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漁業局打造海洋產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深入貫徹市委第五次黨代會關于“打造廣東重要海洋產業基地”的重大戰略部署,推動海洋漁業“二次創業”,促進我市由海洋漁業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轉變,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現代漁業、打造廣東重要海洋產業基地和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為總目標,通過加強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實施漁業品牌戰略和漁業產業化發展戰略,強化海洋漁業綜合開發、綜合管理和公共服務,推進漁業“六大基地”建設,促使我市現代漁業建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廣大漁民在我市農村率先步入寬裕型小康生活。
2、發展目標。到2011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05萬噸,海洋漁業經濟總產值114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00元。建成“六大基地”:一是建成廣東省重要現代化海洋捕撈漁業基地,全市擁有海洋捕撈鋼質漁船500艘以上,海洋捕撈生產能力處于全省或全國領先水平;二是建成廣東省重要優質水產品養殖生產基地,水產養殖總產量達67萬噸,居全省前列;三是建成廣東省重要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水產品加工產量達到20萬噸,加工產值達35億元,水產品加工出口創匯達3.2億美元以上,繼續居全省前列;四是建成廣東省重要水產種苗生產基地,種苗生產規模和生產水平處于全省領先水平;五是建成廣東省重要現代漁港經濟區,建設一批以漁港為依托的集漁船補給、避風、漁貨交易、水產品加工出口、漁船修造、海洋與漁業文化、海洋旅游以及城鎮規劃建設于一體的現代漁港經濟區;六是建成廣東重要區域性水產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形成以漁港水產品批發市場為基礎、以*市粵西水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為中心的輻射全省的水產品流通網絡。
二、抓好規劃布局,科學利用海洋資源
編制好海洋與漁業發展規劃,做好《*市海洋功能區劃》的報批跟蹤工作,在2007年底前完成《*港區域建設用海總體規劃》、《*市海洋與漁業環境保護規劃》和《*市水域灘涂養殖開發利用規劃》,以及江城區、陽東縣、陽西縣、海陵區四個沿??h(區)的海洋功能區劃、海洋與漁業環境保護規劃和水域灘涂養殖開發利用規劃的編制任務。要充分發揮規劃先行、統籌開發的作用,切實按照規劃進行漁業綜合開發。
三、抓好結構調整,發展現代漁業
1、做大水產養殖業。鼓勵沿海地區利用淺海灘涂和沿海岸帶養殖空間廣闊的優勢,發展對蝦、牡蠣、泥蚶、海水優質魚等為主導品種的特色海水養殖;內陸地區利用丟荒田等資源和水質優良的優勢,發展羅非魚、鰻魚、中華鱉、斑點叉尾鮰等品種的規?;B殖。
2、做優海洋捕撈業。實施漁船標準化建設,加快木質漁船鋼質化改造升級。引導扶持漁民積極參與深海外海漁業開發,重點開發中、西、南沙金槍魚等漁業資源,鼓勵開拓遠洋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
3、做強水產品加工業。培植一批經營規模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加工企業,鼓勵漁業企業自營出口。擴大美國FDA認證企業數量,突破歐盟認證,創建一批具有國際質量認證的水產品加工出口企業。鼓勵捕撈、養殖企業(漁戶)開展水產品的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建設一批水產品加工出口原料基地和供應港澳水產品養殖生產基地。
4、做旺水產品流通業。重點健全水產品流通體系,著力扶持閘坡、沙扒、東平等依托漁港的水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壯大,盤活*市粵西水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建設廣東重要水產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形成多渠道、全方位、信息靈的水產品物流體系。
四、抓機制創新,提高漁業產業化水平
