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平面設計的時代審美價值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首先通過文獻研究,對國際主義設計風格的起源和設計特點,闡述了國際主義興盛的原因。其次,從國際主義的功能主義、網格系統和無襯線字體的角度,歸納梳理國際主義成為當時主流的必然因素以及帶來的價值。最后,總結國際主義的時代審美價值,探究其對人產生的審美意義。雖然國際主義在當時逐漸衰退,背離了國際主義先驅的初衷,但國際主義風格平面設計師的設計因其規律的運用,圖形與文字的系統化排列與幾何學組合,更因其作為國際性通用的圖形語言而受到全世界的推崇。
引言
網格系統、無襯線字體,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地位自不必說,無論在19世紀還是今天,都是設計師們使用的主流元素。追根溯源,他們在國際主義的設計風格—一場60年代的平面設計運動中廣泛使用,一直影響到現在的設計。也許人們不了解國際主義的設計風格,但我們一定知道網格系統和無襯線字體。作為一切的源頭,國際主義的設計風格值得我們探索。因為國際主義風格還沒有消失,其理念還影響著我們。
一、國際主義風格概述
1.國際主義設計風格的起源
國際主義風格也是瑞士風格,于1920年起源于德國、荷蘭、前蘇聯,1950年代在瑞士發展為一種平面設計風格。其影響力橫跨1950到1970年代,并延續至今,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對于平面設計的影響可謂是顛覆性的改變。國際性發展的雛形產生于平面設計的過渡階段,被稱作“最終的折衷主義”的新藝術潮流已經過去,近代藝術風格的興起,新風格派和至上主義等給平面設計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沖擊。適逢其會,以荷蘭新風格派和俄羅斯至上主義為代表的極度理性、簡潔、強調功能化和幾何化的設計風格,給審美疲勞的大眾帶來煥然一新的視覺沖擊。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社會陷入了一片混亂,平面設計也陷入了停滯。二戰結束后,西歐各國率先從戰爭陰影中恢復過來,并帶動設計界恢復元氣。受二戰的影響,西歐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致使人們迫切需要一種更為簡練和規范的設計方式。也就是在這種思潮和需求之下,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主義的設計風格不斷涌現,簡約的功能性設計勢不可擋。在與歐洲國家在設計的風格上經歷了一段時期的磨合與結合后,最終確立了以歐美形式的簡潔主義為特征的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這種風格也成為二戰后影響最大、國際上最流行的主流設計風格。[1]在納粹強行關閉包豪斯之后,包豪斯大部分師生被迫移民美國,隨之現代主義設計經過在美國的發展,逐漸發展為國際主義風格。現代主義興起時,提倡的是設計為大眾服務,帶有民主色彩,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社會階層結構,可以簡單的分為少數富有的資產階級和大多數貧窮的無產階級。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現代主義設計所提出的“把設計從為上層權貴服務,轉變為社會大多數人服務”才有了服務對象的立足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變化,富有的中產階層占據了大多數。服務對象的變化導致了現代主義中的民主性和大眾性被拋棄了。以前現代主義設計是為了給大眾省錢,所以不要裝飾,減少形式,把功能放在第一位;而國際主義風格則是資本主義為了顯示有錢,追求潮流,追求形式特征,甚至不惜犧牲功能。
2.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的特點
國際主義的設計風格強調干凈、簡約、易讀、易于識別,其設計規律包括非對稱排版、柵格系統、無襯線字體、靠左對齊而右邊不齊等。采用簡潔的網絡架構和近似規范化的排版方式,從而實現了統一性特點的設計。設計特點其主要特點可概括為:符號化、形象化;以無襯線字體為主;使用較少顏色;排版根據版面進行規律的布局。在視覺方面,無論字體還是插圖照片標志,數字網格都采用非對稱的平面組織設計元素,使之達到設計的視覺統一,以無襯線體版面排成左齊但并不拘束于矩形之中的形式,平面效果非常標準化、規范化和程式化。功能主義設計觀念強調理性的科學概念,特別是數學邏輯。這種設計觀念使設計師在創造性表達中更加注重對設計的目的、內容、功能和結構的理解。國際版面風格的設計師更關注他們發展設計事業的態度而不是他們的表現形式。設計師們更多地關注的是在設計作品中的視覺察覺到了設計的這種變化,他們開始反思設計的社會責任,并且開始關注設計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他們認為設計是一項有助于社會進步的活動,因而采取了更全面、更科學的方法來設計單獨的問題解決方法,而不是單純個人表達。設計師并不把他們看作藝術家,而是把他們看作是社會不同組成部分之間的重要信息。因此,明確的視覺秩序成為設計的目的。
