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論省域城鎮化問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貴州省大量貧困農民的存在,很大程度是由經濟落后,觀念落后,城鎮化率低和城鄉二元結構等因素造成的。2010年,全國的城鎮化率為49.68%,貴州卻只有33.81%。2011年,全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達51.27%,而貴州的城鎮化率也只有36%左右。假定,現在全國城鎮化率51.27%保持不變,未來8年內,貴州的城鎮化水平也需要提高15個百分點才能趕上全國平均水平,這意味著還將會有635.7萬人進入城鎮生活。這為貴州省的城鎮化建設提供了較高目標,同時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完成。那么,我們是否做好迎接城鎮化高潮到來的準備呢?城鎮容量及功能(比如就醫、上學、交通等)是否具備,原住城里人是否善待新進城的農村人,是否能解決轉移人口的就業等問題都需要在未來短時間內盡快解決。所以說,“國發2號文件”對于貴州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大勇,更需智慧。貴州要實現歷史性跨越,確保2020年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就必須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因為城鎮化是任何一個工業化國家都必須經過的道路,是不可逆轉的城市化進程。城鎮化的特點是能夠在較小的區域內集聚眾多的生產要素,而工業化則需要生產要素的集聚降低工業生產的成本。城鎮化可以使當地經濟建設投資更加集中,發揮更大的效益。通過城鎮化、工業化達到集聚經濟的目的,推動經濟發展。發展第三產業,也必然要推進城鎮化。因為只有城鎮化和工業化才能帶來更多的第三產業需求,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第三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因此,貴州的城鎮化有著對全局舉足輕重的意義。首先,貴州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其貧困面大和貧困程度深均居全國前茅,為全國扶貧開發的重點攻堅區。2011年,全省人口4238萬,人均GDP16412.9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0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45.35元,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貴州人均耕地只有0.66畝,不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人均0.8畝的警戒線。貴州不僅人多地少,而且土壤貧瘠,產量低,且地勢起伏,不利于機械化和規?;洜I。這就造成了貴州農村大量富余勞動力的存在。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盡快把農村富余勞動力從農村轉移進城鎮,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縮短貴州與全國差距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人民收入重要舉措。其次,貴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上游,肩負長三角和珠三角生態安全屏障的重任。如果貴州的生態遭到破壞,對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個中國經濟重地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而傳統農業毀林造田的生產方式,對生態有著很大的破壞力,所以,未來貴州的農業發展必須走生態農業、科技工業、綠色農業的現代化農業道路。然而現代化農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不僅數量少,而且素質要求高,這更加劇了農村勞動力的富余現象。因此,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盡快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進入城鎮生活,不斷減少亂砍亂伐、亂開亂墾,以及垃圾的亂堆亂放、亂排亂棄,減輕生態負擔,無疑具有現實而長遠的意義。
為什么貴州外出務工人口數量龐大,而城鎮化率卻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原因就在于貴州的工業不發達,工業化程度低。貴州的城鎮化率低,固然說明貴州的經濟落后,但也表明了貴州發展工業有著巨大的潛力。同時,資源豐富,農村勞動力富余為貴州發展工業提供了有力的先決條件。以前,貴州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但是最大的短板是資金和技術,隨著“國發2號文件”的,國家在資金和政策支持將會提供巨大的支持,貴州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展現出了強大的發展后勁和美好前程。首先,貴州礦產資源豐富,是西南地區著名的“煤?!?,崇山峻嶺中的大江大河蘊藏著巨大的水力資源,汞、重晶石、輝綠巖、磷、鋁土礦、稀土、鎂、錳、鎵、銻、金、硫等礦產儲量在國內排名前列。長期以來,貴州礦產資源開發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資金支持較少。國發2號文件的,將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瓶頸。文件中將貴州正式定位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輕工業基地、以航空航天為重點的裝備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币按罅嵤﹥瀯葙Y源轉化戰略,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功能配套、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對內對外大通道,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彪S著國家的資金、政策支持,貴州企業將會獲得長足的發展,城鎮化步伐也將隨之加快展。可以預見,大量農民工將會回流本省本地,為貴州省的經濟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值得一提的是,貴州各地在實踐中探索的工業園區模式,不僅節約資源,便于排污處理和規范管理,而且,工業的集中,更有利于城鎮化建設。如果把工業化部署的“園區”同城鎮化一體化統籌兼顧,更會贏得雙贏局面。其次,貴州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自然風光、人文古跡、紅色文化、民族歌舞,多姿多彩,別具一格,這是貴州第三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最具競爭力的得天獨厚優勢。貴州旅游業的薄弱環節是基礎設施滯后,如果做大做強以“多彩貴州”為代表的民族文化產品,建設出一大批精品景區,打造出一大批旅游休閑度假勝地,貴州的旅游業必將興旺發達,促進第三產業的高速發展。這樣,旅游業助推服務業,服務業助推城鎮化的良性循環局面就會形成。
城鎮化的終極目的,是實現城鄉共贏。一方面,進城人口進入工業和服務業工作,在滿足自身發展和增加收入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留在農村的人口可以獲得土地等更多資源,為土地集約化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鋪平道路,既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率,也能夠大幅提高收入。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并未與土地脫鉤,除了在城市的工作,每年還需兼顧家鄉的土地,導致精力分散,影響生產效率。同時,由于在農村的土地使用權歸進城務工人員所有,土地無法得到有效耕種,導致部分耕地荒蕪,影響農業生產效率。這就形成了一方面留在農村的人口土地資源短缺,一方面土地撂荒嚴重的現象。因此,只有城鎮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兩不著”的局面貴州經濟落后,觀念落后,城鎮化發展滯后。為了走出經濟洼地,實現貴州跨越式發展,必須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聯動。筆者認為,貴州首先需要打破農民“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的傳統觀念束縛,并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引導、鼓勵大量農民投身到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建設熱潮中來。土地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政策處置滯后會成為城鎮化進程的瓶頸,因而,政府應該超前謀劃,統籌兼顧的對轉移進城鎮農民的土地提出有效的處置政策,為農民進城及土地流轉鋪平道路。要做好農民流轉土地的補償工作。土地是大多數農民手中為數不多的資本,對農民無論是對宅基地還是對承包地流轉進行補償是鼓勵農民進城,打消農民后顧之憂的必要措施。這個措施應該根據實際類別實行多元化,不宜簡單的等齊劃一。比如,對離城鎮較遠的轉移進城農民土地可采用“帶地進城”或住房優惠吸引;對有條件規模化經營地區農民可采用土地入股,并在城鎮為其集中規劃建設優惠住房;而對城鎮周邊農民土地則應考慮現金補助和提供集中優惠住房;對工業園區的農民則應考慮提供集中的優惠住房和就業安排等措施。
本文作者:梁正國作者單位:中共貞豐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