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環境下法律意識的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大學生的維權意識較強
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在淘寶上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時”,選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占了68%。大學生的版權意識不足對于“你在網上轉載文章會注明作者和出處嗎”這一問題,有36.9%的被調查者選擇“沒有”,說明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對他人勞動成果還不夠尊重,對著作權保護意識仍顯不足。大學生對個人信息不太重視對于“你在注冊一些網站的時候會不會把自己的真實信息填寫上去”,有73.8%的人表示會將真實信息填寫上去;僅有26.2%的人表示不會。這些數據都能顯示出大學生的個人隱私并不重視,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被泄露。
2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反思
2.1大學生自身網絡法律意識淡薄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自由性,淡化了網絡使用者的真實身份,有不少人會將自己的真實信息完全暴露。也有人在這自由的空間中開始肆無忌憚。例如隨意散布虛假消息,未經他人同意隨意上傳視頻照片至網絡,利用漏洞攻破他人密碼竊取或騙取財物,破壞他人網站等等嚴重行為,自以為自己的行為無人能知,為所欲為,最終逃脫不了法網的制裁。
2.2高校網絡法制教育實效性差
當前高校開展法制教育最主要的載體就是針對每一位大一學生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部分高校主要是由思修課教師完成的,以傳統教育觀念為主,課堂教學模式只注重灌輸課本知識點和考試通過率,由于非專業性導致他們自身對法律知識的理解與研究不夠深入透徹,以致大部分大學生對法制教育的熱情與興趣不高,法制教育課逃課率高,加上課程內容與大學生的實際關聯性不強,網絡違法犯罪等知識涉及甚少,因此學生真正能學到的網絡法律知識也非常有限。
2.3社會網絡法制不健全
我國的網絡立法相對滯后,無論在立法的數量上還是在立法的層次上,都與現實需求有不小的差距。尤其在國家網絡信息安全、網絡內容管理、電子商務活動等方面存在法制不健全的尷尬。由于當前網絡違法犯罪方面的立法不健全,有些行為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以致有人專門鉆法律的空子進行損人利己的行為,破壞網絡環境的秩序。
3增強大學生網絡法律意識的對策
3.1大學生要自覺學習法律提高自身網絡法律意識,并強化網絡道德自律
如今互聯網“網”住了很多的大學生的日常休閑時間,除了電腦終端,手機多媒體上網絡的推廣使得潛在的網絡陷阱無處不在,其所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大學生必須自覺學習網絡法律知識,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辨別網絡信息真偽的能力,隨時約束自己的網絡行為,強化個人網絡道德自律性,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和隱私、不惡意散播謠言、保護國家信息安全等,避免陷入網絡陷阱;另一方面,也增強自身權利保護意識和維權能力,重視對私人信息的保密、虛擬財產的保管,在權利受到侵害時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2高校加強網絡法制教育,加大對網絡侵權與違法犯罪危
害性等方面的教育,豐富大學生網絡法律知識首先,在第一課堂的法制教育課中,應當轉變教育觀念,改善課堂教學環節增強大學生的法律認知能力,增強法制教育的實效性。授課內容增加大學生關心和關注的網絡法律知識,并予以重點講解,結合當前已經發生的違法案例,讓大學生了解哪些網絡行為是違法,以及哪些行為可能對他人和社會造成嚴重危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劃清界限,規范網絡行為。其次,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擴展法制教育的渠道,如組織法律知識競賽、辯論比賽,提高學習法律興趣,讓他們主動去學習法律知識,全方位地了解現有網絡法律知識,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再如開展網絡法制教育系列講座,邀請法官檢察官以及法學專家等舉行講座,豐富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也強化法制教育的專業性和準確性。
3.3健全網絡法律制度,加強網絡環境的社會監督
培養大學生的網絡法律意識離不開健全的法律。虛擬的網絡背后是實實在在的,都是有血有肉的法律主體,都是人的行為,涉及人的權利和利益。因此虛擬的互聯網必須要有現實的法律加以規范和約束。網絡行為必須得到明確地加以規范和監管,讓這些法律變成有牙齒的“老虎”,真正起到懲罰違法犯罪,規范網絡秩序的作用。法律制度的保障還必須有專業化的執法人員來實施監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作者:王橋蓮單位:溫州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