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古代文學教學的認識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以經典作品分析貫穿基本文學史的教學構思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如何讓學生愿意學、并學得進去的難題,而文學作品的吸引力我們必須充分發揮之。但是以作品帶文學史的現成教材缺乏,如此的教學構思是否合理或科學,尚待實踐中檢驗。作品與文學史融合的教法,給老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為如此融會貫通,需要有深厚的專業學力,方能橫向聯系,縱向貫穿。其次是常規定論與創新感悟的矛盾統一。在作品解析教學中,特別是古詩詞教學,教師要注重將古詩注入自我的情感體驗,讓古詩在師生互動中復活。同時關注古代文學與現代社會的聯系,以此潛移默化于學生的人格。雖然常規定論與自我獨特感悟難免會有矛盾,但這不失為兩種思想對撞產生的火花。當然,如果是學術研究,研究者有基本的專業素養,其獨特感悟自有道理,也有價值,了解各種創新觀點,定然有評判取舍能力。而我們面對的是進入專業領域不久的大學生,讓他們掌握經典作品的常規定論,尚有困難,給他們介紹各種創新看法,是否合適,會不會無所適從?在我看來,能激發他們對作品的自我感悟,這一點務必要堅持,不予褒貶或不分是非總是不妥,但依據什么判斷、如何點評,恰恰體現著一名古代文學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歸向于常規定論,還是鼓勵學生的幼稚講解?創新能力當然需提倡,但創新品質也不能不考慮。權威定論能否無視,創新感悟如何認可或引導,如何拿捏才能恰如其分,這是我們教師在今后工作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對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端正認識。目前很多學生認為,中國古代文學距離當下遙遠,除了一定程度上提高一下文化修養,不能夠在未來工作中獲得實用性的收益。筆者認為,由人文修養向實用功能的轉化,并不是一個能夠直接可以通過統計考量得到的結論,但就現實狀況,它對學生從事文化教育、文秘生活、個人生活情調和生活質量的提升都有著潛在而重大的影響,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古代文學的潛在作用,并向學生講清楚這一作用的重要性。
(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至于如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存在的客觀困難之外,可以采用更靈活的教學方式,倡導研究性學習、講求互動質量、拓展師生交流空間,改變課堂作為唯一教學方式、教室作為唯一場所的局面也是十分重要的教改內容。當然,也并不僅僅是方式的變化就能帶來最佳效果的,根本的問題還是要在對中國文學史的建構、批判精神的貫通和審美文化的建構方面取得更好的進展。要注重吸納當代人類學、文化學、民俗學以及社會學的各種成果,充實生發文學史的講授,增強現場感和日常性因素,或許也能夠生動課堂,豐富文學史的功能。
(三)提高教學效率。目前的課程設置除了作為基礎課的文學史外,通常還有專業選修課,一般而言,開設的選修課基本上是授課者研究或熟悉的專題。但是,教學畢竟與研究不同,知識的系統性要求往往高于創新性要求。因此,許多老師在講授選修課時,為了保持教學內容的相對完整性,時時會出現與基礎課重復的知識傳授,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時間的浪費。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有學者提出,在基礎課、選修課的基礎上增設專題課,將以往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轉化為關鍵處點撥,推行網狀教學體系。打破基礎課與選修課各自為政的局面,對其統籌安排,劃清各自的領域與界限,形成有機配合的課程體系,讓專題課在基礎課與選修課之間形成潤滑作用。(四)加強專業修養。專業修養是一個沒有止境的東西,好與壞只是相對而言。但具體到某些問題,它還是有一個基本要求。對于古代文學教學而言,只具備基本的專業修養,是無法成為優秀教師的。面對浩如煙海的文學典籍與浩渺無邊的相關背景,需要教師有一個高深的爬梳剔抉功夫,把爬梳剔抉出來的知識以合適的量、適中的度教授給學生,又需要有一番拿捏的本事。只有練好了拿捏的本領,才能處理好文學常識與作品解析、常規定論與創新感悟之間的矛盾統一。
(五)主次分明、提綱挈領。“概述+要點+作品”基本可以看作目前古代文學教學的通用模式。但對具體作品和文本來說,這三個組成部分要如何合理地分配,如何利用這三個部分的搭配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還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繼續摸索。在這三個部分中,尤其要強調“概要”的重要性。“概要”可以說是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概要”可以讓學生在接觸具體作品和文本之前,對某一時期文學的概貌有所了解,做到“胸有成竹”。這部分“概要”如果講得生動有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其它兩個部分的講授奠定了一定基礎。一直以來,多數教師在講授中國古代文學史這門課時,一頭扎進去,不分輕重,不分疏密,從前往后,一板一眼講下去,到頭來卻形成了虎頭蛇尾的結局。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得到的是零散的知識,而對文學史的發展沒有整體的感知。其實,我們應當先領學生俯瞰森林全景,然后再帶學生細觀每棵樹木所呈現出來的不同景觀。也就是先從整體上框架式地感知文學發展史的概貌,然后再在框架里填充具體內容。
(六)注意拓展。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多媒體已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目前,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可以說和網絡密不可分,教師正好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這種形式來和學生進行交流。很多內容在課堂上不能充分展開的時候,或者因為課時的限制,在課外利用網絡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當我們抱怨課時壓縮了,在課堂上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時候,不妨就利用網絡把課堂延伸出去,使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增強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和文本的鑒賞能力,從而讓學生真正接觸到中國古代文學,讓學生充分感受文學的魅力,讓學生從文學中得到啟示,充分認識到古代文學在現實生活、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楊向奎單位: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