基層政權對農村社會的服務管理水平。各村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和"一事一議"制度,積極推進了村務公開。
注重改善民生。把創先爭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改善民計民生上,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有效解決。各縣(市)把改善民生與組織創先進、黨員爭優秀結合起來。從群眾最想、最盼的行路、吃水、住房等問題入手,全面改善基礎條件,切實解決了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今年以來,重點實施了縣中西部、縣東山等一大批水源項目的開工建設,群眾吃水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州自來水入戶率達到78%以上,大多數創建鄉鎮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采取一事一議、以獎代補和群眾自籌相結合的辦法,加快村社道路建設,多數創建鄉鎮基本實現了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的目標。縣在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時,充分發動群眾,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加快村社道路建設,今年創建的3個鄉鎮投資664萬元硬化村社道路17.5公里,修建便民橋6座,受益農戶達2140戶1.53萬人。縣遷安新居、易地搬遷新農村建設項目建設進展快、效果好。各鄉鎮設立了便民服務大廳,實行"一站式"服務和全程,有效提高了服務效能,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全面實行了"一冊明、一折統"發放管理改革,61項惠農財政補貼納入發放范圍,規范了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供養、廉租房分配等工作,使人民群眾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