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局創新服務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正視問題
財政支出方面,服務大局作用明顯。20*年,全市財政支出336.9億元,比上年增長37.3%,全面落實了市委、市政府加快發展的各項要求,公共財政的覆蓋范圍更加廣泛。以下幾個方面的支出成效明顯:一是經濟建設方面支出增長24.8%,比20*年提高了4.8個百分點,確保了加快三次產業發展等重點支出需要,促進了我市GDP的快速增長,也為財政收入增長培植了后續財源。二是對教科文衛等社會事業的投入增長32%,比20*年提高了9.5個百分點,城鄉義務教育、基本醫療體系、基層文化建設等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得到了重點保障。三是社保就業支出增長21.9%,城鄉充分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一些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四是對“三農”的投入增長58%,是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以來投入最大、覆蓋最廣的一年。五是轉移支付支出增長26.8%,遠郊縣(市)人均財力增加4436元,增強了困難區域的發展能力。
去年財政工作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認為,“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市財稅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財稅系統包括各區(市)縣在建立公共財政制度、增加財政收入、加強財政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借此機會,我謹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大家一年來的辛勤工作表示親切的慰問,對全市各級、各部門廣大財稅干部和財務會計工作者為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做出的積極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市的財政工作與市委、市政府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突出表現在:一是財政綜合實力還不夠強。盡管我市20*年的地方財政收入規模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的排名升至第6,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我市的一般預算收入規模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僅排名第8,與深圳、廣州、杭州、寧波、南京、青島、大連相比,分別少了314.1億元、240.3億元、115.1億元、70.6億元、59.6億元、39億元、9.3億元,在同類城市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財政總體實力還有不小的差距。二是財政支出“缺位”的問題依然存在。對社保、就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以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投入還不能完全滿足發展的需要,財政保障力度仍需加強。三是財政發展還不夠均衡。20*年,我市中心城區、近郊區、遠郊區的人均財力分別為11.4萬元、5.7萬元和3萬元,區域間財力差異明顯的問題依然存在,制約了我市公共財政職能的充分發揮。此外,我市的財政收入結構還不盡合理、支出預算的執行進度還不夠理想、監管并重的運行機制還不夠健全、依法理財的水平還有待提高等,都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認清形勢,明確任務
總體上看,今后一個時期,我市財政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從宏觀經濟形勢看:近年來,隨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我市圍繞加快城鄉一體化,大力推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成效逐步顯現,GDP總量增長較快,經濟運行質量持續提高,為財政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即便如此,我市的GDP總量在全國同類城市中仍處于中等水平,20*年,我市GDP總量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僅排名第7,與20*年持平,隨著發展步伐的加快,一些制約發展的深層次的矛盾將進一步顯現,稍有放松,就會滯緩發展的腳步,拉大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從財政收入形勢看:一方面,我市宏觀稅負水平仍然較低,20*年我市宏觀稅負水平只有14.2%,低于全國18.6%的平均水平,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也低于全國18.9%的平均水平,財政收入增收的潛力仍然較大,加之,目前,我市稅收征管秩序已經逐步規范,市縣財政體制也日漸完善,收入預算管理將會更加嚴格,激勵約束機制將會進一步健全,保持財政收入高位增長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另一方面,要在高增長、大基數的基礎上實現持續快速增長,增長乏力的問題客觀存在;此外,從我市三次產業結構看,20*年,我市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7∶44∶49,工業正處于培育期,近年來引進的一批,如:機械、建材、電子信息、80萬噸乙烯、1000萬噸煉油等重大支柱產業項目,建設也還要有一個周期,少則兩三年,多則三五年,才能形成支柱稅源;加之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等減收因素的影響,財政增收難度也將加大。從財政支出形勢看:盡管近年來我市財政收入規模不斷上臺階,但收入結構還不夠合理。20*年,全市278億元的地方財政收入中,按規定列收列支的基金收入就占了91.6億元,基金收入中土地出讓收益又占了68.4億元,各級政府的可控財力仍然有限,要用有限的財力應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三新”突破、支持城鄉社會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展“惠民行動”、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和事業單位分配制度,等等,收支矛盾必然突出。前一段時間,我到部分區(市)縣進行調研,大家普遍反映今年的支出任務艱巨,希望市上加大支持力度。這一點,我想和大家坦誠溝通。