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會計政策選擇效率性分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會計政策選擇類型在理論上大體可分為機會主義型和效率(或有效契約)型。會計政策選擇具有效率性,但也為經理人員的機會主義行為打開了大門。在我國,由于企業缺乏一系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會計政策選擇的機會主義仍然嚴重。為此,必須建立適合我國企業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會計政策選擇貫穿于企業從會計確認到計量、記錄、報告諸環節構成的整個會計過程。這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過程。
西方實證會計理論研究成果表明,會計政策選擇理論上大體可以分為機會主義型和效率(或有效契約)型。筆者認為,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具有效率性,但也為經理人員的機會主義行為打開了大門。在我國,由于企業缺乏一系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會計政策選擇的機會主義仍然嚴重。為此,必須建立適合我國企業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一、會計政策選擇的機會主義和效率性會計政策選擇的機會主義假設經理人員利用會計政策選擇以實現自身效用最大化,效率型假設經理人員利用會計政策選擇降低契約成本,以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分紅計劃假設及有關經驗數據顯示了經理人員有很強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即增加經理人員自身的財富而降低股東等外部人在企業總價值中所分享的份額。
但也不盡然。一方面,在資本市場有效的情形下,外部股東通過預期經理人員會計政策選擇機會主義行為,降低了他們因購買經理管理才能而愿意支付給經理的報酬。因而經理的這種機會主義或會計政策選擇所導致剩余損失依然由經理承擔。另一方面,假定經理因報酬契約的存在而成為企業的剩余索取者,經理有動機采取那些增加企業總價值的會計政策。由于企業的總價值因這些會計政策的采用而得以增加,因而經理可以在不減少企業其他參與者財富的基礎上實現自身財富的增加。因此這類會計政策的選擇是有效率的。
這一效率性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盡管在理論上,內部管理所用的會計信息與對外報告的會計信息不必強求一致,但由于信息系統的成本問題,實際上在更多的場合,二者往往是相同的。因而恰當的會計政策可以通過管理的改善來提高企業的價值。如和固定資產經濟壽命與使用方式更相關的折舊方法,可以幫助管理人員作出較優的決策,也可有效地考核相關人員的績效并起到激勵作用。
2.會計政策選擇可以起到降低稅負的作用。許多減少收益數的會計方法,如存貨流動的后進先出法,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法,即可實現這一效果。
3.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著重大的不確定性,由于契約的不完備性,契約無法預計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意外情況的出現,使得契約雙方很難就新情況重新修訂契約。賦予企業經理人員在會計政策選擇方面具有某些靈活性,能夠使企業對其環境和不可預見的契約后果做出靈活的反應。
4.會計政策選擇具有信號的性質。會計政策選擇可以起到傳遞有關企業質量信息的作用,高質量的企業可在采用較為穩健的會計政策的情況下,依然報告出較高的收益,而低質量的企業若采用類似的會計政策將出現虧損,因而穩健的會計政策向市場傳遞了經理人員對企業的前景充滿信心的信號,而且通過信號機制傳遞的信息可靠性較強。一個理性的經理究竟采用機會主義式的還是有效率的會計政策選擇,將會在會計政策選擇對企業價值所產生的影響及因管理報酬的存在對經理個人財富的影響之間權衡。具體到某一企業則純粹是一個經驗研究的問題。根據克理斯蒂和齊莫爾曼(1994)的研究成果,即使在接管目標企業之中,盡管存在著一定的機會主義式的會計政策選擇,但效率性對這些會計政策選擇卻有著更強的解釋力,從而對于絕大多數企業而言,會計政策選擇的效率性應該是起主導作用的。
二、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激勵約束機制作為會計政策選擇主體—經理人員,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會計政策選擇必然為他們的機會主義行為提供可能。要促使經理人員從股東價值最大化出發作出效率型的會計政策選擇,就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具體包括:
1.經理人員激勵兼容的報酬方案。經理人員的報酬方案是關于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者如何分配經營成果的一種契約,其構成直接影響著會計政策選擇的類型。若在報酬方案中引人會計收益以外的其他變量,如與企業股票價格相掛鉤的紅利,允許經理于未來若干年內行使的認股權計劃,視企業未來經營情況而定的退休后福利等,則經理人員的報酬不僅取決于企業當年的會計收益,更取決于企業目前和未來的股票價格。經理人員為了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必然會選擇有助于企業健康發展的會計政策。
2.公司的治理結構。一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能給經理人員以適當的約束,使行為符合股東的利益,并且股東對其經營行為不滿時有能力解除不稱職的經理人員,大股東和董事會的監督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經理人員會計政策選擇的機會主義行為。
