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局加強財政預算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市各級財稅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積極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市”戰略和“標本兼治、保穩促調”工作,充分發揮財稅職能作用,促進了經濟建設、事業發展和社會穩定。在此基礎上,各項財稅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20*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90.4億元,增長18.6%。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140.3億元,比上年負增長1.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1.6億元,比上年增長4%。財政收入雖然保持了兩位數增長態勢,但增幅呈現明顯的前高后低回落趨勢。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受宏觀經濟環境快速變化,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盈利下滑、落實減稅輕費政策等因素影響,全市財政收入增幅逐月明顯回落。特別是10月份和11月份兩個月,全市一般預算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當月同比出現負增長。但正是在這種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全市各級財稅部門依法大力組織收入,認真落實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減負政策,除個別市(區)外都較好地完成了年初預算任務,鄞州(含高新園區和東錢湖)、保稅區、*等地一般預算收入增幅還保持在20%以上。
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439.4億元,增長18.4%。各級財稅部門注重優化支出結構,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確保了各項重點支出需要。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30.3億元,增長23.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3.5億元,增長32.3%;醫療衛生支出29.1億元,增長29.2%;環境保護支出6億元,增長42.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6.3億元,增長27.6%。
(二)稅收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全市各級財稅部門以組織收入為中心,認真落實各項稅收政策,堅持依法治稅,堅決不收過頭稅,地稅部門全年共組織各項收入475.3億元,增長18.6%,其中稅收收入314.8億元,增長16.2%。一是深化稅源監控。加強經濟稅收的聯動分析,強化對357戶重點稅源企業的監控。充分發揮稅收管理員平臺作用,加強納稅人戶籍和發票管理,積極探索與納稅人生產經營狀況相適應的稅源管理模式。江北、余姚、鎮海等地對個體工商戶參數系數法定額管理進行了調研探索。健全協稅護稅網絡,加強與國稅、工商、保監委等部門配合,加大對委托代征、無證戶的管理力度,與國稅部門聯合評定納稅信用A級企業334戶,引導企業依法誠信納稅。江東、海曙等地協稅護稅工作成效明顯。二是強化稅種管理。認真做好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后首次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學習貫徹新營業稅暫行條例,整頓規范貨運市場營業稅,北侖、大榭等地積極探索先進的貨運稅收征管方法。完善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電子申報工作,全市除行政事業單位及核定征收戶外,均納入個人所得稅全員申報系統,并分批寄送個所稅完稅證明。加快推進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自行納稅申報工作。推進土地使用稅GIS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全年征收土地使用稅17.5億元,增長283.9%。探索構筑車船稅信息共享平臺,全年實現車船使用稅1.7億元,增長197%。實施房地產稅收一體化管理。加強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等地方稅種及以社保費為重點的非稅收入的管理。社保費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三是提升納稅服務水平。簡化納稅人辦證、申報納稅等手續,推廣網上辦稅服務,充分發揮12366納稅服務系統平臺的作用,推進稅務信息公開,減輕了納稅人負擔和納稅成本。推進稅收征管信息化,全面提高“稅易07”系統應用水平。開展以“稅收·發展·民生”為主題的稅收法制宣傳活動,慈溪、鄞州、北侖、東錢湖等地宣傳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社會反響良好。四是嚴格稅務稽查。開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稅收專項整治和專項檢查,嚴厲打擊制售假發票和非法代開發票專項整治。全年共入庫查補收入7733萬元。
(三)財稅支持經濟發展的杠桿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為應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全市各級財稅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干部進企業、服務促發展”活動要求,充分發揮財稅政策杠桿作用,全年為企業減負60億元,積極幫助企業克服困難,共渡時艱,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是充分發揮稅收調節經濟的杠桿作用。出臺了54條支持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措施。認真落實新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稅率調整政策,當年就為全市企業減稅分別達20億元和10億元;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率優惠政策,全市共評定393戶,減免企業所得稅3.1億元,比上年37家、減免0.32億元凈增減免額2.78億元;落實困難企業稅收減免政策,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和水利基金減免約6億元。二是及時實施為企業減費輕負政策。出臺了暫停征收15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全年為企業與群眾減負約2.4億元;臨時性下浮企業社會保險費繳納比例,即暫停征繳20*年12月企業應承擔的五大社會保險費。三是積極發揮財稅政策的導向作用。牽頭制定支持和鼓勵引進市外大型服務業機構、制造企業二、三產業分離發展和第四方物流運輸市場培育等財稅政策,配合有關部門制定工業“兩創”倍增計劃和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系列政策。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市本級落實3600萬元支持節能產品和技術的開發應用及推廣、安排4800萬元支持重點污染源治理、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等。支持外貿企業發展,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全年完成出口退稅285.2億元,其中免抵調58.7億元。同時市本級財政安排3億元對重點商品出口給予專項補助。采取財政貼息等辦法,引導金融企業加大對企業的融資,市本級安排3000萬元對銀行新增中小企業貸款利息收入部分給予風險補償,安排2500萬元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風險補償資金。這些政策為企業雪中送炭,深受企業歡迎。
