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效課堂是以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效率為最終目的,旨在讓教師利用課堂上最少的教學時間,讓學生采用最小的學習投入,來使學生達到最大化學習成果的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實踐,強調讓學生在對知識進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運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其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語文素養。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過程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教師明確責任,積極探索才能最終實現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有效策略
小學是學生生涯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一生的學習習慣被固定下來,而小學語文則是在整個小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學科。探究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一方面為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了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為學生通過自主性學習實現全面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策略進行論述。
一、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基于教學內容,針對將要傳授的知識構建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感到學習的內容更加真實,學習的環境更加舒適,學習的方法更感興趣,從而最終達到掌握課堂知識的效果的教學方法。一方面情境教學充分考慮到學生所處的年齡段的特點,即這個年齡的學生心智并不完善,缺乏專注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情境教學可以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境來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情境教學可以提高教師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講課的內容更加有吸引力,學生在趣味性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識,從而增強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上,教師要進行情境教學,善于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豐富多樣的課件以及美妙動聽的音樂等多種多樣的學習手段來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語文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舒適的氛圍環境中探索知識、研究問題,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例如,在課文《秋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讓學生預習課文,在正式上課前就讓學生對于要學習的課文中的“秋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師還要布置一個問題讓他們去帶著問題讀課文,即讓學生描述一下自己腦海中的秋天。等到正式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先針對之前的課前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一個個描述自己腦中的秋天,這樣整個課堂關于“秋天”的學習主題和氛圍就被營造出來。接著教師讓學生一起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學生對于秋天的感情也就表現出來。接著教師開始帶著學生學習課文,“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通過多媒體來將課文中的“落葉”景象用圖片和視頻展現出來,動靜結合地顯示使得整篇課文描繪的景色出現在了課堂上,同時也出現在了學生的腦海中,緊接著,課文中的天空、大雁都出現了,整個關于課文的情境被創設出來,學生學得更加起勁了,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對于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
二、通過互動教學,加強學生的理解
互動教學就是指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溝通和交流,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過程中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的教學方法。一直以來,小學語文課是涉及到溝通、理解和寫作的課程,需要學生去不斷地提高溝通能力和寫作能力。而互動式教學就是培養這兩方面能力的最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具體來講,教師的互動教學主要通過設計課堂問題來實現。課堂提問的環節是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最重要的環節,許多學生在預習課文之后對課文有了自己的想法,設計提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組織語言實現了將觀點從想到說的進步,而且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被吸引,另一方面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于整篇課文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在課堂上進行提問使得教師借助提出問題的方式實現了與學生的互動,了解了學生的想法,對于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效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例如,在《曹沖稱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預習環節就可以給學生提一個問題,像是“如果你是課文中的曹沖,你能想到哪些方法給大象稱重”。這個設置的問題沒有固定答案,教師主要是想讓學生能夠在閱讀和預習課文的時候去主動地思考,帶著問題進行預習,這樣的學習方式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自身發現問題,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有著促進作用,尤其是對于課文中曹沖稱象所表現出來的智慧,不同的學生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等到正式上課,教師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于每一個觀點教師都從不同角度給予肯定,這樣一來學生的思考得到了教師的肯定。通過這種提問式互動,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會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思考,因此,也會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從而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通過分層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學生處在人生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他們的能力水平還有待提高,因此,每個學生和每個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對此教師要做到對待不同的學生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溝通方法,這里的“區別對待”主要指采取分層教學,意思就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個性化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人本”思想的,在該思想的指導之下,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面對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他們所有人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講,分層式教學不同于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其需要教師在全面了解班上每一個學生基本情況的前提下,從實際出發。