近幾年,在支持區(市)縣加快發展上,市委、市政府一直采取較為寬松的財政政策,幫助、支持區(市)縣實現財政收入高位增長,20*年,區(市)縣地方財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比20*年提高了2.9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提高了4.5個百分點,財政保障能力有了明顯加強,也具備了一定的自我發展能力;市級財政在財政收入占全市比重逐年下降的情況下,對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重大改革和事關發展的重大建設項目,仍然竭盡全力給予了保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對此,市委、市政府是非常重視的,措施是堅定有力的。但目前,市級財政本身的可控財力也還比較薄弱,20*年,全市278億元的地方財政收入中,市本級僅占了40.2%;186.8億元的一般預算收入中,也僅占了36.3%,規模約在67.9億元左右,自身保障的任務十分艱巨。特別是在今后一個時期內,在支柱稅源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情況下,要滿足全市經濟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市級財政仍很困難。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我希望,各區(市)縣首先要立足自身發展,應對支出矛盾。
形勢逼人,不進則退。全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繼續在增加財政收入、完善城鄉合理的分配體制、保障重點工作、加強財政資金監管等方面齊心協力,抓好工作落實。財政部門更要乘勢而上,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積極主動地服務大局。
三、發揮職能,服務大局
為政重在理財。當前,我市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財政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政策手段和體制保障,要更加充分地發揮職能作用,正確處理好發展、改革、穩定的關系。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培植財源,夯實財政增收的基礎。強大而穩固的財力支撐是加快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幾年,全市上下通過大力實施“項目年”、“加快產業發展年”,推進了三次產業聯動,實現了我市經濟發展總量快速增長,同時,也培植了大量的后續財源,確保了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全市全口徑財政收入規模一年一個臺階,從20*年的216億元增長到了20*年的489億元,增長了1.3倍。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我市按照城鄉一體化的總體戰略部署,圍繞產業發展而采取的基本對策是正確的,成效也在逐步顯現。20*年,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始終堅持實踐證明的正確發展道路,繼續圍繞產業發展,鞏固和發展主導優勢產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培植可持續財源,夯實財政增收的基礎,為加快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財力支撐。各級財政部門要堅定不移地把抓收入擺在首位,認真研究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我市財政收入的影響,繼續開展稅源結構、納稅對象、征管范圍的調查和分析,不斷拓展納稅空間。同時,要加強財稅聯動,大力支持稅務部門依法征管;要繼續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統籌組織好各項政府非稅收入,務必保持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快速增長。
(二)大力開展“惠民行動”,加大建設和諧*的投入。市委、市政府決定,從今年起,在全市大力開展“惠民行動”,要求各級、各部門,都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開展“惠民行動”既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具體實踐,也是建設和諧*的有效途徑,涉及社保、就業、教育、衛生、環境保護、社會救助、城鄉交通、水利設施以及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件件關系民生,事事體現和諧。全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既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更要統籌安排好財政投入,管好用好財政資金,千方百計確?!盎菝裥袆印币姵尚?,人民群眾得實惠,以此為契機,全面推動和諧*建設。各級財政部門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更多財政資金,向農村傾斜,向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困難群眾傾斜,切實加大對建設和諧*的投入力度,促進我市公共服務均衡發展。一是要繼續加大新農村建設的投入,要大力支持“三個集中”和“三大工程”,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二是要繼續加大對城鄉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要確保對教育的投入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要加大對文化、衛生、科技的投入力度,繼續堅持將教育、文化、衛生等部門的新增財力主要用于農村的原則,促進城鄉社會事業均衡發展。三是要繼續加大對充分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籌集并管好用好社保資金,大力支持城鄉社保就業體系建設。此外,市級財政要進一步加大對困難區(市)縣轉移支付力度,新增財力要重點向遠郊縣(市)和財政困難區域傾斜,增強困難區域的發展和保障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三)全力支持“三新”突破,進一步強化產業支撐。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三新”突破年,是實現“三新”目標的關鍵一年。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工業主導產業的集中集群發展和聚集效應,加快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增強了旅游、文化、傳統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區位優勢,具備了一定的產業支撐。但是,從三次產業的稅賦比重看,我市第三產業對財政增收的貢獻遠遠大于第二產業,據財稅部門統計,20*年,我市第三產業稅收的比重高于第二產業13.3個百分點,全市195戶重點國稅企業“兩稅”收入僅比20*年增長7.6%,100戶重點地稅企業稅收收入僅比20*年增長13.7%,產業結構仍需優化和調整。