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綠色印刷推廣及實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湯禮軍陳章才作者單位: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
1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大氣污染、水環境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生物多樣性退化、土壤荒漠化、資源短缺、森林銳減、酸雨污染等愈來愈強烈的一系列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直接影響著生態系統安全和人體健康[1],不但影響人類當前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到人類未來的發展和子孫后代的生存,引起了人類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低碳經濟模式應運而生。低碳經濟是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各類經濟形態的總稱。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本特征,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2]。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3]。
發達國家曾在工業化時期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但同時伴隨著生活環境惡化的例子也不勝枚舉,如發生在日本的“水俁事件”,便是因氮肥公司的生產廢水直接排入水俁灣中,導致魚體中毒,并最終導致水俁鎮萬人受害的慘劇。2009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更是直指低碳經濟,給全世界敲響了減少碳排放的警鐘。各國政府也明確提出了減少碳排放的指標。
如今,中國正處在工業化高速發展的階段,也同樣面臨著怎樣避免涸澤而漁的發展模式,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目前正在全社會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程,以實現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這樣大規模降低CO2排放,既是順應國際發展趨勢、履行國際義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和歷史機遇。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提升企業競爭水平,也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符合我國國情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4]。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社會尤其是各類工業企業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特別是在我國大部分企業長期以來的粗放性生產經營模式還沒有得到有效扭轉的前提下。
2低碳經濟時代的印刷業
2.1我國印刷業的發展現狀
在現代社會,印刷業的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水平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即GDP越高,社會對印刷品的需要求量就越大,印刷業就發展得越好。以我國印刷業的發展為例,在全國10萬多家印刷企業中,涌現出來三個典型的印刷產業帶,即以廣東為中心的珠三角、以江浙滬為中心的長三角和以京津冀為中心的環渤海印刷產業帶,三個產業帶的印刷產值占到全國印刷業總產值的78.3%[5],而這三個區域也正是中國最重要的三個經濟帶。事實上,現代印刷業已經成為面向全社會、面向社會全行業、面向社會各個角落、面向社會每個人的一種加工服務業,在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當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從根本上改造、拓寬和發展了印刷技術,使印刷早已告別了“鉛與火”、走過“光與電”,進入“0和1”(數字化)的變遷。印刷業的繁榮與發展,能夠帶動高新技術、機械制造、油墨造紙、出版文化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是城市工業的重要產業類型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實現了偉大的跨越,也同時創造了大量的印刷需求。在此期間,我國印刷業得到了蓬勃發展,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工業體系,并且已經成為信息產業、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2010年,中國各類印刷企業總量達10.44萬家,從業人員366.37萬人,工業總產值7706.5億元[6]。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主要三大印刷基地之一,印刷產業鏈的各個主要環節的產量如紙張、油墨、版材等均居世界前列。
2.2低碳經濟時代印刷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印刷業自誕生以來就被冠以紙張高消耗者和環境污染“貢獻者”的稱號,很多人對印刷企業的印象還是過去人們腦海中那種滿是油墨和紙張的工廠。雖然現代印刷工業已經伴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印刷企業在圍繞印刷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中還普遍存在著有悖于可持續發展的做法。正是由于現代社會印刷品與每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休戚相關,在全社會強烈呼吁低碳經濟的今天,人們已越來越意識到,印刷行業對自然資源的巨大消耗以及包裝廢棄物給自然環境帶來的污染已經成為阻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健康”、“綠色”、“環保”也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7]。
