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二胡的未來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政府要投人部分經費
鼓勵專業民樂團體的音樂創作和演出,從而為二胡音樂的發展提供動力,鼓勵優秀的民樂團體和民樂作品,立足國內,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傳統民樂作品的原貌,讓世界人民領略傳統民樂的神韻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魅力。民樂創作是民樂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只有不斷創作出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的作品,并通過演奏讓它進人民眾的生活,民樂才會繁榮和發展,而現實情況是民樂創作相對落后,優秀的作品少,我們現在演奏的一些民樂作品很大一部分是以前創作的,不是編曲的,就是中國的民間小調,雖然也很優秀,但由于缺乏新意,與時代相差比較遠,很難得到現代人特備是年輕人的認同,所以創作出與時代息息相關的優秀二胡作品就至關重要。另外要加強作曲家和演奏家的溝通,目前,民樂創作人員大部分是專業作曲家及演奏家,專業寫民族器樂作品的位數不多,加之對民族器樂缺乏一定的演奏經驗,所以創作出來的曲目不一定成功,有些曲目很難演奏,不能充分展現民樂的魅力,而演奏家創作的曲目往往偏重于技巧和和聲效果,旋律流暢度欠佳,樂曲缺乏深度,所以,作曲家如果和演奏家相互更好的溝通,將會產生更好的作品。中國的優秀民族音樂要打人國外市場,不僅是中國文化進人國際舞臺戰略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民族音樂人身上肩負的使命,當前,外國人對中國的傳統民樂并不是很了解,一些稍微懂的傳統民樂的人也只是停留在幾個熟知的傳統曲目上,對中國民樂的審美價值缺乏認可,中國民樂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先通過精彩的演出讓人家了解中國民樂,政府要從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高度來提高對傳統民樂的認識,政府每年春節期間都應舉辦國家級的民樂專場,要利用媒體加大對民樂的宣傳,使傳統民樂的本色永駐民心,中央民族樂團到美國和奧地利的演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既有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又宣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加強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力。
二、讓二胡及二胡音樂進課堂
使它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學校教育是人們獲得知識的重要渠道,對民樂的普及及提高起到重要作用,我國高校一直是以外來的教育模式為指導,極度重視聲樂鋼琴技巧的教學而忽視了民樂的普及教學,形成了西樂優于國樂的觀念,只對少數學習民樂的學生開設系統的民樂教學,導致課程開課率低,雖然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民樂也走出了國門,向西樂進行挑戰,展示了它的不可替代性,但是還是沒有打破西樂優于國樂的觀念,由于對于民樂的不重視,出現了對民樂改革的不徹底,出現了高校民樂教師課時少,改教理論課的現象,民樂生源也面臨危機,有些器樂學生由于沒有所學專業的教師而處于停頓狀態或該學其他專業,只有古箏專業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情況好一點,在高校民樂選修課過程中的情況也不太好,往往民樂選修課只在大三時開始上課,大四又因為論文和實習,也上不了兒節課,因此,真正的學習時間只有一年,對于這門課的學習可想而知,所以高校一定要調整政策彌補對民樂重視不夠的情況,以便及時彌補對民樂的學習和保護。在國外,很多國家都在小學、中學甚至是幼兒園里開設了國樂課,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民族音樂,但是在我國,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的音樂課得不到重視,音樂教師沒有地位,很多音樂教師不是音樂專業出身,在授課過程中也就缺乏傳授民樂知識及技巧的能力和興趣,只能是唱些流行歌和音樂欣賞課,形式很單一,這樣學生就沒有機會學習和領略民樂,現在中小學的音樂腳自_【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簡易樂器都是豎笛,雖然這種樂器簡單易學,但是它卻沒有我們中華民族的音樂元素,二胡作為一種演奏方便、歷史文化深厚的樂器,如果讓中小學學生及早學習它,可以說對繼承和發展民樂將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另外二胡這種樂器又容易攜帶,而且也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學,演奏和欣賞方面也符合中小學生的審美,比較容易接受,因為他們生活中隊這種樂器了解的比較多,學起來會容易的多,學到一定地步后,可以讓他們演奏一些反映當地文化的音樂作品,比如說當地的戲曲音樂,歌舞音樂,這樣既加深了他們對當地文化民俗的了解,又豐富了他們的音樂文化修養。