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機局財政整合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機局財政支農資金的整合使用,2012年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上級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指導下,緊緊圍繞縣生態糧倉優質稻建設,打造核心示范區進行資金整合。
2012年農機局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主要涉及:中央財政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等項目進行資金整合?,F將整合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制定切實可行的整合方案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農業機械化??h是一個農機大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機化事業的發展,全政[2012]34號《關于加快推進2012年全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的意見》制定了農機化發展規劃。計劃2012年繼續加大水稻育插秧、新技術示范推廣力度,力爭全年新增插秧機110臺,完成機插秧面積19.5萬畝,油菜機播面積1.5萬畝,并且今年縣財政安排70萬元給予購置插秧機、作業補貼以及專業合作社建設,指導新建5個規范化農機專業合作社,縣財政將對今年獲得省級、市級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分別獎勵5萬元、3萬元。
二、創新體制機制,加大財政支農資金的整合力度。
1、體制機制創新。在財政支農資金的整合過程中,縣局堅持高效優先的原則,積極探索,全面落實溝通協調機制,做到整合資金的效益最大化。
2、管理制度創新。整合資金采用效益優化和扶優扶強的原則。縣局對鄉鎮農機中心站、農機專業合作、農機大戶以及種糧大戶,進行扶持。其目的一是加強基礎設施,提高生產效益;二是促進農機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全面提升農機化事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三是將財政支農整合納入縣局全年綜合目標考核的范疇,加大考核、督查落實的工作力度,以提高財政支農資金的整合效益。
3、溝通協調機制創新。通過項目支農資金整合,及時和農委、財政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對項目建設資金、內容及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溝通,避免項目重復建設,確保項目捆綁使用,項目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
三、成立領導小組,強化保障措施。
1、為了進一步規范支農資金管理與整合,縣農機局及時成立了支農資金管理整合領導小組,明確支農資金整合任務。
2、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在縣支農資金整合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開展農業機械項目建設工作。
②組織各股室、站以及農機中心站研究制定全縣農業機械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內容及指導意見,采取座談的方式,將支農資金整合情況進行分析、討論,及時對項目資金進行整改,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③認真分析、總結和上報全縣農業機械支農資金整合工作情況和信息動態,對項目建設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公示。
四、支農資金整合情況
2012年農機局整合資金3787.3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1000萬元(已到位),省財政35.38萬元(已到位),縣財政70萬元(已到位),農民自籌2682萬元。
(一)、農機購置補貼項目
為貫徹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真正發揮購機補貼的“提升產業、助民增收、利農利工”的杠桿作用,縣農機局、縣財政局在省、市主管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在縣購機補貼領導小組的正確領導下,通過精心組織、規范操作,順利完成了2012年購機補貼項目的實施工作。
1、購機補貼落實情況
我縣2012年度購機補貼項目總投資3669.3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資金990萬元(已到位),省財政補貼資金35.38萬元(已到位),農民投入2644多萬元(已到位)。共補貼各類農機具1151臺套。直接受益農戶473戶、間接受益農戶8600多戶、受益農業服務組織17個?,F項目已實施完畢。
2、主要工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
縣政府及時成立了縣2012年度購機補貼領導小組,副縣長楊勇任領導小組組長,農機局黨組副書記王道琪、財政局局長姜志山任副組長,農機局、財政局、縣紀委相關人員為小組成員,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機局農管股。具體由縣財政局農財科和縣農機局農管股聯合操作實施。真正做到分管領導親自抓、業務單位具體執行、農機財政密切配合、監察部門跟蹤監督。
