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創新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當前農村各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辦法、新途徑,不斷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緊迫任務。
堅持全面發展,積極探索新思路。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高農民素質,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應與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同步推進,使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一是樹立全面發展的新觀念。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責任在縣,基礎在鄉鎮,組織實施在村。應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二是探索全面發展的新思路。應結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不斷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努力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應親自抓政策制定和工作部署,親自進村入戶抓示范引導,認真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培育新農民。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應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文明素質,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首先,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水平。通過開展形勢和政策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深刻認識建設新農村的重大意義,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在新農村建設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和創造精神。其次,提高農民群眾的道德素質。通過開展各種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農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農民群眾自覺踐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樹立文明新風尚。通過開展普法教育,引導農民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增強依法行使權利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第三,提高農民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高度重視發展農村科技和教育事業,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積極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為農民群眾提供多種形式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
堅持重在建設,加快發展先進文化。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應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大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應著眼于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資源下移、文化服務下移,努力為農民群眾提供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讓農民群眾成為農村文化的主角,豐富農村文化活動;鼓勵和支持文化企業、文藝院團送文化產品到農村,每年推出一批反映農村生活、農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豐富農村文化產品;開展“民間藝術之鄉”、“特色藝術之鄉”創建活動,挖掘和傳承特色民間文化,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形成一支貼近農民群眾、長期扎根農村的鄉村文化隊伍。
堅持循序漸進,逐步樹立新風尚。引導農民群眾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諧人際關系。針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底子薄弱的實際,把持續、廣泛、深入地開展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作為樹立文明新風尚的抓手,使農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質。開展“文明農戶”創建活動,激發農民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開展“文明村”創建活動,改善村風民風,整治村容村貌,建設一批影響大、示范性強的文明村組;開展“文明城鎮”創建活動,把小城鎮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秩序優良、服務優質,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文化中心。同時,鼓勵和支持城鎮文明單位與村社開展合作,形成以城帶鄉、城鄉共建的良好局面。
堅持求真務實,不斷完善新機制。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只有貼近農村實際、貼近農民生活,在務實中創新,在創新中推進,才能不斷增強吸引力、影響力,擴大覆蓋面。一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充分調動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司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考評激勵機制。根據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研究制定符合農村實際的考核指標體系,不斷探索和完善具體的考核辦法和獎懲措施,努力調動廣大農村黨員干部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建立常抓不懈機制。農民素質的提高、鄉村文明的提升、村容村貌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必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只有探索建立必要的工作機制,確保人員落實、任務落實、責任落實,才能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