在印刷產業鏈中,無論是印刷設備制造,還是印刷品生產中用的各種耗材,如油墨、水、干燥劑、潤版液、乙醇、印版、曝光燈、顯影液、定影液等均需要消耗一定的資源。具體說來,印刷業對環境的污染可以按照印刷品生產的加工工藝和流程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油墨。油墨是印刷工業的最大污染源。目前,大多數印刷企業使用最廣泛的還是傳統的溶劑型油墨。溶劑型油墨的主要成分有顏料、連結料、溶劑、填充劑和輔助劑,所用的主要溶劑是芳香烴類、酯類、酮類、醚類等有機溶劑,這些溶劑大都具有揮發性。油墨中的主要污染物為有機揮發物,即VOC(VolatileOrganicCompounds),揮發到空氣中的VOC與灰塵中細微塵埃粒子和其他物質結合,會形成灰霧,刺激人體肺部而影響健康,對動植物等各種生物健康帶來負面影響[8]。2010年,全球油墨產量已達600萬噸,而每年因油墨引起的全球有機揮發物污染排放量已達幾十萬噸[9]。
其次是潤版液。在膠印中,潤版液是保證印版空白部分形成親水鹽層的必要條件,目前印刷中普遍使用的是酒精潤版液,異丙醇是其中的添加劑之一。異丙醇產生的醇蒸汽所散發出的不良氣味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有害影響,許多發達國家工作場地的異丙醇閥限值僅為200~400mL/m3。此外,異丙醇還是一種光化學氧化劑,受陽光照射會形成臭氧,從而導致光化學煙霧,這種煙霧會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統,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和植物的生長,因此在印刷中應減少用量[10]。
第三是膠片和廢定影液。目前,在數字印刷方興未艾之時,大多數印刷品還主要通過有版印刷來完成。在制版領域,采用激光照排機輸出膠片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即使是采用現代CTP直接制版技術,大多數依然需要定影與顯影,在此過程中,定影后的廢液中會含有較多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大都未經處理即被排放出去,對環境尤其是對水環境造成了較大的污染。
第四是紙張等承印材料和印后加工材料。在印刷承印物中,紙張是最主要的承印材料,而工業造紙過程中不但消耗大量的森林資源,造成水土流失,也極大地影響氣候,直接導致了CO2氣體的增加。同時,在造紙過程中大量采用燒堿、有機溶劑,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和廢液,環境污染非常嚴重[11]。近年來,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塑料包裝材料猛增,對環境污染嚴重,尤其是“白色污染”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更大。隨著全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戶對印刷品的外觀、性能等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大量的印刷品需要做進一步的覆膜、上光油、燙印等處理,這些加工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另一方面這些印刷品使用后的廢物也對環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
第五是印刷加工設備。現在,很多印刷企業特別是中小印刷企業,設備的性能往往不夠理想,由此造成了設備在運行中的資源消耗較大,特別是能源的消耗,而且產生了大量的噪音污染。而很多實力稍強一些的企業,出于競爭的考慮,紛紛上馬一批先進的設備,但又因產能不足造成了設備資源的閑置和浪費,也不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顯然,面對全社會對健康、環保、和諧的發展理念的關注,中國印刷業在低碳經濟需求時代面臨的這些問題,如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必然會影響到印刷業的可持續發展。
2.3印刷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綠色印刷
所謂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指的是既能夠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的生存需求,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本質上就是要實現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因此,印刷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在運營過程中順應低碳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在發展的過程中努力做到對環境的保護,不斷追求節能降耗,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甚至避免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努力做到清潔生產、綠色生產。
正是基于這一發展要求,綠色印刷應運而生,它是一種對生態環境沒有污染、對人體健康沒有威脅,能夠實現印刷品生產節能降耗的有效印刷方式和產業行為。因此,大力推廣并實施綠色印刷,既是當前印刷業推行節能減排的迫切要求,也是實現印刷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大力推廣并實施綠色印刷也是實現印刷產業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的直接推動力。
3綠色印刷的推廣與實施