二、國際主義風格與平面設計
1.唯功能而生的設計風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設計行業不僅遭到戰爭影響停滯不前,人們也開始意識到,世界各個國家開始緊密聯系,設計也不僅僅服務于單一受眾,因此需要一種面對不同受眾都適用的設計風格。因此,這種風格簡單明確,傳達功能準確的國際主義設計風格便很快在全世界流行開來。正是這樣,設計在那時開始更加關注內容而不是裝飾性,而是通過去除裝飾,來消除觀眾的干擾,方便在各個國家傳播。20世紀20年代,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在俄羅斯、荷蘭和德國興起,20世紀50年代終于在瑞士興起。作為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一部分,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對平面設計有很大的影響。它讓平面設計有了新的追求,干凈、易讀、客觀,無襯線字體和網格系統的使用成為了它最主要的特征。當代平面設計的實用性、功能性越來越受到重視。設計師在追求設計效果的同時,更注重的是產品的實用價值。設計市場不僅僅是一個展示設計師奇思妙想的創意平臺,不管設計理念是什么,歸根到底還是“以人為本”。
2.靈感之外的設計工具
嚴謹地使用網格系統進行排版是國際主義設計風格的主要特點之一。網格系統是一種在平面設計中創造秩序感的工具,它使排版更加簡潔,信息更加清晰。網格系統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網格系統的使用意味著系統化、清晰化以及秩序感,用客觀代替主觀,強調設計師的工作應該是可理解的、客觀的、功能性、符合數學邏輯美感。1968年瑟夫?穆勒?布魯克曼在《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中提出了一個即便放在當代也是平面設計中最重要的排版工具之一—網格系統,也叫柵格系統。深受現代主義影響的荷蘭平面設計師維姆?克勞威爾也是“網格系統”的忠實擁護者,他的作品嚴格的遵循了網格系統,所有的設計都存在于他創造的秩序當中,他甚至利用網格系統來設計具有未來感像素化的字體,這在當時無疑是超越時代的設計。在要求順序與秩序幾乎達到極致的程度時,網格系統恰恰是可以作為普遍適用的方法,使每個人能夠理清設計中的邏輯,達到統一性極高的秩序以及閱讀層級。設計應以普遍原則為基礎,不留有任何個人想法表達的余地。
3.追溯瑞士無襯線字體
使用無襯線字體來進行排版則是國際主義設計風格的另外一個特點。襯線是指文字筆畫末端的裝飾細節,而無襯線體則完全的放棄這些裝飾,只留下一個簡單、有力的軀干,完美的契合了國際主義設計風格所傳達的干凈,易讀,去裝飾化的理念。(圖1)位于德國的鑄字公司H.BertholdAG于1896年發布了一款名為Akzidenz-Grotesk的字體,但在當時這種看起來有些“怪誕的”字體并沒有受到重視,直到二戰后,Akzidenz-Grotesk開始流行起來,它成為許多擁護“國際主義設計風格”設計師的首選字體,這也是無襯線字體第一次被廣泛的使用(圖2)。隨著Akzidenz-Grotesk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影響的瑞士哈斯鑄字公司則推出了一款設計史上里程碑式的字體NeueHaasGrotesk與之競爭,之后為了打入國際市場,NeueHassGrotesk更名為所有人都熟知的Helvetica(圖3)。helvetica造型中性,簡潔,清晰,能夠適用于任何環境,“helvetica”意思為“瑞士的”,它的造型和名字都完美的詮釋了瑞士—這個始終保持中立國家的態度與精神。如今無襯線字體隨處可見,作為代表的Helvetica字體甚至成為世界被使用頻率最高的字體,而很少人知道無襯線字體的廣泛使用正是從國際主義設計風格開始,在國際主義設計風格興起之前,襯線字體一直都是主流,而無襯線字體非常少見,甚至是被看成“丑八怪”的存在。字體在當時只要易讀、清晰就好,裝飾性只是表面的視覺效果,使用無襯線字體并不是一個生硬的規定,但大家都約定俗成。這都是基于無襯線字體的特點,所以Helvetica與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兩者也就互相成就,成為不可割舍的存在。
三、國際主義風格平面設計時代審美價值
1.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的衰退