1、推廣以股份制和“公司+基地+漁戶”發展模式。推廣陽西縣順興海洋漁業有限公司實行股份制經營和*市誼林海達速凍水產有限公司、*市萬事達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的“公司+基地+漁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和引導企業走漁工貿一體化、產加銷出口一條龍的發展路子。
2、發展漁業協會和漁業專業合作社。推廣陽西縣沙扒綱釣船協會、程村蠔協會的成功經驗,提高漁業的組織化程度。市組建市漁業協會及各類漁業分會,各縣(市、區)要選擇1至2個漁委會按照《農業合作社法》的要求開展漁業專業合作社建設的試點工作,逐步將漁委會改革成適應現代漁業發展的經營模式。
3、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制訂和落實吸引外資的發展漁業優惠政策,建立健全以經營者投資為主的投資機制,走出一條依靠市場、企業為主、群眾自籌、引進外資、政府扶持、金融支持進行漁業開發的新路子。
五、抓好科技進步,提高漁業發展水平
1、建立漁業科技創新平臺。建立重點以廣東海洋大學、南海水產研究所等漁業科研院所為支撐,以各級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機構為基礎,以漁業企業為主體,上級部門支持的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漁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開發、引進、示范和推廣,加強優勢品種病害預防控制研究。
2、建立和健全水產技術推廣網絡。建立健全縣(市、區)、鎮水產技術推廣機構,開展水產技術推廣站改革試點工作,充實水產技術推廣力量,加強技術培訓和成果推廣工作。
3、大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組織實施陽西縣國家級和陽東縣省級漁業科技入戶試點示范工程,把一批漁業實用技術推廣到千家萬戶,提高我市水產養殖技術水平。支持市技工學校開展漁業技術專業培訓,加強漁業人才、產業工人的培養和儲備。
4、建設現代漁業示范區。按照發展現代漁業的要求,各縣(市、區)選擇1至2個有條件的漁業企業、漁業基地,建設成現代漁業示范區。同時,重點圍繞我市大宗、特色優勢水產品積極開展漁業標準化示范區工作。
六、抓好品牌建設,提高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辦好南海(*)開漁節??偨Y歷屆經驗,借鑒外地做法,進一步豐富內容,彰顯特色,提升層次,打響開漁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使其成為推動我市漁業經濟發展的平臺。
2、爭創品牌漁業。積極扶持一批有實力的企業爭創省級、國家級品牌漁業,爭取在“*”期間成功培育、申報創建國家級、省級漁業品牌5至6個,爭取2至3個自主漁業品牌打進國際市場。
3、開展創建漁業特色鎮和漁業專業鎮活動。落實省、市關于扶持專業鎮發展的政策措施,組織開展程村鎮“牡蠣之鄉”、平岡鎮“泥蚶之鄉”、圭崗鎮“仔魚之鄉”、潭水鎮“水產種苗之鄉”等的申報工作。
七、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1、加快漁港升級建設,增強漁港功能。開展創建國家和省級區域性漁港活動,爭取“*”期間全市七大漁港全面升級。今年重點加快閘坡國家中心漁港一期工程建設,爭取年底通過驗收,并啟動二期工程的申報工作;加快組織實施沙扒國家一級漁港工程,爭取今年下半年動工興建;繼續做好爭創東平國家中心漁港和溪頭、對岸國家一級漁港申報工作;推進陽西縣清草渡、馬村、紅木山和江城區埠場等漁船避風塘建設。
2、大力發展水產種苗產業。開展創建國家和省級水產良種場活動,加大對現有水產種苗場的改造升級力度,組織有條件的水產種苗生產企業改善生產條件,爭取到2011年全市建成2個國家級、10個省級水產良種場;每個縣(市、區)有2家以上的國家或省級水產良種場。
3、加快發展漁業配套產業。重點發展漁業飼料工業、漁業機械工業、漁船修造業等配套產業,建設漁業商貿城(中心)以及進一步完善漁業基礎產業,促進漁業的健康發展。
八、抓好綜合管理,促進“和諧海洋和諧漁業”建設
1、抓好漁業安全生產。落實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全市漁船安全生產通信指揮系統和漁業安全管理應急預案;加快漁船集體救生設備配備,加強對漁船漁港的安全監督檢查,認真抓好每年的伏季休漁工作,嚴格把好漁船檢驗關和進出港簽證關,確保漁船安全生產;建立和健全漁業保險制度,完善全市漁業互助保險網絡,為漁民救災和恢復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2、全面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認真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健全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制度,加快海洋與漁業“三合一”實驗室(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水生動物防疫檢疫、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建設,規范養殖行為,推廣無公害標準化養殖,打擊濫用不合格投入品的行為,確保水產品的安全供給。
