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議新興都市人文環境的優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趙曉麗作者單位:中共濟源市委黨校
建設特色文化,塑造濟源持久的魅力。文化是城市之魂,特色文化是城市之韻。濟源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在建設中心城市時必須充分挖掘、彰顯濟源文化的內涵和魅力。重點打造以下三個文化品牌:(1)愚公移山精神文化。在愚公移山精神成為一個民族集體話語的時候,作為故事發生地的濟源沒有隨之聲名鵲起;現今,當越來越年青的一代追尋漸行漸遠的愚公精神的時候,濟源必須賦予此精神更深刻的內涵和更廣泛的影響,從而使二者互促共長。愚公精神是濟源的城市精神和形象品牌,為此,要加大宣揚和實踐的力度。電視劇《王屋山下的傳說》在央視播出后,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濟源作為故事發源地和拍攝地,也大大提高了知名度;連續兩年舉辦的“愛國歌曲大家唱”也掀起了一股熱潮;豫劇《愚公移山》在省內也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是我市弘揚愚公精神的有力舉措,以后還要舉辦更高規格、更大影響力的活動,來提升愚公精神和濟源的知名度。要把愚公移山的故事進一步深化,如可聯系有關劇作家和導演,在我市拍攝愚公移山電影,或舉辦全國性的愚公移山精神研討會,或規劃建設大型、大生態、大區域的愚公移山主題公園,將其作為一個旅游景點等。(2)濟水文化。作為四瀆之一,濟水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但在四瀆中唯有濟水籍籍無名,當然一方面是因塞枯而消失,另一方面也在于對其開發宣傳不夠,致使國人不知濟水也曾奔騰不息,也曾哺育千秋萬代的炎黃子孫。而由濟水崇拜而融入的祭祀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以及人文思想,在千百年的流變中也逐漸淡化。近年,濟源市力打水文化牌,濟水文化作為濟源水文化的主要內容,更應成為我們打造水景觀、彰顯水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以以濟瀆廟為核心,開發民俗、觀光、休閑、居住等項目,以悠久的濟水文化、濟瀆崇拜祭祀民俗、濟瀆廟文物文化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憑吊,形成全市最適宜人居住的休閑中心和旅游商業區。(3)道教文化。濟源王屋山是中國道教較早的活動中心之一,其道教文化源遠流長。但人們大多只知武當山、龍虎山、齊云山、鶴鳴山,而不知王屋山。這是因為:一是缺乏研究隊伍,對王屋山道教文化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對古籍的整理、闡釋上;二是挖掘深度不夠,對于王屋山道教在中國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王屋山道教文化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民間習俗、社會生活的深刻影響等沒有深入地挖掘;三是對王屋山道教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輻射范圍較窄,客源半徑較小,主要集中在周邊地區,外省、國外的游客較少。為此,要加大研究和宣傳力度,一方面,收集、整理有關王屋山道教的一切有關知識,深入地研究王屋山道教發展、壯大、傳播過程以及發展歷史等,以理論研究為王屋山道教文化的傳播作后盾,增強王屋山道教文化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每年要開展高規格的王屋山道教文化研討會,深入挖掘王屋山道教文化在道教史上甚至在傳統文化和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影響和地位,重新塑造王屋山道教文化的輝煌。
辦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升濟源文化底蘊。縱觀古今,橫看中外,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對城市的知名度、影響力提升不無裨益,尤其對人文環境的營造至關重要。一所劍橋大學,使劍橋由一個鄉間集鎮揚名天下;一所哈佛大學,吸引世界上多少人神往;東林書院至今仍是無錫弘揚知識分子氣節和擔當的寶地。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有了大學,才會有人氣;有了名大學,才會有無形的吸引力。一座中心城市要有本科院校、科研院所,這不僅是吸引人才的途徑,也是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需要,更是營造城市人文環境的必然之需。濟源一中在這方面顯示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慢慢成為周邊城市學生家長的一個重要選擇。但這只是中等教育,它的影響力有限,我們還要追求高等教育的興盛。北京、西安、深圳等之所以高科技發達,原因就是它們擁有幾十所乃至上百所的高等院校。我們正在建設兩所高等院校,這僅僅是序幕,如何經營好、辦好,使其不僅成為吸引學子的學府,同時也成為我市科技創新的助推器、人文精神的散播器。新加坡發展的經驗之一,就是實施精細化管理,我們要借鑒這一成熟經驗,提升對大學的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濟源市的生態休閑城市建設。
做好文化休閑娛樂設施,為軟環境提供硬支撐。人文環境有硬環境(物質環境)和軟環境(精神環境)之分。硬環境主要是指為消費者服務的文化與市政建設設施。城市人文環境要靠城市建設來實現,或者說,城市硬環境是城市人文環境的載體。一座城市的人文環境不僅體現在市民的精神面貌、文化素養上,也體現在其為消費者提供的休閑娛樂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上,如圖書館、文化館、少年游樂場、公園、五星級酒店、植物園、動物園、體育場、影劇院、老年活動中心以及各類學校等。但目前我們的公共設施分布更多地偏重于行政辦公、教育機構,而文化、娛樂、體育設施等較少,而且這些設施普遍存在規模小、標準和檔次低、功能單一、布局不合理等問題,無法為人們的休閑娛樂提供多樣的服務和場所。如可以在文化城周圍布局一些在濟源隱居住或停留過的歷史名人的雕像,比如,韓愈、孫思邈、盧仝、荊浩、李愿、裴休等,與愚公廣場遙相呼應,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使文化城更具文化魅力,讓人們在不經意間受到歷史文化的熏陶,同時可以向外地人展示濟源歷史文化的厚重。
吸引精英人才,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加五湖四海的人才對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或歸屬感,是人文環境營造的重點。因此,要有海納百川的人才觀,大力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加大對各類專業性人才尤其是適應工業強市和城市發展的急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完善專業人才使用機制,吸引德才兼備的社會精英為濟源的發展獻智獻策,使濟源成為人才發揮價值的寶地。同時要營造適合人休閑、消費、工作、從商的環境,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
打造生態之城,彰顯人文關懷。人文環境的優化也體現在城市的宜居程度上,要為市民創造舒適、整潔、高雅的人居環境。首先,要有優質的基礎設施和硬件條件,包括品質好價位優的住房,也包括道路、水電氣、公共娛樂設施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這是安居的基礎。其次,要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包括優良的治安環境、寬松的生活環境以及多樣化的發展環境等。如養老環境建設上,可以在各個景區建立療養院、老人護理院,完善吃、住、玩、樂、養的功能,形成階段調理體質、將養身心的勝地。最后,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濟源市山區丘陵區面積大,森林覆蓋率比較高,而且有黃河小浪底靈動的水環境,在自然生態方面有比較優勢,要充分利用自然稟賦,開發山水資源,彰顯山水文化,使山、水、城融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完善城市功能,使之滿足人的需要,才更能彰顯城市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