國際主義風格在于其客觀的、非主觀的設計標準,忽視形式感、個人風格、設計師偏好、受眾喜好、項目宣傳等需求,僅需遵守傳達信息最基本的視覺邏輯足以。這不僅消除了個人的審美價值、無視了個人的需求,同時忽視了傳統審美對人的影響。因此,在平面設計的后期歷史中,設計師們反抗功能主義,增加了更多的感性、個人和自由的元素。這些設計師的創作思想和風格,對后來的平面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國際主義平面設計在美國的延續,也逐漸偏離了設計先驅的初衷。探究國際主義在現代的局限性,其一,結構是無限的,但清晰的結構是有限的。清晰的結構,要考慮到易讀性,一般文字都是橫排或豎排,當文字信息的排列方式固定后,背后的網格一般也就固定下來,就是縱橫交錯的矩形網格。對于矩形網格來說,無論如何細分,設置網格間距或者不設置間距,最后形成的結構都是有限的,在很多時候,產出的文字編排方式都是相似的,最終形成類似的視覺畫面。至于曲線網格、異形網格,很多時候即使采用也只能用于局部,不能作為掌控性的力量,不然清晰性可能得不到保證;其二,僅僅采用文字排版的方式,雖然純粹高級,但未免有些單調。在當下的平面設計界,去圖形化、去圖像化似乎成了很多設計師的偏好,在很多時候,即使面對的設計需求不同,仍然會考慮使用同樣的方式—純粹的文字編排去進行設計。這樣帶來的后果是,雖然設計出品的信息傳達很直觀、畫面很純粹,但是失去圖形、圖像所帶來的多樣化和不確定性的畫面之后,最終的觀感很容易陷入趨同或者單調。這種以文字編排為核心、結構化的設計風格,只能作為我們平面設計風格工具箱中很重要的一種設計方式,并不是一種普適的、萬能的設計形式;其三,現代許多國際主義設計有時候是一種欠缺考慮的跟風或者思維慣性。這種跟風、或者思維慣性的設計方式,很多時候忽視了設計真正目的,只是先入為主地產生一個風格偏好,再順理成章的開展下一步設計。
2.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的時代影響
瑞士的國際主義平面設計在美國引起很大的震動并在美國得到高速發展和廣泛運用。“人類有著并不僅限于技術和經濟上的需求,他有著各種各樣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那些與文化和美學相關的領域。”[2]這種結構化的設計在誕生之初,包括一直到現在,都是有生命力的。它直接展示文字編排的結構美、色塊本身的沖撞美或平靜的美,在傳統的、具象的、圖形花哨的商品貨架中,脫穎而出。關于國際主義風格的發展,有評論界認為,這是現代主義設計發展的新高度,也是形式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是一種形式上的進步,但是現代主義的倒退,它否認設計的功能主義原則,否認形式與功能的統一,形式大于功能否定現代主義的藝術觀。但客觀的說,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在一定時期內實實在在的征服了世界,成為戰后世界設計的主導風格。無論在廣告設計還是其他平面設計領域,“圖形化”趨勢,或者說用準確、優美的圖形語言傳播信息、解釋抽象理念成為視覺現代性質的重要特點。[3]因此,國際主義風格平面設計師的設計因其規律的運用,圖形與文字的系統化排列與幾何學組合,更因其作為國際性通用的圖形語言而受到全世界的推崇。
四、結語
我們的設計可能時常受到某種風格,某種思潮的影響,比如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包含的元素和理念在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它去裝飾化,務實,易讀,干凈的特點還有對于無襯線字體和網格系統的使用,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們的今天的設計。當這些東西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時,也許我們不會對它追根溯源,但是設計不僅是視覺的感受,其背后更有理性的觀念在支撐。總而言之,國際主義設計風格給世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甚至融入了我們的每一個人的生活,直到今天,這種設計風格仍然在包括但不限于設計的行業中悄無聲息地宣示著它的無所不在。今天各種風格的設計層出不窮,我們在設計這條路上走的很遠,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是從哪里出發。
參考文獻:
[1]唐然.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在當代的優劣勢分析[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6,2(08):36-38.
[2](美)金伯利?伊拉(Elam,k)著,王昊譯,棚格系統與版式設計(CridSystem)[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3]張秀娟,趙平垣.解析平面廣告設計領域的國際主義風格[J].美術大觀,2009(12):114-115.
作者:侯曉祎 尹廣蔚 單位: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