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質監局名牌培育總結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以來,我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局、*市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項工作要求,遵循“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工作方針,以提高產品質量、深入打假治劣、保障兩個安全、提升技術能力、加強隊伍建設為重點,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一心一意抓質量、創新思路謀發展,實現了綜合管理水平、行政執法水平和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在服務經濟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各項工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
一、抓質量、樹名牌,積極推進質量提升工程
我們主動發揮職能優勢,深入實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積極投身“品牌強市”建設,引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推進品牌建設向縱深發展。
1、“名牌培育質量提升”進展順利。今年省質監局提出實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后,我們主動向市政府進行了匯報,將這項工作上升到政府層面。9月6日,*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對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會議整合完善了以往*市各項品牌獎勵政策,原則通過了《*市打造品牌強市若干政策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品牌建設的獎勵辦法。同時,還根據人事變動情況,及時調整了市實施品牌戰略聯席會議人員,并決定將市實施品牌戰略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質監局。9月28日,*市召開了高規格的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動員大會,出臺了《關于在汽摩配行業開展“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的實施方案》。根據這個實施方案和市局的要求,目前我們正采取“分步分片”的方法,積極著手汽摩配、皮鞋行業質量提升工程的調查摸底、分類建檔工作。
2、各級名牌培育工作又結碩果。我們修改完善了《*市20*年~2010年名牌培育發展規劃》,提出了我市“*”期間名牌戰略的總體目標。重點抓好優勢行業的名牌培育,積極為他們牽線搭橋、出謀劃策,大力扶持企業沖擊各級名牌。經過多方努力,今年我市又新增中國名牌產品1個(瑞立集團“汽車制動系統”)、中國農業名牌產品1個、浙江省名牌產品8個、*市名牌產品24個,品牌建設工作又上一個新的臺階。同時,積極開展*名牌產品的評價工作,評定出了*市首批23個*名牌產品,為我市爭創更多的、更高級別的名牌產品奠定了基礎。此外,我們大力開展中國免檢產品申報工作,充分發行業協會的推動作用,精心組織,認真實施,取得了大豐收,共有9家企業的9個產品榮獲中國免檢產品稱號,數量比*市歷年的總數還多。
3、“以質取勝”戰略得以有效實施。我們認真開展質量趕超活動,積極幫助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的“華峰質量提升工程HFA-XC”、瑞立集團有限公司的“降低汽車動力轉向助力泵噪音”、*市華盛水產品加工廠的“海洋一年生浮游生物的開發和利用”等3家企業的3個質量趕超項目申報*市質量專項資金,并大力推薦勝華波集團有限公司的“高性能內藏式汽車天窗電機”申報浙江省重點產品質量趕超項目。精心組織《質量與品牌》高層論壇,特邀原國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質量監督司司長葉柏林先生到會,對*近百家名牌企業的管理者和相關行業協會的人員進行了講座。積極開展質量管理培訓,引導企業貫徹執行ISO9000標準,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6δ”、“5S”管理,貫徹《卓越績效管理評價準則》標準。
二、抓重點、嚴措施,切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食品安全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們嚴格措施,創新方法,全面開展食品專項普查工作,嚴密監控食品生產企業動態,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1、精心組織,全力落實兩項整治工作。開展了食品小作坊、小企業分流整治工作和食品包裝容器工具等七類產品的普查整治工作。根據“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原則,結合小作坊的四方面特征和小企業的特點,確定了2家小作坊和6家生產皮蛋的小企業作為今年分流整治的范圍。在我們的幫扶下,其中4家皮蛋企業對生產環境和技術裝備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具備了申請QS認證的條件,其余2家則要退出市場。同時,我們做好食品包裝容器工具普查整治工作,制訂了《*市食品包裝容器工具等七類食品相關產品普查整治活動實施方案》,經普查,確定了12家A類企業、26家B類企業、4家C類企業。
2、內外結合,嚴格實施日常巡查計劃。為保質保量完成食品安全巡查任務,我們設定了巡查工作的內部職能科室巡查和外部鄉鎮質監員巡查兩道“防火墻”,全年共完成巡查700多頻次,發放責令整改通知書57份。在巡查中還結合ABCD分類整改工作,做到D類企業關停并轉到位,BC類企業整改到位。在去年確定42家為D類企業的基礎上,今年又提請衛生部門吊銷了8家D類企業的生許可證。目前,我市的A、B類企業比年初增加了48家,C類企業減少了61家,全市食品行業生產秩序明顯好轉。
