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地區課程改革途徑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正確認識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價值和意義,結合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合理開發和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加大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力度,加快民族地區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多元文化;校本課程
在2015年08月17日由國務院的《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民族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55個少數民族中,每一個少數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都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種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喪失,都很難恢復或重現。因此,關注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大其保護和傳承力度刻不容緩。近年來隨著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推進,為進一步加快民族教育的發展,我們對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地區學校課程改革的途徑作進一步的思考。通過文獻研究和實地考察筆者建議在民族地區學校課程改革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通過實施多元文化教育加強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我國的學校課程長期以來都是以一元化為中心,忽視了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即以漢族的文化傳統和思維方式束縛了民族地區文化教育的發展。近年來多元文化教育備受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青睞,正如我國學者田娟所論述的“不論是單獨設置多元文化課程,還是在各類課程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觀,都是極為有效的保持、傳承多元文化的方法”①。在學校中設置多元文化課程,將各民族文化的精華有機地融入學校現行課程體系中,強調統一性與差異性的結合。在課程設置方面要盡可能反映各民族、各群體的要求、其歷史與文化,不能僅限于考慮民族文化和種族的特征,還應將性別、宗教、社會階層及其它文化群體的特征性等,全面地考慮在多元文化課程的實施中。例如,在文學課程、語言課程、勞動技術與活動課程、歷史和社會科學課程上,可通過內容安排的改革、教學方法的改進等反映多元化。藏族學校中開設的藏語文不應再是簡單地翻譯統編課本,而應適當增添藏族經典之作及以藏文創作的反映藏族人民傳統文化與生活的優秀作品,與此同時也可以相應地在漢族學校的歷史課中適當增加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歷史習俗等內容。多元文化的主旨是文化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在平等的基礎上大力提倡和發展各種文化,不論是強勢還是弱勢,在多元文化教育的事業中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元素,只有尊重和理解他種文化,在他種文化中吸取發展的營養,自身的文化才會愈發的繁榮昌盛。我們最終的目的也就是如費孝通先生所倡導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二、注重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國家課程與教材的開發
每一個民族對于自身悠久的文化歷史、豐富多彩的文化風俗,以及珍貴、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都引以為傲。長期以來凝聚在民族傳統文化中獨特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滲透到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成為各少數民族繁衍發展中強大的內聚力。因此,在民族地區教育課程改革中,大力開發國家課程和教材,努力推進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根據各民族的特殊需求挖掘各具特色的課程資源,把那些反映地方自然地理、學生感興趣的、體現學生生活經驗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開發為課程內容。這樣不僅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提高,對周圍事物和生活的探索欲、對祖國山水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培養具有顯著的作用,而且還能提高教師利用社區資源的意識和能力,以適應新課程計劃要求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的要求。
三、因地制宜開發民族地區校本課程資源
我們可以參考崔允漷、吳剛平等教授的關于校本課程開發的相關研究,合理地開發民族地區的校本課程,對更好地體現民族地區的文化差異,增強人們對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是非常有利的。鼓勵學校組織經驗豐富的教師和當地的專家學者搜集本地區的風土人情、歌舞表演、民間工藝制作等具有文化特色的東西,編寫成民族地區的校本教材,開展民族文化的校本課程,讓學習者學習的內容與其的生活緊密相連,讓他們了解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特色,一方面有利于改變傳統教學的內容和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人們增強對本民族的認識與了解。
四、組織民族文化走進學校的活動
通過定期舉辦活動的形式構建民族文化在學校教育中不斷傳承的機制。如在學校中實施:每個班級每月召開一次以民族文化為主題的班會,每學期學校開展一次關于民族文化方面的校級活動(如運動會、文藝晚會等),定期舉辦民族文化畫展、手工藝品展覽等,邀請當地的專家、學者、民間藝人等為學生們做民族文化教育專題講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民族地區學校教育課程改革主要是融合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國家課程和教材的開發,在此基礎上不斷增進學生對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結合社區和家庭日常生活,加大對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宣傳和普及,使之更有效地推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課程改革中的進程,促進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加快推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作者:孔志芳 孔璐 單位:中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武安市邑城鎮南常順小學
參考文獻:
[1]金志遠.民族文化傳承與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陳興貴.多元文化教育與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