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建設和諧校園,是弘揚和諧文化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客觀需要。民族學生是高校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和民族文化多樣性的今天,了解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分析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存在的問題,探索加強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的有效途徑,對構建和諧校園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和諧校園;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快速發展,高校招生規模進一步擴大,招生生源也呈現多樣性特點,其中,民族學生人數也顯著增加。民族學生作為高校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力量。在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和民族文化多樣性的今天,了解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分析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存在的問題,探索加強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的有效途徑,對構建和諧校園、促進民族學生全面發展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
(一)構建和諧校園建設的需要
科學有效對民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引領是高校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和有效手段。通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可以有效實施“和諧校園”構建的新教育價值取向和教育理念,可以確保和諧校園建設的方向和實施,扎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幫助民族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教育,引導民族學生樹立和諧發展和與人和諧相處的理念,進而促進和諧校園精神的創造、促進制度體系的闡釋、分析和普及推廣及受教育者的素質塑造。
(二)實現民族文化多樣性發展的需要
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和諧發展是民族關系和諧的源泉,在高校和諧校園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可以讓學生更好了解和認識文化內涵,保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又能夠讓民族學生在文化交融中增強自我認同感,培養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促進各民族間多渠道、多層次的文化交流學習,提高其在就業和擇業過程中核心競爭力,為進一步提高民族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打下堅實基礎。
(三)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要
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任務。民族學生作為高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成長環境更加復雜多樣,學以致用更加艱難,因此,在構建和諧校園的視閾下,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加強對民族學生思想教育的引領作用,突出重點,將工作做實、做牢、做細,喚醒民族學生“三個”意識,培養民族學生“三自”能力,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將他們培養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從而推動和諧校園的構建。
二、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存在的問題
(一)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分類指導
在黨的報告中指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钡窃S多高校沒有把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放在貫徹黨的意識和主張,自覺服從服務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來落實,對思想政治引領工作肩負起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認識不夠,在人、物、力等資源沒有給予充分保證,不能有效地將校內外資源的合理整合并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同時沒有考慮和重視到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沒有找準工作著力點和結合點,沒有聚焦突出問題,缺乏分類指導,導致引領的效果不理想。
(二)引導教育把握不夠,缺乏自覺性
首先,高校共青團干部由于人員少,日?;顒佣?,缺乏和民族學生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對民族學生的實際困難、自身壓力以及真實的思想狀況了解不夠,未能把民族學生思想引領工作做實、做牢、做細,工作缺乏自覺性;其次,高校共青團干部多數都是剛畢業就進入共青團系統,在知識認知、工作經驗、理念信念等方面比較欠缺,同時缺乏系統化培訓和學習,無法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引領的內涵,導致開展思想政治引領的吸引力和說服力不足。此外,由于社會環境復雜多變性和民族文化、心理特質、民族歷史等特殊原因的影響,民族學生的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國家認同感不強、宗教信仰盲目、價值觀偏差、心理素質偏低、學習能力下降,興趣缺乏和進取心缺失,導致開展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效果不理想。
(三)教育觀念手段落后,缺乏創新性
現今許多高校在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過程中,教育觀念落后,缺乏針對性、靈活性的個性化指導,在“兩課”課程設置上也沒有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相對應的教育內容,對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缺乏實效性。同時對多媒體技術、新媒體等媒介以及民族學生所喜歡的文體活動特點掌握不夠深入,教育手段缺乏創新,不能有效地對民族學生思想進行的教育引導。
三、加強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的有效途徑
(一)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工作機制
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具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民族學生的生活方式、習俗以及民族情感,通過建立民族學生管理體制、管理責任制、預警機制等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的工作機制,學會分類引導,統籌規劃,重視民族學生個性差異,關注民族學生思想動態,掌握其發展變化規律,因材施教,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育人環境。
(二)創新教育理念和方式
針對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現狀和制約因素,從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特點出發,對民族思想政治引領教育理念和方式進行創新,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心和幫助民族學生,對經濟有困難、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在學習、就業上給予引導和關懷,使民族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理解和掌握科學學習方法,學會獲取信息來源的方式,提高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從而使民族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高度認同。同時要發揮網絡思想政治引領資源優勢,將思想政治引領與網絡學習緊密結合,加強網絡資源的使用、建設和有效監管,積極用主流、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思想和信息占領網絡陣地,不斷擴寬思想政治引領的新途徑,不斷推動思想政治引領更加廣泛深入到民族學生學習和生活。
(三)強化共青團組織作用
共青團組織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平臺和有效載體。因此要把握好形勢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緊扣時代主題,豐富教育內容,積極探索有效形式,努力引領民族學生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奮進,與學校齊發展,形成團委主導、骨干帶動、支部落實,青年學生參與的思想引領工作立體化工作格局,構建依托黨團重大會議,深入學習相關路線、方針、政策;依托重大紀念日,開展貫穿全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依托重大歷史事件,開展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機制。同時圍繞“三個依托”,通過組織舉辦報告會、“中國夢”、“一學一做”、“我與祖國共奮進”“三觀三熱愛”等主題教育活動、“踐行新思想,擁抱新時代”組織生活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團日活動、“研讀報告,首府青年話使命”主題演講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發揮共青團組織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使民族學生進一步堅定信仰、樹立信心、理性思考、明確目標、提高素質,積極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
(四)營造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校園文化氛圍
尊重和理解各民族間的文化是促進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手段,是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的基礎。將不同民族文化融入到整個校園文化的視野當中,才能讓校園文化的內容更加豐富和充實。因此,我們要積極搭建開展民族文化的活動平臺,結合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風俗,通過開展“民族特色文化”主題講座和座談會、民族傳統體育競技、民族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民族歌舞表演等民族文化活動進一步弘揚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民族團結,彰顯對民族學生的重視和對民族文化的尊重,滿足民族學生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陶冶了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營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圍。因此,在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和民族文化多樣性的今天,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要基于民族學生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工作機制和內容,創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拓寬教育途徑,使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獲得生機和活力,從而推動和諧校園建設。
【參考文獻】
[1]鄭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構建和諧校園的關系[J].勞動保障世界,2013(9):10.
[2]孫璐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和諧校園構建的相關性研究[D].南昌:江西理工大學,2009.
[3]朱雯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諧校園構建中的意義與功能[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8(2):96.
[4]魯提普拉夏爾皮丁.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2.
[5]張永軍.構建和諧校園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黑龍江:齊齊哈爾大學,2013.
[6]陳龍濤.民族文化融入視域下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培養機制構建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6(4):52.
[7]徐卿.和諧校園理念引領下的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69.
作者:曾揚陽 單位:廣西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