3、加大監管,嚴格實施市場準入制度。我們加大對企業獲取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督促和引導力度,今年共有42家企業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或通過現場審核,有11家企業取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受理通知書。我們還啟動了茶葉等13類食品的市場準入工作,向全市46家13類食品生產企業發放督促取證通知書和QS有關資料,目前已有8家企業已通過QS認證現場審核,26家企業在積極籌備QS認證,12家企業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決定退出市場。同時,我們還加強對獲證企業的監管力度,先后多次組織對肉制品、飲用水、大米等產品的獲證企業進行專項檢查,共檢查42家獲證企業,發放18份整改通知書,確保獲證產品不出問題。
4、開展執法,全力預防“問題食品”。我們嚴格按照食品“百千萬”專項整治和夏季食品專項執法活動等部署及上級的緊急要求,開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專項執法行動。在“五一”、端午、兒童節期間,結合各個節日的消費熱點,針對性地開展糕點、皮蛋、乳制品等企業的專項檢查,全力保障群眾節日期間的消費安全。在第三季度,組織開展了醬腌菜企業使用“蘇丹紅”情況、含乳飲料企業使用甘氨酸情況、啤酒企業使用非B瓶情況、液態奶專項執法及質量月的專項巡查。在第四季度,組織開展了“紅心鴨蛋”的專項檢查,全力預防出現危害群眾身體健康的“問題食品”。
三、抓監管、保安全,深入開展百日安全整治
7月30日,*市鹿城區泰豪制革廠發生鍋爐爆炸事故后,我局從8月2日開始分層次、分片區對全市范圍內的鍋爐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市政府也下發了《關于開展鍋爐安全檢查的緊急通知》,部署開展了鍋爐安全的地毯式檢查。在此基礎上,我們又通過努力,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上升到政府的層面。*市政府在第25次市政府常務會議上研究通過了《*市特種設備安全百日整治活動實施方案》,決定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百日大整治活動。目前,已檢查企業1016家,檢查各類特種設備1765臺,發現無證特種設備134臺。
我們不斷加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力度。組織開展了對全市印染、無紡行業特種設備安全大檢查,共檢查印染無紡企業23家,檢查特種設備269臺,查獲無證使用的染色機和烘筒91臺;組織開展了鑄鐵烘缸、搪玻璃反應鍋壓力容器專項整治,共檢查造紙包裝企業18家,檢查在用鑄鐵類烘缸234臺,發出整改通知書3份;共檢查使用搪玻璃反應鍋企業91家,檢查壓力容器1494臺,報廢壓力容器104臺,發出整改通知書27份;組織開展了氣瓶檢驗工作的專項檢查,共立案查處超期使用充裝氣瓶案件8起。截止10月份,全市已檢驗液化氣鋼瓶94367只、工業氣瓶3752只。
我們進一步完善特種設備動態監管機制。全年共巡查企業1948家,巡查特種設備5426臺,發現隱患設備619臺,發出整改通知書67份。繼續抓好特種設備年度檢驗工作,共安排檢驗鍋爐757臺,壓力容器461臺,起重機械1365臺,電梯729臺。切實加強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培訓工作,共舉辦9期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班,共培訓人員709人。
在抓好特種設備日常監管的同時,我們還著重對湖嶺片區的白球加工行業土制壓力容器進展了整治,*市府辦印發了《關于印發湖嶺片區白球加工行業土制壓力容器整治方案的通知》,通過強制拆除、推廣替代的新設備工藝等手段,使白球加工行業土制壓力容器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抓職能、強基礎,全力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我們從抓好標準化、計量、質量監督等基礎工作入手,貼近地方政府中心工作、政府關心關注的問題,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質監系統獨有的作用,不斷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
1、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取得突破。我們把溫莪術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來抓,積極發揮自身職能服務這項工作。經過努力,*市政府牽頭成立了*市溫莪術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管理領導小組,并落實了專項申報經費40萬元。目前,*市溫莪術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資料已上報省質監局,申報工作在有序進行中。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著手修訂了3個*特色產品地方農業標準規范,番茄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通過了驗收。
2、技術標準戰略初見成效。開展了主導產業標準體系編制工作,在完善和維護好汽摩配產業技術標準體系的基礎上,著手制訂了膠鞋和休閑鞋行業技術標準體系,為開展汽摩配行業和鞋類行業的質量提升工程奠定了基礎。切實加強企業產品標準備案管理,共備案企業產品標準300個,行業標準108個。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制訂,共有11家企業參與了7項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參與企業數量為歷年之最。切實加強企業標準化管理工作,結合*產業結構,積極動員瑞立、華峰、東瑞等有條件的企業申報分標委會,20*年度印機全標委會年會已同意在*設置立式平壓模切機標準化工作組。認真做好完善應對技術貿易壁壘工作聯動機制調研工作,組織召開了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工作暨情況調查座談會,按時完成了省局統一部署的應對技術貿易壁壘調查。加強代碼、條碼工作,全年共辦理代碼證3918個,注銷廢置398個,發展條碼56、續展條碼130家,10家條碼印刷企業通過資格審查。
