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食品質量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是國家賦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而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的重點和難點,則是對流通領域的食品質量監管。如今,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食品安全監管既是黨和人民高度關注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各地工商部門積極探索的一個重點領域。如何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履行好監管職責?本文旨在探討基層分局怎樣開展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1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基本狀況
1.1市場食品安全在流通領域的狀況(參考了2008年數據)
近年來,由于大力推行認證、索證、索票、信用檔案、場廠(地)掛鉤等準入制度,市場食品安全把關作用得到加強。調查顯示,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業采用了國際標準;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45%通過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類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7.11%設立了無公害產品專區,16.31%設立了綠色食品專區,6.14%設立了有機食品專區,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環境因素的占59%,實行食品衛生安全崗位責任制的達91%,把食品安全指標量化并作為考核依據的達86%。2004年,全國32.9萬家食品經銷企業中,有15.1萬家建立了進貨驗收制度,14.5萬家建立了購銷臺賬制度,11.9萬家建立了銷售食品質量承諾制度。
1.2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在市場實行監管作業
批發市場普遍實行了自檢制度,實施檢測的零售店鋪數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務部門定點檢測機構已覆蓋了較大的范圍,并形成了企業自檢、社會中介機構受托檢測和政府部門監督抽檢三道“防線”。據調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2.6%設立了檢測室,55.1%配備了專職檢測人員,其中最多配備了62人;連鎖超市中,73%配備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建立了目標責任體系,21%向其所屬門店派出衛生質量巡查專員。
摘要: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專業,本文針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體會,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體系三個方面采取改進措施,以期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適應新形勢下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關鍵詞:食品專業英語;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應用能力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專業,涉及食品安全、食品化學、食品營養、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加工工藝等多方面的知識內容。隨著食品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對食品專業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還要能夠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把握學科發展動態[1]。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一些院校對食品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有益的教學改革探索,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2-4]。在我校專業培養方案中,《專業英語》在本科教學的第五學期開設,共32學時。從學情來看,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部分食品專業必修課,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在英語水平方面,絕大多數學生已經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部分學生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英語基礎較好。然而,專業英語與基礎英語不同,屬于科技英語,具有以下特點:(1)專業性,包含大量專業術語;(2)客觀性,客觀闡述事實,鮮少主觀情感因素;(3)準確性,對專業術語的準確表達[5]。通過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食品專業英語詞匯量,能夠閱讀相關英文期刊,以勝任未來工作的需要。針對目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結合課程特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探討。
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內容較為陳舊,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訓練不夠。
目前國內食品專業英語教材的選擇面較小,更新速度比較慢,內容較為陳舊,不能反映飛速發展的食品科學技術現狀,缺乏前沿性和應用性。并且,現有教材過分強調閱讀和翻譯能力,對學生聽、說、寫等應用能力的訓練不夠,基本屬于“啞巴”式英語教學。事實上,食品專業英語作為一個交流學科先進信息的工具,對學生外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年,泰安市局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真抓實干,攻堅克難,開拓奮進,大力開展“質量建設年”活動,奪取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以及奧運安保、抗震救災、應對三鹿奶粉事件等專項工作的全面勝利,為泰安市經濟發展做出了新貢獻。
(一)重大事件考驗執行力、凝聚力、戰斗力。*年,質監系統發生的大事多、急事多、難事多。在重大事件面前,全市質監系統干部職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全力以赴,經受住了一次次嚴峻考驗,奪取了奧運安保、抗震救災、三鹿奶粉事件等專項工作的全面勝利。
全力做好奧運安全保障工作。按照省局奧運安全保障工作部署和要求,專門成立保障奧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按照“點面結合”的方式,對全市食品生產和特種設備制造、安裝單位加大監管力度,確保食品質量和特種設備安全不出任何問題。以供奧食品企業為“點”,以全市食品企業和小作坊為“面”,對于供應7個奧運城市的食品生產企業,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狠抓食品企業發證及證后管理,加強對食品小作坊的巡查,初步建立起了全過程、無縫隙、動態化的監管網絡。以泰山旅游核心區的敏感特種設備為“點”,以全市特種設備為“面”,深入開展特種設備“隱患治理年”活動和安全百日督查專項行動,全面排查特種設備安全隱患。肥城市局榮獲“全省質監系統奧運保障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積極投身抗震救災工作。5·12四川大地震發生后,全市質監系統組織人員深入一線督促活動板房、帳篷等救災急需物資生產企業把好原料進貨關、工藝流程關和出廠檢驗關。9月19日,山東泰鵬家居用品實業公司生產的抗震救災物資順利通過抗震救災物資名牌產品的驗收。對抗震救災物資開辟“綠色通道”,進行免費檢驗,并從質量、標準、計量、特種設備等方面積極為企業提供服務。同時號召廣大干部職工積極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全市質監系統累計捐款30余萬元,捐衣被500余件。
及時妥善應對三鹿奶粉突發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立即啟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響應,緊而又緊、實而又實、穩而又穩地做好乳制品監管工作,向省局和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截至目前,泰安市乳制品企業生產的產品均未檢出三聚氰胺。首先,對乳制品企業零距離監控。利用區域監管信息系統,迅速摸清全市11家乳制品企業的情況。在國家質檢總局部署駐廠監管之前,各區域監管人員第一時間趕到11家乳制品企業,對原材料進貨、生產過程、產品出廠等關鍵環節嚴格監控,要求產品不經檢驗及檢驗結果不合格,不得出廠。同時,按照省局部署,迅速對所有正常生產企業全部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對企業生產現場關鍵控制點進行全天候視頻監控。第二,加快檢驗能力建設。按照省局和市政府領導指示,迅速投資200余萬元(其中市政府財政支持100萬元),新購置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檢測設備,并積極購置、貯備檢驗所需的標準物質和檢驗儀器,在最短時間內形成對三聚氰胺的檢測能力,使泰安市成為全省第一批具備檢測能力的市之一。第三,盡快建立消費者消費信心。充分發揮質監部門公證檢驗和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及時通報我市乳制品質量檢驗情況,使消費者樹立了消費牛奶的信心。泰安市委書記楊魯豫、市長李洪峰、副市長閆新建專門聽取了該局關于全市乳制品監管情況的匯報,對該局工作給予高度贊揚。
