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人口環境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人力資源豐富,但由于受我國農村人口環境的影響,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未能有效進行,從而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最終影響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基于此,從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和人口環境的內涵出發,從數量、結構、素質方面對農村人口環境的現狀和問題做簡單的描述,并結合現實情況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人力資源;人口環境
1農村人力資源的內涵
1.1概念
關于農村人力資源的概念,一般認為是農村區域內人口總體所具備的能夠從事價值創造活動的勞動能力的總和,又稱農村勞動力,農村人力資源由數量和質量構成[1]。但目前,學術界尚未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有統一的概念,故該文結合一些學者的觀點,認為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是在農村現有的人力資源基礎上,依據農村的發展目標和變化以及國家為農村制定的發展戰略,對農村人力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調整,以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現有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優化農村人力資源配置,從而為農村創造更大的價值。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人口環境即農村區域內的人口數量、分布、年齡和性別結構等情況。
1.2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人口環境的關系
首先,人口環境是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基礎,良好的人口環境有助于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擁有較多高素質的人才,合理的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分布合理的人口環境,可以為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有利于良好人口環境的形成。在農村現有人力資源的基礎上,根據農村的發展目標和變化以及國家為農村制定的發展戰略,對農村人力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調整,能夠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現有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優化農村人力資源配置,從而為農村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農村人口環境也將得到更大的改善。最后,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和人口環境的和諧發展,有利于農村快速有序地發展,進一步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2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人口環境的現狀及問題
2.1農業勞動力剩余過多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農村勞動力不斷由農村流向城市,根據2001-2015年的國家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從2000年的63.78%降低到了2014年的45.23%。但農村人口還是占全國總人口比較大的比例。從數據可得出,我國農村人口在不斷減少,農村人力資源的數量在減少,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的農村勞動力滯留在農村。
2.2農村人力資源素質較低,缺乏高素質人才
根據2008年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顯示(由于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未結束,故該文未能收集到最新的有關農村人力資源受教育程度的數據。),在農村勞動力資源中,文盲有3593萬人,占6.8%;小學文化程度有17341萬人,占32.7%;初中文化程度共26303萬人,占49.5%;高中文化程度共5215萬人,占9.8%;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有648萬人,占1.2%。由此可見,農村人力資源的整體文化程度偏低。
2.3農村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
首先,年齡結構不合理,在農村現有的勞動力中青壯年所占比例較少,大多數的農村青年外出打工,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導致留守農村的都是老弱婦孺。其次,性別結構不合理。由于大部分男性青壯年外出務工或經商,故實際從事當地農業生產的女性比例遠遠大于男性,女性由于自身生理和家庭角色特殊,相對于男性從事農業生產略顯弱勢,會影響農業生產的效率。
3解決措施
3.1引導農民合理流動,同時鼓勵農戶回鄉創業
政府應加強對農村地區的財政和政策支持,積極招商引資,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同時積極引導已流入城市的農戶回鄉就業和創業,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新一輪轉移,避免人才的流失。
3.2吸引城市人口到農村
政府應完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改善農村自然環境和經濟環境,鼓勵城市人口向農村地區流動,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的培養和選拔工作,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優化農村地區的人才結構,提升農村地區人口的整體文化素質。
3.3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強農村教育
政府應制定有效的財政和政策保障機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完善農村教育的基礎設施,從而加強農村教育,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程度。
參考文獻
[1]周曉紅.安徽人力資源開發利用中的人才環境建設研究.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2(5):188-190.
作者:歐陽琳 單位: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