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廣電局發展數字化城市管理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進一步創新城市管理機制,整合城市管理資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全面提升城市形象,逐步創建具有徐州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根據建設部《關于加快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建辦城函〔*〕42號)、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建設廳<關于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蘇政辦發〔*〕57號)及省建設廳《關于印發<江蘇省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指南>的通知》(蘇建城〔*〕239號)等文件的精神,結合徐州實際,特制定*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整合城市管理行政資源為前提,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積極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合理構建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體系,促進城市管理由滯后到實時、由粗放到精確、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建立起政府監督指揮、部門協調運作、市民廣泛參與,各有關方面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切實增強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二、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服務民生。把提高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為廣大市民創造優美、潔凈、舒適、有序的人居環境作為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發現、及時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人民群眾提供快捷、優質的公共服務。
(二)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市各相關職能部門及各區、徐州經濟開發區、街道、社區之間要統籌協調、齊抓共管、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實現精確、高效、協同管理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對各職能部門已建或在建的數字化管理資源進行整合,按照“統一基礎平臺、多項系統應用”的體系架構組織實施,避免重復投資,實現信息共享。
(三)統一標準,全面實施。按照建設部頒布的有關行業標準,采用“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利用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網絡等多種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兼容性、開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系統建設要預留接口,便于升級換代。(四)實用高效,安全可靠。借鑒其他城市的經驗,在建設部規定的9個基礎子系統之外,結合我市實際,適當拓展其它子系統,確保其先進、可靠。要突出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科學性、實用性,完善對各種風險的預防措施,確保系統安全可靠。
三、工作目標
通過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推進城市管理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手段創新,實現對城市管理工作中各類問題的“快速發現、精確定責、及時處置、有效監督”;以管理體制創新為核心,實現政府公共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逐步形成職責明確、齊抓共管、監督有效、群眾滿意的“大城管”工作格局。2009年10月份建成覆蓋118平方公里建成區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并運行,2009年底通過驗收。
四、工作任務
(一)應用系統建設
1.數據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需要使用的數據主要包括基礎地形數據、單元網格數據、部件數據和地理編碼數據。(1)單元網格劃分。單元網格是數字化城市管理的最小責任單元,劃分責任網格是實現責任區域管理的前提,由專業測繪部門和市容、民政、公安以及街道辦事處共同協作,按照屬地管理、負載均衡、相對穩定等原則,將行政區域劃分為若干個網格狀單元。(2)城市部件普查及地理編碼、事件分類編碼。把城市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分為部件和事件兩大類,即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對象作為城市部件進行管理,把非物化的、人的行為類問題作為城市事件進行管理。城市部件由專業部門進行地理勘測,運用地理編碼技術,將每一個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標定位到單元網格地圖上,并賦予其唯一的標識編碼,通過分類編碼和部件普查,將城市管理內容具體化、數字化,使城市管理的部件、事件一一對應責任部門。地理信息系統統一使用市國土資源局制作的基礎電子地圖。
2.運行環境建設。(1)軟硬件平臺。主要包括網絡與通信系統、工作站、服務器、存儲與備份系統、相關系統軟件和大屏幕建設。(2)網絡環境。包括內部數字城管業務的運行網絡和辦公網絡,市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和各專業部門、區、街道之間的網絡,手持移動終端和市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機房、移動業務網絡之間的連通等。(3)無線采集設備(城管通)、安全體系(防火墻等)和呼叫中心的建設。