(二)基礎工作實現高標準、嚴要求、重效果。把握“質量建設年”活動主題,按照“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科學決策,科學部署,扎實推進名牌、質量、計量、標準、科技創新等各項基礎工作邁上新臺階。
【摘要】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特色骨干大學和特色骨干學科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人才培養應與學科優勢特色、行業未來發展相結合,發揮學科優勢資源,培養行業急需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性且系統化的工程,從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到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等構建需要大量反復的研究與實踐。本文主要以鄭州輕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為例,著重探討近年來學科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改革措施和成果,以期為相關學科人才培養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特色骨干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鄭州輕工業
大學202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立項鄭州輕工業大學為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學建設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入選特色骨干學科(群)。本學科始終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為目標,堅持立足河南、面向全國,以國家和地方行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聚焦肉品、速凍、果蔬加工等河南省優勢食品產業和煙草行業發展重大需求,以解決行業關鍵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為牽引,匯聚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和團隊,突破重大理論和關鍵技術,產出標志性成果,培養學科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和高端實用人才,助力河南省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培養大批創新型應用型人才。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特色骨干大學和特色骨干學科建設的關鍵任務之一,它始終應與學校及學科特色優勢相結合,發揮學科優勢資源,培養行業急需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性且系統化的工程,從人才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順利運轉需要大量反復的研究和改革。本文主要以鄭州輕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為例,著重探討近年來學科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改革措施和成果。
1以特色骨干學科為核心,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學科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堅持“三全育人”方針,課程思政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以食品科學與工程特色骨干學科群為核心,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工程建設,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教學成果,建設了一批集本科與研究生培養和學科建設于一體的高水平專業和實踐平臺,著力培養綜合素質高、國際視野寬和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人才培養質量達到國內一流。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使得學科的人才培養邁入了一條康莊大道,2021年8月實現了博士學位授予權的突破。未來通過博士層次的培養,本學科將會成為河南省食品領域拔尖創新的培養基地,為河南省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2以一流專業建設為契機,完善人才培養模式
1在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食品安全知識
所謂滲透,就是在進行相關課程教學時,對教學中涉及有關食品安全知識的內容進行及時的、適當的知識加深、更新以及思維拓展.通過畫龍點睛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改革,既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對緊張的教學時間安排造成新的沖擊.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滲透食品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我們開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機物對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學污染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食品污染問題,如農藥、添加劑、包裝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教學過程可以根據相關內容,有針對性地滲透有機物對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訴學生化學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講烯烴的化學性質———聚合反應時,可以插入包裝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內容及其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作為包裝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較安全,而聚氯乙烯單體———氯乙烯不僅具有麻醉作用,還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說明如果食品包裝材料選用不當,會造成食品污染,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為了提高食品的色澤,吸引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蘇丹紅.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學習,并介紹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紅素等.在有機化學中,類似的例子很多,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白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意識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經將人類包圍.然而,人們卻忽視它的存在,并且將這種威脅置之度外,這與人們的錯誤觀念和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以及對食品污染危害的認識有關.因此,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防范,從而增加他們的憂患意識,消除食品污染帶來的隱患.曾經震驚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俁病”,原因就是汞在水體中通過食物鏈逐漸富集,最后危及到人們的健康.把這個事件與乙炔水合反應結合起來,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乙炔水合反應的學習,另一方面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嚴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豬肉、豬內臟,出現肌肉震顫、頭暈、嘔吐、心悸等中毒癥狀,后被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確認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類化合物的學習中插入瘦肉精事件這一生活實例,講述食品污染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害,更容易增強學生的食品憂患意識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