例如,對于活潑好動且想法豐富的學生采取正確引導,對于沉默寡言不愛說話的學生加強溝通,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以及其興趣所在入手,在充分了解其個性的基礎上進行挖掘,給予學生釋放潛力展現自己的機會,從而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適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地調整。例如,在《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取分層式教學。這篇課文主要是描寫邊疆地區不同民族的學生在小學的熱鬧場景,為學生構建了一幅生動美妙的畫卷。在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讓所有學生進行課文朗讀,然后再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任務要求。對于平時不怎么喜歡動腦筋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回答一些問題,例如“課文中哪些場景描寫得最好,為什么?你最喜歡課文中哪個段落,為什么?”對于平時不喜歡說話的學生,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引導他們朗讀課文,讀完課文讓他將文中最好的段落與大家分享。此外,教師也要對一些能力強的學生采取拔高教學,在學習這篇課文后給定他們一些詞匯,例如“教室里”“操場上”“花壇邊”等,然后讓這些能力強的學生用這些詞寫出一段話,然后讀出來。這樣一來,一堂語文課下來,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得到了學習和鍛煉的機會,語文高效課堂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被建構起來。
四、通過合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對于學生來說,除了需要教師講解知識外,還需要與其他學生相互溝通、互相合作來共同探求知識,這就是合作教學。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積極采取合作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面對一個即將要學習的知識點時,首先要能夠做到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合作對于學生來說,是他們與同齡人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展現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每個人有各自的想法,因此,對于同一個學習任務會有著不同的完成情況,合作教學是為了讓他們從小就學會接受別人的不同觀點,然后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獲得更加深刻的體會與理解。具體來講,在合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座位或者自愿報名來將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的人數應控制在四到五個人,然后教師將要學習的課文以及相關任務給學生布置下去,教師對于每個小組僅限于引導,至于在每個小組中具體每個學生干什么都由他們自己決定,小組通過仔細分工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教師則根據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反饋的信息進行及時指導,從而使他們在共同合作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發現存在的問題。例如,在《登鸛雀樓》這篇古詩的學習過程中,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正確理解古詩的含義。對此教師可以進行合作教學,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首先讓學生在小組中描述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圖景,在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描述之后,大家選出來一個代表,讓這個學生代表這個小組來朗讀課文,回答問題。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應該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在這樣的合作中學生學會了團隊合作,培養了合作意識。
五、通過思維導圖,強化學生的總結反思意識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的課上教學都主要通過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來進行,因此,板書式思維已經在學生的腦海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通過板書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反思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學生處于較為特殊的年齡段,在這個時期他們的認知水平較低,對于抽象概念難以理解,板書式思維導圖以直觀的形式、簡單的設計為主要特征,對于提高學生記憶力和想象力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的學習內容比較豐富,從簡單的拼音到難寫的漢字,從容易的詞語到難懂的句子,形式多樣。這樣的學習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單一和枯燥的,因此,學生如果在學習中不注重總結和反思,很有可能學完今天的課程就忘記以前的知識。具體來講,教師通過板書式思維導圖進行總結和反思,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主動思考、鞏固學習內容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回憶過去的知識,總結過去的內容,反思過去的問題,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另一方面對于教師高效課堂的建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例如,在《古詩三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大家預習這三首新的古詩,即《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讓學生在預習課文之后,自己嘗試著去理解古詩,去分析古詩,等到正式課上教師帶領大家學習之后就可以做一個關于古詩的思維導圖。為了帶領學生進行關于古詩的總結和反思,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之前學習的古詩,不管是上個學期的《游山西村》,還是去年學習的《詠柳》,讓學生盡情回憶,只要學生能夠想起來之前學的古詩。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回憶的古詩進行板書式思維導圖的設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之前的這些古詩和今天學習的古詩有什么共同特點,例如哪些是抒情的古詩,哪些是描寫景色的古詩,哪些是寫人的古詩等。通過這樣的引導,以前學過的古詩和今天學習的古詩產生了聯系,這樣一來學生不但對以前的古詩有了回顧,同時也在比較的基礎上對新學的知識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將思維導圖用于強化總結和反思,能夠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去。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實現離不開小學語文教師的引導,從情境教學到互動教學,再到分層教學和合作教學,以及最后的思維導圖設計,小學語文教師是構建整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角色。除此之外,要想實現真正的高效課堂,教師還應當在確保學生已經掌握語文學科基本知識的前提下,通過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和創新課堂教學活動的方式,在新的教學方式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通過這樣的創新和改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以及各方面的素質才能夠有效地提高。
參考文獻:
[1]路雪嬌.淺談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3):1.
[2]唐齡.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策略[J].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9(3):1.
[3]莊正婷.課堂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中的有效性探討[J].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1):45.
作者:徐明晨 單位:甘肅省臨夏市前河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