綠色印刷的推廣與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到印刷企業自身,印刷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均是受控對象,從各種耗材的生產與組織到印刷品本身的生產與組織,以及印刷品生產、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回收和利用,包含很多的技術與管理問題。因此,推廣和實施綠色印刷,一方面需要緊緊圍繞綠色印刷“環境友好”與“健康有益”這兩個核心內容,以印刷品生產和加工過程為中心,系統審視產業鏈上的各相關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抓住重點,環環推進;另一方面需要結合中國印刷業發展實際,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分階段、分領域,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直至全面實行。在此過程中,需要政府切實發揮主導作用,需要企業切實付諸實際行動,也需要包括消費者在內的社會大眾進一步提高綠色、環保、健康的意識,積極營造發展綠色印刷的社會氛圍,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舉措。
首先,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政策導向向來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風向標,以“環境友好”與“健康有益”為核心內容的綠色印刷要想獲得有效的推廣與實施,政府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在全社會大力推行節能減排的低碳經濟時代,中國發展綠色印刷的大旗也已經樹立起來,2010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環境保護部共同簽署《實施綠色印刷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中國全面啟動推進綠色印刷的偉大工程,并在隨后公布的《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在“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綠色環保印刷體系,力爭綠色印刷企業數量占到全國印刷企業總數的30%。與此同時,為了更有效地推動綠色印刷工程,國家以占印刷市場主流的平版膠印產品為突破口,先期制定了《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印刷第一部分:平版印刷》,該標準已由國家環境保護部于2011年3月2日,并自2011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該標準的,也標志著綠色印刷認證工作全面展開。這必將有力推動中國綠色印刷的發展。同時,政府還需要制定出相關的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中國綠色印刷的法律法規體系,使得綠色印刷的推廣與實施有完備的制度保障,而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一方面針對印刷行業存在的對環境危害的突出問題出臺相應的法規加以限制,如對溶劑型油墨的有機揮發物VOC等進行限制,另一方面對發展綠色印刷的產業行為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12],以更好地推動綠色印刷的開展。
其次,印刷企業要發揮主角作用。在印刷產業鏈的諸多環節中,生產環節無疑是最重要的,正是在這一環節中實現了由各類印刷要素到最終印刷品的轉變。印刷業的諸多污染源也正是由于印刷企業將各生產要素投入生產的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如油墨、潤版液、定影廢液等。在控制污染源、推動綠色印刷方面,印刷企業無疑扮演著無可替代的關鍵角色。因此,印刷企業必須認清這一點,發展綠色印刷,印刷企業是主角。印刷企業要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加強環保工作,包括結合國家政策和行業趨勢制定合理的、長遠的發展戰略,在全體員工中倡導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化節能環保的宣傳工作,制定節能環保改善目標,并制定明確的計劃和措施,通過監督、控制等手段保證目標得到實現[13];印刷企業要從綠色印刷的要求出發,盡可能選擇污染程度較小的耗材投入生產,如用水性油墨代替溶劑型油墨,并對生產中產生的廢液及時進行回收和處理,在生產過程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大力推行新技術、新工藝,如引進能夠節約能耗、降低噪音、減少廢品產出、減少各種輻射與蒸發、保護操作人員安全與健康的印刷設備,采用CTP直接制版技術取代傳統的CTF制版技術,擴大柔性版印刷的比例,發展數字印刷技術和數字打樣技術等。當然,印刷企業的綠色之路需要得到印刷產業鏈其他環節的支持,其他環節的發展也同樣需要印刷企業的支持。
最后是社會大眾要營造“舞臺”氛圍。當今時代,印刷品已經成為全社會每一個社會大眾不可或缺的產品,采用綠色印刷方式生產出來的印刷品才是真正的綠色印刷品。發展綠色印刷關乎每一個社會大眾,也需要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在熱烈呼吁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的時代,只要大家都認識到綠色印刷以及綠色印刷和我們的關系,發展綠色印刷就會化作全社會共同的意愿,這樣踐行綠色印刷才能成為全體印刷人的自覺行動,并直接推動綠色印刷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因此,在目前還有很多人對綠色印刷不太了解的情況下,更需要廣泛利用一切媒體資源和宣傳平臺(如網絡、電視、報刊、公共廣告等),開展一系列的綠色印刷與健康、環保的宣傳活動,特別是加強印刷行業內的綠色印刷宣傳,在全社會營造發展綠色印刷的良好氛圍,共同推進綠色印刷不斷深入地向前發展。只有主導、主角和舞臺環境聯袂發力,綠色印刷的發展大戲才能實現預期效果。
4結語
當前,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并正在積極向前推進。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的印刷業,長期以來的粗放性生產經營模式所導致的對自然資源的巨大消耗以及包裝廢棄物給自然環境帶來的污染,已經成為制約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廣和實施以“環境友好”與“健康有益”為核心的綠色印刷,既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印刷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綠色印刷的推廣與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實質是以印刷品生產和加工過程為中心,實現整個印刷產業鏈的綠色化。只有政府、企業和社會大眾共同努力,綠色印刷的發展目標才能真正實現。