3.應用平臺建設。(1)基礎平臺子系統建設。按照建設部標準,建設監管數據無線采集、監督中心受理、協同工作、地理編碼、監督指揮、綜合評價、應用維護、基礎數據資源管理、數據交換等9個基礎子系統。(2)拓展應用子系統建設。結合我市實際,整合各職能部門數據資源,增加系統使用功能,建設業務短信、領導移動辦公、執法和環衛車輛GPS監控、視頻監控、社會公眾信息實時、戶外廣告和店招店牌管理、地下管網信息等子系統。
應用平臺建設要抓好兩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拓寬信息采集渠道。在將城管監督員主動發現問題、市民電話投訴舉報等納入信息采集系統的基礎上,還要將市民網絡舉報、領導交辦任務、視頻監控系統發現問題、媒體反映情況、職能部門信息等一并納入信息采集系統,同時與市政12319熱線互聯互通。二是抓好資源整合工作。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將依托市國土資源局的空間數字地理框架構建地理編碼系統。視頻監控系統要整合公安部門的治安和交通、市政部門的夜景燈飾、園林部門的公園景點等已有的監控資源,建設地下管網信息系統,新增城市防洪、森林防火、污水處理等監控點,形成電子監控位置分布圖。
4.綜合評價體系建設。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監督評價體系,對城市管理各個環節的實施效率和效果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主要是對工作過程、責任主體和工作績效進行評價,包括區域、部門、崗位評價三個方面。區域評價按一定周期對市本級直管區域、區管區域、街道、社區(單元網格)的不同層面區域進行評價。部門評價按一定周期對各專業部門和責任主體進行評價。崗位評價按一定周期對監督指揮中心各崗位和監督員進行評價。根據評價模型,由系統自動生成評價結果。評價結果要與目標考核、效能考核掛鉤,切實兌現獎懲,并向社會公示。
(二)組織機構建設
成立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主要負責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調度、協調、監督與評價等工作。按照國家相關行業規范,及數字化城管要設立監督軸、指揮軸的要求,市數字化城管監督指揮中心的監督、指揮職能相對分離。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等問題由市編辦按照建設部及省建設廳的有關要求提出方案,報市政府研究決定。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設在新城區,市應急管理辦公室及應急指揮中心可就近安排辦公場所,以實現軟件及硬件設施的共享。
同時,可適時建立相應的“高位”協調機構,以對數字化城市管理進行統籌協調、監督指導、綜合評價。實行數字化城管所需監督員可采取市場化方式進行招聘,既可委托社會中介組織實施,也可對現有人員進行整合,由現有的城管人員承擔。信息受理員可先行面向社會招聘,并派遣至省內已建成數字化城管系統的有關城市進行培訓,待我市數字化城管系統建成后上崗使用。
各區、徐州經濟開發區設立工作協同平臺,成立區級監督指揮中心。各職能部門和街道辦事處要建設信息終端。
(三)工作流程建設
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建設要抓好七個環節:
1.信息收集:城管監督員負責在責任網格內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后立即用“城管通”發送語音或圖文信息向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報告。同時,市監督指揮中心也可通過便民熱線、公眾投訴等途徑獲得信息。2.案卷建立:市監督指揮中心得到信息后,進行甄別、立案。
3.任務派遣:市監督指揮中心根據問題歸屬,派遣至相關專業部門或區級監督指揮中心進行處理。
4.任務處理:專業部門和區級監督指揮中心按指揮手冊規定的時間安排人員進行處理。
5.處理反饋:專業部門和區級指揮中心處理完畢后,向市監督指揮中心報告處理結果。
6.核實結案:市監督指揮中心派城管監督員進行現場核查,并獲取核查結果,至此派遣任務完成,整個工作流程結束。未辦結的案件要繼續派遣、處理,直至辦結。
7.綜合評價:市監督指揮中心對處理結果、成效等進行綜合評價,城管監督員核查過的處理結果作為考核評價的基礎數據。
五、建設模式
數字化城管系統建設采用“電信承建、政府回購、部門使用、企業維護”的方式,系統建成后,由市政府按建設投資分5年回購。2009年市財政預算內安排用于數字化城管系統建設的1800萬元資金,用于擴大實時監控系統建設。系統使用期間,電信部門和有關企業繼續有償承擔整個系統的運行維護工作。
數字化城管系統建設要嚴格按照由市政府批準、省建設廳論證通過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方案》實施。建設項目由市市容與城管執法局和徐州電信局共同招標,以徐州電信局為主進行操作。監理項目的招標由市市容與城管執法局組織進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將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列入2009年城建重點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各區、徐州經濟開發區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市容與城管執法局。各級、各部門也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共同推進我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二)密切協調配合。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多項技術、多個部門,各級、各相關部門要顧全大局,積極配合。要整合資源,凡政府投資開發建設的信息資源在政府部門之間無償共享,避免重復投資。各區、徐州經濟開發區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負責轄區責任范圍內數字化城市管理相關系統的建設和運行,市各有關部門、單位要積極提供技術、財力、人力和政策支持。
(三)強化監督考核。考核督查工作由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實施。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責,嚴格按照工作部署,落實人員、經費,按統一標準、序時進度要求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和組織機構建設,保證如期建成并投入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