(2)加強政策宣傳
農機購置補貼是黨和國家重要的惠農政策,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拉動農機工業發展、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舉措。如果實施不當,將直接損害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威信,敗壞農機化主管部門的形象。在購機補貼實施過程中,縣農機局、縣財政局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各種媒體平臺,宣傳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印發購機補貼宣傳資料5000份、購機補貼有關《公告》《公示》800份、購機補貼《警示》300份,在鎮村各主要道口張貼、散發;及時將我縣的購機補貼政策和購機補貼信息在網上公布;安排專人接受政策咨詢、受理投訴電話,對反應的問題及時調處;召開農機銷售商會議,宣傳貫徹購機補貼相關政策。使購機補貼工作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實現陽光操作。
(3)、密切部門協作
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的安排、結算、監督檢查,離不開農機、財政、監察部門的通力合作??h財政局、縣農機局按照省財政廳、省農機局的購機補貼政策,于4月3日及時制定了《縣購置補貼資金使用方案》,并明確責任、細化分工。農機部門負責政策宣傳、補貼對象的確定、機具的核實;財政部門主動參與方案制定、補貼指標確認通知書蓋章,補貼對象、機具、結算資金審核,在實施過程中認真做到履行監管的職責。監察部門在實施過程中嚴格對購機補貼操作人員、農機主管部門領導及經銷商監督和制約。
(4)、規范操作程序
縣農機局、縣財政局嚴格按照《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省縣級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操作暫行辦法》、《省2012年度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以及各項管理制度的要求,規范操作、嚴格把關。尤其把好申請資格審查關、資格確認程序關、補貼指標確認通知書發放關、差額購機銷售關、機械入戶關、機具噴字核查關。做到關關規范、環環相扣。任何一個補貼程序的實施,農機局都事先和財政局進行溝通,再通過農機局局黨組研究決定,并做會議記錄。做到決策民主與集中相結合,從而避免了“一人辦事”“一人決策”的不規范行為。同時調整人員崗位,重新安排購機補貼操作人員。
(5)、嚴肅工作紀律
購機補貼工作初始,農機局、財政局、監察局召集相關人員認真學習國務院“三個嚴禁”和農業部“八個不得”的要求,認真閱讀《全國農機購置補貼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材料》。宣讀了我縣檢查督導辦法,教導工作人員為民行政、潔身自好。勸告銷售商按章辦事,依法經營。
(6)、落實檢查監督
為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使購機補貼工作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陽光操作”。今年我們對購機補貼操作程序明確規定、嚴格把關、多方監督。
①對購機補貼具體操作人員違規操作或提前擅自相關信息的,取消其年度評優評先資格,情節嚴重的上報有關單位,嚴肅查處。
②對經銷商如有弄虛作假的,一經發現及時向市、省局匯報,取消補貼機具的經銷權。
③對農民弄虛作假、騙取國家補貼資金的,一經發現,永久性取消其享受購機補貼權。
④在購機補貼過程中,所有的人員、程序除接受縣紀委的監督外,及時向社會公布,接受各界的監督、檢查,對于舉報事件,一經查實,必予追究,除對舉報者信息保密外,還給予500元/臺的獎勵。
3、實施成效
(1)優化農機結構、提升裝備水平。通過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極大地刺激帶動了農民和農業服務組織的農機購置熱情,一批效率高、能耗低、性能精的新型先進適用的農機具得到推廣運用。一些舊的機具被淘汰,在中型復式作業機械被廣泛使用,有效提高了農機具的作業水平,農機結構得到優化。
(2)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一是為糧食生產提供了裝備支持。我縣每年外出務工農民達10萬多人,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嚴重不足,糧食種植面積有萎縮的趨勢。但由于大中型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有效緩解了勞動力短缺,同時降低了勞動強度,農業生產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二是為提高糧食單產提供了技術保障。插秧機、條播機、旋耕機、秸稈粉碎還田機等機械的運用,可以改良土壤理性環境,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使糧食單產得到提高。同時,相配套的技術運用,可有效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糧食質量。三是在中型農機具的廣泛使用,有利于農業生產組織化、標準化、集約化、規?;I化,能保證農業生產及時有效地完成,提高了糧食生產的安全性、確保糧食生產豐產豐收。
(3)增加了農民收入。一是農機戶通過社會化服務,提高了生活收入,改善了生活質量。二是增加了機械作業季節性雇傭工收入。農忙季節,機械作業量大,機手勞動強度加大,從而帶動留守農民工收入增加,調劑和活躍了農村勞動力市場。三是節約了農業作業成本。機械作業有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減少了生產工時,降低了生產作業成本,間接增加了農民收入。