(四)民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進一步保障和改善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充分發揮財政分配職能,扎實推進政府“實事工程”,保障各項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是支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大義務教育投入,轉移支付義務教育各類專項資金1.2億元。從20*年春季起全市62萬名學生享受義務教育免收課本費和作業本費政策,從20*年1月起對農村教師發放任教津貼。加大中等職業教育投入,市本級安排2900萬元支持6所中職特色專業學校發展和南三縣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二是支持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增加企業各類養老保險享受標準。實施市級醫院使用廉價藥物補助辦法,推行大型醫療設備檢查結果互認制度,對大型醫療設備購置進行經費補助,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啟動困難群眾物價補貼機制,對城鎮低保和持“社會扶助證”低收入人群進行物價補貼,市本級支出1435.6萬元,受惠2.3萬人。全市安排3710萬元啟動新一輪企業退休人員和參保城鎮居民健康體檢,全年參加體檢人數超過37萬人次。全市落實4506萬元支持以基本生活補助、康復、撫養為重點的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啟動第三輪就業再就業政策,加大就業培訓力度,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市本級安排資金1.01億元,用于廉租對象的租金補貼或實物配租。三是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博物館等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予以經費補助和獎勵。市本級安排資金1200萬元支持新一輪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開展“彩虹行動”和“廣電低保工程”,為低保戶免費贈送電視機。全市安排800萬元支持“萬場電影千場戲劇”進農村活動,共放映電影2.5萬場次、演出戲劇1000場次。市本級安排1380萬元支持迎奧運火炬接力活動。四是支持強農惠農資金投入。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完成水利投資40億元。落實糧食直補、油料作物補貼和農機購置補助、生豬、奶業產業發展等政策性資金,保障物價穩定。落實油價提價補貼,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對漁業、林業、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和城市出租車給予補貼,全市共發放補貼資金7.7億元。五是支持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安排城市建設資金24億元,制訂大項目財政資金管理辦法,支持軌道交通和莊橋機場遷建前期等重點項目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六是支持抗震救災。向上級部門爭取救災補助資金1500萬元,安排農林和民政救災資金2000萬元,積極應對雨雪冰凍災情。全市安排3.39億元資金支援四川抗震救災,幫助地震災區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同時對援助資金使用進行跟蹤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五)財稅管理改革繼續穩步推進
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完善政府收支分類改革體系,進一步細化部門預算編制,強化預算執行管理。穩妥實施全市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改革工作。全面貫徹實施新企業所得稅法,加大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宣傳培訓力度,全市組織納稅輔導會1500場,上門服務企業近4000家。積極推進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市本級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已覆蓋到82家市級預算單位和10家有條件的基層預算單位,全年累計發生支付業務4.1萬筆,累計支付金額41.3億元,其中財政直接支付金額達80%以上。慈溪、寧海、鎮海、北侖等地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順利推進。穩步開展公務卡試點改革,市本級試點預算單位已達61家。海曙等地公務卡改革起步較早,省內外媒體作了專版報道。加強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強化部門和單位的績效理念,注重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市本級有32個項目列入重點績效評價范圍,對一般績效評價項目參與力度加大。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監管,完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市本級共制訂46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涉及民生資金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大。加強政府采購制度建設,推進電子化政府采購,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政府采購109.8億元,增長32.7%。梳理歸并市本級財政資金專戶,完善財政資金專戶管理,歸并后保留帳戶2/3,取消帳戶1/3。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切實加強收支計劃管理,拓寬非稅收入管理范圍,加強非稅收入征繳監管。*、*作了前瞻性探索。穩步推進財稅行政審批職能歸并改革,清理界定行政許可事項5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25項。全面完成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會計基礎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六)財稅干部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
圍繞服務財稅改革與發展中心工作,不斷加強財稅干部隊伍建設,提升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一是深入開展黨的十七大精神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按照市委“樹新形象、創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要求,積極組織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學習培訓,把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落實到財稅工作的具體實踐中,增強做好財稅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二是認真開展干部選拔任用和教育培訓工作。全面推行干部競爭上崗,市局和各直屬單位共有32名干部通過競爭上崗走上處、科職領導崗位,選拔任用11名干部為處級非領導職務、84名干部為科級非領導職務。扎實開展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片召開全市財稅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啟動實施第二輪“235輪訓”計劃。對地稅系統近兩年新錄用的113名公務員開展了二期崗前培訓班,形式新穎,效果顯著。三是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民主評議機關活動,掀起新一輪文明創建活動熱潮。市局被評為“20*年服務外商投資企業先進單位”,在被評議的33家市級機關中名列第三。20*年在全市受表彰的20家“群眾滿意基層站所”示范單位中,我局系統占了8家,占全市受表彰單位數的40%。鄞州地稅“輕松辦稅e路通”、大榭“一窗式稅收征管模式”等2個品牌名列第二批*市最具影響力文明服務品牌候選事例之中。全年新增2個全國“巾幗文明崗”和6個省級“巾幗文明崗”,基層文明單位創建率達99%。四是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及時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編制完成《市財稅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制度匯編》,規范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行為,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五是廣泛開展財稅文化建設。汶川地震災害發生后,全市各級財稅部門積極開展捐款獻愛心活動,下半年又開展為貧困家庭獻愛心等活動,僅市級機關共募集各類捐助資金32萬元。積極組團參加全省財稅系統運動會和市直機關首屆文化藝術節活動,均取得了較好成績。系統各單位還因地制宜開展了太極拳、乒乓球、羽毛球等文體活動,豐富了廣大干部業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