3、計量、認證工作進一步加強。加強企業計量基礎工作,共有2家企業通過計量器具制造許可證考核、12家企業通過30項最高標準器考核。做好能源計量工作,對全市11家重點能耗企業開展了調研工作,下發了實施方案,建立了對口聯系機制,落實了“五定”幫扶措施。開展餐飲業計量執法檢查,共檢查了30余家餐飲企業,立案查處的9家,現場處罰16家。加強計量器具檢定工作,共為企業檢定(校準)計量器具132658臺(件),其中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4586(件),初步建立了醫療衛生、加油站、出租車計價器等在用強檢計量器具的數據庫。加強集貿市場衡器強檢工作,由市財政“買單”,對10個鄉鎮42個集貿市場7000多只衡器進行了檢定。此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質檢總局領導的肯定,國家質檢總局書記李傳卿就此事作出批示:“類似這種涉及群體性的執法檢定,由地方財政安排專項經費,不向行政相對人收費的做法,應予大力推廣。向*市局的同志們致意。”加大認證市場監管力度,共檢查各類認證企業100多家,立案查處3C認證企業4家,立案查處ISO9000認證違法3家。加強食品農產品認證市場監管,對全市6大超市進行地毯式巡查,開具責令整改書6份,立案查處1起冒用認證標志案件。
4、產品定期監督檢查有序開展。認真開展產品質量定期監督檢查工作,共完成省市縣三級抽查1927批次,其中省級444批次、*市級278批次、本級13*批次,抽查經費達410.8萬元。抽查的范圍涉及我市機械、汽摩配、鞋類、化工、食品等重點行業產品,并對有質量隱患的注塑鞋、水嘴等產品加大了抽查頻率,產品種類達74種之多,抽查合格率為85.5%,與去年相比有了穩步提高。加大了后處理力度,對所有抽查不合格企業進行了督促整改,并按情節輕重分別給予責令整改、現場處罰、立案調查,全年共立案調查114個、現場處罰115個。
五、抓源頭、搞整治,認真履行打假治劣職能
我們充分發揮打假主力軍作用,突出監管重點,深入開展各項打假治劣工作和產品質量整治活動,促進了產品質量提高,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截止11月份,共立案查處制售假冒偽劣產品案件394件,罰沒款1萬元以上案件132件,上報大要案16件,移送公安機關查處案件1件3人。其中,移送公安機關查處的“諸連明生產假冒夢特嬌T恤衫”案涉案貨值數千萬元,并被省局評為本年度質監十大案件之一,現此案已逮捕1人、刑拘2人。
1、精心組織專項打假執法活動。在做好日常執法巡查的同時,深入開展了“打假保節日”、“打假保農業”、“打假保建設”、“打假保健康”、“打假保旅游”、“打假保安全”、“打假保名優”專項打假行動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專項執法”、“強制性標準專項執法”、“強制性產品認證專項執法”、“計量產品專項執法”、“國家明令淘汰的耗能產品專項執法檢查”等五項綜合執法行動。此外,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關于開展日用消費產品3.15專項打假行動的緊急通知》有關要求,我們還重點對轄區內美白祛斑化妝品的質量開展了專項執法行動,有效整頓和維護了本轄區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
2、全面開展水嘴產品質量整治。針對我市水嘴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我們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深入開展了水嘴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印發了《水嘴產品質量整治工作意見》,舉辦了水嘴產品生產企業學習班,對全市水嘴產品生產企業進行了全面的巡查督查,對不合格企業嚴格實施了質量跟蹤,9月份接受了省、市質監局領導的督查,整治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3、切實加強行政執法法制建設。為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工作程序,保證執法活動公開、公正、公平,我們出臺了《關于在行政執法中進一步完善“分權制衡”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職權分解,以權制權”的要求,對行政執法的權力運作進行有效的監督制約。同時,還專門設置了法制科,配備了專職法制工作人員。
六、抓項目、增實力,不斷提升技術保障能力
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加快質檢項目建設,切實提高技術機構的技術保障能力。
1、加強技術機構內部管理。編制完成了《*市質量技術監督系統技術機構“*”發展規劃(20*-2010年)》,為技術機構今后發展確定了目標和步驟。重新制訂了學習、輪訓制度,落實了目標管理、工資制度,簽訂了重要目標責任制,使技術機構內部運作日趨規范化。嚴格執行各項規定,保證檢驗檢測活動科學、公正。進一步規范協議服務,對企業開展技術咨詢服務時,能夠認真遵循企業自愿、協商收費、兌現服務承諾三大原則。
2、加快檢驗檢測項目建設。省汽檢中心質檢大樓建設進入行決算階段,共投入基建經費951萬元。市質檢院完成了食品安全檢驗中心的65種產品114個參數的建設,并通過了省計量認證和檢驗機構認可現場評審,即將完成輕工機械通用技術條件、食品機械安全衛生等15個參數項目及19個產品項目計量認證。市計量所新建最高計量標準44項,次標準1項。加強實驗室資質建設,省汽摩配產品檢測中心、省機械產品檢測中心和市計量所相繼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市質檢院還正在著手申報3C認證指定實驗室,籌備ROSH認證實驗室。全年技術機構共完成設備投入379.58萬元,技術機構的檢測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3、繼續做好人才引進工作。推行靈活的進人機制,廣招群賢,公開、公正、公平的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以提高專業技術力量。通過在人才網上信息,經篩選后再進行面試考察的方法,引進了2名高級人才、11名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了質檢隊伍。