(4)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大中型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使農民從單一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掙脫了小農經濟的束縛,轉而從事二、三產業,節約了農村勞動力資源,增加了農民就業機會,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從而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農民生活習慣和農村面貌,繁榮了農村經濟,為農民生活富裕、鄉風文明奠定了物質基礎,有利于加快推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存在問題和建議
①工作經費嚴重不足
在購機補貼實施過程中,由于沒有專項的工作經費,造成許多工作不能及時到位,影響購機補貼進程。
建議財政部門安排專項工作經費。
②操作程序適度調整
根據我縣具體情況,在確定補貼對象程序時,將發放購機補貼確認通知書與差額購置機具程序倒置。主要目的是杜絕圍標、倒買倒賣指標的現象發生。
建議上級有關部門修改相關程序,以更好地適應購機補貼工作開展。
(二)、農業部機械化水稻育插秧技術推廣項目
1、項目實施情況
2012年全縣新增插秧機110臺(其中高速機8臺),育秧成套設備8套,育秧硬盤123000張,完成機插秧作業面積19.5萬畝;共舉辦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培訓班9期,培訓農民420人次,散發技術宣傳資料2800份。項目總投資11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10萬元(已到位),縣財政70萬元(未到位),農民投入38萬元(已到位)。項目已實施完畢。
2、項目完成情況
2012年,我縣新建省級示范點5個。
3、主要工作措施
我們主要做法是:“四堅持”、“二改變”。
(1)、堅持行政推動不放松
為了做好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縣政府高度重視,早準備、早安排,部署有力。以全政辦[2012]34號文件形式,安排落實了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工作任務,要求各鎮各部門高度重視,增強責任感,切實把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落實到議事日程,做到“認識不減、力度不減、扶持不減”,“確保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每個鎮必須建立3個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示范片,要落實到田頭、機頭、人頭??h政府把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工作列入農村工作綜合考評中,并設立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推廣工作單項獎。
(2)、堅持資金扶持不減少
為了激勵農民購買插秧機、運用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鼓勵農機服務組織從事機插秧作業,縣財政安排了70萬元用于此項工作,各鎮政府都相應安排了專項資金用于購置插秧機補貼、作業獎勵等。
(3)、堅持宣傳培訓不滑坡
為了加快我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發展,讓更多的農民了解、接受、運用這項新技術,農機部門充分利用農民趕廟會、上街下集的機會,支起桌子、擺上資料、豎起牌子,向過往的群眾宣傳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結合陽光工程培訓和新型農民培訓,舉辦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培訓班,詳細講解育秧技術、大田耕整技術、插秧機使用維修技術等。今年全縣共散發技術宣傳資料2800份,舉辦培訓班9期,培訓農民420人次,培訓技術人員26人次。
(4)、堅持農機農藝不脫節
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需要農機農藝做到緊密結合,兩者缺一不可。為了搞好這項工作,農委安排專門技術人員與農機局安排的農機技術人員組成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指導小組,在農機部門對農民進行插秧機操作培訓時,給農民上課,講解水稻的有關知識、大田水肥管理、水稻病蟲害防治等;和農機人員一起走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民選種、指導農民育秧,并及時幫助解決機插戶遇到的問題。農機、農藝的緊密結合,讓農戶感到有了技術保障,增強了他們運用技術的信心。
(5)、改變服務對象,促進作業組織做大做強
“市場運作”是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的發展趨勢,一家一戶的小農作業,必將被專業化服務所替代。我們在推廣服務過程中,不放棄一畝地、一臺機的星星之火,同時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發展規?;鳂I上,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積極引導農機專業服務公司、合作社發展壯大。育秧流水線配套硬盤進行育秧作業,效率高、秧苗均勻、省工、省時。今年縣政府在地方財政疊加補貼中,特別增加了育秧流水線和硬盤補貼。目前全縣已成立的22個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擁有插秧機165臺(其中高速機12臺),育秧流水線12套,硬盤180000張,成為機插秧作業的主力軍和領頭羊。同時我們積極幫助種糧大戶和土地流轉大戶與機插秧公司、農機服務合作社對接,為大戶找機械、為合作社找市場。今年農機服務組織與農戶簽訂機插秧服務合同18000畝,作業收入達260多萬元。