為此,市委、市政府在總結我市成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作出了“三新”突破的重大戰略部署,要求各級、各部門,要以統籌推進“三個集中”為核心,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企業培育和項目推進為抓手,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求“財政資金要集中扶持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加快發展”。為實現這個目標,市級財政在連續兩年安排用于支持產業發展的資金有較大幅度增長的基礎上,今年又進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安排支持三次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達到了12.2億元,比上年增長55%,大力支持“三新”突破。各區(市)縣也要集中財力,加大投入,結合自身發展的比較優勢,在重點產業發展突破方面,工業要重點支持電子信息、醫藥、機械、食品等主導產業培育和集群發展,增強聚集帶動效應;農業要重點支持產業化經營、規?;a基地和產業帶建設,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第三產業要重點支持旅游、文化和傳統服務業等優勢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區位優勢。要重點保障壯大企業集團和培育地方產品品牌的資金需要;要加大產業招商引資力度,確保重大產業化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支出??傊C合運用財政統籌、資金導向、政策扶持、體制激勵等作用,推動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相關部門要圍繞“三新”突破,管好用好財政資金,保障好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需要。
(四)堅持監管并重的方針,切實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監督和管理。去年的財政工作會,我專門了加強財政資金監管的問題,今天再次,并非老生常談,這是一個依法理財的問題。剛才,李捷同志通報了去年我市開展財政專項資金和“小金庫”檢查的情況,從暴露出來的問題看,當前,我們在加強財政資金監管上有八個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會計核算不規范;二是擅自更改使用范圍和補助標準;三是滯留財政專項資金;四是截留、挪用財政專項資金;五是不嚴格執行預算;六是虛報冒領;七是不嚴格執行招投標、政府采購等制度;八是“以收座支”等其他違紀違規問題。盡管這些問題只涉及少數單位和部分區(市)縣,違紀金額也僅占全市財政專項資金的0.32%,遠遠低于全省1.5%的平均水平,但也反映出個別地區、個別單位在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上還存在漏洞,對財政資金的監管還不夠有力。對此,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舉一反三,切實改進。首先,要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和財政資金的管理規定,督促指導發生問題的單位限期整改;其次,各級財政、審計、監察和業務主管部門要將檢查發現的問題作為重點,加大查處力度,切實加強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監管。在此基礎上,各級財政部門要重點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進一步健全財政資金監管機制。一是要加強制度建設,針對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有關制度,逐步建立起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財政資金管理制度和績效考評體系。二是要完善監督機制,落實上下級和部門之間的監管責任,逐級、逐項明確責任主體,嚴格實施責任追究制;同時,要加強與審計、監察等部門的協調,形成監管合力;要健全政務公開機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三是要嚴肅財經紀律,加強財政干部隊伍和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紀律意識和政策水平的教育培訓,提高財政干部、財務人員自覺遵守財經法紀的自覺性;要加大查處力度,堅決維護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各級、各部門要精打細算,厲行節約,真正把錢用在刀刃上,努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切實解決好財政資金重分配輕管理的問題,從制度、機制和管理上杜絕和防止類似問題的發生。
最后,再一下加強財政干部和財會人員隊伍建設問題。全面提高財政干部和財會人員自身素質,是我們財政工作不斷取得進步的保證。當前,我們財政干部和財會人員的自身素質還一定程度存在與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比如,剛才講的,財政專項資金和“小金庫”檢查暴露出來的八個方面的突出問題,說明我們部分同志的業務素質、政策水平、工作責任心,還難以適應科學理財、依法核算的要求。為此,各級財政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要明確責任、通力協作,加強財政干部和財會人員教育培訓,全面提高人員的職業道德、政策水平和業務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守紀律、講誠信、會理財的財會隊伍,從源頭上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和違反財經紀律的問題。各級、各部門領導要關心、支持、幫助和指導搞好財政干部和財會人員隊伍建設。各級財政部門要繼續堅持“勤政、廉潔、高效、務實”的方針,大力推進規范化服務型財政機關的建設,不斷提升服務大局的能力。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主動聽取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嚴格依法理財;要更新理財觀念,對事關人民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未來發展的重點工作,要站在服從全局的高度,提前籌劃、“主動買單”,切實做到為民理財;要敏銳把握時代的要求,加強對新形勢下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的調查研究,努力做到科學理財;要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防機制,確保財政事業健康發展。全體財政干部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牢固樹立“八榮”“八恥”的榮辱觀,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自覺維護財政干部的良好形象。
今年的財政工作十分繁重。希望各級、各部門繼續關心、支持財政工作,齊心協力,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不懈努力、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