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聞采訪與寫作方式創新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提要】融媒體時代,新聞的傳播模式和受眾的參與方式均發生了改變。如何完善新聞采訪工作和后期制作,是所有新聞從業人員的工作難點。為此,有必要深入探討融媒體時代新聞采訪與后期制作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新聞采訪后期制作創新策略
一、導言
新聞傳播是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網絡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崛起,使新聞傳播呈現出多樣化形態。融媒體通過對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媒體資源的共同點和互補性進行有機整合,將部分融合成了整體。現代媒體融合形勢下的新聞采訪與制作,要求在保持傳統媒體特點優勢的前提下滿足當前大眾對新媒體的需求,這一要求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挑戰。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應對挑戰,推動新聞事業的穩步前進,新聞工作必須改革創新。
二、融媒體時代特點和作用
融媒體是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一種新型媒體,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媒介,將傳統媒體的優勢和新媒體的優勢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相比形式單一的傳統媒體,融媒體以最新的數字網絡技術為支撐,通過互聯網、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等途徑,在終端設備手機、電腦以及數字電視中,以微信、微博、社交網站、論壇、視頻等形式傳播發展,體現了融媒體在技術、途徑、平臺和載體等方面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優勢,突出了在傳統媒體中不具備的特點。融媒體信息傳播和反饋的即時性,滿足了大眾對信息傳播和話題參與的需求,互聯網中多種社交軟件內容的豐富性和海量化方便了人們對信息的掌握和了解,拓展了大眾掌握信息的范圍。總而言之,媒體的融合對傳統媒體運作模式中功能、手段和價值的充分利用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也對媒體從業人員的策劃、采編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融媒體時代新聞采訪的創新策略
(一)融媒時代記者面對的新挑戰
融媒體時代新聞話題制造者發生了改變。以前是媒體制造話題,受眾被動接受,現在受眾的主動性極大提升,受眾的反饋討論可以形成新的新聞話題,受眾的閱讀習慣、關注焦點對新聞話題選擇的影響加大,面對新的話題產生模式,記者采訪的方式和途徑都要求根據實際需要加以調整,采訪過程中,記者要充分考慮采訪對象的地位和心理特征。融媒體時代傳播模式發生了改變。融媒體時代,新聞由單線傳播轉變為網狀傳播,信息源對受眾的影響,受眾的反饋,受眾之間的討論都成為傳播途徑。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具有社交分享性,傳播交叉更加復雜。因此作為黨媒的記者,在新聞采寫過程中,要有輿論引導的意識,盡最大努力避免引發新聞輿情。融媒體時代技術變革對記者提出新的要求。媒介融合的根本在于數字技術和各種先進技術的發展和成熟,而新型媒體發展也促進了傳統媒體逐漸朝向數字化轉型發展。現在新聞數字化對于新聞從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要求能夠熟練掌握圖文視頻等技能,與此同時還要求記者能夠熟練掌握使用多媒體等采編技術。尤其是對于互聯網的應用,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是新的挑戰,這也成為了現在新聞工作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二)轉變采訪思路
融媒體充分利用各種媒介載體,在內容、傳播方式、宣傳渠道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整合。作為記者,面對的不再是單一的媒介載體,而是多元化的媒體,面對的受眾需求也是多層次多樣化的。融媒體時代,抖音、快手、西瓜、火山等短視頻軟件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新的傳播方式、受眾分化現象和新載體的出現,要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作出思路方面的調整。首先采訪設計要勇于嘗試多樣化的風格,素材儲備打通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界限,盡可能占有素材,保證新聞作品實現多渠道傳播。其次要統籌多個采訪角度。以普通勞動者克服自身困難堅守崗位這類新聞素材為例,通常的采訪角度為突出平凡人在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奉獻這一旁觀者角度。但在采訪設計時亦可以嘗試采用關愛基層勞動者、保障他們合法權益的角度,從外向內的角度轉換,有利于新聞深度的挖掘。再次在采訪中要關注和研究受眾需求的變化,不能就事件采訪事件,要不斷提高采訪問題的質量。再次要注重采訪視角的轉變。以“藥袋歌”豐楓的新聞報道為例。湖北電視臺的采訪,更多以記者視角出發,按照記者的策劃與站位去展示豐楓為群眾服務的形象。而中央臺的采訪,記者扮演了一個對話者和記錄者的角色,新聞報道展示客觀呈現豐楓的工作情景與所思所想,整個報道更加形象接地氣。
(三)提升新聞采訪的專業技能