對高等教育中的二胡音樂教育也應當適當調整,比如說應該適當加大高等音樂教育中的二胡招生名額,調整高考中文化課和專業課的比重,由于一些喜歡二胡音樂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民間,相對來說,文化素質不是很過硬,但是從小受二胡音樂的熏陶,有著很好的天賦和條件,所以適當調整文化課在高考中的比重,將更有利于他們接受正規的二胡音樂教育,使更多的學生去接受二胡專業的音樂教育,這樣將更加有利于二胡音樂整體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三、定期舉辦高層次高水平的民樂演奏大賽和評獎活動
這樣更有利于推出有潛力的人才和有價值的作品,中央電視臺定期舉行的民族器樂大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設立獎項,將鼓勵更多的優秀的二胡音樂作品和演奏人才的產生,國家很多的優秀的演奏家都是通過參加國家級的賽事才被人們所認同的,例如二胡演奏家姜克美、于紅梅、宋飛等,一些新創作的反映當下人民生活的二胡作品很多也是通過大賽而被人民熟悉的。
四、大力發展業余二胡教育
倡導以社區為載體的業余民間基地,調動二胡音樂愛好者參與的熱情,從而推動二胡音樂的發展,比如說可以組織業余二胡演奏團體利用節假日在公園里演出,這樣既陶冶了自己的情趣,又娛樂了廣大的市民,也提高了廣大民眾的音樂素質,在昆明的翠湖公園,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就有很多的二胡演奏團體,他們或獨奏、或協奏、或為戲曲演唱者伴奏,吸引了不少的民眾來觀看,無形中使二胡音樂發揚廣大,另外一些音樂培訓機構的發展壯大也為培養二胡人才發揚二胡音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現在一些大大小小的音樂培訓機構大部分都有教授二胡的,也有不少的學生去學習,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質,又使二胡音樂得到了傳承和發展。
五、成立專門的傳統民族音樂研究所
定期采風、記錄整理民間的二胡樂譜、進行專門的二胡音樂創作等,將更有利與二胡音樂的傳承和發展,現在很多高校里特別是音樂學院大部分都設有專門的傳統音樂研究機構,他們專門從事對傳統音樂的研究,也包括二胡音樂的研究,這樣將使二胡音樂的研究更加專業化、精細化,從而為二胡音樂的傳承和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利用好大眾傳媒進行傳播和宣傳
大眾傳媒是民樂和大眾的紐帶,目前最普及、影響力最廣的電視傳媒應該多層次、多方位的宣傳民樂,然而,由于受到商業利益的趨勢,很多電視頻道整天充斥著低俗的電視劇和選秀節目等,而作為中國音樂主流的民樂卻被丟在一旁,盡管一些有識之士開辦了國樂飄香等欄目,但在收視率低的情況下生存堪憂,傳統民樂本來就與流行音樂有很大的差別,決不能以市場化和收視率來要求,收視率低恰恰說明了大眾民樂滋養的不足,我們媒體更應該加大力度去報道民樂,去培養民眾。
七、中國民樂的曲目創新要具有現代意識
創新發展、融人現代是當代音樂制作人的共識,因此,對二胡音樂進行新改編、新創作、新挖掘、新組合而又能與傳統民樂血脈相通,成為今天民樂曲目改革和創新的新理念,近年來,中國民樂樂壇出現了一批將古曲中單旋律演變為有和聲、肢體的演奏形式,另外翻奏、整合現有的音樂作品,包括廣大少數民族音樂也是現階段新民樂的創作思路,例如新改變的二胡曲《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加人了現代的音樂元素,受到了群眾的歡迎,翻版不是盜版,恰恰是翻版卻蘊含著一定的含金量的創新動因,而創新又正是民樂的靈魂,賦予了民樂新的生命,實踐證明,傳統民樂的創新,不但要有歷史的、民族的眼光,同時也要有時代的、世界的眼光,要具備現代的意識。既要立足于本民族又不固守本民族傳統,既善于借鑒西方先進的東西又不盲目追隨西方潮流,民族性并不排斥世界性,世界性又不抵觸民族性,民樂發展的同時要廣泛的與世界各國、各地區音樂相結合。
八、總結
通過以上幾點的思考并采取這些做法,二胡音樂將不斷加強和壯大,我們將永遠擁有屬于自己的音樂、永遠保持傳統音樂的精髓,永遠彰顯傳統民樂包括二胡音樂在內的內涵和魅力。
作者:蘇飛單位:商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