(6)、改變發展思路,實現機插作業整體連片
今年水稻機插秧工作,我們的服務方向順應農村發展趨勢,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土地流轉,堅持扶持農機服務組織抓大戶、建大片、發展機械化育秧流水線,服務對象由過去的零散農戶向承包大戶作業方向轉移,全縣建立500畝以上的作業片85個,比去年增加了30個。
3、成效
(1)增產效益
該項目推廣的核心技術---機械插秧,具有寬行、窄株、定穴、定距、淺栽等特點,符合水稻生長要求,和傳統人工栽插相比,確保基本苗,通風采光效果好,抗病蟲、抗倒伏,實現水稻的穩產、高產。根據我縣項目示范區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今年機插水稻畝產達576.9千克,比人工手插秧水稻平均畝增單產35千克。
我縣今年實現機插秧195000畝,實現水稻總產量11249.6萬千克,新增總產量682.5萬千克,新增產值達1501.5萬元。
(2)節本效益
機插水稻與人工手插水稻育秧方式區別較大,在很多環節上,費用低于人工手插,但用種量略大于人工手插。節本主要體現在栽插環節,能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根據我縣抽樣調查,機插水稻較傳統手工栽插水稻畝均節本48.36元,可為農民節約成本943.02萬元。
(3)機手效益
以久保田SPW-48C步進式插秧機為例,扣除中央、省購機補貼,機手需拿出9900元資金。每臺插秧機年作業量150畝,每畝作業費45元,可創毛收入6750元,扣除機械成本15元,以此計算,單機年創純收入4500元,扣除財政補貼部分,機手2年多即可收回成本。
(4)間接效益
省秧田:機插秧田與大田之比為1:80—100,人工育秧與大田比為1:8—10??晒澥⊙硖?0倍,節省出的秧田可多種植一次油或麥,可增加農民收入。
功效高:人工插秧效率約為0.8-0.9畝/天,行路不齊,深淺不一。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機械化插秧,每臺機(手扶步進式)效率約為20畝/天,定穴、定苗,行路整齊,深淺一致。
抗災防?。簷C插秧深淺一致,行路整齊,便于通風采光,利于水稻生長,符合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抗災能力強,病蟲害基數明顯少于人工手插秧。
減少農藥殘留:機插秧由于采用集中育秧、帶藥移栽,減少了秧田和大田的農藥使用量,提高了米質,減少了農藥殘留。
(5)社會效益
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示范推廣徹底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曲背幾千年”的水稻作業傳統模式,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有利于農機化專業服務合作組織的培育,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有利于農村向城市化方向發展,其社會效益十分巨大。
4、存在問題及建議
(1)基層農機推廣力量薄弱。農機技術人員對農業機械了解較多,對農藝技術卻是門外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雖然要求每個農機推廣人員,多了解掌握農藝知識,但還是遇到很多困難無法解決。同樣,農藝技術人員對農業機械也是一知半解。既懂農機又懂農藝的技術人員更顯缺乏,加之多年來單位人員只出不進,人員嚴重不足,推廣站只有5名工作人員(其中3人為從鄉鎮借調),鄉鎮也實際只有12名,無法滿足大面積推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需要。建議:加強農業、農機等部門間合作,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充實基層推廣服務力量。
(2)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影響技術的應用。機插秧技術對農民而言是一項剛開始推廣的新技術,要求較高,與傳統水稻種植方式有較大區別。目前農村留守農民整體文化素質不高,習慣于粗放種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操作。建議:進一步加強技術培訓,確保培訓質量,讓機手熟練掌握,讓更多的新手變成老手,甚至讓農民教農民,只有這樣機插秧發展才有基礎,才能普及。
(3)水利灌溉及生產條件制約技術推廣。機插秧是小苗帶土移栽,要求淺水勤灌。目前機插秧推廣示范點多在部分面積小,受集中供水的灌溉方式制約,阻礙了機插秧的發展。建議:實行整村推進,成片發展,為機插水稻生長創造良好的排灌、植保等環境。
總之,農機局在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總結了工作經驗,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主要是整合資金不足,管理方面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縣局將按照縣支農資金整合管理辦法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機制,全面提升整合資金的使用效益,促進農機化事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