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現狀調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農村公路的不斷快速發展,管理、養護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農村公路的正常使用、行車安全和長遠發展。在當前中央提出的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的總目標下,如何更好地進行有效的農村公路養護,提高公路通行的舒適度,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旨在以棗陽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現狀為依托,深入剖析當前農村公路管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農村公路管養的合理性建議,為農村公路管養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對策
1農村公路養護現狀
1.1養護機制日臻完善
一是及時成立了農村公路養護組織領導機構,明確以交通部門為主體、農業、水利、財政等部門協作配合的工作專班;二是制定了《棗陽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實施細則》和《棗陽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績效考核實施方案》,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進行了詳盡的規定;三是市政府和各鎮(辦、區)制定了公路養護考核辦法,落實專班或專人具體負責公路日常養護工作,基本做到了有路必養,有損必護。
1.2養護水平不斷提高
從調查情況看,農村公路整體養護質量普遍提高。一是公路路面破損維修、清縫、灌縫、路肩培土、路面保潔里程不斷增加,并已形成制度,專人負責,定期開展;二是大多數鎮(辦、區)都能按照養護方案安排專班或專人工作定期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時解決;三是在橋梁、彎道、陡坡、街道、村莊、學校以及交叉路口等危險地段、事故易發地點設置了警示標示,最大限度保障了安全暢通。
1.3養護資金逐步落實
一是設立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專戶,統籌安排,統一管理,專款專用,最大限度保障公路養護的需要;二是市財政每年安排的養護預算經費,按照年度養護計劃據實申報的方式實施,由市、鄉鎮、村分別按比例承擔;三是部分經濟財力好的鄉鎮安排有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從總體看,各地針對通村公路養護都有一定的配套資金,并呈現逐漸增加的態勢。
2公路管養中存在的問題
2.1主體意識弱,管養工作不到位
農村公路管養實行“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分級管理模式。但從實際情況看,部分鎮村“重建輕養、只建不養”現象突出,沒有把管養工作真正擺正位置、抓在手上,不愿花人力、財力去落實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明確地方政府的管養責任主體,且落實地方政府管養責任是全面實施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的關鍵環節。
2.2管理體制不順,管養機制不健全
從目前開展管養工作的情況看,由于受認識不夠,主體不清,資金籌集困難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致使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不順暢。市、鎮、村三級的農村公路管養工作基本處于無管養機構,無固定管養人員、無管養經費,無養護機具的“四無”狀態。
2.3養護預算經費和養護配套資金不到位
依據《棗陽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市級財政按照每年每千米不低于1000元的標準,安排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管理資金,并列入了本級財政預算,主要用于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經費及公路管理機構人員經費。而作為養護責任主體,一些鄉鎮只列入了養護資金,沒有列入養護配套資金。
2.4通村公路路政管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1)超限超載治理難。據鄉鎮政府和群眾反映,目前有不少大型超限運輸車輛為躲避干線公路治超,繞道從已建成的鄉村公路上通過,對本來就建設標準低、承載能力差的農村公路造成了嚴重破壞。(2)群眾愛路、護路意識比較淡薄,在路面上堆放雜物、占道經營、打谷曬糧、傾倒垃圾等現象隨處可見。由于路政管理缺失,農村公路基本上處于失管、失控狀態,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問題亟待規范加強。
3管養工作建議
農村公路“三分建、七分養”。筆者建議將農村公路養管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全面落實公路管養工作“五個到位”,即:管養責任落實到位;機構人員配備到位;制度制定、執行到位;資金籌措管理到位;監督檢查、考核到位。
3.1加強領導,落實管養主體
市政府是全市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領導全市農村公路的管養工作及重大問題的協調;市交通部門在市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各鎮(辦、區)做好農村公路的養護和管理工作,具體承擔縣道的管養工作;各鄉鎮政府是本轄區內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的責任主體,具體承擔本轄區內鄉道的管養工作;各村委會在鄉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具體承擔本村內村道的日常養護工作。市政府應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納入鎮(辦、區)年度工作目標考核體系中,考核結果直接與鎮(辦、區)領導班子工作實績掛鉤,促使鎮(辦、區)領導真正重視并大力支持農村公路管養工作,促進農村公路各項養護管理工作得以正常開展,逐步實現農村公路管養工作正常化、規范化。
3.2建立機構,健全管養機制
組建市、鎮、村三級聯動的農村公路管理網絡體系,一是成立農村公路專業養護工程隊,具體承辦縣道養護工作事宜,履行公路管理養護職能;二是鎮(辦、區)要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站,根據各地通村公路管養里程,每站核定人員3人~5人,鄉鎮政府要明確1名分管領導擔任站長;三是以行政村為單位成立通村公路養護協會或養護專班。各村根據實際需要,落實本村村道日常養護專(兼)職人員。逐步實現“有錢養路、有人養路、有人管理、管之有效、管之長效”的公路管養工作長效機制。
3.3加大投入,確保養護資金足額到位
筆者建議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北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鄂政辦發〔2007〕61號)文件精神,按照縣級財政每年每千米不低于1000元養護經費標準,把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列入市級財政預算并足額撥付到位。各鎮(辦、區)作為農村公路鄉、村道路的養護管理責任主體,要為通村公路配套相應的養護資金。同時,要整合基層各類可用資金,用于通村公路養護,建立穩定的養護資金籌集渠道
作者:于靜 單位:棗陽市市鄉公路管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