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水泥實訓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高職院校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并通過加強實踐教學以適應用人單位所需,本文將探討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強化校企合作來為學生構建實踐教學基地,進而使高職院校辦學成效不斷升值。
關鍵詞:校企合作;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推廣應用,在高職院校突出以專業技能培訓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在社會上收到較大成效。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改變了以往注重傳授專業理論知識的格局,轉而更趨向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中要求結合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將所學的實踐操作技能應用到實習過程中,以便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
1校企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
在我國高職院校教學中,校企合作已經受到越來越多院校及學生的歡迎,但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教學活動不容易找到適合實習的道路橋梁工程建設基地的現象;但為了提高公路監理專業辦學水平,高職院校通過與相關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公路試驗檢測中心,以及工程監理咨詢所等加強合作,同時還與施工單位、道路橋梁養護單位加強合作,通過不斷調整實訓管理制度,來配合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在資金投入方面,采取了多渠道融資的方式來籌集所需資金。其中包括:學院投資、爭取行業投資資金、同時還多方籌措資金,從而構建校企合作的資源共享型實踐基地。作為院校方面,通過向企業輸送實用人才幫助企業培訓員工;另一方面院校還注重師資力量的建設,應用編寫實用教材和強化教學實踐相結合,來提高本專業師資水平。
2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應用
一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改革措施
1教學體系的的創新
我國的經濟發展為目前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做好基礎性、根本性、原則性的工作任務是目前應該完成的要求,教學體系的改革首當其沖。當前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政治上合格的,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領域內有廣闊而扎實的理論基礎、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技術開發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加強科學基礎以及計算機基礎技術的學習,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技術無疑成為了影響社會生產的第一要素,強化學生的自然科學基礎能力同時結合計算機技術的適用,在加強其對自然科學本質理解的情況下,顯著提高其運用科學技術解決基本問題的能力和速度;其次是重視對工程基礎的學習,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中,基礎知識的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掌握了工程技術的共同理論、共同技術,即使就業工程中專業知識有所偏差,也能利用基礎知識彌補,強化學生適應人才市場缺口的問題;最后,建立完善的學科專業知識實踐教學平臺,為了培養更全面的應用型人才,針對地方經濟發展以及人才缺口方向,加大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有利于讓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就能迅速為企業創造產業價值,理應成為本次教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因此強化無機材料科學基礎、熱工基礎以及水泥等研究方法和實驗等實踐環節至關重要。具體到應用步驟,應加大對每一個環節的檢查力度,教師做出相應的實踐要求,一環扣一環,分步完成。保證學生的實踐環節無論是設計或是草圖繪制等階段都有配套的記錄,以便于對實踐教學質量的控制。同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驗,從事實驗操作并對實驗結果進行數據處理、誤差分析,有助于觀察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2建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首先,建立一支教學水平高、技術能力硬、思想素質好的師資隊伍,形成應用型學科的專兼職教學建設?!氨苄芤粋€,將熊熊一窩”,一位高水平的教師給學生帶來的好處是其他方面無法比擬的。教師不但要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更應該在實踐教學上給學生正確的指導,從一開始就避免學生走入操作的誤區。同時,學校可以與相關大型企業建立起互動關系,建立教學激勵機制,鼓勵教師與一線工作者多多交流,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聘用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在學校擔任客座講師,讓企業的技術人員向其講解各個生產線的優缺點,保證本專業學生能夠迅速掌握一線工作中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以幫助其迅速掌握學習中的要領,從而適應工作的需要。其次,積極開展與當地的企業相互合作,建立一批質量較高、相對穩定的校外技術實訓基地;將校外實訓基地建立在當地的相關企業內部,充分利用生產技術骨干和先進的生產設備;同時利用學校的實驗室,“材料制備技術”、“工程測試技術”、“材料表征技術”三大課程實驗及“專業綜合實驗”為建設重點,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學資源,把實驗室打造成技術培訓和理論知識結合的基地以滿足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工作。最后,要革新學生考核體系,開展校內證書認證制度過去的一卷考核體系已經不適應當前學習的需要,考生在考試前簡單突擊一下就能隨意應付過去,為了讓學生從深入理論研究,可以開展論文考察等形式,高屋建瓴的從應用的角度掌握理論的知識。目前,專業證書代表了各專業的等級水平,也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學??身槕绷鳂嫿ㄐ茸C書認證制度,建立獎勵機制,將職業資格證書引入人才培養機制,以鼓勵學生多多考取專業資格證書,強化基礎專業的理解,拓展相關知識的學習。