在現在的新聞采訪中,為更好地應對采訪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求新聞工作者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從中總結出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避免因為采訪不滿足要求而引起廢稿的情況。首先要善于發現和利用新聞線索。基層新聞記者可以充分利用通訊員隊伍,通過建立科學、常態化的新聞線索采集機制,掌握時效性強的新聞線索;可以利用網絡的便利了解到不同渠道的新聞信息,第一時間發現新聞線索,研究分析判斷事件的真實性,確定事件的來源,對信息發布者進行相關問題的采訪。其次要使用高效的采訪方式,利用先進技術進行采訪,例如,微信、語音、視頻等方式采訪,方便了采訪的同時也節省了大量時間。互聯網作為新時代新聞最大的載體,人們將自己了解的信息通過新媒體發布在互聯網上,通過多種不同的軟件進行信息傳遞,傳遞方式方便快捷。再次要掌握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在基層融媒體中心,要從三個維度去提升新聞工作者的此項能力。一是聯通上級。充分利用上級培訓機會,掌握最新的時政方向,不斷提升政治敏銳度,發揮好黨媒凝心聚力的作用。二是溝通同級。加強與其他旗縣級媒體交流交往,互通信息,做好事實還原。三是打通下級。做好日常調研,了解新受眾的特點和在新時代下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掌握規律、研究規律,利用規律,合理設計采訪提綱。
四、融媒體時代新聞制作的創新策略
(一)新聞策劃意識轉變
新聞選題是新聞報道策劃的前端環節,新聞主題是否視角新穎、符合主流價值觀且適應受眾最迫切需求,決定了新聞傳播的影響力與覆蓋面。為此,編輯在新聞選題階段需要由傳統的以經驗為驅動、以供給為導向轉變為對新聞選題信息、受眾需求的全面分析與評估,生產出高質量作品。首先,詳細了解新聞事件的背景、當前的進展、各方的反應、專家對該事件發展形勢的分析與預測,收集歷史上類似事件的相關數據。其次,通過各媒體平臺對該事件的初步報道評估受眾對該事件相關信息的需求點、評價,相關部門對該事件的態度及對策等。同時,掌握各媒體對該事件的報道規模報道頻次等數據,結合媒體平臺上用戶的留言,評論等分析其他媒體報道該事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以上述調查研究結果為依據選定新聞主題。以2021年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融媒體中心針對額濟納滯留旅客進行的直播為例。2021年10月阿拉善盟額濟納市因新冠疫情滯留大量旅客,10月30日251名滯留游客抵達康巴什進行中轉,他們將在康巴什接受必要的健康監測,然后踏上返鄉之路。融媒體中心根據游客的旅居身份特點和滯留期間的心理狀態,開通線上直播,對民族歌舞、蒙醫療法等特色內容進行直播,實現了“云游”康巴什,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內容生產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美國興起的一次管理變革浪潮,其核心命題是“對組織的作業流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老和徹底的再設計”,目標是“以期取得在成本、質量、服務、速度等關鍵績效上重大的改進。融媒體時代徹底改變了新聞的生產與消費,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每一個新聞創作單位,不論是機構還是個人,要想使自己的新聞產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要對先前新聞生產的流程進行全新再造。新聞生產的流程再造中,媒體機構以一種首尾相接、完整的整合性過程改變過去被不同介質割裂、不同部門管理造成的支離破碎的局面。這一過程中,收集而來的新聞內容,需要經過一個“評估中心”,對新聞素材做出價值和去向判斷。根據判斷解決新聞分發,同一內容、不同形式的新聞產品沿著各自的既定渠道運行,實現多介質、全方位傳播。“評估中心”還要關注新聞產品抵達用戶后的反饋,最大限度激發用戶生產,及時補充新聞現場所見所聞。“評估中心”對這些開放狀態中的信息進行再篩選、再判斷,并且對這些開放狀態中的信源進行科學管理。
(三)寫作技巧改變
適當應用寫作技巧能夠使記者的報道更加淺顯易懂,將關鍵信息優先展示給受眾,便于受眾掌握自己需求的信息。信息傳播速度飛快的現代社會,大眾的信息獲取量持續上升,過多的信息讀取使公眾眼花繚亂。為了充分釋放報道的感染力,記者就要合理應用寫作技巧。稿件寫作中,不能通篇都是一個節奏,應當有所側重,精練語言。同時,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新聞報道中也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具有說服力的圖片及視頻等元素。比如,作為時政新聞記者必須增強政治意識,提高發現熱點時政新聞的能力,能夠找準契合點、關注點和切入點。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群眾的視角,捕捉群眾關心的、感興趣的信息,選取題材、提煉主題,注重創新。創新報道手段和處理手段,把看似枯燥的時政新聞報道寫得有新意、有看點。如果新聞稿件中官話、套話、白話、空話多,就會影響時政新聞的質量;寫作內容過分強調領導的講話、調研、慰問,忽視新聞傳播規律,不關注民生問題,就會導致受眾的信任度降低。為此,時政記者在采寫過程中要注重提煉政策、文件精髓,避免文章冗長、大喊口號、空洞乏味,讓時政新聞走近群眾。
五、結語
總之,隨著時代的變化,融媒體使大眾生活模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給記者的采訪與寫作也帶來相應的挑戰。為了適應融媒體時代環境,必須積極進行新聞采訪與制作方式的改變與創新。融媒體時代的傳播語言與以往不同,在新聞稿件的寫作方面需要記者摒棄新聞八股文的思維定式,需要根據新聞事件本身,尋找更加靈活和生動的布局謀篇的寫作方式。網絡語言的泛濫也需要新聞記者提高新聞意識和政治意識,謹慎使用網絡語言來迎合受眾需求,而不是一味追風趕時髦。
參考文獻:
[1]吳海東.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采訪與寫作方式的創新[J].科技傳播,2019,11(19):23-24.
[2]譙玲玲.融媒體時代新聞采訪與寫作方式的創新[J].采寫編,2019(05):59-60.
[3]武曉靜.融媒體時代記者采訪與寫作方式的改變與創新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1):144-145.
作者:王春霞 單位:康巴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