3、加強海域使用管理。推行海域權屬管理制度、海域有償使用制度和海洋功能區劃制度,做好陽西縣、陽東縣和江城區全國海域使用管理百強示范縣工作,實施好東亞海岸帶綜合管理平行示范點項目,完成江城區與陽東縣之間的海域區域行政界線的勘定,加強對重大用海項目的跟蹤協調與服務,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完成與國家海洋局共建*市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中心。
4、加強海洋與漁業生態和環境保護。貫徹落實《廣東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劃(2006-2015年)》,強化海洋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按照《*市*-2011年人工魚礁建設規劃》,到2011年全市建設人工魚礁區9座,建設人工魚礁體空方80萬立方米,在全市近海建成面積達1.6萬公頃的人工魚礁群和省級種苗增殖放流基地。加強海陵島附近海域的海草生態系統的管理和保護,加快建設南鵬列島省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建立市文昌魚自然保護區和市淺海灘涂養殖自然保護區。各縣(區)也要結合實際建立各具特色的海洋與水產自然保護區。加強對海濱海水浴場、港口水域、重點養殖水域、重大臨海項目和入海排污口的監測,定期公布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情況。
5、加強漁政海監裝備設施建設,努力提高漁政海監執法能力。強化執法手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配置大馬力漁政海監執法船和建設省屬漁政海監執法基地,建設市漁政指揮中心和全市漁業安全生產通訊指揮系統以及七大漁港視頻監控系統。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合格、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反應快速、裝備先進、保障有力的海洋與漁業執法隊伍。
九、抓好辦點示范,推進社會主義新漁區(村)建設
1、以漁業特色鎮(村)為重點,帶動新漁區(村)建設。組織對水產養殖、捕撈、加工、流通產值比重較大,以及漁業品種品牌集中、有競爭力、有特色的鎮、村申報國家和省級漁業特色鎮(村)、專業鎮(村),落實省、市關于扶持專業鎮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發展壯大漁業特色經濟。
2、以培養新型漁民為關鍵,推動新漁區建設。借助國家和省實施漁民轉產轉業政策,進一步加強對漁民的培訓教育,全面提高漁民的素質和技能水平,以適應新漁村建設的要求。
3、以實施漁民安居工程為契機,加快新漁區(村)建設。江城區、陽春市和陽西縣要抓住省實施貧困及水上居漁民上岸安居工程的有利時機,加快漁民安居工程建設進度,力爭我市在2007年底全省率先完成漁民安居工程建設任務。
4、以維護漁民利益為宗旨,保障新漁區建設。打擊漁霸村霸,維護漁區(村)社會穩定和漁業正常生產秩序;完善漁業保障制度,探索適合漁民特點的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辦法,建立健全以漁業互助保險為基礎的政策性漁業保險制度,不斷擴大漁業互助保險覆蓋范圍,切實解決廣大漁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十、抓好組織領導,形成加快海洋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發展海洋與漁業,明確工作任務,抓好措施落實。要落實各項支漁惠漁政策,優化海洋與漁業發展環境,加大海洋與漁業招商引資力度,協調解決海洋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推動海洋漁業加快發展。各級海洋與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不斷加強依法行政和服務經濟發展的意識,提高解決海洋與漁業發展問題、應急處理、項目管理和執法等能力。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密切配合、支持海洋與漁業工作,為推進建設海洋經濟強市和社會主義新漁村建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