二結語
近年來,由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一再受到人們的質疑,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高職院校改革的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課程及教學方法改革也成為了完成這一任務的有效措施,而項目化教學方法也成為了加快完成這一任務的主力軍。項目化教學是一種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它將傳統的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圍繞著項目組織學生開展教學,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直接參與教學全過程,主動地進行體驗、感悟與探究。國務院于2014年5月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了要將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將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基本原則。為深入貫徹該項決定,基于沈陽職業技術學院“對接校園建設項目,創新高職專業建設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建筑工程學院針對建筑裝飾材料與檢測專業的學生,結合校園建設中數字化大廈前道路施工工程項目,開設了特色實訓課程,按照道路施工工程工作的流程進行課程教學,涉及到哪一部分知識點,就由哪門課程的專業教師進行講解及實訓,在該工程完成的過程當中,實現了真正的“教學做”一體化。
一、項目化教學方案的制定
項目化課程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學生小組學習討論的方式,將案例及情景教學法互相結合,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多數項目化教學方案的設定均以課堂為主。本次項目化教學方案是基于實際工程項目來進行制定的,針對大廈前道路施工工程項目的工作流程,結合建筑裝飾材料與檢測專業的學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及未來工作崗位的需求制定了特色實訓課程。基于學院在建工程,充分利用和挖掘項目建設前、建設中及建設后與該專業學生相關的教學資源,實現真實項目與項目教學的有機結合。遵照這一原則,由專業教師進行討論,使學生所學理論課程,包括建筑材料、建筑工程監理、建筑制圖與識圖、建筑施工及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等多門課程與工程施工進度相結合。同時在項目方案制定過程中,要依據企業需求劃分崗位技能,再依據崗位技能制定項目化方案,將學生將來步入到工作崗位當中所應具備的實踐技能體現在項目中。結合上述原則,我們最終確定了“了解工程情況”“安全教育”“識讀道路施工圖紙”“道路施工監理”“道路給排水系統”“道路施工技術”“材料進場驗收”等12個實訓項目,每一實訓項目均有具體的實施方案及教學目標,在方案制定過程中使實訓項目與工程進度相匹配。即工程進度具體實施到哪一實訓項目涉及到的內容時,由負責本項目的專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現場的實訓以及后期的總結,學院在教學運行安排上也給予了配套支持。
二、項目化教學方案的實施
結合特色實訓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方案,以2013級建筑裝飾材料與檢測01班為教學對象,進行了項目化特色實訓課程的教學,依據工程進度,開展實訓項目。如在具體施工項目實施前,進行的實訓項目為“安全教育”。該項目的實施,是以教師帶領學生親自到施工現場,結合施工現場中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隱患,向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講解這一形式展開的。在該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知識,同時也感性地認識到施工現場存在有哪些安全隱患,使學生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達到了相應的教學目的。除此之外,其他實訓項目采取了施工現場與教室及實訓室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如“道路施工監理”項目實訓,教師在帶領學生在施工現場熟悉場地、了解工地工人施工情況以及模擬監理工作,行使相應職責后,又將學生帶回教室,指導學生依據現場情況分別填寫《監理工程師通知單》《監理日記》及《工程暫停令》等監理資料。再比如“材料進場驗收”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在施工現場中實地參觀,根據路面施工進度,對現階段所使用到的材料進行講解及認識,介紹道路工程中所使用到的材料,啟發學生將道路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與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進行對比,了解其異同點,并現場取樣,帶到實訓室中進行具體性能測試,使學生掌握材料的性能測試方法。同時在實訓室中帶領學生復習學習過的建筑材料課程中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以此作為基礎向學生講解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通過對比,加深學生記憶。其他實訓項目如“識讀道路施工圖紙”“道路給排水系統”“道路施工技術”等也在實際施工場地中隨著工程進度陸續實施。全部實訓項目結束后,最終以形成的實訓產品及編制實訓報告的模式對學生進行考核。
三、項目化教學方案實施達到的效果