3.市場機制。來自市場的壓力是對經理人員會計政策選擇最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他們通常受到來自證券市場、經理市場、接管市場的壓力。一方面,競爭的經理市場和有效運行的接管市場促使經理人員為追求自身效應最大化而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這是因為理性的經理人員都希望在經理市場上有一個較高的人力資本價值,而其又取決于所經營公司的市場價值;同時如果經理人員未能使公司價值達到最大化,該公司將成為被接管的目標公司,一旦接管成功,經理人員往往被撤換。另一方面,有效證券市場并不受經理人員會計政策選擇的“欺騙”,它會根據其他競爭性的信息來源(包括計算會計數字的方法)對企業已公布的會計數字作出調整。在證券市場、經理市場和接管市場的壓力下,經理人員為了達到自身效用最大化,需從股東的利益出發,選擇能降低契約成本的會計政策。
三、建立我國上市公司的有效激勵約束機制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進一步深人,同時伴隨會計準則國際化步伐的加速,我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會計準則這一“通用契約”愈來愈多地體現出“靈活性”多于“統一性”的特色,這便為企業管理當局提供了廣闊的會計政策選擇空間。同時,我國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的效用函數與會計數字的關系極為密切,證券市場尚不發達,經理市場遠未形成,公司治理結構中“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因而企業缺乏一系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會計政策選擇的機會主義行為必然嚴重。因而,我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會計政策選擇行為將會呈現出比以往更為復雜的情形。研究表明,在一系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作用下,會計政策選擇成為一種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范式。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激勵管理當局更多地采用有效率的會計政策,而不是驅動其一味地選擇機會主義政策,成為迫切需要加以解決的問題。
1.改變管理報酬計劃的報酬結構,以會計信息為基礎的短期激勵與以市場價值信息為基礎的長期激勵相結合。實證研究表明,單純以會計信息作為管理報酬計劃依據的情況下,經理有著重大的動機采用機會主義的會計政策,如果在管理報酬中恰當地引用股票價格信息,這可驅動經理人員偏好于以提高企業總價值為目的來采取有效率的會計政策。
2.改革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的持股制度,逐步推廣股票期權計劃。在管理報酬計劃中引人股票價格這一信息變量,旨在使經理人員因管理報酬計劃而成為企業的剩余索取者。將經理人員的利益與公司(股東)利益聯系在一起,從而達到長期激勵的目的。我國上市公司現存的高級管理人員持股制度無法達到預期的激勵效果,其缺陷主要表現在:(l)管理人員的持股比例偏低,不能產生應有的激勵作用;(2)持股制度定位不明確,作為一種福利制度安排,剩余索取權產生的激勵效應蕩然無存。另外,持股制度僵硬,有關法律法規不完善。因此,改革現有的高級管理人員持股制度,使其發揮出應有的激勵效果已勢在必行。超級秘書網
3.完善與股票期權制度有關的法律法規。實施股票期權制的主要障礙是股票來源和經營者參與公司稅后利潤分配的程序及特定的稅收優惠。從國際慣例來看,企業股票期權計劃中的股票,主要是通過增發新股和回購本公司股票來實現,但在我國這兩個渠道都受到相應限制。同時,現行公司法雖然規定了所有者從公司取得投資收益的程序,但沒有規定經營者參與收益分配的具體程序,公司章程的內容也不包括經營者的分配方式,從而使經營者參與收益分配缺乏應有的法律保障。在稅收政策方面,實施股票期權計劃的公司和個人也沒有得到任何的稅收優惠,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司的成本,減少了經營者的實際收益。因此,為順利實施計劃,必須完善《公司法》、((證券法》和《稅法》等,這些法律法規在以后修訂或完善時,注意考慮股票期權問題。
4.完善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一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給管理人員以適當的約束,使其行為符合股東的利益,并且股東對其經營行為不滿時有能力解除不稱職的管理人員。股東和監事會的監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管理人員會計政策選擇的機會主義行為。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如國有股一股獨大和內部人控制等問題),現狀巫待改變。進行規范的公司管理,就是要在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基礎上,通過正確處理股東、董事及經理層之間的關系,公司與利益相關者(如員工、客戶、債權人和社會公眾等)之間的關系,以及正確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上市規則等,確保全體股東的利益。
5.培育有效且穩定的外部治理機制。通過激勵競爭的外部市場所實施的間接控制,是對管理人員會計政策選擇最為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這包括證券市場、經理市場和接管市場等。如若經理人員經營不善,在證券市場上公司股價會下跌,在接管市場上公司將成為被其他公司接管兼并的目標,而經理市場(主要指利用市場供求價格機制的作用對經理階層進行有效激勵和監督的一種市場機制)則提供了一個成本較為低廉的對經理階層的懲罰機制。這些外部市場壓力都可能驅使理性的經理人員為達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追求企業價值或股東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美」瓦茨,齊默爾曼著,陳少華,黃世忠等譯.實證會計理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白云霞.試論企業寫作論文會計政策選擇的效率性〔J〕.四川會計,2(X刀,(7).
【3】段文清等.管理報酬契約與會計政策選擇〔J〕.會計研究,2以)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