七、抓活動、建機制,切實加強質監隊伍建設
我們以省質監局開展的“能力提升年”、“隊伍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從思想教育入手,強化制度建設,落實工作措施,始終把機關作風、隊伍建設擺到重要位置來抓,努力打造一支英勇善戰、求真務實、廉潔高效的質監隊伍。
1、扎實開展“兩個年”活動。根據省質監局、*市質監局的統一部署,我們把開展“隊伍建設年”、“能力提升年”活動作為全年工作的重點工作來抓。局黨委多次召開專題黨委會,對開展“兩個年”活動進行認真研究,及時成立了“兩個年”活動領導小組,相繼印發了《*市質量技術監督系統開展“兩個年”活動的實施意見》、《*市質監系統作風紀律教育整頓實施方案》和《*市質監系統稽查隊伍“三無、三鐵”作風紀律教育整頓實施方案》。4月18日,召開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暨“兩個年”活動動員大會,創造性提出了“十個一批”工程,即:學習一批理論文章、整改一批存在問題、修訂一批規章制度、節約一批行政經費、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引進一批適用人才、建設一批檢測項目、催毀一批制假窩點、消除一批安全隱患、培育一批品牌企業。“十個一批”工程把政治性的活動與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使整個活動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目前,整個活動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之中,干部職工的政治思想意識、服務意識、依法辦事的意識以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都得到進一步加強,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2、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局黨委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干部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制定了《20*-20*年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責任分解》、《20*年黨風廉政建設領導責任分工和部門責任分工》和《20*年黨風廉政建設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我們進一步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在以往基礎上,制訂完善了三十一項制度,并明確由局紀檢監察室定期督查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我局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真正抓到實處。今年以來,我們向全市四星、五星級企業發放了《*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開展作風紀律教育整頓問卷調查的函》,每月對所有行政案件相對人采取寄送《行政執法征求意見表》的方式進行全面回訪。同時,定期對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共組織了12次車輛入庫抽查和機關勞動紀律抽查,有效規范了工作機制。由于我們注重了行風建設,我局設在行政審批中心的代碼窗口連續三輪榮獲“為人民服務優勝窗口”稱號,窗口工作人員被評為第一輪和第二輪“為民服務標兵”稱號。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為我們繼續理順工作思路、鞏固發展勢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增強了發展的信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
一是堅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的工作方針。我們始終把質監工作放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安排部署和要求,結合*實際,做到統籌安排、分解任務、逐一落實,保障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是堅持把握大局、突出重點的工作原則。我們認真履行質監職責,充分發揮質量、標準化、計量、食品質量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的監督與服務的職能作用,以質量為中心,以標準化、計量為基礎,以安全為保障,監督與服務并舉,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堅持立足實際、著眼未來的發展目標。我們把加強干部培養,提高隊伍素質,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運行機制,作為長期性、經常性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
四是堅持團結干事、開拓進取的工作精神。我們始終把學習作為頭等大事,大力開展“隊伍建設年”、“能力提升年”活動,營造團結干事的氛圍,塑造開拓創新思維,提高團結干事能力,加強質監部門的凝聚力、戰斗力,促進全局工作不斷得到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