我縣新農村建設嚴格按照“二十字”方針的總體要求,以中央、省、市有關精神為指針,以農村環境整治為突破口,以水、路、電、能建設為重點,認真開展各項工作,基礎設施和各項公益事業建設得到較大改善。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各涉農部門、各鄉鎮的大力支持和齊心努力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年新農村建設總投資7426.652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3103.992萬元,文化體育事業建設投入資金3714.49萬元,生產發展投入資金323.7萬元,環境整治共投入資金238.2萬元,幫扶單位共幫扶資金46.27萬元?,F將20*年新農村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新農村建設完成情況
1、加強宣傳方針政策,營造新農村建設氛圍。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宣傳力度,在全縣營造了濃厚的建設氛圍。我縣電視臺開設新農村建設專欄,加強方針、政策和建設典型的宣傳。
2、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農業生產勢頭較好。針對今年春耕生產形勢,突出抓好備春耕生產,全力抓好科技備耕、物資備耕、資金備耕。舉辦各類培訓班230期,舉辦電視講座11期,舉辦科技大集9次,發放宣傳材料3.9萬份。全縣春耕期間共投放貸款4.66億元。全縣共完成大田播種193.8萬畝,其中玉米播種面積95.6萬畝,大豆播種面積56.3萬畝,水稻插秧17.2萬畝,馬鈴薯4.6萬畝,西甜瓜5萬畝、白瓜4.6萬畝蔬菜5.2萬畝。今年我縣遭受了建縣60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全縣農作物受災總面積為1,331,392.60畝。全縣累計投入抗旱資金近6800萬元,其中,縣財政撥付專項打井補貼資金1200余萬元,農民自籌3620萬元,協調縣農村信用社發放貸款1980萬元。全縣新打抗旱井3600眼,維修啟動原有抗旱井1500眼,投入抗旱設備5300余臺套。玉米、大豆、水稻總產預計可實現378,720.7噸,同我縣前三年糧食平均總產731,712噸相比較,預計今年我縣糧食實際產量可達到5.18成年。2、大力發展畜牧業,畜牧養殖量增長加快。以市場為導向,深入實施主輔換位戰略,突出發展生豬、肉雞、肉牛,加快發展奶牛。全力推進畜牧業科學化、產業化、規?;?、標準化,加速過腹增值,努力把畜牧業發展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按照《某某縣百萬頭生豬養殖產業發展規劃》的要求,養殖生豬給予優惠政策,每頭母豬補貼50元,后背母豬補貼200元,抓緊補欄,爭取銷售黃金期。在原有的基礎上,力爭到年末建2個可繁母豬超千頭的原種豬場和10個可繁母豬超200頭的二元種豬場,大力推廣“10+200”自繁自育模式(即:養10頭可繁母豬、年出欄200頭育肥豬),發展母豬專業戶,擴大基礎母豬群。據三季度末統計全縣生豬存欄385,513頭,出欄453,
695頭;黃牛存欄111,162頭,出欄95,104頭;奶牛存欄4,126頭,山綿羊存欄74,581只,出欄56,461只;家禽存欄383.8萬只,出欄466.6萬只。全縣共有各類養殖專業戶4571戶,有各類典型示范戶60戶,各類養殖專業村16個。全縣共上報畜牧小區86個。根據市“兩牛一豬”計劃指標,我縣新建2個生豬園區,新建2個肉牛園區,改擴建生豬園區2個,新建奶牛園區1個。共普查能繁母豬31,840頭,發放農戶場數6,370戶,發放補貼款159.2萬元,全縣后備母豬登記13,563頭,打耳標3,612頭。現全縣生豬補欄680戶,補欄生豬10,200頭。全縣共建黃牛繁改站點40個,現已人工授精母豬950頭,全縣新引進純種豬316頭,奶牛凍配630頭,黃牛凍配5,400頭。
3、加大對農民培訓力度,轉移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面向城市工業化、現代化、城鎮化的方向,根據市場的導向,強化對新型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素質,開展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加快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步伐。制定免費培訓農民工實施方案,到目前,技能性培訓2600人,引導性培訓3.7萬人,轉出勞務人員5.5萬人,勞務收入1.51億元。
1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1.1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工藝實踐
工藝實踐是結合專業課程而制定的與現場實習類似的一類實踐教學,通過自己動手,能夠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工廠的主要生產環節產生更為實際的感性認識,能對其生產過程有一個完整的了解,進而熟練掌握水泥、玻璃、陶瓷等工藝的操作流程,了解常用和現代無機非金屬材料設備的性能和用途,能借鑒材料工藝應用的成功經驗,通過工藝實踐的開展,為畢業設計和今后從事的專業工作打下基礎。
1.2專業實習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實習包括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兩個環節,實習均安排在企業進行。教學實習以現場參觀、集中講解和簡單操作的形式完成,通過實習使學生獲得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工廠生產的感性認識,加深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逐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并讓學生對生產過程有全面的了解,生產實習安排在專業課程教學之后,采用集中學習、分散跟崗的模式,為避免學生在進入實習基地對專業課與實習內容產生脫節感,在學生進行實習之前,將安排學生自主查閱相關教材和資料,使學生在實習之前對所實習的工廠基地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有利于學生認真對待實習、重視實習。通過系統的專業實習后,學生能夠熟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的各個生產環節,從原料準備到生產、運輸與管理的全過程,了解先進的生產技術與裝備,為今后的學習、工作及科研打下堅定的實踐基礎。學院要選擇一個好的實習基地,要求實習基地配備經驗豐富的指導老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科研場所以及設備,并且給學生可以參加實踐的機會,力爭通過生產一線的工程訓練,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另外,對于學生的考核不應該一味追求實習結束后撰寫實習報告,可以采取靈活的手段進行考核,比如以現場提問,答辯的形式,結合實習報告的形式來完成。
1.3畢業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